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结业补马原复习参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5225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结业补马原复习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级结业补马原复习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级结业补马原复习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级结业补马原复习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级结业补马原复习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级结业补马原复习参考.docx

《级结业补马原复习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结业补马原复习参考.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级结业补马原复习参考.docx

级结业补马原复习参考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C)

A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B对谁是历史创造者的不同回答

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D对意识是否反作用于物质的不同对答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4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这是指:

(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和关系问题

B世界是否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以及两者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D认识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问题

5、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D)

A唯心论B二元论C诡辩论D不可知论

6、肯定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这种观点是:

(D)

A辩证法B形而上学C唯心主义D可知论

7、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哲学基本问题并做出科学概括和论证的哲学家是(C)

A马克思B费尔巴哈C恩格斯D黑格尔

8、“存在就是被感知”是属于(B)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9、“心外无物”是属于(B)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10、“绝对观念”派生世上万物,属于:

(A)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11、“理在事先”是属于(A)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12、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C)

A万物皆备于我B存在就是被感知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D心外无物

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C)

A古希腊、罗马哲学B中世纪经院哲学

C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D17、18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

14、哲学是:

(A)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D革命化和科学化相统一的世界观

15、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D)

A宿命论的观点B唯意志论的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AC)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否辩证发展的问题

C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正确认识的问题D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E实践是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问题

2、世界是可知的,这种观点:

(AD)

A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B所有唯心主义者都承认C只有辩证唯物主义者承认D彻底的唯心主义者承认E一切哲学派别都承认

3、下列命题,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BDE)

A我思故我在B存在就是被感知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E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4、下列命题,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BC)

A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B天命主宰人间世界C理念决定世界

D存在就是被感知E物是感觉的复合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唯物主义,这是指在内容上它实现了(AD)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

C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D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E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

6、实践的基本形式是(BDE)

A思想斗争B生产实践C认识活动D科学实验E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7、下列哪些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ABC)

A工人炼钢B渔民出海捕鱼C技术革新的试验D学生们读书E运动员跳水比赛

绪论

二、单项选择题

1.A2.C3.A4.C5.D6.D7.C8.B9.B10.A11.A12.C13.C14.A15D

二、多项选择题

1.2.3.4.5.6.7.

唯物论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把物质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二元论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A实物性B发展的规律性C内部的矛盾性D客观实在性

3、运动是物质的()

A根本属性B唯一特性C外部现象D内部本质

4、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B不可知论C辩证法D唯心主义

5、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不可知论的观点D唯心论的观点

6、“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A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物质和运动的统一D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

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

A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式不同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C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8、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

A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B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

C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D时间和空间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9、古诗云:

“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A是客观的B是有限的C是可知的D是相对的

10、“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

A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11、“人猿相揖别”的根本标志是()

A直立行走B手脚分工C抽象思维D制造劳动工具

12、意识的本质是()

A人脑主观自生的B人脑分泌的特殊现象

C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可以脱离被反映者

13、“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14、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A它的存在性B它的物质性C它的可知性D它的多样性

15、“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1、相对静止是指()

A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B运动的一般状态

C与运动完全对立的状态D在特定的条件下,事物特定的运动停止了

E在特定的条件下,事物保持自身的性质不变

2、辩证唯物主义把运动理解为()

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物质的存在方式

C思维领域以外的一切变化D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E物质的根本属性

3、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下列哪些现象属于物质现象()

A镜中花,水中月B阶级斗争C引力场D未实施的城市建设规划E梦中树

4、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是()

A凡是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B凡是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C有非运动的物质D有无物质的运动E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绝对和相对的关系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运动是无条件的,静止是有条件的E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6、科学发现了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

A不是纯粹的生物学过程B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

C不仅是自然现象,而且是社现象D不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映社会

E不仅反映世界,而且改造世界

7、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

A不可以无根据地胡思乱想B审时度势C运筹帷幄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E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

唯物论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C2.D3.A4.D5.B6.B7.B8.D9.D10.B11.D12.C13.D14.B15.D

二、多项选择题

1.ADE2.BDE3.ABC4。

ABE5。

AD6。

AB7。

BC

四、辨析题

1、意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正确。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指意识依赖于物质。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指意识具有主观特征。

意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2、“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正确。

这是列宁关于意识能动性的科学论断。

意识不仅依赖于物质,而且反作用于物质,即意识具有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人的意识的能动性并不只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目的、方案等观念的东西,而更主要的还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具有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

列宁所说的“创造客观世界”,就是指意识通过实践反作用客观世界,把精神的力量转化为物质的力量,使主观的东西变成客观的东西,从而不断地创造出一个为人类所需要的“客观世界”。

五、简述题

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它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2、实践及其特点是什么?

实践,就是指人们能动的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1)客观物质性。

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只有坚持实践的客观性,才能从根本上与唯心主义划清界线。

(2)自觉能动性。

实践是主体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只有坚持实践的能动性,才能从根本上与旧唯物主义实践观划清界线。

(3)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3、意识的本质是什么?

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

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意识具有指导人们在实践中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作用性。

表现在:

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对人体生理机能具有能动的调控作用。

4、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

列宁物质定义的哲学意义:

(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界限;

(2)揭示了物质的可知性,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3)强调“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同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划清了界限;(4)在物质观问题上完成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辩证法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

A是否整体性地看问题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

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的增减而且有质的变化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B事物在联系中运动变化

C事物内部的矛盾性D事物的客观实在性

3、“天不变,道亦不变”是()

A唯物论观点B唯心论观点C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

4、“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这种观点是()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D唯心辩证法的观点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指()

A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B事物对立面的又统一又斗争

C事物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事物发展过程曲折性和复杂性的统一

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世界普遍联系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7、“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

8、“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个观点()

A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违背了普遍联系的思想

C违背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D反映了因果联系的客观性

9、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变化是指()

A事物的量变B事物的质变C事物的一切量变和质变D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

1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物体的位置移动或场所的变更

1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源泉、动力和实质内容B状态和过程C基本方向和道路D客观性和条件性

12、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A矛盾双方的斗争性B矛盾双方的同一性C事物的外力推动D事物的内部矛盾

13、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

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14、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15、关节点和度的区别是()

A关节点和度完全同一B关节点是度的两端、极限

C关节点是度的中间点D关节点存在于度之外

1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

”这段话说明了()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

17、“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这是()

A折衷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18、“扬弃”是()

A既克服又保留B抛弃C既保留又继承D矛盾的调和

二、多项选择题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A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普遍本质B它揭示了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C它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D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E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2、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天地变化,二端而已”B“自动自休,自峙自流”C“吁炎吹冷,交错而动”D“万物莫不有对”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3、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E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因为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

A正确认识问题的性质B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C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D避免犯教条主义错误E坚持实事求是

5、水的三态变化对物理过程来说是质变,对化学过程来说却是没有发生质变,这说明()

A质变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B质是多方面的C质是多变的

D质变与量变的区别是相对的E质变与量变没有确定的界限

6、下列哪些说法揭示了事物的本质()

A日出于东落于西B水往低处流C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E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

7、联系的特点有()

A客观性B普遍性C多样性D条件性E能动性

8、下列现象属于破坏事物存在的度的有()

A积劳成疾B乐极生悲C苦尽甘来D言多语失E水滴石穿

9、割裂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会导致()

A诡辩论B庸俗进化论C折衷主义D激变论E改良主义

10、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A直线论B循环论C左倾冒险主义D悲观论E主观唯心主义

11、下列现象属于部分质变的有()

A苹果烂了一部分B水温由10˚C升至50˚CC人从青年到壮年到老年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度到社会主义社会E自然界经过长期进化到人类社会

12、掌握辩证否定观的实践意义在于()

A对旧事物要进行完全彻底否定B防止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

C对人对事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D对待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

E对待外国文化,要既不盲目排斥、也不一切照搬

辩证法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C2.C3.D4.B5.C6.B7.B8.B9.C10.C11.A12.D13.C14.A15.B16.A17.B18.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2.ABCDE3.ABDE4.ABCDE5.BD6.CDE7.ABCD8.ABCE9.BDE10.ABCD11.AC12.BCDE

四、辨析题

1、“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正确。

它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个复杂的事物往往包含很多矛盾,每个矛盾又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事物与事物之间,各种矛盾之间及其矛盾的两个方面之间都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

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只有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即只有兼听兼看,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全貌。

否则偏听偏信,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全貌,就会犯“一点论”的错误。

2、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是区别质变和量变的根本标志。

错误。

(1)从形式上看,量变同质变相比较,是缓慢的、渐进的、不显著的;质变则表现为迅速的、突然的、显著的。

这是量变和质变的区别之一。

但是,它不是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

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在于: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原有的度,量变是在原有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原有度的突破,是量变的渐进性的中断,是引起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因而,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原有的度,是否引起事物质的变化,才是区分质变和量变的根本标志。

(2)该命题的错误在于:

混淆了质变和量变的一般区别和根本区别,不了解量变和质变区别主要的、根本的标志是是否超出度。

3、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所以否定就是质变。

错误。

(1)否定是事物的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

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二者都是对事物发展过程和表达和揭示。

(2)质变是与量变相对应的范畴,它重在揭示事物变化的形式。

否定是与肯定相对应的范畴,它重在揭示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和途径。

质变体现事物发展的非连续性;否定则体现了事物发展中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

五、简述题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每一过程的矛盾及其各方面都有其特点,即事物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一方面,共性离不开个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另一方面,个性也必然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量变之中有质变,质变之中有量变。

3、辩证的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2)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3)实质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扬弃”。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感性认识之所以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因为:

()

A现象就是本质B现象不等于本质

C现象与本质是一致的D现象与本质是互相依赖的

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个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正确观点B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C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3、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

A先验论B反映论C天才论D经验论

4、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

A先验论B不可知论C直观反映论D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A社会基本矛盾B客观事物C社会实践D社会存在

6、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

A内部联系的全体的本质的反映B外部联系的片面地反映

C生动具体的外部形象地反映D现象的直观反映

7、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

A每个人的实践都不相同B实践具有历史局限性

C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D实践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8、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唯理论的错误在于()

A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感性认识的作用

B夸大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理性认识的作用

C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同起来

D认为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9、感觉、知觉、表象是()

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B是意识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0、认识的起点是()

A社会存在B客观世界C感觉D理性认识

11、理性认识必须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坚持()

A认识论的可知论B认识论的唯心论C认识论的唯物论D认识论的辩证法

12、感性认识有待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坚持()

A认识论的可知论B认识论的唯心论C认识论的唯物论D认识论的辩证法

13、“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段话表明()

A实践创造了认识的必要条件B实践沟通了主客体之间的联系

C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D实践提供了认识的物质手段

14、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A熟知即真知B熟知不等于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15、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

A发现真理B改造世界C揭示客观规律D创立科学理论

16、承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也就是承认()

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真理标准的不确定性D真理和事物是统一的

17、相对真理是指()

A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B任何真理没有确定的内容

C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错误D任何真理都需要反复地检验

18、绝对真理是指()

A绝对正确的认识B终极真理C永恒不变的真理

D任何真理都有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

19、“任何具体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是()

A相对主义的错误观点B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C把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割裂开来的形而上学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20、真理的本性是指()

A真理是客观事物本身B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

C真理是有用的D真理是不证自明的

21、“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种观点属于()

A客观真理论B形而上学真理论C唯物主义真理论D主观真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