小学低年级图画作文实践研究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6047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低年级图画作文实践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学低年级图画作文实践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小学低年级图画作文实践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小学低年级图画作文实践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小学低年级图画作文实践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低年级图画作文实践研究结题报告.docx

《小学低年级图画作文实践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低年级图画作文实践研究结题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低年级图画作文实践研究结题报告.docx

小学低年级图画作文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图画作文”教学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

   小学低年级作文启蒙教学直接关系到小学作文教育教学质量。

当前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对写话教学不够重视,缺乏有效指导。

从学生方面来说,农村孩子,课外阅读量较小,对大千世界接触面太窄,加之家长总体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家长正确引导,写话时词语贫乏、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等现象严重存在,为中高年级习作留下了“隐患”。

   “图画作文”是针对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探讨出一种行之有效写话形式。

“图画作文”不等同于我们常说“看图写话”,任何生活中画面,或真实场景,或已被报刊书籍记录,或以照片、图片形式存在,或学生信手涂鸦都属于此范围。

“图画作文”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看图说写、剪贴说写、联想续画编话、自编连环画、画生活写日记、观察介绍实物……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内容研究法,辅之以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通过以画促写,激发儿童对作文和绘画兴趣和自信心,把写作当作一件“乐事”,为“写”扫除心理障碍,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

在这一年多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分发调查问卷、统计相关数据,了解了低段学生心理特点和当前写作教学不协调现状,分析了产生现状原因。

根据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课题实施措施:

“五定五有”,保证学习有效性;集体备课,探讨指导有效性;写下水文,确保引导有效性;课堂观察,验证教学有效性;专题研讨,关注研究有效性。

在课题实施不同阶段,我们有效组织研究力量,深入开展研究。

课题遭遇研究瓶颈时,我们在学习、交流中统一认识。

在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带领下,课题组通过指导观察体验,铺就表达基石;丰富画写形式,增强习作趣味;引导课外阅读,积累语言,借鉴方法;注重平衡多样习作指导策略;重视教师个性化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等具体研究策略,基本完成了本课题预定各项目标。

从学校层面看:

1.建构了体现新理念,适合本校实情课堂评价体系。

2.编写了教学成功课例,作为作文教学校本教材。

从教师层面看:

1.教师形成一定教学风范,科研能力增强。

2.教师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促进了专业成长。

3.教师作文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得到提高。

4.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满意度大大提高。

从学生层面看:

1.学生兴趣得到有效提高,习作“真”了。

2.学生作文水平得到了提高。

3.学生阅读兴趣浓厚,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坚信,习作教学是每一个关心语文教育人永恒研究主题,《小学低段“图画作文”教学实践研究》只是我们对于作文教学一种初步探索,我们会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深化,以期探索出一条低年级以画促写,培养写话能力可行之路。

【关键词】 小学低段   图画作文

【正文】

一、课题研究背景

1.从事实现象中产生思考

   多年来,许多教师对作文教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绩。

但是大多数教师作文教学探讨都是从三年级才开始,而很少注重低年级作文启蒙教学。

当前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对写话教学不够重视。

虽然“写话”、“习作”已编入教材,但教师仍只重视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忽视“写话”,对此缺乏有效指导。

总来说,表现为“五多五少”:

训练——随心所欲多,目性少;阅读——条分缕析多,联系习作少;指导——千篇一律多,灵活性少;批改——笼统抽象多,针对性少;讲评——批评否定多,鼓励赞赏少。

从学生方面来说,农村孩子,特别是许多留守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小,对大千世界接触面太窄,加之家长总体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家长正确引导,写话时词语贫乏、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等现象严重存在。

他们对写话兴趣不高,普遍认为写话是“苦差使”,惧怕写话,厌倦写话,谈写色变,不知从何入手,产生依赖家长或他人心理。

低年级写话缺乏有效指导,质量不高,就为中高年级习作留下了“隐患”。

2.《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了新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二年级写话目标是:

“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话,写想象中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新课标》明确地把“对写话有兴趣”摆在首位。

由此可见,低年级写话,重在培养兴趣。

它可以使学生变“苦写”为“乐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但如果单纯让学生写话,他们一定会感到枯燥,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既符合新课程要求又适合于第一学段学生写话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写话任务。

3.观察和经验总结后新发现

   小学生对图画、动画等直观形式有着强烈兴趣,“图画作文”能充分尊重学生个人兴趣与爱好,营造轻松、愉快、和谐学习和生活氛围,使学生在一种快乐、轻松积极状态下尽情地说,自由地写,尽情展开想像翅膀。

   从这些意义上来说,“图画作文”是针对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探讨出一种行之有效写话形式。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图画作文”对提高低段学生写话能力作用,自然成了一个有价值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对作文教学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能力。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事物。

”“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2.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

”低年级学生主要是凭借事物具体形象或表象来思维。

我们把抽象写话训练和形象直观绘画结合在一起,既激发了儿童写话兴趣,又给他们提供了鲜活写话素材。

由文到画,是一种语言向思维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可以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由画到文,是一种思维向语言转化,在转化中可以提高儿童想象表达能力。

“图画作文”有效实施,还能切实提高儿童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知识获得是儿童主动探索和操纵环境结果,学习是儿童进行发明与发现过程。

他认为教育真正目并非增加儿童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

这意味着我们在教育中要注意发挥学生主体性,不要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相反,要设法向儿童呈现一些能够引起他们兴趣、具有挑战性材料,并允许儿童依靠自己力量解决问题。

教师应仔细观察儿童解决问题思维过程,正确判断儿童所处思维发展水平,相应地调整教学,使之与学生水平相适应。

4.情境记忆理论。

加拿大心理学家图尔文根据记忆内容不同,将长时记忆分为情境记忆与语义记忆,并提出他们是两种独立记忆系统。

儿童主要是情境记忆,它是以时间和空间为坐标,对个人亲身经历发生在一定时间地点事件记忆。

图画作文运用一张张生动图画,可以把学生带入到曾经经历过情境中,这样学生就不至于无话可说了。

5.教学心理研究表明:

处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往往有着不同心理特征。

小学生好奇心强,好游戏、好动、好胜,而对学习注意持久性较差。

在图画作文中,我们充分注意到了小学生这些心理特征,让学生始终处于愉快活动中,使他们在轻松愉快话动中获得成功,并从成功中获得喜悦,获得学习动力。

这样,枯燥教学就变成了学生自觉自愿学习。

三、课题概念界定

   “图画作文”不等同于以往“看图写话”,任何生活中画面,或真实场景,或已被报刊书籍记录,或以照片、图片形式存在,或学生信手涂鸦都属于此范围。

“图画作文”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如看图说写、剪贴说写、联想续画编话、自编连环画、画生活写日记、观察介绍实物等。

四、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争取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儿童对作文和绘画兴趣和自信心,把写作当作一件“乐事”,为“写”扫除心理障碍,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

2.探索低年级以画促写,培养写话能力可行之路。

3.通过本课题实践研究编写教学成功课例,并作为学校作文教学校本教材后续使用。

五、课题研究内容

1.进一步明确小学低段作文教学性质。

2.调查低段学生心理特点和当前写作教学不协调现状,分析产生现状原因。

3.构建小学低段“图画作文”教学“观察--体验--思考—表达”基本路径。

4.探索多样有效写话训练策略。

5.建立新课程理念下评赏性评价体系。

六、课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研究初期,通过调查作文教学现状及学生作文存在问题等选择、确定课题研究重点。

2.行动研究法:

利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在学习、实践、反思、学习、改进中探索图画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3.个案研究法:

在研究全过程中,对学生不同个性心理特征、不同层次学生作文学习及教师作文教学过程进行长期成长记录,研究在教与学全过程中有无达到预期效果,以便及时调整课题研究思路、方法等。

4.经验总结法:

不断将调查、研究得到数据及信息进行定性分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总结出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七、课题研究过程

   本课题自2010年启动至今,已经历时两个多学期。

在研究道路上,我们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探索着解决问题,再把探索经验付诸教学实践,再发现实践中新问题。

在螺旋上升研究过程中,我们这样做:

(一)发放调查问卷,找准研究起点。

   为了全面、真实地了解低段学生心理特点和当前写作教学不协调现状,我们发放了《苏孟小学低段学生习作情况调查表》和《苏孟小学低段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情况调查表》。

《苏孟小学低段学生习作情况调查表》调查对象为一、二年级三个班级,调查表共计十二道题目,涉及到学生每学期写作篇数及对自己写作质量评价、是否经常进行小练笔、对写作态度及在写作中遇到困难等,共发放问卷141份,回收141份。

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第一题:

你喜欢写作吗?

84人选择了不喜欢,31人选择一般,26人喜欢。

 

第二题:

你进行写作原因是什么?

74人选择了老师作业,43人选择是家长要求,选择自己愿意24人。

第三题:

你是否经常写日记或周记?

请写出原因。

经常写47人,偶尔写86人,从来不写8人。

不写原因有说不知道怎么写,有说没得可写,有说没时间写,有说老师没让写,更有人说因为贪玩就不写了。

第四题:

你一学期写作文篇数大概是几篇?

其中写了10篇以下为33人,写10~20篇79人,写了20篇以上有29人。

第五题:

你是否经常进行小练笔?

经常有58人,偶尔有83人。

第六题:

你给自己作文质量评价。

评价较高有58人,一般64人,不好19人。

第七题:

你作文发表或获奖情况。

141人中只有2人作文在《金华晚报》上发表。

第八题:

你是否经常订阅报刊、购买图书?

经常有43人,偶尔有90人,从不订阅有8人。

第九题:

你是否经常到图书馆借阅图书?

23位同学经常借,而且每学期都在10本以上,偶尔去借有91人,有27人从未借过图书。

第十题:

你觉得你语文能力在提高吗?

有提高107人,无提高34人,第十一题:

你现在作文课是怎样?

你理想中作文课是怎样?

现在作文课,有同学认为是严肃,有认为是有趣,有同学上课做小动作会被老师批评。

理想中作文课,绝大多数认为是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课堂上充满幽默和笑声,在课堂上觉得轻松。

第十二题:

你在写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归纳起来有这么几个方面:

不知道写什么,语言不够生动,缺少新意,不知如何开头结尾,想象力不够丰富等。

   《苏孟小学低段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情况调查表》调查对象为一、二年级语文教师,调查表共计九道题目,涉及到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关系、作文教学中教师关注点、教师是否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等,共发放问卷6份,回收6份。

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第一题:

你喜欢作文教学吗?

1人选择了喜欢,4人选择了一般,1人选择了不喜欢。

第二题:

你会保证每周两节作文课教学吗?

3人能保证,3人偶尔会拿来上阅读课。

第三题:

你认为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关系怎样?

4人认为紧密相关,1人认为一般,1人认为是独立两块内容。

第四题:

除了教材里写作内容,你会有计划地拓展其它类型写作素材吗?

4人会拓展,2人选择偶尔会。

第五题:

作文教学中,你会更关注什么?

关注写作技巧指导有3人,关注生活积累指导有1人,2人选择写作兴趣激发。

第六题:

你是否经常布置学生进行小练笔?

经常布置有2人,偶尔布置有4人。

第七题:

你是否重视学生课外阅读?

5人很重视。

1人选择一般。

第8题:

你会推荐学生阅读哪些类型书籍?

推荐作文类、童话故事类有4人,2人认为只要是学生感兴趣书籍就可以。

第九题:

你会及时针对教学情况写反思吗?

1人经常会,3人偶尔会,2人不会。

第十题:

近两年你撰写了几篇论文?

4人写了1~2篇,2人没有撰写过论文。

第十一题:

你觉得除了看图作文以外,还有哪些学生感兴趣作文形式?

归纳起来有这些形式:

自己画一幅画并把内容写下来;“集体作家”即大家合作写一篇作文;写日记;编童话故事;“音响作文”即提供一段声音,展开想象写作文等。

从调查问卷看,对学生而言,主要问题有:

(1)惧怕心理。

一方面,因儿童年龄小,生活阅历浅,知识积累少,作文时经常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以至于作文内容空洞,题材狭窄,语言枯燥,形式呆板,作文时产生畏难心理。

另一方面,因教师目标设计及教学方法不当,以致使学生失去了写作兴趣、热情,写作能力得不到提高,因而提起作文就头疼,害怕写作文。

(2)依赖心理。

学生作文往往是无话可写,学生写不出作文并非是智力障碍所致,主要是学生与各种社会成员之间交往丰富写作材料不能见诸笔端。

我们也调查了部分同学,他们确实能说会道,然而在命题作文前,很多人束手无策,思路狭窄,没有多少语言可以表达,为完成作文往往依赖于家长,家长说一句,自己写一句,作文成了家长代笔;或是依赖于各类作文选,抄袭他人之作。

(3)虚假心理,说假话、空话、套话。

例如,在一篇《夸夸我同学》习作完成后,从问卷得知,大多数同学没有写出真实事迹,有模仿范文,有凭空杜撰,言不由衷。

可见我们作文教学脱离了学生丰富多彩生活实际。

(4)应付心理。

应付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为了完成老师布置任务不得不勉为其难,完成习作是不得已而为之。

对教师而言,主要问题有:

(1)忽视作文教学,常把课程中安排每周两节作文课挪作他用。

(2)孤立、片面地看待作文教学,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割裂开来。

(3)“死”搬教材。

现在作文教材不同程度地成为一种固定模式,束缚教师手脚,如此教学很容易脱离丰富多彩生活实际,使教学枯燥乏味。

(4)重写作技巧指点,轻生活积累指导。

(二)制定切实可行课题实施措施

1.“五定五有”,保证学习有效性。

   从201010月起,我们课题研究正式开始。

立足学校实际情况,课题研究过程实行“五定五有”学习制度。

“五定”是指每次活动要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专题、定形式;“五有”是指每次活动要有计划、有组织、有记录、有反馈、有总结,这样才能不断促进课题研究深入进行。

课题前期,我们主要通过自学、记读书笔记和集体学习、交流形式学习了许多与学习习惯有关文章,从而能更新自己教育观念和寻找出目前我们现在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并界定出我们课题研究中几个概念。

我们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相继学习了特级教师周一贯先生《生命独白与心灵对话》、潘新和教授《语文:

表现与存在》、《新课程标准》、《优秀是教出来》等书,老师们对这些书中与我们课题研究密切相关、特别精彩段落、观点进行了摘记,并认真写好读后心得体会。

我们在固定半月一次碰面会上做了交流,大家受益匪浅,理论知识扎实了,对课题研究兴趣和信心也明显增强了。

通过学习,我们对课题几个关键字眼有了更深刻理解。

   研究初期,课题组带领学生开展了多次有针对性看图写话活动,在活动基础上,学生完成习作,其中不乏佳作。

比如,《牙牙“洗澡”》、《十朵小云》、《小猴捞球》、《大家逛超市》等。

然而,很多课题组老师就此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那就是“图画作文”等同于以前看图作文,课题研究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

   针对课题研究存在困惑,我们在全体成员之间开展了多次沙龙式探讨。

在2011年3月一次教研组例行讨论会上,金姣老师提出“图画作文”并不仅仅局限于看图作文,任何生活中画面,或真实场景,或已被报刊书籍记录,或以照片、图片形式存在,或学生信手涂鸦都属于此范围。

张淑贞校长补充:

“图画作文”形式多种多样,看图说写、剪贴说写、联想续画编话、自编连环画、画生活写日记、观察介绍实物……而且我们要尊重学生主体性。

体验总是因人而异、个性化,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人总会形成不同体验。

我们不能过多地把自己想法灌输给学生,要让学生写出自己感悟,自己想法。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眼睛去观察生活,亲身去体验。

同时,我们通过校本研训,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努力提高教师心育能力,并将其运用于习作教学实践当中。

2.集体备课,探讨指导有效性。

   预设,是为了有效生成,我们利用群体互补效应,发挥群体优势,加强集体备课活动。

在集体备课时着重探讨以下问题:

备课时遇到什么困惑?

教学目标设计是否有效?

是否调整了练习素材,为什么调整?

教法与学法选择是否科学?

设计练习活动安排是否有效?

……在集体备课时,由教师轮流作中心发言,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理念,备课组其他老师认真倾听,并在各自钻研教材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对于出现问题进行探讨。

王元芳老师执教看图作文《我爱读书》时,首先谈话导入,指导学生看懂了图意,接着就进入第二环节——合理想象前后内容。

章玲老师建议,这个环节改用补照片方式,学生可能会更感兴趣。

李瑛老师随即补充,教师可以这样说:

这是一幅静止画,也是一张照片,那么它前后内容是怎样呢?

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摄影师,给它“补照片”,设想一下它前后内容怎样。

先补前面,在补之前我们先把这张照片放到前面来。

(请一位同学模仿图画内容坐在台前充当照片)先四人小组讨论,根据你们想象排演一下,再分组上台表演。

   后来课堂实践证明,这个设想非常成功。

因为看了图画,补了照片,让学生放电影似构思问题,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电影越放越细腻,问题越说越精彩,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了起来,激发了学生思维灵性。

学生在生活中各种体验、感受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图画中。

讲图画上故事,其实就是讲自己经历。

3.写下水文,确保引导有效性。

   学生对作文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对作文兴趣。

“教师下水”本身是身先士卒,就是无声鼓励和有形引导。

叶圣陶在《文汇报--教师下水》一文中说“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

”因为教师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会体会写作甘苦,获得感性认识,才能发现问题,有效地指导学生作文。

另一方面,教师写下水文,这本身就具有榜样作用,能激发学生好奇好胜心,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只有亲自尝试写作,从“下水文”开始,在指导学生时才能身临其境,体味写作中酸甜苦辣,激发起学生写作兴趣,并从中找出阻碍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症结,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写作乐趣。

   在看图作文课《团结力量大》教学过程中,金姣老师宣布和学生一起写文章,学生们都欢呼雀跃,纷纷表示要和老师一试高下。

结果,在约定30分钟内,大部分学生都完成了习作任务,少数几个没完成学生也比以往写得快,写得具体多了。

接着金姣老师先读了自己“下水文”,读到精彩之处,学生们毫不吝啬自己掌声。

但有一位学生指出,老师在描写蚂蚁是如何将香肠抬起来,又是如何指挥过程写得没有他详细。

此言一出,班里一片哗然,大家都露出不可置信表情。

老师虚心地请他读自己文章,这位学生是这样写:

   这时,一只健壮蚂蚁站了出来,它说:

“大家听我指挥!

”它站在前面,其它蚂蚁排成两列,一列在左,一列在右。

大家齐心协力把骨头搬到肩膀上,然后一边喊着口号,一边往家走去。

   老师带头鼓起了掌,学生们也把热烈掌声送给了这个敢于向老师挑战学生,他脸上洋溢着自豪神色。

接下来站起来朗读作文学生个个神采飞扬,因为他们觉得“战胜”老师不是不可能。

尽管老师只是故意在“下水文”中出现一些不足,但对学生写作热情激励作用却是显而易见。

4.课堂观摩,验证教学有效性。

课堂是最鲜活生动个案,我们扎实开展了各种形式课堂教学交流活动———观摩示范课、研究课,听随堂课等,为课后进行交流提供鲜活生动素材。

我们在教师课堂教学中选取典型案例,围绕有效落实练习目标主题,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生课堂表现、教学预设与生成等不同角度加以分析、研究,总结出有效达成练习目标基本方法。

   2011年2月,课题组确定近期课题研究主题为:

“优化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率”。

正值金姣老师备战金华市农村教师优质课评比,第一次试教作文课《多种形式引用人物说话》。

课后评议时,不少老师直言不讳,说出了她们看法。

雷小芳老师指出提问所涉及到学生面太窄。

一节课下来,教师注意力只集中在少数几个反应灵敏、敢于大胆发言学生身上,提问也只叫这几个学生回答,使得多数学生成为“被遗忘角落”。

这固然是因为怕如果学生回答不出,课堂会出现“冷场”,或是怕耽误教学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但对学生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

李瑛老师指出教师课堂提问语过于贫乏,虽不至于是那种千篇一律地问学生“对不对”,“是不是”,但也大多表现在教师问、学生答这一单向活动形式上。

张淑贞校长也指出教师提问方式是不可取,它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起到什么积极作用。

课堂提问更多是要体现在教师激疑、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这种多向活动形式上。

因此,问题设计要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教研室毛玉文老师点评:

教师要紧扣教学目和教材重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力求提问少而精。

5.专题研讨,关注研究有效性。

   在学习培训基础上,我们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研讨。

课例研究、教学反思、教学故事、专题沙龙……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诊断和反思,及时发现不足,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改进自己教学工作。

研讨目在于使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主人。

   研讨会上,老师们谈论最多就是对自己教学行为反思,既有好经验交流分享,也有发现不足后采取措施。

下面是徐艳老师在2010年12月一次研讨会上发言内容,大意如下:

   开学以后,我每周利用中午时间,隔天进行看图写话训练。

几次写下来,我发现我们班学生写作水平悬殊很大。

好作文语句通顺,叙事清楚,想象丰富,有时还富含哲理呢!

差作文,就只有三言两语了,而且字迹一片模糊。

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由学生带学生,以优带差。

具体做法是:

认真批改后,对学生作文按“病”归类。

然后选取有代表性几篇文章,用语文课进行讲评。

先把图画和这问题作文放在实物投影上,在引导学生看清图意之后,我一边朗读,一边让学生发现问题,说出病因,提出修改意见。

开始他们还不会说,在老师引领下,他们渐渐有了头绪。

当然,对于好文章也给予表扬鼓励,读时候,我会让学生说出自己欣赏之处。

(三)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1.引导观察体验,铺就表达基石

   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崭新日记本,利用几天时间,给日记本起一个最美、最富有诗意而且能体现自己个性名称。

再利用一节课时间,让每个学生说说自己所起名称,并说明起这个名称理由。

最后,教师用充满激情语言鼓励学生:

“从今天开始,这个日记本将成为你最好朋友,它可以记录你成长历程,珍藏你幸福童年……”

   接下来我们让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习惯。

学生习作必须要观察社会生活,体验生活,了解许多事物,懂得很多道理。

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有很高写作本领,也是写不出好文章来。

鲁迅在给董永舒信中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