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总结范文快马加鞭成语故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4187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秀总结范文快马加鞭成语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优秀总结范文快马加鞭成语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优秀总结范文快马加鞭成语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优秀总结范文快马加鞭成语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优秀总结范文快马加鞭成语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秀总结范文快马加鞭成语故事.docx

《优秀总结范文快马加鞭成语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总结范文快马加鞭成语故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秀总结范文快马加鞭成语故事.docx

优秀总结范文快马加鞭成语故事

快马加鞭成语故事

【出处】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解释】诺:

许诺。

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

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近义词】言而有信

【反义词】言而无信

【谜语】最贵的承诺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手下的季布十分仗义,凡答应的事情一定办到。

西汉建立后,刘邦对季布十分痛恨,下令捉拿未成功,经汝阴侯夏侯婴劝解,刘邦启用季布为官。

势力小人曹邱生恭维季布说:

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

【成语例举】

◎对孩子、对朋友、对长辈都要一诺千金,没有特殊情况,一定要履行诺言。

2、今非昔比

3、比比皆是

4、事半功倍:

shìbàngōngbèi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问公孙丑如何看待统一中国,他说周文王施行仁政,使国家富强而最终消灭昏庸残暴的商纣王。

现在拥有万辆兵车泱泱大国的齐国,如果能施行仁政,老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外面的人会来归顺,只做一半的事收到成倍的效果。

【出处】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孟子〃公孙丑上》

5、范文写作背道而驰bèidàoérchí

【释义】背:

背向;道:

道路;驰:

奔跑。

朝相反的方向跑去。

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近义词】南辕北辙、适得其反、北辕适楚

【相反词】如出一辙、并驾齐驱

【谜语】向后转跑;青牛背老子去也

【邂逅语】张果老倒骑毛驴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魏国大臣季梁在出使途中得知魏王要出兵进攻赵都邯郸后,立即折返拜见魏王,声称在路上遇到一个老成的车夫驾驭一匹千里马向北去目的地楚国,魏王大笑他背道而驰。

季梁借机劝谏魏王对赵休兵

【成语例举】

◎"父亲,我是和你背道而驰的,你对于我的希望,早已成了泡影不要再继续下去了吧。

6、持之以恒

7、横冲直撞

8、壮志凌云

9、芸芸众生

10、生龙活虎

12、二三其德

13、德高望重

14、归心似箭

15、见异思迁jiànyìsīqiān

【解释】迁:

变动。

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

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相近词】三心二意

【相反词】一心一意、专心致志

【谜语】这山望着那山高

【邂逅语】这山看着那山高;秋后的野鼠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相国管仲为国家的强盛做出重要的贡献,齐桓公问管仲是如何使民众安居乐业?

管仲说把民众分士、农、工、商四个行业分开居住,使他们便于学习与钻研本行业的技能,而不会?

见异物而迁?

,这样可以安居乐业

16、千方百计

17、记忆犹新

18、心中有数

19、束手无策

20、侧目而视cèmùérshì

【释义】侧:

斜着。

斜着眼睛看人。

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相近词】望而生畏、望而却步、怒目而视

【相反词】目不斜视

【谜语】焦;偏见

【歇后语】独眼龙看书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著名的大说客苏秦游说连横之策没有成功,穷困潦倒地回到家里,妻子不理睬他,嫂子看不起他。

他潜心学习,学问大增。

后游说赵王合纵抗秦,一举成名,衣锦还乡。

妻子吓得恭恭敬敬站在一边,侧目而视,嫂子跪拜谢罪

◎看见他们侧目而视的样子和匆匆走过的身影,我们都会忍不住发出一阵大笑,在笑声中,我们也多少得到了一点满足。

21、三思而行: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文子为人谨慎,凡事都要?

三思而行?

,即多次考虑以后才决定做与不做。

孔子都不赞同他的观点,认为只要再思就行,如果三思就会患得患失,疑惑不定了。

不过看问题应该是一分为二,客观地分析问题。

【典故】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南齐书〃公冶度》

【释义】三:

再三,表示多次。

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22、行之有效

23、笑逐颜开

24、开卷有益:

kāijuànyǒuyì

【成语故事】宋太宗赵匡义喜欢阅读文学及历史书籍,他命令李昉等编撰一千多卷的《太平御览》,并规定自己每天必须阅读三卷。

有时因为政务繁忙而没读,第二天必须补读。

手下劝他注意身体,他说:

?

开卷有益,我还不觉得劳累。

?

【典故】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

25、意在笔先

26、先睹为快

27、快马加鞭

28、鞭长莫及

29、急中生智

30、智勇双全、

31、四海为家:

【成语故事】汉高祖刘邦经过几年征战,终于完成统一大业,命令相国萧何建设新都城长安。

公元前200年,新都建成,皇宫修得富丽堂皇,雄伟壮观。

刘邦见皇宫金壁辉煌,十分生气,萧何说:

?

皇上以四海为家,宫室修得庄(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严雄伟,可以使四方臣服?

【典故】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

《汉书〃高帝记》

【解释】原指帝王占有全国。

后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

指志在四方,不留恋家乡或个人小天地。

32、家喻户晓

33、小题大做:

xiǎotídàzuò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赵孝成王很不争气,喜欢独断专行,经常贪小利而受大害。

燕国与赵国发生冲突,燕国任命高阳军为统帅率10万大军攻赵,赵孝成王认为赵国无大将,就以50座城池为代价请齐国的田单为大将。

马服君气愤地对平原君说赵王是小题大做。

34、坐失良机

35、积少成多

36、多多益善

37、善始善终:

shànshǐshànzhōng

思想汇报专题【成语故事】秦朝末年,家境贫寒的陈平爱好道表法里的黄老之术,他担任过魏王咎的太仆,项羽的都尉,刘邦的军中尉。

他献计使项羽疏远谋士范增,汉朝建立后,他被封为曲逆侯,历任惠帝、吕后、文帝三朝丞相,他能应付各种情况并能善始善终。

38、终身大事:

39、视而不见

40、见识多广

41、五彩缤纷

42、纷至沓来

43、来之不易

44、易如反掌

45、掌上明珠

46、珠联璧合

47、何乐不为

48、为所欲为

49、惟纱惟肖

50、销声匿迹xiāoshēngnìjì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长安提炼金银的宗某与卖烧饼的陈敬瑄十分要好,为争夺一个美女而反目成仇。

两人绝交后,陈敬瑄当上了四川节度使。

长安发生叛乱,宗某随逃难人群到蜀地锦江。

他四处游荡,隐姓埋名,准备销声匿迹,结果在内江还是被陈敬瑄所杀。

出处】语出《艺文类聚》禽巢欲远,鱼穴惟深,消声灭迹,何必山林!

卷三六引北周庚信《五月披裘负薪画赞》

51、六神无主

52、煮豆燃萁:

zhǔdòuránqí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很妒忌兄弟曹植的才华,想找一个借口把他杀死,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处死。

曹植作诗:

?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曹丕只好贬他去镇

【典故】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法,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惭色。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53、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奇珍异宝

54、饱经风霜

55、双管齐下:

【成语故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燥,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燥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他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燥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

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56、下笔成章:

xiàbǐchéngzhang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的小儿子曹植非常聪明,他读过很多书,做文章是又快又好。

曹操故意考他,曹操说自己能言出为论、下笔成文,可以当场作文。

他们游览完毕铜雀台,曹植很快就写出《铜雀台赋》受到曹操的夸奖。

【典故】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

57、张冠李戴

58、待人接物

59、物极必反

60、反客为主

61、七手八脚

62、脚踏实地

63、地大物博

64、博学多才

65、才疏学浅

66、浅尝辄止

67、只争朝夕

68、息事宁人

69、人才辈出

70、出口成章:

chūkǒuchéngzhāng

【成语故事】远古时期,舜生下时眼睛就和一般人不同,每只眼睛有两个瞳孔,所以看东西比一般人看得透,看得远。

一只眼睛实际就是两只眼睛重叠,光亮强烈,对人对事都看得清楚明白,做起事来都合乎道义,说出话来就是一篇文章。

【出处】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诗经〃小雅〃都人士》

71、八面威风:

【成语故事】元朝末年,封建朝廷愈加腐败,各地农民纷纷举起义旗:

反抗元朝的统治。

这时朱元璋已经领兵攻下安徽和阳,准备继续南下。

在过年那天,他与大将徐达,同乘一条小船,从长江北岸渡过长江。

船主是一对老夫妻,船夫知道船上坐着的是大名鼎鼎的朱元璋,便高声喊着号子向他庆贺说:

?

圣天子六龙护驾,大将军八面成风。

?

朱元璋明白这是祝贺帝王的话,心里非常高兴,便和徐达轻轻地踢着脚,互相表达庆贺之意。

后来朱元璋统一全国,建立了明朝,他成为历史上闻名的皇帝明大祖。

明太祖找到当年的船夫,给了他封赏,又将他那只小船涂上朱红颜色,表示有功。

成语出处:

元〃郑德辉《三战吕布》托赖着真天于百灵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

释又形容声势显赫、威望极盛的样子。

72、风云人物

73、物尽其用

74、用兵如神

75、神通广大

76、大声疾呼:

dàshēngjíhū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著名文学家韩愈25岁中进士,到了28岁还没有官职。

他便写信给宰相赵憬,希望能得到任用。

等了19天还没有音信,就又写《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他在信中大声疾呼朝廷应像救水火之灾那样来援救和任用那些有才学而面临困境的人。

【出处】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

唐〃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77、呼之欲出

78、出类拨萃

79、脆而不坚

80、坚持不懈

81、九霄云外:

82、外强中干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

?

外强中干?

形容貌似强大,实质脆弱。

多用于贬义。

春秋时代的晋献公死后,晋公子夷吾结束逃亡生活,回到晋国继承王位当上了国君。

在夷吾的逃亡生涯中,曾经答应过秦穆公,若是有一天夷吾能够有机会回国当上国君,夷吾就把五座城镇割让给秦国,当作救命之恩。

可是,当上国君之后的夷吾并没有实现诺言。

后来秦国发生饥荒,晋惠公也没有伸出援手帮助秦国,秦穆公为此怀恨在心。

后来,秦穆公发兵攻打晋国,很快就打到晋国的一个城镇,为了抵抗强大的秦军,晋惠公亲自领兵反抗。

他下令拉战车的马,一定要用郑国的骏马。

大夫庆郑劝晋惠公说:

?

古时祭祀和出征打仗这一类大事,必须乘骑本国出产的马,因为本国的马容易理解主人的心意,而且熟悉道路,使用起来能随人意。

骑别国的马迎击强大的敌人,如果遇到意外情况,马害怕起来失去常态,必然不听人驾驭。

这种马动起来,血管膨胀,血液循环加快,呼吸急促,狂躁不安,外貌虽还强壮,而内部已经气虚力竭,进退两难,到那时你会后悔的。

?

晋惠公不听庆郑的劝告,结果马临阵惊恐,使晋惠公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做了秦国俘虏。

83、肝胆相照

84、照猫画虎

85、虎头虎尾

86、委曲求全

87、全力以赴

88、付之一炬fzhīyīj

【成语故事】唐敬宗时,朝廷大兴土木,挥霍无度,杜牧十分气愤,就写一篇《阿房宫赋》,讲述秦朝的阿房宫是十分的繁华,最后被西楚霸王项羽放火烧了三个月才烧完,借古讽今,希望能让当权者吸取秦亡的教训。

【出处】戍卒叫,函谷举,

89、拒理力争

90、争分夺秒

91、十年寒窗

篇二:

成语故事集锦

开卷有益·博而不精·百发百中·捕风捉影

·必恭必敬·百感交集·兵贵神速·杯弓蛇影

·不寒而栗·不合时宜·不自量力·不拘一格

·不可多得·不堪回首·不可救药·别开生面

·不可同日而语·不伦不类·伯乐相马·班门弄斧

·白面书生·八面威风·不名一钱·拔苗助长

·不屈不挠·不求甚解·髀肉复生·病入膏肓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拔山举鼎·博士买驴·冰山难靠

·背水一战·半途而废·不贪为宝·白头如新

·百闻不如一见·不为五斗米折腰·抱薪救火·标新立异

·不学无术·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不远千里·不因人热

·别有天地·不遗余力·百折不挠·百丈竿头

·不自量力·不知所云·宾至如归·拔帜易帜

·残杯冷炙·寸草春晖·草船借箭·乘风破浪

·才高八斗·城狐社鼠·沧海桑田·草菅人命

·草木皆兵·程门立雪·长驱直入·车水马龙

·乘兴而来·沉鱼落雁·乘人之危·车载斗量

·大笔如椽·打草惊蛇·雕虫小技·大材小用

·多多益善·大腹便便·大公无私·当局者迷

·大逆不道·大器晚成·当务之急·开诚布公

·不得要领·抛砖引玉·二桃杀三士·尔虞我诈

·罚不当罪·奋不顾身·分崩离析·风吹草动

·覆巢无完卵·分道扬镳·奉公守法·负荆请罪

·发奸擿伏·返老还童·发蒙振落·风声鹤唳

·覆水难收·赴汤蹈火·分庭抗礼·防微杜渐

·负隅顽抗·负重致远·管鲍之交·各得其所

·感恩图报·过河拆桥·刮目相看·瓜田李下

·高枕无忧·各自为政·华而不实·好好先生

·狐假虎威·汗流浃背·后来居上·合浦珠还

·后起之秀·后生可畏·火树银花·坚壁清野

·间不容发·井底之蛙·鸡口牛后·江郎才尽

·见猎心喜·鸡鸣狗盗·九牛一毛·胶漆相投

·举一反三·开诚布公·空洞无物·沆瀣—气

·克己奉公·开卷有益·侃侃而谈·口蜜腹剑

·开门揖盗·空前绝后·克勤克俭·旷日持久

·困兽犹斗·开天辟地·口若悬河·空中楼阁

·刻舟求剑·脍炙人口·狼狈不堪·力不从心

·两败俱伤·乐不思蜀·老当益壮·劳而无功

·论功行赏·老马识途·老牛舐犊·老妪能解

·老生常谈·梁上君子·蓝田生玉·滥竽充数

·狼子野心·芒刺在背·买椟还珠·马革裹尸

·门可罗雀·名落孙山·孟母三迁·马首是瞻

·毛遂自荐·门庭若市·木人石心·牛鼎烹鸡

·怒发冲冠·鸟尽弓藏·南柯一梦·弄巧成拙

·穷兵黩武·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难兄难弟·南辕北辙

·天真料漫·千变万化·七步之才·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曲高和寡·曲尽其妙·千金市骨·千钧一发

·千里鹅毛·黔驴技穷·千虑一得·巧取豪夺

·七擒七纵·杞人忧天·曲突徙薪·千万买邻

·犬牙交错·千人所指·千载难逢·气壮山河

·日不暇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给家足·如火如荼

·人杰地灵·日暮途穷·入木三分·人琴俱亡

·人弃我取·忍辱负重·任人为贤·人人自危

·如释重负·入吾彀中·人心如面·如鱼得水

·人言可畏·孺子可教·手不释卷·士别三日

·死不旋踵·师出无名·三寸之舌·水滴石穿

·死而不朽·伤风败俗·三顾茅庐·双管齐下

·死灰复燃·十行俱下·四海之内皆兄弟·尸居余气

·司空见惯·水落石出·三令五申·四面楚歌

·三迁之教·三人成虎·杀身成仁·水深火热

·识时务者为俊杰·三生有幸·尸位素餐·塞翁失马

·上下其手·上行下效·随月读书·守株待兔

·三折其肱·土崩瓦解·同仇敌忾·同仇敌忾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同甘共苦·同工异曲·天经地义

·天下无双·天涯海角·天衣无缝·一夔已足

·穷兵黩武·庄周梦蝶·曾参杀人·以强凌弱

·完壁归赵·韦编三绝·无出其右·为虎作伥

·刎颈之交·无可奈何·望梅止渴·五日京兆

·危如累卵·万死不辞·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五色无主

·亡羊补牢·未雨绸缪·妄自尊大·下笔成章

·下车泣罪·先发制人·兴高采烈·心旷神怡

·朽木不雕·休戚相关·先声夺人·小巫见大巫

·小时了了·小心翼翼·一败涂地·有备无患

·一不做、二不休·一傅众咻·一傅众咻·以强凌弱

·饮醇自醉·一代楷模·一发千钧·约法三章

·以古非今·叶公好龙·以管窥天·言过其实

·一国三公·以规为滇·愚公移山·一鼓作气

·一挥而就·与虎谋皮·异军突起·有脚阳春

·以卵击石·以邻为壑·夜郎自大·一毛不拔

·一鸣惊人·一木难支·以貌取人·羽毛未丰

·有名无实·一诺千金·一暴十寒·一窍不通

·一钱不值·予取予求·一丘之貉·一日千里

·一日三秋·一丝不拘·一身是胆·以身试法

·一事无成·一网打尽·义无反顾·一问三不知

·一误再误·月下老人·忧心如焚·一衣带水

·一意孤行·一叶障目·有志竟成·一字千金

·有恃无恐·饮鸩止渴·自惭形秽·专横跋扈

守株待兔:

守是守候、等候的意思,“株”是指露在地面上的树木的根和茎。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守候在树旁,等着捡撞死的兔子。

比喻不主动地努力,存着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邯郸学步: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

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邯郸学步:

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狐假虎威: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百发百中: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

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捕风捉影:

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

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杞人忧天:

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

比喻不必要的或(转载于:

wWw.zW爱作文网)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井底之蛙: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望梅止渴: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杯弓蛇影:

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

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郑人买履:

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不合时宜:

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

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守株待兔:

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愚公移山: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曲突徙薪:

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抛砖引玉:

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自相矛盾: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滥竽充数: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刻舟求剑: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叶公好龙:

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亡羊补牢:

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画蛇添足: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掩耳盗铃:

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买椟还珠:

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历史故事成语大全

历史故事成语:

战国: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汉: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三国: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南北朝:

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

才尽(江淹)宋: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二、寓言故事成语:

坐井观天井底之蛙刻舟求剑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叶公好龙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画蛇添足滥竽充数亡羊补牢

杯弓蛇影买椟还珠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夜郎自大黔驴技穷杞人忧天三、动物成语大全〖鼠〗鼠目寸光鼠肚鸡肠鼠窃狗盗投鼠忌器獐头鼠目胆小如鼠〖牛〗牛鬼蛇神牛刀小试牛鼎烹鸡汗牛充栋对牛弹琴

九牛一毛

〖虎〗虎视眈眈虎口余生虎头虎脑虎背熊腰虎头蛇尾虎落平阳虎穴龙潭放虎归山谈虎色变如虎添翼骑虎难下为虎作伥与虎谋皮藏龙卧虎

狐假虎威羊入虎口狼吞虎咽龙行虎步龙吟虎啸龙争虎斗龙盘虎踞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降龙伏虎〖兔〗兔死狐悲兔死狗烹狡兔三窟鸟飞兔走

守株待兔

〖龙〗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龙马精神龙凤呈祥画龙点睛来龙去脉攀龙附凤群龙无首降龙伏虎一龙一猪老态龙钟笔走龙蛇龙潭虎穴叶公好龙

望子成龙车水马龙人中之龙

〖蛇〗蛇蝎心肠画蛇添足惊蛇入草龙蛇混杂杯弓蛇影牛鬼蛇神打草惊蛇虚与委蛇笔走龙蛇春蚓秋蛇〖马〗马到成功马不停蹄马革裹尸一马当先老马识途

汗马功劳万马奔腾犬马之劳万马齐喑一马平川天马行空快马加鞭走马看花信马由缰蛛丝马迹兵荒马乱人仰马翻人困马乏鞍前马后人强马壮猴年马月青梅竹马单枪匹马招兵买马心猿意马悬崖勒马千军万马香车宝马指鹿为马害群之马厉兵秣马塞翁失马盲人瞎马脱僵之马

金戈铁马

〖羊〗羊质虎皮羊肠小道羊入虎口亡羊补牢虎入羊群歧路亡羊顺手牵羊〖猴〗猴年马月沐猴而冠尖嘴猴腮杀鸡吓猴

杀鸡儆猴

〖鸡〗鸡毛蒜皮鸡鸣狗盗鸡飞蛋打鸡犬不宁鸡犬不留鸡犬升天闻鸡起舞杀鸡吓猴杀鸡取卵偷鸡摸狗鹤立鸡群小肚鸡肠鼠肚鸡肠

呆若木鸡

〖狗〗狗急跳墙狗尾续貂狗仗人势狗血喷头犬马之劳猪狗不如鸡犬不惊兔死狗烹鼠窃狗盗狼心狗肺狐朋狗友偷鸡摸狗画虎类狗

关门打狗

〖猪〗猪突豨勇猪狗不如杀猪宰羊封豕长蛇凤头猪肚一龙一猪〖鸟〗鸟尽弓藏笨鸟先飞如鸟兽散小鸟依人惊弓鸟飞禽走兽珍禽异兽

衣冠禽兽凤毛麟角鸦雀无声燕雀安知鹤立鸡群鹤发童颜风声鹤唳莺歌燕舞草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