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建设中的文化思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4036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化建设中的文化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城市化建设中的文化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城市化建设中的文化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城市化建设中的文化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城市化建设中的文化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化建设中的文化思考.docx

《城市化建设中的文化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化建设中的文化思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化建设中的文化思考.docx

城市化建设中的文化思考

城市化建设中的文化思考

第26卷第4期

2007年I2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版)

J.Xi'anUniv.ofArch.&Tech.(SocialScienceEdition)

V01.26No.4

Dec.20o7

【建筑文化】

城市化建设中的文化思考

祁嘉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5)

摘要:

城市建设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必由之路.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西方的规划理念与民

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当下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将西方规划理念视为城市现代

化建设的根本标准,不顾当时当地的文化条件原封不动地加以移植,忽视本民族历史上积淀下来的丰富经验,

都是令人担忧的危险倾向.反之,系统地研究和总结现当代中国建筑领域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和理论成果,

把握其中的精髓,从中华民族留存下来的大量建筑遗迹和文献资料中获取城市建设的思想,智慧和力量,才是

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既能够保证现代化水准,又不失去民族魅力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城市建设;文化意义;忧思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2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7192(2007)04—0044一o4

TheCulturalThinkingofUrbanization

QIJia—hua,

(Xi'allUniv.ofArch.&Tech.,Xi'an710055,China)

Abstract:

Theurbanmodernizationisthewaytothecivilizationofmankind.It'Simportanttotackletherela—

tionbetweenwesternconceationofurbanplanningandChinesecultureduringthemodernizationofcitycon—

structionnowadaysinChina.It'Saworryingpropensitytoignonethelocalcultureofthattimewhilecopying

mechanicallyandapplyingindiscriminatelythewesternarchitecturalplanningideaastheultimatenormofcity

modernizationofconstruction.Conversely,tostudysystematicallyandsummarizesuccessfulexperiencesand

excellenttheoreticalresults,tograspthesoul,andtoseizetheexcellentidea,wisdomandpowerfromarchi—

tecturalheritagesandrelevantdataareveryimportanttokeepChina'Sownstyleandlevelofmodernizationin

theurbanizationofchina.

Keywords:

cityconstruction;culturalsignificance;thought-provokingcountermeasure

发展中的忧虑

首先应当指出的是,中国目前的城市化建设

是在经济全球化语境中起步的,不认真地学习国

际上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就不可能跟上形势的发

展,达到国际认可的水平和程度.从实际情况看,

经过几年的现代化改造,我国的城市面貌有了翻

收稿日期:

2006一o6—04

基金项目: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C007Z)

作者简介:

祁嘉华(1954一),男,北京市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建筑美学.

第4期祁嘉华等:

城市化建设中的文化思考45

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形象的整体现代化水平有了

极大提升.然而,面对比比皆是的林立高楼,闪亮

霓虹,人们沉醉其中,也会在恍惚中联想到西方发

达国家尤其是欧美标志性城市的某些街景市容,

感觉到我们的城市越来越"洋",而本土气息则越

来越"淡".对此,早就有学者发出"现状堪忧"…

的呼声.这种情况也普遍存在于国内建筑理论研

究和高等院校的教学活动中,不要说近年涌现出

来的新学者头脑中的建筑理念是西方的,即使是

仍然活跃在学术圈子里老一辈学者的研究成果

中,西主中附的倾向也十分明显.在一定程度上

说,在规划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大潮中,中国建筑

业正在经历着一场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洗礼.

二,忧虑中的思考

《辞海》中将洗礼一词解释为:

"基督教的人

教仪式".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人教者便可以洗

去以前的"原罪"和"本罪",成为教派的正式成

员,有权从事宗教活动了.L2显然,在宗教的活动

中,"洗礼"不仅是一种仪式,其文化意义是改换

门庭,从新开始.

用"洗礼"来形容中国建筑业的目前状况,虽

然有些无奈,但是却比较符合实际.中国城市建

设和中国社会一样,正面临着转型中的再定位问

题.如果再翻看一下亚洲其他国家城市化进程的

历史,我们还会发现,像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在

没有找准自己的城市建设定位,形成各自风格之

前,一些城市也曾经出现过将"西化"等同于"现

代化"的倾向,甚至为此还付出过不少代价.时

至今日,我们还可以从一些专门着作中,看到当时

的学者们对一些建筑师不顾本国情况,在建筑设

计,城市规划时一味西化倾向的指责与批判,看到

这些国家的建筑师们面对各种批评所表现出来的

清醒反思.的确,在建筑师的眼里,建筑不是房

子,而是承载着某种民族精神的文化符号.用挪

威建筑理论家诺博格?

舒尔茨的话说就是:

西方

建筑"都是特定时期宗教和哲学主导思想的物质

表现,并因此成为表达和传载(西方)人对世界和

自己的存在意义之理解的象征形式……"[4]我们

也可以将诺博格?

舒尔茨的理论运用于解释本国

的情况,将本国的建筑视为东方人宗教和哲学主

导思想的物质表现,是表达和传载东方人"对世

界和自己存在意义之理解的象征形式".

在这样的层面上来认识当下城市规划过程中

出现的西化倾向,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目前

中国城市化建设中出现的"西化"不是现象性的,

而是一种文化的游离:

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积淀

有丰富的优秀建筑理念,足以成为古老东方建筑

文明重要源头之一的中国,却要在新的历史条件

下不顾自己"对世界和自己存在意义之理解",在

自己的家园建设方面另起炉灶,学着用西方的建

筑理论和模式来改变自己的建筑传统和城市风

貌,完全用西方人的思路去设计自己的家园.这

显然是一个让人忧虑的文化悖论.

西方的建筑理念与模式,是对欧美社会历史

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是伴随着工业文明而出现的

工具理性在建筑领域的集中体现,其中不乏对现

代化城市建设规律的总结.我们在城市化建设过

程中,理所当然地要认真学习和不断吸取,尤其是

活跃在建筑第一线的专业人士,更应当下功夫全

面了解和掌握西方现代建筑的理论与实践,以开

阔自己的学术视野与设计思路.但是,我们决不

能就此止步,将西方的建筑理论与实践看成中国

城市现代化的标准和依据.

首先,西方的建筑理念与实践,是欧美发达国

家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总结,不管如何先进,也只

是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部分或阶段,并不是

人类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终极标准,更不可能成为

各个国家,各个民族走向城市现代化的万能良方.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传统的国

家,任何涉及国计民生的问题都必须首先考虑国

情因素才可能深入人心,得到实施.在城市化建

设的过程中,西方的建筑理念只有依据中国的历

史文明,现实条件,充分考虑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才可能得到国人的理解和支持.前些年在一些城

市不顾当地人口条件出现的"广场热",不顾居民

消费水平而出现的"别墅热",不顾历史文化条件

而出现的"高层热"……可以说,每一个项目在申

请立项时都曾在增加城市现代化水平上大做过一

番文章.今天,当这些都已经成为历史时候,面对

那些不顾实际,脱离民族文化背景而出现的建筑

产品,造成的浪费已经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效果上

的不伦不类,更容易使人们对这些产品的文化底

蕴产生怀疑,使人们在陷入不尽惋惜的同时产生

这样的醒悟:

在中国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仅凭西

方的建筑理念是远远不够的.

其次,西方的建筑理念和模式是我们建设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版)第26卷

代化城市时必须参照的重要资源,需要花大气力

去学习,但是也应该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和冷静

的头脑,以避免重犯"真理逾越一步也可能成为

谬误"的错误.我们承认,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城

市现代化水平是非常高的,也积累了比较系统和

完备的资料,翻译过来就足以成为建筑师设计时

的依据和大学课堂上的教材.这样做确实可以迅

速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但是,如果不对这些来自

另一种文化背景的东西加以消化,进行因地制宜

的理解和运用,针对北京天安门广场傍边建造

"国家大剧院"而展开的激烈争议当然就再所难

免了."国家大剧院"中凝聚的是西方的物质和

精神文化,作为一个建筑产品,我们完全可以原封

不动地移植过来,可是我们却无论如何无法将形

成这种产品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也原封不动地

移植过来.因此,这样的建筑尽管十分"现代",

却因为与中国的社会情况之间距离太大而难免与

老百姓心目的旧有文化发生冲突.

再次,对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来说,

城市化建设绝不是当代社会才遇到的新事物,而

是一个与这个古国有着同样悠久历史的老问题,

并积累下了丰富的经验.不管是当年秦始皇建造

都城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整体性设计思路,汉唐都

城规划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恢弘大气与严格的层次

感,还是明清王朝留给我们的宫殿遗址,至今仍然

可以成为我们设计和规划城市环境时的重要参

照.也就是说,像北京,西安,南京这样一些为数

不多的历史古城,不仅有其丰富深厚的历史文物

价值,同时还对我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保持民族

特色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这些城市以文献资料

和实物形态体现出来的建筑理念,同样需要我们

去认真研究.因为这些古城之所以被世人称为

"世界的奇观",正是因为它们"平面布局匀称而

明朗,是一个卓越的纪念物,象征着一个伟大文明

的顶峰"l5在我们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不管是具

体项目的规划,还是基本思路的展开,都应该将这

些视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来利用,而不是完全用西

方的理念取而代之.

三,思考中的突破

当今时代,现代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话语,

切国家都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才可能顺利完成

这一历史进程.着名台湾学者钱穆先生在总结历

史发展时曾经指出:

"人和社会制度都需不断生

长,又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制度决非凭

空从某一理论产生,而系从现实中产生的"[6】.钱

穆先生这里虽然没有谈建筑,但是,切实可行的社

会制度需要适合现实国情,一个好的设计规划又

何尝不是如此呢?

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不重

视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不重视当时当地的现实情

况,而是以"洋"为主,以"己"为辅,不但不符合现

代城市建设整体发展的规律,也很难适应现代中

国城市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因此在博采众长的基

础上,创建中国自己的城市建设理念,形成具有中

国特色的建筑理论体系就成为一个非常值得研究

的课题.

构建中国城市现代化的理论体系.首先要系

统地研究和总结现当代中国建筑领域涌现出来的

成功经验和优秀成果,把握其中的精髓.在某种

程度上说,中国城市现代化决不是这几年才提出

来的新问题,而是在上个世纪初期就先后有梁思

成,莫宗江,吴良镛等一大批学子从事这方面的探

索了.所不同的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面对积

贫积弱的国情,他们的目光还主要集中在如何将

西方的经验用于富国强民,比较侧重于理论思想

的研究和技术方面的引进.但是,从他们设计和

指导完成的大量建筑实物中,尤其是他们留给我

们的大量着作和文稿中,那些既凝聚着厚重的中

国文化底蕴,又闪烁着民族智慧的设计思想,不仅

因为符合国情而为当时的城市形象增光加彩,在

中国建筑史上产生了里程碑式的影响,即使在今

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为当代中国城市

现代化提供着最直接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当代

西方的任何建筑着作中找不到,可能有些也不完

全符合西方现代建筑理论中的公式和原理,但确

实奠定了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基础,开拓了中国城

市现代化的路径和形式,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创造.

面对这种创造,今天的设计师绝不能视而不见.

要知道,只有坚信并运用这些符合中国国情的建

筑理论和实践成果,面对城市化建设中遇到的各

种新问题,我们才可能脚踏实地的做出合情合理

的回答.反之,如果我们丢下这些宝贵经验,一味

地从西方的"建筑学概论","城市规划学原理"中

去寻找思路和方法,那就难免在中西文化的差异

中举棋不定,陷入迷惘,最终迷失了自己的建筑风

格.今天,我们在国内不少大中城市看到的一些

不中不洋,缺乏个性的建筑景观,不能不说正是这

第4期祁嘉华等:

城市化建设中的文化思考47

种迷失所造成败笔的形象体现.

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还应该从

本民族深厚博大的建筑遗产中传承其中的各种财

富.经验证明,"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任何民族

既立足在自己的经济实力里,更立足在自己独有

的文化中."【¨经济实力是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

而文化基础则构成社会发展的立足之根.在很长

段时间里,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经济发展上,

而不太重视对民族文化之根的保护与挖掘,导致

了建筑领域一度出现了以洋为尚,以洋为美的千

篇一律倾向.其实,中国古代在建筑方面留下了

丰富的宝贵经验,这其中有像《考工记》,《营造法

式》,《工程做法》等带有很强操作性的文献资料,

也有像以《周易》为代表的哲学着作中涉及到建

筑环境,景观文化方面的理论思想,还有那些散布

于大江南北的古建遗址.这些,既是中国古代建

筑文化的结晶,也是人类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更是中国建筑的精神之所在.在很大程度上

说,脱离了这种精神,中国城市建设的现代化就有

可能成为徒有其形,而无其神的空中楼阁,只能以

表面上的光彩来照人了.

近年来,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加强,中国建筑

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受到世界的重

视.立足于"天人合一"哲学之上的注重环保,注

重健康的传统建筑理念自不必说,即使是近年来

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绿色建筑学","人居环境

科学"等新理论,也都可以在古老的中国建筑思

想中找到文化基因.历史正明,以亲和自然为根

本的东方建筑理念,因为顺应自然规律而有助于

人类与自然的长期共荣;建立在工具理性基础上

的西方建筑理念,因为不断进取而有助于人类的

不断发展.在物质和精神都相对隔离的历史条件

下,东西方的建筑理念只能各行其事,走着不同的

道路,而在科技高度发达,人类在物质和精神生活

方面高度融合的今天,东西方在科学领域的鸿沟

正在缩小.有远见的科学家早就指出:

"只有东

西方科学的结合,才是当代全面的科学."_5

这说明,中华民族用几千年的时间积累下来

的建筑遗产和相关资料,绝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

而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实现城市现代

化过程中绝不能忽视的一个宝库,值得现代中国

建筑业尤其是研究领域的人士认真对待,从中获

取丰富的思想,智慧和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科学地继承和发展这些宝贵资源,我们在城市现

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但不会唯洋是瞻,而且能够

充满自信地去发展中国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中

华民族达到"诗意栖居"这样一个带有终极性的

生活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前两年,英国拉夫堡大学经济学教授彼得?

泰勒到过上海之后,面对这座已经彻底西化的大

都市说了一个意见:

要去了解一个城市,不光要看

它那些宏伟的建筑,更要去理解这个城市带给世

界的信息和文化.这里透露出一种颇有深意的建

筑思想:

在各种建设活动中,内涵的挖掘往往比形

式的塑造更重要.如果我们在从事各种建设活动

的过程中,更多地从文化的角度去构思,而不是陷

于眼前某种功利或任务的需要,追求立竿见影的

表面效果,那么,我们所从事的建筑活动就可能会

少出现一些失误.我们的建筑作品所产生的效果

就不仅仅是漂亮,还可能因为具有了一定的底蕴

而变得耐人寻味,显示出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

派的文化品质.

参考文献

[1]吴庆洲.建筑哲理意匠与文化[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

[3](美)肯尼斯?

弗兰姆普敦.现代建筑:

一部批判的历史[M].上海:

三联书店,2004.

[4]秦红岭.建筑的伦理意蕴[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于希贤.中国古代风水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6]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M].上海:

三联书店,2005.

[7]冯骥才.思想者独行[M].石家庄:

花山文艺出版社,2005.

(编辑鲁新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