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师范学院桐柏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3631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阳师范学院桐柏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南阳师范学院桐柏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南阳师范学院桐柏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南阳师范学院桐柏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南阳师范学院桐柏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阳师范学院桐柏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

《南阳师范学院桐柏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阳师范学院桐柏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阳师范学院桐柏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x

南阳师范学院桐柏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桐柏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姓名:

××

班级:

地理科学××级×班

学号:

××××××

学院: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日期:

201×年×月×日

导师:

辛晓十刘国旭边柳王永丽

目录

第一章前言1

第一节实习目的1

第二节实习意义1

第三节实习任务2

第四节实习路线2

第二章桐柏概况3

第一节桐柏自然地理概况3

第二节桐柏经济地理概况4

第三节桐柏土壤植物地理概况4

第三章实习内容的分析和总结5

第一节植物地理5

1.认识植物5

2.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7

3.山地垂直带谱观察8

4.群落样地调查8

5.群落的生态演替9

第二节土壤地理10

1.水帘洞东1000米土壤剖面10

2.太白顶西1000土壤剖面10

第四章总结11

第五章附表11

参考文献11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2.掌握植物的采集、标本制作、种类鉴定等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今后的植物学教学和科研打下初步的基础。

3.培养实际动手能力,提高用自然地理学观点观察自然现象和分析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培养我们实事求是、理念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锻炼我们吃苦耐劳、坚持野外调查的精神。

4.走出课堂,体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激发学习热情。

5.学习用正确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和研究植物,达到提高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6.实习过程采取分组合作形式进行,培养团队与合作精神,同时加深同学之间彼此的了解,增深同学间的感情。

第二节实习意义

1.通过实习,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植物学理论知识,实践检验理论,以达到知识的升华。

2.培养实践和动手的能力,提高我们各方面的技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3.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会合作达到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4.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兴趣。

5.提高了我们实践动手认知能力,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节实习任务

植物地理实习:

认识植物、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对山地垂直带谱的观察、群落样地调查、及群落的生态演替

土壤地理实习:

水帘洞东1000米土壤剖面、太白顶西1000土壤剖面(包括土壤剖面的选择、挖掘、描述、观察土壤剖面及划分土壤剖面的层次等等)

第四节实习路线

日期

地点

实习内容

5月4号

淮源大道、水帘洞东

认识植物、土壤剖面

5月5号

太白顶

观察垂直带谱、土壤剖面

5月6号

桃花洞西一公里

植物群落样地调查

5月7号

桐柏县郊西南小山

采集及制作植物标本

5月8号

佛教学院

沿途植物群落生态演替

5月8号

归程

有关实习报告写法讲解

第二章桐柏概况

第一节桐柏自然地理概况

桐柏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南阳盆地东缘,桐柏山腹地,淮河发源地,海拔180米,地理坐标界于北纬32°17′-32°43′,东经113°00′-113°49′之间。

南邻湖北省随州市,属南阳市。

总面积1941平方公里,辖9镇7乡,214个行政村,县城人口43万,总人口48万。

桐柏是“二战”时期的苏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革命根据地,刘少奇、李先念、徐海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和工作过。

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被确定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位于豫南鄂北交界的桐柏山脉北麓中段,景区总面积266平方公里,核心区为108平方公里,距桐柏县城3公里,内分淮源、太白顶、桃花洞、水帘洞四大各具特色的景区,各类景观一百余处。

桐柏山地处桐柏--商城大断裂带上,崛起于太古代到元古代,形成于中生带的燕山运动,中间经加里东运动,为西北——东南走向,西部为长江流域,东部是淮河流域,分水岭为周庙到太白顶一线。

桐柏太白顶自然环境保护区位于豫鄂两省交界处的桐柏山腹地,面积约4942公顷。

保护区内平均海拔600米,主峰太白顶海拔1140米。

整个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区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山体坡度多在20度到40度之间。

太白顶下的固庙村是淮河的发源地,所以又称淮源风景区。

桐柏山属于秦岭——大别山褶皱带,崛起于太古代到元古代,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中间经过加里东运动。

大致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其西为长江流域,东为淮河流域,其分水岭大致为固庙——太白顶盘山公路一线。

太白顶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在东经113度9分到113度24分,北纬32度20分到32度28分之间。

属于被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均温度为15摄氏度,极端高温是41.7摄氏度,极端低温是-20.3摄氏度,年降水量为1168毫米,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47%,无霜期长达227天;

第二节桐柏经济地理概况

桐柏资源丰富,区位优越。

桐柏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种类繁多,宜林山坡164万亩,连片草场40万亩,森林覆盖率50.1%,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

资源富集,尤以旅游、矿产、林果、畜牧、水产、土特产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

现已发现金属和非金属矿产56种,已探明或部分探明储量23种,矿产地348处,其中超大型矿床2处(金、纯碱),潜在巨型矿床1处(金)。

据统计评估,县境内矿物(矿石)量11亿吨,远景储量85亿吨,现技术水平可采矿量60.58亿吨,原矿价值4000亿元以上。

其中,已探明天然碱储量1.2亿吨,位居亚洲第一位,黄金储量75吨,白银储量2900吨。

此外,境内的铜、铁、锌、铬、钾长石、重晶石、海泡石、大理石、萤石、石墨、石英等矿产分布广、品位高、易开采,价值十分可观。

盛产木瓜、板栗、茶叶等农副土特产,被称为“木瓜之乡”。

第三节桐柏土壤植物地理概况

在桐柏山自然保护区内有植物种类2000多种,其中乔灌树种达60余科,200余种,野生蔬果有20余种,名贵中药材200多种,属国家珍贵植物有水杉、红豆杉、铁杉、香果杉、香棋、连香树、天竺桂、青檀等。

桐柏山植物区系南北兼容,具有良好的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称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

土壤为在花岗岩、片麻岩基岩上发育而成的黄棕壤和黄褐土,上层厚度多在20—30厘米。

植被覆盖好,植被覆盖率达90%;地带性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代表性树种有栓皮栎、麻栎、青冈栎、冬青、杨子、黄肉楠等。

第三章实习内容的分析和总结

第一节植物地理

1.认识植物

(1)国槐:

豆科;小叶为椭圆形,无托叶刺,奇数羽状复叶,花呈白色

刺槐:

又名洋槐,有托叶刺。

紫穗槐:

花为紫色,比较小、长不大

龙爪槐:

国槐去顶而成,小型的2米多高,像雨伞

(2)梧桐:

梧桐科;又名青桐,叶子纸质有深裂,聚合骨突果

(3)杨树:

杨柳科;叶缘呈锯齿状、叶柄扁、叶尖较尖,叶茎正面有腺点

柳树:

杨柳科;叶子是披针形、互生,落叶大乔木;只有一条叶脉

(4)楝树:

楝科;奇数二回羽状复叶(老叶与国槐相似),新叶有锯齿状,花紫色,刚出的楝子是青色,果实楝枣

(5)雪松:

松科;塔状,叶针状,7-15针一束

(6)银杏树:

银杏科;叶扇形,叉状脉,果子可吃,白色

(7)花椒:

樟科;枝上有刺,叶轴带翅,果子有香味

(8)枣树:

鼠李科;枝、节都有刺,叶子倒卵圆形,脉为主茎三出脉,叶下托叶异化生成果实

(9)泡桐:

玄参科;落叶乔木,叶子纸质全缘,紫色喇叭花

(10)木瓜:

叶子细锯齿,轮生叶,落叶乔木

(11)桃树:

蔷薇科;纸质,叶子狭长披叶针形叶,叶子会卷曲

(12)石榴:

石榴科;叶子为条形,对生叶,纸质全缘,狭长方圆

(13)女贞:

木犀科;叶子革质,著名行道树

大叶女贞:

叶子光滑革质,卵状,叶缘是披针形,球状花序,乔木

小叶女贞:

灌木;球状圆锥花序

(14)香椿:

楝科;叶呈偶数羽状复叶,叶革质、叶轮生,落叶乔木,有香味

臭椿:

苦木科;奇数羽状复叶,叶基两个腺点,有异臭

鉴别:

臭椿叶子背部边上有明显的绿色腺点;香椿则无

(15)枇杷:

蔷薇科;叶轮生、革质,果实球形,叶面不平整,叶缘是粗锯齿

(16)仙人掌:

变态枝、变态叶,圆盘状

(17)油菜:

十字花科,黄花,油菜花是十字型的

(18)枫杨:

胡桃科,叶柄有狭翅,果实为串状双翅

(19)悬铃木:

包括法国梧桐、悬铃木、美国梧桐

法国梧桐:

悬铃木科;果实有三球

悬铃木:

悬铃木科;二球,叶类似于杨树叶,树皮易脱落,之后为青白色

美国梧桐:

悬铃木科;一球,青白色

(20)荷花玉兰:

木兰科;叶革质、白色大花,常绿乔木、花芳香,

白玉兰:

木兰科;落叶乔木,叶子革质,先开花后展叶

广玉兰:

木兰科;落叶乔木,先开花

(21)合欢树:

豆科;二回羽状复叶,小叶小刀状,刀背是叶脉,花呈粉红色

(22)紫玉兰:

木兰科;又称辛夷,花紫色,先花后叶,落叶植物。

(23)三叶草:

豆科;车轴革

(24)珊瑚树:

忍冬科;法国冬青,常绿落木,行道树

(25)翠柏:

柏科;圆锥形,尖塔状,叶子针状

(26)金边球柏:

柏科;①叶子为金黄色②小叶在一个球面上

(27)红叶李:

蔷薇科;行道树(常见)

(28)紫荆:

豆科;叶近圆形,花紫色、覆在花枝上,花近无柄或附在花枝上

(29)月季:

蔷薇科,皮刺

(30)杉树:

杉科;叶子条状,树干笔直,常绿乔木

(31)圆柏:

柏科;小叶针形,菱形叶与刺状叶并存,没菱形叶的是翠柏

(32)侧柏:

柏科;菱形叶,叶片在一个平面上,常用于坟头上:

千秋百代

(33)龙柏:

柏科;发生枝悬,是桧柏一个变种,旋转上升,枝无旋摆:

翠柏

(34)油桐:

大戟科;叶子背面近叶柄处有两个红色腺点

(35)马尾松:

松科;两针一束、荒山绿化先锋树种,次生裸地长出的人工林

(36)油松:

松科;两针一束叶硬刺手、两针一束。

区别:

油松叶子颜色重;油松叶子硬;油松叶子扎手疼

(37)刺梅:

蔷薇科;藤木植物,;有皮刺,奇数羽状复叶,伞房花序具多花。

(38)盐肤木:

漆木科;小乔木或灌木,叶轴有翅

(39)蕨菜:

蕨类/原始植物,小时叫荃菜

(40)黄荆:

马鞭草科;掌状,五出复叶,小灌木,荆条

(41)构骨:

冬青科;硬革质,三叶尖带刺,青色果、果是圆的

(42)棕榈:

棕榈科,扇形叶

(43)构树:

桑科;纸质叶,叶面有缺口,圆形国带毛,落叶乔木

(44)金银花:

忍冬科;缠扰型攀援植物,右旋缠绕

(45)化香:

胡桃科;奇数羽状复叶,叶片有锯齿,向上的穗状花絮,低质叶

(46)大叶黄杨:

卫矛科、革质叶,通称行道树。

而小叶黄杨为黄杨科

(47)葡萄:

属葡萄科,落叶藤本植物,掌叶状,3-5缺裂,复总状花序,通常呈圆锥形,浆果多为圆形或椭圆,色泽随品种而异

2.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1)标本采集要求:

a、标本大小要超过台纸,因为还需要修剪。

b、标本要完整,根、茎、叶、花、果俱全最好,有代表特征。

例如:

乔木(叶、花、果,其中花、果要有其一)草本植物带根,木本植物叶子俱全完整,无残缺。

c、植物选取:

叶花果没有病虫害的,标本尽量完整、完全,植物要求是新鲜的,具有代表性的并尽力保持其自然状态,代表当地植物生长环境与特征的。

(2)制作标本:

a、湿植物要擦干,标本表面无水分

b、修剪:

以台纸大小为基础,修剪大小要有设计,使其尽量美观;草本高的茎可以减掉一部分,残叶片应减掉,但要留下叶柄。

c、上台纸、固定:

用针线来固定,白胶将叶子粘在台纸上,主要露出叶子正面,适当露出叶子几个背面,台纸周围要留白。

(3)、标本的保护:

调好白乳胶,浓度适宜(透明状),刷在标本上,标本要晾干,以保护标本。

(4)标本的保存:

每张标本都要有标签,标签上植物采集的地点、所属的科名以及它的学名

小组合作制法:

署名:

小组名

3.山地垂直带谱

垂直带谱是指山地自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垂直自然带系列。

垂直带谱的结构类型主要取决于山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山体本身的特点。

根据垂直地带谱和水平地带性的关系,一般将世界垂直带谱分为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种。

在海洋性系统中,垂直带谱基本上重复水平自然带系统,自低纬至高纬,带谱结构趋于简单。

在大陆性系统中,中纬度出现特殊的干旱、半干旱垂直带谱,即草原荒漠.

我们观察的是桐柏山太白顶的垂直带谱,其垂直带谱如下

500米以下为常绿针叶林,主要为马尾松;

500~800米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800~1000米为落叶阔叶林;

1000米以上为亚高山灌丛。

4.群落样地调查

(1)植物群落的调查目的是:

①识别植物群落

②了解植物群落的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

③阐明植物群落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2)样方的位置选择:

①一般选在群落的均匀度较高,具有代表性的地方

②人为影响较小的地方

③避开道路、小溪,要尽量的平缓

(3)调查样地大小的确定,采用面积逐渐扩大法

①首先选择面积较小的样方,统计其中植物的种类和种数与种类,然后逐渐向外扩展地块面积,每扩展一次登记一次新发现的种类,不断扩大地块面积,直至扩大到植物的种类不再增加为止(如:

4*4,6*6,8*8,10*10,12*12······)。

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面积

②形状的选择:

可选择方形、圆形、长方形

③样地调查:

扯线——围成方形填表

(4)面积选取方法:

一般:

热带雨林20*20亚热带15*15北亚热带10*10

本次实习,植物群落的样地调查地点为桐柏县桃花镇西1000米。

用标尺线在山腰围成一个10×10的正方形样地,统计其中的植物种类及数量。

(详细情况见调查表(附录在后)。

5.群落的生态演替

生态系统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被另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替代的顺序过程。

生态系统是动态的,从地球上诞生生命至今的几十亿年里,各类生态系统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和演替之中。

生态系统演替的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生态系统演替的主要动因。

以内因为动因的演替,称为内因演替。

外因是外界加给生态系统的各种因素,如:

海陆变迁、火山喷发、气候演变等自然因素和砍伐森林、开垦草地、捕捞鱼虾、狩猎动物、撒药施肥等人为因素,以外因为动因的演替称为外因演替。

外因演替虽然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但演替过程本身是一个生物学过程,即外因只能通过使生能系统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发生改变,进而使系统发生演替。

Ø在去河南佛教学院的路上,首先看到的就是马尾松林,因为它作为绿化的先锋而被种植,再往内走就可以看到植物种类为马尾松林与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混交,并且马尾松很少而且矮小,而到了实习地后,植被变成与当地气候、水文相适应的植物并最终演替成当地的顶级群落(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演替时间几十年至几百年。

Ø太白顶山脚到山顶可粗略看出植物垂直地带性分布,该植物群落演替是旱生次生演替系列。

从低到高植物依次为:

常绿针叶林(500米以下主要为马尾松)—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500~800米)—落叶阔叶林(800~1000米)—亚高山灌丛(1000米以上该地顶级群落)

第二节土壤地理

在土壤学习方面,我们主要在水帘洞东1000米处和太白顶西1000米处进行了土壤剖面的挖掘和学习。

(1)土壤剖面的选择标准:

①具有代表性,无自然或人口较大影响的地方

②尽量减少人为的影响,

③不应在道路两旁,也不能位于山脚,因为山脚有山上土壤堆积,不具代表性。

④应该选择在较为平坦的山腰地带且挖掘面与山的等高线平行的位置)

(2)挖掘标准:

①梯形,土壤剖面应挖掘一个宽1m、深达母质的坑

②必须沿山坡垂直与水平挖下去,剖面与山坡的等高线平行

③剖面应呈倒三角型,注意要保留枯枝落叶层,而且挖时不能破坏土壤层次。

(3)土壤剖面描述:

主要通过描述土壤的颜色、结构、质地、干湿状况、松紧度、新生体、PH值等进行描述。

(详见土壤野外调查记载表)

①水帘洞东1000米土壤剖面综述(山地粗骨性黄棕壤)

①层次明显,比较厚

②新生体有一定量铁锰胶膜,反映了一定的土壤形成过程,有一定的粗骨性

③侵入体(沉积层有小石块)反映了粗骨性

④随着时间推移,该土壤将向典型黄棕壤发育(前提:

不破坏植被)

②太白顶西1000土壤剖面综述(山地粗骨性棕壤)

①层次清晰,厚度较大

②淀积层有一定的粘粒淀积

③淀积层土壤的颗粒较粗,说明土壤发育具有一定的原始性

④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土壤将向典型棕壤发育

土壤的形成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各地的土壤都有其一定的独特性,就桐柏山地区来说,不同的位置土壤就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学会了土壤实习的方法,为以后土壤的继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四章总结

实习收获

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将老师课堂所讲的知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加深了对课堂所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掌握自然地理各组成要素的调查方法和技能。

通过本次专业野外实习,使同学们巩固所学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把课堂所学理论与实践相联系,认识并采集了几十种植物、学会植物标本的采集、处理及制作,初步掌握这些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生活习性、所属科目、分类地位、生态分布等知识。

了解组织专业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学会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处理及制作为将来从事工作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另外,使同学们对地理科学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了同学们的情操,达到了转变和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和提高从事专业工作的兴趣。

另外,在这里,我们观赏了水帘洞风景区,登上了海拔1140的太白顶,还有桃花洞,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前进不掉队!

我们逐步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

在行进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互帮互助,锻炼了大家的团队精神,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友情!

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习,也发现了自己生物方面知识的匮乏,对野外实习的准备不充分、以及桐柏山的各项实习条件不是太好、天气等问题。

第五章附表

参考文献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王乃昂、胡双熙等2008.高等教育出版社

《土壤地理学》朱鹤健、陈健飞、陈松林等2010.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刘冰、马克平2009.高等教育出版社

《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王焕冲、肖蘅、叶辉.2012高等教育出版社

《地理野外实习指导》尚荣寰、吕金福.1988.科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