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专题六第四讲 分析综合课后强化训练堂堂清.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6178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部分专题六第四讲 分析综合课后强化训练堂堂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二部分专题六第四讲 分析综合课后强化训练堂堂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二部分专题六第四讲 分析综合课后强化训练堂堂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二部分专题六第四讲 分析综合课后强化训练堂堂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二部分专题六第四讲 分析综合课后强化训练堂堂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专题六第四讲 分析综合课后强化训练堂堂清.docx

《第二部分专题六第四讲 分析综合课后强化训练堂堂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部分专题六第四讲 分析综合课后强化训练堂堂清.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部分专题六第四讲 分析综合课后强化训练堂堂清.docx

第二部分专题六第四讲分析综合课后强化训练堂堂清

第二部分专题六第四讲分析综合

[题组一 分析综合]

一、(2008·琼宁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

十岁而孤,事母孝谨。

以父得罪,靖居私门。

山涛领选,启武帝曰:

“《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

’嵇绍贤侔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

”帝谓涛曰:

“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

”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

绍入洛,累迁汝阴太守。

尚书左仆射裴

亦深器之,每曰:

“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

”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

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

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

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

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

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

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

“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

准谥为过,宜谥曰缪。

”事下太常。

时虽不从,朝廷惮焉。

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

“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

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艾言于冏曰:

“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

”左右进琴,绍推不受。

冏曰:

“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

”绍对曰:

“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

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

”冏大惭。

艾等不自得而退。

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

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注]。

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

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

“此嵇侍中血,勿去。

(节选自《晋书·嵇绍传》)

[注] 行在所:

天子所在的地方。

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嵇绍敢于直言谏劝的一组是(  )

①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

②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

③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

④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⑤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⑥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D.③④⑤

解析:

直言谏劝,指直接劝阻皇帝或上司。

句①写对戴晞的看法,句②写嵇绍获封的原因,两者与直言谏劝无关,句⑥属委婉劝阻而非直言谏劝,故含有①②⑥的选项排除。

答案:

D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嵇绍是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岁而孤,与母亲居住在家。

山涛选拔官员时向武帝说到嵇绍的才能,嵇绍被任为秘书丞,升迁至汝阴太守,并表现出他的知人之明。

B.侍中贾谧以外戚而受宠信,居于高位,众人趋附。

贾谧想与嵇绍交往,嵇绍拒而不答。

广陵公陈准死后,太常上奏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不合实情,应予改谥。

C.齐王冏辅政,大兴土木,以广宅第,嵇绍不以为然,冏虽心中不悦,但也只能停息共事。

齐王冏宴会时又要嵇绍操琴为欢,嵇绍却据理拒绝,使齐王冏大感羞惭。

D.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捍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

事件平定后,有人欲为皇帝洗衣,皇帝说,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解析:

原文说“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意思是冏谦虚地听从了嵇绍的劝阻,但最终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也就是没有停止大兴土木,修建宫室。

故该项的“只能停息其事”错。

答案:

C

参考译文:

嵇绍,字延祖,是曹魏中散大夫嵇康的儿子。

十岁时失去了父亲,奉养母亲孝顺慎重。

因为父亲(的缘故)被降罪,闲居在家。

山涛主管挑选官员,对武帝说:

“《康诰》中说‘父子之间的罪过不应相互牵累。

’嵇绍的贤能与郤缺相齐,应该加以表扬征召,请任命他为秘书郎一职。

”皇帝对山涛说:

“就按你说的办吧,(他的才能)完全能够担任秘书丞;何止(仅仅)授予秘书郎呢!

”于是下发诏书征用他,嵇绍离家去任秘书丞。

嵇绍后来进入洛阳,累次升迁为汝阴太守。

尚书左仆射裴

也很器重他,常常说:

“如果让嵇延祖任吏部尚书,可使天下不会再遗漏人才。

”沛国的戴晞年轻有才气,当时人们相信他将来必有大用,嵇绍却认为他一定不会成大器。

戴晞后来任司州主簿,因为行为不端被驱逐,州里民众都说嵇绍有知人之明。

元康初年,任给事黄门侍郎。

当时侍中贾谧凭借着外戚的身份受宠爱,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潘岳、杜斌等人都依附他。

贾谧请求与嵇绍交好,嵇绍拒绝不理。

等到贾谧被处死,嵇绍正在官署,因为他不亲附恶人,被封为弋阳子,又升为散骑常侍。

太尉、广陵公陈准死了,太常奏请加给谥号,嵇绍反驳说:

“谥号是用来流传后世永不磨灭的,大的德行得到好的名号,小的德行得到差的名号。

由于近来掌礼治之官附和情弊,加谥号便不依据原则。

加给陈准的谥号过誉,应该加谥号为‘缪’。

”这件事交给太常处理。

当时虽然没有听从嵇绍的意见,但是朝廷大臣都有些惧怕他。

齐王冏执掌政事以后,大兴土木,营建宫室,骄横奢侈,嵇绍上书劝谏道:

“夏禹以居室简陋而获得美誉,唐虞以茅草屋顶而显示品德,应该省去起造宫屋的烦劳,沉思谦虚谨慎的道理。

”齐王冏虽然口头上答应顺从他的建议,但最终还是没有落实。

嵇绍曾经到齐王冏处咨询事情,正赶上齐王冏举办宴会,召董艾等人共商时政。

董艾对齐王冏说:

“侍中嵇绍善于弹琴,您可以让他演奏。

”侍从呈上琴,嵇绍推辞不接。

齐王冏说:

“今天我们欢聚,您又何必吝惜呢?

”嵇绍回答说:

“您匡复国家社稷,正应当遵循法度,以身作则,让美名能够流传后世。

我虽说身份寒微,但也忝列伯爵之列,身穿朝服,头戴冠冕,出入于朝堂之上,怎么能够手执乐器,去做那些伶人所做的事情呢?

假若是脱下官服参加私人宴会,那我就不敢推辞。

”齐王冏(听后)很惭愧。

董艾等人也很不自在地退身而去。

不久朝廷又有北伐之举,征召嵇绍。

嵇绍因为天子流亡在外,受诏令奔赴天子所在的地方。

恰逢军队在荡阴战败,百官及侍卫人员都纷纷溃逃,只有嵇绍庄重地端正冠带,挺身保卫天子,军队接近銮驾,飞箭如雨,嵇绍于是被射死在皇帝的身旁,鲜血溅染了御衣,天子为他的死沉痛悲叹。

等到战事平定,侍从要浣洗御衣,皇帝说:

“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二、(200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4题。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

父浑,凉州刺史。

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

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

“戎眼烂烂,如岩下电。

”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

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或问其故,戎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

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

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

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

谓浑曰:

“濬冲清赏,非卿伦也。

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

”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

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

戎异之,他日问籍曰:

“彼何如人也?

”答曰:

“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

”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

籍曰:

“俗物已复来败人意。

”戎笑曰:

“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

戎曰:

“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

”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

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

帝谓朝臣曰:

“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

”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

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

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

帝谓刘毅曰:

“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

”毅曰:

“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

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

”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

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

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晋书·王戎列传》)

[注] ①虓(xiāo):

怒吼;②赙(fù):

赠送财物助人治丧。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戎聪明睿智的一组是(  )

①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

②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

③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④故吏赙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

⑤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⑥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A.①②⑥B.①③⑤

C.②⑤⑥D.③④⑤

解析:

②表现了王戎临危不惧,④表现了王戎行为高洁,⑥是对王戎从政能力的评价,与聪明睿智无关。

答案:

B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戎小时候视力极佳,看太阳时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称赞说:

“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山崖下的电光。

B.阮籍与王浑、王戎俱为好友。

阮籍每次拜访王浑,时间都很短暂,但与王戎交谈的时间却很长,主要是阮籍认为王戎比王浑清逸可赏。

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

D.和峤在服丧期间,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皇帝认为和峤哀伤过度,并为此担忧,但刘毅认为王戎比和峤更让人感到忧虑。

解析:

王戎“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并非是他不拘礼法,而是“死孝”——无礼自持,鸡骨支床,考入人心。

所谓至孝,在于心,而不在形,心里的痛哭胜过形式的备礼。

答案:

C

参考译文: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

父亲王浑,是凉州刺史。

王戎幼年聪明,神采飞扬。

看太阳眼睛不花,裴楷发现后看着他说:

“王戎眼睛有光芒,像山崖下的电光。

”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戏,猛兽在栅栏里吼声震地,众人都吓跑了,王戎一个人站在那里不动,神色镇定。

魏明帝在阁上见到而称奇。

又曾与一群儿童在路旁玩耍,见到李子树上有很多果实,大家争着去摘,惟独王戎不去。

有人问他原因,王戎说:

“树在路边而果实多,必定是苦李。

”摘到后果然是苦的。

阮籍与王浑是朋友。

王戎十五岁时,跟随父亲王浑在郎舍。

王戎比阮籍年轻二十岁,而阮籍与他结交。

阮籍每次去王浑处,一会儿就走,去看王戎,很久才出来。

阮籍对王浑说:

“濬冲清洁高尚,非你可比。

与你说话,不如与阿戎交谈。

”等到王浑死在凉州,旧交的官吏赠送几百万钱,王戎推辞不接受,因此名声远扬。

王戎曾与阮籍饮酒,当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座,阮籍因为酒少,不给刘昶斟酒,刘昶没有遗憾的样子。

王戎感到奇怪,有一天问阮籍说:

“他是怎么样的人?

”回答说:

“胜过公荣的人,不能不和他一起饮酒;如果不如公荣,就不敢不一同饮酒;惟独公荣可以不和他一起饮酒。

”王戎常与阮籍作竹林之游,王戎曾后到。

阮籍说:

“俗人又来败坏我的兴致。

”王戎笑着说:

“你的兴致也太容易败坏了!

钟会讨伐蜀国,路过时与王戎告别,问有何计策。

王戎说:

“道家有这样的话,‘做而不居功’,建立功业不难,保住功业就难了。

”等到钟会失败,议论的人认为这是有见解的言论。

召王戎为侍中。

南郡太守刘肇用五十端筒中细布贿赂王戎,被司隶纠劾,由于知道但没接受,所以没有论罪,然而议论的人指责他。

皇帝对朝中大臣说:

“王戎的行为,难道是怀有私心贪得吗?

而是不愿做异于他人的事罢了!

”皇帝虽然以这样的话解释,然而被清廉的人所鄙视,王戎因此损害了名声。

王戎任职虽然没有特殊才能,但治理有方。

后来升任光禄勋、吏部尚书,因母亲丧事离职。

他生性极孝,不拘于礼法,饮酒吃肉,或看人下棋,然而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

当时和峤在为父亲服丧,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但哀伤没有超过王戎。

皇帝对刘毅说:

“和峤哀伤超过礼制,让人为他担忧。

”刘毅说:

“和峤虽然睡草席吃稀饭,但不过是生孝。

至于王戎,那是所谓的死孝,陛下该先为王戎担忧。

”王戎先前有呕吐的疾病,居丧呕吐更重。

皇帝派医生为他治疗,并赐给他药物,又不让他会客。

永兴二年,在郏县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三、(200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6题。

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

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

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父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

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

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

父服除后,不复食鱼肉,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未曾妄尝,自此迄终,三十余载。

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

“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

”原平乃拜而受之。

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

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

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

邻曲惭愧,无复取者。

又以种瓜为业。

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

原平曰:

“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

”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

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

太守王僧朗察孝廉,不就。

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

人或问曰:

“府君嘉君淳行,愍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

”原平曰:

“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

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终不肯纳。

百年妻亦辞不受。

(节选自《宋书·郭原平传》)

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郭原平孝顺父母和仗义助人的一组是(  )

A.①唯餐盐饭而已    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

B.①父抱笃疾弥年②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C.①于母前,示有所啖②岂可减溉田之水

D.①原平乃拜而受之②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解析:

B项,前句客观介绍他父亲患病的情况;C项,后句说他不想得到县官的特殊照顾,深明大义,不因个人为社会添麻烦;D项,前句说他终于接受了许瑶之的礼物,后句说他不劳烦他人。

答案:

A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原平品德高尚,竭尽全力赡养双亲。

他外出做工,赚钱养家,家中断炊,从不独自饱食。

照顾病父,积年累月始终不懈;父亲去世后,他三十多年不吃鱼肉。

B.郭原平为人宽厚,常常顾及他人感受。

出市卖物,只收半价,以致买者加价付钱。

他家种竹,有人偷笋,他掘出竹笋放在篱外,盗者感到惭愧,不再偷盗。

C.郭原平以种瓜为业,曾遇大旱,运瓜的沟渠不能通船。

县官刘僧秀要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让他运瓜,他不肯接受。

运瓜时他见有人遇到困难,却能迅速相助。

D.太守王僧朗举察郭原平为孝廉,他不愿接受。

太守蔡兴宗私人送米给他,他坚决推辞;有人劝他别拒绝,原平谦虚地说,自己没有一点善行,不当受到赏赐。

解析:

C项,“县官刘僧秀要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让他运瓜”的说法错误,原文是“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从中可以看出,刘僧秀实际上已经这样做了。

时间错误,“运瓜时”应为“每次行船来钱塘”。

答案:

C

参考译文:

郭原平,字长泰,他生性品德高尚,赡养父母必定依靠自己的力量。

他熟习木材建筑、制作工艺,靠给人做工赡养双亲。

他生性谦虚,每次给人做工,只收短工的价钱。

雇主招待他吃饭时,郭原平认为自己家中贫穷,父母不能吃到荤菜,所以自己只吃咸菜下饭。

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不肯独自饱食,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钱回家,在乡里买米,然后烧火做饭。

父亲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和蔬菜,过了一年。

父亲的丧事办完后,他自己建了两间小屋,把它们当做祠堂。

每到过年过节祭祀的时候,在这几天里,他都要表达哀思,不进饮食。

服丧期满后,也不再吃鱼肉荤腥,在母亲面前总是装出有肉吃的样子,但在自己的内室里,他从不吃荤菜,从那个时候起直到去世,三十多年(都是如此)。

高阳人许瑶之住在永兴,由建安郡丞罢官回家后,把一斤丝绵送给郭原平,郭原平不接受,送了回去,许瑶之又派人送回来,前前后后几十次,许瑶之于是亲自前往郭原平家,说:

“今年特别寒冷,建安(出产)的丝绵质量好,我是拿它送给您一家老小的啊。

”郭原平这才拜谢他收了下来。

郭原平每次去市场卖东西,别人问多少钱,他总是只说市价的一半,这样时间长了,城里的人都认识熟悉他,于是加还本价给他,彼此总要互相推让,郭原平总想使买的人慢慢减价,等价钱低廉后才收钱。

郭原平住的房屋下面潮湿,他便绕着宅基挖了条水沟疏通淤水。

他在房子旁边种了一些竹子,春季夜里有人来偷竹笋,郭原平偶然起来时撞见了,偷笋的人奔逃掉进了水沟。

郭原平自认为不能广泛施舍,致使这人跌倒,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又采了些竹笋放在篱笆外面。

邻居们感到很惭愧,从此再也没有人去他家偷笋了。

郭原平又以种瓜为业。

世祖大明七年发生大旱灾,他的运瓜水道不能通船,县令刘僧秀怜悯他贫穷年老,放其他沟渠的水给他。

郭原平说:

“普天下大旱,百姓都很困难,怎么能减少灌溉田地的水,用来通行运瓜的船呢?

”于是他步行改走他道去钱塘卖货。

每次行船来钱塘,看见旁人的船被堵在水坝下还没有牵过去,就迅速操桨过去帮助,自己的船自己牵引,不借助旁人的力量。

若是自己的船已经通过了水坝,后面的人还没赶上来,(他)常常停船等待,这已成了习惯。

(因为郭原平的德行令人钦佩,所以)太守王僧朗推举他为孝廉,(郭原平)没有就职。

太守蔡兴宗来到该郡,对郭原平非常看重,把自己的米馈赠给郭原平和山阴县朱百年的妻子。

郭原平坚决地一再推让,誓死都不接受。

有人问他说:

“府君嘉奖你淳厚的德行,怜悯你年老贫穷,所以才有赡养之赠,怎么能坚决推辞呢?

”郭原平回答说:

“府君如果因我的孝义行为而给以赏赐,那么我并没有什么善行,不能随便接受这种赏赐。

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只是我一个人而已。

”他始终不肯接受,朱百年的妻子也推辞不接受。

[题组二 整体训练]

四、(2010·湖北黄冈中学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陈思济字济民,柘城人也。

幼读书,即晓大义,以才器见称于时辈间。

世祖在潜邸,闻其名,召之以备顾问;既即位,始建省部,俾掌敷奏①。

世祖以京兆为国重镇,命廉希宪等行中书省于陕西。

思济实与偕行,多所赞画。

中统三年,诏诛王文统,召廉希宪入中书,思济还,仍掌敷奏。

事无巨细,悉就准绳,姚枢、许衡皆器重之。

会阿合马入省,耻其位在希宪左,每欲肆意而行,希宪守正不从。

及希宪去位,省臣晨集,掾属皆惮阿合马,莫敢前。

思济独先以文牍进,阿合马辄于希宪位署押,思济遽掩以手曰:

“此非君相署位也。

”阿合马怒目视之,众为之惧,思济神色自若。

除右司都事,从希宪行省山东,未几召还。

至元五年,分命中书省总百揆,御史台正百官,一时黜陟登庸,宪章程式,多出其手。

迁承务郎、同知高唐州事,以绩最闻,拜监察御史。

时阿合马立尚书省,权在中书右。

思济与魏初等劾其不法,帝命近臣正之。

御史各以次对,思济独厉声曰:

“御史言官也,非为辩讼设!

”拂袖而出。

授奉训大夫、知沁州,为政简要,不务苛察。

迁中顺大夫、同知绍兴路总管府事,承檄谳狱。

桐庐有囚羸瘠将死,纵遣还家,候期来决,囚拜请曰:

“闻公名久矣,若不早决,恐终不可保。

”为阅其案而释之。

转同知两浙都转运司事,胥吏侵渔,民困于赋役,悉蠲除之。

二十三年,加少中大夫、同知浙东道宣慰司事。

时浙西大水,民饥,浙东仓廪殷实,即转输以赈之,全活者众,檄上中书,奏允之。

浙东复旱,祷于名山,雨大澍,民赖以苏。

两淮盐课不敷,授嘉议大夫、两淮都转运使,奸弊尽革,商贾通行,岁课以足。

擢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使,改池州路总管。

江浙行省平章也速答儿威势赫然,摘淘金户三千,括民间田亩,檄下,力上章以止之。

累迁通议大夫、佥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事。

大德五年冬,以疾卒,年七十。

赠正议大夫、吏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颍川郡侯,谥文肃。

(节选自《元史·陈思济传》)

 [注] ①敷奏:

陈奏,上奏。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无巨细,悉就准绳       就:

按照

B.思济遽掩以手曰遽:

马上

C.分命中书省总百揆,御史台正百官揆:

事务

D.为阅其案而释之阅:

经历

解析:

D项,阅:

核查,审理。

答案:

D

8.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陈思济有“才器”的一组是(  )

①世祖在潜邸,闻其名,召之以备顾问 ②思济实与偕行,多所赞画 ③事无巨细,悉就准绳,姚枢、许衡皆器重之 ④阿合马怒目视之,众为之惧,思济神色自若 ⑤一时

黜陟登庸,宪章程式,多出其手 ⑥授奉训大夫、知沁州,为政简要,不务苛察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⑤D.②④⑥

解析:

③是说陈思济做事合乎法度,④是说陈思济不畏权贵,⑥说的是陈思济为政的风格。

答案:

B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廉希宪离开职位后,早晨诸位大臣聚集,因为惧怕阿合马,掾属中没人敢上前。

陈思济首先献上了文书,当阿合马要在希宪的位置上签署时,思济阻止了他。

B.陈思济与魏初等人弹劾阿合马,说他不守法度,皇帝派近臣去核实此事。

陈思济对各位御史的做法非常不满,怒声斥责后拂袖离去。

C.二十三年,浙西发大水,而浙东丰收,仓廪殷实。

陈思济就上书中书省,得到许可后,转运浙东的粮食到浙西,救活了很多百姓。

D.江浙行省平章也速答儿非常有权势,他下达政府文书,想要取缔三千淘金户,侵占百姓的田亩,陈思济上奏极力制止此事。

解析:

C项,陈思济是转运粮食之后才上书中书省的。

答案:

C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幼读书,即晓大义,以才器见称于时辈间。

译文:

 

(2)会阿合马入省,耻其位在希宪左,每欲肆意而行,希宪守正不从。

译文:

 

答案:

(1)陈思济幼年读书,就通晓大的道义,凭借才华在当时的同辈间被称道。

(关键点:

即、以、见,介词结构)

(2)恰逢阿合马进入中书省,他以自己的职位在希宪之下为耻,常常想要放纵意愿去做事,希宪都坚守正道不听从。

(关键点:

会、耻、左、肆)

参考译文:

陈思济,字济民,是柘城人。

陈思济幼年读书,就通晓大的道义,凭借才华在当时的同辈间被称道。

世祖即位前,听闻他的名声,召请他以备将来询问治国之事;世祖即位后,就创建中书省,让思济掌管陈奏等事宜。

世祖把京兆当做国家的重要城镇,命廉希宪等人治理陕西的行中书省。

思济实际上与他们一同前往,多次辅佐谋划。

中统三年,世祖下诏诛杀王文统,召廉希宪进入中书省,思济回来之后,仍然负责陈奏事宜。

事情无论大小,他都严格遵守准则制度处理,姚枢、许衡都很器重他。

恰逢阿合马进入中书省,他以自己的职位在希宪之下为耻,常常想要放纵意愿去做事,希宪都坚守正道不听从。

等到希宪离开自己的职位,中书省的各位大臣在早晨聚集,掾属都惧怕阿合马,没有人敢上前。

只有陈思济首先献上了文书,阿合马于是在希宪的位置上签署,思济马上用手阻止说:

“这不是您签署的位置。

”阿合马怒目而视,其他人都非常害怕,但思济神色自若。

思济后被任命为右司都事,跟随希宪去治理山东,不久被召还。

至元五年,朝廷分别命令中书省总管各类事务,御史台监管百官,一时罢黜提升举用人才,宪章的格式,多出自思济之手。

他升任为承务郎、同知高唐州事,凭借政绩最好而闻名,被任命为监察御史。

当时阿合马在尚书省任职,权力在中书省之上。

思济与魏初等人弹劾他,说他做了不合法之事,皇帝命令近臣去核实此事。

御史各自按照次序回复,只有思济厉声说:

“御史是敢于直言进谏的官,不是为替人辩解而设置的!

”于是思济拂袖离去。

思济后被任命为奉训大夫、沁州知州,为政简约,不苛刻繁琐。

后被任命为中顺大夫、同知绍兴路总管府事,应朝廷之命审理案件。

桐庐有个囚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