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说明文阅读要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9646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中考说明文阅读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上海中考说明文阅读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上海中考说明文阅读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上海中考说明文阅读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上海中考说明文阅读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中考说明文阅读要点.docx

《上海中考说明文阅读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中考说明文阅读要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中考说明文阅读要点.docx

上海中考说明文阅读要点

中考说明文阅读

一说明文阅读在中考中的地位:

现代文阅读第一篇往往是议论文或说明文,鉴于议论文自2011年起已连考三年,那么2014起考说明文的可能性非常大,因为上海考题往往三四年一变。

说明文自2007年到2010年已连考四年,分别为2007年《中国瓷器》、2008年《深层海水的利用》、2009年《城市景观花卉装饰》、2010年《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

二说明文文体知识梳理:

(一)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知教人。

内容上科学性;结构上有条理。

(二)说明文思路结构:

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四种。

(三)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分为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四种。

(四)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准确性、科学性。

可以平实,也可以文艺。

三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策略:

(一)说明方法及作用:

1答题模板:

举例子——具体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列数字——准确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作比较——突出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列图表——清晰直观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2答题要点:

A注意提取中心句。

若只问划线句,找中心句必须结合上下句,而不必段落大意或全文。

B若问全文最突出的说明方法,则需要纵观全文。

3真题回顾:

*2010年《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第16题:

第①②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

*2009年《城市景观花卉装饰》第18题:

第⑥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其作用是。

(3分)

*2008年《深层海水的利用》第12题:

第⑤段的画线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

(二)说明顺序:

1辨别段落及全文的说明顺序:

A时间顺序:

先、再、然后;从古到今,从过去到现在,过程,演变;年代等。

B空间顺序:

一般是建筑物的构造。

上下左右、里外远近、东西南北等。

C逻辑顺序:

从现象到本质;从结果到原因;从概括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

从整体到局部;从特点到用途;从主要到次要……

2答题思路:

整体阅读法。

从全局把握结构脉络。

注意从文中提取关键词。

3常见题型:

说明文某些段落能否互换?

A不能互换。

B这些内容是按照从……到……的……顺序排列的。

C与上文……内容相呼应、照应。

从而说明了……(概括段落大意。

4真题回顾:

*2007年《中国瓷器》第12题:

第⑤段介绍纹饰时采用了顺序。

纹饰的特征经历了从到、从到的变化过程。

(三)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常见题型:

某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2答题模式:

A不能删去。

B解释词语意思:

往往是对……(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作了限制。

如:

“……之一”——对数量做限制,说明是其中的一个,而不是全部。

“至少”——对数量作限制,只可能比……多,而不可能比……少。

“仅”——对数量作了限制,说明数量特别少,或除了这一种情况还有其他情况。

“最”——对程度作了限制,表示最高程度。

“以上”是约数,说明大于……

“非常”——对程度作了限制,说明特别……

“几乎”——对程度作限制,说明并不完全是,只是接近于。

“一般”——指大多数情况下或通常情况下,但不包括特殊情况。

“大约”——是不确定的约数,说明很可能是,但不绝对。

“左右”——说明是不确定的约数,可能比……多,也可能比……少。

“估计、也许、大概”——表示估计和推测,并不肯定。

“一部分”——对范围作限制,说明并不是所有,而是局部。

“容易”——说明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但不是绝对发生。

“平均”——说明不完全是……,只是接近于……。

C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句子具体内容或中心句。

D如果删去,则与事实不符,或无法体现说明文的准确性、科学性。

3真题回顾:

*2010年《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第16题:

第④段中加点词“依次”能否删去?

请说理由。

(四)说明文内容理解与概括:

亲们,这是说明文的拉分题,分值相当大。

1常见题型:

本文从哪几个方面论述说明对象?

不同说明角度有哪些内容要点?

从全文来看,本文说明对象的特点或说明内容的原因、意义等有哪些?

2答题思路:

A说明文阅读的答题原则:

答案在文中,找中心句。

B整体阅读方法:

要有全局意识,圈划段落中心句的同时,注意文章结构层次。

明确说明对象——理思路分段落层次——概括段落大意(注意句首或句尾,过渡句,段意要紧扣说明对象。

)——分析题干,判断并标注考点,回原文圈划关键词。

C一定要分结构层次:

捕捉关键提示语和关键词。

如“同时、此外、另外、还有、也、首先、其次、再次……”等并列关系;

“甚至、更、不止如此、更何况……”等递进关系;

“可见、所有、因此、可见、由此可知、综上所述、总之……”等表结论词。

另,要注意总起句,注意段首标志性词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3真题回顾:

*2010年《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第20题:

根据文意,在下面读书卡片的编号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10分)

篇名:

(1)作者:

###

出处:

(2)

说明角度内容要点

(3)红光的穿透力最强。

可以传得最远

生物学原理(4)

(5)反映东方式的神秘及华夏民族对日神崇拜。

社会习俗(6)

*2009年《城市景观花卉装饰》第19题:

本文围绕城市景观花卉装饰介绍的内容有(9分)

(1)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发展的原因;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8年《深层海水的利用》第14题:

从全文看,深层海水具有、和的特点,

它给21世纪的人类带来的新机遇是

(1)

(2)

(3)。

(12分)

*2007年《中国瓷器》第14题:

 从全文看,中国瓷器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因是⑴,

⑵,⑶。

(9分)

(五)拓展应用题:

1常见题型:

列举生活中的例子;设置生活场景;图文结合等。

2答题思路:

A一定要运用文中知识分析所提供的现象。

B若是举例,一定不能脱离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

C若有提示答案,一定要模仿所给例句,言之有理,条理清晰。

3真题回顾:

*2010年《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第19题:

中国红早已成为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除春节贴红春联外,请再举出生活中的两个例子:

(1)

(2)(2分)

*2009年《城市景观花卉装饰》第20题:

2010年5月1日,学校为庆祝上海世博会开幕,计划在校门口摆放花卉。

请根据文中花卉装饰设计原则,从下表中选择两种最合适的花,并从欣赏的角度写出观赏效果。

(6分)

花名 花期 花型 花色

菊花 12-5月 较小 白 黄

大丽花 6-8月 较小 红 橙 紫

一串红 5-11月 较小 红 紫

向日葵 6-10月 大 黄 橙

郁金香 4-5月 较大 白 黄  粉

水仙花 11-3月 较小 白 黄

香雪球 3-7月 较大 红 白  紫

选择花卉: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观赏效果:

*2007年《中国瓷器》第13题:

 阅读第⑥段,完成下列两题。

⑴用四个字概括上图“青花瓷盘”图案的内容,填入方格中,并简述该图案所蕴涵的寓意。

(3分)

(六)词语句子的理解与运用:

1常见题型:

选词填空;选恰当的关联词语;文中字词的具体含义;为原文填过渡句。

2答题思路:

A选词填空:

注意词语的具体含义、特定用法、感情色彩,结合上下文。

B关联词语:

注意上下文联系,在理解文意和脉络的基础上推敲。

C字词的具体含义:

结合文章上下文内容提炼词语独特内涵;

提炼组织成词句保持词性一致;

返回原文检验。

D过渡句:

结合上下文,尤其是下文。

找到段落中心句,提炼相关信息。

3真题回顾:

*2010年《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第18题:

按照文意,填入第⑤段画线处的词语是(3分)

A、只要因为B、即使何况

C、既然何况D、倘若因为

*2009年《城市景观花卉装饰》第19题:

依次填入第1段空格处的词语应是(3分)

  A.丰富  陶冶  美化        B.美化  丰富  陶冶

  C.美化  陶冶  丰富        D.丰富  美化  陶冶

*2008年《深层海水的利用》第11题:

第③段中与加点词“丰饶”意思相近的词语是,加点词“肥料”在文中的意思是。

(4分)

*2007年《中国瓷器》第13题:

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在第⑤段的横线上。

(2分)

A光彩夺目   B流光溢彩   C巧夺天工   D栩栩如生

……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

(七)其他常见题型:

1说明文开头段落的作用:

概括……内容;引出……说明对象;突出说明对象……的特点;交待写作缘由;增强读者阅读兴趣;点题(如标题带有修辞)。

2说明文句子或段落插入文中哪个部分?

理由是什么?

概括所给句段的内容;

分析说明文的文章结构思路:

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关注段落开头或结尾,或与上下文……内容相呼应、照应。

更科学准确地说明了……(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3说明文标题有什么作用?

指出说明对象,揭示说明内容;

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与思考;(如某某原因造成后果,往往是告诫、呼吁、题型人们……)

运用特殊手法,如疑问句、标点、修辞等,生动形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概括说明文的内容和中心。

蕴含某种情感或带有某种文字色彩。

4分析原因题。

注意:

原因常在词语之前,要求写具体、完整,尤其要分清楚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

5给说明对象下定义:

注意:

定义等于内涵(特点)加上外延(性质)。

一定要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提炼关键词,调整句式组织成文。

6图表分析题:

注意:

关注图表所在段的中心;理解图表所列的项目;格外关注最两端的指数或文字;

然后具体分析题干要求,按要求作答。

7单择题:

注意:

选择恰当或不恰当的说法,细节题一定要回原文,找到原句细心比对,错误往往会出现在绝对化的字词上,如扩大范围,偷换概念,以偏概全,主观臆断等等。

【未完待续,持续更新……】

四近四年中考议论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一)2010年上海中考:

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

①比较一下常见的颜色,便可知中国红是最适合喜庆的颜色。

黄色尽管有暖暖的氛围,很明亮,但由于涉及皇权,不宜作喜庆的主色;月华般的白色清淡、纯洁、素雅,犹有百合花般的诗意和温厚的纯粹,却也无法做民间喜庆的主色;紫色低调、冷艳、神秘、优雅、浪漫,犹带紫槿花、勿忘我、紫丁香那般淡淡的自恋,与昂扬热烈的喜庆却风马牛不相及;绿色无疑象征希望和蓬勃的生命,是今天誉满全球的环保色,然而冷静有余,热烈不足,与喜庆氛围又怎能和谐?

②唯有红色是对视觉冲击最强烈的颜色,是最有生气的颜色,其释放的激情与能量,犹如生命在燃烧,具有凌驾任何色彩之上的强烈力量。

红色最热烈、最活泼、最鲜亮、最艳丽、最精神,能教人双眼一亮,印象深刻,是无可取代的最适合喜庆的颜色。

③考察光波的长短,也可以明白中国红非常适合喜庆。

光学实验表明:

光线的波长越短,散射作用越强,光线的波长越长,散射作用就越弱。

在可见光中,红光的波长最长,空气对红光的散射作用最弱。

也就是说,红光的穿透力最强,可以传得最远。

在喜庆时刻,谁不喜欢红红火火、光鲜醒目呢?

谁不喜欢好事传千里呢?

④中国红最适宜喜庆,还有生存择食的因素。

人对色彩的感觉是与生俱来的。

人的眼睛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依次观察的是物体的色彩、形体、线条和点。

由此可知,色彩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的第一媒介。

⑤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观察了生活在乌干达基巴莱国家公园的灵长类动物的饮食习惯,发现猿类和猴子通常利用蓝色和黄色视觉选择所吃的水果;它们想吃到有营养的鲜嫩树叶,还必须具备分辨红色和绿色的视觉,鲜嫩的树叶常带有隐隐的红色,能较明显地与其他颜色的树叶相区分。

红色是引起兴奋、喜悦的颜色,能明显引起动物视神经细胞的扩展反应。

可见,灵长类动物对红色的感觉能力较其他颜色敏感,与长期以来寻找食物所养成的饮食习惯有关。

⑥中国红反映了东方式的神秘。

其渊源还可追溯到古代华夏民族对日神的虔诚膜拜。

作为中国的吉庆颜色,作为中国人的吉祥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中国红表现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

⑦中国红将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打造得美轮美奂。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习俗里。

习俗的形成无疑必须经过选择,比如中国红被确立为喜庆颜色就是经由中国人聪明的选择,尔后才传染开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乃至约定俗成,形成集体心理定势。

如果这种习俗看得见、摸得着而且符合生理选择,比如中国红,其固定性还会更强。

习俗带有的守恒性和排他性,还会弱化或淹没异类思想,比如,中国人春节皆贴红春联,如果有的人家贴的是绿春联,便会被视作异类。

⑧中国红与青花蓝、琉璃黄、国槐绿、长城灰、水墨黑和玉脂白构筑了一道缤纷的中国传统色彩风景线。

(《科学画报》2010年第2期,有删改)

16、第①②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

17、第④段中加点词“依次”能否删去?

请说理由。

(4分)

18、按照文意,填入第⑤段画线处的词语是(3分)

A、只要因为B、即使何况

C、既然何况D、倘若因为

19、中国红早已成为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除春节贴红春联外,请再举出生活中的两个例子:

(1)

(2)(2分)

20根据文意,在下面读书卡片的编号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10分)

篇名:

(1)作者:

###

出处:

(2)

说明角度内容要点

(3)红光的穿透力最强。

可以传得最远

生物学原理(4)

(5)反映东方式的神秘及华夏民族对日神崇拜。

社会习俗(6)

【参考答案】

16作比较;突出说明中国红是最适合喜庆的颜色。

(鲜明有力地突出)

17依次是依照次序的意思,表明人眼在观察事物时是有一定顺序的。

如果删去,就变得无序了,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不能。

18D

19结婚时贴红喜字;受表彰时戴大红花。

20《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科学画报》;物理学(光学)原理;红色能引起动物视神经细胞的扩展反应;中国红是中国人聪明选择而形成的心理定势。

(二)2009年上海中考真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4分)

城市景观花卉装饰

(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已逐渐成为评价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

城市居民普遍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常常感到压抑,从而有一种内在的返璞归真的需求,而花卉正可以(      )环境,(     )性情,(    )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以,花卉装饰作为城市园林造景的主体,备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正在得到快速发展,为城市生活创造更加优美的环境。

(2)城市景观花卉按气候分为热带花卉、副热带花卉、暖温带花卉、冷温带花卉四种;按形态分为草本花卉和木本花卉两种。

(3)用于花卉装饰的材料主要是盆栽花卉和鲜切花。

它们凝聚着大自然的精华,姿态优美,形色各异,用来装饰室内外环境,其效果是其它任何装饰材料所不能替代的。

(4)用花卉装饰城市景观要讲究设计原则。

(5)就花卉装饰的实用角度而言,布置庆典场所时应选择色彩鲜艳热烈的花卉,使用时间通常是不需要太长的,因此无需考虑花卉材料的耐久性,大多选用花大色艳富丽华贵的插花花篮或盆花,如粉月季、红牡丹等;而布设展览馆或阅览室则要求选用淡雅朴素的花卉,以烘托展品及环境的静谧,而且要求花期或观赏期待持久,大多选用盆景、耐久性盆栽花卉,如山石盆景、蕙兰、富贵竹等;布置陵园则要求选用长青、简素的花卉材料,以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氛围,如松、柏、黄菊花、白菊花等。

(6)从所需装饰布置的环境特点看,所选用的花材应与环境的色彩、光线的强弱、陈设布局等相适宜。

如在广场的入口及建筑的周围,为保证交通、视线、采光等不受影响,可用整齐高大的盆树或盆花,呈对称摆设;也可用色彩艳丽的花草成排成列布置;还可用花卉布置临时花坛、花带等。

(7)从欣赏的角度来说,不同的花材和不同的艺术造型具有不同的观赏效果。

观花类的花卉,姹紫嫣红、绚丽多彩,使人感觉温暖、热情、兴奋;观叶类花卉,叶色青翠、叶片舒展,使人感觉宁静、娴雅、清爽;观果类花卉,硕果累累,鲜艳可爱,给人一种丰收的喜悦。

插花和盆景的造型,或新异,或优雅,或古朴,更具有诗情画意,使人赏心悦目。

(8)花卉装饰日益成为喜庆迎送、社交活动、生活起居和工作环境的必需。

花卉装饰使城市生活更美好。

 

16.依次填入第1段空格处的词语应是(3分)

  A.丰富  陶冶  美化        B.美化  丰富  陶冶

  C.美化  陶冶  丰富        D.丰富  美化  陶冶

17.依据第一段内容,下列不属于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发展原因的一项是(3分)

  A.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提高

  B.城市居民有一种返璞归真的需求

  C.花卉的现代栽培技术日益成熟

  D.花卉装饰可以使城市生活环境更优美

18.第六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

(3分)

19.本文围绕城市景观花卉装饰介绍的内容有(9分)

(1)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发展的原因;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0年5月1日,学校为庆祝上海世博会开幕,计划在校门口摆放花卉。

请根据文中花卉装饰设计原则,从下表中选择两种最合适的花,并从欣赏的角度写出观赏效果。

(6分)

 

花名 花期 花型 花色

菊花 12-5月 较小 白 黄

大丽花 6-8月 较小 红 橙 紫

一串红 5-11月 较小 红 紫

向日葵 6-10月 大 黄 橙

郁金香 4-5月 较大 白 黄  粉

水仙花 11-3月 较小 白 黄

香雪球 3-7月 较大 红 白  紫

选择花卉: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观赏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6.C

17.C

18.举例子具体说明花材应与环境的色彩、光线的强弱、陈设布局等相适宜

19.城市景观花卉装饰的种类;城市景观花卉装饰的主要材料;城市景观花卉装饰的设计原则。

20.郁金香香雪球 用红紫色变现出热烈喜庆的效果(和原文符合的答案均可)

选择花卉:

“庆典场所选用华大色艳华丽高贵的花卉来装饰”

欣赏效果:

“鲜艳漂亮,绚丽多彩,给人以热烈、快乐、喜庆的感受”

(三)2008年上海中考真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22分)

深层海水的利用

1众所周知,海洋中有着丰富的生物和矿产资源,殊不知海水本身也是海洋宝藏之一。

洋学家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深层海水是海洋的精华。

若能充分利用深层海水,将会使人类受益无穷。

②所谓深层海水,是指海洋深处的海水。

深层海水大量存在于距陆地5000米以外、水深200米以下的地方。

在这样的深处,光合作用无法进行,有机物分解的速度远远高于其合成速度,使作为“肥料”的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大都被保存下来,因此它的营养十分丰富,这就为深层海水的利用提供了条件。

③同时,深层海水受海底地形及气象条件的影响,会自然涌升到海面上来。

在茫茫大海上,这种被称为“涌升海面”的地方仅占全球海洋面积的0.1%,但却集中了海洋鱼类资源的60%,甚至更多。

其奥秘就隐藏在深层海水里:

当含有丰富微量元素的深层海水涌上海面后,浮游生物和藻类得以更快生长,为鱼类提供了丰饶的“肥料”。

研究表明,涌升海域和一般海域在鱼类产量上的差距极为惊人,单位面积涌升海域的鱼类生产量是沿岸海域的上百倍,是外洋海域的数万倍。

如果人类能制造“涌升海面”,将使深层海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很可能给海洋渔业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

④深层海水还是一种几乎没有被污染的水,病菌极少。

深层海水营养盐浓度是表层海水的5倍,而细菌含量却只有表层海水的1/10甚至1/100。

⑤深层海水在医学领域开始有了用武之地,它已成为一种奇妙的“绿色药品”。

医生们用深层海水治疗先天过敏性皮炎,只要在患处涂上深层海水,患者的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据统计,使用深层海水进行治疗的患者,约有60%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不过,医生们尚不清楚究竟是深层海水中的什么成分在治疗中发挥了作用。

⑥洁净的深层海水还引起了食品和化妆品生产厂家的极大兴趣。

利用深层海水来生产豆腐;酱油、咸菜等,不仅发酵过程加快,而且口感更好。

这类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场上十分畅销。

有些化妆品生产厂家也跃跃欲试,计划利用深层海水开发新一代化妆用品。

⑦深层海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蔚为壮观的大循环,这种大循环使海洋充满了活力。

⑧生生不息的深层海水给21世纪的人类带来了新的机遇。

11.第③段中与加点词“丰饶”意思相近的词语是,加点词“肥料”在文中的意思是。

(4分)

12.第⑤段的画线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

1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海洋宝藏包括丰富的生物、矿产及深层海水等资源。

B.人工制造“涌升海面”是为了充分利用深层海水资源。

C.深层海水中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微量元素都被保存下来。

D.单位面积涌升海域的鱼类生产量是外洋海域的数万倍。

14.从全文看,深层海水具有、和的特点,

它给21世纪的人类带来的新机遇是

(1)

(2)

(3)。

(12分)

参考答案:

11.(4分)丰富(2分)营养丰富的食物(2分)

12.(3分)列数字(1分)说明深层海水是一种奇妙的“绿色药品”(或:

说明用深层海水治疗先天过敏性皮炎疗效良好)(2分)13.(3分)C

14.(12分)营养丰富能形成“涌升海面”洁净少菌循环运动(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即可)⑴发展海洋渔业(或:

增加鱼类产量)⑵开发“绿色药品”⑶生产美味食品⑷开发新一代化妆用品(答对一点给3分,答对三点即可)

(四)2007年上海中考真题:

中国瓷器

①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

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

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②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

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上,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

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

③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

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一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番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