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概论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7279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对外贸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对外贸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对外贸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对外贸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对外贸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对外贸概论教学大纲.docx

《中国对外贸概论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对外贸概论教学大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对外贸概论教学大纲.docx

中国对外贸概论教学大纲

《中国对外贸概论》教学大纲

经济学院:

左登洪编写

一、教学要求

1、授课对象:

全校学生

2、必修课程:

应安排在大学三年级开设。

3、学分课时:

2学分;30学时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此课对我国对外贸易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从战略上认识我国外贸的地位作用,了解中国外贸实践经验和外贸现状,掌握外贸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思路及措施。

掌握中国对贸易的发展规律及相关的经济关系问题和实践问题。

分析和研究外贸基本理论,了解外贸的有关方针政策。

三、教学形式和方式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使学生了解中国外贸现状及问题,掌握外贸的发展的规律,学会分析现实问题。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

教学要求:

了解新中国贸易思想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概况以及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探讨;掌握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理论基础;重点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内涵和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第一节新中国贸易思想发展的总体描述

一、1949-1965年贸易思想初步发展时期

二、1966-1978年贸易思想停滞时期

三、1979年后的大发展时期

第二节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分工理论

1、16-18世纪的西欧各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2、从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等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使资本主义社会大生产逐步形成

3、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以电力为动力特征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了工业产业的发展

4、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以电子计算机应用为核心以及空间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5、新的科技革命极大影响着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二、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认为,社会再生产的顺利发展,客观上要求各部类之间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即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两大部类之间,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农业生产内部之间,工业生产内部之间都必须保持一定的平衡比例关系,这种协调平衡的比例关系不仅在实物形态上,而且在价值形态上也要求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

但由于各国的生产力水平、经济结构、生产要素等因素不同的影响,各国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往往与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有差距,这就必然需要通过对外贸易同别国实现实物形态的交易,即把生产资料转换为生活资料,把生活资料转换为生产资料,或者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内部实现转换,实行互通有无,调节余缺。

三、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价值理论认为,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商品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当各国产品投向国际市场时,商品交换的国际价值就取决于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第三节1978年后主要对外贸易理论的探讨

一、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探讨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以一系列简单的假设为前提,主要为:

1、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

2、自由贸易。

3、劳动在国内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但在两国之间则完全缺乏流动性。

4、每种产品的国内生产成本都是固定的。

5、没有运输费用。

6、不存在技术变化。

7、贸易按物物交换方式进行。

8、劳动价值论(thelabortheoryofvalue)----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所有劳动都是同质的(homogeneous);每单位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劳动投入维持不变。

故而任一商品的价值或价格都完全取决于它的劳动成本。

比较利益论的内容:

大卫·李嘉图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有利地位,但有利的程度不同,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但不利的程度也不同;在此情况下,前者应专门生产比较最有利(即有利程度最大)的商品,后者应专门生产其不利程度最小的商品,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生产的更多的产品,从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给贸易双方都带来利益。

内容也即:

一国只要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即专业化生产和出口本国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即具有比较利益)的产品,进口本国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即比较不利)的产品,便可获得实际利益。

我国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讨论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世纪80年代前期的争论

1比较优势是否具有合理的内核

1否定态度

A该理论的假定前提是市场经济性质的,为资产阶级服务。

B发达国家从未完全实行自由贸易。

C用该理论指导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十分有害。

D马克思反对比较利益,他在《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中指出“怪不得自由贸易信徒并不懂得一国如何牺牲别国而致富”。

2肯定态度

2什么是比较优势理论的合理内核

1比较利益论的合理内核在于节约了社会劳动。

2贸易双方通过交换可用等量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使用价值。

3比较成本的合理内核在于相对优劣的核心思想,相对优劣思想就是“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思想。

3比较优势理论能否作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基础或指导原则

1赞成的观点。

2反对的观点,认为比较利益论是为发达国家服务的,是一种静态的理论。

3认为该理论可动态化。

第二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与90年代初期的继续探讨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讨论的继续

二、关于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的争论

第四节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一、对外开放政策的含义和内容

1、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确立

2、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含义

对外开放的基本含义:

要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加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以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取代闭关自守、自己自足,促进经济的变革;由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以加速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3、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

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

(1)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

(2)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特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适用先进技术;(3)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4)积极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5)发展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和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6)发展国际旅游业;(7)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沿边城市、沿江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会城市,设立保税区等,带动内地的开放。

对外开放的最主要内容:

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其中发展出口贸易是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的物质基础,是对外开放政策的最根本内容,因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必然使对外贸易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实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

三、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与发展趋势

对外开放的格局:

由沿海地区的点到面,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以沿海开放城市为重点的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经历了三个步骤:

(1)沿海地区的首先开放。

经济特区→沿海城市→经济开放区

(2)沿周边地区的全线开放。

(3)沿江地区和其他内地的纵深开放。

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新趋势:

①对外开放的目标从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目标向进出口平衡的中性目标转变。

②对外开放的格局从“三沿”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即向空间的广度和产业领域的深度扩展。

③对外开放从顺向推进向双向推进发展。

④开发区的建设从个体向群体发展,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发展。

⑤外商投资从出口加工型向产业化、多元化发展,从投资型向投资与金融相结合发展。

⑥对外开放从“三沿”倾斜向内地纵深扩展,中西部的开放进程在加快。

⑦国际经济合作从单一向多元化、从双边向多边等高层次发展。

⑧对外开放从经济方面向经济与文化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⑨对外开放领域从局部试点向全面推开发展,开放的领域越来越宽。

⑩与港澳台之间的贸易合作向“一国两制”发展。

第五节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一、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战略与工业化

1、贸易战略、工业化、现代化、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分类

3、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替代战略各自相应的外贸政策特征

进口替代战略下外贸政策的特点:

(1)高关税。

但对资本品和部分投入品实行较低的关税,直到进口补贴,以达到降低国内生产成本。

(2)采用大量非关税壁垒。

主要进行数量限制。

(3)实行严格的外汇控制和配给。

即外汇管制,并高估汇率,以此来降低使用进口投入品的生产成本。

出口导向战略下外贸政策的特点:

(1)出口补贴。

对进出口进行补贴。

(2)政府提供低息的出口信贷或进行出口信贷担保。

(3)低关税。

(4)国内生产要素低价格。

以此来引导国内使用本国富足生产要素,发挥本国比较优势。

(5)实行比较正确的汇率,并实行周期性的货币贬值措施。

4、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替代战略各自的优劣

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探讨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目前仍是粗放型,其主要特征是:

一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二是经济效益低;三是资源配置效率低;四是经济运行的质量低。

我国已具备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和条件:

(1)已建立了独立完整、门类齐全的工业化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拥有一批现代化的骨干企业,并具有相当经济规模;

(2)有一支数量可观、具有相当水平的科技队伍;(3)引进了许多先进技术;(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和完善,对外开放正向深广度不断扩展。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应采用两者兼用互补的综合性模式是错误的,原因是保护政策会通过经济关联的过程形成对出口行业的转嫁,使出口产业实际上等于被征税,从而难以真正发展起来。

转嫁的过程是:

进口替代政策提高了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也可能提高了不可贸易商品的相对价格,其可能性的大小取决于与可进口商品的替代性。

三、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选择

四、我国贸易自由化的模式

第二章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

教学要求:

了解一国对外贸易进行管理的必要性以及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对外贸易实行国家统制的状况;掌握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对外贸易管理的手段;重点掌握各种手段的主要内容以及在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

第一节对外贸易管理的必要性

一、对外贸易管理体制的含义

二、对外贸易管理的必要性

1、保证国家对外贸易方针政策的贯彻

2、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

3、合理调节进出口商品结构

4、保证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上处于有利地位

5、配合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深化

6、提高对外贸易的经济利益

7、协调和发展国际贸易关系

第二节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对外贸易国家统制

一、对外贸易国家统制的概念和演变

对外贸易国家统制是指对外贸易由国家统一领导、计划、经营和统一管理,以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国家通过制定政策、法令,设立专门经营管理机构,编制对外贸易计划,规定进出口货物品种和数量,采用各种严密的管理措施,对对外贸易活动进行领导、控制和调节。

统一领导是指全国对外贸易业务均由对外贸易部直接领导。

统一计划是指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全部纳入国家计划管理的范围,国营外贸专业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完全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开展进出口活动。

统一经营是指全部进出口经营业务只有对外贸易部所属专业进出口公司才能经营。

统一管理是指对外贸易管理职能实行高度统一的直接计划管理,行政管理职能与业务经营合为一体,计划管理与行政命令成为国家管理和控制全部对外贸易的手段,海关、商检、外汇部门都由对外贸易部管理。

对外贸易国家统制的演变:

(1)新中国建立初期至完成对私营进出口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6)。

(2)完成对私营进出口商社会主义改造至“文化大革”命前的时期(1957-1966)。

(3)“文化大革命”至改革开放前时期(1967-1977)。

二、对外贸易国家统制的的必要性和作用

1、对外贸易国家统制的必要性

2、对外贸易国家统制的作用

3、对外贸易国家统制存在的一些问题

主要问题:

高度集中,统得过多过死,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工贸脱节,产销脱钩;国内外市场价格割断,影响生产企业对提高产品质量、改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积极性。

第三节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外贸易管理的法律措施

一、外贸法的主要框架及内容

二、外贸法的立法宗旨和基本原则

立法宗旨:

为了发展对外贸易,维护对外贸易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基本原则:

(1)统一、公平、自由原则;

(2)平等互利和互惠、对等原则;(3)条约优先原则;(4)透明度原则;(5)效益、公正、公开和公平竞争原则;(6)贸易促进原则。

三、外贸法的特点

四、外贸法的适用范围

第四节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外贸易管理的经济措施

一、汇率管理

1、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演变

2、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税收管理

1、我国的关税制度

我国进口关税设最低税率和普通税率。

征税方法采用从价税为主,极少量的从量税、复合税和滑准税。

鉴于我国已经成为WTO正式成员,从2002年起,我国将对进口税则税率的栏目作相应调整,即将实行的税率栏目有4个,分别为最惠国税率、协定税率、特惠税率和普通税率。

2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

实行“征多少、退多少;未征不退;彻底退税”的原则,出口退税依据的是出口产品零税率原则所采取的措施。

出口退税制度存在的问题:

(1)国家财力有限,出口退税计划不能按时完成;

(2)退税手续繁杂,进度缓慢,大量挤占企业的退税资金;(3)征退脱节,税率参差不齐,骗税行为屡禁不止。

2、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

三、信贷管理

第五节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外贸易管理的行政措施

一、外汇管理

1、1994年前的中国外汇管理制度

2、1994年后的中国外汇管理制度

二、许可证管理

1、许可证管理的概念

许可证管理是指对外贸易经营者进口或出口国家规定限制进出口的货物和技术,必须事先得到国家的许可,取得进口或出口许可证,作为海关对进出境货物或技术查验、放行的凭证。

我国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的出口商品包括:

实行计划配额、主动配额和一般许可证管理的商品。

我国实行进口许可证管理的进口商品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生产资料和原料性商品,第二类为机电仪器类商品,第三类为其他商品。

今后,我国将仅仅保留对一小部分特别需要保护的幼稚工业产品进行许可证管理。

2、出口许可证管理

3、进口许可证管理

三、配额管理

1、配额管理的概念

配额是在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一些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对一些敏感性商品的进口或出口实行数量限额。

我国的配额管理是1980年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目前,我国主要对部分出口商品实行配额管理,但对少数国内人民生活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资源性商品,也实行进口配额管理。

2、出口配额管理

原因:

进口国家有数量限制,在贸易协议中要求我国自行控制出口数量。

3、进口配额管理

原因:

为了保护、支持国内某些工业部门的发展,促进国内技术进步,提高出口创汇能力,节约使用外汇。

包括机电产品进口配额管理和一般商品进口配额管理。

今后,我国将进一步减少实行配额管理的商品。

四、原产地规则管理

1、原产地规则的相关概念

2、原产地规则的作用

3、我国的原产地规则

五、海关管理

1、海关的基本任务

海关的基本任务:

(1)监管进出境的运输工具、货物、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和其他物品;

(2)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3)查禁走私;(4)编制海关统计。

2、海关的权力

海关的权力(《海关法》规定):

(1)检查进出境运输工具,查验进出境货物、物品,对违反本法或者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可以扣留;

(2)查阅进出境人员的证件,查问违反本法或者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嫌疑人,调查其违法行为;(3)查阅、复制与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有关的合同、发票、帐册、单据、记录、文件、业务函电、录音录象制品和其他资料,对其中与违反本法或者有关法律、法规的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有牵连的,可以拘留;(4)在海关监管区和海关附近沿海沿边规定地区,检查有走私嫌疑的运输工具和有藏匿走私货物、物品嫌疑的场所,检查走私嫌疑人的身体,对走私罪嫌疑人,经关长批准,可以扣留移送司法机关,扣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至48小时;(5)进出境运输工具或者个人违抗海关监管逃逸的,海关可以连续追至海关监管区和海关附近沿海沿边规定地区以外,将其带回处理;(6)海关为履行职责,可以配备武器。

3、货运监管

4、查缉走私

第三章中国货物贸易

教学要求:

了解我国货物贸易的发展概况以及进口商品战略的提出;掌握我国发展货物贸易的主要意义以及进口商品战略的主要内容;重点掌握我国“十一五”时期货物贸易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货物贸易的发展

一、对外货物贸易额的发展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三、进出口国别、地区关系的发展

第二节发展货物贸易的意义

一、发展货物贸易是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调节和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发展货物贸易是利用外资、获得国外先进技术、增强自力更生的重要手段

三、发展货物贸易是增加外汇收入、财政收入、资金积累的重要源泉,是扩大劳动就业的重要手段

四、发展货物贸易是促进和加强各国经济技术合作、科学文化艺术交流和友好关系的纽带,为国家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三节出口贸易战略

一、以质取胜战略

1、以质取胜战略的提出

2、以质取胜战略的指导思想和中心内容

3、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措施

4、以质取胜战略取得的成效

二、科技兴贸战略

1、科技兴贸战略的提出

2、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必要性

3、科技兴贸战略的主要内容与目标

4、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措施

三、市场多元化战略

1、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提出

2、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必要性

3、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主要措施

四、走出去战略

1、走出去战略的提出

2、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意义与作用

4、实施走出去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5、促使企业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第四节进口贸易战略

一、进口贸易战略的提出

二、进口贸易战略的内容

三、组织安排进口商品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第四章中国资本流动

教学要求:

了解我国利用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概况及其意义;掌握我国利用外资的基本方针以及主要方式、21世纪利用外资的战略核心;重点掌握我国“十一五”时期利用外资的主要目标、目前制约我国外商投资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战略选择。

第一节利用外资的发展

一、我国利用外资发展概况

二、利用外资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三、利用外商投资的特征

四、“十一五”时期利用外资的目标

第二节利用外资的评价

一、利用外资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1、有利于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

2、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产业升级

3、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

4、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5、有利于吸收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

6、有利于扩大就业

二、利用外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问题

2、地区结构问题

3、环境问题

4、侵蚀国有资产问题

5、冲击民族工业发展问题

三、制约外商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

四、21世纪利用外资的战略核心

第三节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

一、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三、外资企业

四、中外合作开发

五、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六、BOT投资方式

七、其它方式

第四节对外直接投资

一、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二、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三、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

四、国外投资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五、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战略选择

1、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战略

2、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战略

3、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战略

第五章中国技术贸易

教学要求:

了解我国技术贸易的发展概况以及技术贸易管理体制;掌握我国技术贸易的作用;重点掌握我国技术引进存在的问题及技术贸易的相关法律法规。

第一节技术引进的概况

一、第一阶段(1950-1978年)

1、第一时期(1950-1959年)

2、第二时期(1960-1969年)

3、第三时期(1970-1978年)

二、第二阶段(1978年以来)

1、第一时期(1979-1989年)

2、第二时期(1990-2001年)

3、第三时期(2002-至今)

第二节技术引进的评价

一、技术引进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促进我国企业的技术改造,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缩短与国外的技术差距

2、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为提高我国出口竞争力、增加外汇收入或节约外汇支出创造了条件

4、技术引进提高了生产力水平,繁荣了市场

二、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引进合同中技术费比重较低

2、不合理的盲目重复引进问题严重

3、消化、吸收不力,技术创新艰难

4、“以市场换技术”战略的局限性逐步显现

5、知识产权保护执法不力

6、社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

7、为消化、吸收和创新而进行组织之间的关联协作较为困难

三、技术引进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技术引进政策与调控机制

一、计划管理时期的技术引进政策及调控机制(1979-1982年)

二、权力下放后分权管理时期的技术引进政策与调控机制(1982-1993年)

三、经济体制转轨后的技术引进政策与调控机制(1993年后)

四、我国主要技术引进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四节技术出口

一、技术出口概况

1、我国技术出口发展历程

2、我国技术出口发展的特点

3、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技术出口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二、技术出口的评价

1、技术出口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技术出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技术出口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六章中国服务贸易

教学要求:

了解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背景以及参与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谈判概况;掌握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立法的现状和前瞻;重点掌握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状况以及服务贸易发展对策和对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背景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1、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特征

2、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前景预测

二、我国服务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一、我国参与国际服务贸易谈判历程

二、开放服务市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开放服务市场的意义和作用

2、开放服务市场的负面影响

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特点

1、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2、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

四、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现状与前瞻

第三节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一、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1、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在世界的排序分析

2、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行业结构分析

3、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二、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措施分析

第四节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对策

一、我国服务贸易的开放原则

二、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对策选择

第七章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与经济效益

教学要求: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体制以及外贸体制的改革;掌握1994年后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主要内容、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含义、影响外贸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重点掌握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以及提高外贸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第一节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体制

一、对外贸易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二、对外贸易体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在对外经营体制方面,实行国家外贸总公司统一经营

2、在对内经营体制方面,国家实行严格的出口收购制和进口拨交制

3、在管理体制方面,行政命令成为对外贸易管制的主要手段

4、在计划体制方面,对外贸易全部由国营外贸公司集中经营后,在全国实行单一的直接计划管理体制

5、在财务体制方面,各外贸专业总公司负责核算和平衡本公司系统的进出口盈亏,其盈亏上报外贸部统一核算和平衡后,再上报中央财政

6、在外汇分配方面,出口收汇统一解缴,外汇业务由国家指定的外汇专业银行统一经营,进口用汇计划统一拨付

三、对外贸易体制的利弊

1、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