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导学案教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5705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6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导学案教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高三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导学案教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高三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导学案教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高三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导学案教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高三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导学案教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导学案教师.docx

《高三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导学案教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导学案教师.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导学案教师.docx

高三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导学案教师

高三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导学案(第一课时)

编写人:

闫亚伟     审核人:

 祁仁明  使用日期:

         编号:

   001

课题

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课时)---思想感情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阅读古典诗歌,能够概括中心意思。

2.解读“思想情感、观点态度”

对诗词思想情感或观点态度的准确把握

重点难点

准确解读诗歌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备忘

一.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一)忧国伤时类

揭露、讽刺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荒淫误国:

如李商隐《马嵬》

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

同情百姓的疾苦:

如白居易《观刈麦》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文天祥《过零丁洋》

(二)建功报国类

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陆游《书愤》

奋死杀敌、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李贺《雁门太守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山河沦丧、国家灭亡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李煜《相见欢》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勇担重任的英雄气概:

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三)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思念亲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商隐《夜雨寄北》

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

(四)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

世事沧桑的感慨:

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五)送别留别

依依不舍的离愁:

如柳永的《雨霖铃》

深厚友谊的留恋:

如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赠汪伦》

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考点突破

(一)设问方式梳理:

1、诗歌表达诗人什么情感?

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心境,心情,人生理想,人生态度)?

3、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4、诗人的情感有哪些变化?

5、请概括诗人情感。

6、探究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基本答题步骤

第一步:

概括诗歌情感。

(产生原因+感情基调)

第二步: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题目中有“哪些”“概括”等字样,答题时把情感内容一一概括出来即可,可不必做特别详细的解说。

(三)方法总结及运用示范

把握诗歌的感情和主旨七关注:

一关注:

诗歌题材。

每种诗歌题材都有自己特有的情感,把握了诗歌题材的情感分类,有助于快速而准确地对诗歌情感做出判断。

二关注:

诗歌标题。

标题或提示诗歌题材类型,或直接间接透露作者思想情感。

三关注:

诗歌作者。

联系时代及作者的人生际遇,知人论世,对把握诗歌的主题大有必要。

四关注:

抒情词句。

抓住抒情词句可直接抒发诗歌的感情基调或思想感情。

五关注:

意象意境。

有些常见的意象,往往能蕴含固定的含义。

通过分析意象、意境,可以准确感知诗歌情感。

六关注:

注释小序。

借助注释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把握诗歌写作的背景、原因和内容。

七关注:

诗中典故。

读透典故,能读出诗人的隐含在典故中的思想感情。

 

二.问题探究

【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试题。

(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1节选)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

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

占尽。

苹洲烟雨:

指长满苹草、烟雨空蒙的风光。

③镜湖:

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真题呈现】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5分)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技法示范】从诗歌作者看,陆游是诗歌史上很有人格特色的一位诗人,他生活在南宋时期,一生主张抗金收复失地,也曾驰骋沙场,但因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复国,陆游报国无门,至死未能如愿。

从诗中抒情词句看,“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一句告诉我们在这种对比中,诗人是愤慨的,虽然归隐,却并非心甘情愿。

答:

   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2分)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3分)                            

【诗歌译文】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还有谁记得那豪迈的生活?

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志存恢复的儒生如自己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

八尺扁舟,三扇低蓬,占尽苹洲烟雨,独来独往,无拘无束。

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皇帝)赐予吗?

【诗歌赏析】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

山阴地近镜湖。

上片开头两句,追忆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戎马生涯:

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

但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顿时引出一片寂寞凄凉。

那份豪情壮志,当年曾有几人珍视?

如今更有谁还记得?

后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

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志存恢复的儒生如自己,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平,孰逾于此?

诗人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全在其中。

   下片承“江边渔父”,前三句写湖上生涯,意境浩渺苍凉,极烟水迷离之致,含疏旷杳渺之情。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予”唱出了全阕的最高音。

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

陆游借用这一故事而翻出一层新意——官家(皇帝)既置我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予吗?

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远,何处不可置我八尺之躯,谁又稀罕你“官家”的赐予?

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

 

三.

限时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问:

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心境?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喜中有悲”的心境。

诗的前半首写静夜荒村,陋室贫居,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发人,构成一个活生生的贫居画面,表达了自我的辛酸和悲哀。

后半首写表弟卢纶来访,在悲凉中见到亲友,自然喜出望外。

这一悲一喜,互相映衬,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问: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请简要分析?

(5分)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

诗人描写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四.

延伸拓展

诗歌鉴赏的答题步骤:

读懂→鉴赏→表达

注意正确的阅读思路:

标题--作者--语言—意象—意境—写法---主旨(情感)

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

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

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

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句参透主旨

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

 

五.

课时作业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眼儿媚

[南宋]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

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

(5分)

答:

“锁”字是“笼罩”(包围、环绕、围绕)的意思,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阴云四布、雾压朱楼的情景,表现了深闺女子郁闷(烦恼)的心情。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答:

下片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通过绿杨、海棠、红杏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春)愁(烦恼、惆怅等)。

(如果表现手法答“用鸟语花香来反衬自己的惆怅”也对)         

 

反思

 

 

附:

精美文章选读

秋天的遐想

吹着秋天的风,淋过秋天的雨,温暖着深秋的缕缕阳光,感受着这个季节带给我的快乐与忧伤,在遐想的憧憬中徜徉,没有金钱与物质欲望,没有权势与政治较量,只有少许感伤和青春迷茫!

秋天的雨下的沉寂而又淅沥,来的悄然去的毫无声息;没有电闪雷鸣的帷幕,没有狂风大作高潮,一切都变得那么委婉那么寂寥,却总能够给予人淡淡悲凉与忧伤;像一首主旋律总能勾起内心些许记忆的过往,喜与悲,得与失,是与非;亲情,友情,爱情,纷纷扰扰,扑朔迷离,纠结煎熬。

雨侵透衣衫打湿了发梢却冲淡不了回忆符号,就让所有记忆是随着雨中的落叶尘封心底,化作基石伴着我们走向人生的远方!

秋风吹落了一地黄叶,慰藉了大地辛劳,却孤独了枝头依靠。

季节的变迁总能激起我们对万物的感伤。

纷纷落叶黄,淡淡残花香,一切变得那么顺理成章。

光阴在四季轮回中穿梭,岁月却苍老了脸庞!

岁岁年年皆不同,我们不能驻足青春留住年华,只能让记忆定格曾经的美好时光!

秋天的阳光温暖了脸庞,却抚慰不了内心孤独与惆怅。

心灵在过往与现实中游荡无处躲藏,遐想一片田园风光,邂逅一段情感向往: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袅袅炊烟起,品粗茶淡饭香;一起策马牧羊,一起望秋水长天,一起观满天星斗,小桥流水茅草屋旁,月下共饮一杯自酿美酒两情相依儿女情长好生浪漫……

岁月的年轮还在继续,一切又回到了生活的原点把所有的遐想放进行囊,伴着着青春的激情和力量继续前行远方,创造一个奇迹铸就一段辉煌。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导学案(第二课时)

主备人:

 闫亚伟    审核人:

 祁仁明  使用日期:

               编号:

   002       

课题

古代诗歌鉴赏(第二课时)---意境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      了解诗歌中常见的几种意象。

2.      能由意象组成意境,并体会意境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3.      能从意境特点中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由意象到意境,体会意境的氛围特点,并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备忘

一.

一.意境的概念: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二.意境的作用:

1.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2.借景抒情(这是诗歌惯用的“伎俩”,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3.塑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

4.塑造意境(其与“塑造背景或环境”有所不同。

意境是作者抽取自然景物中的多个特定景物以进行描绘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立体感强的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对于读者而言,也只有“临其境”或“入其境”才能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

5.衬托人物节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6.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7.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等) 

例:

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意象:

“小楼听雨”:

孤独的小楼,作者整夜无法入眠,在那里听了一晚上的雨声

“深巷杏花”:

江南早春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将到来

三.答题规律: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

答题时还要加上“法”。

答题步骤:

①指出用什么方法营造了什么意境(氛围)。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用什么方法抒发什么情感,表达什么思想。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二.问

【示例一】: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

①此诗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一)

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③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

诗人借景抒情(融情入境),表现了自己结束奔波流离的生活之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示例二】: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

钩疏箔:

把帘子挂起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示例:

①这首诗虚实结合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

③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寓情于景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口送友人

李 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1)      首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有什么作用?

答:

首联描写一幅苍莽阔大的湘江暮色图:

湘江上暮霭笼罩,无尽的芦苇连接旷野。

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的黯淡心情,也反衬了离人的孤独。

【解析】本题考查对景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从首联的“中流”“湘烟”“岸苇”“楚田”等意象可以归纳出诗歌描绘了苍茫辽阔的意境。

 

四.延伸拓展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

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神以象通,物以貌求”《文心雕龙》)。

品味意境感知意象,就要借助意象。

例: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析:

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

 

五.课时作业

1.阅读并鉴赏这首诗。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问:

请从意境的角度分析。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西江月[注]

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这首词是作者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时所作。

此前,张孝祥曾两次遭罢官。

问:

上阕中“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请简略分析。

答:

展现的是一幅宁静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

诗人驾舟荡漾在宽广的湖面上,迎面扑来和煦的春风;湖边轻柔如丝的柳条,随风飘舞,不时拂面。

【解析】本题考查对景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结合全词可发现全词写了春天美丽如画的景色,以及“我”在这种美景中的活动。

意象有“东风”“湖船”“杨柳”,这些景物或“吹”或“过”或“拂面”,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青门引

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晓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1.这首词描写了哪些典型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4分)

 答:

 描写了风雨、庭轩、残花、楼头画角、重门、明月、秋千影等景物,渲染出凄冷、寂寞、伤感的氛围。

(2分)全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以及由景而生的怀旧情怀和忧苦心境。

(2分)(意思对即可)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示例一: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2分)全词通过风雨、庭轩、残花、秋千影等清冷意象,寄寓了词人的孤独寂寞和忧苦心境。

(2分)(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

烘托。

(2分)词中描绘了气候的忽冷忽暖,风雨时至,侧面烘托了词人的心绪不安;通过描写隔墙的秋千之影,来烘托入夜后月明人静的凄清,进而烘托了词人的孤独寂寞和抑郁的心情。

(2分)(意思对即可)(若答“拟人”等其它答案,分析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反思

 

 

附:

精美文章选读

哈佛大学自习室的名言

(一)

 1.Thismomentwillnap,youwillhaveadream;Butthismomentstudy,youwillinterpretadream.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Ileaveuncultivatedtoday,waspreciselyyesterdayperishestomorrowwhichpersonofthebodyimplored.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Thoughtisalreadyislate,exactlyistheearliesttime.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4.Notmatterofthetodaywilldragtomorrow.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Timethestudypainistemporary,hasnotlearnedthepainislife-long.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而未学到的痛苦是终身的。

6.Studiesthismatter,lacksthetime,butislacksdiligently.

学习这件事不是缺少时间,而是缺少努力。

7.Perhapshappinessdoesnotarrangetheposition,butsucceedsmustarrangetheposition.

幸福或许不排名次,而成功必排名次。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导学案(第三课时)

主备人:

 闫亚伟        审核人:

               编号:

   003           

课题

古代诗歌鉴赏(第三课时)---分析形象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      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几种形象。

2.      能分析出诗中作者塑造的形象。

3.      能用语言准确地描绘出这一形

象的效果和作用。

重点难点

1.能分析出诗中作者塑造的形象。

2.能用语言准确地描绘出这一形象的效果和作用。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老师点拨

学习过程

备忘

一.

一.形象的分类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即诗人自己或寄寓自己情感理想的他人形象。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写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情节)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的“物”和送别诗中的“动作细节”。

二.常见的诗歌中人物的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

5.矢志报国、慷慨激愤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边塞报国或反对征伐的形象。

三.人物形象鉴赏的思路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1.提问方式:

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形象。

2.提问变式:

作者塑造的形象有什么寓意?

作者笔下的某一形象有何特点?

象征了什么样的形象(品质)?

3.答题步骤:

①找到诗词中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明了形象类别(人、景、物)

②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

③结合诗句主旨分析诗人写这一形象的原因

④指出作者描绘形象的作用和效果。

 

二.问题探究

【示例一】09年江西卷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

【注】⑴蔡家亲:

表亲。

⑵此时作者被贬而身居外地

问:

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形象,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本文描写了一位晚年得罪权贵独居外地的孤翁形象。

(什么形象)他不畏朝廷权贵,却被贬独居在异地,当作者在雨夜书房中苦读时倍感孤独落魄,此时亲人却来相见,在欣慰中透露出无尽的悲凉。

(形象特点)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以乐事写悲情表现了作者的孤独落魄的境遇和凄苦孤单的感慨。

(表达感情)     

【示例二】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问:

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

 答:

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什么形象)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