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四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
《XX年四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年四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年四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表格式教案
XX年四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表格式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一单元组
课题
四则运算
共
5课时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
学
目
标
重点、难点或关键
.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具准备
教学时间
月
日
主备
教
学
过
程
教师添改
一、复习铺垫加减5分钟口算。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
(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
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42+814=1956
师:
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
小结: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
(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
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956-814=1142
或
956-1142=814
问:
怎样的运算是减法?
小结: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教
学
过
程
教师添改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问:
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3.师归纳并小结: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
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问:
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
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问:
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6.练习“做一做”
四、总结
师:
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
你知道了什么呢?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
加法的意义: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例1:
814+1142=1956
2.减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956-814=1142
3.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4.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作业设计:
、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043-2468=
3043-575=
你是怎样填出横线上数的?
2、根据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等式。
3、猜猜我是几?
①我减去56得120。
②483加上我得数是792。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组
课题
四则运算
共5课时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与有关0的运算
教
学
目
标
重点、难点或关键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学具准备
教学时间
2月
25日
主备
教
学
过
程
教师添改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乘除法的意义)
二、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1
(1)
用加法算:
3+3+3+3=12
用乘法算:
3×4=12
师:
为什么用乘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
小结: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2
(2)(3)
(1)问:
与第
(1)题相比,第
(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
求什么?
怎样算?
列式计算:
12÷3=4
2÷4=3
问:
怎样的运算是除法?
(3)小结: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说明
教
学
过
程
教师添改
除法各部分名称(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
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
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
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想一想: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有关0的运算口算下面各题。
24+0=
3-13=
0+504=
70-0=
0×8=
0÷36=
0÷9=
392×0=
通过练习自己总结出有关0的运算
做一做
三、总结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用加法算:
3+3+3+3=12
用乘法算:
3×4=12
.乘法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3=4
2÷4=3
作业设计:
.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
504÷36=
2.口算下面各题。
24+0=
3-13=
0+504=
70-0=
0×8=
0÷36=
0÷9=
392×0=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组
课题
四则运算
共5课时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教
学
目
标
重点、难点或关键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具准备
教学时间
月
日
主备
教
学
过
程
教师添改
一、复习引入:
、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二、新知探究
出示例4:
96÷12+4×2
、说说运算顺序。
2、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6÷(12+4)×2
=96÷16×2
=6×2
=12
3、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2],运算顺序怎样?
(说明: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96÷[(12+4)×2]
=96÷[16×2]
=96÷32
=3
4、阅读“你知道吗?
”
5、总结:
运算顺序:
(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教
学
过
程
教师添改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如果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2、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
正确列式是(
)
A、47+33÷36-16
B、(47+33)÷(36-16)
c、(36-16)÷(47+33)
(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
正确列式是(
)
A、(750-25)×(20+13)
B、(20+13)×(750-25)
c、750-25×20+13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
如果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96÷(12+4)×2
=96÷16×2
=6×2
=12
3.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96÷[(12+4)×2]
=96÷[16×2]
=96÷32
=3
作业设计:
1.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
正确列式是(
)
A、47+33÷36-16
B、(47+33)÷(36-16)
c、(36-16)÷(47+33)
(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
正确列式是(
)
A.(750-25)×(20+13)
B、(20+13)×(750-25)
c、750-25×20+13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组
课题
四则运算
共5课时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租船问题
教
学
目
标
重点、难点或关键
、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具准备
教学时间
月
日
主备
教
学
过
程
教师添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小朋友们,大家好!
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春风!
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出示例5:
(1)师:
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
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
(出示问题)
2、解决问题
分析:
如果都租小船
30÷
4=7(只)……2(人)7+1=8(只)20×8=160(元)
如果都租大船:
30÷6=5(只)35×5=175(元)
全租小船,但有1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
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
把这2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1条大船,还可以省钱。
6条小船:
20×6=120(元)1条大船:
35元。
共花:
120+35=155(元)
回顾与反思:
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先假设,再调整)
巩固练习P11第5题
教
学
过
程
教师添改
三、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租船问题
如果都租小船
30÷
4=7(只)……2(人)7+1=8(只)20×8=160(元)
如果都租大船:
30÷6=5(只)
35×5=175(元)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组
课题
四则运算
共5课时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整理复习
教
学
目
标
重点、难点或关键
、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
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
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教学具准备
教学时间
月
日
主备
教
学
过
程
教师添改
一、基本练习。
、口算。
(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6)128-1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2、计算下面各题。
(15+20)×3
(59+21)×(96÷6)
(124-85)×12÷26
(75+240)÷(20-5)
3、根据以上两题学生说说这个单元的知识点。
师板书。
二、其它练习。
、长汀到新桥的公交车,车上原有26人,到黄屋新村有15人下车,又有9人上车,车上现有多少人?
2、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梨各6箱,苹果每箱20千克,梨每箱15千克,一共运来多少千克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