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画你的人生财富曲线MBA.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5704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这么画你的人生财富曲线MBA.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这么画你的人生财富曲线MBA.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这么画你的人生财富曲线MBA.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这么画你的人生财富曲线MBA.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这么画你的人生财富曲线MBA.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这么画你的人生财富曲线MBA.docx

《这么画你的人生财富曲线MBA.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这么画你的人生财富曲线MBA.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么画你的人生财富曲线MBA.docx

这么画你的人生财富曲线MBA

这么画你的人生财富曲线

 想知道您手中的股票该如何操作,是调股换仓还是继续持有?

填写以下信息,我们为您免费诊断。

  年轻时不必理财,多赚钱才是硬道理。

  现在考虑几十年后退休有意义吗?

谁知道时间会改变什么。

  只要努力工作、勤俭节约,就不需要专门理财。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买保险没用。

  只有10%的投资者能赚到钱?

我还是老老实实存银行吧!

  如果钱不是用来花的,那挣钱干什么?

  理财不如买彩票,反正都是靠运气。

  没学过经济、金融,所以不适合投资理财。

  我父母健康、家有储蓄、我工作稳定,没什么好担忧的。

  婚姻能解决的问题,为何还要自己辛苦拼命?

  上述说法,你会在后面的小框里划"√"还是"×"?

如果有任何一个你坚定的划"√",那我建议你认真阅读这篇文章。

  金融危机不仅让人们的财富缩水,似乎也动摇了对理财的信心,而这比起投资亏损更可怕。

如果你所有选项都是"×",那更需要读下去,因为只具有理财意识不意味着能管理好一生的财富。

  今天,经济是否真的复苏?

股市进入牛市初级阶段还是仍处熊市?

对于这些问题的争论还在占据眼球,但对于一生的财富管理来说,朝夕之争是否有意义?

2007年《钱经》曾经抛出这样的问题:

股市涨了,但你的财务问题解决了吗?

如今,我们再多问一次,希望您能对财富管理之于人生的意义再次思考。

  如果你从未想过描绘自己一生的财富曲线并管理它,那么可能的结果是:

  20-30挣钱少,还年轻,有父母资助,没必要理财;

  30-40工作忙,买房、买车、结婚、生子,没时间理财;

  40-50职场瓶颈出现、父母健康恶化、子女教育开支剧增,没精力理财;

  50以后紧衣缩食,担心生病,担心通货膨胀,担心儿女不孝,担心……

  事实上,也许仅是观念的改变加一些简单的技巧,就可以让你画出更好的人生财富曲线。

  完美曲线如何复制?

  人们每天忙忙碌碌,在不停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消耗自身所创。

  很少有人意识到,自己在不经意间已然勾勒出一条人生财富曲线:

或剧烈波动,或舒缓平坦,或意犹未尽,或已然成型。

人生财富曲线,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用收入减去支出后所形成的走势图,它记录的是人一生财富的变化。

其中,更含职业、生活的变迁。

  不管是"人死了,钱还在"的痛苦,还是"人活着,没钱了"的更痛苦,每个人都希望实现一生的富足与无忧--这正是管理人生财富曲线的意义所在。

MBA教程中说,管理的第一步是认识。

  谁都躲不开客观规律

  每个人都要走过生老病死这个过程,所以从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人生财富曲线的形态是大体一致的:

在未成年的时候,只有支出而没有收入;长大成人后,收入会逐渐增长并在某一时点超越支出;当年老退休后,获取收入的能力下降,而健康风险上升导致支出增加。

这就大体构成了人生财富变化的三个阶段--从透支期到积累期再到透支期(如图一)。

  显然人生财富曲线不会是非常平滑的,因为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事件让这条曲线陡然发生转折,对于这些事件处理得如何,决定了曲线的形态。

主要包括:

  ●就业(或创业)--这是财富积累从无到有的转折点,"男(女)怕入错行",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以及起点的高低与未来财富走向关系极大;

  ●结婚(或离婚)--就像兼并重组会让企业做强或崩溃,婚姻对个人财富的影响同样如此。

"女(男)怕嫁(娶)错郎(妻)",选择什么样的人作为一生理财生活的伴侣,会导致1+1>2或1+1<1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生子--对于大多家庭来说,添丁都是一件喜事。

但从财富管理的角度看,生儿育女会带来很大的负担,子女教育一般是家庭支出的最大一部分,当小生命降临,人生财富曲线必将转折。

  ●患病--无论财富账户后面有多少个零,当一个人失去健康、身染重疾,这些零就都没意义了。

病魔是理财生活最大的威胁,因为它会将财富曲线撕扯至断裂。

  ●购房--很多人一生的第一笔、也是最大一笔资产或者负债是在购房后产生的,购房改变了个人和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当然也就扭曲了人生财富曲线。

  这些事件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几乎都要经历的,同样"人"的自然属性也决定了其财富曲线逃脱不了自然规律的摆布。

如果我们把关注点偏离"人生"而转向"财富",那么还会发现影响人生财富曲线形态的另三个重要的客观因素:

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和税收。

  经济周期对财富曲线的影响不言而喻,因为其决定了创富机会的多寡。

每一次经济轮回都导致不同个体财富命运的流转。

通货膨胀改变了货币的价值,这自然也就改变了财富曲线的形态,总的来说它会让曲线下移,而对资产负债表不同的人带来的冲击程度不同。

税收对财富曲线的扭曲是隐性的,但也是巨大的,有人说穷人和富人最大的差别就是他们规避税收的能力不同,这话尽管偏激,但不无道理。

  主观意识至关重要

  除了上面谈到的这些客观规律外,人们在不知不觉间形成的财富观、生活态度和性格,也决定着财富曲线的形态,这些应该归入主观意识的范畴。

  有的人认为,钱就是用来花的,否则没有任何价值,比如那些购物狂。

有的人认为,钱就是要攒起来,失去了钱就失去了一切,比如那些守财奴。

在这两种财富观的指引下,显然会走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财富曲线。

  个体的生活态度也差别巨大。

生活态度消极的人可能感觉"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生活态度积极的人也许会养精蓄锐,期待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态度决定行为,行为习惯会改变财富命运。

  性格对于财富曲线的影响就更突出了,因为风险和收益是对等的,而不同性格的人感知和驾驭风险的能力不同。

悲观的人总是先想到风险,因此往往错失创富的机会;乐观的人会先考虑收益,也许更易掉入财富陷阱。

豪爽的人不在乎眼前的利益,但很可能得到长远的回报;吝啬的人太在意一时的得失,或许就与更大的财富失之交臂。

勇敢的人更愿意博取高风险高收益,其财富曲线可能会剧烈波动;胆小的人更喜欢无风险的低收益,财富曲线的形态也许会是平缓的。

为什么财富曲线需要管理?

  生老病死这些人生自然规律是谁都躲不开的,经济周期、通胀还是通缩等等经济社会运行规律也是个人无法改变的,即使是个体的主观意识,也是先天形成的。

这让人们在面对迥异的财富曲线形态时,会产生一种宿命论。

也就是老人常说的:

这个人"命好",这个人"命薄"。

  宿命论不可取,积极管理人生财富曲线的目的,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掌控客观规律,规避主观意识中的缺陷,以实现一生的富足。

既然人生有积累期和透支期,那为什么不能在积累期多积累,来填补透支期的财富窟窿呢?

认真的储蓄对于财富积累很必要,但这远远不够。

因为一味的压低生活质量就失去了财富管理的意义,更何况长期通货膨胀会令储蓄化为乌有。

如果我们依然按照通常的储蓄消费习惯(见图二),再缺乏对财富曲线的管理意识,那老年的窘况是可以预见的。

  诸如患病、生子这些大事在我们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它会在人生财富曲线上压上一块巨石,甚至令你喘不过气来(表三、表四列出了患病、养育子女可能的开支)。

那为什么不未雨绸缪,通过保险产品将大病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为子女的成长尽早制定教育理财计划。

  个体无法改变经济社会的运行规律,但是可以通过的努力的学习,逐渐的把握规律,预先的采取行动。

从近期的经济运行情况看,正处于通货膨胀的前夕,而经济还在低谷徘徊。

从远期来看,老龄化社会即将来临,这都意味着必须采取积极的行动,进行财富管理,让人生财富曲线走出更好的形态。

  既然谈到"管理",就意味着是有纪律的、系统性的工作,以此来战胜人性弱点,克服主观意识缺陷。

管理人生财富曲线是一种动态的管理,它是不断的自我完善、自我修正的过程,让财富生活不偏离理性健康的轨道。

  客观规律、主观意识和自我管理共同塑造了财富曲线的形态,而自我管理是最重要的,也是唯一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完善的。

或许这样谈论管理人生财富曲线还太抽象,接下来,我们会给出几个成功的案例,相信更利于你的理解掌握并遵循、实践。

  (本文专家支持:

信诚人寿保险2009年荣誉讲师团讲师孙清霞)

  1您的积蓄是选在:

年富力强时期?

年老体弱时期?

  ●做一个理财保险计划,并不是要您花钱,而是为您制定一个存款计划,并约束您执行。

您每年在银行按时存入一笔钱,仅仅是要按计划执行而已。

理财不能等,投入越早,收益越多。

存款换户头,两边赚更多。

  2一般人的储蓄消费习惯

  ●理财协助您养成好的储蓄习惯。

寿命越来越长,我们可能只有30年攒钱,你的老本够用吗?

唯有把现在收入的一部分划拨养老规划,才可以拥有尊严和有品质的老年生活。

  3养一个孩子需要多少钱?

  ●1989年至今大学学费18年涨了25倍,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只增长了4倍。

大学学费的涨幅几乎10倍于居民收入的增长。

培养一个孩子到大学毕业需要多少钱?

  4重大疾病医疗费用

  ●每年癌症发病人数逾160万人,每年死于癌症人数逾130万人。

  人物篇1

  杨大勇"知识改变财富曲线"样本

  看似闲庭信步的选择,其实每一次都颇为精彩

  标签TAG提升财富曲线斜度

  主人公:

杨大勇

  资产规模:

大于1000万(注:

由于是企业合伙人,资产规模仅代表其身价,不代表现金)

  家庭状况:

妻子(银行家)女儿(幼儿园的小朋友)

  收入/支出结构:

企业分红+夫人薪金+房租收益+金融产品投资回报/房屋贷款+各类消费

  贷款+教育基金+日常消费

  未来大项收支预期:

薪金提高+企业上市身价提升/子女教育+再次置业

  财富曲线:

  ●杨大勇最初的职业收入稳步上升,在二十一世纪不动产时收入增加较快.当他在2005年通过MBO买下自己开创的事业时,承担了较大的风险,但很快赶上了中国房产业的一波大牛市,等到2007年底软银入股,身价暴增20倍。

  ●杨大勇的家庭支出相对低且平稳,只是在2001年和2004年买房时承担了一定的压力。

  《纽约时报》的高级编辑戴维·布鲁克斯在本世纪之初的一本著作"BoBosinParadise"中形象地描述一个"新的社会精英阶层的崛起",即拥有高学历、丰厚收入又讲究生活品位、注重心灵成长的一代人替代了贵族背景的盎格鲁撒克逊裔新教徒成为纽约乃至整个美国的"精英"。

布鲁克斯写道,"经过一番探访和研究之后,我才恍然明白自己看到的事情,是信息时代造成的。

在这个年代里,创意和知识至少和自然资源与金钱资本对成功是同样重要的""每一个社会都有精英阶层,而我们这一代靠教育养成的精英阶层比过去靠血统或财富武力划分的精英要文明的多"。

  本篇的主人公杨大勇,身份是一家业内知名度比较高的个人消费信贷服务机构--尚诺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任房贷事业部(安家世行)董事、总经理,中国房地产策划师、美国注册理财策划师(RFP),RFP中国同学会会长。

他未必喜欢"波波士"(BoBos)这个身份,但他财富曲线的走势一直跟随他职业的转换,而他职业选择的每一步,似乎都得益于之前的成就推动,而起点就是教育。

  步步为营,稳中有升

  说他年轻有成未免简单,不妨回过头来看看杨大勇近10年的职业经历:

  今年34岁,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分别接受高等教育,2001年硕士毕业后进入某国家机关工作,做过党政工作、也做过下属机关某网站副主编,因这份"金融体系的信息服务行业"经历,做"公务员"一年后他转投有国企和外资双重身份的"最权威的信息服务网"。

第一次跳槽不足一年,他遇到了职业上的第一次转折,猎头找到他,提供财富500强企业、全球最大的房产服务公司的offer,就是刚刚进入中国的21世纪不动产,杨大勇在这里开始了一段新的职业曲线,他从中国总部的房地产金融部总经理开始,三年间做过北京、上海、成都三个分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做管理更亲身接触门店和服务大客户,"跑了全国十几个城市,长了见识"。

他的另一项收获是奠定了该公司延续至今的房地产金融服务模式。

2004年底,猎头又找到他,这次是安家集团,安家当时是上海乃至中国的房地产金融服务市场上的龙头,拿到世界银行的投资后他们跃跃欲试进军北京市场,需要一个熟悉房地产、金融行业和北京市场的人,杨大勇无疑是适合的人选,又一次跳槽,这一次他熟门熟路,从成都回到北京,亲手创建了安家北京公司(当时为纪念世界银行的投资,取名为"安家世行")。

一直到这里,杨大勇走的都是一条"成功职业经理人"的路线,但真实的人生也像小说一样,总要峰回路转。

  2005年房地产市场遭遇低谷,安家集团在上海的交易量巨幅萎缩,年底的时候连集团董事长都选择重新回归职业经理人之路。

当时投资方想结束在北京的业务,杨大勇想留下自己一砖一瓦建立的成果,于是,他和合伙人四处筹钱做了个MBO(管理层收购),买下了自己建的事业,理由是"男人总是要创业的"。

  公司收购完成之后,安家世行的生意开始红火,他却说,是运气的原因,因为埋头苦干一段时间后,房地产市场不但转暖,甚至形成连业内人都始料未及的前所未有的高潮。

杨大勇说当时他每天都去团队里讲"盛世危言",让大家头脑不要太热。

但当时全球资金都在中国追逐好的项目和好的团队,之后的事情,用搜索引擎可以找到--2007年12月,在人民大会堂"安家世行和尚诺集团合并""该集团拥有房贷(安家世行)、信用卡(我爱卡)两大金融服务平台""此前,尚诺集团获软银1000万美元投资"?

?

  从一个对房地产和理财基本不通的计量经济学硕士到房地产金融专家,从月薪2000元到现在跻身"精英阶层",把"智慧资本"转变为"财富",他用了6年时间。

  写到这里,杨大勇的职业选择都看似水到渠成,其实,选择放弃"分房子、美好政治前景"的公务员工作,选择创业而不是继续已经发展得很好的职业道路,选择借钱高价买下"自己建的团队"而不是另起炉灶,选择接受风投、出让控股权而不是等待上市--风险总是站在机会的对面。

 早早早,成功的基石

  如果可以叫做成功人士的话,杨大勇的成功可以归结为"一高两早"。

职业:

高起点、稳提升;人生:

早成家、早立业。

  在创业之前,杨大勇的收入一直呈稳定增长趋势,这与他的性格和工作能力紧密相关,更与他人生经历的每一步都稳扎稳打有关。

  他自称是保守型,但2004年敢贷款100万买个房子,有大额房贷时敢借钱创业的人,至少要称其为高风险承受的保守型性格。

  从受教育开始--这是戴维·布鲁克斯所说的成为"精英阶层"的第一步,他接受了中国最好的两所学校的教育,北大的热情和清华的务实为他奠定了好的起点。

据同学介绍,在学校他就是风云人物,好读书、喜欢运动、积极的社会活动组织者;前三份工作,他都是平台提升加组织内连级跳,才走出了30岁之前漂亮的职业曲线。

他谦虚地说每一次都有贵人相助,但看似优游的选择,都是稳扎稳打实干出来的。

套句俗话是成功从不青睐没准备的人。

  另一个优势是早成家--婚姻是成熟人生的开始,也是一个男人责任感的最佳体现。

杨大勇毕业即结婚、结婚当年就买房,夫人在银行工作,这个身份不但为家庭财商提供了支持,更是实际的家庭经济支柱之一。

他们因为婚姻大事已解决便可以心无旁骛发展事业,也因为年轻所以敢于冒风险创业,更因为有家庭支持才有可能创业--已婚男人更容易取信于人,而且两个人赚钱使得财务有了保证。

  当然,优秀的人才不一定会是高收入阶层,行业的选择是杨大勇财富曲线的加速器。

  我们看到,他的人生曲线经营的很好,但财富曲线表现更为优异就要归结为行业的选择--地产行业、金融行业,都是近年收入提高非常明显的行业,杨大勇从创业开始到今天,企业的价值增长了20倍,但这个数字与地产开发商同期的上升规模相比,还是很平和的数据。

他了解市场,下过功夫分析:

"在21世纪不动产的时候,我们就分析判断过,房地产金融的市场会逐步扩大,房地产衍生金融产品的交易量在未来并不一定会小于房地产销售的数据"他说,"因为外国有成熟的模式和巨大的房地产衍生金融服务市场,让我们对未来还是有信心的"。

  杨大勇说,他"不轻言败、全心投入目标","不轻易做一件事情,一旦做了就没有想做好但做不好的事情"。

这种精神和"傲气",让他一路坚持,画出创业至今让人羡慕的财富曲线。

  选择"聪明的"贷款,让资产流动起来

  杨大勇的财商绝对是工作中学来的。

  2001年他买的第一套房子在朝阳区的某个楼盘,小户型、全款支付,他说那是买的最差的一套房子。

"那时刚毕业,根本没有钱,买房子是两家父母亲戚给凑的,而且没经验,买的还是朝西的户型,西晒很严重。

楼层又高,老人家也不愿意住"。

  现在,他的家庭资产配置结构是:

70%~80%不动产,10%~15%股票和基金等高风险金融投资产品,10%~15%现金及保险。

当然,比例不是绝对的。

他会根据历史数据留足至少六个月的家庭支出,然后根据市场调整资产配置比例,从去年以来,他还加大了消费型保险和健康计划的配置比例。

作为银行家的夫人则负责金融投资产品的配置,使组合保持一定的收益。

  "我的不动产持有比例有点高,正常的理财教程说应该在50%左右"。

但由于是业内人士,安家世行又是"房贷理财专家",可以赋予不动产很高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杨大勇本人又是地产专家,知道什么样的物业具有更高的升值潜力。

"不熟不做",但如果十分熟悉一种投资品、又具有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变现能力,高比例的地产配置就变得合理了。

  杨大勇置业的原则是目标投资。

他依据生活需要和女儿教育规划买房子--"理财的最终目标就是退休规划,我最终的计划是退休后住在一套两进的四合院里,因此要求现在的投资要有一定比例的回报率;另一个目标为了女儿以后上学方便,所以要在目标学校附近提前置业"。

  现在他所拥有的不动产,年租金收益率平均在10%左右,他笑称这要比他炒股的业绩成功得多。

  杨大勇还提倡聪明的、健康的消费贷款,把闲出来的现金投到合适的投资里去--这样既可以保证现金流,而且与投资收益相比,贷款的利息很低--对他来说,房产租金收益可以达到10%,与贷款利息相比二者的息差收入明显。

"我们的口号就是让不动产动起来",转按揭、循环贷、存贷通?

?

这就是房地产衍生金融服务的价值。

  信奉保守投资的杨大勇和比他"更保守的银行家"夫人的资产配置看起来不合逻辑,但却符合他们家庭的实际状况,也符合他学到的"持久、传承"的理财目标。

杨大勇仍然保持着大学时代的好读书、好运动的习惯,他推荐的两本个人理财及财商提升的书籍是《富爸爸》和《家族财富》,后者"是家庭财富传承方面最好的读本"。

人物篇2

  刘欣把法律的严肃缜密代入理财

  财务自由是学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

  标签TAG让被动收入占更大比重

  主人公:

刘欣

  资产规模:

  家庭状况:

先生(律所合伙人)、女儿(即将去国外读大学)

  收入/支出结构:

双方工资收入+合伙人分红+房租收益+金融产品投资回报/租房支出+

  教育基金+日常消费

  未来大项收支预期:

律师执业收入+投资收益/女儿教育

  财富曲线:

  ●刘欣的家庭收入增长赶上了两波"牛市",一波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经济的腾飞,另一波是2006年开始的资本市场大牛市.前者带来的是职业收入,后者带来的是投资收入.未来投资收入将占更大比重。

  ●刘欣的家庭支出一直保持较低水平,在1995年和2004年买房时支出较大,但仍然没有负债,只是近年来女儿上高中和上大学的开支增加不少。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财富曲线,多数人是在无意识中勾勒出来的;另一些人会试图努力的去改变这条曲线,但往往半途而废;只有少部分人会一直用心的去管理,令这条曲线变得优美而舒展。

刘欣无疑属于最后一种人。

  "我离财务自由还有一段距离,但我充满信心,而且仍在朝这个方向前进",刘欣这样描述自己当前的状态。

她总是把自己在财富管理上取得的成绩归因于运气,但如果一步步地梳理她的理财实践经历,就会发现绝非"运气"这么简单。

学法律出身的刘欣对理财的理解程度和用心钻研的态度超过了很多金融业内人士,而当她把法律的严肃和缜密带到理财实践中时,更是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刘欣的社会角色不断变换,但她的人生财富曲线则越来越清晰。

品读刘欣的财富成长故事,对于遭遇金融危机打击而对理财生活无所适从的人,有很好的启示。

  从无意识到非常有意识

  "我更愿意把那段时期看作是财富积累阶段,还没到财富管理阶段"。

刘欣觉得自己在2004年之前的理财实践完全是处于无意识状态。

无论是炒股还是买房,都没有从理财角度认真的研究,也没有考虑过什么通货膨胀和国家经济政策。

但当时刘欣的生活习惯很节俭,十分注重储蓄,虽然在生活上没有为难自己,可也决不浪费。

  刘欣认为,家庭的稳定对理财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一个家庭组建起来后,就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共同的承担风险和开创事业,这对于财富的积累非常有好处。

正是由于勤俭的生活习惯和稳定的家庭,再加上中国经济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的腾飞,刘欣的家庭财富曲线表现出了明显的上扬。

  财富的积累是财富管理的前提,当刘欣顺利的完成了积累阶段,就开始向第二个层次迈进。

2004年,刘欣突然一下子有了很多富余时间,就开始用心的进行财富管理。

  刘欣首先想到的是买保险,与大多数人是在保险代理人推销下买保险不同,她是主动找的保险代理人。

通过搜索各大保险公司的形象大使,她找到了平安保险公司的赵小东经理。

刘欣为家庭的每位成员都买了一些保险,当然给先生买的最多,因为他是家里的"顶梁柱"。

就这样,刘欣成为平安保险公司的客户,但她觉得这个选择的价值远远超过了自己所交的保费,因为由此她真正的进入了财富管理的圈子。

  刘欣参加各种投资策略咨询会和财富管理论坛,结识了很多成功的投资经理和理财顾问。

此外,当时北京青年报的《理财时代》周刊也对刘欣财富管理意识的萌发和形成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他们主办的"财富100北京巡讲"上几乎每次都能看到刘欣的身影,而且她还作为投资者代表在巡讲的启动仪式上发言。

  刘欣喜欢主动的跟人交流,渐渐的丰富了自己财富管理的知识并扩大了交往圈子。

不过令她伤感的是,当时北青报一个对她帮助很大的记者早早因癌症去世了,这更让她感到生命的无常,更加意识到需要通过财富管理让爱自己的人和自己爱的人得到幸福和安宁。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刘欣在多方面与人交流、博采众家之长的同时,也不断的通过学习充实自己。

在她的家里,可以看到很多投资理财方面的书籍和杂志,当然也包括《钱经》。

她还参加了中央财经大学主办的理财师培训班,拿到了香港的理财规划师证书,不过,当时确实没有想过要去执业,读书只是为了自己用。

  把钱都贴上标签

  刘欣很快就把理论应用到了实践中去,在买了充足的保险后,她开始设置人生财富管理的第二道防线--无风险的固定收益产品,主要是货币市场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

她几乎没有活期存款,现金都放在货币市场基金和银行货币理财产品上,数量上能满足家里半年到一年的生活费。

她认为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比活期存款高,可比一年定期存款,而且流动性也好,还有像"日日赢"之类的理财产品,当天赎回当天到账。

  刘欣还购买了一些稳妥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是和优质客户贷款和短期融资券挂钩的,几乎没有风险。

当然她也买过些打新股的理财产品,在2007年的收益率超过了10%,虽然后来降到了3%,但也比存款收益率高。

  "我喜欢的财富结构是金字塔型的,要先把底座打实了,所以无风险金融产品在我的资产配置中一定要达到50%以上的比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