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点2欧洲历史上的改革教案岳麓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4282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点2欧洲历史上的改革教案岳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点2欧洲历史上的改革教案岳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点2欧洲历史上的改革教案岳麓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点2欧洲历史上的改革教案岳麓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点2欧洲历史上的改革教案岳麓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点2欧洲历史上的改革教案岳麓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点2欧洲历史上的改革教案岳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点2欧洲历史上的改革教案岳麓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点2欧洲历史上的改革教案岳麓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点2欧洲历史上的改革教案岳麓版

考点二 欧洲历史上的改革

[考纲要求] 1.梭伦改革。

2.欧洲宗教改革。

3.俄国农奴制改革。

1.梭伦改革

1.必要性

2.主要措施

(1)经济领域

(2)政治领域

3.基本特点

4.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1)“解负令”:

使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摆脱了沦为奴隶的厄运。

(2)发展工商业有利于获得人身自由的平民阶级的稳定,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

(3)财产等级制度:

改变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4)机构改革:

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5)其中庸原则决定了民主化改革的不彻底性,按财产划分等级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

[图解识记] 梭伦改革

 

主题 梭伦改革的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1.史料证史——梭伦改革的措施及其影响

双牛级

拥有两头耕牛,其财力可达到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大约需要年收入200~300斗农产品,享有除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雇工级

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论从史出 史料集中反映出按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使部分平民获得了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也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2.归纳总结——从四个视角认识梭伦改革的特点

(1)从目的上看,其主要目的是消除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2)从措施上看,很多措施都带有“折中”色彩。

(3)从立场上看,对贵族和平民采取了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但自身却站在工商业奴隶主的立场上。

(4)从结果上看,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又带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3.中外比较——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异同

梭伦改革

商鞅变法

背景

处于奴隶制的上升时期,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

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时期,各国掀起改革变法浪潮

性质

一次奴隶主阶级缓和社会矛盾的变革

新兴地主阶级为发展封建经济而进行的除旧布新的社会改革

彻底性

为平衡各阶级、阶层利益,具有调和、折中的特点

坚决打击奴隶主旧贵族势力,改革较为彻底

作用

为雅典走上民主政治道路奠定了基础

为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背景

改革前都面临不利的形势

措施

经济上都涉及土地问题;政治上都涉及等级划分问题

结果

都促进了本国的富强;都有旧制度的残余

2.欧洲宗教改革

1.宗教改革的背景

(1)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地位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14、15世纪,欧洲近代资本主义因素逐渐产生,受到天主教会的阻碍。

(3)德国社会矛盾的焦点

德国是受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称为“教皇的奶牛”,天主教会成为德国社会矛盾的焦点。

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1)德国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2)瑞士加尔

文改革

(3)英国依靠王权自上而下改革,创立英国国教。

3.宗教改革的实质及作用

(1)实质:

它不仅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也是各阶层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政治运动。

(2)作用

①政治上:

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②经济上:

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

③思想上:

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加尔文派成为尼德兰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为资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条件。

[图解识记] 欧洲宗教改革

 

主题 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其影响

1.图片证史——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

   

图一 出售赎罪券   图二 火刑布鲁诺

图三 教皇为皇帝加冕

论从史出 图一表明天主教会利用教权聚敛财富,占有大量财富,成为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图二表明教会加强控制人们的精神世界,压制进步思想,迫害先进人士。

图三表明天主教会干涉国家政治,控制世俗君主。

总之,16世纪初,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是欧洲各种矛盾的焦点,日益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

2.重点讲解——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促进社会进步的表现

(1)政治上:

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2)经济上:

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上:

宗教改革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对资产阶级革命:

加尔文教和清教成为尼德兰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3.归纳比较——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

(1)相同点:

①强调《圣经》的地位;②主张信仰得救。

(2)不同点:

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即人的得救与否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

4.史料探史——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史料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曾建议由基督教新教教会和地方当局接管教育,用德语教学,在全国城镇农村设立公办学校,为平民子女提供免费教育。

探究 史料反映出宗教改革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答案 史料反映出宗教改革运动打破了长期以来天主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重视运用民族语言教学,使教育领域出现了世俗化、地方化的倾向。

3.俄国农奴制改革

1.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2.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1)“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

(2)司法改革:

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废除旧的等级法院;仿效英法实行公开陪审制。

(3)地方自治选举产生:

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城市建立城市杜马。

3.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1)进步性

(2)局限性:

实质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合法”掠夺,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前提下进行的。

[图解识记]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主题一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1.史料证史——农奴制阻碍俄国经济的发展

图一 19世纪50年代俄国 图二 19世纪50年代俄、

与英国生铁产量对比表  英、德铁路对比表

论从史出 史料表明俄国虽已开展工业革命,但农奴制阻碍其快速发展,使俄国在生产能力、交通运输等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欧。

2.史料探史——克里木战争与改革的关系

史料 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把农民运动推向更大的高潮。

由于战争,国内劳动力、生产工具和耕畜大为减少。

征集新兵使国民经济丧失劳动力10%以上。

因征用和瘟疫,耕畜减少13%。

商品进出口锐减。

在出口农产品中,谷物减到十三分之一,亚麻减到八分之一……农业和工业生产受到严重的破坏。

而地主对农民的残暴压迫和勒索有增无减……农民骚动、起义不断发展。

——孙成木等主编《俄国通史简编》

探究 为什么说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成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导火线?

答案 史料反映出克里木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空前破坏了俄国的工农业生产,激化了社会矛盾,改革成为巩固统治的必然选择。

3.重点讲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奴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

(2)极端贫困的农奴购买力低下,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3)农奴长期被限制在土地上,使这种落后的生产关系长期存在。

4.归纳总结——三大困境逼迫下的改革选择

(1)经济:

俄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因农奴制的存在,发展水平严重落后;沦为西欧各国的原料供应地,资本严重依赖西欧。

(2)政治:

农奴制弊端日益暴露,农奴起义不断,局势动荡,农奴制存废成为焦点。

(3)军事:

克里木战争惨败,空前激化了各种矛盾,俄国国际地位大大下降。

主题二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

1.图片证史——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

俄国1861年改革后,土地所有制的形式示意图

论从史出 史料表明农奴真正可支配的土地比例很少,实际上改革是对农民的变相掠夺,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史料探史——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

史料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

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铁路里程数增长了35倍多。

探究 从上述史料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 农奴制改革后的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数十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欧洲一些国家几个世纪才完成的转变。

3.重点讲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这次改革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表现。

它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2)变革的不彻底性,使得俄国无法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全面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其历史的消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加之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4.归纳总结——从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认识其特点

(1)从政治方面看,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享有公民权利,说明其具有资本主义民主的性质。

(2)从经济方面看,土地仍归地主所有,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具有不彻底性。

同时,高额的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的变相掠夺。

(3)从整个内容来看,其目的是巩固沙皇统治,实现富国强兵。

考向聚焦

典题 (2014·江苏高考)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

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材料二 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

材料三 (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

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

答案 

(1)措施:

废除债务奴隶制,让这部分平民获得人身自由;使他们能够参加公民大会,获得议政的权力;赋予他们选举权(或表决权)。

(2)阶层:

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缓释途径: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设立四百人会议;部分司法权转移到陪审法庭;最高决策权转移到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

(3)理由:

拥护者:

梭伦改革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平民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权利(或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反对者:

梭伦改革保留了贵族的一些特权(或贵族政治没有彻底改变)。

解析 第

(1)问结合梭伦改革的内容来组织答案即废除债务奴隶制,让这部分平民获得人身自由,使他们能够参加公民大会,获得议政的权力,赋予他们选举权等。

(2)问,第一小问结合梭伦改革的背景或目的即缓和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与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作答;第二小问从“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对梭伦改革的内容有选择的作答,即确立财产等级制度,设立四百人会议,部分司法权转移到陪审法庭,最高决策权转移到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等。

第(3)问,第一小问“拥护者”的理由从梭伦改革的积极意义或影响作答,即梭伦改革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平民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第二小问“反对者”的理由从梭伦改革的局限性作答,即梭伦改革保留了贵族的一些特权,贵族政治未彻底改变。

考点训练

1.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梭伦)说:

“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

”……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

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

(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答案 

(1)弊端:

平民受到奴役;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

危机:

导致贵族与平民、贵族与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矛盾的激化;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经济发展。

(2)措施:

“解负令”;财产等级制;四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或公民法庭)。

(3)根本原因:

阶级利益的对立。

观念:

公正观念;法治观念。

2.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的本质就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这决定了改革的历程必定是曲折艰难,充满斗争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诚然,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使富有的自由民和贫苦的自由民都不致各走极端,是古典思想家们的政治信条。

因此,他们对“贫富有所协调”的理论构想,并非为了最终消灭穷人或富户,而是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

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材料二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

……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

——苏辙《栾城三集》

(1)结合所学以史实说明梭伦改革是如何达到社会力量的“平衡”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专以此为事”的表现,并分析“其不可也”的原因。

答案 

(1)说明: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既赋予了平民参政机会,又保留了贵族的既得权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促成了社会平衡。

(2)表现:

推行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原因:

抑制土地兼并,增加政府收入,这些措施危及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最终导致变法失败。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路德说出了人们必须用《圣经》本身或用理性的论据来反驳他的教义这句话以后,人类的理性才被授予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且这理性在一切宗教领域中才被认为是最高裁判者。

——H·海涅《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

材料二 路德认为教权所辖范围仅涉及灵魂,不应涉及金钱、土地以及世俗的行政、司法权力,不能干预国家事务。

在国家管理上,国王的权力是唯一合法的。

……德意志的宗教不能是罗马的臣属,德意志的牧师、僧侣应享有自己的宗教权利。

——邢来顺、李富森《马丁·路德民族思想的研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路德关于个人信仰的基本主张。

分析“这理性在一切宗教领域中才被认为是最高裁判者”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路德的思想,从内容上看主要涉及哪两对关系?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思想的政治影响。

答案 

(1)主张:

个人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因信称义。

作用:

使人获得了信仰的自主权;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促进了思想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

(2)关系:

教权与王权(教会与国家);罗马教廷与德意志教会。

影响: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使政教分离;有利于民族教会的建立;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4.在俄国的历史进程中,亚历山大二世所主持的农奴制改革对于推动历史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誉为“解放者”“改革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里木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

……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57年1月3日,沙皇政府成立了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

参加委员会的大多为大贵族地主,他们并不热心改革,委员会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为借助舆论的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亚历山大二世首先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同时下令成立一个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

……1861年沙皇颁布“二一九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材料三 (亚历山大二世)实行的以解放农奴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改革,是俄国统治阶级在克里木战争失败以后,痛定思痛,励精图治,追赶西方的重大举措,它把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和亚历山大一世的改革推进到新的阶段,也是俄国自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过渡的重大步骤。

当代人不无理由地称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为“大改革”。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请回答:

(1)怎样理解材料一中“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2)据材料二分析亚历山大二世为推进改革进程所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在史学家的眼中,俄国的农奴制改革被称为“大改革”?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这场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答案 

(1)理解:

欧洲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迅速发展。

而俄国政治上仍延续着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存在着农奴制度。

(2)对策和措施:

沙皇政府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借助舆论的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改革法令规定让农民通过交纳赎金的方式获得自由,以安抚大贵族地主的不满情绪。

(3)理由:

改革以废除农奴制为中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军事各方面,实现了俄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转型。

启示:

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改革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政权来推行;在保证改革方向的同时,改革过程中要兼顾社会各阶层的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