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1考试及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3488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1考试及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1考试及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1考试及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1考试及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1考试及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1考试及解析版.docx

《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1考试及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1考试及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1考试及解析版.docx

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1考试及解析版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1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

“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

”据此可知,西周

A.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B.通过宗法制强化君主专制

C.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D.打击异姓诸侯以维护统一

25.从殷商时期的“唯天监下典厥(道)义”,到西周时期的“遵王义”,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人一义”,即思想家们共用“义”的概念名称,均从“义”之“亲亲尊尊”内核人手进行理论改造,使“义”的性质及内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人本文化的会通精神流行B.诸子思想具有同源异流特征

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D.士人的民本意识正在形成

26.唐初于禁中设置翰林院,召集才智之士以备顾问;玄宗时,专选文学之士为翰林学士,专掌拟定皇帝直接下达的重大诏令;宪宗时,又于诸学士中选资高望重者一人为承旨学士,参谋禁密,权任独重。

A.是科举制发展的必然结果B.直接导致唐后期政局动荡

C.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D.使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27.据宋史载,“朝廷政事,以民为本。

与民亲者,莫如逐路监司,及州长吏。

祖宗以来,常重其选。

故监司辞见皆得上殿,而州长吏,人数猥多,不可人人廷见。

则择其州之要重繁剧、与夫沿边守御之地为长吏者,则许上殿。

”对材料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A.宋代加强对地方要员的控制B.强调选官采用等级授职

C.宋代防止官员失职危害民生D.彰显皇帝的信任与恩宠

28.有史学家指出:

“如果用短近的眼光来看,这场战争对中国似乎只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

”他意在强调这场战争

A.使中国蒙受屈辱B.成为中国历史转折点

C.激发了救亡意识D.引发瓜分中国的狂潮

29.190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提出:

“各国预拟条款,有内地任便通商一条。

省城北十里外滨江之地,为粤汉铁路他日发端之处。

其隔岸即芦汉铁路码头,故自开口岸以占先着。

”经朝廷允准,武昌商埠开始正式筹办。

武昌自开商埠

A.打击了列强的武装入侵B.有利于保障中国的发展权益

C.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兴起D.维护了水陆交通运输的畅通

30.如图反映了晚清时期白话报刊的创办情况,据此可知

A.白话报刊主要由革命派所创办B.文学革命的开展为白话报刊创办提供条件

C.救亡图存推动白话报刊的创办D.科举制的废除推动白话报刊创办出现高潮

31.1943年国民党《中央日报》发表社论——《国民革命与五四运动》。

社论指出:

“五四运动是国民革命运动中的一个支流,这一个支流,经过四年的时间,仍旧汇宗于国民革命的大海。

所以‘五四’运动若果有何贡献,这都是滋源于国民革命运动。

”材料显示当时国民党

A.欲弱化共产党和民众的历史贡献B.肯定了五四运动的时代价值

C.希望各阶层积极投身抗日斗争D.关注国民革命运动的群众性

32.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外事裁判官。

外事裁判官处理问题基于一系列对所有人都一致的原则,这些原则具有合理性和公正性。

外事裁判官的设立表明

A.万民法的成熟B.成为维护专制的工具

C.人治取代法治D.适应罗马体制的需要

33.1769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取得专利后,到19世纪30年代,全英国蒸汽动力的总和为16.6万马力,大约是全国动力来源的1.5%,产值占GDP的0.2%-0.3%。

数据能够证明

A.蒸汽机对于英国经济贡献小B.英制蒸汽机主要出口欧美

C.资本主义制度阻碍科技进步D.英蒸汽动力主要用于交通

34.1871年4月12日,巴黎公社委员会通过法令,决定拆除旺多姆圆柱(旺多姆圆柱也称凯旋柱,是元老院为纪念拿破仑武力扩张而建),指出凯旋柱是“野蛮行为的纪念物,是武力和虚荣的象征,是对军国主义的赞扬”。

这表明巴黎公社

A.向往和平反对争霸战争B.与资产阶级政权针锋相对

C.反对政府宣扬个人崇拜D.受马克思主义的直接影响

35.进入21世纪以后,主要区域集团的范围和规模均有了较大的扩张,出现了洲域集团,这类经济集团呈现出兼容混合性、大国主导性、合作多样性、对外开放性和“双轨”同步性等特点,其经济实力不容忽视,对世界经济产生了较强的影响力,洲域集团的诞生说明

A.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B.洲际间贸易基本实现了自由化

C.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D.区域经济集团不适应时代潮流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5—47题为选考题,考生任选一题作答。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5分)

材料一1933年3月,即罗斯福总统刚刚上台执政的前几个月,由于大萧条带来的贫困,退伍军人要求补偿金的大军开始向华盛顿汇集。

到了5月,就有大约3000人住进一座“帐篷城”,这是罗斯福总统命令军队在华盛顿郊区一处废弃的要塞专门为他们搭建的。

在白宫的安排下,国家新的第一夫人艾莲娜·罗斯福冒着风雨、踏着泥泞来到这些退伍军人之间,参加他们的歌咏会。

一位退伍兵这样说:

“胡佛派来军队,罗斯福派来他的妻子。

”到1933年6月,约2600名退伍兵接受了罗斯福总统“新政”提供的工作。

——摘编自《向华盛顿进军事件》

材料二宋代以前,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政府为主……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此外,还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并立“纳粟补官”制度,对参与扶贫的富户奖以荣誉称号……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三光绪初年,陕西、河南爆发了极罕见的大旱灾,从1877年到1879年,历时三年,蔓延陕西、直隶、山东等省,并波及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江西东部、四川北部。

面对大量涌入的灾民,在西方传教士救济灾民的刺激下,江南士绅开始了跨地域的长期、大规模、有组织的“义赈”活动。

李金镛等著名社会救济人士成立协赈公所等救济机构,在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开展救济,并在《申报》刊登募捐公告……号召全社会参与救济。

——摘编自余新忠《遗失的传统:

明清时期的民间社会救济》

材料四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冋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摘自《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3年美国民主制度遇到的危机,并简析罗斯福是如何应对这次危机的。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与古代社会救助相比,中国近代社会救助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些新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中国扶贫工作的意义。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概念,有许多复杂的解释,这里将其理解为在中国传统社会,即辛亥革命之前的所有社会形态中形成的文化,它们具有五个特征:

一是萌芽和生长在中国的文化,即主体性;二是被中国人长期坚守的文化,这是传承性;三是符合人道主义原则的文化,这是普遍性;四是符合人类文明方向的文化,这是世界性;五是可以作为建构未来的文化,这是永恒性。

——摘编自方铭《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等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或多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表述清晰)

45.(15分)[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为诸候。

同年赵烈侯任命相国公仲连进行了赵国历史上首次改革。

改革是从抑制赵烈侯的不当赏赐开始的。

当时赵烈侯喜欢郑地的流行音乐,欲赐给郑地歌手每人万亩土地,公仲连借故不执行,直至托病不上朝。

后来公仲连向赵烈候引荐了牛畜、荀欣、徐越三位名士。

“牛畜侍烈侯以仁义,约以王道,烈侯迪(通悠)然。

明日,苟欣侍以选练举贤,任官使能。

明日,徐越侍以节财俭用,察度功德。

所与无不允,君说”。

于是派人对公仲连说:

“歌者之田且止”。

并任命牛畜为师,苟欣为中尉,徐越为内史。

赵烈候去世后,赵敬侯继承功业,统治赵国十二年(前286年一前375年),使赵国“城不顿于敌国,地不亏于四邻,内无君臣百官之乱,外无诸侯临国之患”。

——摘编自林献忠《试论赵国两次改革指导思想的变化》

(1)根据材料,概括公仲连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公仲连改革的意义。

46.(15分)[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联合国维和部队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一种形式,维和部队的作用是阻止局部冲突扩大化,或防止冲突再起,并帮助在战争中受害的平民百姓,为最终政治解决冲突创造条件后就应离开发生冲突的地区。

它的进驻与活动,需由安理会或联合国大会决定,并征得有关各方同意,然后授权联合国秘书长组织;进驻后,一旦该国政府提出撤军要求,必须立即撤出。

它不同于一支真正的军队,它没有战场,没有敌人,是一支政;台外交部队。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在执行任务时,除进行自卫外,不得擅自使用武力。

必须严守中立,不得卷入冲突任何一方,更不能干涉所在国内政。

——摘编自《360百科》

材料二10月1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维和部队方队首次亮相。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在联合国7个维和任务区,2500多名中国军人守护在最危险的地方,还有8000名维和待命官兵随时听令出征。

中国无战事,军人有牺牲。

先后有13名维和勇士牺牲在异国他乡,中国军人用生命和热血彰显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国担当。

——摘编自新京网报(2019年10月1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维和部队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参加维和工作的意义。

47.(15分)[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康乾时期,在我国绘画史上出现了一个独树一帜的画派——“扬州八怪”,其思想性格和绘画风格,均有异于封建正统,带有明显的叛逆性和独创性,对近三百年来的画坛,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李方膺(1695—1755年)清代著名诗画家、为“扬州八怪”之一。

能诗,擅画松、竹、兰、菊,尤其擅长画梅。

他所画的梅花用笔苍劲老辣、构图筒练舒朗,挥毫纵横。

并且画梅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欹侧蟠曲。

他还喜欢画狂风中的松竹。

用笔倔强放纵,不拘成法,苍劲有致,有《风竹图》《游鱼图》、《墨梅图》等传世。

——摘编自西汶艺术网

(1)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李方膺画作的艺术特点。

(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李方膺艺术风格形成的背景。

 

【领跑高考】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01

全解全析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A

B

D

A

C

B

C

A

D

C

A

C

24.A

【解析】材料中“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指的是宗法制,“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指的是分封制,材料的中心意思是认为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

故答案为A项。

B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秦始皇开创的,排除;C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D项,西周并未打击异姓诸侯,排除。

25.B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共用“义”的概念名称,均从“义”之“亲亲尊尊”内核人手进行理论改造,使“义”的性质及内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说明诸子思想具有同源异流特征,故选B;A无法体现“使‘义’的性质及内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排除;西汉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民本意在,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共用‘义’的概概念名称……使‘义’性质及内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26.D

【解析】材料表明翰林学士在中枢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反映出唐朝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故D正确;材料表明翰林学士在中枢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与科举制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材料表明翰林学士在中枢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与唐后期政局动荡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材料信息与三省六部制无关,排除C。

27.A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宋代的地方要员在离京赴任时,通常要当面向皇帝本人辞行,时称“陛辞”“辞见”等,以彰显皇帝的信任与恩宠,但其实质意图是加强对地方要员的控制,与“祖宗以来,常重其选”“则择其州之要重繁剧、与夫沿边守御之地为长吏者,则许上殿”相符合,排除D项,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不是本质,排除。

28.C

【解析】根据“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可知,学者强调这场战争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激发了国人的救亡意识,故选C;根据“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可知,学者强调的是这场战争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激发了国人的救亡意识,A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联系所学甲午战争的影响分析解答。

29.B

【解析】本意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1900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为了防范列强强行开辟通商口岸,张之洞奏请朝廷主动进行开放,以保障中国的发展权益,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的举措并未打击列强的武装入侵,A项不符合题意;民族工业兴起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不符合题意;交通运输的发展虽有提及,但强调的是将来的交通事业,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0.C

【解析】根据图中白话报刊创办的时间可知,甲午战争以后,尤其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来,晚清掀起了创办白话报刊的高潮,这是因为这两次列强入侵大大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救亡图存呼声高涨,为开启民智,共赴国难,有识之士积极创办白话报刊,故C符合题意;材料无法反映白话报刊主要由革命派所创办,故A不符合题意;文学革命发生在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期间,时间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科举制的废除于1905年,材料没有反映科举制的废除与白话报刊出现高潮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1.A

【解析】根据“‘五四’运动若果有何贡献,这都是滋源于国民革命运动”可知,国民党弱化共产党和民众的历史贡献,强化国民党的影响力,A项符合题意;肯定的是国民革命的运动,排除B项;1943年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C项不符合题意;关注的国民党的领导,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D

【解析】由材料“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外事裁判官……具有合理性和公正性。

”可知外事裁判官是适应罗马帝国版图扩大、社会经济复杂化以寻求各方同意的解决方案,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万民法的成熟的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法的性质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古罗马依法治国,而非人治,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3.C

【解析】材料信息是,1769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取得专利后,全英国蒸汽动力的使用和产值却非常低。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数据说明了专利制度对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起到了制约作用,即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科技进步,故C正确;蒸汽机对于英国经济贡献极大,使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故A错误;英制蒸汽机主要在本国应用,故B说法错误;英国蒸汽动力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故D说法错误。

34.A

【解析】根据材料,巴黎公社委员会拆除凯旋祝凯旋柱,指责其宣扬野蛮、武力和军国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巴黎公社反对争霸战争,向往和平,A选项符合题意;巴黎公社拆除凯旋柱、斥责战争,不能说明其反对资产阶级政权,B选项错误;巴黎公社拆除凯旋柱,反对赞扬军国主义与反对政府宣扬个人崇拜不符,C选项错误;巴黎公社反对军国主义,希望世界和平不是受马克思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D选选项错误。

35.C

【解析】据材料“进入21世纪以后,主要区域集团的范围和规模均有了较大的扩张,出现了洲域集团,这类经济集团呈现出兼容混合性、大国主导性、合作多样性……”可知,由于主要区域集团的范围和规模均有了较大的扩张,出现了洲域集团,这是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故C与材料相符;据材料“进入21世纪以后,主要区域集团的范围和规模均有了较大的扩张,出现了洲域集团,这类经济集团呈现出兼容混合性、大国主导性、合作多样性……”可知,洲域集团的出现,不仅有大国主导性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而且洲域经济集团间呈现出兼容混合性、合作多样性、对外开放性的特点,故A说法片面;据材料“……这类经济集团呈现出兼容混合性、大国主导性、合作多样性……”可知,洲际间贸易未实现自由化,B错误;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是二战后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D说法错误。

41.

(1)危机:

经济危机造成美国广泛的贫困现象,政府面临极大的社会压力,这严重威胁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应对:

安抚贫困人民;提供基本救济;举办公共工程,创造就业岗位;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2)新特点:

民间社会救济的力度有了很大突破,自成一体;西方传教士参与社会救济活动。

原因:

随着近代列强侵略加深,传教士大量涌入中国;清廷腐朽,政府赈贫力度有限;1877—1879年发生罕见的大旱灾;李金镛等社会力量的积极努力;报刊等近代宣传工具的出现等。

(3)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世界消除贫困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解析】

(1)关于“危机”,由材料“大萧条带来的贫困,退伍军人要求补偿金的大军开始向华盛顿汇集”,可得出经济危机造成美国广泛的贫困现象,政府面临极大的社会压力,这严重威胁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关于“应对”,由材料“国家新的第一夫人……这些退伍军人之间,参加他们的歌咏会”,可得出安抚贫困人民;由材料“罗斯福总统‘新政’提供的工作”,可得出提供基本救济;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也可以从举办公共工程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角度归纳。

(2)关于“新特点”,由材料“跨地域的长期、大规模、有组织的‘义赈’活动”“号召全社会参与救济”,可得出民间社会救济的力度有了很大突破,自成一体;由材料“西方传教士救济灾民”,可得出西方传教士参与社会救济活动。

关于“原因”,由材料“西方传教士”,结合所学,随着近代列强侵略加深,传教士大量涌入中国;结合所学,近代中国清廷腐朽,政府赈贫力度有限;由材料“光绪初年,陕西、河南爆发了极罕见的大旱灾,从1877年到1879年”,可得出1877—1879年发生罕见的大旱灾;由材料“李金镛等著名社会救济人士”,可得出李金镛等社会力量的积极努力;由材料“《申报》刊登募捐公告”,可得出报刊等近代宣传工具的出现等。

(3)由材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可得出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对中国而言,可以从经济发展、巩固党的领导、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补充对世界而言,为世界消除贫困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42.示例1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遍性。

阐述:

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核心,其出发点和归宿都在谋求人类的幸福,孔子所言忠恕之道即是仁道,而仁道以平等为基础,一切反人道主义的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是格格不入的,一切反对公平的文化不是中国传统文化。

《论语》中记载孔子言论说: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固穷”就是君子在穷途末路也要坚守底线,小人在困苦之中,可能就胡作非为了,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线意识,知止有定。

这些文化符合人道主义原则,因此,具有普遍性。

示例2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闹述: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连续性,始终贯穿着“仁政”、民本、忧患意识、以德教化等基本核心思想,例如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了“仁”的哲学理念,孟子在其基础上,将之发展为仁政的政治构想,董仲舒儒学则进一步充实并发展了仁政的理论。

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不是简单的传承,而是在传承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发展创新;董仲舒的天道理论、君权神授,宋明理学完成了思辨化和哲学化。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不断传承的文化并且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兼收并蓄,突破自我,不断创新。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提炼出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

可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遍性的特征,然后结合所学从谋求人类幸福,符合人道主义原则的儒家文化、底线意识等方面进行说明。

也可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的特征,然后结合所学从孔子、孟子、董仲舒和宋明理学家等对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创新等方面进行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表述清晰。

45.

(1)抑制赵王不当赏赐;引荐名士参与国政;节财俭用,实行王道。

(2)增强了赵国实力;稳定了赵国政局;为赵国参与诸侯征战奠定基础

【解析】

(1)据材料“改革是从抑制赵烈侯的不当赏赐开始的”可知,抑制赵王不当赏赐;据材料“后来公仲连向赵烈候引荐了牛畜、荀欣、徐越三位名士……并任命牛畜为师,苟欣为中尉,徐越为内史。

”可知,引荐名士参与国政;据材料“牛畜侍烈侯以仁义,约以王道,烈侯迪(通悠)然。

明日,苟欣侍以选练举贤,任官使能。

明日,徐越侍以节财俭用,察度功德”可知,提倡节财俭用,实行王道。

(2)据材料“赵烈候去世后,赵敬侯继承功业,统治赵国十二年”可知,稳定了赵国政局;据材料“城不顿于敌国,地不亏于四邻,内无君臣百官之乱,外无诸侯临国之患”并结合所学可知,增强了赵国实力;为赵国参与诸侯征战奠定基础。

46.

(1)以维护和平为目的;具有非强制性;保持中立的原则;坚持自卫原则。

(2)缓和地区冲突和稳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做出卓越贡献;彰显负责任大国的风范,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我国军事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解析】

(1)根据“联合国维和部队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一种形式”、“它的进驻与活动,需由安理会或联合国大会决定,并征得有关各方同意,然后授权联合国秘书长组织”、“不同于一支真正的军队,它没有战场,没有敌人,是一支政治和外交部队”、“进行自卫外,不得擅自使用武力。

必须严守中立,不得卷入冲突任何一方,更不能干涉所在国内政”等内容可知联合国维和部队的特点主要是以维护和平为目的,不具有强制性、保持中立、坚持自卫原则等。

(2)根据“中国军人用生命和热血彰显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国担当”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参加维和工作,一方面有利于缓解地区冲突,保持地区稳定,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另一方面也彰显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风范,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我国的军事建设。

47.

(1)个性鲜明;借物抒情,以形表意;用笔倔强放纵,苍劲有劲(或苍劲老辣、构图简练舒朗、挥毫纵横);带有叛逆性和独创性。

(2)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儒家思想焕发生机;“经世”思想的发展;新的画派出现。

【解析】

(1)特点:

根据材料中“用笔苍劲老辣、构图筒练舒朗,挥毫纵横”,“画梅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欹侧蟠曲”,“用笔倔强放纵,不拘成法,苍劲有致”,“其思想性格和绘画风格,均有异于封建正统,带有明显的叛逆性和独创性”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其绘画的内容、画的意境、用笔特点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