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技术概述与灌溉机械应用.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76948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PPT 页数:155 大小:1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水灌溉技术概述与灌溉机械应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节水灌溉技术概述与灌溉机械应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节水灌溉技术概述与灌溉机械应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节水灌溉技术概述与灌溉机械应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5页
节水灌溉技术概述与灌溉机械应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节水灌溉技术概述与灌溉机械应用.ppt

《节水灌溉技术概述与灌溉机械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水灌溉技术概述与灌溉机械应用.ppt(1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节水灌溉技术概述与灌溉机械应用.ppt

节水灌溉技术概述和灌溉机械应用,1概述,2节水灌溉技术和灌溉机械,一、我国水资源现状与用水结构,1概述,按1997年人口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200m,在世界153个国家的人均水资源排位中居121位,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达到16亿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低到1760m。

按国际上一般承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量少于1700m的为用水紧张国家。

(少于1000m为缺水国家,少于500m为严重缺水国家)。

1、我国水资源基本现状,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北方水资源贫乏,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南北相差悬殊。

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36.5%,却拥有占全国80.9%的水资源总量;,长江以北地区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3.5%,拥有的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1%,,即使在北方地区,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土地资源也极不相配。

黄河、海河、淮河三流域的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3.4%,耕地占39%,人口占35%,国民生产总值(GDP)占32%,而水资源量仅占7.7%,人均水资源量约为500m耕地每公顷水资源少于6000m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紧张的地区。

西北内陆河流域的土地面积占全国的35%,耕地占5.6%,人口占2.1%,GDP占1.8%,水资源量占4.8%,该地区属干旱区,但因人口稀少,人均水资源量约5200m,耕地每公顷水资源量约2400m。

据统计,1997年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平均为19.9%,而黄河流域超过50%,海河流域接近80%,已经超过40%的水危机标准。

因此,我国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严重的水危机状态。

水的问题到了不得不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地步。

我国不但水资源紧张,而且用水效率又极其低下,用水浪费现象更是普遍存在。

我国目前的用水量和美国相等,但GDP仅为美国的1/8,我国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左右,而先进国家为0.70.8。

(1)近期我国年供水量将基本维持在5600亿m,不会有过大的增长。

纵观我国水概况,用水结构以及发展趋势,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3个特点。

2.、我国用水结构与发展态势,

(2)我国农业年用水量将基本控制在4000亿m左右,但必须满足16亿人口的食物安全问题。

目前农业用水占总用水的比重较高。

但其发展趋势是不断降低,从1949年的97.1%逐步降低到目前的70%左右。

尽管总用水量有所增加,而农业用水量近20年来基本稳定在4000亿m左右,但粮食总产却逐步增加。

农田灌溉用水是农业的主要用水和耗水对象,农田灌溉用水占农业用水量的比例始终保持在90%以上。

(3)农业、工业、生活用水比重在近期内将基本维持在7:

2:

1的水平。

其发展态势为农业用水的比重逐渐降低,而工业、生活用水比重逐渐增加,2030年农业用水比重有可能降低到60%。

(发达国家农业用水比重一般在50%左右,美国1989年时农业用水比重在48%)。

近期我国用水构成表,二、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现状,节水农业就是以节约用水、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为核心的农业,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内涵。

其核心是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通过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适宜的农业技术和用水管理等综合技术措施,充分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和水的生产效率及效益,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在某种意义上讲,节水农业是节水、高产、高效、优质的农业。

节水灌溉技术是节水农业的核心技术。

节水灌溉是根据作物需水量规律及当地供水条件,为了有效地利用降水和灌溉水,获取农业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而采取的多种措施的总称。

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适宜于推广应用的节水农业技术主要有:

3、地面灌水技术,1、渠道防渗技术,2、低压管道输水技术,4、喷灌技术,9、农业节水管理技术,6、雨水利用技术,7、农业节水配套技术,8、劣质水利用技术,5、微灌技术,节水灌溉体系,1、水源开发与优化利用技术,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3、农业耕作栽培节水技术,4、节水管理技术,1.水源开发与优化利用技术,雨水集流技术,水窖,蓄水池,塘坝,劣质水利用技术,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井渠结合地表水、地下水互补技术,储水灌溉技术,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技术,膜上灌水技术,抗旱点浇技术,沟畦灌水技术,土壤墒情监测与灌水预报技术,灌区输配水系统水的测量与自动监控技术,3.农业耕作栽培节水技术,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施用化学制剂节水,优选抗旱品种,调整种植结构,4.节水管理技术,改进和完善灌溉制度,用节水型的灌溉制度指导灌水,制定适合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农业节水技术政策,制定和完善有利于节水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节水管理组织和节水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完善节水管理规章制度,把节水管理责任落实到每项工程,每个干部职工,每个农民。

三、我国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与研究的重点,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有:

4、政策法规不健全,投资体系不妥善,节水实施不力。

1、节水虽得到高度重视,但行业之间协调不利,缺乏根本思路。

2、节水虽有一定科学积累,但未形成整体优势。

3、管理水平落后,缺乏用水标准。

近期我国科技节水重点应放在:

1、加强国家节水战略研究,理清节水思路,制定我国节水科技发展规划。

2、加强节水工作中的科学问题的研究。

3、节水技术研究。

2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是指灌溉水(包括降水)进入农田后,通过采用良好的灌溉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的灌溉技术。

好的灌水技术不仅灌水均匀,而且节水、节能、省工,使土壤保持良好的物理化学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从而获得最佳效益。

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地面节水灌溉技术、喷灌和微灌等新的灌溉技术。

一、喷灌,喷灌是利用管道将压力水输送,分配到田间,再由喷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的雨滴,均匀地撒在灌溉面积上,以满足作物生长地需要。

压力水地形成,可以用水泵从水源取水加压或利用地形落差,形成自压水头。

我国自50年代开始研究喷灌技术,近十多年进行了大量地试验研究和应用推广,证明喷灌具有一系列的优点。

喷灌可以使灌溉水比较均匀地撒在地面,渗入到作物根系活动层,不产生深层渗漏和地面流失,因此,水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灌水均匀度可达8090,水的利用率达到6085,与地面灌溉相比,一般可以节省2030;,1、灌水均匀,用水节省;,由于喷灌能适时适量进行灌溉,有效地调节土壤水分状况。

灌溉后土壤中水,热,通气,营养状况良好,并能调节田间气候,有利于作物地生长,一般可增产1020。

2、作物产量高;,喷灌地适应性强,喷灌对土地的平整要求不高,对于地形复杂的岗地,缓坡地也可采用喷灌。

有些土壤,例如沙土采用地面喷灌有困难,但可采用喷灌。

3、喷灌地适应性强;,4、喷灌可以用于防止或减少灾害性天气对作物的影响;,用喷灌可节省田间渠系占地,提高土地利用率710。

喷灌比地面灌节省约一半的劳动力。

5、喷灌省时省工;,例如可以用喷灌防止春天霜冻,在干热风时期喷灌可提高空气湿度,降低气温。

喷灌也有它的缺点,主要是:

在多风的情况下,由于风的影响,使喷灌均匀度大大降低,水的飘移损失大,使水的利用系数大大降低。

一般3级风(3.44.5m/s)对喷灌均匀度就会有影响。

2、喷灌需要一定的动力设备和管材,需要较大的投资。

1、喷灌受风的影响大。

3、移动式或半移动式喷灌虽可减少设备投资,但在田间操作需要搬动管道或移动机组,比较麻烦,又易塌伤作物,破坏土壤。

4、喷灌需要较高的压力,耗能大,在能量紧张的情况下,受到限制,从节省能源的角度考虑,国外趋于发展中近射程喷灌。

(一)喷灌系统的组成和类型,喷灌系统一般由水源,动力,水泵,管道,喷头及田间工程系统等部分组成,如图所示;,1.喷灌系统的组成,一般的河流,渠道,塘库,井泉等都可作为喷灌水源。

水源提供的水量,流量,水质必须满足喷灌系统的要求。

大多数情况下,水源的高程不足以提供喷灌必要的水头,必须利用水泵将灌溉水汲取提加压。

喷灌常用的水泵有离心泵,自吸离心泵,长轴井泵,深井潜水泵等。

(1)水源,

(2)水泵,在用电方便的地区,一般用电动机带动水泵。

也有使用柴油机,汽油机带动。

还可用于手扶拖拉机或拖拉机上的动力机带动水泵。

动力机的功率与水泵配套相适应。

(3)动力,管道系统的作用是将有压的灌溉水输送,分配到田间。

喷灌管道系统一般包括干管和支管及其相应的连接,控制部件,如弯头,接头,三通,闸阀等。

(4)管道系统,喷头的作用是将灌溉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的水滴。

喷头是喷灌系统的专业部件,一般用竖管与支管连接。

有些喷灌系统,需要利用渠道将灌溉水从水源引到田间,以节省管道长度,就必须修建田间渠道及相应的建造物。

(5)喷头,(6)田间工程系统,2.喷灌系统的分类,喷灌系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系统获得压力的方式分为,机压喷灌系统,自压式喷灌系统,按系统设备组成可分为,管道式喷灌系统,机组式喷灌系统,按喷灌特征可分,定喷式喷灌系统,行喷式喷灌系统,按系统总主要组成部分是否移动和移动的程度分为,固定式,移动式,半固定式,根据我国应用的实际,以下分别对固定式喷灌系统、移动式喷灌系统和半固定式喷灌系统做简要介绍。

喷灌系统的各组成部分除喷头外,在整个灌溉季节,甚至常年都是固定不动的。

水泵和动力机组成固定的泵站,干管和支管埋入地下,进行轮灌,或在非灌溉季节卸下进行保养。

这种喷灌系统称为固定式喷灌系统。

(1)固定式喷灌系统,固定式喷灌系统的优点式使用操作方便,易于管理和养护,生产效率高,运行费用低,工程占地少。

缺点是工程投资大,设备利用率低,同时固定在田间的竖管,对机耕有一定的妨碍。

因此,一般只在灌水频繁,经济价值高的蔬菜及经济作物采用固定式喷灌系统。

在田间仅有固定的水源(塘,井或渠道),而动力、管道及喷头都是移动的。

这样在一个灌溉季节里,一套设备可以在不同地块上轮流使用,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了单位面积设备的投资。

将移动部分安装在一起,甚至省去干管,支管,构成一个整体称为喷灌机。

(2)移动式喷灌系统。

如图;这种形式的喷灌系统使用灵活,但管理劳动强度大,路渠占地多。

半固定式喷灌系统的动力、水泵和干管是固定的,在干管上装有许多给水栓,支管和喷头是移动的。

支管在一个位置上与给水栓连接进行喷洒,喷洒完毕,可移动至下一个位置与下一个给水栓连接。

这样的喷灌系统比固定式喷灌系统设备利用率高,投资也较省,操作起来比移动式喷灌系统劳动强度低些,生产率也高些。

因此,很多国家的喷灌系统多为半固定式喷灌系统。

(3)半固定式喷灌系统,人工移动支管操作比较可靠,但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国外大多采用机械移动支管。

根据支管移动的方式可分为人工移动支管和机械移动支管。

机械移动支管的形式很多,主要有以下五种:

滚动式喷灌系统,其支管在直径为12m的许多大轮子上,以支管本身为轮轴,轮距一般为612m,如图48。

在一个位置喷完后,由人工利用专门的杠杆或小发动机,使支管滚移至下一个位置继续喷灌。

a.滚动式喷灌系统,它适用于矮杆作物及较平的地块。

端拖式喷灌系统,其支管布置在田块中间,支管上装有小轮或滑撬,在一个位置喷好后,由拖拉机或绞车纵向牵引越过干管到一个新的位置,如图所示。

b.端拖式喷灌系统,支管可以式软管,也可以是有柔性接头的刚性管道,一般支管的长度不超过50m。

绞盘式喷灌系统,由田间固定干管的给水栓供水,支管是软管缠绕在绞盘上,绞盘架设在绞盘车上,与喷洒车连接组成绞盘式喷灌机。

喷灌时绞盘车转动,边喷,边收管,收卷完毕,喷头停喷,然后转入下一地段作业。

c.绞盘式喷灌系统,时针式喷灌系统又称中心支轴式喷灌系统。

其结构如图410和411所示。

在喷灌田块的中心有供水系统(给水栓或水井与泵站),其支管支承在可以自动行走的小车及塔架上,工作时支管象时针一样绕中心点旋转。

时针式喷灌系统,常用的支管长度为400500m,根据轮灌的需要,转一周要210天,可控制8001000亩,支管离地面23m。

这种系统的优点是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可以不要人操作,连续工作,生产效率高;并且支管上可以装有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