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知识要点yiga.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5190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2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知识要点yiga.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流行病知识要点yiga.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流行病知识要点yiga.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流行病知识要点yiga.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流行病知识要点yiga.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流行病知识要点yiga.docx

《流行病知识要点yiga.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知识要点yiga.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流行病知识要点yiga.docx

流行病知识要点yiga

流行病知识要点

疾病的分布

一、疾病分布的测量指标

1.发病率:

是表示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2.罹患率:

指某一观察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观察时间较短)

3.患病率:

亦称现患率、流行率,指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曾患某病(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

4.感染率:

指在某个时间内所检查的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比例。

性质与患病率相同。

5.续发率:

也称家庭二代发病率,指在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的百分率。

6.死亡率:

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死亡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分子为死亡人数,分母为该人群平均人口数,计算方法同发病率。

常以年为单位。

7.病死率:

表示一定时期内,患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常用于急性传染病)

8.累积死亡率:

是将各年龄组的死亡专率相加,用百分率表示,用以说明在某一年龄组以前死于某种慢性病的累积概率的大小。

9.存活率:

存活率又称生存率,是指患某种疾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的某病病人)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合的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常用于癌症、心血管疾病、结核病等)。

二、疾病流行强度

1.散发:

散发是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

散发用于描述较大范围(如区、县以上)人群的某病流行强度。

而不用于人口较少的居民区或单位,因为其发病率受偶然因素影响较大,年度发病率很不稳定。

确定是否散发一般与同一个地区、同一种疾病前三年的发病率水平比较,如当年的发病率未明显超过历年一般发病率水平时为散发。

形成散发的原因:

①某病在当地常年流行,居民有一定的免疫力或因疫苗接种维持人群的一定免疫水平;(如:

麻疹)

②以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如:

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

③传播机制难以实现的传染病;(如:

斑疹伤寒、炭疽)

④潜伏期长的传染病。

(如:

麻风)

2.流行:

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流行与散发是相对的概念,用于同一地区某病历年发病率之间的比较。

有时某病的流行在短期内可越过省界波及全国甚至超出国界、洲界,形成世界性大流行。

3.大流行:

是指某些疾病有时在短期内迅速超过省界波及全国甚至跨越国界、洲界而形成世界性流行。

4.暴发:

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称为暴发。

暴发往往是共同的传播途径感染或由共同的传染源引起,如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托幼机构的麻疹、手足口病、腮腺炎、甲型病毒性肝炎暴发流行等。

三、疾病分布的形式

(一)地区分布

1.统计地方性

在某些地区由于生活习惯、卫生条件和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而不是自然因素导致的一些疾病的发病率长期、显著地高于其它地区的特性。

如一些地区由于文化、卫生设施差或具有特殊的风俗习惯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伤寒、霍乱的流行。

2.自然地方性

由于某些地区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只在该地区存在的特性。

有适合某病病原体的存在或其传播媒介生存的环境,如血吸虫病、丝虫病等。

与自然环境中的微量元素的缺乏或增多有关,如地甲病、氟中毒等。

3.自然疫源性

一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赖人而能独立地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绵延繁殖,可在一定的条件下传染给人的特性。

如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森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等。

4.输入性疾病

现有的疾病是本国不存在的、或曾经有但已经消灭的、而是从国外传入的特性称为输入性。

具有输入性的疾病称为输入性疾病。

如艾滋病等。

(二)时间分布

1.短期波动:

由于某次疾病的暴发,在它的流行病学监测曲线上短时间内表现有突然的上升和下降的波动现象。

2.长期趋势或长期变异

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通常是几年或几十年)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和病原体型别等同时发生显著性变化。

(三)人群分布

1.横断面分析

在某一时刻,对不同出生时间的研究人群的某病发病率、患病率或死亡率的分析,适于分析潜伏期短或病程短的急性病或亚急性病。

2.出生队列分析

是以同一年代的人群组为一个出生队列,对不同的出生队列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某病的发病率、患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分析,适于分析慢性病。

3.移民流行病

是观察某种疾病在移民人群、移入地区居民及原居住地区居民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以探讨该病因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它是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人群的疾病分布来探索病因的一种研究方法。

例题

我国发生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很快波及到许多省市,这种发病情况称为( )。

A.爆发

B.大流行

C.季节性升高

D.周期性流行

【正确答案】B

【中公解析】流行是指某地区某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的发病率水平。

有些传染病隐性感染占感染者的大多数,在流行时显性病例不多,而实际感染率却很高,可称为隐性流行。

脊髓灰质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常有这种现象。

大流行:

当某病发病迅速,涉及地域广,危及人口多,在短期内可能越过省、国、洲界,造成世界性流行的这种现象。

暴发:

是指在集体单位或小居民区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大量病例的现象。

所谓短时间是指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

暴发的原因主要是共同传播途径而感染或有共同的传染源,例如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或幼儿园的麻疹暴发。

描述性研究

一、现况调查

(一)概念

是按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搜集特定时间内疾病的描述性资料,以描述疾病的分布及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亦称横断面调查或患病率调查。

(二)方法

★1.普查

(1)概念:

普查是指为了解某人群健康状况或某疾病的发病率,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内(某一地区或具有某种特征)人2群中每一成员所做的调查或检查。

(2)目的:

①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某些疾病;②了解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

(3)优缺点

优点:

①早发现、早诊断外,尚可以普及医学卫生知识;②由于是调查某一人群总体的所有成员;所获得的资料能够较多方面地描述普查地区人群总体的相关情况以及分布与特征,为疾病或健康状况的流行因素研究提供线索;③比较容易为公众所接受。

缺点:

①工作量大,费用较高,组织工作复杂;②调查内容有限,不适用于患病率很低和现场诊断技术比较复杂的疾病;③由于调查对象多,调查时间短,难免重复和遗失,无应答比例较高,调查质量不易控制。

★2.抽样调查

(1)概念:

抽样调查是指在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某人群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组成样本进行调查分析,以此推论该人群总体某种疾病的患病率及某些特征的一种调查。

(2)目的主要是以样本统计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描述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于特定时间、特定范围内人群特征上的分布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衡量人群总体的健康水平;考核防治效果。

(3)优缺点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具有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以及由于调查范围小而使调查精度较高的优点,在流行病学凋查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最常用的方法。

但是抽样调查的设计、实施与资料分析均比普查要复杂,重复和遗失不易被发现;不适用于变异较大的资料,不适用于患病率较低的疾病。

抽样方法目前在流行病学调查中使用的随机抽样方法可分为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多级抽样。

在现况调查中,后三种方法较常用。

(三)现况研究常见偏倚

★1.常见偏倚种类:

(1)选择偏倚,包括:

选择性偏倚、无应答偏倚、幸存者偏倚。

(2)信息偏倚,包括:

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调查员偏倚、测量偏倚。

2.常见偏倚的控制:

(1)抽取调查对象时,必须严格随机化原则;

(2)提高抽中对象的受检率,最好一个不漏地接受调查;

(3)选用不宜产生偏差的仪器、设备;

(4)培训调查员,并进行监督复查工作。

(四)现况研究的重要性

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发现高危人群,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

2.描述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逐步建立病因假设。

3.为评价防治措施及其效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4.为疾病监测或其他类型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

医院感染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原因

1.由交叉感染引起的医院感染

(1)病人入院时正处于某种传染病的潜伏期,入院后发病,此时病人就是该病的传染来源。

与其同室居住的病人,就有被传染发病的可能,尤以呼吸道传染病为甚。

(2)不同传染病,收容在同一病区,如果消毒、隔离不严,则易发生交叉感染。

(3)如感染的病原体型别不同,也会发生交叉感染,如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

(4)入院时诊断错误,也会发生交叉感染等。

2.条件致病菌感染

许多条件致病菌,由于病人抵抗力降低,而造成自身感染。

如:

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

3.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抗菌化学药物

(1)无明显指征用药:

病人患一般伤风感冒,却使用抗生素治疗。

外科病房不经任何化验证明,常使用抗生素预防。

(2)广谱抗生素局部应用,容易产生抗药菌株。

(3)用药配伍不当。

(4)抗生素的使用与耐药性细菌的产生有明显的平行关系。

应用某种抗生素的地方,就会出现对同样抗生素有耐药性的细菌。

抗生素对机体影响也很明显。

有些直接伤害防御机制,最显著的是粒细胞减少及骨髓再生障碍,其次抑制抗体产生和淋巴细胞转化等。

总之,由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而导致病人抵抗力降低,抗药菌株增加,从而使医院感染增多。

4.医院管理不当

(1)探视制度不严,对探视者不加管理,随意出入病房,可由探视者带入污染食物、物品等而引起医院感染。

(2)医院内隔离、消毒制度执行不严格都容易发生医院感染。

例题:

下列哪些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A.认真洗手

B.合理使用抗生素

C.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D.消毒隔离

E.禁止院内吸烟

正确答案:

A,B,C,D

疾病监测

又称流行病学监测,是长期地、连续地收集、核对、分析疾病的动态分布和影响因素的资料,并将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疾病监测只是手段,其最终目的是预防和控制疾病流行。

疾病监测4个基本概念

1.被动监测

指下级单位常规向上级机构报告监测数据和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受。

各国常规法定传染病报告属于被动监测。

此种监测不能包括未到医疗机构就诊的病人,对于诊断的疾病可能错误分类,特别是发生了某种异常的疾病时更是如此。

是一个严重的缺陷。

2.主动监测

指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亲自调查收集资料,或者要求下级单位尽力去收集某方面的资料。

中国卫生防疫单位开展传染病漏报调查,以及按照统一要求对某些传染病和非传染病进行重点监测,努力提高报告率和报告质量,均属主动监测。

3.监测指标

监测病例的统计数字,如发病数、死亡数、发病率、死亡率等称为监测的直接指标。

有时监测的直接指标不易获得,如流行性感冒死亡与肺炎死亡有时难以分清,可用“流感和肺炎的死亡数”作为监测流感疫情的间接指标。

4.人群

(1)研究过程中无人口迁出、迁入的人群称静态人群。

如果一个地区人口有少量出生、死亡、迁出和迁入时,仍可视为静态人群;

(2)研究过程中人口频繁地迁出、迁入,则为动态人群。

例题:

疾病监测的目的不包括?

A描述疾病分布

B检验病因假设

C预防疾病流行

D评价防疫措施

正确答案:

B

疾病监测的步骤与内容有哪些?

1.建立健全监测机构,收集资料为:

(1)死亡登记资料。

(2)医院、诊所、化验室的发病报告资料。

(3)流行或爆发的报告资料及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

(4)实验室调查资料,如血清学调查、病原体分离等资料。

(5)个例调查资料。

(6)人群调查资料。

(7)动物宿主,如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和鼠疫等人畜共患病及媒介昆虫的分布资料。

(8)暴露地区或监测地区的人口资料。

(9)生物制品及药物应用的记录资料。

(10)其他,如防治措施等。

2.分析和评价所收集资料

确定某病的自然史、变化趋势、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薄弱环节及防治效果等。

3.印制、分发和反馈资料

将所收集的资料、分析结果及时上报并通知有关单位和个人,特别应将资料反馈给报告资料的人。

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例题:

疾病监测的基本方法是?

A.发病、死亡登记

B.细菌学试验

C.血清学检验

D.计算机处理

E.现况调查

正确答案:

A

筛检

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实验检查或其他手段,自表面健康的人群中去发现那些未被识别的可疑病人或有缺陷者。

筛检的主要用途

1.早期发现那些处于临床前期或临床初期的可疑病人,以进行早诊、早治、提高治愈率或延缓疾病的发展,改善预后。

2.及时发现某些疾病的高危个体,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开展流行病学监测,了解疾病的患病率及其趋势,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在健康管理过程中,对接受健康管理的人筛检的目的,主要是早期发现患者和发现高危人群。

筛检的分类

1.人群筛检:

是指用一定筛检方法对一个人群进行筛检,找出其中患该病可能性较大的人,然后,对其进一步诊断及治疗。

如先用尿糖测定筛检出可疑糖尿病病人,再用其他方法以确诊,然后加以治疗。

2.多次(级)筛检:

在上类筛检中,同时应用多种筛检方法进行筛检,可以同时筛检多种疾病。

3.定期健康检查或目标筛检:

对有某种暴露的人群、高危人群、某一单位、某种职业人群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以早期发现病人,及时给予治疗。

4.病例搜索或机会性筛检:

筛检的对象局限于因其他原因而找临床医师或卫生医师诊治或咨询的人。

即是临床医师或卫生医师对来诊者加用其他筛检方法,以发现与主诉无关的疾病。

例题:

筛检试验的目的是?

A.对可疑病人进行确诊

B.为了评价筛检试验的特异度

C.为了评价筛检试验的灵敏度

D.防止筛检人群出现漏诊

E.从表面健康的人群中查出某病的可疑患者或某病的高危人群

正确答案:

E

筛检试验的特点

必须具有快速、简单、易进行、价廉、安全、可靠、灵敏、特异、有效、能被受试者接受。

还应考虑筛检、诊断和治疗等的经济消耗和收益问题。

经济消耗、效益是指:

筛检规划所需的经费和该规划所能筛检出的病人数以及不筛检的不良后果。

通常说,在筛检的人群中该病临床前期病人的患病率应该是高的,偶尔的领先时间。

对筛检的疾病,应该有进一步确诊的方法及有效的治疗措施。

早期治疗应当比晚期治疗可以降低筛检的疾病的死亡率或患病率,如原位性子宫颈癌、早期乳腺癌。

这类疾病治疗方法还应该能被尚无症状的病人所接受,而且是安全的。

对尚无有效治疗的疾病,进行大规模筛检只会使阳性者长期担惊,使周围人害怕。

参加者更长时间知道自己有这种病,在做其他研究时,由于这种情况而引起的偏倚,叫作长期偏倚或长期/时间偏倚。

对特殊暴露人群进行筛检

标准可比在一般人群开展稍松些。

比如轻度不适,如恶心、头痛。

如果减少劳动能力或健康感,虽然轻微也应考虑筛检,以减少疾病。

有时暴露有不同等级,轻度暴露时加以筛检,也许可以预防严重后果。

这类筛检通常在工作场所进行。

筛检试验的条件

应该价廉,易于执行,能被群众接受,具有可靠性及真实性。

可靠性:

是指该试验应该永远得出一致的结果。

真实性:

用灵敏度和特异度表示,是指将被筛检的对象正确地归类到有病或无病组。

确定筛检标准考虑的问题

1.要考虑该病的自然史;

2.要考虑其治疗的收益和消耗。

对新发现的病例还应该有合适的进一步确诊、治疗、随访的设备。

最后,这种筛检规划还应该能为所有有关人员可以接受。

例题:

关于筛检一般不要求具备的特点是?

A.灵敏度高

B.简便、快速

C.经济

D.准确、

E.安全

正确答案:

D

队列研究

又称前瞻性研究、发病研究、随访研究、纵向研究等。

是指选择一个尚未发生所研究疾病的人群,根据有无暴露于研究因素而将其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随访观察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从而判断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队列研究的特点

1.观察得到结论,有时被称为“自然实验”,但有别于实验研究;

2.设立了非暴露组(对照组);

3.验证的暴露因素有关的疾病研究开始前并不知道,不同于病例-对照研究;

4.由“因”到“果”,因而可以确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联系。

队列研究的用途

1.验证病因假设;

2.评价自发的预防效果;

3.描述疾病自然史。

目的和用途

1.检验病因假设多数时候,队列研究用来研究一种暴露与一种疾病的关联,但它也可同时观察某种暴露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多方面影响,检验多个假说。

2.描述疾病自然史队列研究可观察到疾病的自然史,即疾病从易感期、潜伏期、临床前期、临床期到结局的整个自然发展过程。

3.预防、治疗及预后研究有时在随访人群中研究对象可能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自行采取一种与暴露致病作用相反的措施,出现预防效果,这种现象称为“人群的自然实验”。

例题:

对孕妇进行访视、询问并记录她怀孕期间的吸烟情况,而后分析吸烟暴露与婴儿低出生体重的关系,这种研究的类型是?

A.现况调查

B.临床研究

C.现场试验

D.队列研究

正确答案:

D

队列研究种类

1.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开始时,暴露因素已经存在,而疾病尚未发生,研究的结果需要前瞻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得到,即从现在追踪到未来。

2.回顾性队列研究

又称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开始时暴露和疾病均已发生,其特点是追溯过去历史资料确定暴与非暴组,然后追查到现在的发病或死亡情况。

3.混合性队列研究

即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一段时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结合以上两种方法的优点。

队列研究的设计

1.确定研究因素

研究因素的来源:

文献、病例-对照研究、临床观察,对因素进行定义和分级。

2.确定结局

确定结局必须有明确而统一的疾病诊断标准,一般采用国际或国内统一标准。

结局不限于发病和死亡,还有各种化验指标等。

3.研究对象的选择

暴露组的选择的原则:

(1)有暴露史,目前仍在暴露中,且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暴露于某因素;

(2)能提供明确的暴露史及暴露程度,便于继续观察;

(3)能提供可靠的转归(结局),发病就医、诊断和报告方便。

非暴露组的选择原则:

(1)内部构成上与暴露组可比;

(2)不暴露于研究因素中;

(3)便于随访观察,可提供结局;

(4)暴露因素以外的特征和暴露组相一致。

暴露资料的收集方法:

(1)从有关记录:

如医学记录、专科病史档案等等。

较为准确;

(2)调查:

调查表、信访;

(3)医学检查:

如测定血压、尿糖、特异性抗体等;

(4)环境检测:

检测空气、环境、水质、食物成分等等。

上述资料的收集目的是明确判断暴露与非暴露,便于分组,因此这些资料称为基线资料。

3.样本大小估计

目的是了解需要随访观察多少人才能发现暴露与疾病的关系。

暴露人群的选择方法

1.特殊暴露人群

亦称高危人群,选择某一危险因素暴露特别严重的人群作为队列研究对象。

样本数少,易发现暴露与患病之间的关系。

职业人群就是特殊暴露人群,因为某些职业中长存在特殊暴露因子,因而该人群中某些特殊疾病的发病率远高于一般人群,这些职业人群作为暴露组可以来研究暴露因子与疾病的关系。

2.便于研究的人群

在医疗就疹和随访观察方面可提供特殊资料便于研究,如公费医疗、劳保登记人员、参加人寿保险的人、学校成员、工会会员等,可以利用他的组织系统便于有效地收集追访材料。

3.特定地区的人群

某些地区人群中某个可疑因素的暴露较高,所研究的疾病又有较高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可以这些地区的人群为对象。

4.一般人群

暴露于某因素的人为暴露组,其它为对照组。

如吸烟与肺癌关系,以人群中吸烟者为暴露组。

对照人群的选择方法

1.内部对照

同一研究人群中以没有暴露或具有最低暴露剂量的人员为非暴露组。

最为理想,因为除了暴露因素外,其它方面两组的可比性较强。

2.外部对照

一个特殊人群全部作为暴露组时,则没有暴露或具有最低暴露剂量的其他人群为对照。

常见于职业流行病学,两组需在时间、性别、年龄构成等方面可比。

3.一般人群对照

以现成的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对照组标准。

可省时省钱,缺点是资料粗糙,注意时间及内部构成上可比。

4.多重对照

以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式为对照。

例题:

下列哪种研究方法可以研究人群某疾病的自然史?

A.现况研究

B.实验研究

C.队列研究

D.病例对照研究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C

队列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

1.选择性偏倚

产生原因:

非研究因素在研究人群和一般人群中分布不一致;对有无暴露因素不明确或暴露因素分级不准确,或在分组时执行不严格;回顾性对列研究时记录不全、资料残缺等。

控制:

按规定的标准选择对象,在人群中选择随机无偏样本,搞清暴露因素及以外的各条件是否都一致,保证研究对象人群无特殊性。

2.测量偏倚

产生原因:

主要对疾病的诊断标准不明确,诊断指标不合理,检测方法有问题,测量仪器未标定或操作方法不统一。

控制:

仪器标定,检查诊断标准一致、规范。

3.失访偏倚

产生原因:

对象外迁、外出、死于其它原因、拒绝合作而中途退出等等,均未能追踪观察到终点而引起的偏倚。

一般认为失访率不超过5%。

控制:

尽量提高对象的依从性,各个途径了解各失访者的最后结局,了解失访者与主群组在主要特征上有无区别。

4.混杂偏倚

产生原因:

暴露因素外的与疾病发生或死亡有关的因素在两组中的分布不均衡引起。

控制:

缩小研究对象的特征范围;用匹配方法来选择非暴露组;采用标化率、分层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等来控制。

例题:

下列哪种偏倚在队列研究中是见不到的?

A.错分偏倚

B.现患病例-新病例偏倚

C.失访偏倚

D.混杂偏倚

E.信息偏倚

正确答案:

B

队列研究的优点

1.在疾病发生前就分组,所以无回忆偏倚。

2.可计算二组的发病率,还有特异危险度与相对危险度。

3.一次调查可观察多种结果。

4.能直接估计暴露与发病的联系强度,且先因后果。

可靠性强。

5.暴露因素的作用可分等级,便于计算“剂量-效应关系”。

6.样本量大,结果稳定。

7.在有完整资料记录的条件下,可作回顾性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的缺点:

1.观察时间长,费时、费力、费钱。

2.不适用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

3.易产生各种失访偏性。

4.研究因素一旦未能选准,得不到结果,则损失较大;

5.研究设计要求严格,暴露人年数的计算复杂。

6.准备工作繁重,设计的科学性要求高,实施难度大。

7.研究罕见病时需要大量研究对象,因而不易收集到完整可靠的资料,故不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例题:

1.以下是队列研究的优点,除了?

A.较适用于少见病

B.由“因”至“果”观察

C.能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

D.能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强度

E.暴露因素的作用可分等级计算“剂量—反应关系”

正确答案:

A

2.对于队列研究的错误观点是?

A.人力、物力花费较大

B.通常要考虑失访和混杂偏倚的影响

C.可以直接计算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

D.若疾病罕见而暴露因素常见,则适宜进行队列研究

E.若疾病常见且暴露因素常见,则适宜进行队列研究

正确答案:

D

爆发流行病学调查

爆发流行病学调查

是指对爆发所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

爆发是指一个局部地区,集体单位中,在短时间内突然有许多同类病人的事件。

因为爆发的病例发生集中,一般有共同的传染源或共同的传播途径。

对爆发调查重要的是有时间的概念,要抓住在同一潜伏期内同时出现大量基本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