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音和环境巩固提升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3053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音和环境巩固提升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音和环境巩固提升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音和环境巩固提升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音和环境巩固提升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音和环境巩固提升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音和环境巩固提升练习含答案.docx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音和环境巩固提升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音和环境巩固提升练习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音和环境巩固提升练习含答案.docx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音和环境巩固提升练习含答案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巩固提升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

B. 我们能区分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 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精密仪器,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2.如图所示,将一个正在发音的音叉移近悬挂的塑料小球,当两者接触时,观察到小球被音叉反复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 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迟                                       

B.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C. 利用小球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在振动都能发出声音,让我们听到        

B.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 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且传播速度最快                  

D. 动听的音乐永远不会是噪音

4.关于如图所示四幅图片的实验,属于研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的一项是(  )

A. 图片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观察小球的情况

B. 图片b用牙齿咬住音叉来感知声音

C. 图片c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掉到鼓面上,听声音的不同

D. 图片d吹哨子,把活塞向下慢慢拉动,听声音的变化

5.乐队演奏时,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

A. 频率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声速不同

6.用硬纸片把一个音响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的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不能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 音乐声越大,小“人”跳得也越高

C. 音响发出的音乐声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D. 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7.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A. 关闭教室的门窗                                                  

B. 课堂上老师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 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 航空母舰上的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8.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B. 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C. 只有在声源处想办法才能减弱噪声    

D. 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人耳能听到超声波

C. 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D. 禁止鸣笛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二、多选题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固体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更慢          

B. 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利用超声波可以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D.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11.如图,琴师在使用前会对二胡进行调音,以下对调音时采用的做法解释正确的是(  )

A. 旋转弦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调    

B. 旋转弦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响度

C. 将琴枕上移一些是为了改变响度                         

D. 换一根再细些的琴弦,是为了改变音调

12.成语“震耳欲聋”的意思─欲:

快要,就要.形容声音很大.指声音特别大,特别吵,耳朵被震的快要聋了.此成语涉及的物理知识是说明声音(  )

A. 响度大                   B. 音调高                       C. 可以传播信息                              D. 可以传播能量

13.全班同学在齐声合唱同一首歌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能分辨男、女同学的歌声,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

B. 能分辨男、女同学的歌声,主要是因为音调不同

C. 唱歌同学的声带在振动

D. 歌声宏亮时,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14.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

B. 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 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D. 人耳能区分编钟与其它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三、填空题

15.声音的强弱以“分贝”为单位来划分等级.为保证人的休息和睡眠,噪声应不超过________分贝;为保证人正常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分贝;为保护人的听力不受损伤,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 分贝.

16.王亮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芳在另一端击打铁管,王亮先后听到两个响声,先听到的是由________传来的响声,这说明声音在________中传播比在________中要快.

17.城市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10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____;若有大卡车路过,显示屏上显示的数字将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8.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________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________(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

19.接听电话时,我们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分辨出对方是否是熟悉人,要求对方说话大声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________。

声音从远处传来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音色,声速)发生改变

20.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____ 产生的;鼓面的________ 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四、实验探究题

21.在“声现象”一章的学习中,赵老师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一块完成了以下几个实验:

(1)如图甲,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2)如图乙,按住钢尺,用同样的力度弹拨露出桌边长度不同的钢尺,发出声音的高低和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这个现象说明音调是由________决定的;

(3)如图丙,在无风的情况下,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会发现烛焰发生晃动,且播放音乐的________越大,晃动越明显。

五、综合题

22.根据你学习的声音相关知识,在横线上填上空缺。

(1)悠扬的古筝声是琴弦________产生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3)如图1为三种声音的波形图,观察波形比较声音的特性,A和B的________不同;A和C的________不同.

23.在图中,小兰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在10m的距离范围内进行通话,这表明________.

(2)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通过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所以A正确;

B、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音色是不同的,我们就是靠音色来区分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所以B正确;

C、听到声音的条件必须满足:

一要有发声体振动产生声音,二要有介质传播声音,三要有良好的听觉器官.除此以外,声音的频率还必须在20Hz~20000Hz之间,声音要有一定的响度,只有具备这几个条件,我们才能听到声音.所以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C不正确;

D、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精密仪器,这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所以D正确.

故选C.

【分析】

(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2)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3)听到声音的条件包括声源、介质、人耳;(4)声音的利用包括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2.【答案】C

【解析】【解答】解:

正在发声物体在振动但不易观察,为了观察到它的振动,放一小球,振动的音叉将小球弹开.通过小球的振动来反映音叉的振动.

故选:

C.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利用转换法将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3.【答案】B

【解析】【分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肯定能发出声音,但由于人的听觉范围的限制,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得见;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D、影响到人的声音称之为噪声.

【解答】A、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声,如果该声音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人是不能听到声音的,故A选项说法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因此B选项说法正确;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传播,因此没有传播速度;故C选项的说法错误;

D、从环境保护上说,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因此在人需要休息的时候,动听的音乐是令人讨厌的,因此乐音有时也能成为噪声,故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答案】C

【解析】【解答】A.图片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观察到小球被多次被弹开,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

B.图片b用牙齿咬住音叉来感知声音,说明了固体能够传声,B不符合题意;

C.图片c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掉到鼓面上,小球弹起的高度不一样,说明振幅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C符合题意;

D.吹哨子时,管内空气柱因发生振动会产生声音,当推拉活塞时,空气柱的长度发生改变,因此空气柱的振动快慢会发生改变,所以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

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

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5.【答案】C

【解析】【解答】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声音的三要素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可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

6.【答案】B

【解析】【解答】A.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能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A不符合题意;

B.音乐声起大,小“人”跳得也越高,B符合题意;

C.音响发出的音乐声能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C不符合题意;

D.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声音的发生:

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响度:

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清洗牙齿等.

7.【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课堂上老师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航空母舰上的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故选B.

【分析】减弱噪声有三种:

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8.【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噪声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的正常休息、工作和学习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所以乐器发出的声音有可能成为噪声.故A说法不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果物体振动,没有传声的介质,人也听不到声音.故B说法不正确.

C、减弱噪声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在人耳处减弱.故C说法不正确.

D、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有关,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分析】

(1)噪声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的正常休息、工作和学习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其干扰作用的声音.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减弱噪声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在人耳处减弱.(4)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有关.

9.【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故A错误;

B、超声波不在人耳朵的听觉范围之内,故B错误;

C、乐音的三个要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音品),故C正确;

D、禁止鸣笛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

(1)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2)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为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为超声波,它不在人耳朵的听觉范围之内;(3)乐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4)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二、多选题

10.【答案】B,D

【解析】【解答】A、声音在固体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更快,A不符合题意;

B、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减弱噪声,B符合题意;

D、真空不能传声,不能利用超声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C不符合题意;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D.

【分析】A、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B、控制噪声的三条途径:

控制噪声的声源、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在人耳接收处控制噪声;C、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D、超声波的特点:

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较易获得集中的声能。

11.【答案】A,D

【解析】【解答】A.旋转弦轴,使弦拉得紧一些,弦振动的频率变大,音调变高,符合题意;B.旋转弦轴,使弦拉得紧一些,弦振动的频率变大,音调变高,不符合题意;C.将压弦的手上移一些,弦振动的频率变大,音调变高,不符合题意;D.换一根再细一些的琴弦,弦振动的频率变大,音调变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D.

【分析】

(1)音调:

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

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12.【答案】A,D

【解析】【解答】解: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的响度大,由于声音振动的振幅大所致,而不是由于振动快,所以不能说明音调高;

耳朵被震的快要聋了,也说明声音具有能量,能将耳朵振聋.故BC错误、AD正确.

故选AD.

【分析】

(1)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

(2)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13.【答案】A,B

【解析】【解答】解:

(1)男、女生声带构造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能分辨男女生同学的声音,就是通过二者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分的,故AB错误.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唱歌时,人的声带在振动,故C正确.

(3)歌声洪亮,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D正确.

故选AB.

【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14.【答案】A,C,D

【解析】【解答】A.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故正确。

B.声音在同一种介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不符合题意。

C.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即音调不同,故正确的。

D.不同乐器的声音不同,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正确。

故答案为:

ACD

【分析】声音的发生:

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

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

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

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不同物体声有别,音色不同来辨别.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三、填空题

15.【答案】50;70;90

【解析】【解答】解:

课本上关于噪声的等级划分是: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分贝.

故答案为:

50,70,90.

【分析】人们刚刚能听到的弱声是0分贝;10~50分贝,听觉感觉正常;70~80分贝,听觉感觉较吵;而汽车鸣笛时,大约90分贝,听觉感觉很响.

16.【答案】铁管;固体;气体

【解析】【解答】解:

根据题意王亮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芳在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声音分别从钢管、空气中传播,则王亮要听到两个声音,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气体中传播快,所以先听到的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然后听到的声音是从空气中传来的;

故答案是:

铁管,固体,气体.

【分析】根据声音在不同的介质里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解答此题.

17.【答案】分贝;增大

【解析】【解答】噪声的大小是声音的响度,所以,噪声监测器显示的是声音的响度;物理学中用分贝划分噪声的等级,所以显示屏上显示的数字单位是分贝(dB);若此时有一辆大卡车路过此地,噪声会增大,所以显示屏上显示的数将增大。

【分析】噪声监测设备只是监测噪声的大小,噪声监测器显示的是声音的响度,物理学中用分贝划分噪声的等级。

18.【答案】弹起来;振动;空气;不能;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解答】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故答案为:

弹起来;振动;空气;不能;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分析】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及其传播的相关知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19.【答案】音色;响度;响度

【解析】【解答】接听电话时,我们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分辨出对方是否是熟悉人,要求对方说话大声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响度,声音从远处传来,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响度会发生改变,而音调、音色、声速不变。

故答案为:

音色;响度;响度.

【分析】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分辨出对方是否是熟悉人,要求对方说话大声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响度,声音从远处传来,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响度会发生改变.

20.【答案】振动;振幅

【解析】【解答】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

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

(1)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这是一种放大的思想--即将不易观察的鼓面的振动转化为小纸团的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

振动;振幅.

【分析】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特性进行分析解答.

四、实验探究题

21.【答案】

(1)能

(2)频率

(3)响度

【解析】【解答】

(1)敲击右面的音叉,可以看到左侧的音叉弹起泡沫球;

(2)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时,钢尺的振动快慢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说明音调和振动的频率有关;

(3)扬声器使烛焰振动,且声音的响度越大,烛焰晃动的越明显。

【分析】

(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2)声音的音调是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声音的响度越大,传递能量的效果越明显。

五、综合题

22.【答案】

(1)振动

(2)小于

(3)音调;响度

【解析】【解答】

(1)悠扬的古筝声是琴弦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3)观察波形可知,A和B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A和C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

故答案为:

(1)振动;

(2)小于;(3)音调;响度。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液体、固体、气体中都可以传播,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

(3)声音的音调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3.【答案】

(1)固体能传播声音

(2)捏住线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不能

【解析】【解答】

(1)细棉线是固体,能实现通话,说明固体也是传声的一种介质。

(2)说话声引起棉线振动,棉线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的传到远方,如果用手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振动就会停止,也就听不到声音了。

(3)如果线没有拉直,那么由于线是松软的,振动会被棉线上的空隙吸收,从而无法传递振动,另一方就听不到声音。

【分析】

(1)声音的传播:

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2)声音的发生:

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声在松驰的琴弦中传播,能量损失很快,传不了多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