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2820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永春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年(文科)期中考历史科试卷

(2019.4)

(时间:

9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

景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先秦时期的儒家经典记载: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惟天时求民主”,人主只有能“保享于民”,才能“享天之命”。

这反映了,先秦时期

A.已孕育了近代民主思想

B.民本思想成为统治合法性依据

C.天命权威转为君主专制

D.儒家希望假借天命制约统治者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意为百姓的愿望请求,上天总是听从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意为上天所看到的来自于百姓所看到的,上天所听到的来自于百姓所听到的,“惟天时求民主”意为上天总是在寻找能够为民做主的人,君主只有顺应民心,才能获得上天的认可,这都反映了“民”对于君主获得上天认可,进行统治的重要性,体现出民本思想成为统治合法性的依据。

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民本思想是强调民众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但仍是君主实权统治,没有赋予人民权利,不等于近代民主思想;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君主专制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侧重点是民本不是天命。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孙子兵法》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注重了解情况,全面分析敌我、众寡、强弱、攻守等矛盾双方,并通过对战争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来克敌制胜。

这反映出,《孙子兵法》

A.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B.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

C.适应了社会现实的需要

D.蕴含了朴素的唯物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孙子兵法》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注重了解情况,并通过对战争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来克敌制胜,体现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思想,故D正确;老子的思想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有矛盾对立的两方面,矛盾的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材料反映《孙子兵法》注重了解情况并通过对战争客观规律的掌握来克敌制胜,无法体现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孙子兵法》适应了社会现实的需要,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注重了解情况,全面分析敌我、众寡、强弱、攻守等矛盾双方,并通过对战争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来克敌制胜”,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3.《论语•为政》中记载: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材料中的《诗》

A.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基础

B.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特征

C.创造出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D.体现大一统时代的气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诗经》。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中的《诗》指的是《诗经》。

《诗经》是我国古代的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不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特征,故排除B项;创造出半诗半文综合文体的是赋,故排除C项;《诗经》著作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不是大一统时代,不具有大一统时代的气度,故排除D项。

故选A。

 

4.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

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A.注重创新和逻辑

B.注重对经验的总结

C.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D.与农业息息相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等信息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对经验的总结。

故答案为B项。

材料没有体现出注重创新和逻辑,排除A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项说法绝对,材料信息涉及农业,但并非都是农业领域的成就,排除。

 

5.宋明时期家具的设计开始从隋唐的张扬壮美,逐步走向内敛简约,严谨优美,追求秩序和法度,追求家具的使用功能和美感。

这折射出宋明时期

A.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B.受经世致用观念影响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理学思想趋向社会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影响。

依据材料“崇尚简约内敛,讲求秩序和稳定”“工整而规范”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理学的特征,宋明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儒学的社会化趋向也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家具风格的变化与君主专制的加强没有必然联系;B选项错误,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体现出自由开放的特征,与追求简约内敛和秩序稳定不符。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6.有学者评论《清明上河图》道,“它不仅仅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

”这意在说明《清明上河图》

A.开创了新的绘画模式

B.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

C.受到现代艺术家重视

D.是当时太平盛世的刻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依据材料“也为我们展示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

”可知,这表明《清明上河图》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为研究北宋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帮助,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清明上河图》展示当时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的价值,并非是其开创了新的绘画模式;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清明上河图》具有丰富的价值,并非意在说明其受到重视;D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时期民族矛盾、社会矛盾尖锐,并非太平盛世。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7.明代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异兆、星相、神鬼、魂魄、痴傻、幻觉、梦境等神奇怪异和梦幻痴迷的描写,且在行文中起着各种各样的作用。

这种写作现象

A.利于增加小说的生动性和阅读性

B.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全部风貌

C.说明小说作者的文化水平较为低下

D.表明小说是新的宗教迷信传播载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小说充满“神奇怪异和梦幻痴迷”,满足了市民文化猎奇心理,利于增加小说的生动性和阅读性,故选A;材料中“神奇怪异和梦幻痴迷的描写”,不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全部风貌,排除B;材料不能反映小说作者的文化水平,排除C;材料没有揭示小说与宗教迷信的关系,排除D。

 

8.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

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

文化品味

【答案】D

【解析】

由“官腔”、“雅乐”、“盛世元音”等词汇,可以看出昆曲被官府和贵族所重视,所以在重要的宫廷活动中常有昆曲演出,官府和宫廷主要代表了封建士大夫的欣赏层次和品味,江南地方郡邑大夫的活动也以昆曲显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说明昆曲流行的原因是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这体现了社会等级的分明,故选D而排除C;心学强调本心体悟和致良知,主张内心反省和自我领悟,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而昆曲在明朝就流行了,所以排除B。

名师点睛:

本题体现出来的命题趋势是对传统文化的考查。

戏曲集中国民族艺术之大成。

自诞生以来,先辈艺人艰苦创业,历经以元代的杂剧、明代的昆曲、清代的京剧为代表的三大高峰期,它曾在相当一段时期(宋元至清末明初)几乎独霸中国舞台。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以程式化为主要特征的艺术,它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

这就是说,戏曲不仅只属于东方,而且只属于中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土特产品”。

既是“土特产品”,它必定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风格、中国魅力和中国气派。

我们不应只把它看作一种艺术形态,透过它,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审美经验之演变;反过来,我们也可以从中国人审美趣味、审美经验的产生、发展、变化中,看到戏曲形态发生、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9.明末清初,学术界出现一股重证据、讲逻辑的实学思潮。

学者阎若璩运用西方推算日食月食的方法,倒推古代日食月食时分,与《古文尚书》中有关文字对照,从而确证此书为后人伪造。

由此可知,实学思潮

A.注重对经典义理的阐发

B.受西学东渐的影响

C.是经世致用思想的主流

D.推动天文学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西学东渐对明末清初实学思潮的影响。

依据材料“学者阎若璩运用西方推算日食月食的方法,倒推古代日食月食时分,与《古文尚书》中有关文字对照,从而确证此书为后人伪造。

”可知明末清初的实学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该学者利用西方方法推算古代日食月食时分,并非阐发经典义理;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比较得出实学思潮是经世致用思想的主流;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该学者推算验证的是古代日食月食时分,并未推动天文学向前发展。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0.观察下漫画,你认为解读正确的是

A.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B.该漫画描绘的是清末“新政”

C.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D.描绘的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为漫画式选择题,考查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图片反映的是在坚持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即洋务派“中体西用”,故答案选D,其它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洋务思潮•中体西用

【名师点睛】多种史学观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

(1)从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

(2)从现代化史观看,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从整体史观看,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

(4)从文明史观看,“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

 

11.在老百姓眼里,“康党”根本不值得半点同情,他们都是一群瞎折腾的“白脸奸臣”;维新派也将一般老百姓说成是“愚民”“群盲”。

这说明

A.维新变法的失败是因为百姓的反对

B.民主宪政思想缺乏普遍的社会认同

C.维新变法时期的中国民众愚昧落后

D.维新变法违背了中国历史发展潮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维新变法的认识。

维新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故A不合史实,故排除;维新派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于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所以民主宪政思想缺乏普遍的社会认同,B符合题意;C不是题意的主旨;D表述错误,维新变法是当时的时代潮流。

故应选B。

考点:

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的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维新变法

【名师点睛】总结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①从主体上看,从地主阶级到资产阶级。

②从内容上看,从学习技术发展到学习制度、观念。

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

③从目的上看:

学习西方以救亡图存。

④从过程上看:

发展变化速度快,斗争激烈。

⑤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林则徐等萌发新思想、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

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12.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

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

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其意在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答案】C

【解析】

由“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可知孙中山认为国民党之所以在革命之后十二年还没有成功,而俄国革命六年就成功了,是因为俄国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所以选C;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所以不可能走苏俄革命道路,也没有放弃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所以排除A、B;孙中山把原因归结为领导核心不够好,而没有改变斗争目标,故排除D。

名师点睛:

这一题考查考生综合理解材料意思的能力。

题干材料中外关联,综合性较强,孙中山的话涉及俄国、法国、美国革命成功的历史经验,而又对俄国与法美存在不同的态度,需要考生综合中外历史知识全面考量,才能深刻理解孙中山讲话的内在含义,一定程度上考查到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

 

13.下表为新文化运动中的部分代表人物及其贡献(部分)。

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代表人物

贡献(部分)

陈独秀

创办《新青年》以爱国主义激情,启示青年必须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以顺应历史的发展。

李大钊

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胡适

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两千多年的文言文。

鲁迅

1918年初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狂人日记》是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蔡元培

通过改革,使北大成为当时全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

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

钱玄同

大力宣扬文学革命的观点;在当时反封建反孔教的思潮中,处处以“疑古”的批判精神,对守旧的势力作出不妥协的攻击。

刘半农

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A.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B.客观认识了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

C.确保了民主政治的真正实现

D.有利于营造爱国进步的社会氛围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和蔡元培的贡献体现在爱国变革方面,李大钊、鲁迅、钱玄同等人的贡献体现在反对封建专制方面,因此新文化运动有利于营造爱国进步的社会氛围,D正确;新文化运动主要局限在知识分子阶层,而且材料未体现新文化运动的群众基础,排除A;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态度,排除B;新文化运动并未保障民主政治实现,排除C。

 

14.1945年1月,在《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一文中,毛泽东提出:

“我们不能学国民党那样,自己不动手专靠外国人,连棉布这样的日用品也要依赖外国。

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

”这说明毛泽东

A.希望与西方国家实现经济互补

B.主张自力更生地发展经济生产

C.认识到持久抗战对经济的压力

D.极力维护国共合作以共同抗日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没有体现与西方国家实现经济互补的信息,排除A;由材料“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说明毛泽东主张自力更生地发展经济生产,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抗日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国共合作的信息,排除D。

 

15.1956年,“双百方针”一提出,中国作协连续召开会议,讨论和研究如何贯彻这一方针,并根据这一方针的精神总结以往的工作,尖锐批判文艺创作中的教条主义倾向。

表明双百方针

A.引发了文艺领域混乱

B.得到了文艺界的响应

C.推动了文艺科技发展

D.在贯彻中遭到了挫折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双百方针”。

依据材料可知,在“双百方针”提出后,文艺界积极讨论如何贯彻这一方针,并且根据这一方针总结工作,这表明双百方针得到了文艺界的响应,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文艺领域混乱;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文艺科技的发展;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双百方针在贯彻中遭到挫折。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6.1977年高考,570多万考生报考,录取率为5%,以后录取总体增加,到2016年考,940万考生报考,录取率超过82%。

这反映出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不断取得新进展

B.“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取得新成就

C.髙考制度改革适应了国家战略需要

D.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提升了国民素养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1997年至2016年高考录取率的提高反映了国家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所以高考制度适应了国家战略需要,故C正确;教育领域拨乱反正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现象,排除A;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提升了国民素养”,排除D。

 

17.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

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智者学派

A.没有法制观念

B.反对法律约束

C.忽视道德建设

D.处事灵活变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实际上考查

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材料讲的是在有人的情况下,尊重法律,在无人的情况下,不需要尊重法律,可以以本性来行事。

这反映了智者忽视道德建设,所以答案选C。

从材料中可以得出智者学派有一定的法制观念,但不能得出其反对法律约束,排除A、B;D与材料无关。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智者学派的主张

 

18.文艺复兴时期,女诗人维托里亚·科论娜曾因同情宗教改革遭到宗教法庭的监视;女画家索芬尼斯巴·安奎索拉曾应邀到西班牙菲利普二世国王的宫廷,教授女王作画。

这一现象表明文艺复兴运动

A.推动知识女性参与社会活动

B.已从意大利扩展到其他国家

C.使知识女性改变革命的策略

D.解放了上层知识女性的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文艺复兴运动中出现了女诗人因为同情宗教改革而受到监视,并且有女画家教授西班牙女王作画,由此可以看出文艺复兴推动了知识女性参与社会活动,故选A项;题意主要反映了知识女性在文艺复兴时期参与社会活动的内容,没有体现文艺复兴由意大利扩展到了其他国家,也没有体现知识对女性的影响和上层知识女性的思想解放,故排除B、C、D项。

 

19.在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并主张《圣经》是信仰唯一的根据。

同样,马丁·路德也于1534年译出德文本的《圣经》。

这些做法在当时

A.削弱了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

B.彻底摧毁了罗马教皇的政治权威

C.推动了欧洲民主制度的建立

D.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宗教改革。

依据材料“把《圣经》译成英语,并主张《圣经》是信仰唯一的根据”、“马丁·路德也于1534年译出德文本的《圣经》”可知这体现了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国家的形成。

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宗教改革反对的是教会,并不反对基督教,没有削弱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B选项错误,“彻底摧毁”一词表述过于绝对;C选项错误,宗教改革主要是反对罗马教会的统治,与欧洲的民主政治无关。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0.18世纪的欧洲,人们对于征服自然有了更多的自信,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

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

B.自然科学

迅猛发展

C.启蒙运动的推动

D.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从材料“人们对于征服自然有了更多的自信”可以看出材料强度科学的作用,科学是反对迷信最有力的武器。

故选B。

ACD三项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神学的精神统治,但是均与材料要求不符。

考点:

近代科学

点评:

近代科学是在近代人的精神的解放的基础上产生的,以牛顿的经典力学定律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主要的代表,它们推动了工业革命的产生和打击了神创学说,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近代科学的其它成就也需要掌握。

 

21.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

“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主要是由于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突破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1859年结合所学知识,应该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使得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所以选C。

A项发生在1571年;B项发生在17世纪;D项是1905年。

考点:

近代科学技术·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特点

【名师点睛】生物进化论诞生的历史意义:

①对思想界:

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命世界,促进了人类认识的飞跃;

②对科学界:

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自然史基础;

③对宗教界:

否定了神创说,对封建神学是个有力挑战;

④社会影响:

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震动。

 

22.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19世纪末,瑞典科学家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这些科学理论

A.有利于全面认识工业化的影响

B.引发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C.因内燃机的创制使用而产生的

D.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19世纪时,法国数学家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造成大气变暖,瑞典科学家提出了“温室效应”,这有利于人们全面认识工业化带来的问题,即工业化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造成环境问题,故A正确;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B时间不符合题意,并且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B;内燃机的创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827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温室效应”,紧扣关键信息联系所学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解答即可。

 

23.下图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图片体现的是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画派和现代主义,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属于干扰项,应该排除ABC。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美术的辉煌

 

24.自17世纪以来,“一切自然过程都是连续的”这条原理,似乎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

而它冲破了经典物理传统观念对人们的长期束缚,为人们建立新的概念,探索新的理论开拓了一条新路。

在它的启发下,许多微观现象得到了正确的解释。

材料中的“它”是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普朗克的量子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它冲破了经典物理传统观念”、“许多微观现象得到了正确的解释”反映了该开学理论有助于认识微观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普朗克的量子论,故D项正确。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属于经典物理传统观念,故A项排除。

达尔文的进化论与材料无关,故B项排除。

相对论不符合“微观现象”,故C项排除。

考点:

现代科学技术·量子论·内容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2分。

25题2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