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docx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学习设计海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并试着仿写句子。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朗读并背诵古诗《渔歌子》,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学习设计海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并试着仿写句子。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朗读并背诵古诗《渔歌子》,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1.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2.学习设计海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并试着仿写句子。
3.朗读并背诵古诗《渔歌子》。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建议使用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课件页码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
树叶真绿得可爱。
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①指名朗读,齐读。
②小组交流:
通过朗读能感受到什么?
作者是抓住榕树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③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作者笔下的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大得令人惊叹。
这两段静态描写让我感受到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2)课件出示: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
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①指名朗读,齐读。
②小组交流:
通过朗读能感受到什么?
作者是抓住月亮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③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月亮像个淘气的孩子,顺着竹帘格往上爬,竟然跑到穿衣镜里去了。
作者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
2.练一练,学运用。
(1)平时读书的时候,遇到这样的词句,我们可以品味、积累。
回忆自己读书时遇到过的这样的句子,在小组中交流。
①小组交流。
②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a.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写出了月亮位置和形状的变化。
)
b.我们都跑了出来。
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
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看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个什么东西。
(通过对月光的描写表现了月亮的明亮。
)
c.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写出了鸟的天堂由静到动的变化过程。
)
d.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通过对画眉鸟动态的具体描写,表现了鸟的天堂鸟的自由和快乐。
)
e.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忙忙地朝窠里飞去。
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通过对归鸦和大雁的动态描写表现了秋天的美。
)
f.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通过对萤火虫的动态描写,表现了夏夜的迷人。
)
3.我拓展,我积累。
(1)什么是静态描写?
静态描写,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静止状态下的描摹状写,创造生动具体的感人形象的一种写作方法。
静态描写,是记叙文写作中使用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表现方法。
就其手法说,主要有白描、细描等;就描写对象说,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等。
这种描写是为客观事物本体造型,以寄托作者的情感,也为读者创造了具体感人的形象,从而实现描写的目的。
(2)什么是动态描写?
动态描写法,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运动状态的描摹状写,创造具体的、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
动态描写,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运动着的景物的描写,一是对静物所作的动态(包括比拟动态)描写。
动态描写是记叙文中运用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常与静态描写联袂相生,从不同角度刻画景物和人物的特征。
赋予客观事物以运动感、活力感、变化感,以克服形象的单调性,丰富形象的多样性,达到更好地表现事物,更强烈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
(3)动态和静态描写有何区别?
①概念不同。
动态描写:
是指对于处于活动、变化状态时的景物之描写。
静态描写:
是指对于处于静止状态的景物之描写。
(如大地、山冈、房屋、树木、器物。
)
②作用不同。
静态描写:
其任务就是准确、真实、生动、形象、具体地勾勒出景物形态之特征。
它适用于表现和平、安静、肃穆、悲哀、沉闷;或高度紧张的气氛与情调。
它能给人以安适甜美,或引人以遐思联想,或激人以哀伤思恋,或为下文渲染铺垫。
动态描写:
它与静态描写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它是按照时间将景物的活动、变化、姿态、声响描绘出来。
它适用于表现紧张、热烈、欢快、烦躁、不安等气氛与情调之描写。
【设计意图:
小组交流体会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师生共同交流总结体会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设计海报.
1.读一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
(2)学生观察。
(3)互相交流: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幅图片,说说从图片上自己都了解到了什么?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5)教师评议,引导学生了解海报设计的要素。
①图形:
海报是视觉艺术,可以通过图形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②文字:
具有说明作用。
如果海报设计中没有文字,将无法说明准确的传递信息。
③色彩:
具有象征性。
④版式:
构图。
2.练一练,学运用。
(1)提出练习要求:
元旦快到了,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个海报,要有打动人的宣传标语,还可以配上好看的图画。
(2)设计步骤——确定主题、构思构图、充实完善。
(3)表现方法——绘画制作。
(4)独立设计。
(5)学生完成作品互评,发表各自看法,提出改进意见。
3.我拓展,我积累。
(1)了解海报。
①海报的由来
海报这一名称,最早起源于上海。
旧时,海报是用于戏剧、电影等演出或球赛等活动的招帖。
上海的人通常把职业性的戏剧演出称为“海”,而把从事职业性戏剧的表演称为“下海”。
作为剧目演出信息的具有宣传性的招徕顾客性的张贴物,也许是因为这个,人们便把它叫做“海报”。
海报一词演变到2013年,范围已不仅仅是职业性戏剧演出的专用张贴物了,同广告一样,它具有向群众介绍某一物体、事件的特性,所以又是一种广告。
海报是极为常见的一种招贴形式,其语言要求简明扼要,形式要做到新颖美观。
海报是人们极为常见的一种招贴形式,多用于电影、戏剧、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
海报中通常要写清楚活动的性质,活动的主办单位、时间、地点等内容。
海报的语言要求简明扼要,形式要做到新颖美观。
②海报的分类(图文对照,尝试分类)
a.政治类:
传播政治思想,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的海报。
如“我们不能忘记”、“喜迎十九大”。
b.文化类:
传递文化,体育信息的海报。
根据宣传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多种,如运动会海报,音乐节海报,电影海报等。
c.公益类:
是通过表现的主题来碰撞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领域的海报。
如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是绿色环保和创造人类和谐环境的基础”海报;以人类生命健康为主题的“吸烟有害健康”海报。
d.商业类:
以宣传商品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而制作的海报。
e.娱乐类:
传递娱乐信息的海报。
③海报的特点
a.广告宣传性:
海报希望社会各界的参与,它是广告的一种。
有的海报加以美术的设计,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活动。
海报可以在媒体上刊登、播放,但大部分是张贴于人们易于见到的地方。
其广告性色彩极电视剧《云中歌》海报其浓厚。
b.商业性:
海报是为某项活动作的前期广告和宣传,其目的是让人们参与其中,演出类海报占海报中的大部分,而演出类广告又往往着眼于商业性目的。
当然,学术报告类的海报一般是不具有商业性的。
④海报的用途
a.广告宣传海报:
可以传播到社会中,主要为提高企业或个人的知名度。
b.现代社会海报:
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为大数人所接纳,提供现代生活的重要信息。
c.企业海报:
为企业部门所认可,他可以利用到控制员工的一些思想,引发思考。
d.文化宣传海报:
所谓文化是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多么偏僻的角落,多么寂静的山林,都存在着文化明星海报。
(2)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周围常见的海报,简述其样式及内容?
并说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对海报设计作了初步尝试和探索,不少作品都具有运用了海报的独特语言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了打动人心的宣传语;文字与图画的结合体现了丰富而新颖的创意,极大地调动了人们参与元旦联欢会的热情。
有机会可以尝试利用多种形式创作,为我们的校园,为自己多彩的生活设计出更美的作品。
(二)把画面写具体。
1.读一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读句子
①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②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2)读上面两组例句,说说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
①作者抓住归鸦的动态特点,把画面写具体。
②作者抓住桂树的静态特点,把画面写具体。
2.练一练,学运用:
仿照例句写一写。
(1)课件出示:
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①小组交流: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思考交流,与“清澈的小河”这一画面有哪些相关的静态和动态的事物。
②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把画面写具体。
③课件出示:
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晴天,明静的水面上倒映着蓝天白云和两岸的树木,就像一幅大自然的风景画。
在树影下,还清楚的看到一群群小鱼儿在水中觅食。
当和煦的风儿拂过水面,一道道金光在河面上闪动。
(2)课件出示:
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
①小组交流: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思考交流,与“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这一画面有哪些相关的静态和动态的事物。
②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把画面写具体。
③课件出示:
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快乐地玩耍。
一会儿仰着头蹦蹦跳跳;一会儿围着主人跑前跑后,又是摇头,又是摆尾;一会儿在草坪上滚来滚去。
(3)课件出示:
清早,天空中布满了阴云。
①小组交流: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思考交流,与“清早,天空中布满了阴云”这一画面有哪些相关的静态和动态的事物。
②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把画面写具体。
③课件出示:
清晨,一大片的阴云从天边汇聚过来,慢慢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厚,好像会压到我们头上似的。
天空一下子变暗了,好像到了傍晚。
3.我拓展,我积累。
动静结合:
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
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动静相对,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渔歌子
唐代: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2.师范读,学生跟读。
互相交流识记生字。
自由朗读。
3.作者介绍:
张志和(730年(庚午年)~810年?
),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
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
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
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
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这首词就借表现渔父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其兄张鹤龄担心他遁世不归,在越州(今绍兴市)城东筑茅屋让他居住。
史载唐肃宗曾赐他奴婢各一人,张志和让他们结婚,取名渔童和樵青。
著有《玄真子》集。
4.教师简介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
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
这首词于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5.课件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①渔歌子:
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②西塞山:
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一说在湖北省黄石市。
③白鹭:
一种水鸟,头颈和腿都很长,羽毛白色。
④桃花流水:
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⑤箬笠:
用竹叶、竹篾编的宽边帽子,常作为雨具,又称斗笠。
箬是一种竹子。
⑥蓑衣:
用茅草或是棕丝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用来遮风挡雨的衣服。
⑦鳜鱼:
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十分可口。
⑧归:
在文中是指回家,字面解释为回。
。
6.欣赏插图,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7.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8.
9.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写的山水画。
这是一首传唱悠远的词,所描写的是西塞山边的景色:
空中有白鹭高飞,而山下的小溪边,盛开着丛丛鲜艳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条条鲜活肥美的鳜鱼,还有那温和的斜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机勃勃,而且充满了喜气。
而春色中的人,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洒浴在斜风细雨之中,享受着美好的自然景象,他自己也成为这景色的一部分。
这风、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难怪他要流连忘返了。
“不须归”除了指不回家外,还指弃官隐居,一去不返。
那个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洁、不愿做官的隐居者,也是诗人自己。
他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认定这美丽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让自己悄然溶入这自然之中,所以才能对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触和依恋。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
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指微风。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10.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渔歌子
唐代: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11.延伸阅读。
渔父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
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
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
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渔父·青草湖中月正圆
[唐]张志和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
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设计意图:
在读读背背和探究交流中提高了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积累古诗的兴趣。
】
(2)
(3)
(4-6)
(7)
(8)
(9)
(10-13)
(14)
(15)
(16)
(17)
(18)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语文园地七中通过交流平台和词句段的运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了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落实了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教学时,采用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小组交流、小组展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品味、积累,教学中充分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不足之处:
教学中过分依赖教材,拓展延伸的内容较少。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大胆、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
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
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爱因斯坦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孟郊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
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
——《对联集锦》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礼记》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
——泰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