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花在校本课程中绽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3112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之花在校本课程中绽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智慧之花在校本课程中绽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智慧之花在校本课程中绽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智慧之花在校本课程中绽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智慧之花在校本课程中绽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慧之花在校本课程中绽放.docx

《智慧之花在校本课程中绽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之花在校本课程中绽放.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慧之花在校本课程中绽放.docx

智慧之花在校本课程中绽放

智慧之花在校本课程中绽放

——粘贴画校本课程的研究

青松小学郑芸

一、校本课程的确立

1.课程背景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师和学生为参与主体,有课程专家,家长,社区人士等共同参与,对课程(包括国家、地方课程)进行选择,改编或进行全新开发的过程。

目标是促使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更深层次发展,学校的办学特色日益突现。

因此,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的形成应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终追求。

粘贴画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贴补工艺,历史悠久,广泛流传于民间。

它以各种不同颜色和质地的布、纸为主要材料,按事先设计好的图样剪贴而成,布贴画画面淡雅温馨、情趣各异、风格独特,适合于装饰不同居室、场所。

粘贴画装点的现代居室,可谓“室雅何须大,屋小天地宽”。

同时它做法新颖,作品美丽,趣味性强,能在平面中显出立体感。

这种活动适合于5~15岁的孩子,可训练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2.课程选择

(1)从课程的角度看:

作为画的一种独立表现形式,粘贴画给人一种崭新的印象。

其制作出来的画面淡雅温馨、情趣各异、风格独特,是笔墨所无法代替的。

粘贴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智力发展水平,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和积极性,内容和强度都适当,同时又有一定的困难,有利于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因此,我选择了粘贴画这门课程。

(2)从教师的角度看:

粘贴画是我所喜爱的一种艺术。

记得小时候我就特别喜欢给我的布娃娃做衣服,到处寻找好看的花布。

自己设计、剪裁,自己缝制。

春夏秋冬四季衣服,一套一套的特别好看。

其次,活动中与孩子们一起参与制作的过程,给我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从构思、选材,到设计、制作,到探讨、评价,这个过程真是一种兴趣的享受,一种快乐的享受。

做好以后和孩子们一起欣赏时,更是一种成功和幸福的享受。

(3)从学生的角度看:

粘贴画是以各种布料碎片、彩纸、挂历纸为主要材料,便于搜集,易于操作。

学生自己动手画画、剪剪、贴贴,那么一块块彩布、一张张硬纸、一朵朵彩棉转瞬间就会变成一幅幅流光溢彩的贴画。

它会在学生幼小纯洁的心灵中,激起快乐、美好、幸福的浪花,寄托无限美好的憧憬。

学生好动、爱玩,特别喜欢动手。

学生喜欢用自己的作品反映童年的生活,用自己的作品反映对客观世界、自身生活的认识,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粘贴画正好利用了这一特点满足了学生的需要。

 融民族性、时代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的粘贴画,不受年龄限制,入门容易,学生初学就可在粘贴画创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同时,粘贴画创作过程的情趣性、实践性、表现内容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能提供学生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粘贴画教学所蕴涵的这些积极的教育价值也正是校本课程所追求的。

二、课程目标的确立

1.课程总目标

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以布(纸)贴画为载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指导思想,从赏作品、学方法入手,激起学生对贴画浓厚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动手、动脑习惯,逐步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大胆创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

2.学习目标

(1)掌握布(纸)头粘贴画的技法。

(2)能选择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布(纸)头,贴出自己喜爱的动物、植物、人物、景物等。

(3)通过引导学生用布头拼贴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教学目标

(1)思想品德目标

教育学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端正学习态度,并使学生养成自己动手美化生活的良好习惯。

(2)身心健康目标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注意眼、手、脑的协调操作,增强安全意识,并通过“优秀操作小组”的评选,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及竞争意识。

(3)审美情趣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目标

了解构图知识及常见的“调和”与“对比”配色知识,掌握布贴画的设计、粘贴步骤并进一步巩固剪、贴的基本操作技法。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

1.激发兴趣

法国的哲学家蒙田曾说:

“孩子需要的不是灌输,而是激情的激发。

”有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学生会因为教学内容的生动和教学形式的新颖而感兴趣。

每一种创造性的想象都必须有种感情性的动机作为先决条件,孩子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激发兴趣,产生灵感。

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

特别是小学生由于受自己认知水平的限制,做什么事往往只凭单纯的兴趣,因此,我始终坚持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贯穿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

利用故事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海底世界》这一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讲《海底总动员》的故事,以引发学生强烈兴趣。

在你的头脑中海底世界是属于你自己的,那里遨游着你喜欢的各色各样的鱼……孩子们的眼睛顿时闪闪发亮,迫不及待地动手设计起来。

有时我在利用故事创设情境的时候,故意不把故事讲完,而是中途停下来,留下一个让学生想象的余地。

让他们发挥想象,用贴画来把后面的内容继续下去。

这样同一个故事就有了许多不同的结果,这样对于培养孩子的兴趣是更有作用的。

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

学生生活经验少,为了丰富他们的感受,我在教学中还运用了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图像资料,甚至利用电脑的便利条件当堂演示一些变化效果图。

这时学生们的兴趣更加高涨,思路就像开闸的洪水一样倾泻开来。

选择制作对象激发兴趣。

如:

选择充满童趣的人物、动物作为制作对象,使学生在剪剪贴贴的制作过程中享受童趣。

一位女生在制作《草地上的女孩》时说:

“我用红色的布做衣服,用黄色的布剪成手的形状,粘贴在画面上,毛绒绒的真有趣!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一幅布贴画出现在她眼前,多漂亮啊!

她左看右看,面对自己的创作满意地笑了。

利用评价激发兴趣。

在粘贴画制作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运用多种激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创作,这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如对每次制作中质量较高的作品进行拍照存档;对粘贴画制作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

“兴趣是成功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激发兴趣,自主参与”的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促进了学生的充分互动,真正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教学效果。

2.培养想象

爱因斯坦曾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人类最美的思维方式是想象,最高的劳动价值是创造。

无所畏惧的想象力及创造精神是人类最珍贵的闪光。

在孩子们的世界中,有遥远的宇宙,有广阔的天空,有深邃的大海,有千变万化的世界,无所不有,不管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都能出现在他们缤纷的画面中。

他们正是把内心丰富的感受和想象惊奇地表现了出来,不管多么离奇,多么荒谬,我们千万不能以成人的眼光用条条框框的理论制约他们丰富的想象,伟大的创造。

(1)基本形的想象:

掌握知识和技能并不是要学生按老师给出一定的模式让孩子照着画,例如让学生临摹一只小鸟,如果教师不加引导只叫学生照着画,那么学生就会认为小鸟就是这样画的。

这个形象被固定死,以后只要画小鸟,学生的头脑中就只会出现他临摹过的小鸟的样子,不会有大的创新。

“手把手”地帮助儿童制作,只会养成孩子强烈的依赖性。

大树下面能遮阳,但未必能使小草茁壮成长。

例如,在教学《花瓶插花》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看家居中的插花,让学生明白插花在日常生活中的装饰作用。

接着,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花瓶与插花之间的搭配,即花瓶形状与花的形态之间的和谐,花甁颜色与花的色彩之间的和谐等,教育学生和谐产生美感。

让学生在明白基本形态的情况下,动手操作,设计具体的造型。

在我的校本课堂上,制作时总有许多同学争着问:

“还能不能加点别的”或者“我还可以这样贴吗?

”“可不可以贴得不和那个实物一样?

”我总是鼓励他们大胆创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结果孩子们贴出的画既不失生活的真实,又不满足于对生活的照搬,一幅幅粘贴画表现了孩子们的纯真和稚趣。

(2)质材引起的联想和想象:

巧妙地利用布块、毛纹、板纸等材料的色彩、纹理和形状特征,按照自己的想象注入自己的情感意念进行加工裁剪,然后拼贴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如《粘贴肖像画》,我让学生课前收集布料,课上让同学们自由设计女孩形象,学生的情绪高涨,认真地贴出许多画面:

有的借用花布上的图案形状剪出女孩的上衣,同时把小花朵恰到好处地安排在上衣的领口,有的利用图的花瓣做纽扣,利用带条纹的花布做裙子,利用黑布做头发等。

3.鼓励创新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

只要我们能在教学中给予孩子一个自由发挥、大胆创造的广阔空间,并对孩子萌发的创新意识给予精心地呵护,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充满生机,我们的未来就充满生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支持下,可赢得从多渠道学习知识的机会和自由。

不仅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信息,还能超越来自教师经验、主观喜好等条件制约,进行“补偿性、兴趣性、验证性、适应性”的再学习,能充分体现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而学生是我们民族的未来,悉心呵护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这是当今时代教育的重要任务,所以在校本课的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感知、思考、操作的条件和机会,特别是在作品中呈现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富有个性的创造,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留出空间,充分调动创作热情

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学中要留有让学生创造和个性发挥的余地,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的活跃,调动他们的创作热情,使每一次校本课都成为一次创造活动,使每一件作品都能成为体现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的过程。

启发他们创造性地构思,创造性地运用材料,个性化地表达方式等。

如在《粘贴风景》一课中,开始,我向学出示了各种风景的粘贴画,一幅幅精美的粘贴画一下子就吸引住了他们,随着一声声“啊,啊”的惊叹,我顺势利导:

“看着这些画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我也想做一个!

”“我想知道它是怎么做的。

”“老师这个好不好做呀?

”……我紧接着说:

“看着这些画你能说说它是怎么做的吗?

”学生们歪歪脑瓜,转转眼珠,有的说:

“就是把布或纸剪下来,贴在纸上。

”有的说:

“要先在布上画好图,再剪。

”还有的说:

“那就得先设计好图了。

”“老师,怎样把图画在布上呢?

”……几分钟后,粘贴花甁的方法就出来了。

我又耐心地说:

“只要按照这些方法,就能做出精美的粘贴画吗?

自己试一试。

”学生便兴趣盎然地动手了。

做了一阵,我问:

“通过自己制作,你有什么想法?

”好多同学举起手来,“老师有的布薄,直接放在上面就能画出图”“老师,刚才我在粘大树时,头贴倒了,在粘之前要先摆摆就好了。

”“老师怎样才能粘得结实呢?

”他们有的介绍经验,有的提出问题,把我事先没有想过的方法都点出来了。

(2)创设情境,鼓励创造

创设情景交融的环境,是粘贴画教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

我想方设法,创设有声有色的情境,激起学生情感的流动,使学生构想出更加完美的图案。

在教师的引导下,或讲讲故事,或猜猜想想,或拼拼贴贴……采用夸张、拟人的手法,从各个角度展开联想,从中获得创作的灵感。

哪怕是“张冠李戴”“牛头配马嘴”也行。

只要是自己认为是美好的、自己向往和崇敬的东西,都可以大胆地、自由地、不加掩饰地表现出来。

这就是创新的表现,这就能达到“想得出、贴得出”的目标。

对学生作品中所蕴含的创新元素,要多肯定,哪怕是一丁点的智慧火花,我们也必须像母亲呵护孩子一样地精心保护,多给他们成功的鼓励。

在评价时,我们不要以大人的眼光和思想去束缚他们,那绿色的太阳、方形的西瓜、前后轮不一样的汽车……都可允许在作品中出现。

我把这些“创作”收上来,摆在一起,再让孩子们自己去点评。

在互相比较中,他们再次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色彩与图形的王国里尽情地翱翔,孩子们的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自我”得到了完美的展示。

(3)实际锻炼,培养创造感情

创造才能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而粘贴画教学的一种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感情。

当然学生创造才能要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中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所以,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有益的环境。

教师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往往会依自己的意愿而要求学生,或过于注重技能技巧的辅导。

我们应尊重他们的创作意图,按照他们自己的创作思路加以适当的辅导。

当学生问:

“老师,接下来应该怎样做?

”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不马上告诉他们,可反问学生:

“先自己想一想应该怎样做?

”这样,使那些存有依赖心理的学生才不会总是依赖老师给他出主意。

老师不必急于帮助学生解答,应把问题留给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学生是作品的设计者,只有把这个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才不会压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位辅导者,一位学生的助手。

如:

有一位同学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先是自己动手制作,当他的作品即将完成时才举手问:

“老师,我想给图中两位小朋友系上红领巾,但是一直做不好。

”像这样的提问,老师可以动手帮助学生,根据学生自己的想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而不应该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

多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形成作品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重视质量以及个性的发展是新时代的要求,而创造性归根到底就是一种个体个性的张扬。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任何一项教育的改革,它的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帮助学生找到一条最能鲜明地发挥个人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生活道路,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此提供了可能。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

只要我们能在教学中给予孩子一个自由发挥、大胆创造的广阔空间,并对孩子萌发的创新意识给予精心地呵护,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充满生机,我们的未来就充满生机。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作为跨世纪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品质,开创新世纪校本课堂教学的新天地。

(4)发掘生活,提高审美创造

粘贴画的整个制作活动中的选材、创作都是学生生活的体验结果。

小小的一幅贴画可以反映出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

粘贴画的整个制作活动中的材料来源于生活。

这些贴画色彩鲜艳,造型稚拙,构图饱满,给人的感觉是自然质朴,夸张而不失真实。

《一篮水果》《花瓶》《小鸟的家》……这些熟悉的生活场景都被取了进去。

为使学生了解原来生活中的快乐可以自己创造,经自己动手改变后的生活环境每天都能感受到。

我把学生的作品装饰在班级的黑板上,也有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装饰在自己的房间内。

这样学生经常可以看到自己的作品,自娱自乐,培养他们的自豪感,营造一种人人参与粘贴的氛围。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会寻找信息源,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多元、主动、创造性的思维,使学生逐步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人,最终让生活成为学生的教材,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粘贴与生活密切相关,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艺术即生活”,让每位学生多接触人、事、景、物,在接触中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

把学生带入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及大自然中,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创造之源。

小学美育主要是以精神修养为主,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的教师才能营造出有创造气氛的课堂。

只有使学生具有了丰富的审美想象力,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鼓励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创作”热情高涨了,学生们自然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审美感知、审美记忆、审美欣赏,最终达到审美创造。

四、课程评价

  评价分两部分:

  其一是作品展览。

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校外学生作品展览,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鼓励。

  其二是建立个人的成长记录袋。

内容包括:

1.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粘贴画学习情况(兴趣、技能、态度等方面)。

教师、同学、家长参与评价。

2.作品集:

每个阶段学生的优秀作品,获奖作品装订成集。

3.小评论:

针对某一作品进行的同学、老师及自己的评价。

4.期末评语:

记录“家长说”“老师说”“同学说”“自己说”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五、校本课程的收获

粘贴画制作活动给我带来了动力,也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

静下心来总结一下我们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粘贴画贴出了童趣

粘贴画的制作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用一双灵巧的双手和简单的工具,按着制作程序的要求,制作出许多不同风格、不同形象的、富有童趣的粘贴画作品。

每次粘贴画制作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热情较高,原因在于其中有吸引学生兴趣的内容,激发学生用自己的童心、童真去贴出美丽的粘贴画.

2.粘贴画贴出了能力

学习粘贴画制作的知识和制作技巧,不但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还能在剪剪贴贴中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学生要剪好、贴好一张理想的粘贴画作品,不但要仔细观察和认真分析,而且要一丝不苟地剪和贴。

在制作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通过学生无数次的剪贴实践,学生动手操作变得更加仔细、认真,这还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使他们渐渐养成敏锐的观察力、细心和耐心的品格等。

这些在书本上学习不到的东西,却能对学生将来的发展起到长远的影响。

3.粘贴画贴出了创意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求异性和发散性,它是科学素质中宝贵的心理品质,是塑造开拓型人才最有效的途径。

在粘贴画制作活动中我鼓励同学们勤于思考、勇于创新。

他们的童心,他们的创造都在小小的贴画中得以体现。

4.粘贴画贴出了情感

(1)团队合作,加深情感:

在引导学生感受粘贴画的艺术魅力,发展学生特长,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团结增添力量,协作获得成功。

粘贴画制作首先需要搜集到不同质地和多种颜色的一定数量的边角布料和纸张,才能着手制作。

再者,在剪贴制作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个个难题,这就更需要同学之间互相切磋,相互配合。

这期间,这些学生一改往日只顾自己的习性,相融在一起。

他们自己分工,提出制作意见;他们互相配合,解决制作难处;他们互相切磋,提高制作技艺,短短几天时间,成了难舍难分的好友。

学生在布贴画创作中,成立创作小组,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间的感情更为深厚。

(2)家长参与,促进发展:

制作布贴画,首先得准备好一定数量、不同颜色、不同质地的材料。

学生进行剪贴的材料需要学生自己去收集,而这些搜集、准备工作如果让学生自己来完成,很难达到要求。

我充分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让学生把自己的优秀作品带回家,与家长一起欣赏。

看到了孩子的成果,家长有了兴趣,对孩子的学习当然也会大力的支持,成为我们实施校本课程的坚实后盾。

学生这些布贴画制作材料由开始的自己购买、搜集,到后期的家长的帮助。

看到课堂上丰富的材料,我们师生兴高采烈,有的学生说“妈妈给我钱,我去裁缝店买的”,有的学生说“妈妈帮我去裁缝店讨来的边角料”,有的学生说“妈妈在工厂搜集的”……这时我知道我的教学工作已经得到了认可和支持了,使我对校本课程的发展增添了信心和动力。

其次,让家长参与到粘贴画的制作中来,让孩子和家长配合,共同完成一幅画的制作,提高了家长的参与意识和兴趣。

无形之中也推动了校本课程的开展。

通过半年粘贴画教学的实践研究,学生开始关注社会、关注学校、关注家庭、关注自我,尽可能发挥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粘贴画教学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良好品质和习惯的培养都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这学期校本课程真让人回味无穷。

到了期末,我还是觉得我的校本课程没有上够。

孩子学习活动中的许多插曲太出乎我的意料了:

没想到孩子们如此热衷于粘贴画,没想到孩子们会自己去开设课堂,没想到家长会如此的支持……这里有我太多的没想到了,但我却感受到了:

这一课程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书本里没有的知识,不仅仅是孩子的能力得到的提高,在这一课程中更有孩子太多的欢笑,太多的追求,太多的理想,太多的执著……为了这些“太多”,在校本课程天地中我还要继续开垦更多、更多,付出更多、更多,提供一方肥沃的土壤,让孩子们在粘贴画的沃土中茁壮成长,绽放出最美的花朵。

这是也我开展校本课程研究的最大心愿。

智慧之花在校本课程中绽放

——粘贴画校本课程的研究

青松小学

郑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