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几点思考.docx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几点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几点思考.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几点思考
文化是国家的血脉和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文学艺术作为文化之精华,历来是陶冶人们道德情操、抒发人类美好理想、丰富人们艺术享受、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文化建设作为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任务提出来,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最近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将文化单独立项,呼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文化受到的重视程度与过去相比有了空前的提高,极大地激发着全民族的文化创新热情。
文艺事业作为文化工作的组成部分,在当前的新阶段新形势下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文艺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坚持先进文化方向,大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推进中国文化走向全面繁荣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此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保障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灵魂和旗帜。
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保障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规律,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
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艺领域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文艺现象、加强文艺理论评论,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整合多样化的文艺思潮和文化追求,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努力在多元多样中立主导、在交流交融中谋共识、在变化变动中一以贯之,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与多元社会文化的协调统一,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贡献。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保障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就必须深刻认识和理解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重要条件。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要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下,大力建设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文艺工作要牢牢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掘民族和谐文化资源,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努力推进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就要长期不懈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深刻反映了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规律,是对先进精神产品生产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是我们党领导文艺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针,是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繁荣祖国文艺园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进一步增强文艺界大团结、促进文艺创作大繁荣、推动文艺事业大发展的必然要求。
主旋律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和价值取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热切愿望。
“弘扬主旋律”内涵丰富,范围很广,一切歌颂真善美、歌颂祖国和人民,给人以启迪、鼓舞和美的享受的作品,都是弘扬主旋律;多样化蕴含着文艺工作者不同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感受,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多样多变的客观现实,体现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二者统一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生动实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元化是事关文艺工作全局和文艺事业命脉的重要方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在文艺领域的生动体现。
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就必须把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文艺工作不仅要注重群众性,大力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内容,同时要努力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这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要贴近大众,面向市场,但决不能迎合低俗,制造文化垃圾。
文艺工作者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创作动力,把高品位、高质量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二、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切实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人类漫长的文明进程和丰富深远的文化历史告诉我们,文艺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文艺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表现形式。
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加强和改善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根本保证。
切实加强文艺界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在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同时,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文艺政策,努力提高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贯彻学习型政党的建设要求,努力提高领导工作者的文艺素养,真正地把作家艺术家作为创作的主体、尊重作家艺术家的创造性和想像力,大力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始终对他们在政治上坦诚信任,经济上优惠生活上温暖关怀,才能充分调动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促进它们创造精神和艺术才能的迸发,才能保证文艺事业在代表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上繁荣发展。
遵循文艺发展规律,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物质前提,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物质基础;人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造主体素质的提升。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升,便同时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依据。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自觉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己任,自觉投向亿万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伟大实践,在文艺创作上努力反映人民群众的理想愿望和审美要求,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要牢记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是一切文艺创作的源泉,不断进行生活积累和艺术积累,发挥文艺鼓舞人心、振奋精神、陶冶心灵的重要作用,努力实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
遵循文艺发展规律,要坚持我党“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力量。
同时,在当前全球化进程中,后现代文艺思潮推波助澜,各种思潮、观念在激荡、交流,我们不仅要积极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更要全面地、动态地面向世界选择学习和吸收新的文艺形态和文化态势。
面对当前特殊的文艺生存境遇,我们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精品意识,繁荣文艺创作,积极开拓创新,加快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真正实现民族振兴;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
三、倡导文化改革创新,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有效途径在不同的文学艺术领域,每个人不同的思想与成长经历,都使其以独特的方式丰富着社会文化。
关于文艺创造的精神个性特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有过大量论述,现实更可以提供大量的佐证;文艺创造的精神个性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宽松自由环境,“双百”方针正是我们党为保障广大文艺工作者拥有生动活泼、求真务实、自由民主的创造氛围而确定的。
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在总结文化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以及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坚持双百方针,并进一步提出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的文化发展战略。
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也是激发文艺创造活力的重要引擎。
在当代中国,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文艺工作者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领会时代精神本质,在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吸取世界一切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文艺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创新,推进文艺体裁、题材、形式和手段的充分发展,用自己擅长的文艺形式,努力创作出体现民族精神、符合时代要求的文艺作品,积极推进我国文艺创新和繁荣,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新的历史时期,文艺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以及社会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倡导文化创新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公共文艺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经营性文艺产业,加快开拓文艺市场,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是积极参与和应对复杂的国际文化竞争,展示中国特色文化魅力的重要举措,是发展先进文化,保证文艺工作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根本途径。
改革创新求发展,关键在于人才。
培养和造就一支紧跟时代步伐、热爱祖国和人民、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艺术水平精湛的文艺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目标之一,也是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可靠保证。
要把培养优秀文艺人才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行来抓,积极鼓励各类文艺人才创业、创新、创优;重视和关注各级文艺院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加大政策的扶植力度。
文学艺术工作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在传播手段日益现代化的今天,文艺作品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显著,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思潮和形形色色的艺术流派,对我国文化艺术的渗透也越来越强,从而对文艺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学艺术工作者都要用德艺双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作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是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战略布局的客观需要,更是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的重要方面。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与之相比,文化建设的相对滞后已明显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同我国现有的国际地位不相适应。
文艺工作者应当在回顾和总结我国文艺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基础上,认真学习和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和要求,清醒地了解和认识当前文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格局,进一步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文艺领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各自的工作中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形成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来引领自身的文艺创作和实践,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科学发展与繁荣。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
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地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文艺精品和文艺巨匠的深刻影响。
中华民族的精神,不仅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体现在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里,也反映在几千年来我们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文艺作品中,反映在我国一切杰出文学家、艺术家的精神创造活动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是需要伟大文艺作品的时代,也是能够产生伟大文艺作品的时代。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投身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养和文学艺术学养,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描绘人民奋斗的多姿多彩的图景,奏响祖国发展的昂扬高亢的乐章,创作出更多的反映时代精神和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努力为促进社会主义艺术繁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