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的困境及其解决路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7452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的困境及其解决路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的困境及其解决路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的困境及其解决路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的困境及其解决路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的困境及其解决路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的困境及其解决路径.docx

《我国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的困境及其解决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的困境及其解决路径.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的困境及其解决路径.docx

我国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的困境及其解决路径

我国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的困境及其解决路径

  本文系2014年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育苗项目)“中美艺术管理专业发展模式与路径的比较研究――以广东高校为例”、2014年广东教育研究院课题“广东高校艺术管理专业的发展模式与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基于中美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的比较”(GDJY-2014-C-b008)研究成果。

  摘要:

艺术管理是以艺术学科为基础、以管理学科为依托的新兴交叉学科,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的大发展,给艺术管理专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目前,学术界对于艺术管理学科建设与教育教学创新的研究还处于不断摸索和实验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发展模式。

破解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的困境和难题的关键在于,要树立与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文化竞争时代的文化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发展理念,借鉴欧美大学艺术管理专业的办学经验,通过进一步明确学科定位,建立协同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艺术管理;协同创新机制;人才培养任何学科专业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因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产生并随之变化和发展的。

自1966年,为适应开始蓬勃发展的电影业、音乐产业和艺术展览业的发展,第一个艺术管理专业在美国耶鲁大学开设。

[1]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我国的一些艺术类高校开始开设艺术管理专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四十多所高校开设了此类专业,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培养了从事艺术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但其发展也遇到了许多困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要求,这一重大转变急需大量的文化管理和艺术管理专业人才,也对现有的艺术管理专业的发展模式提出了重大挑战。

  一、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呼唤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艺术管理是以艺术学科为基础、以管理学科为依托的新兴交叉学科,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包括传媒、广告、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会展、动漫游戏、影视、音乐、舞蹈、戏剧、视觉艺术、艺术设计等产业领域。

其中影视、音乐、舞蹈、戏剧、视觉艺术、艺术设计等艺术文化产业领域都离不开艺术管理的专业人才。

随着近年来我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强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艺术管理专业迎来了良好的机遇和外部发展环境。

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并提出一系列的改革举措。

2014年8月下发的《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产发〔2014〕28号)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布局合理、链条完整、效益显著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形成若干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文化产业带,建设一批典型带动作用明显的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和示范乡镇,培育一大批充满活力的各类特色文化市场主体,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企业、产品和品牌”[2],并提出以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端文化创意、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加大对特色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扶持。

可以预见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同时也对包括艺术管理在内的文化产业人才提出新的要求。

  第一,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要求艺术管理专业改变重艺术素养轻管理技能思维定势,创新重管理兼艺术的培养模式。

传统的政府对文化的管理方式是办管合一的体制,沿袭的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方式,文化产业的改制并不彻底,在这一模式下艺术文化团体往往专注于艺术领域、机械按照政府的政策运行即可。

政府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意味着政府将减少拥有所有权的直接投资,更多的是以少量的资金奖励或项目资助的方式鼓励社会资金的投入,更加注重以政策推动行业发展。

特别是随着政府审批制度的改革,文化产业有更多的自主权和积极性。

这一转变,对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宏观管理水平提出新的要求,也对文化产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于艺术文化产业来说,具有一定艺术素养、熟练掌握艺术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专门人才将成为迫切需要。

我国目前的艺术管理专业多起步于艺术院校,依托的是相关艺术专业,其培养模式基本上采用的是“艺术专业课程+若干简单的管理课程”的课程体系,实质上是重艺术素养轻管理技能的思维,已不能满足文化产业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

由于艺术文化产业的特殊性,管理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但不能由此颠倒了艺术素养培养和管理技能培养的主次关系。

只有重管理兼艺术的培养模式,才可能适应新形势下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

  第二,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求艺术管理专业改变固步艺术圈子、习惯于上级行政管理的思维定势,强化市场知识和营销技能的培养。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

[3]市场将在文化资源配置和文化产业发展中起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

对于艺术产业来说,所有的艺术团体不再是传统的事业单位,而是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主体。

阳春白雪的艺术产品成为了市场产品,市场的需要和艺术产品的推广与营销水平成为了艺术产业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具有市场知识和营销技能的人才,才是高度市场化环境中的合格的艺术管理人才。

  第三,推动文化产业社会化、多元化和国际化,要求艺术管理专业改变校园封闭的培养模式,树立开放办学和协同育人意识。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文化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战略,明确要求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允许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改制经营;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

同时,明确提出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

[4]在文化产业日益社会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高校闭门培养的艺术管理人才,注定不能适应技术、信息和市场的变化,从而无法适应艺术文化产业的需要。

因此必须树立开放意识,注重与政府、艺术产业、其他社会机构和国际知名高校合作,构建协同育人的机制,强化学生的跨行业视野、市场视野、多元化视野和全球视野的培养。

  二、我国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的困境

  文化产业的大发展,给艺术管理专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但令人尴尬的是,在我国,艺术管理专业发展还很不成熟而且面临着不少问题,因此也引起了相关部门和专业学会的重视。

2005年6月9日“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工作研讨会”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2005年12月13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管理与经营研究”科研课题研讨会在中国戏曲学院召开,2006年10月“全国音乐院校首届艺术管理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天津音乐学院举行,自2006年起“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年会”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了八届,这些年会力图推进艺术管理专业研究与实践的发展。

但是学术界对于艺术管理学科建设(学科定位、培养模式、师资生源等)与教育教学创新(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就业口径等)的研究还处于不断摸索和实验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发展模式。

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学科定位不清晰,学科发展较慢。

作为艺术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艺术管理的学科定位长期处于争论中,到目前为止尚无明确的边界。

除少数学者把艺术管理归为人文学科或艺术学科,大部分的学者还是把它归之为管理学科。

国内较早从事艺术管理研究的孙仪先认为:

“艺术管理可分为艺术经济管理和艺术行政管理两大类,都属于研究社会精神文化的管理学范畴。

”[5]但有人对之提出质疑,认为把艺术管理分为艺术行政管理和艺术产业管理更加合适。

还有人认为,艺术管理应属于公共管理学范畴。

“将艺术管理的学科定位于对非营利性艺术组织及艺术活动的研究,这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划分,还关涉到对‘艺术管理’的理解。

在艺术管理活动中,艺术和管理的关系总是以艺术为先。

艺术管理的目标是要把艺术送达到更多的人面前,而不是把‘商品卖出去’。

”[6]也有人认为,艺术管理不存在学科属性。

他们认为“艺术管理专业”是为培养专门职业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学科属性,它既有人文色彩,也具有社会学色彩。

[7]众说纷纭的学科属性争论,使学科定位产生不确定性,自然造成了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缓慢和教育实践的盲目性。

2013年的教育部高等学校研究生专业目录和201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均无艺术管理专业的一席之地。

  艺术管理是在艺术学和管理学成果基础上,以艺术学为基础,以管理学为依托形成的一门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其基本的学科特点是:

新兴性、交叉性、综合性。

笔者认为,如果简单地把它定位为某一学科,是不准确的。

学科的分化和发展,是学科自身发展和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决定的。

从艺术管理的实践来看,其涵盖面非常丰富,其中政府对艺术类文化组织和艺术文化产业的宏观行政管理,应属于公共管理范畴,部分作为非赢利性组织的艺术团体和组织机构也存在管理行为,应属于公共事业管理范畴,而作为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艺术产业组织的经营管理应属于工商管理范畴。

艺术管理横跨了艺术学、管理学中的公共管理学、工商管理学,但又不能归为其中的某个学科。

因此,应在管理学门类下,设立与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并行的文化管理一级学科,而艺术管理作为其中的二级学科,下设艺术事业管理和艺术产业管理专业。

  第二,规模扩张快速,专业标准凌乱。

因高校规模扩张,更因近年来中国文化艺术与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有一定艺术经营能力和管理经验人才的需求也日显急迫,艺术管理专业规模扩张迅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40余所院校设立了艺术管理方向的本科专业,有近400所院校创办了文化艺术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艺术传播管理等院系或专业。

其中仅广东省就有5所学校(三所本科、2所高职)开设了(文化)艺术管理专业。

分析这些专业依托的院校与学科的机构,其大部分依托于音乐类、美术类、戏剧类院校的相关艺术专业,甚至作为某一艺术类专业的括号内的专业方向(例如音乐学(艺术管理)、艺术设计(艺术管理)等,也有部分综合性大学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设了艺术管理方向。

  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定位模糊,自然形成了专业标准的混乱。

教育部2013年颁布的《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专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学校标准,其中国家标准是基础、行业标准是行业规范、学校标准是在前两者基础上的学校学科特色。

遗憾的是,由于没有明确的学科定位,艺术管理专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至今仍缺失,因此各个不同的院校的艺术管理专业的依托的专业五花八门,其培养方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美国国际艺术管理教育者协会(AAAE)前任主席、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琼?

杰夫瑞认为:

“艺术管理涉及到的学科门类非常多,但不管涉及到多少门类,最核心的东西是应该统一的,比如要有核心课程,从事艺术管理的教师在学科发展的大方向上要有一定共识,对于这个领域的总体理念要一致……然后才能由大及小。

”[8]不明确的专业定位和凌乱的专业标准,自然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更谈不上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

  第三,师资力量单薄,缺乏有效协同机制。

拥有一支数量充足、有一定国际视野和行业知识、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业化师资队伍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然而,由于艺术管理多依托于艺术类专业,其课程体系往往采用的是“艺术类课程+一般管理学课程”的拼盘式设置,其师资来源大多是原来艺术类专业的教师或从艺术类专业转行的教师,加之外聘若干管理学学科的教师。

特别是没有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定位,国内尚无专门的艺术管理专业的博士和硕士的培养点,因此专业化的艺术管理专业奇缺。

以广东省为例,目前开办的艺术管理专业的5所高校的专门承担艺术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合计不超过15人。

艺术管理专业是对实践性、创新性、技能性有较高特殊要求的应用型专业,要求学生不仅有较高的艺术管理的理论素养,而且必须熟悉产业发展前沿、有较强的艺术管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而高校闭门办学能难培养出此类人才,因此必须建立艺术学与管理学学科之间、学校与行业之间、学校与艺术文化产业之间的协同育人机制。

协同机制的缺失,也就造成了目前的艺术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式很难适应艺术文化事业和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更是无法适应文化产业体制机制改革的需要。

  三、突破我国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的困境的基本路径破解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的困境和难题的关键在于,要树立与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文化竞争时代的文化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发展理念,借鉴欧美大学艺术管理专业的办学经验,通过进一步明确学科定位,建立协同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一,借鉴欧美大学艺术管理专业的办学经验,确立与艺术文化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新理念。

艺术管理专业发端于美国,现今有IndianaUniversity-Bloomington(印地安那大学)、CarnegieMellonUniversity(卡内基梅陇大学)、Columbia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等数十所大学开设了相关的专业,覆盖从本科到研究生博士阶段。

尽管其设在不同的学院下,专业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主要是设在教育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艺术学院,极少数的设在商学院),但由于注重适应市场、学科协同和有效交叉,其整体综合实力较强。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为首的西方艺术领域发生了艺术发展的重心从艺术创作与文化生产转移到文化艺术消费方面根本性的变化。

[9]因此不论是公共的非赢利性艺术机构,还是私人的赢利性艺术机构,适应多元化的市场尤显关键。

美国各高校的艺术管理专业都把目光跳出艺术学科领域,加快了艺术学科和管理学科的融合,新开辟了以管理学为基础以艺术学为依托的艺术管理学科的新的独立学科领域,增强了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协同性、交叉性、综合性和市场的适应性,建立了艺术管理专业与市场和社会的对接机制。

英法等欧洲国家的艺术管理专业也走了相似之路,唯一与美国不同的是,由于英法等国家的部分艺术组织与机构是政府出资的公益性组织,他们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公共事业管理部分课程,深化艺术学科与公共事业管理课程的融合力度。

与欧美高校相比,我国高校的艺术管理专业无论是从专业开设、人才培养体系还是专业建设等环节,都不注重专业与市场和社会需要的适应性,因此必须摈弃校园和学术自我封闭的艺术,树立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全球的开放办学理念。

  设立艺术管理教育者协会(AAAE:

AssociationofArtsAdministrationEducators)是美国艺术管理学专业和学科建设的显著特征。

该协会对美国的艺术管理学专业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值得我国借鉴。

AAAE虽然并未对艺术管理专业设置决定性的认证门槛,却设定了艺术管理学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育标准。

AAAE还汇聚了来自各所学校的艺术管理学精英,向其推广这些教育标准,促使其艺术管理学专业教育不断走向标准化、专业化和国际化。

[10]

  另外,AAAE还设置了严格的会员准入制,即:

(1)具有指定的教育管理者;

(2)授予过艺术管理学学士或研究生学位;(3)具有明确并公开的艺术管理学专业课程;(4)至少在三年内有过授予学位的记录。

2004年美国的46所设置有艺术管理学专业的学校中有40所为AAAE会员。

到2012年,美国有82所学校开设了艺术管理学专业,其中56所为AAAE会员。

可见AAAE对设置有艺术管理学专业的学校影响日益加深,促进了艺术管理学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

  我国可根据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和艺术管理学科的交叉融合性,结合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实际,构建符合我国特色的艺术管理教育者协会,对艺术管理学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进行适当的监督、引导和管理。

  第二,明确学科定位,构建“多学科协同、校际协同、校企协同、国际协同、高校与行业协会协同”的协同创新机制。

  鉴于学界凌乱的艺术管理学的学科界定,有必要确立其理论框架,明确学科定位。

艺术管理学的研究范围可从学科层面、历史层面、组织管理的宏观和微观层面加以探讨。

艺术管理学的核心内容包括:

(1)艺术行政管理与艺术行业管理;

(2)艺术企业管理与艺术团队管理。

前者聚焦于管理过程及程序,可译为“Artsmanagement”;后者侧重于公权力的决策,可译为“Artsadministration”。

学科和历史层面的知识是构成艺术管理学的必要支撑,具体见图1。

图1艺术管理学的理论框架[11]

  要明确艺术管理学的学科定位,首先须克服把艺术管理当做艺术类专业的衍生专业的思维,真正把艺术管理作为新的管理学科来设置。

丹恩?

马汀在《艺术管理这一行》的推荐序中写道:

“今天,第一流的管理者不但要懂得让表演搬上舞台或是让展览能够顺利进行的各项事宜,他们还得了解管理程序的内部各项理论与实务、外部的环境挑战、组织文化对运营的效应、不断变动的挑战,以及策略性抉择的契机与现实(还有不作抉择所可能产生的后果)。

”[12]由此可见艺术管理作为管理学的学科属性的重要性。

其次,为克服目前的“学科资源稀薄、课程标准凌乱、教学团队水平低、校企脱节”等问题,探究构建“多学科协同、校际协同、校企协同、国际协同、高校与行业协会协同”的协同创新机制,汇集多方资源,创新多层次艺术管理人才培养体系。

作为新兴的学科专业,单个学校的力量是极其单薄的,要主动满足文化产业发展需求,与行业学会协同编制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构建学科交叉协同、校际协同、校企协同的艺术管理专业教学团队,搭建专业实践平台,推动艺术管理专业在招生选拔、培养模式、评价机制、资源配置、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改革,从而为我国的文化产业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加]弗朗索瓦?

科尔伯特,著.文化产业:

营销与管理[M].高福进,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译序.

  [2]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中国文化产业网.2014-09-03.http:

//

  [3][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3:

54.

  [5]孙仪先.关于艺术经济学研究重点与框架的思考[J].装饰,2002

(2):

11.

  [6]周立.对艺术管理学科建设的思考[J].教育评论,2011

(1):

104.

  [7]谭魏.再论艺术管理的学科属性及其它[J].艺术与设计,2011

(2):

193.

  [8]赵志红.艺术管理的核心是艺术――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管理学系创始人、美国国际艺术管理教育者协会(AAAE)前任主席琼?

杰夫瑞教授[J].艺术教育,2007(8):

53

  [9]商尔刚.浅析艺术管理学及其在我国的学科建设[J].艺术评论,2007(5):

58.

  [10]VarelaXimena.CoreConsensus,StrategicVariations:

MappingArtsManagementGraduateEducationintheUnitedStates,Thejournalofartsmanagement,law,andsociety,43:

7-87,2013.

  [11]李精明.艺术管理学基本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2.

  [12]AssociationofArtsAdministrationEducators.2011.AccessedMarch15,2011.http:

//www.artsadministration.or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