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基础》复习题选修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8602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据库基础》复习题选修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数据库基础》复习题选修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数据库基础》复习题选修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数据库基础》复习题选修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数据库基础》复习题选修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据库基础》复习题选修课.docx

《《数据库基础》复习题选修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库基础》复习题选修课.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据库基础》复习题选修课.docx

《数据库基础》复习题选修课

第一篇绪论

1.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答:

(1)数据(Data):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

数据的种类有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正文等。

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2)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的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3)数据库系统(DataBaseSytem,简称DBS):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4)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mentSytem,简称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DBMS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2.试述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和联系。

答: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是:

文件系统面向某一应用程序,共享性差,冗余度大,数据独立性差,记录内有结构,整体无结构,由应用程序自己控制。

数据库系统面向现实世界,共享性高,冗余度小,具有较高的物理独立性和一定的逻辑独立性,整体结构化,用数据模型描述,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恢复能力。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联系是: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都是计算机系统中管理数据的软件。

3.试述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答:

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点有:

(1)数据结构化。

数据库系统实现整体数据的结构化,这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本质区别。

(2)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数据库的数据不再面向某个应用而是面向整下系统,因此可以被多个用户、多个应用以多种不同的语言共享使用。

由于数据面向整个系统,是有结构的数据,不仅可以被多个应用共享使用,而且容易增加新的应用,这就使得数据库系统弹性大,易于扩充。

(3)数据独立性高。

数据独立性包括的物理独立性和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模式和二级映像功能保证了数据中的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很高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4)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数据库的共享是并发的共享,即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甚至可以同时存取数据库中同一个数据。

为此DBMS必须提供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包括数据的安全性保护、数据的完整性检查、并发控制和数据库恢复。

4.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

(1)数据库定义功能;

(2)数据存取功能;(3)数据库运行管理;(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5.试述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模型的作用和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

答: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中用来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的工具,是数据库中用于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构架。

一般地讲,数据模型是严格定义的概念的集合。

这些概念精确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和完整性约束条件。

因此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1)数据结构:

是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2)数据操作:

是指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值)允许进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3)数据的约束条件:

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

完整性规则是给定的数据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依存规则,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的变化,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相容。

6.试述概念模型的作用。

答:

概念模型实际上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

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是数据库设计我员进行数据库设计的有力工具,也是数据库人员和用户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

7.试述关系模型的概念,定义并解释以下术语:

(1)关系

(2)属性(3)域(4)元组(5)主码(6)关系模式

答:

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在用户观点下,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它由于和列组成。

(1)关系:

一个关系对应通常说的一张表;

(2)属性:

表中的一列即为一个属性;

(3)域:

属性的取值范围;

(4)元组:

表中的一行即为一个元组;

(5)主码:

表中的某个属性组,它可以惟一确定一个元组;

(6)关系模式:

对关系的描述,一般表示为

关系名(属性1,属性2,…,属性n)

8.试述关系数据库的特点。

答:

关系数据模型具有下列优点:

(1)关系模型与非关系模型不同,它是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的。

(2)关系模型的概念单一,无论实体还是实体之间的联系都用关系表示,操作的对象和操作的结果都是关系,所以其数据结构简单、清晰,用户易懂易用。

(3)关系模型的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从而具有更高的数据独立性、更好的安全保密性,也简化了程序员的工作和数据库开发建立的工作。

当然,关系数据模型也有缺点,其中最主要的缺点是,由于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查询效率往往不如非关系数据模型。

因此为了提高性能,必须对用户的查询请求进行优化,增加了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难度。

9.试述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什么?

答: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组成。

外模式,亦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

外模式涉及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通常是模式的子集。

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系统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管理,使用户能逻辑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存储。

为了能够在内部实现这三个抽象层次的联系和转换,数据库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

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

正是这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物理独立性。

10.定义并解释以下术语:

模式、外模式、内模式、DDL、DML。

性?

答:

模式、外模式、内模式的解释参见第9题。

DDL:

数据定义语言,用来定义数据库模式、外模式、内模式的语言。

DML:

数据操纵语言,用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的语句。

11.试述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答:

数据库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12.DBA的职责是什么?

答:

负责全面地管理和控制数据库系统。

具体职责包括:

①决定数据库的信息内容和结构;②决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取策略;③定义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和完整性约束条件;④监督和控制数据库的使用和运行;⑤改进和重组数据系统。

13.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这三种基本数据模型各有哪些优缺点?

答:

层次模型的优点是:

结构清晰,表示各结点之间的联系简单;容易表示如“家族关系”等现实世界的层次结构的事物及其之间的联系。

   缺点是:

不能表示两个以上实体型之间的复杂联系和实体型之间的多对多联系;           严格的层次顺序使数据插入和删除操作变得复杂,如父结点的删除导致子结点的删除。

   网状模型的优点是:

能够表示实体之间的多种复杂联系。

   缺点是:

网状模型比较复杂,需要程序员熟悉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在重新组织数据库时容易失去数据独立性。

   关系模型的优点是:

使用表的概念,简单直观;直接表示实体之间的多对多联系;具有更好的数据独立性;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缺点是:

关系模型的联结等操作开销较大,需要较高性能计算机的支持。

第二篇关系数据库

1.试述关系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

答:

关系模型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2.定义并理解下列术语,说明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域、笛卡儿积、关系、元组、属性

(2)主码、候选码、外部码

(3)关系模式、关系、关系数据库

(1)答:

域:

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笛卡儿积:

给定一组成域D1,D2,…,Dn,这些域中可以有相同的。

这组域的

笛卡儿积为:

D1×D2×…×Dn={(d1,d2,…,dn)ldi∈Di,i=1,2,…,n}

其中每一个元素(d1,d2,…,dn)叫做一个n元组(n-tuple)或简称元组(Tuple)。

元素中的每一个值di叫做一分量(Component)。

关系:

在域D1,D2,…,Dn上笛卡儿积D1×D2×…×Dn的子集称为关系表示为

R(D1,D2,…,Dn)

元组:

关系中的每个元素的关系中的元组。

属性:

关系也是一个二维表,表的每行对应一个元组,表的每列对应一个域。

由于域可以相同,为了加以区分,必须对每列起一名字,称为属性(Attribute)。

(2)答:

候选码:

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组的值能惟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Candidatekey)。

主码:

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为主码(Primarykey)。

外部码:

设F是基本关系R的一个或一组属性,但不是关系R的码,如果F与基本关系S主码KS相对应,则称F是基本关系R的外部码(Foreignkey),简称外码。

基本关系R称为参照关系(Referencingrelation),基本关系S称为被参照关系(Referencedrelation)或目标关系(Targetrelation)。

关系R和S可以是相同的关系。

(3)答:

关系模式:

关系的描述称为关系模式(RelationSchema)。

它可以形式地表示为

          R(U,D,dom,F)

其中R为关系名,U为组成该关系的属性名集合,D为属性组U中属性所来自的域,dom为属性向域的映像集合,F为属性间数据的依赖关系集合。

关系:

在域D1,D2,…,Dn上笛卡儿积D1×D2×…×Dn的子集称为关系,表示为

        R(D1,D2,…,Dn)

关系是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的状态或内容。

关系模式是静态的、稳定的;而关系是动态的、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因为关系操作在不断更新着数据库中的数据。

  关系数据库:

关系数据库也有型和值之分。

关系数据库的型也称为关系数据库模式,是对关系数据库的描述,它包括若干域的定义以及在这些域上定义的若干关系模式。

关系数据库的值是这些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对应的关系的集合,通常就称为关系数据库。

3.试述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

在参照完整性中,为什么外部码属性的值也可以为空?

什么情况下才可以为空?

答:

实体完整性规则:

若属性A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

参照完整性规则:

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基本关系R和S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

或者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

外部属性可以为空,因为外部属性对其基本关系本身是非码,不是标识元组的属性值,故可以为空。

当此属性值尚未确定时,此外部属性为空。

第三篇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1.试述SQL语言的特点。

答:

(1)综合统一。

SQL语言集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纵语言DML、数据控制语言DCL的功能于一体。

(2)高度非过程化。

用SQL语言进行数据操作,只要提出”做什么”,而无需指明”怎么做”,因此无需了解存取路径,存取路径的选择以及SQL语句的操作过程由系统自动完成。

(3)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

SQL语言采用集合操作方式,不仅操作对象、查找结果可以是元组的集合,而且一次插入、删除、更新操作的对象也可以是元组的集合。

(4)以同一种语法结构提供两种使用方式。

SQL语言既是自含式语言,又是嵌入式语言。

作为自含式语言,它能独立地用于联机交互的使用方式;作为嵌入式语言,它能够嵌入到高级语言程序中,供程序员设计程序时使用。

(5)语言简捷,易学易用。

2.试述SQL的定义功能。

答:

SQL的数据定义为功能包括定义表、定义视图和定义索引。

SQL语言使用CREATETABLE语句建立基本表,ALTERTABLE语句修改基本表定义,DROPTABLE语句删除基本表;使用CREATEINDEX语句建立索引,DROPINDEX语句删除索引;使用CREATEVIEW语句建立视图,DROPVIEW语句删除视图。

3.什么是基本表?

什么是视图?

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

基本表是本身独立存在的表,在SQL中一个关系就对应一个表。

视图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导出的表。

视图本身不独立存储在数据库中,是一个虚表。

即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这些数据仍存放在导出视图的基本表中。

视图在概念上与基本表等同,用户可以如同基本表那样使用视图,可以在视图上再定义视图。

4.试述视图的优点。

答:

(1)视图能够简化用户的操作;

(2)视图使用户能以多种角度看待同一数据;

(3)视图对重构数据库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逻辑独立性;

(4)视图能够对机密数据提供安全保护。

第四篇关系数据理论

1.理解并给出下列术语的定义:

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传递依赖、候选码、主码、外码、全码(All-key)、1NF、2NF、3NF、BCNF

答:

第五篇数据库设计

1.试述数据库设计过程。

答:

这里只概要列出数据库设计过程的六个阶段:

(1)需求分析;

(2)概念结构设计;

(3)逻辑结构设计;

(4)数据库物理设计;

(5)数据库实施;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这是一个完整的实际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设计过程。

不仅包括设计数据库本身,还包括数据库的实施、运行和维护。

设计一个完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往往是上述六个阶段的不断反复。

2.试述数据库设计过程各个阶段上的设计描述。

答:

各阶段的设计要点如下:

(1)需求分析:

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

(2)概念结构设计:

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

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4)数据库物理设计:

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5)数据库实施:

设计人员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工具及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3.试述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结构设计部分形成的数据库模式。

答:

数据库结构设计的不同阶段形成数据库的名级模式,即:

(1)在概念设计阶段形成独立于机器特点,独立于各个DBMS产品的概念模式,在本篇中就是E-R图;

(2)在逻辑设计阶段将E-R图转换成具体的数据库产品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逻辑模式,然后在基本表的基础上再建立必要的视图(View),形成数据的外模式。

(3)在物理设计阶段,根据DBMS特点和处理的需要,进行物理存储安排,建立索引,形成数据内模式。

4.试述数据库设计的特点。

答:

数据库设计既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项目。

其主要特点有:

(1)数据库建设是硬件、软件和干件(技术与管理的界面)的结合。

(2)从软件设计的技术角度看,数据库设计应该和应用系统设计相结合,也就是说,整个设计过程中要指把结构(数据)设计和行为(处理)设计密切结合起来。

5.需求分析阶段的设计目标是什么?

调查的内容是什么?

答:

需求分析阶段的设计目标是通过详细调查实现世界处理的对象(组织、部门、企业等,)充分了解原系统(手工系统或计算机系统)工作概况,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系统的功能。

调查的内容是”数据”和”处理”,即获得用户对数据库的如下要求:

(1)信息要求,指用户需要从数据库中获得信息的内容与性质,由信息要求可以导出数据要求,即在数据库中需要存储哪些数据;

(2)处理要求,指用户要完成什么处理功能,对处理的响应时间有什么要求,处理方式是批处理还是联机处理;

(3)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6.什么是数据库的概念结构?

试述其特点和设计策略。

答:

概念结构是信息世界的结构,即概念模型,其主要特点是:

(1)能真实、充分地反映现实世界,包括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能满足用户对数据的处理要求,是对现实世界的一个真实模型;

(2)易于理解,从而可以用它和不熟悉计算机的用户交换意见,用户的积极参与是数据库设计成功的关键;

(3)易于更改,当应用环境和应用要求改变时,容易对概念模型修改和扩充;

(4)易于向关系、网状、层次等各种数据模型转换。

概念结构的设计策略通常有四种:

(1)自顶向下,即首先定义全局概念结构的框架,然后逐步细化;

(2)自底向上,即首先定义各局部应用的概念结构,然后将它们集成起来,行到全局概念结构;

(3)逐步扩张,首先定义最重要的核心概念结构,然后向外扩充,以滚雪球的方式逐步生成其他概念结构,直至总体概念结构;

(4)混合策略,即将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用自顶向下策略设计一个全局概念结构的框架,以它为骨架集成由自底向上策略中设计的各局部概念结构。

7.什么叫数据抽象?

试举例说明。

答:

数据抽象是对实际的人、物、事和概念进行人为处理,抽取所关心的共同特性,忽略非本质的细节,并把这些特性用各种概念精确地加以描述,这些概念组成了某种模型。

如”分类”这种抽象是:

定义某一类概念作为现实世界中一组对象的类型。

这些对象具有某些共同的特性和行为。

它抽象了对象值和型之间的”ismemberof”

语义。

在E-R模型中,实体型就是这种抽象。

例如在学校环境中,李英是老师,表示李英是教师类型中的一员,则教师是实体型,李英是教师实体型中的一个实体值,具有教师共同的特性和行为:

在某个系某个专业教学,讲授某些课程,从事某个方向的科研。

8.试述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和设计步骤。

重要性:

数据库概念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将在需求分析阶段所得到的应用需求首先抽象为概念结构,以此作为各种数据模型的共同基础,从而能更好地、更准确地用某一DBMS实现这些需求。

设计步骤:

概念结构的设计方法有多种,其中最经常采用的策略是自底向上方法,该方法的设计步骤通常分为两步:

第1步是抽象数据并设计局部视图,第2步是集成局部视图,得到全局的概念结构(

9.什么是E-R图?

构成E-R图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答:

E-R图为实体-联系图,提供了表示实体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构成E-R图的基本要素是实体型、属性和联系,其表示方法为:

(1)实体型,用矩形表示,矩形框内写明实体名;

(2)属性,用椭圆形表示,并用无向边将其与相应的实体连接起来;

(3)联系,用菱形表示,菱形框内写明联系名,并用无向边分别与有关实体连接起来,同时在无向边旁标上联系的类型(1:

1,1:

n或m:

n)。

10.为什么要视图集成?

视图集成的方法是什么?

答:

在对数据库系统进行概念结构设计时一般采用自底向上的设计方法,把繁杂的大系统解子系统。

首先设计各个子系统的局部视图,然后通过视图集成的方式将各子系统有机地融合起来,综合成一个系统的总视图。

这样,设计清晰,由简到繁。

由于数据库系统是从整体角度看待和描述数据的,因此数据不在面向某个应用而是整个系统。

因此必须进行视图集成,使得数据库能被全系统的多个用户、多个应用共享作用。

一般来说,视图集成可以有两种方式:

(1)多个分E-R图一次集成,如《概论》图6。

25(a)所示(P224);

(2)逐步集成,用累加的方式一次集成两个分E-R图,如《概论》图6。

25(b)所示。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每次集成局部E-R图时都需要分两步走:

(1)合并,解决各分E-R图之间的冲突,将各分E-R图合并起来生成初步E-R图;

(2)修改和重构,消除不必要的冗余,生成基本E-R图。

11.什么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

试述其设计步骤。

答:

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就是把概念结构设计阶段设计好的基本E-R图转换为与选用的DBMS产品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

设计步骤:

(1)将概念结构转换为一般的关系、网状、层次模型;

(2)将转换来的关系、网状。

层次模型向特定DBMS支持下的数据模型转换;

(3)对数据模型进行优化。

12.规范化理论对数据库设计有什么指导意义?

答:

规范化理论为数据库设计人员判断关系模式的优劣提供了理论标准,可用以指导关系数据模型的优化,用来预测模式可能出现的问题,为设计人员提供了自动产生各种模式的算法工具,使数据库设计工作有了严格的理论基础(可参考《概论》上P231~232数据模型的优化)。

13.试述数据库物理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答:

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称为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它依赖于给定的DBMS。

为一个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要求的物理结构,就是数据库的物理设计的主要内容。

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步骤通常分为两步:

(1)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在关系数据库中主要指存取方法和存储结构;

(2)对物理结构进行评价,评价的重点是时间效率和空间效率。

14.数据输入在实施阶段的重要性是什么?

如何保证输入数据的正确性?

答:

数据库是用来对数据进行存储、管理与应用的,因此在实施阶段必须将原有系统中的历史数据输入到数据库。

数据量一般都很大,而且数据来源于部门中的各个不同的单位。

数据的组织方式、结构和格式都与新设计的数据库系统有相当的差距,组织数据录入就要将各类源数据从各个局部应用中抽取出来,分类转换,最后综合成符合新设计的数据库结构形式,输入数据库因此这样的数据转换、组织入库的工作是相当费力费时的工作。

特别是原系统是手工数据处理系统时,各类数据分散在各种不同的原始表格、凭证、单据之中,数据输入量更大。

保证输入数据正确性的方法:

为提高数据输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应该针对具体的应用环境设计一个数据录入子系统,由计算机来完成数据入库的任务。

在源数据入库之前采用多种方法对它们进行检验,以防止不正确的数据入库。

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