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博览中心工程测量施工方案最后审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3241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2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博览中心工程测量施工方案最后审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XX博览中心工程测量施工方案最后审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XX博览中心工程测量施工方案最后审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XX博览中心工程测量施工方案最后审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XX博览中心工程测量施工方案最后审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博览中心工程测量施工方案最后审批.docx

《XX博览中心工程测量施工方案最后审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博览中心工程测量施工方案最后审批.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博览中心工程测量施工方案最后审批.docx

XX博览中心工程测量施工方案最后审批

第一节控制测量

一、工程概况

中山博览中心工程位于中山市东区紫马岭南片区西北部,紧邻博爱六路。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116950m²,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5680m²,常年展厅地上建筑面积44668.6m²,综合展厅地上建筑面积28576m²,地下建筑面积36512m²。

结构形式为:

综合展厅和常年展厅以及广场屋顶的上部结构是由钢结构/拉索主桁架、次桁架、柱和中间框架体系组成。

楼板系统为钢筋混凝土组合楼板,会议中心为框架结构。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根据以上规范、规程关于钢和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对施工精度的有关要求,本着“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的原则,制定本施工测量方案,确保圆满完成本工程的施工测量任务。

三、测量准备

1.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工程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

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

人员的组织,本工程人员安排见下表

 

测量人员安排

职务

姓名

岗位责任

具备的条件

测量主管

陈锦杭

工作组织安排,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工作进度

从事测量工作5年

测量放线员

李耀基

测量放线操作

从事测量工作8年

测量放线员

谢宝昌

测量放线操作

从事测量工作6年

测量放线员

陈少贤

测量放线操作

从事测量工作2年

2.为了保证建筑物楼层放线及钢结构安装的测量精度,采用了全站仪、激光经纬仪、精密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等。

测量仪器配置详见下表:

测量仪器配置

名称

型号

数量

用途

精度

全站仪

Topcon602

1

平面控制网的测设、闭合导线;楼层、钢结构的测量放线。

角度测量精度±1″

距离测量精度±(1mm+2ppm.D)

水准仪

AL133

2

标高抄测

±0.7mm

精密水准仪

AL132-C

1

沉降观测

±0.3mm

激光经纬仪

TDJ2E

1

角度测量、轴线垂直引测

2″

钢卷尺

50m

2

标高传递、量距

1级

四、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1.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1)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要根据施工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

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地面以上设醒目的围护栏杆,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控制桩保护见下图

 

控制桩保护示意图

2.首级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本工程平面控制网分两级测设,首级为平面控制网,二级控制网为建筑物轴线控制网。

首级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以业主提供的控制点GPS00I713、GPS00I714、GPS00I715为基准,采用全站仪进行测设。

平面控制网共布设5个基准点分别为A~E控制点。

二级控制网依据首级平面总控制网采用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来测设综合展厅、常年固定展厅、会议中心三个建筑物的控制轴线。

 

首级平面控制网

标高控制根据业主提供的由测绘部门测设的水准点GPS00I0713、GPS00I0714、GPS00I0175为依据,引测到现场首级平面控制网B~E控制点,建立水准基准组。

采用高精度水准仪进行数次往返闭合测量形成正式基准点资料,便于相互校核和满足分段施工的需要。

这样控制点B~E组成测量总控制网,可以用于护坡监测和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3.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及精度指标

平面控制网的精度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平面控制网精度技术指标

等级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首级控制网

一级

≤5

≤1/20000

二级控制网

二级

≤10

≤1/10000

4.轴线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首级平面控制网布设完成后,依据结构图上有关柱、墙体、洞口详细位置关系确定建筑物需要定位的主轴线,然后以首级平面控制网为基准,采用极坐标法或直角坐标法,定出建筑物主轴线的控制桩。

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作为该建筑物的轴线控制网。

本工程建筑物的轴线平面控制网如下图所示:

 

轴线平面控制网

5.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要求,轴线控制网的精度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规定:

轴线控制网精度技术指标表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5

1/20000

五、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应建立高程控制网。

1)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是根据业主提供的由测绘部门测设的水准点(至少应提供三个),由我方测量工程师采用0.3mm级精度的AL132-C精密水准仪对测绘部门所测设的水准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平面控制点,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为三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见表

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高差全

中误差(mm/km)

路线

长度

(km)

仪器

型号

水准尺

与已知点联测次数

附合或闭合环线次数

平地

闭合差

(mm)

三等

6

50

DS1

DS3

铟瓦

双面

往返各

一次

往返

各一次

12

注:

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

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表

等级

仪器型号

视线长度(m)

前后视

较差(m)

前后视累

积差(m)

最低地面

高度(m)

基辅或红

黑读数差(mm)

基、辅或红、黑所测高差较差(mm)

三等

DS1

100m

3

6

0.3

1.0mm

1.5mm

DS3

75m

2.0mm

3.0mm

2.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准线路应按附合路线和环形闭合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MW=

式中MW----高差全中误差(mm):

W------闭合差(mm):

L------相应线路长度:

N-------附合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

2)内业计算最后成果的取值:

二等水准精确至0.1mm,三、四、五等精确至1mm。

六、±0.000m以下结构施工

1.轴线控制桩的校测

1)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

校测仪器采用测量精度±1″级、测距精度1mm+2ppm*D的全站仪。

2.平面放样测量

1)开挖线放样。

首先根据轴线控制桩投测出控制轴线,然后根据开挖线与控制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开挖线,并撒出白灰线作为标志。

当基槽开挖到接近槽底设计标高时,使用用经纬仪根据轴线控制桩投测出基槽边线、电梯井、集水坑开挖边线,并撒出白灰线指导开挖。

轴线投测。

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并凝固后,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轴对面方向桩,将控制轴线投测到作业面上。

然后以控制轴线为基准,以设计图纸为依据,放样出其它轴线和柱边线、洞口边线等细部线。

当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测量放线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楼层放线记录表并报监理验线,以便能及时进行下道工序。

验线时,允许偏差如下表所示:

 

轴线间距允许偏差

主轴线间距

允许偏差(mm)

L≤30m

±5

30m

±10

60m

±15

L>90m

±20

2)支立模板时的测量控制

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靠近墙体底部的楼层平面上,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抄测出楼层结构+1.00标高,控制模板平面位置及高度。

3)模板垂直度检测模板支立好后,吊线坠校核模板的垂直度,检查线坠与轴线间距离来校核模板的位置。

3.±0.000m以下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

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

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基坑标高基准点的引测方法:

悬吊钢卷尺法。

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依据,使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往基坑测设附合水准路线,将高程引测到基坑施工面上。

标高基准点用红油漆标注在基坑侧面上,并标明数据。

悬吊钢卷尺法如下图所示:

悬吊钢卷尺法

2)土方开挖标高控制。

在土方开挖即将挖到设计底标高时,测量人员要对开挖深度进行实时测量,即以引测到基坑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使用水准仪抄测出挖土标高,并撒出白灰点指导清土人员按设计标高清土。

施工标高点的测设。

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是以引测到基坑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使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进行。

施工标高点测设在柱立面上,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七、0.000m以上结构施工

1.平面控制测量

本工程建筑物0.000m以上的轴线投测采用激光经纬仪竖向传递法进行。

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a.内控点布设:

平面内控点的布设,要根据施工流水段的划分进行,每一流水段至少布设3个点,作为该流水段的测量控制点。

轴线内控点布设如下图所示:

 

综合展厅轴线内控点布置示意图

 

 

 

会议中心轴线内控点布置示意图

 

常年固定展厅轴线内控点布置示意图

b.埋件的埋设:

内控点所在平面层楼板相应位置上需预先埋设铁件并与楼板钢筋焊接牢固。

以后在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150mm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

预埋件作法:

预埋铁件由100×100×8mm厚钢板制作而成,在钢板下面焊接12钢筋,且与底板焊接浇筑。

如下图所示:

预埋件示意图

c.控制点的测设:

待预埋件埋设完毕后,将内控点所在纵横轴线分别投测到预埋铁件上,并使用全站仪进行测角、测边校核,精度合格后作为平面控制依据。

内控网的精度不低于轴线控制网的精度。

轴线内控点如下图所示:

 

内控点做法

d.激光接收靶:

激光接收靶由300×300×5mm厚有机玻璃制作而成,由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及正交坐标线组成。

如下图所示:

 

激光接收靶

2.轴线内控点竖向投测

1)内控点竖向投测

a.

在首层内控点上架设好激光经纬仪,打开电源发射激光,在激光经纬仪度盘0°、90°、180°、270°四个位置向上投测,作业层测量人员用激光接收靶接收并取四点的中点作为轴线的控制点。

竖向投测过程如下图所示:

轴线竖向投测示意图

b.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见下表:

轴线竖向投测允许误差

项目

允许误差(mm)

每层

±3

高度(H)

H30m

±5

30m

±10

60m

±15

90m

±20

2)作业层轴线、细部线放样

轴线控制点投测到施工层后,将经纬仪分别置于各点上,检查相邻点间夹角是否为90°,然后用检定过的50m钢卷尺校测每相邻两点间水平距离,检查控制点是否投测正确。

控制点投测正确后依据控制点与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轴线。

轴线测放完毕并自检合格后,以轴线为依据,依据图纸设计尺寸放样出柱边线、洞口边线等细部线;

圆弧柱测量:

圆弧柱中心线的控制采用CAD图解法测量放样,在电脑上使用CAD标注功能将圆弧控制线与纵、横轴关系尺寸数据标出,测量人员根据数据放样圆弧线。

3.高程的传递

1)首先从高程控制点将高程引测到首层便于向上竖直量尺处,经校核合格后作为起始标高线,并弹出墨线,用红油漆标明高程数据。

标高的竖向传递,用钢尺从首层起始标高线竖直量取。

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

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高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标高引测水平线。

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

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见下表:

标高竖向传递允许误差

项目

允许误差(mm)

每层

±3

高度(H)

H30m

±5

30m

±10

60m

±15

90m

±20

第二节装饰施工测量

一、轴线的恢复和引测

1.轴线恢复前对每条轴线的相对距离、角度进行校核,方法为:

用钢卷尺直接丈量距离,用经纬仪测量轴线、轴线控制线之间的角度。

在施工中被砂浆覆盖和因为时间久而模糊的轴线、轴线控制线,需把面层的附着物清理干净,用墨线重新弹出。

用于隔墙的平面位置控制。

柱立面的轴线由恢复后的轴线进行引测,并弹出墨线用红油漆标识。

根据恢复后的轴线及图纸上隔墙线与轴线的关系依次放出各楼层的隔墙线,用墨线弹出。

二、标高的抄测

1.楼层建筑+1.000m标高线抄测前应先校测结构施工从首层传递在电梯井内壁的标高控制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标高引测水平线。

楼层建筑+1.000m标高线抄测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采用水准仪、塔尺抄测标高,各标高点之间用墨线连接并用红油漆标明标高数据。

三、幕墙的控制测量

1.外轮廓线测量

依据设计图纸标定的建筑结构各轴线与外墙尺寸的关系,选好基准控制层,分别用经纬仪的水平度盘和竖直度盘确定出控制幕墙内径周长的处于同一垂直面的矩形基准点控制网及其连线的距离,基准点之间的垂直误差控制在直径为5mm的投影范围内,基准点连线的直接距离误差不大于3mm。

以矩形基准控制网为基准测放出结构外轮廓线。

2.高度、水平度、铅垂线测量

用水准仪以首层±0.000m标高为基准,测出各楼层周长边的平整度,用水平尺、水准仪测出各转接件的横向和纵向水平度,在楼层外立面处分层固定悬挂49N重捶的50m钢卷尺,静止后用等高法分别测量,算出各楼层的实际标高和建筑结构实际总高度,高度标志用油漆记录在立柱或剪力墙的同一位置处,在幕墙安装完毕之前,此高度标志必须予以保护不被消除破坏,标高测量误差:

层与层之间≤±3mm。

铅垂方向用铅垂仪在基准轴的位置投射铅垂线,测出楼板的出入误差,并确定控制线。

第三节建筑物变形观测

一、沉降基准点布设

1.基准点布设原则

1)沉降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依据,现场设置4个稳定可靠的基准点,并每半年校核一次,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足够的观测精度;

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距离建筑物基坑边线不小于2倍基坑深度。

2.基准点的埋设及测量

1)沉降观测基准点采用测量高程控制网埋设4个高程控制点。

基准点高程的校测:

基准点使用前,使用AL132-C电子水准仪从业主提供的水准基点与场区内4个高程基准点联测,经平差计算后的4个高程基准点高程数据作为本工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高程。

沉降观测基准点布设附合路线,其主要技术要求和测法应符合下表规定。

沉降观测技术要求(单位mm)

等级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

每站高差中误差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

观测方法及要求

二等

±1.0

±0.30

0.6

0.8

往、返各两次

注:

n为测站数

3.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避开暖气管、落水管、窗台、配电盘及临时构筑物;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外、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埋点方法

为了便于观测及长期保存,观测点采用暗藏式。

埋设时用φ32的电锤在设计位置打孔,将直径28mm、长度12cm的预埋件放入孔内,周围用环氧树脂填充使牢固。

观测时将活动标志旋紧,测毕取出,盖好保护盖。

这样既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又起到保护标志的作用。

沉降观测点埋设如下图所示:

 

沉降观测点埋设构造图

4.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位置、数量(由有关单位共同商讨确定)

5.观测技术要求

1)观测仪器

观测仪器采用AL132-C精密电子水准仪及与其配套铟瓦条码尺。

该仪器精度高,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误差为0.3mm;

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

观测过程中应做到:

主要观测人员固定、仪器及附属设备固定、安置的镜位固定、观测方法及程序固定。

6.观测的技术要求

沉降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按下表要求进行:

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仪器

型号

视线

长度

前后视

距差

前后视距

累积差

视线高度

往返较差、附合或

环线闭合差

二等

AL132-C

≤30m

≤1.0m

≤3.0m

≥0.3m

4

7.观测中应遵守的事项

观测前30分钟,晴天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脚架时,应使其中两脚架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第三脚架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水准仪圆水准器应严格置平;除路线转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应接近一条直线。

8.观测周期

1)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往返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

荷载变化期间的观测周期要求:

施工期间地下室每层观测1次,地上部分每一层观测1次;

基础周围大量积水、挖方、降水及暴雨后应观测;

出现不均匀沉降时,根据情况增加观测次数;

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观测周期按下列要求进行:

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1次;

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时,每六个月观测1次;

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应及时观测;

交工前观测1次;

竣工后,第一年观测3~4次,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的要求来决定观测次数。

直至建筑物达到基本稳定(1mm/100d)时,停止观测。

二、沉降资料的提交

1.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观测两次,取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并提供首次技术报告。

技术报告包括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

正常观测过程中,每观测一次,提供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

沉降观测工作完成(作业终止)后,提供汇总分析报告。

技术报告包括:

作业说明;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沉降数据技术分析;沉降观测记录;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

第四节

钢结构施工测量

一、钢结构测量工作的难点

测量工作是钢结构安装中的先行工序,又是主要工序,而测量精度又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1.工作难度大:

屋面钢桁架的纵向桁架的上下弦均为曲面,测量控制难度比较大。

工作量大:

屋顶钢桁架拼装和滑移过程中,需要即时测量来密切配合安装工作。

结构节点复杂:

在现场拼装和安装过程中,易产生累积误差。

二、测量的组织机构

为保证测量工作的有序进行,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保证钢结构安装测量的顺利实施。

 

 

测量组组织机构图

三、测量准备

1.人员、仪器设备准备

1)测量人员准备:

建立本工程测量控制体系、成立专门的测量小组,测量人员由12名专业测量人员和钢结构分包放线人员组成,并保证每个作业段不少于2人,所有测量人员均持有相应的资质或测量工作上岗证,测量小组的每位成员在施工前必须接受培训。

2)测量仪器准备:

a.仪器配备:

详见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b.仪器的检校:

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测量仪器均要进行计量检定,不得使用未经检定或已超过检定周期的测量仪器,每月对仪器进行一次自检,确保其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⑴经纬仪的检校:

水准管轴(LL)垂直竖轴(VV)的检校,校正到误差小于1/4(水准管分划值)。

视准轴(CC)垂直于横轴(HH)的误差要求小于2″。

⑵水准仪的检校:

水准管轴(LL)平行于视准轴(CC)的检校,校正到误差小于10″。

本工程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还应对其视准轴(CC)检校。

⑶钢尺使用注意事项:

我部现场测量使用的50m标准钢卷尺在使用之前应和加工厂提供的经过检定的50m钢卷尺进行现场检校,以确保计量检测工具与制作厂家匹配统一,并且在竖向测量时固定悬挂49N重捶,静止后读数。

钢卷尺的标准拉力:

本工程测量采用49N拉力。

2.复测、验线

各基准控制点、轴线、标高等都要进行两次以上的精测,以误差最小为准。

验线工作与放线工作要做到人员、仪器和测量方法三分开,要独立进行,验线的精度要高于放线的精度,复测验线工作是测量施工的关键环节。

加强仪器的存放和使用管理制度。

测量仪器的管理采用“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专人专管制度,保证仪器设备能最大限度的为工程提供服务。

3.现场标记

1)钢构件进场之后,钢构件安装之前测量人员要对钢构件的尺寸、轴线位置进行检查,确保钢构件正常安装。

对构件加工厂标识的钢构件中心线等标记进行检验,并做好检测记录。

对钢构件的长度、中心线标记等的检测结果及时通知质量部门,并按实际情况做好安装测量的标记,以作为钢柱安装测量校正的依据。

现场标记制作要区别于加工厂的标记,并且要求色泽明显、位置统一、大小相同或相近,同一类型标记符号必须一致,边缘要求整齐美观,制作精度必须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四、

测量工作流程

 

测量工作流程图

五、控制网的布设

1.平面控制测量

为了保证本屋顶结构安装测量的精度要求,以及便于控制点能够长时间保存,方便使用,我们根据土建的控制网做出钢屋顶安装的控制网,测设出22条纵横交错的控制轴线,方便滑移过程中的位移和变形监测。

具体见下图平面控制网布置图:

 

 

钢屋顶安装控制网平面布置图

2.标高控制测量

为了保证钢结构现场拼装及吊装的要求,标高控制网使用土建提供的高程控制网的基准点,在大屋顶安装区域每隔三榀布置一个基准点,形成一个闭合的网状水准线路。

每次使用从首层标高向上引测,形成附合水准线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经复核无误后,对屋顶桁架安装标高进行抄测。

标高控制网设在首层柱立面上,保证在钢结构安装期间相互可以通视.

3.测量精度控制:

1)仪器精度

精密水准仪的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3mm;高精度全站仪在工作半径为100m时测量精度可以达到±1.1mm。

因此只要使用相应精度的测量仪器、和合理的测量方法,钢结构安装测量工作的精度是可以满足安装要求的。

2)现场拼装测量的允许偏差

拼装测量的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