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健康指导.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2909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内科健康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神经内科健康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神经内科健康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神经内科健康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神经内科健康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神经内科健康指导.docx

《神经内科健康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内科健康指导.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神经内科健康指导.docx

神经内科健康指导

头痛

为临床常见症状,由各种原因刺激颅内外的疼痛敏感结构所引起。

颅内血管、神经和脑膜以及颅外的骨膜、血管、头皮、颈肌、韧带等均为疼痛的敏感结构。

凡这些敏感结构受挤压、牵拉、移位、炎症、以及血管的扩张或痉挛、肌肉的紧张性收缩等均可引起头痛。

(一)临床表现

1.偏头痛

2.颅内压增高性头痛

3.颅外局部因素所致头痛

(1)眼源性头痛

(2)耳源性头痛

(3)鼻源性头痛

4.神经性头痛

(二)住院健康指导

1.用药指导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告知药物的作用、用药方法,让患者了解药物的依赖性或成瘾性的特点,以及长期用药的副作用。

鼓励患者用松弛、理疗等方法配合药物来缓减疼痛。

2.疾病指导

(1)长期反复发作的头痛,可使患者有焦虑、紧张心理。

应帮助其寻找诱因,消除紧张情绪,理解、同情患者的痛苦,教会患者保持身心放松的方法,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以减少发作次数。

(2)帮助患者了解头痛的原因并告知患者可引起或加重疼痛的因素,如情绪紧张、饥饿、失眠、噪声、强光和气候的变化。

偏头痛患者进食奶酪、熏鱼、酒类、巧克力也可诱发疼痛,女性患者服避孕药可加重头痛,使患者学会避免各种诱因。

(3)指导患者缓慢深呼吸、听轻音乐、行气功、引导式想象、冷敷或热敷、理疗、按摩及指压止痛等方法减轻头痛。

(4)保持室内环境安静、舒适、光线柔和,告知患者保证充分的休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神经功能障碍。

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分钟内完全恢复,可反复发作。

(一)病因

本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在认识上还有很多争论。

多数研究者认为:

虽然TIA是一种多病因的综合症,但绝大多数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反复性发作主要是供应脑部的小动脉发生微栓塞所致;也可能由于血流动力学、血液成分异常等触发因素所引起。

(二)临床表现

TIA多发于50-70岁中老年人,男性较多。

突然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与体征,数分钟达到高峰,持续数分钟或十余分钟,不遗留后遗症;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症状相似。

临床上将TIA分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两大类。

(三)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

(1)告知患者及家属,说明情绪变化与发生TIA的关系,避免情绪激动、生气或过度兴奋,以免引起血压升高,导致TIA再次发生,甚至有发生脑卒中的危险。

(2)了解患者及家属的思想顾虑,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消除恐惧心理,树立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锻炼身体,加强功能运动。

2.饮食指导

(1)告知其应以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适量糖类、丰富维生素为原则,少食肥肉、猪油、奶油、蛋黄、带鱼、动物内脏及糖果甜食等。

(2)控制总热量,防止超重,饮食要有规律,切忌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

(3)戒烟酒。

烟草中尼古丁可引起血管痉挛,造成血管壁损伤;长期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

3.休息运动指导告知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血压控制不稳定及反复TIA发作患者应有家属陪伴,避免单独活动,以防疾病发作时摔倒。

如有头晕、头痛等症状应立即卧床休息,并通知医护人员。

告知患者避免突然变换体位,以免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4.用药指导

(1)在使用抗凝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久服阿司匹林可引起不易察觉的胃肠道反应或溃疡病。

应观察有无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症状,宜在饭后服药,以防胃肠道刺激。

(2)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时,要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擅自服用多种降压药或自行停药、换药,如血压控制不理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

5.疾病指导告知患者或家属疾病的危险因素,使其了解肥胖、吸烟、酗酒、饮食结构不合理与本病的关系,以及此病反复发作可能会产生的严重后果。

使患者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从而预防TIA。

(四)出院健康指导

1.告知患者出院后如不注意控制诱发因素此病会反复发作,因此应重点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液粘稠度增高及高血脂等。

出院后应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戒烟。

忌酒。

2.避免情绪激动,去除不安、恐惧、愤怒、忧虑等不利因素,保持心情舒畅。

向患者及家属讲清本病可能发生脑梗死及脑出血,经常发作的患者应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及单独外出,以防疾病发作时跌倒。

3.可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如保健操、打太极拳等,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晨起空腹运动。

4.积极治疗原发病,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或换药,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5.部分患者反复发作未产生后遗症则认为“小毛病”不予重视。

应向患者强调此病的危害性,及时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本病如未经适当治疗,而任其自然发展,约1/3的患者强调在数年内发生完全性卒中;约有1/3经历长期的反复发作而损害脑的功能;仅有1/3可能出现自然缓解。

因此TIA为脑卒中的一种先兆和警报,在防治脑血管病工作中,及早诊断和正确处理TIA已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关键性的重要环节,如能积极治疗,预后较好。

脑梗死

脑梗死或称缺血性卒中,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临床最常见的类型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一)病因

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为脑动脉粥样硬化,它常与主动脉、冠状动脉、肾动脉及其他外周动脉硬化同时发生;脑动脉硬化常伴有高血压,二者互相影响,使病变加重。

其次为脑动脉炎,少见为先天血管畸形等。

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脱落发生的栓塞称为血栓栓塞。

(二)临床表现

1.脑血栓形成

(1)一般表现:

好发于中老年人,多见于50-60岁以上或患有动脉粥样硬化者,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

最初可有头痛、头昏、肢体麻木、无力等,约有1/4的患者曾有TIA史。

常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或睡眠中发生,于次晨起床时发现不能说话,一侧肢体瘫痪。

(2)临床类型

1)完全性卒中:

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体征较严重,进展较迅速,常于6小时内病情达高峰。

2)进展性卒中:

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但呈渐进性加重,在48小时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

3)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

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但持续存在,可在3周内恢复。

2.脑栓塞起病年龄不一,因多数与风湿性心脏病有关,所以发病年龄以中青年居多,冠心病引起者多为中老年。

起病急骤是脑栓塞的主要特征,在数秒或很短时间内症状达高峰,常见的症状为局限性抽搐、偏盲、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如有意识障碍亦较轻且很快恢复。

严重者可突然昏迷、全身抽搐,因脑水肿或颅内出血,发生脑疝而死亡。

(三)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因突然瘫痪、失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碍,早期表现为焦虑、情感脆弱、易伤感、易激惹;后期常出现抑郁、苦闷、悲观等,应积极稳定患者的情绪,做好心理护理。

(1)多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情绪波动的原因,鼓励家人多探视,使其充分享受亲情,消除有害刺激因素,帮助患者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

(2)耐心向患者解释所患疾病的性质。

预后、治疗方法及目的,鼓励患者振奋精神,持之以恒投身康复锻炼。

2.饮食指导

(1)告知其饮食应以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适量糖类、丰富维生素为原则,少食肥肉、猪油、奶油、蛋黄、带鱼、动物内脏及糖果甜食等。

(2)控制总热量,防止超重,饮食要有规律,切忌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

(3)吞咽困难患者应于坐位或头高侧卧位(健侧在下方)喂食为宜,应缓慢喂入,不催促患者加快吞咽速度。

起病24-48小时仍不能自主进食或进食时返呛明显、吞咽困难者应予鼻饲流食,防止误引起窒息或肺部感染。

(4)对能咀嚼但不能用舌向口腔深处送进食物者,应鼓励经口进食,可用汤匙每次将少量食物送至舌根处让患者吞咽,偏瘫患者应向健侧送入食物,以流食或糊状物为宜。

3.用药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在溶栓、抗凝、降压治疗中可能发生的合并症,告知出血倾向的早期表现,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的意义。

如发现鼻及齿龈出血或皮肤出血点等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以免发生颅内出血并发症。

说明血压波动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血压过高会增加潜在出血的危险性,血压过低会降低脑灌注而导致疾病恶化。

因此,在接受药物治疗时,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不可随意调整输液滴数。

4.疾病指导

(1)告知患者应每2小时翻身一次,以免瘫痪的一侧长期受压形成压疮,翻身时做一些主动或被动活动锻炼,逐渐增加肢体活动量。

做到强度适中,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急性期卧床休息,为防止脑血流减少;神志不清、躁动及颞叶梗死合并精神症状的患者,应加护栏,必要时给予约束,防止跌伤、伤人或自伤。

(3)教会患者及家属锻炼和翻身的技巧,训练患者平衡和协调能力。

在训练时环境安静,使患者注意力集中。

(4)鼓励患者用健侧手进食,消除患者依赖心理,必要时协助进食。

训练患者定时协助排便。

(5)恢复期尽量要求患者完成生活自理活动,指导患者简单而有效的交流技巧,循序渐进,以增进患者自我照顾的能力和信心,以适应回归家庭和社会的需要,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致残率。

5.并发症观察指导告知患者家属随着病情变化,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情况、肢体运动障碍及失语程度等进一步加重,提示梗死灶扩大或合并颅内出血,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采取急救措施。

6.康复指导

(1)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包括智能康复、言语康复、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

告知康复的目的是减少病残者的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患者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

康复锻炼应尽早进行,使已发生的残疾降至最低程度。

(2)应尽早告知卧床姿势,置瘫痪肢体于功能位,做被动运动及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患肢失用性萎缩或功能丧失。

锻炼的方式应从床上被动或主动运动开始,逐渐过渡到床旁至床下活动,时间由短至长,次数由少至多,动作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渐练习摇头、抬头、坐立、两腿下垂、站立、走路等。

对失语患者,根据不同失语方式进行训练,促进语言功力恢复。

(四)出院健康指导

1.平时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克服不良嗜好。

饮食宜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忌烟、酒。

2.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根据病情,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3.教会家属掌握鼻饲护理,包括鼻饲的方法,喂食的种类、量、温度、时间及注入速度等,交代鼻饲注意事项。

指导掌握处理排尿和排便障碍的方法。

4.说明抗凝药和控制血压药物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服用方法、用量、注意事项,告知再发脑卒中时可能出现的前驱症状及家庭急救措施。

5.注意安全,老年人晨间睡醒时不要急于起床,最好安静10分钟后缓慢起床,以防直立性低血压;体位变化时,动作要慢,转头不宜过猛;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外出时要防摔倒,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6.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后应树立长期功能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决心,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语言、运动、智能康复训练。

神经功能的恢复一年内最快,但长期坚持锻炼,数年后仍有恢复进展的可能。

康复训练时应有家人陪护,不可操之过急,随意更改训练计划。

定期回医院复查,在康复医生指导下开展训练。

脑出血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占全脑卒中的10%~50%,病死率高,致残率高。

(一)病因

1.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2.颅内动脉瘤。

3.脑内动静脉畸形。

4.其他原因脑动脉炎,血液病,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时。

(二)临床表现

高血压性脑出血以50-70岁高血压患者最常见,冬春季易发。

出血前多无预兆,少数有头昏、头痛、肢体麻木和口齿不清等前驱症状。

多在活动和情绪激动、劳累、用力排便时骤然起病。

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大小便失禁等。

呼吸深沉带有鼾声,重则成潮式呼吸或不规则呼吸,脉搏缓慢有力,颜面潮红,全身大汗。

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常见临床类型包括基底节区出血、脑叶出血、脑桥出血、小脑出血、原发性脑室出血。

(三)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

(1)急性期患者生命垂危,家属心情焦急,应主动关心患者与家属,详细介绍病情及预后,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告知合理安排陪护与探视,保持病房环境安静的重要性。

减少一切不良刺激,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抢救与治疗。

(2)患者急性期后常因留有后遗症,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恢复慢,而易产生烦躁、抑郁情绪,从而影响治疗、护理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应鼓励患者应增强生活的勇气与信心,消除不良心理反应。

在康复护理时首先要求患者达到心理康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早起锻炼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只要坚持功能锻炼,许多症状体征可在1-3年内逐渐改善,以免心理压力而影响脑功能的恢复。

2.饮食指导

(1)发病后禁食24-48小时,发病3日后,如不能进食者,鼻饲流食,以保证营养供应。

(2)对于尚能进食者喂饭喂水时不宜过急,遇呕吐或返呛时应暂停休息,防止食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3)恢复期患者予以清淡、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饮食。

多进食蔬菜及水果,避免辛辣食物,戒烟酒。

保持大便通畅。

3.用药指导

(1)使用脱水剂如20%的甘露醇溶液静脉滴注时,速度应快,30分钟内滴完。

因为此药有利尿作用,告知患者及家属做好排尿准备。

输液肢体避免过度活动,以免针头脱落造成液体外流,引起组织坏死。

(2)遵医嘱正确服用降压药,不可骤停和自行更换、加量,避免血压升高或骤降,加重病情变化。

如发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或以往症状加重等征象,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4.疾病指导

(1)告知患者及家属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抬高床头15-30度,以促进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发病时不宜长途运送,过多搬动;翻身时应保护头部、动作轻柔得体,以免加重出血。

(2)告知患者及家属应保持环境安静,严格限制探视,避免各种刺激因素,引起患者情绪变化,加重病情。

(3)告知家属神志不清、躁动及合并精神症状者应加床档并适当给予约束,防止受伤。

(4)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取下活动假牙,确保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5)教会患者及家属锻炼和翻身技巧,训练患者平衡和协调能力,每2小时翻身一次,以免瘫痪的一侧长期受压形成压疮,翻身时做一些主动或被动活动锻炼,逐渐增加肢体活动量。

(6)给患者使用热水袋时,水温不超过50度,外包毛巾,防止烫伤。

(7)恢复期应坚持正确服用降压药物,定期复查血压。

尽可能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和保管血压计。

测血压应在安静状态中进行,如情绪激动或活动后应休息片刻再测量血压,并尽可能做到定时间、定部位(健侧肢体)、定体位、定血压计。

血压计每年应送计量单位校正。

5.并发症指导

(1)脑疝

1)告知患者及家属脑疝时脑出血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应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如发现躁动不安、频繁呕吐、呼吸不规则、意识障碍程度进行性加重等前驱症状时,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2)告知患者及家属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各种因素(剧咳、打喷嚏、躁动、用力排便等),以免引起再出血。

(2)上消化道出血:

告知家属多数患者急性期可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如发现呕吐物呈咖啡色、排黑便等情况,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3)患者眼脸不能闭合时,可涂眼药膏,并盖湿纱布以保护角膜,防止角膜溃疡。

6.排泄护理指导

(1)嘱留置尿管的患者要保持引流通畅。

防止引流管脱落、扭曲、受压及堵塞。

保持会阴部干燥、清洁。

同时应注意训练膀胱功能,定时放尿,使之能养成自行排尿的习惯。

(2)告知患者大便时腹压增加,可使血压升高,甚至加重病情,如出现排便费力,及时通知护士,给予开塞露等以确保大便通畅,在床上排便的患者,应为其创造一个容易排便的环境,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7.康复指导见“脑梗死”。

(四)出院健康指导

1.避免情绪激动,去除不安、恐惧、愤怒、忧虑等不利因素,保持心情舒畅。

2.饮食清淡、多进食含水分、含纤维素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

3.生活要有规律,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切忌排便用力过度和憋气。

4.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适当锻炼,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用力或劳累。

5.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按时规律服药,将血压控制在适当水平,以防脑出血再发。

6.见“脑梗死患者出院健康指导3-5”。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各种原因出血,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综合症。

一般所指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因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病因

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的破裂,其他原因为:

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动脉破裂、血液疾病、脑基底异常血管网病、各种感染引起的脑动脉炎、肿瘤破坏血管、结缔组织疾病等。

(二)临床表现

以起病急骤、激烈头疼、恶心呕吐、惊厥、意识障碍及腰穿血性脑脊液为特点;可有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咳嗽等诱因;以40-70岁发病多见。

最常见的病因为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和高血压动脉硬化。

(三)住院、出院健康指导

住院、出院健康指导见‘脑出血’。

癫痫

癫痫是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症,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性发作为特征,是发作性意识丧失的常见原因。

一、病因

1.特发性癫痫脑部无可解释症状的结构变化和代谢异常,而和遗传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多数患者在儿童期或青年期首次发病。

2.症状性癫痫是由脑部器质性病变和代谢疾病所引起,占癫痫的大多数,可发生于各个年龄组。

包括脑部疾病和全身性疾病。

二、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发作性意识障碍,抽搐,感觉、运动、精神异常或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

其诱发因素包括发热、疲劳、饥饿、便秘、饮酒、惊吓、受凉、情感冲动等。

三、住院健康指导

(一)心里指导

癫痫是一种慢性疾病,病情反复发作,因此患者常产生忧虑、自卑心理,护士应耐心解释病情,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消除紧张、恐惧等不安因素,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饮食指导

1.饮食要有规律,每餐按时进食,避免饥饿和暴饮暴食。

2.对于强直性痉挛发作的患者一次饮水不要过量,以免诱发。

3.进食清淡、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避免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戒烟酒。

(三)休息活动指导

1.发作控制,症状缓解,无精神异常者可适当活动,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过度劳累。

2.发作较频繁者,应限制在室内活动,要求家属陪住,必要时嘱患者卧床休息并加护栏,防止摔伤。

(四)用药指导

1.根据癫痫发作的类型遵医嘱用药,切不可突然停药、间断、不规则服药,注意观察用药疗效和副作用。

服药前应做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定期复查以备对照,并定期测量血中药物浓度,以防药物的毒副作用。

2.注意用药副作用

(1)苯妥英钠为抗癫痫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的首选药物,可有早期过敏反应如皮疹伴发热,如出现应暂时停服,待反应消退后再谨慎使用一次,如发生剥脱性皮炎、淋巴结过大则需撤换。

也可发生胃肠道反应、失眠和毛发增长分等,一般不影响治疗、宜在饭后服药,以减轻症状。

(2)卡马西平为精神运动性发作患者首选药,用药过程中可出现嗜睡、眩晕、复视、白细胞减少,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定期复查血象(每月)和肝肾功能(每季)。

(3)丙戊酸钠多用于其他抗癫痫药无效的各型癫痫,常见有胃肠道反应,少数出现肝毒性,如发现有乏力、嗜睡、恶心、上腹部不适等反应,要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4)苯巴比妥为小儿癫痫首选,用药过程中如出现嗜睡、小脑症,复视,认知与行为异常等反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五)疾病指导

1.嘱家属应注意患者安全,要从有火、水、热、电、机器等危险地方把患者移开,防止受伤和意外。

2.嘱患者有前驱症状时立即平卧,避免摔伤。

3.指导家属患者发作时应即刻取平卧位、头偏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解开衣领及裤带,以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4.告知患者家属将毛巾、手帕折叠成条状或用缠以纱布的压舌板或筷子塞入上下臼齿之间,以防舌咬伤。

5.癫痫发作是不要用力按压患者肢体,谨防骨折或脱臼。

6.对精神运动性发作的某些自动症患者,要防止其自伤、伤人或毁物。

7.告知患者家属,癫痫持续状态的患者,应专人守护,床旁加床档。

对突然发病而易受擦伤的关节处,用棉花及软垫加以保护,防止擦伤。

极度躁动患者必要时给予约束带,但注意约束带切勿过紧,应加强保护,防止受伤。

四、出院健康指导

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控制癫痫发作需长时间服药的道理,为防止遗忘,可与固定地方放置药物,并于每日固定时间服用。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避免受凉、淋雨及用过冷过热的水淋浴。

3.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食物以清淡且营养丰富为宜,不宜辛、辣、咸、过饱,戒除烟酒。

4.适当的参加体力和脑力活动对健康有利,应给予鼓励参与。

5.外出需有人陪行,如有发作先兆,应尽快找一安全地点平卧,并于上下齿间咬上纱布或手帕。

平时随身携带疾病治疗卡,以利发作时及时得到抢救和治疗。

6.不宜从事高空、水上、炉旁、驾驶或高压电机房等危险性工作,不宜参加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7.尽量避免某些特发因素,如闪光、音乐、惊吓等,减少声光刺激,保持安静环境。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系统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为主要临床特征。

一、病因

1.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单纯老龄化并非本病病因,但老龄化可促本病发作。

2.神经生化变化在本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在病变过程中,主要变化是酪氨酸的减少,至晚期多巴脱羧酶也减少,伴随着黑制神经元的逐步缺失。

黑质纹状体系统的多巴胺缺乏易导致椎体外功能失调。

3.环境因素,如多种分子或类似工业毒素和农业毒素。

少数为遗传因素决定。

4.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炎、外伤、中毒、基低节附近肿瘤以及吩噻嗪类药物治疗产生的震颤、强直等症状,称为帕金森综合症或震颤麻痹综合征。

二、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为60岁以后发病。

起病隐匿,缓慢进展。

初发症状以震颤最多,其次为步行障碍、肌强直和运动迟缓。

症状常至一侧上肢开始,逐渐波及同侧下肢、对侧上肢及下肢,常呈N字形进展,少数患者先从一侧下肢开始。

三、住院健康指导

(一)心理指导

帕金森病患者因迟钝笨拙、表情淡漠、语言断续、流涎,甚至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产生自卑忧郁心理,甚至恐惧绝望。

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及家属正确面对病情变化与形象改变,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消除其心理障碍,同时对患者的用药、治疗应做好解释与说明,以取得其合作。

(二)饮食指导

1.应给与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低胆固醇、适量优质蛋白的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多食水果与蔬菜等。

2.对于流涎过多的患者可使用吸管,进食、饮水时尽量使患者保持坐位或半卧位,集中注意力,如手颤严重可协助患者进食。

3.患者症状波动、震颤加剧及肌强直发作后给予补充足够的营养。

每周测体重一次,动态观测体重变化,随时调整饮食计划。

(三)休息活动指导

1.告知家属给患者足够的时间去完成日常活动,活动时移开环境中障碍物,指导并协助患者移动,克服胆怯心理;行走时起动和终止时给与协助,防止跌倒。

2.告知患者及家属多加强肢体运动锻炼,经常活动躯体的各关节,尽量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目的在于防止和推迟关节强直与肢体挛缩。

鼓励患者进行面肌训练,如鼓腮、撅嘴、示齿、伸舌、吹吸等训练,以改善面部不表情和吞咽困难现象,协调发音,保持呼吸平稳顺畅。

(四)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掌握正确服药方法、注意事项,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

1.抗胆碱能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有口干、唾液、汗液分泌减少,肠鸣音减弱,排尿困难,瞳孔调节功能不良等。

青光眼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