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迫降寒区救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9246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飞机迫降寒区救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飞机迫降寒区救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飞机迫降寒区救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飞机迫降寒区救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飞机迫降寒区救生.docx

《飞机迫降寒区救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飞机迫降寒区救生.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飞机迫降寒区救生.docx

飞机迫降寒区救生

 

2021年飞机迫降寒区救生

Understandthecommonsenseofsafety,youcanunderstandwhatsafetyissuesshouldbepaidattentiontoindailywork,andenhanceyourawarenessof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

AQ-SN-0130

2021年飞机迫降寒区救生

前言:

了解清楚安全常识,可以明白在曰常工作中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增强自己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事故的能力,时刻注重安全的重要性。

本文档可以用来收藏、阅读、改编、打印(使用时请先阅读条款)。

  1寒区环境的特点

  民用航空客机遇到紧急情况实施迫降,有时也会迫降于寒区。

寒区的环境怎么样,在寒区怎么样生存待救,成为在寒区迫降后遇险人员面临的现实问题。

我国寒区通常指东北、华北、西北的北部而言。

寒区的特点是气温低、寒期长、寒潮多、温差大。

寒区环境的主要特点如下:

  1)气温低

  我国北部,约有1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全年有10天以上,气温低于—40℃;约有40万平方千米土地,全年有25天以上,气温低于—30℃;约有150万平方千米土地,全年有50天以上,气温低于—20℃。

东起延吉,经长春至乌鲁木齐一线,及其以北地区,冬季气温可低达—38℃~—40℃,甚至—50℃。

1968年2月,在黑龙江漠河测得的极端最低气温为—52.3℃。

  2)寒期长

  我国寒区每年严寒期可达4~6个月,寒冷期可达6~8个月。

寒区冬季积雪期长达254.4天,最少也在150天以上,平原地区积雪一般在20厘米,全国积雪最厚的记录是新疆伊宁地区,积雪厚达89厘米。

  3)寒潮多

  我国严寒地区,冬季平均一个星期来一次寒潮。

冷空气从西伯利亚和蒙古侵入我国时,多数地区刮西北风。

寒潮到来时,天气睛而冷,气温在24小时内,能下降10℃以上,而且风速加大风向多变,并常常伴有降雪。

年降雪日最多可达142.1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

黑龙江每年冰封期达6个月,冰厚达1.5米左右。

  4)温差大

  我国寒区,由于气温变化快,天气异常时,由一个较高的气温,一下子变到一个较低的气温,甚至相当低的气温,人体一下子很难适应这种情况。

遇险人员在寒区遇到这种突然受寒的环境,很容易影响到在寒区的生存自救,如患上低温症等。

  在寒区,遇险人员需要防寒保暖、防冻伤、防雪盲,解决缺少食物等问题。

  2寒区保暖与睡眠

  在寒区生存自救,首要考虑到的就是御寒保暖。

温度太低时,人不敢睡觉,也睡不着觉。

环境温度影响着体温,影响着身体安全。

  在一般情况下,人体在产热和散热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因而体温也保持着恒定。

当气温达到26℃~27℃、水温33℃时,人体代谢率增加,以保持体温恒定。

代谢率增加,是通过下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来实现的,同时使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体热散失。

产热增加是通过两个途径完成:

  

(1)人体暴露于寒冷环境时,肌肉的紧张度增加,出现寒颤,代谢率可比基础代谢增加6~7倍。

  

(2)如果继续暴露受冷时,其他器官的代谢也增加,尤其是肝脏的产热量明显增加。

与此同时出现神经兴奋、心跳、呼吸加快,血压上升等代偿反应,以维持体温不致下降。

  一般裸体者在气温25℃以下而无防护时,散热量就超过了产热量,于是体温就开始下降。

这种无防护的情况时间久了,便会患低温症。

因此,处在寒区低温环境中,要注意自我保护,用服装防寒并建立隐蔽所,以便生存待救。

  在寒冷环境里穿着厚的防寒服是必要的。

但在剧烈活动时,穿厚衣服容易出汗,而且汗液不易蒸发。

所以,剧烈活动时,应脱去厚衣服,另外,衣服穿得紧些,会使人感到暖和,反之会感到寒冷。

穿一件厚衣服,不如多穿几层薄衣服为好。

因为这样有更多的空气层,保温效果更好。

  头部应进行重点保温。

据测:

在全身保暖的情况下,若头部不加任何防护,在环境温度15℃,人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头部散失的热量为全身产热量的34%,在气温4℃时,达50%,在—15℃时,达75%。

所以,除应戴防寒帽外,还应戴围巾。

  保持服装的干燥,特别是手套和袜子的干燥尤为重要。

夜间最好用火烘,或放睡袋内,在人睡眠时,用体温使其干燥。

在雪中活动时,因出汗和冰雪会把衣服弄湿,水在蒸发时消耗气化热,使身体受冷,往往容易引起感冒和冻伤。

  进入帐篷和其他隐蔽所时,要抖掉衣服上的冰雪。

不可穿着鞋子烤脚,因为这样不容易烘干,反而使鞋内产生水汽,再外出时在冰雪里行走会凝结成冰,容易发生冻伤。

  在足踝和跟腱外,可涂上滑石粉或肥皂,以防止脚伤。

袜子最好是穿棉绒袜,因尼龙袜不吸收水分。

不要使鞋袜皱褶,以免引起脚的损伤。

脚趾麻木,预示着冻伤,应多作运动。

  冰天雪地里可以建造冰屋,像哈尔滨冰节的冰雕一样。

冰屋有开口可以出入,底部可用树叶、草等铺垫,使睡袋不直接与冰面接触。

你可以借助睡袋和冰屋,好好睡上一觉。

有了充足的睡眠,你才能更好地生存待救,并防止冻伤等。

  3冻伤危害与预防

  冻伤是寒区中最常见的局部损伤。

在获救的遇险人员中,多数都有程度不同的冻伤。

局部冻伤本身并不致命,但它往往可造成严重后果。

有些遇险丧生的人,主要因为冻伤而失去行动能力,因而难以进行各种生存活动,最后因低温症而死伤。

其实,他们只要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这些冻伤是可以避免或者减轻的。

  局部冻伤有冻结性和非冻结性两类。

气温在0℃以上,由于风速大、温度低、暴露时间长造成冻伤,称为非冻结性冻伤。

因为严寒,使皮肤温度降到—5℃以下,造成皮肤冻结而致冻伤。

冻伤不仅与气温低有关,风速也是个重要因素。

人在不同的风力下,对同一气温的冷感明显不同。

因此,有风时,常用相当温度,或称实感温度,来表示寒冷程度。

  相当温度,定义为一定环境下,有风时相当于无风时的若干度气温的寒冷程度。

但风力大于18米/秒以上时,这种致冷效果增加的程度就不明显了。

人的手指和脚趾裸露时,在相当温度—20℃时20分钟就会冻结;—30℃时8分钟就会冻结;—40℃时6分钟就会冻结;—60℃时2分钟就会冻结;—70℃时1分钟就会冻结。

我们日常在冬季感到的刮风时特别冷的感觉,就是这种“风冷”造成的。

  皮肤组织在冻结时,由于细胞内形成冰晶,造成机械性的细胞破坏和组织损伤。

但在缓慢冻结时,冰晶多发生在细胞外,细胞冻结时,也不一定造成细胞膜的破裂,主要是造成组织细胞的变性,这是因为细胞发生了一系列生理变化。

细胞间液形成冰晶时,间液内的钠离子被析出,细胞发生萎缩,细胞膜通透性增强,细胞脱水,蛋白变性,同时使脱氧酶等的活性降低。

因此,冻结时,组织的损伤不仅仅是机械的损伤,而是伴随着细胞代谢的明显改变,代谢率可下降约50%,因能量物质的损失而造成组织的变性。

  局部冻伤在初期,往往无明显感觉,因此对易冻伤部位需要密切观察。

遇险人员可以互相观察对方面部有无白色斑点。

为防止面部冻伤,要及时活动面部肌肉,如作皱眉、挤眼、咧嘴等动作。

还可以用手揉搓面部、耳、鼻等部位。

特别要注意鞋袜的干燥,出汗多时应及时更换或烘干。

因为,在潮湿情况最易冻伤。

颈部最好用布围住,将袖口、裤脚扎紧,防止风雪吹入。

  一旦发生冻伤,切忌用雪揉搓冻伤部位,因为这样会散发更多的体热使冻伤加重。

受伤的手,可以放在腋窝下加温。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放在43℃左右的水中浸泡复温。

水温太低时效果不好,超过49℃时易造成烫伤。

复温的速度越快越好,能在5~7分钟内复温最好,最迟不应超过20分钟。

缓慢的复温可能增加后来的并发症。

  4寒区生存办法多

  寒区生存待救,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御寒保暖、确保睡眠、防冻、防雪盲、缺少食物等。

  1)防寒睡袋

  防寒睡袋的防寒要求与防寒服装基本相同。

在5℃以下的帐篷里,如果不用睡袋就不能安睡。

使用睡袋时,即使在—10℃以下的气温下,也可以舒适睡觉。

  防寒睡袋对防寒有重要的作用。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在帐篷内,用两个装满1500毫升42℃水的热水袋,一个放在防寒睡袋里,一个放在睡袋外。

5个小时以后,防寒睡袋外的热水袋的水温降到与气温基本相同,防寒睡袋内的热水袋的水温则在14个小时以后,仍保持在12℃左右。

  防寒睡袋的面料为透气防水布,絮料为金属棉,可以降低人体的辐射发热和对流散热,从而起到保暖并防寒防潮的作用。

  2)保暖用品

  保温袋是一种保暖用品。

它由镀铝塑料薄膜制成,利用铝膜将身体辐射出的红外线反射回身体保暖,同时可用于食品等的防火隔热保温,方便实用。

  化学产热袋是另一种形式的保暖用品。

它利用药剂与空气的氧化反应产热,产热时间大于10小时,产热平均温度45℃~55℃。

  固体燃料是遇险人员在寒区生存必备的保暖与生活用品。

它可以为遇险人员补充热能,并解决寒区生活之急需。

它是多种形式的便携式燃料。

  3)保护用品

  防冻药品是遇险人员在寒区生存待救的保护用品,供防护冻伤之用。

它由防冻药膏等组成,装于急救药包内,可以随时取用。

  雪盲防护眼镜是防止雪盲的一种保护用品。

雪盲是指太阳光线直接照射、雪地反射或者合并作用于人的眼睛,所造成的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眼部疾病。

发生雪盲时,因眼睛剧烈疼痛、怕光、流泪,直接影响到遇险人员在寒区的生存待救。

所以,必须加以防护。

  4)可食动植物

  在寒区生存待救,与沙漠上不同,寒区的供应充足,因此可以食用些动埴物,保持人体需要足够的热量以维持体温,补充消耗的热量。

  在寒区可食用的动物有狐、山羊、驯鹿、野牛、野狗、熊等。

可食用的植物有野桔、弥猴桃、野百合、野核桃、山葡萄、野蔷薇等。

这样,就可以缓解遇险人员缺少食物的问题。

  遇险人员用这些办法,可以在寒区生存自救,等待援救。

同样地,从环保角度出发,我们不提倡遇险人员直接食用野生动、植物。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