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课教学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4300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动课教学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活动课教学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活动课教学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活动课教学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活动课教学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活动课教学研究报告.docx

《活动课教学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动课教学研究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活动课教学研究报告.docx

活动课教学研究报告

课题批准号:

L19LX179

“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活动课有效教学的研究”

研究报告

罗山县高店乡中心校

朱丹、杨国良、吕瑰香、朱红霖、刘慧慧、何春亮

摘要:

数学活动课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小学数学活动课没有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甚至有的学校并没有很好的开展数学活动课,有的学生对上不上数学实践活动课保持可有可无的态度,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进行了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活动课有效教学的研究。

通过对如何在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活动课现状及成因的研究,探索出提高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通过开展数学活动课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使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开拓学生数学视野,拓宽认知领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活动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把实践活动课提高到课程设置的高度来认识与安排,这是国家教委颁发的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的《课程方案》中关于课程设置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课程方案》明确指出:

“活动在实施与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

”这就从教学法规的角度上明确了数学实践活动课同学科课同等重要。

中高年级小学数学教材每学期都会设置一到两次专门的数学活动课。

例如:

三年级数学教材中的数字编码、制作日历、我们的校园;四年级的一亿有多大、营养午餐;五年级的掷一掷、探索图形、打电话等。

但经过我们调查研究发现,有许多教师对数学活动课的实施存在误解,有的将数学活动课当成了培优或补差课来讲;有的将数学活动课当成复习整理课,进行查漏补缺、整理单元重要知识点;甚至还有的将数学活动课当成传统意义上的解决问题教学的代名词,为应付考试,只关注学生的解题能力的培养等等。

而这些教学行为,不仅背离了活动课的本意,而且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其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

鉴于这种现象我们课题小组准备立足于本学校,以中高年级为研究对象,开展以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活动课的有效教学的研究为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的价值

(一)理论意义

在我国教育部于2000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正式把活动课正式纳入课程设置之中后,我国学者对于活动课的研究较多,他们在对数学活动课的研究中多侧重于课程现状、意义的研究,而对于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活动课教学等实践操作层面的研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来的特点不同,中高年级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解能力相对于低年级都有很大的提高,积极探寻适用于我国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活动课的有效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研究从实践操作层面,对如何进行数学活动课程的有效教学进行探究,为教师在实践操作中对活动课的有效教学提供一定可参考的实践指导依据。

(二)实践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活动课的意义重大,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如何进行数学活动课的有效教学的研究,就能为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数学活动课课堂活动指导,让教师能更好的上好数学活动课,更有效的传播数学知识。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小学数学

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它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技能。

这里的小学数学主要指义务教育阶段、以人教版出版的数学教材为基本内容的数学教学。

(二)活动课

活动课属于课程的范畴,有一定的结构性,“活”和“动”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完成教学内容的手段。

它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

它与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素养与能力,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但活动课不是延续和重复课堂教学,而是有着自己的特点。

它有明确的教学要求,但不受新课程标准的限制。

活动课可以向课外延伸,但又要与课堂教学相融合,需要教师贯彻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每位学生都能参与的同时获得不同的体验和发展。

(三)有效

《辞海》对“有效”的解释是指有效果、有效力。

有效教学中的“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

本课题涉及的“有效”,指课堂教学的内容、时间、策略、结果等教学方面的效果、效率、效能。

其标准是指老师在授课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取得的成绩如何,不是看教师教学的知识总量,而是要看最后的教育结果。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数学活动课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有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学说,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说和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等等。

在这些理论中,我们都可以对数学活动课教学有效性进行探索。

国内活动课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

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

还有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报告及其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评价观》、《重建教学过程观》,对数学活动课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

但是,纵观国内外研究,多是侧重于宏观理论研究,相对微观的、可直接用于指导提高小学数学活动课堂,特别是对农村数学活动课的有效教学策路的研究还不成熟,虽然目前国内有些学校和教师进行了数学活动课研究尝试,但只属于局部、零散的研究,尚没有形成定的体系。

由此本课题的研究也就有了更为迫切的意义和需要。

五、课程研究目标、内容、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一)、课程研究目标

1根据人教版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教材中设置的活动课,调查高店乡农村学校小学中高段数学活动课实施现状,探索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策略

2、努力形成开放、探索、研究、综合的具有一定特色的课例集及典型案例,充实学校资源库,供师生参考。

3.初步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

4.通过课题研究锻炼,提高教师对“数学活动课”领域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形成一批具有实践活动教学能力的教师群体。

5、通过数学活动课的有效开展,让学生充分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课题研究内容

1、调查高店乡各农村小学开展数学活动课的现状与造成当前情况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促进数学活动课的有效开展。

2、研究探索适合小学中高段数学活动课的教学模式。

3、研究数学活动课课堂“有效学习”个案,探索“活动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研究重点

探究适合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活动课的有效教学模式及有效策略。

2、研究难点

寻找适合农村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活动课的有效教学模式,并能运用到现实的教学中去。

(四)研究的创新点

该课题立足于人教版数学的教材编写,力求做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数学活动课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

课题组成员在课题准备期间,收集大量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阅读分析并学习借鉴前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明确研究方向。

2.调查研究法

课题组成员通过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研究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有关问题或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实,并形成关于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编制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整理。

3.行动研究法

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开展有关的活动教学课、答辩式评课、业务学习等形式经常对课题研究进行反思、在计划、行动、反思、调整的螺旋发展中不断地深化和完善研究。

4、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展开的中后期,及时总结经验,对小学数学活动课的研究加以理性分析、归纳,形成有效策略,撰写报告,推广应用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过程

为了顺利完成此项课题研究,课题组制定了整体实施方案,明确了课题组成员分工,并能有条不紊、扎实有效地开展实践研究。

经过一年的实践研究,我们课题组已取得了一些收获,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阶段:

理论学习阶段。

(2019年6月—9月)

1.我们通过采用自主网络学习与集体学习专著、阅读教育教学类刊物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有关活动课教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积累教育智慧,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我们学习的理论著作有:

《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等。

通过学习,从理论层面上引导教师对课题产生背景、科学依据、教育思想、实践价值等方面的全面把握,实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

我们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活动课的内涵与意义,认真进行整理,为进一步研究做好准备工作。

2.编制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现状调查问卷,了解老师当前活动课教学的真实水平、存在的问题及教师对活动课的态度,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制约教师上好活动课的主要因素。

通过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对教学内容分析不透,教学质量检测涉及内容少

通过调查发现:

75%的数学教师对数学活动课没有自己的自己的见解,谈及对活动课的认识时,只能从字面意思去理解,未曾系统的全面的解读新课程标准对活动课的定义和要求。

被调查的老师中,77.03%的教师表示从来没有对教材中活动课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对于教材中关于活动课的编排也模糊不清,在分享活动课教学活动的成功案例时,更有教师表示没有进行过一次完整的教学活动,缺乏活动课的教学经验,而这种局面实在让人堪忧。

对教材中活动课领域内容的系统梳理不够,对教材内容的编排一知半解,直接影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全面认识和整体把握,难以对教材中该领域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

部分教师认为活动课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而且期末测验很少涉及该领域的内容,没有必要进行所有教材的系统梳理。

(2)活动课教学目标形同虚设,不能做到以学生为主

只有25.68%的教师会在教学完成后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做出一个详细

的反思。

70%的教师说教学目标的制定只是为了完成教学设计的一部分,教师在备课时先设计好教学过程,再制定教学目标,而不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学前,没有对制定的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做出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无形中牵着学生走教学设计,认为只要学生能顺利掌握教学设计中的

内容,也就达到了教学目标,没有必要再进行教学目标的反思。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少特意去关注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或情感态度的发展,因此,活动课的教学目标形同摆设,没能发挥出活动课的作用。

(3)教师对活动课教学只是在教,忽略外在联系

70.27%的数学教师依据“课本或教参”进行教学活动的主题设计,主题设计时教师没有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忽略了数学学科特点及内部联系,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未能体现出活动课的特点,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全面了解。

(4)教师掌控过度,学生知识储备不足

只有10.81%的教师表示在教学过程中担任了组织者的角色,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统一的组织和安排。

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才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让不同学习起点的学生自己去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只需在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给予适度的引导。

教师对学生的帮助应当适时适度,不应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迫切的希望学生能够快速高效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学生走“弯路”,无形中剥夺了学生从“错误”中获得经验的机会。

教学方式转变的初衷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自我探索的空间,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个人能力却不足以展开充分的探究。

另外,新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难以进行全面的预设,又不想让课堂失控,因此,总是会不由自主的“牵着”学生走,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机会进行研究学习。

第二阶段:

教学研究阶段(2019年10月—11月)

1.收集一线教学案例,对案例进行剖析,以案例促研究,以研究促提高。

2.定期开展数学活动课教学研究活动。

借助教研组活动组织数学教师进行了多次学习,与教师访谈了解活动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结合具体研究活动,开展各种研讨,并请教育专家进行临场指导,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及理论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针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探讨,采取新措施,完善研究成果,通过教学案例反思研究,观摩研讨。

总结实践经验与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流程,指导教学。

5.收集并讨论典型案例体现了怎样的教学策略,并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结果进行考察,通过写教后感悟、随笔、论文等方式,对方法的使用进行反思,小结成功与不足之处,提出全新的改进方法,不断总结出有效的活动课教学的策略。

6.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积极参加各种教学观摩课等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学和教研水平,我们争取一切机会组织课题组成员出去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学习、参观活动,同时也积极邀请其他学校教师参加我们课题组的观摩活动和研讨活动。

第三阶段:

结题总结阶段。

(2020年4月-6月)

完成各项成果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撰写《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活动课有效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邀请相关专家、领导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指导。

八、研究的结果与成效

(一)总结出了教学数学活动课的基本原则。

积极开展数学活动课,可以使学生手“动”脑“动”,在探究问题中获得直接经验,扩大视野,增长才干,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针对本次课题,总结出了上好小学数学活动课应遵循的原则:

1、以个性的发展为宗旨,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 

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小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

发展小学生的个性,主要由活动课来承担,其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兴趣,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发展特长”。

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包含的实际活动,诸如观察、实验、练习等,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个性。

因此,小学数学活动课应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首要目标,并将每节活动课的教学时间与数学知识传授的教学时间相配合。

 

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有的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提高不甚明显,但是通过数学的橱窗,学生观察课外天地、实际生活的兴趣却更为浓厚。

更有甚者,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这是学生最大的收获。

 

例如在讲授《一亿有多大》这一课时老师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想。

在猜想1亿有多大的时候,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能会结合不同的量进行猜想。

例如:

1亿粒大米能装满一间房子吧!

1亿本书摞起来有座山那么高吧!

等等。

而且对同一种事物的猜想可能是不同的,争论可能会非常激烈。

例如,有的学生可能认为1亿粒大米能装满1间房子,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大米粒那么小,一个大衣柜就装下了。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大胆的想象,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让学生充分的争论,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其次,放权给小组。

让各小组选择研究的对象,各小组确定活动的步骤、进行测量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讨论、操作、交流,各组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充分做到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发展学生个性。

2、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基础 

注意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主要指的是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但这里主要强调学生的心理方面。

小学生观察事物的目的性、持续性、概括性都较差,但若观察的事物比较新鲜、有趣,他们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家长和教师都不能拔苗助长,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尽量保护小学生的童心。

童心包括好奇、好动、好胜这三个方面。

只有好奇、好动充分得到发展,学生好胜的特征才能得以建立。

要使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健康发展,就必须创建有利的环境。

另外还要树立模仿典型,使学生有样可学,从而使小学生形成稳固的知识、能力体系和健康的行为与习惯。

 

3、以突出数学思维为特点 

数学活动课的核心任务是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数学思想方法是指比较分析的方法、建模方法、估测方法、推理方法、转化方法、统计方法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解决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受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熏陶和感染。

因此,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数学活动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营造发现、思考、探究、研讨的氛围。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让学生大胆尝试,要允许学生失败,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探究。

数学实践活动能为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形成过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供广阔的空间。

因为它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归纳,清楚地发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知识和能力。

 

例如,教学“探索图形”这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

制作用小正方体拼大正方体的动画。

让学生仔细观察拼成的大正方体的每个面,然后将大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涂成红色,请学生想象一下这些小正方体会有几个面被涂上红色,如果根据涂色的情况,给这些小正方体分类,你想怎样分类。

每一类小正方体分别有多少个,如果请你来数一数你有什么感觉。

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先研究简单的图形发现规律之后,再利用规律去解决复杂的图形。

实践证明:

这样教学,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又帮助学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初步探讨了数学活动课有效教学的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立足课堂,放手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教学,一般都是在课堂上由数学教师对知识内容进行教授,小学生完全凭借自己的头脑进行强记,来对知识进行掌握。

但是,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有不少的内容都比较抽象,小学生由于身心尚未发育成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抽象思维,对有些数学知识比较难以理解,仅仅靠数学教师的语言表达还是无法掌握。

数学教师要与时俱进,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新颖独特的教学实践活动。

在小学数学活动课中以教材为基础,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开展以将教学的目的结合小学生的任务与目标来开展实践性的活动,并进行有意义的探索。

小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参与中,对学习进行自发的探索与思考,深入学习与掌握教学的内容。

在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更容易激发出小学生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帮助他们的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发展出创造力,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在“掷一掷”这节课,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活动顺序,先由教师示范游戏,然后让学生自主活动,也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

“同时掷两个色子得到的两个数的和有哪些?

哪些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哪些和出现可能性小?

”放手让学生探索其中的奥秘,激发学习兴趣。

2、利用校园资源拓展实践活动,增强知识理解

一个教学课堂的空间是很有限的,在这个空间里开展实践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数学教师要对实践活动开展的空间有所拓展,就可以带领小学生走出课堂,到校园的广阔天地中去进行实践的活动。

数学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出校园的作用,并始终将数学教学的内容贯穿在其中,让学生对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加以运用,使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比如,在学习到“长度单位”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孩子们对米及厘米的概念有更直观的体会,让他们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更好的认知,数学教师可以将本节安排成活动课,带领全班的学生,在校园里面对一些设施进行测量。

数学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他们分派任务,分别对篮球场、操场、花圃等的长度与宽度进行测量,让小学生在实际的测量中更好地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并学会了如何进行测量,在实践中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3、精心设计,在活动中积累经验

实践活动是体现学习过程的载体之一,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动”,手动、口动、脑动。

另一个特点是“活”,多种方式,多样表达。

首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设计活动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去猜测、去验证、去交流讨论,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其次,应允许学生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用多种方式进行表达,让课堂活起来。

4、重视活动过程监控与指导。

在综合与实践的活动过程中,学生会有丰富的表现,也会产生各种问题。

教师的教学监控与及时指导是教学实效的重要保障。

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活动过程。

适时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5、适时回顾,在反思中内化,收获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是在活动中积累起来,但不是“活”“动”了就能获得经验,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因素来帮助知识内化,因此,在学生“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等活动后,要及时组织学生回顾,去粗取精、反思、抽象、概括,从而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活动经验。

6、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丰富实践活动,提升知识运用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与日常生活实践联系紧密。

在小学数学知识中,有不少的知识点都与实际生活有关,所以,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根据所学的内容来开展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学生的课外生活与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将数学知识更好地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使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让小学生在数学实践的活动中,对生活与数学联系有更好的认知,在现实生活中随处都能发现数学的存在。

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不断的总结经验,并以论文的形式呈现出来。

部分教师还积极参加了各级各类优质课评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列举如下:

1.关于《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现状的调查》的问卷调查及分析报告。

2.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通过教学案例反思研究,观摩研讨,探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活动课教学策略的有效模式及途径,经过不断的反思,调整并完善数学活动课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关于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活动课优质教学设计、教学随笔、反思式教学案例及教学课例等资料汇编。

4.刘慧慧所作《掷一掷》一课荣获2019-2020年乡优质课二等奖。

5.朱红霖所作《数字编码》一课荣获2019-2020年乡优质课一等奖,

6.课题组成员针对课题研究撰写一系列论文和反思:

何春亮撰写的《打电话教学反思》获得乡领导的一致好评。

撰写论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活动课》,杨国良撰写论文《浅谈数学活动课》,朱红霖《关于数学活动课的开展》,刘慧慧《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活动课的现状及成因》。

九、存在问题和不足

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有以下问题需要完善。

1.对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不足,缺少专家面对面的引领和指导。

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与培训。

2.教学工作繁重,课题组成员不能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投身到课题研究之中,给研究工作的开展带来困难,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时间仓促。

3.部分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改变了活动课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对活动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课堂教学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这点体现得不够充分,指导方法还有待提高。

4.教学条件有限,可用学具、教具不多,导致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受到局限。

数学活动课研究最重要的就是动手操作探究这一环节,由于客观条件不允许,学生部分的动手操作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做到从动手操作中获得新知。

十、深化课题研究的设想

1.深入扎实进行基于课例的课题研究。

要立足课堂,从集体备课入手,理论结合实践,探索活动课有效教学的策略。

继续深入系统的开展课题研究,优化教学策略。

做好课题研究材料的积累、汇总和整理工作。

2.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研讨活动,如:

专题讲座、集体备课、三课活动、教师基本功大赛等形式,每位课题成员依照课题研究的教学模式,对每位教师的研讨课进行有效指导。

3.围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