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市第一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马2古诗二首教案设计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0793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城市第一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马2古诗二首教案设计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应城市第一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马2古诗二首教案设计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应城市第一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马2古诗二首教案设计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应城市第一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马2古诗二首教案设计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应城市第一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马2古诗二首教案设计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城市第一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马2古诗二首教案设计北师大版.docx

《应城市第一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马2古诗二首教案设计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城市第一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马2古诗二首教案设计北师大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城市第一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马2古诗二首教案设计北师大版.docx

应城市第一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马2古诗二首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两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可以说是写马诗里的压卷之作。

虽都写马,但各具特色。

杜甫的《房兵曹胡马》一诗,作者用雄健的笔力刻画雄健之马。

全诗分前后两部分,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

它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四蹄腾空、凌厉奔驰。

这匹宝马良驹在诗人细致的刻画下,是那样的气韵生动,维妙逼真.诗的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

写它纵横驰骋,穿空阔度险峻越障碍甚至足以托付生命.

李贺的《马诗》通过咏马来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的渴望,但这些,诗人都是得不到的。

诗歌描写了清冷大气的场面,写出了静态中的马的苍劲有力,同时诗人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来表达自己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和学习古诗的方法,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借助提供的注释读懂诗意,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对于学生来说,融入诗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比较难。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文分一个课时来授课。

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马,与本单元的主题“马”联系紧密,但是虽然两首诗都描写了马,却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这方面入手,理解诗意。

在自读体会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对语句的体会。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教学重点】

古诗的诗句以学生诵读为主,朗读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悟词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读体会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对语句的体会。

【教学难点】

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

【教学准备】

学生:

完成预习

教师: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精彩两分钟;讲授新课;同法学习第二首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微课设计指导

一、精彩两分钟

一、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马吗?

你最喜欢马的哪些方面?

给大家说一说。

通过这一阶段的阅读,马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留下了美好的形象,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著名的诗人笔下的马,看看能为我们带来哪些新的感受.(板书课题:

古诗二首)

 

1、举手回答

 

调动学生已有的古诗积累,拉近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

二、讲授新课

1、交流预习情况。

(1)要注意的读音:

大宛(wǎn)锋棱(léng)

骁(xiāo)腾堪(kān)

(2)易错字:

钩络

(3)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4)读课文:

《古诗二首》

2、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3、按步骤学习第一首古诗《房兵曹胡马》

(1)作者在什么时间和背景下写的这首诗?

 

(4)齐读课文

 

(1)举手回答

 

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知晓有关作者的资料,为理解古诗的意境提供依据。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作品作于开元二十八年(740)或二十九年,正值诗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清狂的一段时期。

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

(2)解释课题:

从题目中你了解了什么?

 

(3)理解诗词的意思:

读了这首诗,哪些地方读懂了?

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谁能把全诗的意思给大家讲解一下?

4、诗分前、后两局部.前面四句正面写马,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

5、作者笔下的马给你什么印象?

你们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提问:

(1)后四句写出马的什么?

(品格)

(2)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

(3)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用骏马来表示确是最合适不过了。

这和后期杜甫通过对病马的悲悯来表示忧国之情,真不可同日而语。

 

兵曹:

兵曹从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官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

姓房的兵曹为何人不详.

 

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老师适时点拨。

 

5、小组交流

 

举手回答

三、同法学习第二首诗

1、这首诗是哪位诗人所写?

《马诗》原列第五首,借写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示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志向和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示方法属比体.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理解词义、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地方割据势力)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

1、唐代李贺

 

2、自由朗读

 

通过从上一首诗的学习当中来引申这首诗,学以致用。

所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实际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4、三、四句借马以抒情:

什么时候才干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奔驰,建树功勋呢?

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时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5、大面积指名朗读,齐读,练习背诵。

 

4、小组交流

 

 

5、指名朗读,齐读,练习背诵。

四、作业布置

1、阅读《同步阅读文库》相关篇目。

2、背诵课文并默写.

3、收集马的成语.

板书设计

房兵曹胡马   马诗

唐朝 杜甫  唐朝 李贺

无空阔托死生何当金络脑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快走踏金秋

教学反思

1、引发学生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在课前预习、自学的基础上理解诗词的意思.

2、尊重学生自学的差别,课上质疑、解答、点拨相结合,理解诗词的字词之意和全诗的意思。

3、通过对比理解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表达自身的情感.倡议学生积极主动地拿起笔“用我手写我心”.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达标

一、给下面的字词注音。

平坦(   ) 崎岖(  )() 

劲竹(   ) 寂寞(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回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崎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寂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镇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瞬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思索-—(    )  庄严—-(    )

镇静——(    )忧郁--(    )

四、我会填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这一主题写的。

◆课后能力提升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爱吃草莓

我家的阳台上种了几盆草莓。

每盆中的草莓秧只有几棵,藤藤蔓蔓却长满了花盆。

到了春末夏初的时候,一个个又大又红的果实挂在枝头。

远远一望,就像一团团小小的火球,美丽极了.

草莓秧的每一根枝头上都有三片叶子,枝叶上面,布满了细细的茸毛。

初春,草莓花就开在枝头中间。

每朵花有五片白色的花瓣,花瓣中间有黄色的花蕊,看上去那么养眼、协调。

走近它,便会闻到浓郁的花香。

花瓣凋谢之后,花蕊就长成了一个绿色的小球,如豌豆般大小.渐渐地,小球变大,颜色由绿而黄。

到了初夏,草莓果又大又红,形状如小桃子一般,上面狭小,中间和下面大而圆.成熟的草莓果表面凹凸不平,颜色红而发亮。

如果咬上一口,就会看到白白的果肉,里面没有核,甜中带酸,味道美极了。

朋友,当草莓成熟时,欢迎你到我家来,我一定摘下最大最红的草莓请你品尝。

(1)给下面画横线的字注音。

花蕊()品尝()成熟()

(2)从文中选择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①(花草的香气)浓重.()

②看在眼里感到舒服。

()

③表面高低不平.()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草莓枝叶的特点是:

上面布满();草莓花的特点是:

花瓣是(),中间有(),走近它能闻到();草莓果的特点是:

小时形如(),成熟时如();颜色由()到(),再到().

(4)你喜欢吃草莓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一、tǎnqíqū

jìngmò

二、回报别人的敬意或馈赠。

形容山路不平,也形容处境艰难。

孤单冷清。

情绪稳定或平静。

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三、思考庄重镇定忧伤

四、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课后能力提升:

五、

(1)蕊(nuǐ)尝(cháng)熟(shú)

(2)①浓郁②养眼③凹凸不平

(3)细细的

茸毛;五片白色的黄色的花蕊浓郁的花香

豌豆般大小小桃子一般绿黄红

(4)略。

 

《水墨徽州》教学设计(品读感悟)

教材分析:

作者用如诗如画的语句,描述徽州高低错落的粉墙、鳞次栉比的黑瓦、清幽静谧的石板小巷、古趣盎然的石雕牌坊与雾色朦胧的山水,让我们感觉仿佛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长卷,感受到徽州建筑的独特风韵。

文章由表及里有三层意蕴。

第一层是徽州的美景;第二层是徽州的历史;第三层是徽州的文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课文,感受徽州的独特风韵,懂得文章以“水墨徽州"为题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课文插图,解读课文内容,感受徽州的独特风韵。

(2)通过补充有关徽州的义举、牌坊的来历、徽州历史上的文化巨匠等有关材料,帮助学生走进徽州的历史,了解徽州的辉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徽州的独特风韵。

重难点分析:

l、可以通过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了解“水墨画"的特点,通过解读课文内容,发现徽州风景与水墨画的关系,感受徽州的独特风韵,懂得文章以“水墨徽州”为题的原因,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2)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徽州的历史、徽州的辉煌,可以通过补充有关徽州的义举、牌坊的来历、徽州历史上的文化巨匠等有关材料,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徽州。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

在中国建筑史上,徽派建筑很有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徽州,领略徽州的独特风韵。

播放媒体资源库中的徽州影像《水墨徽州》(不要全屏播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绘徽州的?

(晨光中的徽州、徽州的街巷、雪中徽州)出示相关图片.

导入:

这些描写与“水墨徽州”这个题目有什么关系?

我们一起看课文。

三、自读自悟,重点品味。

1、自读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

文章为什么以“水墨徽州”为题?

2、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并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1)一时间,仿佛置身于画中。

作者是看到了哪些景物后产生了置身画中的感觉?

勾画出描写的景物。

课件出示

作者看到这些景物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体会作者的这种心情,读相关的句子。

出示图片晨光中的徽州。

了解水墨画特点.

徽州的黑、白、灰的基调,正好与中国水墨画的精神相契合,所以作者将古徽州的首府——歙县,称作“水墨徽州”。

(2)眼睛的每一次定格,都是一幅写意的风物水墨丹青。

定格是什么意思?

眼睛的每一次定格是指什么?

请想象一下,你来到了徽州的大街小巷,你的眼睛会被什么景象吸引?

如果你是一位画家,你会画一幅什么样的画呢?

出示徽州的街巷。

指导朗读。

(3)寂寥的夜里,在灯光的映射下,大片大片的雪花飞扬,悄无声息地装扮着古老的徽州,描绘着一幅优美纯净的冬日画卷.

雪夜中的徽州与白天相比有哪些不同?

用“……不见了,出现在画卷中的是……”的句式说一说。

出示雪中的徽州.

指导朗读。

四、补充材料,升华理解。

1、出示句子:

早上起来,我踏雪去看牌坊。

在通体洁白的世界里,它们兀自平静地立在那里,像一个个忠实的朋友从古老的时光隧道走来,牢记着远去的徽商的叮咛,从容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给人们讲述着存在的理由.

(1)指名读。

(2)教师补充材料:

牌坊的来历、徽商的义举、徽州历史上的文化巨匠等.

(3)“徽商的叮咛”指什么?

2、出示句子:

那么多意味浓郁的民居、廊桥、祠堂,无声地挺立在这方土地的怀抱里,无论沉睡或苏醒,都曲线玲珑,绵绵不绝地把一段历史、一段辉煌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1)这是一段什么样的历史?

不仅仅是一部商业繁荣的历史,也是一部文化兴衰的历史.

(2)辉煌指的是什么?

不仅仅是财富的聚拢,更是指徽商人格的提升,徽学的兴盛。

(3)指导朗读。

3、出示句子:

这就是古老又美丽的徽州。

欣赏若干幅徽州风光。

五、推荐阅读,拓展延伸.

1、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2、教师推荐相关网站.

3、搜集并整理有关徽州的知识。

 

《家乡的变化》教学设计(详细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写具体事例反映身边环境、日常生活的变化,表现祖国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和赞叹之情。

2、指导学生评价和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选取典型事例,写清这些变化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好处,写出真情实感。

2、训练学生正确评价和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导入,点明主题

1、回顾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4篇展示祖国建设的文章,课后同学们还搜集了许多关于祖国建设飞速发展的资料,在上节口语交际课上进行了交流,通过交流你们有什么感受?

2、自由交流,激发学生的喜悦之情和自豪感。

3、点明主题:

日新月异的祖国建设给我们的家乡带来了哪些变化呢?

二、自主读书,明确要求

1、独立读一读书中的提示,看看本次习作都有哪些要求。

2、说说本次习作的要求。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归纳整理,列出习作要求。

三、展示变化,感悟发展

1、展示家庭变化,感悟家庭发展:

(1)小组交流,展示调查资料一—-近3年来家庭收入、人均收入情况.

(2)进一步展示变化:

几年中,你们家里生活条件在哪些方面有变化?

(3)感悟家庭生活变化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家庭生活发生了变化,你有什么感受?

2、展示身边变化,感悟社会发展:

(1)全班交流,展示调查资料二——逛超市时的见闻和感受。

(2)生生交流,进一步展示变化:

除了刚才说的,再想一想,我们身边还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小组内互相交流,再全班汇报。

(3)感悟身边环境变化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好处:

城市的发展、环境的改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呢?

3、展示祖国建设变化,感悟社会发展:

(1)全班交流,展示调查资料三:

一年中,我们的祖国、我们居住的城市发生了哪些变化?

(2)生生交流,进一步展示变化。

(3)感悟祖国建设发展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好处:

祖国建设的发展是多方面的,科技发展、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政策变化等,这些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呢?

四、提出要求,审视主题

这节课,就让我们用自己手中的笔写一写家乡的变化吧。

你可以选择一个方面的一件或几件事来说明,也可以选择不同方面的事例来表现主题。

五、选择材料,明确思路

要结合本次习作的要求,对习作内容进行构思、准备。

1、明确选材。

小组交流讨论,明确选材.教师巡视指导.

2、明确思路.

写之前,好好想一想,自己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怎么写清楚这些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这些好处怎样展示出来,开头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六、用心思考,完成习作

1、对个别学生的精彩表现给予表扬,以对其他同学有所启示.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个性表达。

2、学生动笔完成习作。

第二课时

一、直接引入

上节课我们共同感受了祖国建设给家乡带来的变化,同学们还动笔记录下这些变化,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吧!

二、生生交流,师生评价

1、互相评价。

同学们可以和自己的同桌交流,也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交流,还可以选一个你认为写作水平比你高的同学交流学习。

记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取长补短!

2、自评自改。

读了别人的习作,听了别人对你的习作提出的建议,现在请你动手改一改自己的习作吧。

3、共同评价,共同修改。

教师挑选几篇有代表性的习作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评价、修改,然后教师点评,学生再次修改习作。

三、佳作赏析,佳作评选

1、每个小组评选一篇最佳习作,面向全班交流,让大家获得启发。

2、小组自由评选。

可以评选最佳开头,最佳结尾、最佳选材、最佳语言、佳句赏析等,发现每个人习作中的闪光点。

四、拓展延伸,激励发展

1、学生修改后认真誊写作文.

2、举办佳作展览会.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教材分析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苏教版)第十册,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尽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全文内容概括性强,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司马迁的赞美之情。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为了完成父亲遗愿矢志不渝的精神。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司马迁的《史记》.

2.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揭题,解题

1、介绍《史记》。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它反映了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

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典范。

(板书:

16、司马迁)

2、介绍司马迁。

司马迁是汉代的史官,《史记》的作者.

3、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这部辉煌著作呢?

4、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理解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讲述:

把道理或事情讲出来。

记载:

把事情写下来。

搜集:

到处寻找并聚集一起。

研读:

钻研并阅读.

飞来横祸:

意外到来的祸患。

发愤:

决心努力。

三、再读课文,划分段落

1、默读课文,思考:

(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2)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3)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愤“写作的?

(4)结果怎样?

2、对照上述四个问题,分别阅读课文的相关自然段,参照书后练习4中提供的样子,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

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和临终时的嘱托。

第二段(3):

讲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

第三段(4):

写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写书.

第四段(5):

讲司马迁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

3、指名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继续学习课文。

2.理解“发愤”的意思。

司马迁受刑后是怎样想的?

又是怎样做的?

教学准备

投影文字 

一、讲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司马迁主要受了父亲的什么影响?

3、受了父亲的影响,司马迁是怎么做的?

4、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5、父亲的影响在司马迁成长历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父亲临终时“泪流满面”的嘱托,更对司马迁完成《史记》的写作起着重大的作用。

6、指导朗读父亲的话。

二、讲读第二段

1、轻声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

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飞来了一场什么横祸?

2、讨论“横祸”,理解“酷刑”。

(1)这场横祸是怎么引起的?

(2)什么是酷刑?

从受酷刑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3、指导朗读第二段课文。

三、讲读课文第三段

1、司马迁受刑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用“—-"画出司马迁怎么想的句子,用“~~~~~"画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

2、出示司马迁是怎么想的句子。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想:

“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

我一定要活下去?

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1)他为什么想雪溅墙头,了此残生?

(2)他又为什么打消了这个念头?

3、出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

司马迁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司马迁事业高于一切、荣辱置之度外的可贵品质.

四、讲读第四段

1、指名读这段,思考:

为什么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

2、组学生讨论。

3、指导朗读。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作业

1、完成文后习题4。

2、朗读课文,试着复述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

一、复习

1、听写.

历史辉煌耻辱讲述专心致志

记载搜集研读悲愤飞来横祸

2、“发愤”是什么意思?

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成《史记》的?

二、复述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指名说出课文的段落大意。

3、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4、指名复述课文,评价。

三、总结课文

1、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2、故事的什么地方使你最感动?

3、齐读课文。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

板书: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遵照嘱托

遭受酷刑      完成巨著

发愤著书      前无古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