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机电设备一般检查内容及标准DOC.docx
《井下机电设备一般检查内容及标准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井下机电设备一般检查内容及标准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井下机电设备一般检查内容及标准DOC
井下机电设备一般检查内容及标准
一、井下电气设备检查内容及标准(开关、电机、五小电器、电缆)
1.设备外壳是否有裂纹、开焊、严重变形的(变形长度超过50mm,且凸凹深度超过5mm者)。
2.防爆外壳内外是否有锈皮脱落(锈皮厚度达0.2mm及以上)的。
3.隔爆室(腔)的观察孔(窗)的透明板松动、破裂或使用普通玻璃的。
4.开关闭锁装置不全,变形损坏起不到闭锁作用的。
5.电气设备接线腔上盖的螺栓、弹簧垫圈必须齐全和紧固(紧固程度以将垫圈压平为合格)。
6.弹簧垫圈的规格须与螺栓相适应,(偶尔出现个别弹簧垫圈断裂或失去弹性时,检查该处防爆间隙,若不超限,更换合格弹簧垫圈不为失爆)。
7.螺栓或螺孔不能滑扣(但换同径长螺栓加螺母紧固者除外)。
8.螺栓和不透螺孔的配合,紧固后螺栓和螺孔上剩余螺纹轴向长度应大于弹簧垫圈厚度的1.5倍;螺孔周围及底部厚度大于3mm。
9.同一部位螺栓螺母规格一致,钢紧固螺栓拧入螺母的深度不能小于螺栓直径。
螺母拧紧后螺栓应露出1-3个螺距。
10.沉孔钢紧固螺栓伸入螺孔长度应大于该螺栓的直径,铸铁、铜、铝件不小于螺栓直径的1.5倍;如果螺孔深度不够,则必须上满孔。
11.电动机接线盒盖不得上反。
12.密封圈内径大于电缆外径超过1mm。
13.密封圈的单孔内穿进多根电缆的。
14.密封圈没有完全套在电缆护套(或铠装电缆铅皮)上的。
15.密封圈与电缆护套(或铠装电缆铅皮)之间有其它包扎物的;密封圈和进线嘴之间有充填物的。
16.一个进线嘴内用多个密封圈的。
17.带螺纹的电缆引入装置,螺纹啮合小于5扣,螺纹部分少于8mm的长度且少于6扣螺纹。
不用的进线嘴缺密封圈或挡板;或挡板放在密封圈里边的;挡板直径比进线嘴内径小2mm以上的;挡板厚度小于2mm或挡板直径在110mm及以上时厚度小于3mm的(所有挡板应镀锌)。
18.在用的螺旋式进线嘴缺金属圈;金属圈与进线嘴不匹配的(闲置的进线嘴可不用金属圈)。
19.进线嘴压紧后,没有余量或进线嘴内缘压不紧密封圈;密封圈端面与器壁接触不严;或密封圈能活动的。
20.压盘式进线嘴缺压紧螺栓或压紧螺栓未上紧,用一只手能使进线嘴明显晃动的。
21.螺母式进线嘴因乱扣、锈蚀等原因紧不到位的或用一只手的拇、食、中指能使压紧螺母向旋进方向前进超过半圈的。
22.电缆在进线嘴处,顺着电缆进线方向用一只手能将电缆推动的。
23.高压铠装电缆接线盒使用绝缘胶时,绝缘胶没有灌到三叉口以上;绝缘胶有裂纹能相对活动的。
24.电缆的连接不采用硫化热补或同等效能冷补的;
25.电缆(包括通讯、照明、信号、控制电缆)若用接线盒接线时,非本质安全型设备,不采用隔爆型电缆接线盒的(属于本质安全型的控制通讯电缆,应使用本安型接线盒);
26.铠装电缆的连接不采用接线盒,中间盒不灌注绝缘充填物或充填不严密漏出芯线的接头:
27.电缆的末端不接装防爆电气设备或防爆元件的。
28.电气设备与电缆有裸露导体的:
29.橡套、交联聚已烯电缆护套损坏露出芯线的(屏蔽电缆露出屏蔽层或本安设备连接电缆露出导体除外,但应及时进行修补)。
30.防爆型灯具玻璃罩出现松动、裂纹、破损情况之一者为失爆。
31.煤(岩)巷掘进头面的风机配电点供电图、实验流程图、故障停送电流程图齐全,风电闭锁可靠,风机导台正常。
32.设备表面干净卫生,不得有杂物。
33.绞车房图牌板齐全。
二、胶带输送机检查内容及标准
1.输送机与巷帮支护的距离不得小于0.5m;输送机机头和机尾处与巷帮支护的距离应满足设备检查和维修的需要,并不得小于0.7m。
2.堆煤保护在两部胶带输送机顺皮带搭接时,根据现场实际可安装在落煤点的前方,以不误动作为准。
两部胶带输送机垂直搭接时,堆煤保护传感器触头安装在卸煤滚筒前方确有困难时,可安装在卸煤滚筒一侧,距卸煤滚筒的水平距离不得超过200mm。
堆煤保护传感器距下部胶带上带面最高点距离不大于500mm,且吊挂高度不高于卸载滚筒下沿。
3.带式输送机防滑保护应安装在带式输送机回程带上面,固定式带式输送机安装时,应装在卸载滚筒与驱动滚筒之间,当两驱动滚筒距离较远时,也可安装在两驱动滚筒之间,其它地点使用的带式输送机,应安装在回程带距机头2m处;简易防滑保护应设在导向滚筒侧面,与滚筒侧面的距离不超过20mm。
防滑保护安装时,传感器应采用标准托架固定在胶带机头大架上,严禁用铁丝或其它物品捆扎固定。
4.带式输送机的跑偏保护应成对使用,距离机头10-15米处,当带式输送机有坡度变化时,应在变坡位置处安装一组;采区皮带简易跑偏保护只需在机头安装即可,跑偏保护应用专用托架固定在带式输送机机身架上。
5.胶带输送机烟雾保护应安装在输送机机头驱动滚筒下风侧5~15m处的输送机正上方,烟雾传感器应垂直吊挂,距顶板不大于300mm,当输送机为多滚筒驱动时,应以靠近机头处滚筒为准。
6.超温自动洒水装置温度保护传感器应正对主传动滚监测,距滚筒表面不得大于15mm,洒水装置安装高度与传动滚筒中心线平齐,一个喷嘴的,必须安装在主传动滚筒中间,多个喷嘴的均匀分布在主传动滚筒表面。
7.倾角13°(包括13°)以下的采区集中运输巷胶带输送机、上下顺槽胶带输送机(长度超过100m)全部安装沿线急停保护装置,采用分段安装的形式,每段不得超过100米;急停装置的拉线采用涂塑钢丝绳,布置在输送机行人侧,槽钢落地式输送机安装在槽钢里面,其余安装在行人侧机身架的上方。
对于长度小于100m的采区带式输送机,在输送机机头、机尾、变坡点及过桥处安装急停按钮即可。
8.机头卸载滚筒护罩、机头延伸架护栏及机尾护罩或护栏齐全。
行人过桥按装齐全规范。
三、刮板机检查内容及标准
1.刮板输送机机头架应安装底托梁,必须采用稳固的压柱(综采工作面刮板机除外)进行固定。
2.压柱采用直径不小于150mm的圆松木,支设在刮板机底座和巷道顶板上,支设角度不小于80°,顶板固定处要背牢、背实,不得松动,机头压柱不得少于4个。
所有木压柱必须退皮、进行刷漆,标准为红白条相间,每段长度为200mm。
3.刮板输送机机尾架采用直径不小于150mm的圆松木或可调方式的压柱固定,压柱数量不少于2个,垂直支设在刮板机底座两侧和巷道顶板上,其余要求同机头压柱。
4.刮板运输机安装达到“三平、三直、两不、两无、一稳、一齐全、一不漏”,即:
三平:
溜槽口平,电机与减速器底座平,对轮中心线接触平;三直:
机头、溜槽、机尾直,电机与减速器中心直,链轮直;两不:
运转时刮板链不跑偏、不飘链;两无:
架体无严重变形、无开焊;一稳:
整台刮板运输机运转时平稳;一齐全:
刮板齐全;一不漏:
溜槽界面严密不漏煤。
5.压柱必须采取防倒措施,要求采用30mm扁铁制成环形卡子将戗柱、压柱卡住,卡住位置距离顶板300mm,开口处弯成直角穿孔螺栓固定(M6螺栓),其中防倒链采用液压支柱防倒链,一端采用开口中间“螺栓穿链”方式固定,另一端固定于钢梁或打锚杆固定,且严禁出现防倒链太松现象。
6.凡是转动、传动部位应按规定设置保护罩,机尾应设护板或护栏。
7.刮板输送机巷道中行人跨越刮板输送机处应设过桥。
8.分链器、压链器、护板完整紧固,无变形,运转时无卡碰现象。
抱轴板磨损不大于原厚度的20%,压链器厚度磨损不大于10mm。
紧链机构部件齐全完整,操作灵活,安全可靠。
9.溜槽及连接件无开焊断裂,对角变形不大于6mm;中板和底板无漏洞。
10.链条组装合格,运转中刮板不跑斜(跑斜不超过一个链环长度为合格),松紧合适,链条正反方向运行无卡阻现象。
圆环链伸长变形不得超过设计长度的3%。
11.刮板弯曲变形数不超过总数的3%,缺少数不超过总数的2%。
12.机身附件:
铲煤板、挡煤板、齿条、电缆槽无严重变形,无开焊,不缺连接螺栓,固定可靠;
13.两台输送机搭接运输时,搭接长度不小于0.5m,机头最低点与机尾最高点的间距不小于0.3m,不带回煤,切眼运输机与顺槽运输机搭接合理;刮板输送机与胶带输送机搭接运输时,搭接长度和机头、机尾高度差均不小于0.5m。
14.刮板运输机运转时无跳齿、无刮卡、无飘链、无落链。
15.减速箱使用合格的油脂,油量适当,油面超过大齿轮半径的1/2,各种保护罩齐全、完整。
16.刮板机机头、机尾人行道一侧2m内各安装1套组合信号装置。
17.每部刮板输送机应设置回头煤坑,用水泥磨平。
每班定时清挖。
四、小绞车检查内容及标准
1.绞车安装在专用绞车硐室时,滚筒中心线应与斜巷轨道中心线重合,误差不大于50mm,安装稳固,方便操作。
做到不咬绳、不跳绳。
小绞车在轨道一侧安装时,要保证绞车运行时,盘绳整齐、不咬绳。
严禁用其它异物强行盘绳,条件允许时,可用导向滑轮导向提升。
2.使用地锚固定的绞车,必须使用矿用标准螺纹钢金属锚杆;其直径为18mm;长度为2000mm;锚固长度采用全长锚固。
3.采用四压两戗固定的绞车,其所用圆木戗、压柱的直径不得小于200mm;压柱要垂直于顶底板,戗柱角为65~75度,角度一致,但压柱不得妨碍司机操作和影响司机的视线。
严禁使用金属支柱固定;柱顶应打在柱窝内不准加楔,要牢固可靠。
戗柱、压柱必须采取防倒措施,要求采用30mm扁铁制成环形卡子将戗柱、压柱卡住,卡住位置距离顶板300mm,开口处弯成直角穿孔螺栓固定(M6螺栓),其中防倒链采用液压支柱防倒链,一端采用开口中间“螺栓穿链”方式固定,另一端固定于钢梁或打锚杆固定。
4.所有小绞车的戗、压柱和挡车杠必须进行刷漆,标准为红白条相间,每段长度为200mm。
5.地脚螺丝的螺母要紧固,地锚螺丝的外露长度应满足上一个匹配平垫圈和两个匹配螺母。
6.绞车安装地点必须留有设备检修和安全操作空间,司机后面不得小于1m,绞车最突出的部位与最近轨道的间距不得小于500mm,与巷帮间距不得小于300mm,同时必须有一侧保持0.7m及以上的距离,操作空间高度不得小于1.8m。
7.小绞车施闸手柄应有定位闭锁装置,零部件齐全;定位闭锁可靠不失效。
8.JD-1.6及以上规格型号的小绞车施闸手柄的工作行程不超过行程的3/4,施闸手柄的自动锁紧装置动作灵活可靠;JD-1型调度绞车,施闸后手柄位置应与水平位置成30°~45°夹角,不得低于水平位置,拉杆螺栓有背帽紧固,无显著弯曲,拉杆螺栓、叉头、闸把、销轴无损失变形。
两闸把施闸后,闸把位置角度要一致。
9.闸带无断裂,磨损余厚不小于3mm,铆接可靠不松动,闸座螺丝紧固有效;闸轮磨损深度不大于2mm,闸轮表面无油迹。
10.绞车司机侧的金属挡板应齐全,不允许变形。
11.绞车滚筒不得有开焊、裂纹和变形。
12.运转无异响,无甩油现象。
13.上山倒拉绞车,迎头应装平时导向轮,其直径选择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16条规定,禁止用小滑轮代替;固定滑轮的固定装置不得有明显弯曲,严禁将滑轮固定在耙装机和棚腿上,固定导向轮的钢丝绳直径不小于15.5mm。
导向轮的固定方式应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要全部外露,便于检查,并落实责任人。
14.上山倒拉车时,绞车附近必须设司机躲避硐,躲避硐规格:
宽1000mm、深800mm、高1800mm。
15.绞车四周30m范围内不得安装风机装置或任何其它影响绞车信号声响传输的装置。
16.绞车信号要声光兼备,安全牢固、整洁布置合理,做到上板上墙,固定在绞车附近或信号硐内;
17.在适当位置应安装照明灯,保证绞车附近的照明,便于司机观察和操作。
18.钢丝绳在一个捻距内断丝或磨损超过原钢丝绳总数的10%时,必须更换。
19.打结、硬弯的钢丝绳严禁使用;5°以上的斜坡使用φ≥12mm的钢丝绳;钢丝绳与滚筒的连接必须采用穿入绳眼再用双压板压紧的方式连接,严禁剁股穿绳,并至少留3圈余绳。
20.钢丝绳在滚筒上应按序分层排列。
钢丝绳在滚筒上的容量是最外层距滚筒边缘高度不小于该绳直径的2.5倍。
钢丝绳要排列整齐。
21.主钢丝绳钩头必须使用鸡心环,连接绳卡不少于5副,主绳钩头所用绳卡卡必须与绳径相配套,绳卡不得在钢丝绳上交替布置,卡子螺母位于主绳侧,绳卡间距等于钢丝绳直径的6~7倍。
22.斜巷绞车的每个钩头,都必须配合有符合要求的保险绳,保险绳长度和提升车数相适应。
主钢丝绳直径≤18.5mm时,保险绳直径应与主绳相同,主钢丝绳直径>18.5mm时,保险绳直径为18.5mm,用不少于3付绳卡卡紧。
保险绳一端要固定在主绳上的鸡心环第一个主绳卡之间,另一端的绳套必须插入提升列车尾端车辆联结器内并闭锁,保险绳不得与主绳套共享U型卡。
23.小绞车的钢丝绳在使用中,不得有打结、扭曲、弯折、严重锈蚀和磨损、断丝超限的现象。
五、轨道运输安全设施检查标准
1.巷道无片帮、掉矸现象;巷道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巷帮平直,直巷巷壁在100m长以上的凸凹差不超过200mm,支护完好。
2.新掘运输巷的一侧,从巷道道碴面起1.6m的高度内,必须留有宽0.8m以上的人行道,巷道另一侧的宽度不得小于0.3m,并设台阶和躲避硐,每两个躲避硐之间间距不超过40米,躲避硐宽度不得小于1.2m,深度不得小于0.7m,高度不得小于1.8m,躲避硐内严禁堆积物料。
3.在双轨运输巷中,2列列车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对开时不得小于0.2m,采区装载点不得小于0.7m,矿车摘挂钩地点不得小于1m。
车辆最突出部分与巷道两侧距离不小于0.3m。
4.扣件必须齐全、牢固并于轨型相符,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格的道夹板或鱼尾板,并用4条螺栓固定,井下辅设轨道如需改变轨道型号,不同型号轨道接头必须使用合适的异形道夹板,道夹板不得有断裂或少眼等现象。
轨道接头的间隙不得大于5mm,高低和左右偏差不打大于2mm。
5.直线段和加宽后的曲线段轨距上偏差为+5mm,下偏差为-2mm。
6.在曲线段内应设置轨距拉杆,直径不小于25mm,间距在1.5~3m,曲线中间点必须设置一根。
7.轨道轨面前后高低应目视平顺,变坡点处不得有接头,应根据巷道变坡处的弯曲半径,采用圆弧过渡。
8.轨道轨枕质量合格,敷设符合设计要求,接头处轨枕无失效,无三根以上轨枕连续失效(腐朽、损坏、断裂、悬浮、不起作用者为失效),轨枕与轨道垂直。
9.轨道道钉规格应与轨型配套,数量齐全,浮离不大于2mm,混凝土轨枕螺栓、压板紧固齐全、浮离不大于2mm。
10.斜巷高低起伏,绳磨顶板或棚梁时,要装设顶辊,数量以绳不磨顶板或棚梁为准;甩道或下车场侧帮要装设立辊,数量以不磨绳为准。
11.轨道路基必须无严重塌坡、地鼓、沉降现象。
主要运输线路轨道道碴厚度不小于100mm,个别底板突出处不小于50mm,道碴应埋没轨枕2/3,轨枕必须露出1/3,对道床应经常清理,应无杂物、无浮煤、无积水;一般运输线路轨道道碴不超过枕面,不低于枕面1/3。
轨道道碴的粒度应符合标准要求,必须捣固坚实,无空板、吊板现象。
12.道岔轨距按标准加宽后不大于3mm,辙岔前后的轨距上偏差3mm,下偏差0mm。
13.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密贴,间隙不大于2mm,无跳动。
14.尖轨开程为80—110mm。
尖轨根部轨缝不大于8mm,其它轨缝与线路部分的轨缝要求相同。
15.井下固定斜坡轨道的“一坡三档”全部实现风动或液动挡车器。
16.在各车场安设能够防止带绳车辆误入非运行车场或区段的阻车器。
17.对于长度小于50米的斜坡轨道,在斜巷上平台距离变坡点0.5-1m处安装阻车器,在变坡点下方略大于1列车长度位置安装梯形挡车器,在轨道底安装一道梯形挡车器。
推广上平台阻车器与梯形挡车器联锁。
18.对于长度大于50米的斜坡的轨道,斜巷上平台要安装连锁挡车器,阻车器安装位置位于连锁挡车器的前方,在斜巷上平台距离变坡点1-2m处;在变坡点处安装一道梯形挡车器,在变坡点下方略大于1列车长度位置安装梯形挡车器,这两个挡车器必须实现连锁,在轨道底安装一道梯形挡车器。
19.针对斜坡轨道上部及略大于一列车处梯形挡车器可采用轻型挡车器,轨道下部必须采用正规梯形挡车器。
20.上山掘进时,必须随掘进头安装轻型梯形挡车器;下山掘进时,必须随掘进头安装梯形挡车器;条件受限时,上部可采用两道钢丝绳软连接。
21.对于斜坡轨道距离变坡点略大于1列车长度的位置没有安装挡车器的。
斜巷轨道地辊要齐全、灵活可靠,地辊架要具有防脱闭锁功能,间距不大于20m,以轨枕、道木无明显磨痕为准,变坡点处要装设大地滚,其直径不小于250mm,宽度200~250mm,轴径不小于40mm;地滚安装要平整、稳固,转动灵活,地辊坑内应清洁无杂物积水地辊磨损深度不得超过10mm。
22.警冲标应设在距离两线路会合处适当位置,保证运行的车辆距警冲标至少200mm。
23.警冲标材料采用2吋钢管,露出地面长度400mm为宜,涂刷红白相间的油漆,每段长度为100mm。
24.警冲标固定牢固,呈直立状态。
25.轨道要信号声光兼备,发出的信号清晰响亮。
斜巷内安全警示信号的安设距离不大于100米,变坡点及硐室口处必须安设,保证人员在斜巷内任何地点均能看到安全警示信号。
上、下车场及中间通道口必须安装警示信号和声光行车语音报警装置。
26.斜巷提升运输使用的语言报警装置必须声、光具备,并有“正在行车,严禁行人”的醒目标志。
六、采掘工作面排水设施检查内容和标准
1.潜水泵必须加设防止杂物进入水泵泵体的网箱,网箱大小为:
宽度大于水泵直径200mm,高度不小于水泵高度的1/2。
网箱使用40×4角铁加工框架,使用20mm×20mm钢丝网制作防护网。
2.潜水泵应垂直吊挂,泵坑内淤积应及时清理,严防水泵堵塞。
正常排水时水泵底座离泵坑底板的高度不小于200mm(泵坑内有淤积时,以淤积面算起)。
出水较为稳定,涌水不携带淤泥的泵坑,可以使用链条或钢丝绳索方式进行固定悬挂。
3.经常出现淤积的泵坑,为防止大量出水携带的淤泥掩埋水泵,造成水泵无法正常使用,水泵吊挂使用以下方式:
22kW及以上潜水泵使用旧40T链条固定在顶板上,潜水泵使用旧40T链条固定后,使用花兰螺丝进行连接;22kW以下潜水泵使用花篮螺丝+钢丝绳索方式进行吊挂,钢丝绳直径不小于Ø12.5mm。
应急水泵平时要吊离水面,防止水泵吸水腔内淤积煤泥或进入潮气。
4.带有底阀的水泵,底阀(笼头)应加滤网;滤网的大小比笼头的直径大200mm以上,长度不小于400mm;水泵的吸水弹簧管应垂直吊挂,吊挂高度不得超过水泵进水口轴线;底阀距泵坑底板高度不小于200mm。
5.各排水点现场必须悬挂有“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和“水泵管理牌板”。
6.排水点有两台及以上水泵时,要对水泵、开关、控制按钮等进行编号管理,便于设备管理。
7.采掘工作面的各排水点应具备一定的蓄水能力,水仓蓄水能力不得小于6m3(2m×2m×1.5m)。
8.采掘工作面的泵坑必须设置防护栏,防护栏高度不低于1m,长度根据泵窝的实际尺寸设置,
9.严禁泵坑内有淤积现象,泵坑的淤积深度不得超过200mm,严禁水泵空抽和陷入淤泥中启动运转。
七、井下消防设施检查内容和标准
1.井下绞车房、集中配电点(三台以上的变配电设备,不含小型电器)、钻场、皮带机头必须按规定配备不少于0.2m3消防沙、2个8Kg的灭火器、2把消防锨、2个消防桶、10个消防沙袋,并挂牌管理。
2.井下变电所配备不少于0.4m3消防沙、4个8Kg的灭火器、4把消防锨、4个消防桶、16个消防沙袋。
八、井下电气保护接地检查内容和标准
1.所有接地线要求横平竖直;局部接地极要加装防护罩。
2.局部接地极和辅助接地极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m,接地极要设置于巷道水沟内或其它就近的潮湿处。
3.局部接地母线采用镀锌扁铁制作的,接地母线与接地极应采用连续焊接方式连接,焊接时接地母线(扁铁)接地极(镀锌钢管)接触长度应不小于100mm。
局部接地母线与接地极连接要保持垂直;局部接地母线之间如采用镀锌螺栓连接时,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
4.井下各变电所的所有低压馈电开关应安装辅助接地极,标准参照局部接地极标准,接地线选用截面不小于10mm2的橡套电缆与辅助接地极、电气设备进行连接。
九、井下电缆吊挂检查内容及标准
1.各单位应依据施工的巷道情况选用适当规格的电缆钩,同一巷道使用的电缆钩规格型号必须统一。
2.电缆穿过墙壁部分应用套管保护,每个套管只允许一根电缆穿过,并采用黄泥等阻燃型材料对穿墙管口进行严密封堵,套管两侧露头以与墙壁外侧平齐为准,墙壁两侧均要有电缆走向标识牌。
3.电缆吊挂时要遵循由上至下电压逐渐升高的原则。
4.电缆吊挂整齐不交叉、不缠绕、不挤压、不落地、不盘卷。
十、采煤机检查内容及标准
1.各零部件应完整无缺,各部连接螺栓应齐全紧固,同一部位的螺栓规格必须一致,紧固后露出1~2扣,弹簧垫圈应有足够的弹性(自由状态开口重迭部分不得大于垫圈厚度的一半)。
2.传动部分无异响和振动,摇臂油量适中、无泄漏现象(擦干后3分钟不见油,半小时不成滴)。
3.截割部转动、升降灵活,无异常响声;截齿齐全固定牢靠,损坏不得超过2个,齿座磨损不超限。
4.行走部的导向滑靴、行走滑靴磨损量不超限,连接销轴、螺栓齐全紧固,销轴限位装置完好;驱动轮、行走轮完好,运行时无异常声响。
5.制动刹车装置性能良好,端头站完好,急停装置可靠。
6.各油管无损伤,排列整齐、绑扎可靠,无刮卡现象,接头固定牢固、无泄漏(漏液一分钟不超过5滴)。
7.各操作手把无缺损,动作灵活、可靠。
8.液压油清洁无变质,油位正常,油温不超过70℃。
9.电动机运行正常,无异响、无油泥、无损伤,各另部件均能达到防爆要求。
10.电缆完好,无破损,电动机和电控箱进线装置完好,无失爆现象。
11.控制面板螺栓齐全、紧固,端头站引线完好、无破损,急停装置有效完好。
是否按要求加装护罩。
12.遥控器、端头操作站、机身按钮,确保各种指令可靠执行。
13.仪器、仪表齐全无破损,显示准确;预警系统正常可靠。
14.喷雾冷却系统:
喷嘴齐全、雾化良好,压力符合要求(内喷雾压力不小于2MPa、外喷雾压力不小于1.5MPa);冷却系统无堵塞,接头无漏水现象。
15.综采工作面采煤机闭锁刮板机的功能必须可靠灵活。
16.更换截齿和滚筒上下3m内有人工作时,必须护邦护顶,切断电源,打开采煤机隔离开关和离合器。
十一、液压支架检查内容和标准
1.支架有无歪斜、倒架、咬架,架间距离是否符合规定,顶梁与顶板接触是否严密,支架是否成一直线或甩头摆尾,顶梁与掩护梁工作状态是否正常等。
2.检查结构件:
顶梁、掩护梁、侧护板、千斤顶、立柱、推移杆、底座箱等是否开焊、断裂、变形,有无联结脱落,螺钉是否松动、压卡、扭歪等。
3.检查液压件:
高低压胶管有无损伤、挤压、扭曲、拉紧、破皮断裂,阀组有无滴漏,操作手把是否齐全、灵活可靠、置于中间停止位置,管接头有无断裂,是否缺U形销子。
4.千斤顶与支架、刮板输送机的联接是否牢固。
5.检查挡煤板、铲煤板与支架联接是否牢固,检查支架高度是否适中,采煤机能否顺利通过,否则,及时进行调整。
6.照明灯、信号闭锁、洒水喷雾装置等是否齐全、灵活可靠。
7.支架有无严重漏液卸载现象,有无立柱伸缩受阻使前梁不接顶现象。
十二、乳化液泵检查内容和标准
1.保证乳化液泵的输出压力,为单体液压支柱供液的应不小于18MPa,为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供液的应不小于30MPa,并不得超过31.5MPa。
2.乳化泵工作时要定时检查泵箱液温,不得超过50℃,液位不得过低,以免吸空;乳化液配比浓度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