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总复习教程一 4.docx
《初三政治总复习教程一 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政治总复习教程一 4.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政治总复习教程一4
初三政治总复习教程
(一)
从本讲开始,进入总复习阶段。
我们将对初三《社会发展简史》、初二《法律常识》、时事政治三个部份的内容,按照每讲两课的进度进行复习。
一、本讲教学内容
第一课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第二课奴隶社会是第一个阶级社会
二、知识结构
(一)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达尔文的贡献
人类的起源
恩格斯的贡献
生产劳动的含义、主要特征
在生产劳动中形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成的人类社会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人类社会与动物世界的本质区别
生产劳动基础上形成社会
人类社会的含义
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
原始社会极端低下的生产力对火的认识和使用
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畜牧农耕的产生和发展
生产力
生产力的含义
生产力的要素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没有剥削的生产关系产生这一生产关系的原因
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
没有压迫的氏族制度
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平等的氏族制度
特点
没有私有观念的精神文化
局限性
原始社会不是理想的黄金时代
金属工具及手工业的出现
个体劳动代替共同劳动
原始社会的解体私有制的产生
私有制的产生和确立
氏族制度的瓦解
(二)奴隶社会是第一个阶级社会
奴隶的来源
奴隶主和奴隶的对立奴隶主阶级和奴隶
阶级产生的必然性
第一次社会大分裂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奴隶社会的确立
在阶级对立的基础上产生国家国家的本质、奴隶制国家的本质
国家产生的原因
生产力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生产力发展的标志与主要表现
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文字的出现和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产生这种分工的原因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产生这种分工的意义
两种劳动的对立
奴隶制剥削的基础
最野蛮的剥削制度赤裸裸的剥削关系
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用暴力镇压奴隶的反抗
最野蛮的剥削制度和压迫制度最残酷的压迫制度人祭或人殉
以摧残奴隶的生命来取乐
精神上的统治
奴隶社会后期,奴隶制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三、学习内容及能力要求
第一课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一)在生产劳动中形成的人类社会
1、人类的起源
识记:
了解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论证了人猿共祖得出的科学结论。
这个结论就是:
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理解:
正确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恩格斯第一次科学地阐述了:
从古猿到人的转变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直立行走,手的形成,工具的制造,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都是长期劳动的结果。
2、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识记:
了解真正的人类劳动是生产劳动。
能制作和使用劳动工具,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劳动,叫做生产劳动。
它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制造工具。
理解:
正确理解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主要区别是动物只能依靠自身的器官,本能地从自然界取得现成的东西来生存,而人能够制造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3、生产劳动是人们之间发生各种关系的基础
识记:
了解人类社会的涵义。
即:
人类社会是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按照各种关系结合起来的人们的总体。
理解:
正确理解人类社会和动物世界的本质区别。
其本质区别,仍然是生产劳动。
因为人能制造工具进行生产劳动,能积极主动地改造自然,创造新的生存条件,而动物的本能活动仅是消极地适应和利用自然界。
同时,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关系。
识记:
了解人类社会的涵义。
即:
人类社会是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按照各种关系结合起来的人们总体。
(二)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1、漫长的石器时代
识记:
了解原始社会的主要工具。
石器是人类制造的最初的工具,也是原始社会主要的工具。
理解:
了解对火的认识和使用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这主要是对原始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面发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火的使用,是人类利用和掌握的第一种自然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畜牧农耕的产生和发展
识记:
了解原始的畜牧业和原始的农业产生的时期及其原因。
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是在新石器时代出现的。
这是由于原始人在长期的采集、渔猎活动中逐步学会驯养繁殖幼兽和栽培作物,从而产生了原始畜牧业和农业。
理解:
正确理解畜牧农耕的产生和发展的意义。
它的产生和发展在人类生产史上影响深远,可从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提供可靠的衣食之源以及为人类的定居生活创造了必备的前提条件等方面去理解。
3、关于生产力
理解:
正确理解生产力的概念、所包括的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
它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
其中,劳动者是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统称为生产资料,是生产力中物的因素。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劳动对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三)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
1、没有剥削的生产关系
识记:
了解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即:
生产资料集体所有,人们在共同的生产劳动中结成原始的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平均分配消费品。
理解:
正确理解生产关系的概念、所包括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生产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的具体内容包括: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产品(消费品)如何分配。
这三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整体。
其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
理解:
正确理解原始社会生产关系是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的状况下,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从而产生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
2、没有压迫的氏族制度
识记:
了解氏族的概念、两个阶段的划分及其由母系氏族发展到父系氏族的原因。
氏族,也叫氏族公社,是按照血统关系结成的集团,是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
氏族在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由母系氏族发展到父系氏族的两个不同阶段。
其原因主要是在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男子在生产中逐渐取代妇女而居主导地位决定的。
识记:
了解部落与部落联盟的构成。
在氏族出现以后,几个相互通婚的氏族构成部落。
有的部落为了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理解:
正确理解氏族制度是平等的制度。
在氏族公社建立了氏族议事会,它是人人平等的处理公共事务的社会组织,它是氏族全体成年男女享有平等表决权的民主集会,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处理重大事务的原则是民主决定。
氏族的一切大事都通过氏族议事会共同讨论决定。
氏族首领产生的方式由选举产生,氏族长和军事首领必须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是为大家服务的公仆,没有特权,行使权力的凭据是依靠传统习俗和首领的威望。
管理的范围限本氏族或本部落、本部落联盟。
3、没有私有观念的精神文化
识记:
了解原始人朴素道德观念的形成、作用以及局限性。
原始人在长期的共同劳动和生活中,逐渐养成了爱护本氏族、本部落成员,服从集体决议的集体主义等风俗习惯。
这种观念对调整、巩固氏族组织起过积极作用,并证明了私有观念不是从来就有的。
但原始人的集体主义,一般只局限于氏族、部落范围之内。
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狭隘性。
识记:
了解原始人的艺术及其作用。
原始人在共同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原始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这是人类艺术创作历程的开端。
(四)原始社会的解体
1、金属工具及手工业的出现
识记:
了解金属工具的产生。
原始人在改进石器的不懈努力中,终于发现了一种既可锤炼锋刃,又能铸成不同形状的天然金属,用冷锻法打制成工具,金属工具便产生了。
理解:
正确理解金属工具出现的意义。
它的出现,是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的突出表现,不仅开创了人类使用金属工具的先河,大大提高了生产率,推动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而且还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因此,包括金属工具在内的金属制品和手工业的出现,标志着社会生产发展的新水平。
将对生产关系的变革产生深刻影响。
2、私有制的产生
识记:
了解私有制产生的时间和原因。
私有制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其根本原因是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
理解:
正确理解私有制产生的过程和确立的标志。
私有制的产生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人们学会制造金属工具,提高了生产率,出现了剩余产品,使个体劳动成为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发展的趋势。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个体劳动代表着一种更高的生产力,共同劳动逐渐被个体劳动所代替。
个体劳动引起生产资料私有。
最后当土地开始私有就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3、氏族制度的瓦解
识记:
了解商品交换的产生与发展,对氏族制度的瓦解过程起的作用。
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交换得到显著发展,产生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
商品交换的发展,在氏族制度的瓦解过程中也起了主要的作用。
因为它在促进私有制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分化,从而破坏了氏族成员之间的平等关系。
第二课奴隶社会是第一个阶级社会
(一)第一次社会大分裂
1、奴隶主和奴隶的对立
识记:
了解最初的奴隶主和奴隶的来源。
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使剥削成为可能。
氏族贵族采用最野蛮、最残酷的手段强迫别人(首先是战俘)为他们劳动,占有他们的劳动成果。
这样,战俘就是最早和最主要的奴隶的来源之一;后来,还不起债务的氏族成员也成为奴隶的另一个重要来源,这些氏族贵族就成了最初的奴隶主。
识记:
了解随着奴隶主和奴隶的出现,社会第一次分裂为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
奴隶主阶级是处于剥削者地位的集团,奴隶阶级是处于被剥削者地位的集团。
这两个阶级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理解:
正确理解阶级的产生。
这应弄清阶级产生的原因、基础、条件、形成以及最初的奴隶主和奴隶的来源。
要抓住阶级产生的两个条件:
一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劳动产品除了维持自己生活外,还有剩余,这就有了人剥削人的可能;二是私有制的发展造成贫富分化,有的人占有大量生产资料,使人剥削人成为客观需要。
重点要掌握阶级定义。
形成一个观念:
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阶级产生的根本原因。
理解:
正确理解阶级概念,即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个集团。
这个概念有三层含义:
一是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仅随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而产生,随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而消失,而且在任何时候都是一定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
二是阶级是在经济基础上产生的。
社会中各个集团在经济结构中所处的特定地位,是我们划分阶级的客观标准。
三是阶级划分的基本标志是各个集团对生产资料的关系。
2、在阶级对立的基础上产生国家
理解:
正确理解国家产生的原因和国家的本质。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原始社会就不存在国家。
国家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从而必然产生阶级的时候才再现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奴隶主阶级建立起国家机器,是奴隶社会形成的标志。
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这是国家的本质。
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
识记:
了解国家形成过程的基本线索。
阶级、国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因此,国家形成过程的基本线索是:
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私有制产生,剥削不仅有可能,而且成为现实,进而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到阶级矛盾不可调和时,国家就产生了。
从而奴隶社会也正式形成了。
(二)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1、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识记:
了解奴隶制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战俘不再被杀死,变成奴隶,保存了大量的劳动力。
二是奴隶主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奴隶,就有可能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三是奴隶在大规模的生产劳动中利用简单的分工协作(其分工越来越细密),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识记:
了解奴隶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金属工具在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二是金属工具的使用,使农业、畜牧业发展起来。
三是手工业显著发展起来。
四是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
运用:
运用有关史实,对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谈自己的看法。
对这个问题先指出判断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是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不是看是否存在剥削,而是看这种新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然后指出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确立,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原因。
同时阐明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生产力有较大发展的表现。
这就不难得出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不是历史的倒退,而是历史的进步的正确结论。
2、文字的出现
识记:
了解文字出现的历史过程。
奴隶社会之前没有文字,人们往往采取结绳的方法实物记事。
比结绳更为进步的是图画文字。
但这不是真正的文字。
真正的文字是从象形文字开始的,而这种文字是在奴隶社会才出现的。
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大都创造过自己的象形文字。
识记:
了解文字出现的意义。
这应指出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生产经验和自然知识得到继承、积累和传播,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因此,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由此可见,奴隶社会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开端。
3、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
识记:
了解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的必然性、分工的基础和作用。
在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由于广大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能够提供较多的剩余品,这就使社会上一部分人可以脱离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
于是就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这种分工既是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为科学文化艺术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当然,应看到脑力劳动者的这一成就归根到底是建立在广大体力劳动者劳动的基础上的。
识记:
了解奴隶社会的科学文化、脑力劳动者的任何成就,归根到底都是建立在广大体力劳动者(奴隶)劳动的基础上的道理。
识记:
了解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的原因及其实质。
在奴隶社会,奴隶们被剥夺了享有科学文化教育的权利,从事脑力劳动成为奴隶主阶级的特权。
奴隶主脱离体力劳动,把体力劳动看作是“卑贱人”干的事。
他们还利用自己所占有的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对奴隶的思想统治。
这样就形成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
这种对立的实质就体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阶级对立。
(三)最野蛮的剥削制度
1、理解:
正确理解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剥削的残酷性。
这问题,先指出在奴隶主的强制劳动中,奴隶们要完成最大限度的无偿劳动。
同时,还必须受奴隶主严密监督以及酷刑折磨,终年劳动而不得温饱,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往往被折磨得遍体残疾,过早死亡,所受到的是非人的待遇。
然后指出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奴隶制生产关系,进而从奴隶制生产关系三个主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加以分析说明。
奴隶主不仅占有全部的生产资料,而且完全占有奴隶,这是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决定奴隶制生产关系其他两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奴隶制是一种极其残酷、野蛮的剥削制度。
2、最残酷的压迫制度(理解)
3、山穷水尽的奴隶制
理解:
正确理解奴隶制生产关系从促进生产力发展转变为灾束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的原因和表现。
这问题实际上是对奴隶制生产关系固有的局限性,即在奴隶劳动中故意不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的原因、过程和表现的理解。
为此,一是要指出“有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的原因和表现;二是要强调“故意不使用”是其主要特征;三是明确这一局限性是“固有的”,即从来就有的、不可克服的,但在奴隶社会后期及至中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尚没有成为生产关系的主导,只是到了奴隶社会后期的那种历史条件下,才导致奴隶制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所以,奴隶制生产关系局限性明显地暴露出来的过程,也就是奴隶制生产关系从促进生产力发展转变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过程。
四、学习方法指导
1、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去分析每一种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
如:
(1)我们既要看原始社会是以公有制为基础、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又要认识到它是建立在极低的生产力水平之上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因而不是理想的黄金时代。
(2)我们既要看到一种生产关系建立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是适应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又要看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这种社会的末期,旧的生产关系必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从而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2、学会用生产力标准去衡量社会制度的进步与否
奴隶制度虽然是一种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存在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但它代替原始社会,却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就因为这种制度建立以后能够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可见衡量社会制度进步与否的标准是生产力标准,而不在于这种社会是否存在剥削。
3、抓住生产力发展的这一主线,可以看到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以至于消亡,都和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相关。
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阶级、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文字的出现,脑、体分工,科学文化的发展,都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的。
4、运用生产关系的基本概念,去透视和分析每一种生产关系的特点。
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每一种生产关系都包括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而且可以深刻领会每一种生产关系的基础或决定其它两方面的是什么。
五、典型例题讲评
1、单项选择题:
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生产工具B劳动者C生产资料D劳动对象
解题思路分析及正确答案:
此题选B。
在审题时,我们应发现,此题考查的是:
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
选项A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C是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的统称,是生产力中物的因素;D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显然,它们都不符合题意的要求,准确答案只能是B。
2、不定项选择题:
国家
A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B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C在阶级社会里是阶级统治工具D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产生的
解题思路分析及正确答案:
此题选BCD。
在审题时,我们应发现,此题考查的是:
国家的本质及产生的原因等。
A项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看国家得出错误的结论,因为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所以它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B项说的是;国家产生的直接原因:
阶级或阶级矛盾不可调和;C项说的是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D项揭示了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所以准确答案是BCD。
3、辨析题:
私有制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
解题思路分析及参考答案:
(1)解题思路分析:
在审题时我们应考虑到该题实际上是在考查私有制产生的相关因素及过程。
因此,我们在组织答案步骤和要点时应从几方面入手:
首先,私有制产生的根本是生产力的发展;其次,私有制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个体劳动的出现;最后私有制在社会上确立的标志是土地变为私有财产,这也是从私有制产生的过程的角度考虑的。
(2)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私有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在大部分时间里,实行的是原始的公有制,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
直到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代替了共同劳动,生产资料公有也逐渐转归个体家庭私有。
直到土地开始变为私有财产时,才形成了私有制。
可见,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5、材料分析题:
1939年,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武官村的发掘中,获得一件青铜大方鼎。
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80厘米,重875千克。
由于鼎腹铸有“司母戊”三个字,于是便称为司母戊大方鼎。
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在世界古代青铜器中也是罕见的。
它是由铜、锡、铅的合金铸成,制作技术相当精巧。
商代熔化铜液的坩锅,最大的一次只能熔化12。
7千克。
因此,许多研究者认为,要浇铸司母戊大方鼎,需要80多个坩锅同时作业,每个坩埚如果按3—4人操作计算,那么浇注这一道工序,就需要有二三百名奴隶的密切协作才能进行。
如果加上制模、翻范和修饰,再加上采料、运输和配料,所需要的具有专门技能的奴隶就更多了。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书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奴隶制的建立,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3)为什么说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解题思路分析:
审题时,应认真阅读材料,我们,不难看出该材料反映的是奴隶社会手工业发展的规模及简单的分工协作情况。
而后再看本题提出的问题是从三个角度出发的:
一是奴隶制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因:
二是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三是衡量社会制度是否进步的标准。
参考答案:
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不杀俘虏,保存了大量的劳动力;奴隶主占有大量的奴隶,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利用简单的分工协作,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②金属工具广泛应用,是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奴隶社会农业、畜牧业、手工业显著发展起来;商业和城市也发展起来。
③衡量一种制度是否进步的标准就在于新的生产关系能否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奴隶制的建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所以,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巨大进步。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真正解决了人类起源问题的是()
A恩格斯B马克思C达尔文D摩根
2、真正的人类劳动是生产劳动,它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A火的使用B制造工具C集体劳动D使用天然工具
3、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能否()
A使用语言交流思想B适应周围的自然环境
C制造工具从事生产劳动D直立行走
4、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劳动者B生产工具C生产资料D劳动对象
5、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归谁所有B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
6、下列属于生产资料的是()
A劳动者科学文化知识的提高B人们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
C耕地、石器工具D没有压迫的氏族制度
7、原始社会消费品实行平均分配,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原始社会实行共同劳动B生产资料集体所有
C人们没有私有观念D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8、下列关于原始社会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原始社会是没有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社会
②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③原始社会是人类理想的黄金时代
④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
⑤原始社会的解体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⑥原始社会是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最高阶段
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⑥D②④⑤⑥
9、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人们必须在集体中协同劳动,平等、互助、合作,实行消费品平均分配,才能战胜自然,生存下去。
这主要说明()
A原始社会是美好的社会B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C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决定了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
D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10、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交换的发展B社会分工的发展C生产力的发展D剩余产品的出现
11、在古代奴隶社会,奴隶的最早也是最主要的来源是指()
A被海盗绑架的人B战俘
C还不起债务的氏族成员D犯罪的人
12、所谓阶级,是指()
A在社会中拥有权力不同的各种集团
B在社会中收入不同的各种集团
C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种集团
D在社会中具有不同政治态度的各种社会集团
13、奴隶制国家的本质是()
A奴隶阶级统治奴隶主阶级的工具B阶级统治的工具
C奴隶主阶级反抗外敌入侵的工具D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
14、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B奴隶与贵族之间的矛盾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