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培训教材之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7583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培训教材之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培训教材之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培训教材之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培训教材之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培训教材之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培训教材之三.docx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培训教材之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培训教材之三.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培训教材之三.docx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培训教材之三

目     录

第一章  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  南美白对虾的分类地位

第二节  主要形态特征

第三节  生活习性

第四节  对水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第五节  食性及摄食量

第六节  蜕皮与生长

第七节  繁殖期与繁殖特点

第八节  南美白对虾的交配

第九节  怀卵量和产卵

第十节  早期发育

第十一节  生长、成熟与寿命

第二章  南美白对虾的人工育苗

第一节  种虾的选择

第二节  种虾成熟培育

第三节  幼体培育

第三章  南美白对虾的养殖

第一节  主要养殖方式:

第二节  养殖场地的选择和改造

第三节  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第四节  放苗

第五节  中间培育管理

第六节  养成期管理

第七节  防病防害

第八节  南美白对虾收获和活体运输

 

    第一章  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特性

    南美白对虾原产于秘鲁、墨西哥、厄瓜多尔等地,是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

其自然栖息地为泥质海底,水温25~32℃,盐度28~34‰,pH值7.7~8.3,形态与中国对虾相似。

我国养殖斑节对虾和中国对虾的虾池基本上都适合养殖南美白对虾。

    南美白对虾具有适应力强、生长迅速和抗病力强三大特点,国外从70年代起将其选为重要养殖品种,先后完成了亲虾培育、交配、育苗和高密度养成的科研工作,形成了产业化生产。

    1988年,中科院海洋所首次从美国引进南美白对虾种苗。

其后陆续完成了南美白对虾育苗和养殖的一系列技术工作。

1994年首次成功地进行了生产性育苗和养成。

    亲虾来源困难、育苗工艺复杂、出苗量低一致制约着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的发展。

近两年来,育苗规模逐渐扩大,一些海外厂商也在我国的南方投资育苗,虾苗短缺得到了缓解。

我国海南、广东的一些现代化养殖基地率先开展了南美白对虾的产业化养殖。

他们采取高投入、高产出的方式,进行高密度精养,一般一年养殖二~三茬,每茬亩产300-400kg ,有的达800kg或更高,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南美白对虾作为世界性的养殖对象,具有下列显著优点:

    

(1)适宜条件下繁殖时间长,全年皆可进行育苗生产;

(2)抗病能力强, 对白斑综合症病毒病等杆状病毒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潮差式养殖成活率不低于60%,半精养一般可达80%,工厂化养殖成活率可达95%;(3)离水存活的时间长,控温充氧可干运48小时,便于活虾销售;(3)对饵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求较低,20~35%即可满足其正常生长;(4)生长快,养殖周期短,70天可养至商品规格12cm以上;(5)对环境因子变化的抗逆能力强,适温范围为16~43.5 ℃,最适为25~32℃,盐度允许范围为0.5~78‰,不仅适应海水及半咸水养殖,同时也适用于淡水养殖;(6)体大壳薄,肉质鲜美,出肉率高。

    第一节  南美白对虾的分类地位

    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1931),在分类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游泳亚目(Natantia)、对虾科(Penaeidae)、对虾属(Penaeidae)、滨对虾亚属(Litopenaeus )。

    第二节  主要形态特征

    外形与中国对虾和墨吉对虾酷似。

成体最大体长可达23厘米,甲壳较薄,正常体色白且透明,大触须为青蓝色,全身不具斑纹,但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南美白对虾的外壳密布有许多细小斑点,尤其是在2~5厘米之幼虾身上更为明显,步足常呈白垩状,故有白腿对虾之称。

    额角尖端的长度不超过第1触角柄的第2节,其齿式为5-9/2-4;头胸甲较短,与腹部的比例为1:

3;额角侧沟短,到胃上刺下方即消失;头胸甲具肝刺及鳃角刺;肝刺明显;第1触角具双鞭,内鞭较外鞭纤细,长度大致相等,但皆短小(约为第1触角柄长度的1/3);第l~3对步足的上肢十分发达,第4~5对步足无上肢,第5对步足具雏形外肢,腹部第4~6节具背脊;尾节具中央沟,但不具缘侧刺。

   

    第三节  生活习性

    自然栖息区为泥质海底,水深0~70米,水温25~33℃,盐度28~34‰,pH值8.0 ±0.3。

成虾多生活在离岸较近的沿岸水域,幼虾则喜欢在饵料丰富的河口区觅食生长。

白天一般都静伏池底,晚上则活动频繁。

蜕皮都在晚上(上半夜),两次蜕皮的时间间隔为20天左右。

此虾性情温和,实验条件下很少见到个体间有互残现象发生。

    第四节  对水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南美白对虾对环境突变的适应能力很强,可以较长时间离水而不死。

体长2~7厘米的幼虾,在湿毛巾包裹下(气温27℃,室内相对湿度80%),24小时以后的存活率为100%;其对盐度的渐变范围为0.5~78‰,最适盐度范围为10~30‰,在盐度40‰以下均可进行正常生长,对于淡水最好要经过适当的矿化处理再进行南美白对虾的养殖。

通常情况下,盐度越低生长越快,但盐度越高其虾体肌肉组织内的自由氨基酸(Free amino acid)含量越高,而自由氨基酸正是造成对虾口感香甜的主因,因此,在每季收获前的1~2周逐渐调高盐度,有助于提高对虾的品质。

    南美白对虾对高温的耐受极限为43.5℃(渐变温度),但对低温的适应能力稍差,最适生长温度为25~32℃。

由实验数据显示,1克左右的幼虾在30℃时生长速度最快,而12~18克的大虾则在27℃时生长最快。

水温低于18℃时,其摄食活动即受影响,9℃以下时侧倒;若温度长时间处于18℃以下或33℃以上时,则虾体处于胁迫状态(Stress),抗病力下降,食欲减退或停止摄食,易引起疾病致死。

    水体中的溶解氧是维系水生生物的重要因子。

南美白对虾不同体长的个体对耐受低氧的程度稍有差异,个体越大,耐受低氧的能力越差。

通常情况下,南美白对虾对抗低氧能力也很突出,其最低溶氧阈值为1.21mg/L;当对虾蜕壳时,对溶解氧的要求更高,否则不能顺利蜕壳,甚至死亡。

    南美白对虾耐饥饿能力也很强,可以在完全停食的情况下存活30天左右。

 

    第五节  食性及摄食量

    南美白对虾属杂食性品种。

在自然海区,南美白对虾夜间活动频繁,白天则相对安静,甚至将身体腹部或全身潜藏在泥砂中,也不主动搜寻进食。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南美白对虾白天仍会摄食投喂的饲料,但其摄食行为受饲料的近距离刺激影响较大。

研究也发现,一日多餐的投喂方式在生长速度方面远比一日1-2餐的投喂方式要快的多。

在营养需求方面,南美白对虾对动物性饵料的需求并不十分严格。

只要饵料成分中蛋白质的比率占20%以上,对虾即可正常生长。

    黄豆粉是饲育该种对虾的适口性饵料成分,其用量可高达53%-75%。

在用黄豆粉含量为53%与68%的比率饲养对虾时,其体重增加的速率要比含量只有30%的更好。

    南美白对虾对饵料的固化效率较高,正常生长情况下,投饵量只占其体重的5%(湿重);但是繁殖期间,特别是卵巢发育中、后期,摄食量会明显增大,通常为正常生长期的3-5倍。

    养殖南美白对虾,可以充分利用植物性原料来代替价格比较昂贵的动物性原料,从而大幅度节省饵料开支。

研究表明,过高蛋白质的食物对提高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速度及养殖产量非但没有帮助,反而有负面效果。

因为对虾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有一定的限度,超出范围不仅会增加肌体负担,且没有吸收的部分随粪便排出,更容易污染池底。

    第六节  蜕皮与生长

    就个体而言,甲壳类生物的生长成非连续性。

南美白对虾的生长与变态发育总伴随着幼体或成体的蜕皮来进行的,同时蜕皮还可去除体表上的附着物和某些病变。

因此,蜕皮不仅是南美白对虾发育变态的一个标志,也是个体生长的一个必要阶段。

在南美白对虾的一生中,蜕皮贯穿于整个生命活动之中,对其生命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刚蜕皮的虾身体虚弱无力,不进食,此时最容易受到同类或敌害的攻击。

通常,1~3克的幼虾大约只需数小时新皮即会变硬,而大虾则可能需要1~2天。

    研究表明,对虾的蜕皮主要受体内内分泌激素调控。

通过切除对虾的单侧眼柄,可以造成虾体内分泌平衡失调并诱发蜕皮。

此外,对虾蜕皮也受环境因子及营养条件的影响,低盐度及高水温会增加蜕皮频率,养殖环境的突然变化或某些化学药物的使用也会刺激蜕皮。

据报道,南美白对虾幼苗阶段于28℃水温时,约30~40小时蜕皮一次,1~5克的幼虾约4~6天蜕皮一次,而15克以上的虾约两周蜕皮一次。

蜕皮虽是对虾的个体行为。

但就群体而言,蜕皮具有明显的月周期规律性,在蜕皮高峰来临前,对虾往往表现的异常活跃,并有池边巡游现象。

    第七节  繁殖期与繁殖特点

    南美白对虾的繁殖期较长,怀卵亲虾在主要分布区周年可见,但不同分布区的亲体其繁殖时期的先后并不完全一致。

例如厄瓜多尔北部沿海的繁殖高峰一般在4-9月。

每年3月开始,虾苗便在沿岸一带大量出现,延续时间可长达8个月左右,分布范围优势可延展到南部的圣?

帕勃罗湾(San Pablo Bay),这一时期是当地虾苗捕捞的黄金季节,而南方的秘鲁中部一带沿海,繁殖高峰一般在12月至翌年4月。

人工培育环境,只要条件适宜,周年皆可繁育。

    精荚是对虾储存和传递精子的基本单位。

交配时,雄性将精荚输送并粘附到雌性的纳精囊中,在雌性产卵的同时将精子放出使卵子受精。

南美白对虾属于开放性精囊类型,其繁殖特点与闭锁性纳精囊类型(closed  the  lycum)者差别很大。

开放性的繁殖顺序是:

蜕皮(雌体)→成熟→交配(受精)→产卵→孵化;而闭锁型,如中国对虾为:

蜕皮(雌体)→交配→成熟→产卵(受精)→孵化。

    第八节  南美白对虾的交配

    南美白对虾交配多在日落时分。

通常发生在雌虾产卵前几个小时或者十几个小时(多数在产卵前2h内)。

交配前的成熟雌虾并不需要蜕皮。

交配过程中先出现求偶行为(雄虾靠近并追逐雌虾,然后居身于雌体下方作同步游泳),继而雄虾转身向上(两性个体腹面相对,头尾一致,但偶尔也见到头尾颠倒的),将雌虾抱住,释放精荚,并将它粘贴到雌体第3-5对步足间的位置上。

如果交配不成,雄虾会立即转身,并重复上述动作。

    雄虾也可以追逐卵巢并未成熟的雌虾,但是只有成熟者才能接受交配行为。

    新鲜的精荚在海水内具有较强的粘性,因此交配过程中很容易将它们粘贴在雌虾身上。

    第九节  怀卵量和产卵

    南美白对虾成熟卵巢的颜色外观为橘红色,但产出的卵粒为豆绿色。

头胸部卵巢的分叶呈簇状分布,仅头叶大而呈弯指状,其后叶自心脏为止的前方出发,紧贴胃壁,向前侧方向(眼区)延伸;腹部的卵巢一般较小,宽带状,充分成熟时也不会向身体两侧下垂。

体长14cm左右的对虾,其怀卵量一般只有10-15万粒。

    南美白对虾与其他对虾一样,切除单侧眼柄可促使其成熟,一般切除眼柄后1-4周雌虾即可成熟,卵巢产空后也可再次发育成熟。

每两次产卵间隔的时间为2-3天(繁殖初期仅50h左右),产卵次数高者可达十几次,但连续3-4次产卵后要伴随1次蜕皮。

亲虾产卵都在21:

00至黎明3:

00之间,每次从产卵开始到卵巢排空为止的时间仅需1-2m分钟。

    雄虾精荚也可以反复形成,但成熟期较长,据观察,从前1枚精荚排出到后1枚精荚完全成熟一般需要20天。

但摘除单侧眼柄后精荚的发育速度会明显加快,取精荚后的24-48h即可重新形成一对新精荚,4-7天逐渐发育为成熟饱满的精荚。

    黑暗(50lx以内)和低温(20℃以下)能有效的抑制卵巢的发育,特别是卵巢的发育正处于第III期以前的更是如此。

    未经交配的雌虾,只要卵巢已经成熟,也可以正常产卵,但所产卵粒不能孵化。

    第十节  早期发育

    南美白对虾受精卵的直径约0.28mm。

在水温28-31℃、盐度29‰条件下,从受精开始到孵化为止只需12h。

刚经孵出的幼虫第I期无节幼虫,经6次蜕皮后成为第I蚤状幼虫。

蚤状幼虫蜕皮3次后进入糠虾期,在经3次蜕皮而变态成为仔虾。

上述变态过程需要经历12次蜕皮,历时约12天。

    第十一节  生长、成熟与寿命

    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速度较快。

在盐度20-40‰、水温30-32℃,投食的情况下,从虾苗开始到收获为止的180天内平均每尾对虾的体重可达40g,体长由1cm左右增加到14cm以上。

均周生长2-3g。

    雌虾头胸甲沿身体的背面有明显的橘红色卵巢腺,雄虾第五步足基部的一对白色精荚贴近生殖乳突,用手轻压,可见精荚松动,这标志着亲虾已经成熟。

    一般雌虾成熟需要12月以上,平均寿命至少可以超过32个月。

    

    第二章  南美白对虾的人工育苗

    第一节  种虾的选择

    南美白对虾人工繁殖使用的种虾有两个来源。

一是来自原产地的海捕种虾,体形大小一般为50~70克,每次产卵量一般为20万粒以上;另一种是人工养殖培育的种虾(包括国内引进养殖的子二代及以后子代养殖虾和美洲有关公司的SPF种虾),体形相对较小,一般为35~50克。

亲虾要体质健壮 、活动能力强、附肢完整、体表无寄生物。

    选择健康种虾是培育优质虾苗的关键。

运用人工优选的生物种群作为亲代,再进一步从育成的子代中筛选出高品质或高产量或生长速度快或抗病力强的种苗,而后次次去劣存优,代代繁衍改进的生物选育技术,早已广泛应用于农牧业生产中,而将此技术应用在虾类养殖上,时间甚短,且良种选育工作仅处于研究阶段。

由于南美白对虾种虾可以人工培育,通过特定的筛选及严格的防疫培育体系,完全可以获得品质优良的健康种虾。

在这方面,最成功的是美国夏威夷海洋研究所发展的SPF种虾培育技术。

其整体流程大致如下:

    1、首先从未受污染及无重大虾病发生记录的地区,或曾发生但经长期追踪检验,证实已无重大影响的地区,选择健康的幼虾,送到初级防疫隔离区。

虾仔在此初级防疫隔离区必须至少观察90天,并于第1天,第45天及90天对所有虾仔进行活体采样检测,检测的项目包括病毒性疾病的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黄头病毒(YHV)、桃拉病毒(T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性病毒(IHHNV)、对虾杆状病毒(BPV)、肝胰腺细小样病毒(HPV),以及一些细菌性的及寄生性的疾病。

只有通过全过程检测不带病原的虾仔才得以留下,而一旦发现阳性反映的个体则予以销毁。

    2、通过初级防疫隔离区检测合格的虾仔则转移到二级防疫隔离区。

二级防疫隔离区通常位于远离养殖区或与外界相对隔绝的地区。

在这里虾仔经过几个月的培养成为种虾。

这期间仍需每月进行一次检测。

从虾苗养成至种虾,通常需要9~12个月的时间。

    3、在二级防疫系统内,用确定无病毒的种虾育苗,生产出的虾苗经再次取样检测证实为SPF虾苗后,便移到专门培育SPF种虾的种虾培育池或种虾场进行SPF种虾的商业化培育。

种虾培育池或种虾场具有严格的安全防疫措施,所用的饵料、器具及用水等必须严格消毒。

    4、在种虾的培育过程中,定期的抽样检测是必需的。

当种虾达到出售阶段时,会再做最后一次的取样检测并请有较高且较好声望的学者或单位出具证明。

    应该讲,种虾培育的整体程序并不复杂,难在执行程序的漫长过程中不得有任何疏忽导致病毒侵入,否则将前尽弃。

现在,我国已有多个研究单位进行了虾苗的培育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部分科研成果已应用于生产,取得了较好效果。

    第二节  种虾成熟培育

    种虾成熟培育是南美白对虾人工育苗的关键。

在圈养条件下,南美白对虾种虾性腺不易自然成熟,必须进行人工催熟。

通常是摘除单侧眼柄与生态条件相结合,能够获得较理想的催熟效果。

摘除眼柄的方法有镊烫法、剪切法、挤压法、结扎法等。

其中以镊烫法和结扎法较为安全,而剪切法和挤压法虽然操作简单,但留下的伤口容易感染,术后种虾的死亡率较高。

摘眼促熟的原理在于破坏位于眼柄的内分泌腺体X—器官。

已知十足目甲壳类眼柄中的器官是分泌性腺抑制激素和蜕皮激素的内分泌腺体,而胸腺的器官则是分泌促性腺激素和促蜕皮激素的内分泌器官,二者分泌的激素相互拮抗,共同控制着甲壳类的性腺发育及蜕壳过程。

    在南美白对虾育苗中,当母虾的卵巢充分成熟时,不管是否交配,母虾均可排卵,因此,交尾率的高低是影响无节幼体产量的重要因素。

目前,国内外比较成功的南美白对虾商业性孵化场的交尾率一般可达族群的7~12%,为了提高无节幼体的产量,可对未交配母虾可实施人工贴荚。

国外已有这方面的专利技术,人工贴荚的受精率可达20~70%。

    第三节  幼体培育

    南美白对虾的幼体发育及育苗工艺流程与其他虾种类似,育苗设施也可通用,现将不同之处加以叙述。

    1、幼体的选优

    由于南美白对虾在未交配情况下也可产卵,而产出的卵子不能孵化,不久即腐烂滋生大量病菌。

为了提高幼体培育存活率,必须将健康幼体与死卵及不健康幼体分开,选取健康幼体培育。

通常是利用幼体的趋光性,在不充气的条件下,待死卵及弱质幼体充分沉底,用塑料勺或筛绢网捞取上浮性及趋光性好的表层及上层幼体。

为了收集到尽可能多的健康幼体,上述选优过程可重复多次。

为减少对育苗池的污染,收集到的幼体必须进行充分的清洗以去除脏物并进行药物消毒处理。

    2、饵料

    南美白对虾无节幼体阶段不摄食,靠自身的卵黄进行营养。

进入蚤状幼体阶段开始摄食微小的浮游植物等。

与斑节对虾相比,南美白对虾的蚤状幼体个体相对较小,摄食大个体浮游植物的能力较弱。

单细胞藻类中的小型硅藻、绿藻和金藻类的一些种类,是蚤状幼体的理想饵料。

蚤状幼体后期,可以摄食一些小型的浮游动物,如轮虫、贝类幼虫等。

进入糠虾幼体之后,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应增加轮虫及卤虫无节幼体的投喂量。

在人工育苗中,单胞藻、轮虫及卤虫无节幼体等活饵料系列是培养健康虾苗的重要条件,应尽量满足供应。

在活饵料不足时,可适当补充代用饵料如豆浆、蛋黄、藻粉及各种微囊饲料等。

投喂代用饵料时一定要充分充气,并采用勤投少喂的原则,掌握合理的投喂量。

    3、水温

    适宜的水温为27~30℃,水温降至25℃以下时幼体发育缓慢。

变态至仔虾阶段后可适当降低水温以配合虾苗的放养。

    4、水质

    适宜的盐度范围为30~33‰,pH范围7.8~8.6为宜。

    5、光照

    南美白对虾育苗对光照无严格要求。

一般无节幼体阶段保持相对较弱的光照强度,这样有利于幼体的分布均匀。

而进入蚤状幼体阶段以后,可适当提高光照强度,有利于生物饵料的繁殖。

    第三章  南美白对虾的养殖

    第一节  主要养殖方式:

    1、粗养

    放养密度一般为5尾/米2以下。

虾塘面积较大,一般10~30公顷(150~450亩),平均水深较浅,设施简陋。

粗养不需投饵,完全依靠水域的天然生产力来达到生态平衡。

这种生产方式通常是一年中多次投苗,连续生产,很少换水。

产量一般为200~500公斤/公顷/年。

粗养的优点为生产成本低,污染轻,很少发病;缺点是产量低,鱼害等严重。

此种养殖方式新建池塘已较少采用。

    2、半精养

    又称人工生态系养虾法,是在粗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原理是建立一个适合对虾生长的生态环境。

放养密度一般在5-15尾/米2,虾塘面积一般在2-10公顷(30-150亩),产量一般为750-1500公斤/公顷。

半精养虾塘的设施条件较粗养相对好些,放苗前需清塘除害,前期以施肥繁殖基础饵料为主,中、后期辅以投饵。

此种方式山东以北的省份还较普遍。

    3、精养

    较先进的养虾模式,我国南方沿海及台湾省等地多采用此种方式。

精养虾塘投喂配合饵料,且对饵料质量有较高的要求。

池塘面积较小,一般在1.5公顷以内(多为2~10亩),要求虾塘能够完全排干,水深2米以上,设有进、排水系统及增养设备。

精养虾塘的放养密度较高,一般在30尾/米2以上,产量可达5000~15000公斤/公顷或更高。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2000年在10个(计14亩)池塘中进行循环水养殖,放苗量为75-13.5尾/米2,共收获南美白对虾14563公斤,平均亩产1040公斤,最低亩产811公斤,最高亩产1482公斤。

2001年海南文昌的高位池养殖南美白对虾,有的亩产达1590公斤。

    4、超精养

    又称工厂化养虾或集约式养虾。

超精养虾池一般在陆地修建的圆形或跑道式水泥池,面积一般在500~2000米2 ,能自动排污,充气,常流水,日换水量可达100~300%。

超精养方式的放养密度大,一般200尾/米2以上,产量可达3公斤/米2以上。

德国Mega Fisch公司室内高密度养虾产量可达13公斤/米2以上。

我国的广西、山东等地也进行了工厂化养虾,仅东营市利用虾蟹类育苗场或鱼种场进行南美白对虾养殖的面积达15000米2,产量一般为2-6公斤/米2。

青岛胶州市的一养殖户建面积4670米2,池深1.5米三个长方形水泥池,进行工厂化养殖,产量2公斤/米2左右。

我所2001年在中华绒螯蟹繁育有限公司,利用其闲置的育苗车间,放体长1.0-3.0cm的南美白对虾苗种,成活率一般在80%以上,产量2.5-5.5公斤/米2。

不过,此种模式,生长容易分化,生长速度也明显慢于生态养殖,同时,投资成本高,技术含量高,风险大。

    在我国的华南地区年养殖2-3茬,甚至4茬,浙江以北地区年养殖1-2茬。

近几年养虾投入加大,养殖方式由粗养向精养、集约式发展,海南的高位池亩投入一般在3万元,工厂化养殖亩投入3-5万元。

投喂配合饵料,饵料系数为0.8-1.3,虾饲料成本在3-4元,每亩利润达数千元至1万元以上。

高产高效益刺激了养殖面积和投苗量大幅度增长。

    第二节  养殖场地的选择和改造

    1、养殖场地的选择

    参照中国对虾和斑节对虾。

精养池的面积为2~20亩,水深2~3米左右;半精养池的面积为30~50亩,水深1.5~ 2米左右。

本种的原产地水温较高,因此南方比北方更适合本种的生长,可以多茬养殖。

因此在南方应加大投资力度,彻底改造旧虾池或建设新虾池,在北方可利用旧虾池进行改造后使用。

    2、新建养殖池塘的条件要求

    新建对虾养殖池应选择远离原有对虾养殖区和城区、水质优良的海岸上,高投资、高标准。

以海南的高位池养殖场为例:

    在高潮线以上1~2米的海岸线附近,建设每个面积3~10亩的高位养殖池10~20个,水深3米,通过水泥管道从低潮区引水至岸边的蓄水池或井,然后使水通过渠道自流至各池。

每亩池子配备1台1.5kW的水车式增氧机,在池边斜坡3~5米处呈环形排列,使能形成环流。

这种虾池地势高,不受潮汐影响,排水清污方便,安全、高产。

每个10亩的高位池建池投入20万左右,单茬亩产300~400kg商品虾,一般当茬即可收回全部投资并略有盈余。

    3、旧虾池改建的要求

    将原有的较大虾池改造成为每20亩以下的养殖池和较大的蓄水池。

改造时按照原有池的布局因地制宜地确定蓄水池的位置、面积和进出水方式,但总面积应达到全部养殖池的1/3~1/2。

养殖池中每池配备2.2kW或3kW的增氧机3~4台,水深2米。

这种方式充分利用原有设施,投资较少,适于北方地区大型虾场的成片改造。

管理得当,当年即可得到较好的回报。

单茬亩产150~300kg。

    由于我国对虾养殖面积大,各地条件差别很大,一些虾池的改造得不到有效资金的支持。

因此,半精养方式仍然是我国对虾养殖的主要方式。

但是,对旧虾池的改造是非常必要的,最起码的条件应达到:

单池面积不大于30亩,储水池面积不小于养殖池总面积的1/3,高温季节可以间歇使用增氧机增氧。

单茬亩产80~120kg。

    第三节  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1、清淤

    除新建池外,所有虾池(包括蓄水池)都要清淤。

在收虾结束后将水排干,普查池底情况,曝晒一段时间后(表层干硬龟裂即可),采用机械或人力将淤泥清走。

    2、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