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期末复习建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8231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6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期末复习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小学数学期末复习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小学数学期末复习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小学数学期末复习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小学数学期末复习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期末复习建议.docx

《小学数学期末复习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期末复习建议.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期末复习建议.docx

小学数学期末复习建议

复习建议

一、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反复阅读课标和教材,弄清重单元,以及每一单元的复习重点。

制订复习计划时,要切实把握复习的具体内容,贯彻落实课标的理念,使复习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可行性。

找准重点、难点,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着手编写复习课教学计划时,重点理清基本概念、基础计算、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方面的知识结构网络,建议以三步进行

(1)根据教材的几大板块安排进行复习

(2)再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块进行训练;

(3)最后适当进行综合训练。

切实保证复习效率。

 二、分类整理,梳理、强化复习的系统性

1、复习时应建立基础知识结构网络。

让学生重新去品味基础知识、归纳要点,理清每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全方位出发,促提高。

作为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系统原理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可以整理成表格,使学生对于本部分内容从分数的意义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分类与互化,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应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

再如,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可把除法的商不变的规律、比的基本性质与之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

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的效率。

2、辨析比较,区分弄清易混概念。

对于易混淆的概念,首先要抓住意义方面的比较。

如:

质数和奇数的比较;合数和偶数的比较;比和比例等。

对易混概念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把握概念的本质,避免不同概念的干扰。

对易混的方法也应该进行比较,以明确解题方法。

如求比值和化简比。

3、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不要只顾单一的知识总复习,更重要的是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综合运用。

有些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同的分析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同时也给其他的学生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

有些实际问题,题目的类型不同,但解题的思路和分析方法是一样的。

复习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4、把握住复习中的重难点

小学毕业复习中的最难点是解决问题,在复习中特别要多下工夫。

对解决问题的复习,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分类复习

复习时按照一定的标准,按知识性分类或按解题方法分类等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类复习,有利于学生形成基本解题思路和方法。

分类复习完后,还要进行各种实际问题的整合训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避免模式化,使学生真正形成能力。

(2)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对学生掌握得不好的一类或几类应用题加大力度训练,精心设计练习题,注意内容的层次,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把握好“会”、“熟”、“活”三个阶段,最后形成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

三、复习课要注意的原则

“复习课最难上”“除了练习还是练习”,一到总复习阶段,许多数学教师经常发出这样的感叹。

确实如此,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有“成就感”,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使学生在复习课中乐此不疲,提高复习效果呢?

要做到“五要五忌”。

1、要自主探究,忌被动接受

许多教师对学生总是不放心,上复习课要么面面俱到,不停讲解,不停提问,要么就是大量练习,只求结果,不重过程。

表面上容量很大,效果较好,其实只是事倍功半。

因此,复习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主动探究的复习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知识。

2、要综合开放,忌单一封闭

解答综合性开放性的习题,有利于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有利于学生灵活性思维和创造思维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3、要有效实践,忌机械作业

机械作业只会造成学生怕学、厌学心理和思维定势。

因此,在复习中要多设计一些巧妙、新颖具有较高思维价值的练习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效实践,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要合作交流,忌枯燥讲解

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方式不同,学习水平不同,相应地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和能力也必然有所区别。

在复习中,当学生遇到有困惑的问题时,或探索开放性问题时,教师要创设一种研究探讨的氛围,舍得花时间为他们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合作讨论中发挥自己的潜力,并相互受到启迪。

5、要有的放矢,忌盲目练习

有的放矢,就是指在复习时设计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要针对学生的知识缺陷、误区、重难点、疑点来设计,让学生通过比较、鉴别、互评等方法,加深理解,填缺补差,完善知识体系。

数学复习不是机械的重复。

什么都讲,什么都练是复习的大忌。

要避免学生重复做大量已掌握知识部分的习题,把精力集中在未掌握知识部分上,真正起到学生缺什么,教师就补什么、强化什么。

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

同时,题目的设计要新颖,具有开放性,创新性。

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多思考,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学到更多的解题技能。

四、注重单元试卷、综合试卷、学生自我评价的反馈。

1、及时检查学生综合素质情况。

在小学数学总复习时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适应性、灵活性、诊断性测试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及时查漏补缺,进一步调控学生的全面复习。

2、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习惯。

检测之后,教师不仅要精讲巧析、洞查、记录学生的缺陷,及时对症下药,并在下一次检测中有所侧重,鼓励学生记录好人手一册“总复习错题集”,灵活运用错题集,经常翻阅分析,力争错误不再重犯。

努力使学生做到“吃一堑,长一智”,其目的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估自我,自觉的查漏补缺,面对复杂多变的题目,能严密审题,弄清知识结构关系和知识规律,发掘隐含条件,多思多找,得出自己的经验来。

五、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小学数学总复习是基础性综合性强的复习,对不同的学生既要统一要求,又要顾及差异,要正确处理好“培优辅弱促中间“的关系,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实施分层复习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

(1)学生分层:

首先按照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差异,把全班学生相对分成优、中、弱三个小组,分组依据平时的学习水平结合学生自我的评价和他人的评价。

2)复习目标分层:

对三个小组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优生重在综合题开放题,要求审题细致,解题灵活。

中等生重在变式提高题,学困生重在基础题,要求基础扎实,

(3)复习方法分层:

优生的复习以自主学习结合教师的点拨,中等生以小组合作结合教师的讲解,学困生以教师的辅导结合优生的帮助。

(4)作业练习分层:

合理安排习题,才能更好地提高复习效率。

由于学生能力各不相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必须对优、中、弱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多层次的训练。

所谓多层次,就是坚持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的原则,设计好三份分层练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进行选择,可选一组题,可选多组题。

第一组题是基础题,是对全体学生的普遍要求;第二组题是变式题,是稍具灵活性的;第三组题是综合应用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师要充分把握作业的层次特点:

基础题、提高题、综合应用题。

在此基础上分层练习:

对学困生要求完成基础题,并只求一题一解;对中等学生,除上述题外,再增做变式题;对优生,在中等生的基础上增加综合开放题,要求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5)学习评价分层:

对不同小组的学生评价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优生重在评其钻研的精神和学习成绩,中等生重在评其进取心和学习方法,学困生重在评其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层评价,目的是适当增加优生的心理压力,促其提高;保护学困生的学习信心,促其发展;改变中等生的心理状态,促其进取。

(6)反馈信息分层:

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分层,并即时归纳整理,确立复习思路复习重点,加强针对性。

既重视学生的共同缺陷,又重视个体的差异特点。

总之,教师在复习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和方法,既要适合学生的口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复习活动中,又要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促进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使复习课动人而不累人。

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景,可以激起学生搜索回忆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

如果我们要准备一节复习课,一个好的点子是不可少的。

所以我在上复习课的时候就想办法创设一些故事情境,把他们吸引过来,把复习题一道一道的融入到故事情境中,让他们去闯关、去游戏、去玩,这样吸引他们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复习。

比如在复习第二册第二单元20以内加减法时,我把十几减几的题,分别设计在小兔回家,小鸡过河,鸭妈妈找孩子……这样的情景中。

并提醒学生,他们都想求助于你们,看谁能很好的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这样学生都能十分认真的做练习,而且兴趣很高,错题的几乎没有,达到了复习的效果。

2、解决问题,通过典型题例练习使知识再现

问题的提出针对性要强:

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知识缺漏处和能力薄弱处)。

当过去一段时间了,我们要对这段知识进行梳理的,也就是上复习课的时候,我们在设计复习课的时候就把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做一个重点,因为复习课40分钟,你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把所有知识复习到位,那么你就针对这段时间中,学生出现问题的地方,我们在上复习课时,把重点放在这些地方,这样复习课可能对学生更有意义,对学生的数学积累和数学学习可能会更有帮助。

这些问题知识到哪儿找呢?

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做个有心人。

我平时是这样做的:

我在批改作业时把学生做错的题目摘录下来。

摘录的方法:

1、摘入题目

2、把学生错误的做法也记录下来

3、订正

4、分析错误的原因

5、这道题目你是怎么思考的?

一二两步由我们老师做,接下来的三个步骤就需要学生一起来完成了,让学生先订正好题目,接着组织学生来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

怎样避免这种错误发生。

最后说说解决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

在这些环节中我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其实也在培养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进行系统梳理知识的能力。

在做作业时,学生会做,但不一定会说出解题思路。

对有些知识点是迷迷糊糊的,一知半解,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来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

进行梳理知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在上复习课时,我都要到错题取问题进行变式溶入复习的各个环中,比如:

例1:

23-4=21

订正:

23-4=19

错误原因:

个位3减4不能减就用4减3,退位减法方法掌握要点,想23-4,个位3减4不够减,向十位借1作十,13减4=9,十位1个借了还剩1个十,23-4=19,在这单元的复习课时,我针对这类错题设计了,你来当医生57-19=42。

再如我们第三册的解决问题

红花18朵,比黄花少7朵,黄花有几朵?

18-7=9(朵)

订正:

18+7=25(朵)

错误原因少黄花少7朵,少就用减法做

对于比多少应用题结构没理清

想:

先把比黄花少7朵补充完整,红花比黄花少7朵,红花和黄花比,红花较少数,黄花较大数,求黄花有几也就是求较大数用加法做。

在单元复习时,我进行变式

你们瞧,他们在跳绳比赛呢?

我比小红少跳5下

我跳了18下,比小芳少跳5下

小明

你说,小明跳的多,还是小芳跳的多?

为什么?

在复习课上,让学生真正来解决自己的困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自主整理,引导归纳,重视复习方法指导

关于复习,确实没有成型的经验可寻,但我们在教学中,却是一个要面临的很重要的教学环节。

梳理,我想,无论怎样复习,都必须要经历一个对旧知识的梳理过程,关键是梳理的形式怎样?

由谁来梳理?

怎样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技能?

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同时梳理的目的不仅仅是把旧知识进行简单的回顾和整理,它还应该做到在学生梳理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疑惑的问题,从而通过合作或讨论,解决问题。

由于低段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对复习方法的了解和掌握较少,所以放手让学生去整理构建那是不切实际的。

那么低年级的孩子可以根据问题,让学生说说我们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要应用我们本单元学过的哪些知识?

学生通过学习、交流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通过回答就把知识进行了整理。

如在整理比多少的应用题时

①男同学有9人,女同学有8人,一共有多少人?

9+8=17(人)用加法做

②男同学有9人,比女同学少8人,女同学有多少?

同样是9+8=17(人)用加法做

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去构建知识的框架,①是部分数+部分数=总数,是部应用题。

而②是较小数+相差数=较大数,是比多少应用题。

再如二年级份数应用题

①女生6人,男生是女生的3倍,男生有几人?

6×3=18(人)用乘法做

②每组有6人,3组有多少人?

同样是乘法做6×3=18(人)

我们要引导学生区分开来,①是倍数关系的应用题,而②是份数每份数,求总数的应用题。

由老师带着学生去复习,将知识都联系起来,整节下来孩子会复习得轻松些,因为只有老师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梳理的方法,学生才会梳理知识。

而这种思想的形成不是速成的。

要在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

假设,每个学期,每个单元的整理与复习,都能渗透一点点的话,那么,整个小学阶段下来,就成绩显著了!

学习不是为了‘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为了‘生长’自己的知识”

4、巩固、拓展,深化提高

复习课中可以延伸、拓宽,但要有个度。

复习课练习的特点与新授课的练习不同,应换个角度,体现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如:

如在两步计算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题目:

2+3×4,2×6-4。

这类题目呈现方式是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计算,从而考评学生法则掌握的情况。

那么,在复习的时候,能不能将这类题呈现进行改变,如呈现四个数:

2、3、4、6,让学生自己组成一个算式进行计算。

这样,原来被动的学习就会呈现出开放的状态。

如果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教师也可以再给出的条件中再增加一个条件,即根据这四个数,要计算规定的结果,可以怎样列式?

这样对发展学生思维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复习课应“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总之,复习课不仅是简单梳理,还要突出练习与整理的结合;不仅是练技能,还要突出思维与能力的训练;不仅是查漏补缺,还要使学生学会复习的方法;不仅是关注数学,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

再后让我们在探索与实践中和学生共成长。

期末将至,为了提高复习的质量和效率,查漏补缺,数学低年段的三位老师齐聚一堂,热烈的讨论复习计划及复习课的预案。

各位教师针对自己班级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同时,教师们还互相交流经验,研究复习方法,探讨复习技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合理安排复习工作,实现减负增效。

同时,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大家一致认为,在复习过程中必须做到“一个目标”、“两个控制”、“四个重视”、“六个认真”。

“一个目标”即让每一个学生在复习中都取得进步。

“两个控制”即规范教学行为,控制好学生每天的复习时间和作业量。

“四个重视”即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确保每个学生能过关),重视课内知识的应用和拓展延伸,重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重视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六个认真”即认真制定复习计划,认真备好每一堂复习课,认真上好每一堂复习课,认真批改好每一本本子、每一份练习卷,认真做好作业、检测的质量分析,认真抓好学生的个别辅导。

“数的运算”这部分内容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意义和计算法则、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以及四则混合运算三部分。

教材《整理和复习》中将小学阶段的计算知识和技能进行了系统整理:

(1)通过表格进行比较对照,沟通了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看到四则运算间的关系。

(2)通过复习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及其应用,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3)通过复习四则混合运算,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学会在计算过程中根据运算符号和数的特点以及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合理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复习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整理的知识内容及《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三的习题。

下面仅就这一部分内容的总复习提几点建议。

一、要重视基本运算技能的训练

学生计算一道题,常常要综合运用几方面的计算知识。

比如计算76.5×0.62,就涉及到小数乘法竖式的书写、乘法口诀、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不进位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多位数加法、运用小数的性质去掉得数末尾的零等计算基础知识,其中某一项计算的错误,就会影响整道题的正确计算,更谈不上合理灵活地选择算法,形成能力。

所以,复习时一定要抓住基本运算技能的训练。

(1)要重视各种基本的口算训练,如20以内的加减法和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乘法口诀等;

(2)要重视除法试商,带分数与假分数的互化,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等基础训练;(3)掌握1和0的运算特性;(4)整数、小数、分数加减乘除的单项计算……这样为正确、熟练、合理、灵活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打下了基础。

复习时不要着眼于学生会不会做题,计算结果是否正确,而应

(1)要着力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深刻理解算理,指导正确计算。

比如,一个数乘以小于1的小数(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深刻理解了这一点,就能理解这样求得的数为什么比这个数小的道理。

(2)要重点指导学生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概括规律。

例如,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法法则后,让学生知道:

整数加、减时,要注意数位对齐;小数加、减时,要注意把小数点对齐;分数加、减时,要注意当分母相同时才能直接相加或相减;而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或相减。

这样,学生就从整体上、从本质上理解和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学生懂理会法,就能从根本上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二、要重视比较,沟通联系

总复习是为了使学生重温已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并进行系统整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不是对学过的知识重新讲授。

因此,教学时要注意通过启发提问,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并加以归类整理,使之系统化,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

如师生一起把分散在一至五年级逐步学习的四则运算整理成表格(如课本102页的表),就可看出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整数加法是最基本的运算,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整数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根据分数的意义,一个数乘以分数(或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减法和除法分别是加法和乘法的逆运算。

分析比较有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内容,使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比如,小数乘法、除法的计算实际上都要按照整数、乘法、除法的法则计算,所不同的就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

小数乘法要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小数除法要把除数的小数点去掉,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

三、要重视培养计算能力

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计算能力反映在运用运算定律、性质以及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上。

要举出实例授之以法,告诉学生拿到一道题目要观察题中各数有什么特点?

数与数之间、运算与运算之间有什么联系?

能否用运算定律、性质和运算技巧进行简便运算?

(比如能不能凑整?

能不能写成整百数与几的和或差……)训练时要培养学生简算的自觉性(这是计算能力的突出表现),练习中要避免出现机械指令性的“用简便方法计算”的要求,而强调凡能简算的就要简算或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有时不妨在计算过程中间孕伏简算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后自觉地进行简算。

如:

2(3/25)-0.83-1/2÷2(16/17),学生算到2(3/25)-0.83-17/100时,要求学生观察题中数据,从而发现0.83与17/100可以凑成1,很快算得结果为1(3/25),以此来培养学生在任何一步计算中都时时有“能否简便些”的意识,提高计算能力。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小学全部计算知识的综合运用,其中在计算的某一步如何合理地确定把分数化成小数来算,还是把小数化成分数来算,直接反映计算能力。

这个关键问题学生往往不易把握。

复习时,要通过实例使学生掌握规律:

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题中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化成小数来算比较简便,题中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则把小数化成分数;在分数、小数乘除混合运算中,一般把小数化为分数来算较简便,但当小数与分数的分母可以“约分”时,直接“约分”比较简便。

要选择典型题例引导学生在计算每一步时都要瞻前顾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化”的意向,如计算5(2/5)×[(1.6+1/9)÷0.84-1(7/18)],可问学生:

(1)小括号内应怎样算合理?

让学生看出1/9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应把1.6化成分数来算;

(2)算式中((1(3/5)+1/9)÷0.84=)1(32/45)÷0.84这一步怎样算合理?

让学生看出分数1(32/4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同时分数除以小数,一般把小数化成分数较为简便。

四、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1.认真审题。

细心阅读题目,看清数字、运算符号,观察数的特点及数与数之间的联系,考虑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

能不能简便运算?

什么地方可以口算?

估计题目的结果在一个怎样的范围内?

2.认真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3.认真检查和验算。

抄题后要检查有无错误,计算后通过估算和验算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五、加强反馈,注意因材施教

四则运算内容很多,复习时间又很有限,这就需要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要对学生尚未确切理解和熟练掌握的知识着重加以复习,学生已掌握的和比较熟悉的知识可以简略些,以提高复习的效率。

所以,要注意学生的复习情况,让学生独立作业,老师及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根据错误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弥补。

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学习基础较好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安排他们做教科书中的星号题和补充题,激发他们复习的兴趣,进一步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要着重帮助他们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以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期末复习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习过的知识材料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弥补学习过程中的缺漏,使所学的数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更好地掌握各部分知识的重点和关键。

要重视知识的系统化,避免盲目做题,搞题海战术。

要能够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实抓好复习工作,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复习建议:

  一、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并认真执行计划。

  制订复习计划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切实把握复习的具体内容,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精神,使复习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可行性。

把握好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课标是复习的依据,教材是复习的蓝本。

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标,把握教学要求,弄清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

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本,弄清重点单元,以及每一单元的复习重点。

教师要能够根据平时作业情况和各单元测试情况,弄清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疑点所在。

做到复习有针对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议首先根据教材的单元安排进行复习;再分概念、计算、应用题三大块进行训练;最后适当进行综合训练。

切实保证复习效果。

复习是对以前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对于学期末的总复习,其主要作用是:

通过复习把以前学过内容的漏洞和缺欠补上,使知识更加完整;通过复习使所学内容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刻。

  目前的考试形式主要还是书面笔试,学生在复习中离不开做一定数量的练习。

做练习(作业、试卷)本身就是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实践。

听课听懂了,看书理解了,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