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县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5719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峡县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西峡县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西峡县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西峡县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西峡县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峡县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docx

《西峡县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峡县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峡县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docx

西峡县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

西峡县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

(2009—2013年)

 

前言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产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峡县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水库重点水源涵养区。

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林地,是林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为最大限度的提高区域内的生态质量,发挥最高的经济效益,全面加快和谐生态西峡建设步伐。

根据河南省林业厅关于编制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西峡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西峡县位于豫西南边陲,伏牛山南麓,南阳的西北部,鄂、豫、陕三省交汇的“金三角”地带,地处东径111°01′—110°46′,北纬33°05′—33°48′之间,东邻内乡县,南接淅川县,西连陕西省商南县,北靠伏牛山老界岭,与卢氏、栾川、嵩县接壤。

全县东西跨越78公里,南北跨越79.3公里,境内总面积3454平方公里。

(二)自然地理条件

1、地形地貌

全县所辖范围以中山、低山为主,北部伏牛山主脉老界岭呈西北—东南走向,侧脉由此向南延伸,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依次为深山区、浅山区、山谷盆地和丘陵地、西北地区山高陡险,沟谷幽深,东南地区坡度较缓,丘陵起伏。

坐落在太平镇的犄角尖海拔2212.5米为最高点,丹水马边村海拔181米为全县最低处,较大的山岭山头3391个。

根据海拔划分:

中山区240.15万亩,占46.6%;低山区184.65万亩,占35.9%;丘陵91.95万亩,占17.8%,自然地理特征为八山一水零点六分田。

2、气候

该县地处南阳盆地半湿润地区的西北部,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1℃,历史极端最高气温42℃,最低气温-14.7℃,年均降水量800mm,日照时间2019个小时,无霜期236天。

同时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的影响,气象各因子的时空分布比较复杂,立体气候明显,小气候复杂。

3、土壤、水资源、植被

土壤是由石质山地风化而成。

涉及五个土类,九个亚类,二十六个土属。

其中棕壤土类,黄棕壤土类的粗骨性黄棕壤亚类的淡岩,灰岩及砂岩黄棕壤,黄褐土亚类的山砂土,紫色土类,潮土类的黄潮土亚类,都是目前西峡县的林业用地或适宜发展林业的土地。

西峡属长江流域汉江区丹江水系,降水量充沛,年均降水量为800mm,地表水总量28.75亿立方米。

境域山高谷深,河流较多。

以灌河、淇河、丹水河3条河流为主,其支流呈羽状密布全县,计大小河流526条。

全县水资源总量为13.6亿立方米,人均3163立方米,为全省人均的5.5倍。

全县目前中小型水库65座及各种小型水利设施1704处,水库可利用水资源为1.25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50条小流域和9条较大河流的计算,共有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5.6万千瓦,可开发量10.4万千万,已开发2万千瓦,尚待开发的水能资源潜力大。

西峡县属于秦巴山地水源用材林区,预西伏牛山南坡用材防护林区,由于处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的过渡带,故兼有我国南北方植物种类成分;又因西峡特殊的地形影响,兼有南北方的树种资源,是亚热带、暖温带植物交错分布区,具有明显的多带广谱性垂直分布、树木种类繁多的特征。

据初步考察有维管束植物1600余种。

其中木本植物550种,草本植物1100种,藤本植物13种。

针叶类有马尾松、落叶松、华山松、油松、白皮松、火炬松等;阔叶类有杨类、楸树、栎类、枫杨、柿树等;藤本类有猕猴桃、金银花等;珍贵树种有连香树、刺揪、银杏、铁杉、杜仲、领春木、油桐、黄连树、漆树等。

西峡县还有古树名木23种,其中以银杏和栓皮栎居多。

据调查,全县古银杏树有50多株,分布13个乡镇,其中二郎坪乡栗坪村分布有30多株的古银杏树群。

河南最古老的连香树、七叶树、楸树也分布在西峡境内。

另外还有青檀、桂花、侧柏、山茱萸等18种古树。

这些古树达200余株,遍布全县,是西峡宝贵的自然和历史财富。

西峡县丰富的植物中有国家保护的有39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3种,南方红豆杉、野生银杏、光叶蕨,分布于西峡县黑烟镇林场、黄石庵林场、太平镇、桑坪、米坪、军马河、双龙、二郎坪等乡镇;属于二级保护的有桫椤、秦岭冷杉、鹅掌楸、香果树等14种;属于国家三级保护的有麦吊云杉、天竺桂、刺五加、天目姜子等20余种,广泛分布于北部山区。

西峡县还有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有球果香榧、木通马兜玲、陕西紫茎、巴山冷杉、三尖杉32种等。

4、动物资源

西峡有野生动物4门14纲135科483种,其中陆栖脊椎动物244种,隶属4纲27目68科。

两栖类分布有2目4科11种,主要种类是大鲵、大蟾蜍、泽陆蛙、黑斑蛙、隆月肛、北方狭口蛙、中国林蛙、日本林蛙、金钱侧褶蛙指名亚种等。

爬行类分布有2目8科31种,其中龟鳖类2种,蜥蜴类9种,蛇类20种。

鸟类分布有17目37科143种。

兽类分布有哺乳纲兽类6目19科59种。

还有鱼类38种;无脊椎动物200余种;昆虫11目82科2000余种。

在西峡为数众多的动物中,有51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珍稀濒危动物。

其中国家一类重点保护动物9种,即金钱豹、梅花鹿、白鹳、黑鹳、丹顶鹤、大鸨、白尾海雕它们分别分布于太平镇、军马河、五里桥、桑坪镇和灌河、淇河北部乡镇的高巅山岭,国家二类重点保护动物42种,即大鲵分布于石界河、桑坪及太平镇等北部山区,豺分布于浅山丘陵区,水獭、大灵猫、林麝、斑羚、鸳鸯、雀鹰、白尾鹞、鸢、苍鹰、眉雕、乌雕、鹊鹞、草原雕、白肩雕、秃鹫、红隼、红脚隼、勺鸡、红腹锦鸡、长耳鴞、短耳鴞、长尾林鴞、雕鴞、毛脚鱼鴞、领鸺鴞、灰林鴞、中华虎凤蝶、穿山甲、金猫、青羊、小灵猫、大天鹅、白冠长尾雉分布于北部山区,全县的河流西岸丘陵的浅山区。

西峡县还有三宝鸟、豹猫、青鼬、栗头蜂虎、苍鹭、大白鹭、小麂、狍、飞鼯等36种省级珍稀保护动物。

(三)社会经济环境

全县现有乡(镇、区)19个,行政村299个,86778户,总人口43.8万人,农村乡村人口37.6万元,劳动力25.3万人,每个劳动力负担的耕地0.8亩,拥有山林11.6(按乡村人口计算)亩,剩余劳动力富足。

2008年,全县林业生产总值16.85亿元,其中:

第一产业158019.72万元,第二产业9037.84万元,第三产业1442.44万元。

全县已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汽车,村村通路通电。

开通了五十路光缆通信线路。

8000门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并进入全国通讯网,乡乡都进入城市电话自动网、移动自动网,这些都为工程建设的完成和施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森林资源现状

全县林业用地434.97万亩,其中有林地387.8万亩,占林业用地的89.1%。

森林覆被率76.63%,活立木蓄积821.06万立方米。

森林资源分布特点是:

幼龄林多,中、成、近、过熟龄林少。

此外,应退耕还林的坡地据调查有19.8万亩,项目造林有足够的土地资源。

近年来,西峡县委、县政府立足西峡县情,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制定了建设“经济强县,生态大县,旅游名县”的奋斗目标,抓住中国林科院与西峡县林业建设合作的机遇,通过长江防护林建设工程,世界银行贷款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亚洲银行豫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退耕还林、重点公益林保护等项目的相继开展实施,西峡林业实现了再度跨越初步建立起完备的生态体系,成为中国林科院示范基地县,被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山茱萸之乡和猕猴桃之乡”、南阳市造林绿化“常青杯”等荣誉称号。

(五)林业管理基本情况

西峡县林地占用面积434.97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地有86.7万亩,副射9个乡镇,1个自然保护区(两个管理局),1个国有林场,包括林业局在内,分别下设公益林管理办公室。

全县专职护林员112人,兼职护林员91人,计203人。

同时,林政管理下设二郎坪木材检查站和6个稽查分队9个资源管理站共计人员97人。

另外,公安分局下设3个公安派出所,共计警员队伍40人,分管全县的16个乡镇和3个城镇办事处范围内的林木案件的查处工作。

各种林地案件及林木案件的侦破率、结案率95%以上。

全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县、乡成立了护林防火指挥部,实行党委、政府负责制,县、乡两级逐年签订防火管护合同,火灾预防和灭火进度做为政绩考核,全县共设立三个专业扑火队(林业局、烟镇林场、木寨林场)各50人,实行县、乡、村、组四级联防,力争做到“打早、打了”。

二、林地资源保护利用状况

(一)林地资源现状

《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二条和《河南省林地保护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林地是指林业用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竹林地、经济林地(包括木本的果类、油类、茶类、药类树木用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林业科研教学的林业用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规划的宜林地,以及国有森林经营单位的林地。

全县土地总面积517.54万亩,其中:

非林业用地83万亩,林业用地面积434.97万亩,占总面积的83.98%;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387.8万亩,占林业用地的89.1%;疏林地2.9万亩,占0.01%;灌木林地31.6万亩,占0.08%;未成林地0.3万亩,占0.0008%;宜林地12.2万亩,占3%,果园面积17万亩,占6.4%;无立木林地0.0013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6.63%。

在有林地中,水土保持林74.5万亩,占有林地总面积的21.0%;水源涵养林231.7万亩,占65.5%,自然保护区33.05万亩,占8.52%。

按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在类林种划分(见附表14)

生态公益林体系:

包括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等,总面积343.65万亩。

占林地总面积的79.01%。

2006年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86.7万亩,占公益林面积的27.6%,已规划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115万亩,占公益林面积的36.6%。

商品林体系:

包括一般用材林、经济林和通道绿化林。

据2007年度二类资源调查数据显示,全县商品林林地91.32万亩,占林地面积的16.4%。

(二)林地保护利用特点

1、林地地貌类型和气候多样,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西峡县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中山、低山、丘陵等地貌。

山区面积占全县面积的88%,平原丘陵较少51.75万亩,占12%。

不同纬度、地域、坡向、海拔高等因素的组合,形成各种多样的小气候。

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因地制宜地开展林业多种经营,为发展速生丰产林,名、优、特、新果品提供了有利条件。

2、林分质量差,林地生产潜力大

我县林地面积大,林业用地占全县总面积的83.98%,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

由于国家退耕还林、配套荒山造林、能源工程等造林项目的实施,再加上通道绿化工作的开展以及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造林绿化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发展仍不平衡。

(1)中幼林多,近、成、熟林少

我县现有林分面积中,幼龄林332.7万亩,占85.8%;中龄林30.9万亩,占7.97%,近熟林10.9万亩,占2.8%,成熟林8.2万亩,占2.1%,过熟林5.24万亩,占1.4%。

从龄组结构来看,我县森林龄组比例失调。

为确保森林永续利用,今后必须加强中幼林抚育管理,使之尽快成材。

(2)经济林面积少,森林分布不均匀

我县有林地面积387.8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9.1%,其中灌木林31.6万亩,占0.08%,效益较差;栎类纯林355.34万亩,占91.62%,以栎类为主的针阔混交、阔阔混交林32.5万亩,占8.49%。

而分布于我县北、西部占75.6%,东部仅24.6%。

这些森林资源对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上述面积中,一般用材林面积71.19万亩,占林地面积的16.4%,通道绿化林面积2.1万亩,占林地面积的0.5%,对我县旅游事业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林24.28万亩,占林地面积的6.9%,其中山茱萸6.85万亩,主要分布于我县北山西山地带。

猕猴桃1.31万亩,占林地面积0.3%。

我县东部山谷、丘陵区林业用地63.7万亩,占林业用地的1.5%,有林地59.76万亩,占有地面积的15.4%。

今后发展方向应充分开发利用山谷丘陵平缓坡地发展经济林,大力提高森林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宜林荒山荒地的造林绿化步伐,提高山区林地的综合效益。

(3)林分质量低

我县现有林分总蓄积821.0622万立方米,年总生长量14万立方米,有林地面积387.8万亩,每亩平均蓄积2.12立方米,低于全国、全省年平均生长量水平,林地生产力仍处于低效状态。

山区林分质量差,蓄积量较少。

因此,改变落后的经营方式,提高山区林分质量,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刻不容缓,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三)林地保护利用存在问题

1、林业投入资金不足,林地保护利用效果欠佳。

森林资源培育生产周期长,经济效益低,投入林业、保护林地的积极性不高,政府力度不大,兑现的资金不能按时到位,山区农民对宜林坡耕地退耕还林认识不足,不愿退耕还林。

2、林地利用粗放,林分质量差,林种、树种结构不合理,森林资源增长缓慢。

3、森林生态功能脆弱。

在全县现有的森林中,幼林、低产林较多,林木生长量低,林分单位面积平均蓄积量低。

加强林业执法,加快灌木林、中幼林地、低质低效林改造刻不容缓。

4、政府对林地管护投资过少。

2004年我县实行全面禁伐以来,林地管理上有100余人过去靠罚没收入维持生活,经过四年来对违法犯罪的严打严惩,林地秩序虽然明显好转,而这些职工却面临下岗,随着公益林补偿金的实施,生活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仍处于全县平均生活水平之下。

(四)林地开发利用潜力分析

1、林地资源潜力

林地面积包括宜林荒山、荒地。

要扩大林地面积,主要有六种途径:

一是实施生态省建设和省级重点公益林建设。

加快生态示范村、示范乡镇道路林网建设;二是实施对未利用地和宜林荒山荒地植树造林。

三是经济林建设规模化、工程化,继续深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农民有限的面积,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四是在沟河两岸种植水源涵养林。

五是未成林地进行抚育,补植补造,使其尽快成林。

六是尽量减少矿山、企业占用林地,已经占用的,要搞好占用林地修复工程规划,对无法修复的进行异地补植补造。

通过各种措施,预计到2013年全县新增绿化面积31.4325万亩(扣除规划期规划占用林地2万亩,净增绿化面积29.4325万亩)。

2、林地利用潜力

本县林地利用开发潜力大。

在林地面积中,现有宜林荒山荒地共12.2万亩;灌木林地31.6万亩,中幼林363.6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93.76%,其中,还有一部分疏林地,只要进行科学造林或补植,加强经营管理,可成为生态效能较高的林地。

据二类调查资源统计,全县林地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仅有2.12立方米。

因此,搞好低产林改造、中幼林抚育和实行集约经营,可大幅度提高林地单位蓄积量和经济效益。

现有生态公益林,树种单调,林分郁闭度低,生态功能十分脆弱,我县从2004年全面禁伐以来,通过封山补植、套种和改造等措施,使生态公益林地生态功能各项指数显著上升。

三、林地保护建设利用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一)林地保护建设利用规划的目标

通过科学管理规划、切实保护好我县林地和林地总量动态平衡,以充分发挥林业在优化生态环境、保障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同时,建立较合理的林种结构,合理和高效利用好林地资源,充分发挥林地的生产潜力,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全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的顺利实现。

到规划期末,全县新增林地面积达到11.0335万亩(扣除规划期规划占用林地2万亩,净增林地面积9.03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1%以上。

林业年产值达到24.758亿元,实现林业生态大县。

(二)林地保护利用的依据和指导思想

本规划的依据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河南省林地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西峡县生态经济发展十年规划(2001—2010)》和《河南省林业厅关于编制林业用地总体利用规划的要求》,结合西峡县林业生态建设实际,在二类资源调查成果等指导下进行,基本数字以2007年二类调查成果和2008年造林成果为基础。

其指导思想是: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创建林业生态县为载体,全力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大力造林,普遍护林,依法治林,科技兴林,兴林惠民,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生态文明中的重要作用,构建最佳人居环境,建设富强秀美和谐新西峡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和物质基础。

(三)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原则

1、保障林地可持续利用,维护林地动态平衡的原则

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维持护林地的动态平衡,新增有林地全部安排在宜林荒山荒地和未利用的滩涂地、裸土地及建设用地中的废弃矿山上。

生态能源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全部规划在宜林荒山荒地等未利用土地上;矿区生态修复工程规划在废弃工矿用地等建设用地上;生态移民工程需恢复植被的,主要在移民废弃宅基地和废弃道路、晒谷场、坡耕地上安排造林。

环城防护林、围村林、生态廊道工程遇到耕地地段时,按标准下限进行规划,尽量少占用耕地,且不改变土地地类,其林木生长所占用土地仍按耕地管理。

2、相互协调,科学规划,分类保护,分区管理的原则

充分利用相关规划成果,县城城区绿化与城建部门的规划相结合;山区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规划与水利部门的水土保持规划相结合;廊道绿化和铁路、交通、水利、河务、南水北调等部门规划的工程相结合;结合环保部门的生态功能区划成果划分生态功能区;利用国土部门的土地分类成果控制全县的造林规模。

山区、丘陵区坚持和生态效益优先,重点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名特优经济林和生态能源林。

低山丘陵区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

生态廊道中的景区道路、高速公路出入口等重要地段,实行乔灌花草相结合,扩大常绿树种比例,提高绿化美化标准和景观效果。

为合理利用林地资源,维持全县林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合理布局,新增有林地。

3、坚持严格保护和促进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规划林地经营管理为目的,通过加强征用林地的管理,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森林资源和林地面积的双增长,加强《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林地保护管理条例》的宣传,正确处理为林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绝不能以破坏森林资源为代价,换取短期的经济增长,认真落实林地用途管理制度,对现有村实行总量控制,林地面积只能增长,不能减少,把林地消长作为各单位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考核,严明奖惩。

建立健全林地审核审批制度,全面开展乱占林地的集中清理整顿,以《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和《河南省林地管护条例》为武器,开展林地保护管理专项执法活动,严厉打击乱占林地的违法行为,从而促进林业的发展。

4、坚持与有关专项规划衔接的原则

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实行政府主导投资纳入各级政府财政支付体系;林业产业工程建设遵循市场规律,投资实行市场化运作,生态与经济兼顾的生态能源林建设,注重吸引社会投资,实行政府主导下的政策性引导和扶持机制。

(四)林地保护建设利用规划的任务

1、林转非控制指标。

林地转为非林地指标控制在每年0.4万亩以内,到规划期末,本县林地保存量444.0035万亩(包括新增林业用地9.0335万亩),按全县总人口43.8万人计,人均占有林地10.14亩。

2、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53.68万亩。

其中人工造林23.68万亩,改培30万亩;

(1)水源涵养林4.5万亩;

(2)水土保持林3.36万亩;

(3)生态能源林45.6万亩。

其中,新造生态能源林15.6万亩,改培30万亩;

(4)矿区生态修复工程0.22万亩。

3、异地造林2.0万亩。

4、生态移民工程0.1735万亩。

5、更新造林0.43万亩。

6、完善提高补植补造0.85万亩。

7、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总长728.465公里,折合面积1.629万亩。

其中新建115.895公里,折合面积0.349万亩,完善提高484.1公里,折合面积0.85万亩,更新造林128.47公里,折合面积0.43万亩;主要包括铁路、高速公路、景区道路、县乡道、村道、河、沟、渠等,绿化率达到98%以上;

8、城镇总面积2.25万亩,已绿化0.6万亩,规划绿化0.51万亩,城郊森林及环城防护林0.12万亩,城镇林业生态建设工程0.63万亩,占37.9%。

9、村镇绿化工程0.35万亩(总面积2.33万亩,已绿化0.33万亩,进一步完善提高绿化占29.2%)。

10、中幼林抚育27.51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75.73万亩;

11、名特优新经济林3万亩,原有17万亩,规划期达到20万亩,优质果率达到80%。

12、用材林、速生丰产林1万亩。

13、林业育苗0.25万亩;

14、森林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防治率提高到85%;

15、年森林火灾发生率降低到15万亩林地1.5次,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森林火灾查处率达到90%以上;

16、新增森林年吸收二氧化碳能力800万吨,进一步扩大工业承载能力。

规划到2013年,全县新造林地31.4325万亩(其中新增林地9.0335万亩),有林地面积达到417.232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0.55%,活立木蓄积达到890.06万立方米,2008年林业总产值16.85亿元,每年以8%增长,按50%的纯收入计算,到规划期末,林业总产值24.758亿元,直接经济效益达到12.334亿元,林业生态效益超过80亿元,在全县建成能适应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宜林荒山全部被绿化,水土流失区基本被治理,林种、树种结构日趋合理,从而实现山川秀美,环境优美的总体目标。

四、林地保护利用的总体目标与布局

(一)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总体目标

根据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国土要求,结合全县林业发展情况及县域工业建设用地的需要,以项目建设为龙头的全面科技开发向纵深扩展,以林为主的生态建设迈上新台阶,林业建设率先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规划期内西峡林业建设将以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加快建立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二)主要分项目标值

以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区为重点,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推进山地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提高森林生态涵养能力。

继续开展城镇生态防护林和通道绿化工程,搞好主要交通干线、景观道路、裸露山体绿化景观带。

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加快居住小区、广场、街心花园等公共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建设,争创花园式机关和花园式单位,营造绿色城市环境,大力推介山水游、生态农业观光游。

规划期内,规划建设南水北调水源生态公益林体系343.65万亩;综合治理南水北调水源区水土流失面积3000平方公里,水源区生态自然修复2000平方公里;建设312国道、沪陕高速公路和宁西铁路沿线绿色长廊。

建成以杨树为主的速生用材林1万亩,名优猕猴桃生产基地2.5万亩,山茱萸等中药材0.5万亩,加强对现有27.51万亩中幼用材林的抚育。

保护和整合利用野生猕猴桃基地30万亩,食用菌发展规模稳定在2000万袋,其中,草腐菌1000万袋以上。

完成造林31.4325万亩,使西峡有林地面积达到417.2325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890.0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80.7%;强化资源林政管理工作,年林木采伐限额控制在9.5万立方米以内。

(三)林种结构调整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林地将会有所减少,规划到2013年全县林地保存444.0035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80.7%以上,造林面积必须大于征占用林地面积,确保全县经济建设的需要。

1、生态公益林

根据2007年二类调查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