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 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0078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科学概论 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地球科学概论 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地球科学概论 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地球科学概论 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地球科学概论 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球科学概论 名词解释.docx

《地球科学概论 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科学概论 名词解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球科学概论 名词解释.docx

地球科学概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宇宙无限永恒不断运动变化客观物质世界。

2.恒星是由于帜热气体组成的,能够自身发光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

3.星际空间在恒星与恒星之间存在着极其广大的空间,称为星际空间。

4.星际物质弥漫于星际空间的极其稀薄的物质称为星际物质。

5.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存在着一个受太阳引力支配的天体系统。

6.黄道面太阳系中行星的分布及运转几乎都在一个共同的平面内,称之为黄道面。

7.大地水准面指由平均海平面所构成并延伸通过陆地的封闭曲面。

8.地球科学简称地学,是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等六大基础自然科学之一。

9.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地理环境及其结构,分布和演变规律,并涉及到自然和社会两个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

10.气象学以地球周围的大气圈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大气的各种物理性质,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

11.水文学和海洋学以地球表面分布的水体为研究对象。

12.土壤学以地球表面发育的土壤层为研究对象。

13.地质学研究的主题对象也是固体地球,当前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地壳或岩石圈。

14.将今论古(历史比较法)这事地质学最基本的方法论,时间的漫长性决定了地质学必须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来进行研究,虽然人类不可能目睹地质事件发生的全过程,但是可以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和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发推古代地质事件的发生条件,过程及其特点,这就是历史比较法。

15.贝尼奥夫带在海沟湖岛系中,地表都位于靠大陆一侧而且正是这种系统中才出现深源地震,并且震源深度的变化是很有规律的,在近海深处都是浅源地震,远海沟处出现中源地震,到大陆内部出现深源地震,这一地震带中震源排列成为一个由海沟向大陆方向倾斜的面其倾向一般45度左右,这一带称为贝尼奥夫带。

16.大陆边缘大陆与大洋盆地之间的过度地带。

17.恒星是由帜热气体组成,自身能够发光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

18.岛弧大陆边缘延伸距离很长,呈弧形展布的群刀。

19.海沟大陆边缘的巨型带状深渊,长度达1000km以上,宽度大于100km。

20.大气圈是因地球引力而聚集在地表周围最外部的气体圈层。

21.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由生物及其生命活动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是地球上所以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22.水圈是指由地球表层水体所构成的连续圈层。

23.太阳辐射炽热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源源不断的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24.地转偏向力在运动的物体上施加了一个使其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的力一样,这种假想的力一般称为科里奥利力,对于运动的大气来说称为地转偏向力。

25.大气环流指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状态。

26.海水的透明度指海水透过光线的能力,一般近岸带的海水透明度低,而远岸的海水透明度高。

27.DNA生命是一种能自我复制,记载,累积和传递遗传信息的有机体,掌握这个生命系统运动的是细胞核中的脱氧核糖核酸,即DNA。

28.恒定组分是指在地球表面上任何地方其组成几乎是可以看成不变的成分。

29.水圈指由地球表层水体所构成的连续圈层,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为主。

30.水圈的循环自然界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或保存在不同环境中的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处于不断的运动和转换之中,这就称为水圈的循环。

31.大洋中脊是绵延在大洋中部巨型海底山脉,它具有很强的构造活动性,常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

32.大洋盆地是介于大陆边缘与大洋中脊之间较平坦地带,平均水深4000至5000米。

33.大洋地壳大陆破以外的海水较深的大洋地区。

34.潮汐全球性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

35.海流(洋流)大洋中沿一定方向有规律移动的海水。

36.河流地表面具有固定河道的线状常年性流水。

37.暂时性流水指补给水源不稳定的地面流水,这种流水的水源一般都是大气降水。

38.片流是指沿山体斜坡无固定水道的面状流水,他发生在大气降水刚降落到地面之后,其特点是水层薄,速度慢,呈网状。

39.波速不连续面地震波的传播如同光波的传播一样,当遇到不同波速介质的突变界面时,地震波射线就会发生反射或折射,这种界面称为波速不连续面。

40.洪流指大气降水后沿沟谷的流水,它是由片流汇集到沟谷形成的,其特点是流速快,有固定的河道。

41.层流指在水流过程中,水质点保持相互平行而不相混合的水流。

42.紊流指流水在运动过程中,水质点的运动速度和方向随时都发生任意变化的水流。

43.浊流是海洋(或湖泊)中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水下重力流。

44.冰川是指由积雪形成的,并能运动的冰体。

45.包气带水是指埋藏在包气带中的地下水。

46.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也称饱水带水。

47.承压水是指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故又称层间水。

48.地震波地震发生时,人们会感到地球在剧烈颤动,这是由于地震所激发出的弹性波在地球中传播的结果,这种弹性波就叫地震波。

49.莫霍面前南斯拉夫学者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地壳与地幔的不连续面,平均深度33km,在大洋之下平均7km。

50.古登堡面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古登堡首先发现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平均深度2885km。

51.地磁要素磁偏角-磁场强度矢量的水平投影与正北方向的夹角,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52.磁场地球周围存在着磁场,称为地磁场。

53.磁偏角是磁场强度矢量的水平投影与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变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54.磁倾角是磁场强度的矢量与水平面的夹角,通常以磁场强度矢量指向下为正值,指向上则为负值。

55.磁场强度大小是指磁场强度矢量的绝对值。

56.变化磁场是起源于地球外部并叠加在基本磁场上的各种短期变化磁场。

57.磁异常是地球潜部具有磁性的矿物和岩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场它也叠加在磁场上。

58.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

59.地幔是地球的莫霍面以下,古登堡面以上的中间部分。

60.地核是地球内部古登堡面至地心的部分。

61.软流圈低速带在地球中所构成的圈层。

62.岩石圈软流圈之上的地球部分。

63.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平均质量百分比称为元素的克拉克值。

64.丰度值某一地区某种化学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称为元素的丰度值。

65.矿物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因而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外部形态。

66.矿物的光学性质指矿物对可见光的吸收,投射和反射等的程度不同所引起的各种性质。

67.矿物的力学性质指矿物受外力作用后所表现出的性质,包括硬度,解理与断口等。

68.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通常用矿物在毛瓷板上刻划来观察。

69.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

70.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称为解理。

71.断口矿物受敲击后沿任意方向裂开成凹凸不平的断面,则称断口。

72.土壤指地球表面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73.黄土是一种灰黄或棕黄色松散土状沉积物,以粉砂和粘土为主,孔隙及垂直节理发育。

74.洪积面洪水流经过后,洪水中的泥沙沉积形成的面,称为洪积面。

75.夷平面把准平原受后期构造抬升,再被侵蚀切割成不同高度的近似平齐的峰顶面称为夷平面。

76.准平原这种削高填低的结果,使广大地区内形成只存在零星分布的,高度不大的剥蚀残丘,整个地区变的比较平坦,这种近似平原的地形称为准平原。

77.石林如果灰岩的层理水平,又发育有垂直的裂隙,在地面流水和地下水沿裂隙溶蚀作用下,使溶沟加深,石芽增长,就可形成巨型石芽,称为石林。

78.岩石是天然形成的,由固体矿物或岩屑组成的集合体。

79.岩石结构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

80.岩石构造指岩石中的矿物颗粒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方式特点。

81.重力异常重力观测值与该点的正常重力值常常存在偏差,这种偏差称为重力异常。

82.重力均衡地壳物质为适应重力的作用,总是力求与其更深部的物质之间达到质量或重量上的平衡状态的现象称为重力平衡。

83.转换断层其两侧板块相互剪切滑动,通常即没有板块的生长,也没有板块的消亡。

84.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后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又称火山岩。

85.沉积岩是由地表或近地表的条件下由母岩风化、剥蚀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硬结成岩而形成的岩石。

86.变质岩是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下,使原岩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成发生改造而形成的新岩石。

87.地温梯度(地热增温率)通常把地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米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温梯度。

88.威尔逊旋回从大陆裂谷发展到大洋并进一步发展称为造山带的演化过程,反映了大洋形成与消亡的一般规律。

89.大地水准面指平均海平面所构成并延伸通过陆地的封闭曲面。

90.地质年代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

91.相对地质年代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92.同位素地质年龄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由于主要是运用同位素技术,所以称为同位素地质年龄。

93.地层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

94.地层层序律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的或近于水平的,并且总是先形成的老地层在下面,后形成的新地层盖在上面,这种正常的地层叠置关系称地层层序律。

95.同位素年龄的测定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来计算矿物和岩石的年龄。

96.同位素指同一种元素的原子中,原子核里具有相同数目的质子和不同数目的中子的几种原子。

97.地质年代表以地球演化的这种自然阶段性为依据,配合同位素地质年龄的测定,对漫长的地质历史进行了系统性的编年与划分,编制出一个在全球范围内能普遍参照对比的年代表。

98.地质作用地质学把自然界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地表形态等不断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99.表层地质作用是指主要由地球外部的能源引起的,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地质作用。

100.风化作用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环境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作用,使地壳或岩石圈的岩石,矿物在原地遭受分解和破坏的地质作用。

101.温差风化是指由于岩石表层温度周期性的变化而使岩石崩裂的过程。

102.剥蚀作用指各种地质营力在其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产生破坏并将破坏物剥离原地的作用。

103.搬运作用指经风化作用,剥蚀作用剥离下来的产物,随运动介质从一地搬运到另一地的作用。

104.沉积作用指各种营力搬运的物质,在介质动能减小或物化条件发生改变以及生物作用下,在新的场所堆积下来的作用。

105.内部地质作用指主要由地球内部能源引起的地质作用。

106.岩浆作用指在岩浆的形成,运动直到冷凝,结晶成岩的过程中,岩浆本身及其对围岩所产生的一系列变化。

107.变质作用指在地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来的岩石基本上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与结构,构造变化,从而形成新的岩石的地质作用。

108.构造运动指主要由地球内部能源引起的地壳或岩石圈物质的机械运动。

109.物理风化作用指主要由气温,大气,水等因素的作用引起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的过程。

110.温差风化指由于岩石表层温度周期性的变化而使岩石崩裂的过程。

111.冰劈作用指因充填于岩石裂隙中的水结冰体积膨胀而使岩石崩裂的过程。

112.盐类的结晶与潮解指充填于岩石孔隙,裂隙中含盐分的溶液,因水溶液浓度的变化,盐类出现结晶和溶解使岩石破碎的过程。

113.层裂或卸载作用埋藏地壳较深处的岩石,一旦由于某种原因,上覆岩石被剥蚀掉而出露地表,岩石就因卸载而产生向上或向外的膨胀作用,从而形成一系列平行,垂直地表的裂隙,促使岩石层层剥落和崩解。

114.化学风化作用指岩石在原地以化学变化的方式使岩石腐烂,破碎的过程。

115.倒石锥形成上部岩石碎屑小,下部岩石碎屑粗的堆积体,称为倒石锥。

116.溶解作用指水溶液溶解岩石的某些易溶成分,使其松软,破碎,崩裂的过程。

117.氧化作用指矿物,岩石与大气或水中的游离氧起化学反映形成氧化物使岩石破碎的过程,常把在地表能够发生氧化作用的地带称为氧化带。

118.水解指水离解出的OH--离子与矿物离解出的阳离子,结合形成带OH--新矿物的过程。

119.碳酸化作用指当CO

3溶解于水中时,形成CO

32—和HCO

31—离子,他们与矿物中的阳离子结合形成易溶于水的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的过程。

120.生物风化作用由生物的生命活动引起岩石的破坏过程称为生物风化作用。

121.风化壳地表岩石经物理,化学,生物风化的长期作用,形成由风化产物组成的,分布于大陆基岩面上的不连续的薄壳,称为风化壳。

122.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以其自身的动力以及所携带的泥沙对河床的破坏,使其加深,加宽和加长的过程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

123.球形风化如果一些岩石的矿物分布均匀,并发育有三组近于互相垂直的裂隙,把岩石切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立方形岩块,在岩块的棱和角处自由表面积大,易受温度,水溶液,气体等因素的作用而风化坏掉,经一段时间风化后,岩块的棱,角消失,在岩石的表面形成大大小小的球形或椭圆体,这种现象称为球形风化。

124.差异风化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矿物组成的岩块由于风化速度不等,岩石表面凹凸不平,或由不同岩性组成的岩层,抗风化能力弱的岩层形成相互平行的沟槽,砂岩,页岩互层,页岩呈沟槽。

125.波切台海蚀崖不断向陆地方向节节后退,在海岸带形成一个向上微凸并向海洋微倾斜的平台,称波切台。

126.三角洲当河流进入河口时,水域骤然变宽,再加上海水或湖泊对河水的阻挡作用,流速减小,机械搬运物使大量沉积下来,所形成的沉积体形态,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所以称为三角洲。

127.河谷一条河流在地面上是沿着狭长的谷地流动的,这个谷地称河谷。

128.河流的下蚀作用河水以及携带的碎屑物质对河床底部产生破坏,使河谷加深,加长的过程,称为河流的下蚀作用。

129.向源侵蚀作用河流向源头发展的侵蚀作用。

130.河流的侧蚀作用河水以自身的动力及携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或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

131.片流的剥蚀作用由片流对山坡松散层产生的破坏作用称为片流的剥蚀作用。

132.洪流的剥蚀作用洪流以其自身的动力和携带的沙石对沿途沟壁和沟底的破坏作用。

133.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

134.冰川的刨蚀作用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以自身的动力及携带的沙石对冰床岩石的破坏作用,称为冰川的刨蚀作用。

135.风蚀作用风以自身的动力以及所携带的沙石对地面进行破坏的作用。

136.海蚀作用指由海水的机械动能,溶解作用和海洋生物活动等因素引起海岸及海底物质的破坏作用。

137.基岩海岸由坚硬的,未经移动的岩石组成的海岸。

138.海蚀凹槽在基岩海岸的海水面附近,由于海水拍岸浪的机械冲击和海水所携带沙石的磨蚀作用以及化学的溶蚀作用,该部位的岩石不断遭受破碎,被掏空,形成向陆地方向锲入的凹槽。

139.海蚀崖随着海蚀作用的进一步进行,海蚀凹槽不断扩大,其上的岩石因支撑力减小而不稳定发生重力崩塌,形成陡峭的崖壁。

140.搬运作用自然界中的风化,剥蚀产物被运动介质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141.机械搬运碎屑物质的搬运主要以推移,跃移,悬移和载移的方式来进行。

142.化学搬运溶解物质的搬运以真溶液和胶体溶液的形式进行。

143.机械搬运作用是各种营力搬运风化,剥蚀所形成的碎屑物质的过程。

144.推移流体在运动过程中,对碎屑物质有一个向前的推力。

145.跃移在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沿地面呈跳跃方式向前移动的过程。

146.悬移细小的碎屑颗粒在流体中,由于R+F>>G,故不易沉到底部,总是呈悬浮状态被搬运。

147.冰运物冰川在刨蚀作用的同时也进行搬运作用,被冰川搬运的物质称冰运物。

148.载移恰似一条传送带载运物质,这种冰的固体搬运过程称为载移。

149.化学搬运作用母岩经化学风化,剥蚀作用分解的产物呈胶体溶液或真溶液的形式被搬运称为化学搬运作用。

150.丰度某一地区某种化学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称为该元素的丰度值。

151.粒度是指碎屑颗粒的大小。

152.分选型是指颗粒大小趋向均一的程度。

153.磨圆度是指碎屑颗粒在搬运过程中,棱角磨损而接近圆形的程度。

154.岩株是一种常见的侵入体,平面上近圆形或不规则状,接触面较陡,规模较大。

155.球度是碎屑颗粒接近于球形的程度。

156.沉积作用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积,堆积的过程。

157.沉积物经过沉积作用形成的松散物质叫沉积物。

158.机械沉积作用指被搬运的碎屑物质,因为介质物理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堆积的过程。

159.化学沉积作用水介质中以胶体溶液和真溶液形式搬运的物质,当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时,产生沉淀的过程。

160.生物沉积作用与生物生命活动及生物遗体紧密相关的沉积作用。

161.冲积扇沉积物堆积成半圆形或扇状地貌,称为冲积堆或冲积扇。

162.冲积物河流的沉积物。

163.洪积物洪流形成的沉积物。

164.洪积扇洪积物在冲沟口所形成的扇状堆积体。

165.坡积物由片流在坡坳,坡麓地带形成的碎屑堆积物。

166.冰碛物由冰川形成的沉积物。

167.鼓丘在大陆冰川终碛堤的内侧,冰川流动时,因碎屑物过多并受基岩阻挡,冰运物堆积,形成一些列长轴平行于流向的丘状地形。

168.成岩作用由松散的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过程。

169.压实作用指沉积物在上覆水体和沉积物负荷压力下,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及体积缩小的过程。

170.岩溶作用通常把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发生的地下水为主对可溶性岩石进行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崩塌作用等一系列过程,称为岩溶作用。

171.胶结作用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的矿物质将松散的沉积物粘结成为沉积岩的过程。

172.重结晶作用指在压力增大,温度升高的情况下,沉积物中的矿物组分部分发生溶解和再结晶,使非晶质变为结晶质,细粒晶变为粗粒晶,从而使沉积物固结成岩的过程。

173.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帜热,粘稠,并富含挥发分的熔融体。

174.岩浆作用岩浆形成后,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溢出地表,在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岩浆的成分又不断发生变化,最后冷凝称为岩石,这复杂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

175.火山作用当岩浆喷出地表,在地表的条件下冷凝形成岩石并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火山作用(喷出作用)。

形成的岩石称为火山岩。

176.裂隙式喷发岩浆沿一个方向的大断裂或断裂群上升,喷溢出地表,称裂隙式喷发。

177.中心式喷发喷发物沿火山喉管喷出地面,平面上成点状喷发,称中心式喷发。

178.熔浆火山喷出的液态物质。

179.火山锥中心式火山喷发形成的地形常呈锥状。

180.熔岩被当喷发量很大时,熔浆可铺成一大片,被覆在地面上,而后冷凝,称为熔岩被。

181.侵入作用岩浆侵入地壳中但未喷出地表时称为侵入作用。

182.侵入体侵入的岩浆冷凝后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岩浆岩称为侵入体。

183.围岩侵入体周围的岩石称为围岩。

184.变质作用指在地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基本上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与结构,构造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用。

185.变质岩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

186.静压力又称围压,是由上覆岩石的重量引起的压力。

187.动压力是由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定向压力。

188.化学活动性流体指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存在于岩石孔隙中的一种具有很大的发挥性活动性的流体。

189.变质结晶作用指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总体化学成分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原有矿物或矿物组合转变为新的矿物或矿物组合的作用。

190.交代作用指变质过程中,化学活动性流体与固体岩石之间发生的物质置换或交换作用,其结果不仅形成新矿物,而且岩石的总体化学成分发生改变。

191.接触变质作用是在岩浆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注意由岩浆活动所带来的热量,及发挥性流体所引起的一种变质作用。

192.动力变质作用指在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定向压力作用下,岩石发生的破碎,变形以及伴随的重结晶的作用。

193.区域变质作用是在广大范围内发生并由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种变质作用。

194.混合岩化作用是由变质作用像岩浆作用过度的一种超深变质作用。

195.构造运动是主要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

196.垂直运动是指地壳或岩石圈物质垂直于地表即沿地球半径方向的运动。

197.水平运动指地壳或岩石圈物质平行于地表即沿地球切线方向的运动。

198.新构造运动目前人们把晚第三纪以来发生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

199.现代构造运动把有人类历史以来发生的新构造运动称为现代构造运动。

200.古构造运动新第三纪以前发生的构造运动称为古构造运动。

201.地形变测量是在现在地形面上设置一系列的观测点,然后用经纬仪与水准仪测量这些观测点的位置及高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由此了解地形面的变化情况,并可推断构造运动的特征,这种方法称为地形变测量。

202.河流阶地如果地壳运动使该区域处于上升阶段,则河流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的下蚀作用重新加强,使河床降低,原有的和漫滩相对升高,一般洪水已不能到达,形成分布于河谷谷坡之上,洪水已不能淹没的,顶面较平坦的台阶状地形。

203.深切河曲在地壳相对稳定使其经长期演变已经发展成蛇曲的河流,若地壳较为上升,河流下蚀作用加强,河床降低,并深切至基岩,形成在河谷横剖面形态上成V型谷,而河谷在平面上仍保留极度弯曲的蛇曲形态的不协调现象,称深切河曲。

204.地貌是地质作用所形成的特定的地表形态,构造运动对一些地貌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205.地层是一定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层状岩石。

206.岩层的产状岩层在空间的位置。

207.岩相沉积岩地层往往是在一定的地表沉积环境中形成的,不同的沉积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岩石特征及生物化石组合,这种能反映沉积岩或沉积物形成环境的岩石及所含生物化石的各种特征称为岩相。

208.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

209.整合是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完全一致,时代连续的一种接触关系。

210.平行不整合又称假整合,其特点是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基本保持平行,但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期间有反映长期沉积阶段和风化剥蚀的剥蚀面存在。

211.角度不整合指两套地层的接触既不相互平行,地层时代又不连续,期间有地层缺失。

212.地质构造岩石变形的产物。

213.走向岩石层面与假想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称走向,其交线叫走向线。

214.倾向岩层面上垂直于走向线向下所引起的直线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称为倾向。

215.背斜背斜在形态上是向上拱的弯曲,其两翼岩层一般相背倾斜。

216.倾角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倾角。

217.褶皱是岩层受力变形产生的连续弯曲,其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没有遭到破坏,它是岩层塑形变形的表现。

218.褶曲褶皱中的单个弯曲。

219.褶皱的核组成褶皱中心部分的岩层叫核。

220.褶皱的翼褶皱核部两侧的岩层称为翼。

221.褶皱转折端从褶皱一翼向另一翼过度的弯曲部分称为转折端。

222.褶皱的枢纽组成褶皱的岩层的同一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联线叫枢纽。

223.褶皱的轴面是连接同一褶皱的格岩层枢纽所构成的面。

224.断裂构造岩石受力作用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石就要崩裂,形成断裂构造。

225.剪节里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

226.张节里由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