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选修1专题05 欧洲的宗教改革A卷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5512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选修1专题05 欧洲的宗教改革A卷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版选修1专题05 欧洲的宗教改革A卷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版选修1专题05 欧洲的宗教改革A卷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版选修1专题05 欧洲的宗教改革A卷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人教版选修1专题05 欧洲的宗教改革A卷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选修1专题05 欧洲的宗教改革A卷单元测试.docx

《学年人教版选修1专题05 欧洲的宗教改革A卷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选修1专题05 欧洲的宗教改革A卷单元测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选修1专题05 欧洲的宗教改革A卷单元测试.docx

学年人教版选修1专题05欧洲的宗教改革A卷单元测试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1:

专题05欧洲的宗教改革(A卷)-单元测试

1、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满分60分

1.马丁·路德和卡尔文都主张“因信称义”。

下列有关解释不正确的是

A.灵魂得救取决于心中的信仰

B.否定了教皇权威

C.灵魂得救取决于自己的善行

D.以自律代替他律

【答案】C

2.卡尔文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

这种观点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封建贵族世袭思想

B.封建社会等级思想

C.封建制度解体

D.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思想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宗教改革的上帝先定论,实质上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故D正确;先定论与封建贵族世袭无关,故A错误;先定论也不是封建社会等级思想,故B错误;宗教改革时期封建制度并未解体,故C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卡尔文……选民”,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宗教改革先定论的实质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3.在中世纪晚期的西欧,天主教会受到了种种挑战,其根源在于

A.各国王权的迅速强化

B.民族意识的日益增强

C.人们的思想日趋解放

D.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答案】D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关键词“根源”,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决定政治、文化的角度入手,判断出社会经济的发展属于根源,据此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4.在中世纪欧洲的反封建斗争中,人们发动民众的主要手段是

A.揭露封建制度的腐败和黑暗

B.揭露教会的腐败和黑暗

C.宣传“异端”宗教思想

D.宣传人文主义思想

【答案】C

【解析】在中世纪欧洲,宗教的影响力强大,故反封建斗争发动民众的主要手段是宣传“异端”宗教思想,故C正确;直接揭露封建制度的腐败和黑暗,并不能有效发动民众,故A排除;揭露教会的腐败和黑暗,也并非发动民众的主要手段,故B排除;宣传人文主义思想属于文艺复兴运动,故D排除。

故选C。

5.14~16世纪,西欧天主教受到挑战的主要表现有

①资产阶级开始兴起

②新贵族产生

③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④民族国家的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解析】14~16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兴起、新贵族产生,新兴阶级力量壮大使天主教受到挑战,故①②正确;同时,民族国家形成,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加强中央集权,也与天主教会发生矛盾,故③④正确。

故①②③④组合正确,故选A。

6.中世纪的欧洲,一国之君在冰天雪地里站在教皇的门前乞求宽恕。

这一现象反映了

A.国王需要到教皇门前祈祷

B.国王权力受教皇制约

C.教皇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

D.王权与教权是统一的

【答案】B

【解析】材料“一国之君在冰天雪地里站在教皇的门前乞求宽恕”反映了教皇权威高于王权,故B正确;“国王需要到教皇门前祈祷”缺乏史实依据,故A错误;教皇不属于世俗统治者,故C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王权与教权是统一的,故D错误。

故选B。

7.兰克斯是10世纪生活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位普通农民,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是

A.到教堂去听教士布道

B.自费到罗马去攀登圣梯

C.到教会去交纳“什一税”

D.到商店购买德文版《圣经》

【答案】D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时空“10世纪生活在神圣罗马帝国”,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宗教改革尚未发生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购买德文版《圣经》”不可能发生的结论,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8.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体现的矛盾有

①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教权的矛盾

②王权与教权的矛盾

③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集权的矛盾

A.①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答案】B

【解析】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天主教会阻碍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发展,故①正确;王权与教权的矛盾也是主要矛盾之一,故②正确;西欧国家也存在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集权的矛盾,故③正确。

故①②③组合正确,故选B。

9.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等人敢于挑战教皇权威,这些活动对欧洲历史发展的突出影响是

A.确立了新教在欧洲的思想统治地位

B.促使天主教在欧洲各国的思想控制彻底瓦解

C.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打破了天主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控制,促进了思想解放

【答案】D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和作用,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解放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10.宗教改革后的德意志、英国,其宗教变化的相似点在于

A.仍以天主教为国教

B.倡导理性地思维判断

C.以路德派新教为主

D.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仍以天主教为国教的是英国,故A项错误;以路德派新教为主的是德意志,故C项错误;倡导理性地思维判断是启蒙运动,故B项错误;西欧各国进行宗教改革最终有利于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故D项正确。

11.下列为“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的叙述和其所对应的历史时期,仿照已填充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对应宗教改革栏应填的内容是

A.从简化宗教仪式到取消宗教仪式

B.从简化宗教仪式到不再以天主教会为中介

C.从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到焚毁《圣经》

D.从反封建专制到构建资产阶级理想王国

【答案】B

【解析】宗教改革主要改革的是宗教仪式,从从简化宗教仪式到不再以天主教会为中介,B正确;A中取消宗教仪式错误;C中焚毁《圣经》错误;D属于启蒙运动主张。

12.2013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496周年,当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论述了基督教徒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把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C.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答案】C

13.下图引发了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农民战争

【答案】C

【解析】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劵是宗教改革的导火线,排除ABD,选C。

14.中世纪的反封建斗争常常采用反对天主教神学的形式,其根本原因是

A.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

B.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C.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D.不敢发动人民群众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教改革的理解。

AB是错误的,这是客观原因不是根本原因。

D项根源于C。

正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所以才会采用反对天主教神学的形式,如果实力足够就会直接针对封建势力了,所以选C。

15.1073年,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

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立建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

这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

A.教权高于王权

B.王权与教权平等

C.王权高于教权

D.王权与教权互不干涉

【答案】A

点睛:

“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这是历史学习最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在选择题里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我们很容易被题目中的某个信息所左右,就先入为主的认为这就是正确选项,但很有可能这只说到了材料中的一部分信息;殊不知,看全题干所反映的信息在对照答案进行比对,完全与材料原意相符的选项才是正确答案。

这一题关键是提取出“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和“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两个信息,然后进行准确解读。

16.假如你是中世纪欧洲的一名学生,那么你在学校所获得的学问主要是

A.商业知识

B.宗教神学

C.人文科学

D.自然科学

【答案】B

【解析】欧洲中世纪的教育是由教会垄断的,所以中世纪欧洲的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学问主要是宗教神学,故选B;AC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17.“欧洲近代的黎明时分,商业的繁荣促成了世俗情感和理想的释放。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令人赏心悦目,而在阿尔卑斯山以北广大地区的宗教改革则震撼人心。

”“震撼人心”主要是因为宗教改革从实质来说是

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

B.一场反对天主教会的运动

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

D.是一场在宗教改革外衣掩饰下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得知宗教改革的实质就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故ABC排除,D项正确。

18.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

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答案】A

19.英王亨利八世本来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为了能有个儿子继承王位,他决定跟凯瑟琳王后离婚,但被罗马教廷拒绝。

于是他跟教廷决裂,创立了一个可以离婚的宗教。

他的实质目的是

A.养儿子继承王位

B.与王后离婚

C.强化王权

D.消灭宗教

【答案】C

点睛:

本题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解题的思维过程是“现象——本质”。

本题的现象是英王亨利八世与王后离婚,这反映的本质是英王要建立民族教会,强化王权。

20.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并非偶然,从思想的角度来看,许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已经为其奠定了基础。

这些事件包括

①宗教“异端”思想的盛行

②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③民族国家的发展

④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抓住“思想的角度”,只有①②属于思想因素,③④分别属于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因此选D。

2、非选择题(第21题20分,22题20分,满分40分)

21.【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德意志)“所在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1520年)

材料二

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材料三

恩格斯说:

“在路德遭到失败的地方,加尔文却获得了胜利……加尔文的教会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依然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吗?

当德国的路德教变成诸侯手中驯服的工具的时候,加尔文教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尔文改革“获得了胜利”的原因。

【答案】

(1)路德:

建立民族教会;司法实行政教分离。

加尔文:

主张适应现世生活;提倡个人奋斗;建立共和式长老制;实行政教合一。

(2)原因:

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得到其广泛支持;更加有力地打击了封建势力,扫除改革障碍。

(2)根据材料“在路德遭到失败的地方,加尔文却获得了胜利”并结合所学可知加尔文改革“获得了胜利”的原因是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得到其广泛支持;更加有力地打击了封建势力,扫除改革障碍。

2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帝(孝文帝)曰:

““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

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摘自《北史·咸阳王禧传》

材料二马丁·路德另一个突出的贡献是于1522年将《圣经》翻译成德文,对整个德意志民族语言产生重大影响。

它使基督教新教徒团结在马丁?

路德翻译的《圣经》的周围,而且还在被方言分开的德意志各邦地区规定了一种被所有的德意志人都运用的统一语言,增进了民族的认同感和同一感……。

——宋志轶《德意志文化教育的精神》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孝文帝实行语言改革的时代背景析其改革策略上的特点。

(2)结合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析他翻译德文《圣经》的原因。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孝文帝和马丁·路德在语言方面所做的努力产生的相似作用。

【答案】

(1)背景:

汉族农耕经济的优越性;各民族杂居相处;儒家文化的影响;北魏迁都洛阳。

(答出2点即可)特点:

强制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只答强制性或灵活性给)

(2)原因:

他主张“因信称义”,尊崇《圣经》,认为人人都可以阅读和理解《圣经》。

作用:

都推动了语言的统一,为以后国家的统一提供了条件。

(2)本题主要考查宗教革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尊崇《圣经》,认为人人都可以阅读和理解《圣经》,所以马丁路德主张翻译德文《圣经》。

通过比较,两者都推动语言的统一,为以后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