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资料讲解.docx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资料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资料讲解.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资料讲解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
一、基本要求
1.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微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
2.了解操作系统的种类和功能组成,掌握Windows的使用。
3.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的操作技能,并能熟练应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相关软件分别进行文档编制、数据计算及分析、演示文稿制作等。
4.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因特网的基本知识和服务以及Web技术的基本概念。
5.掌握多媒体技术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
6.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原理,能使用Access建立一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
7.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技术。
二、考点参考
1、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微机硬件系统
(1)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分类及其应用领域。
l计算机发展及特点
第1代:
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特点:
电子管
第2代:
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特点:
晶体管
第3代:
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特点:
集成电路
第4代:
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特点:
大规模集成电路
l计算机分类
一般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三类。
按用途分:
专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
通用计算机按规模分:
巨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服务器。
l计算机应用领域
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计算机辅助工程和辅助教育4.实时控制5.人工智能6.网络应用7、娱乐与游戏
(2)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硬件系统的组成:
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运算器与控制器)
l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1、冯诺依曼原理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是1946年由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的,所以又称为“冯诺依曼原理”。
该原理确立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的工作方式,直到现在,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依然沿着“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2、“存储程序控制”原理的基本内容
①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②将程序(数据和指令序列)预先存放在主存储器中(程序存储),使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够自动高速地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加以执行(程序控制)。
③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
3、计算机工作过程
第一步:
将程序和数据通过输入设备送入存储器。
第二步:
启动运行后,计算机从存储器中取出程序指令送到控制器去识别,分析该指令要做什么事。
第三步:
控制器根据指令的含义发出相应的命令(如加法、减法),将存储单元中存放的操作数据取出送往运算器进行运算,再把运算结果送回存储器指定的单元中。
第四步:
当运算任务完成后,就可以根据指令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输出。
(3)计算机中的数制及转换。
(4)信息的编码表示与存储。
l码制:
原码表示法:
用符号位和数值表示带符号数,正数的符号位用“0”表示,负数的符号位用“1”表示,数值部分用二进制形式表示。
反码表示法:
正数的反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为对该数的原码除符号位外各位取反。
补码表示法:
正数的补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为对该数的原码除符号位外各位取反,然后在最后一位加1。
数的原码表示适合于进行乘除运算;补码用于进行加减运算
BCD码
BCD码:
是一种二-十进制的编码,使用四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位十进制数。
十进制数与BCD码之间的转换:
可按位(或四位二进制数组)直接进行。
ASCLL码
ASCII(AmericanStandardsCommitteeofIformation)由美国信息交换标准委员会制定的、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字符编码方案。
ASCII码的编码方案:
采用7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字符,把7位二进制数分为高三位(b7b6b5)和低四位(b4b3b2b1)其中控制字符34个,阿拉伯数字10个,大小写英文字母52个,各种标点符号和运算符32个。
例如:
数字0的ASCII码为48(30H),大写英文字母A的ASCII码为65(41H),空格的ASCII码为32。
7位ASCII编码表:
利用该表可以查找数字、运算符、标点符号以及控制符等字符与ASCII码之间的对应关系。
(5)微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及性能指标。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五大部件):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运算器和控制器统称中央处理器(cpu)。
cpu的性能指标决定于时钟频率(主频)和字长。
主频是指cpu的时钟频率。
主频越高,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就越快。
字长是指一个字的长度。
字长越长,数的表示范围越大,运算精度越高,且在相同时钟频率下运算速度就越快。
微机字长经历了4位→8位→32位→64位四代变化。
l运算器:
对二进制数进行运算的部件。
它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执行程序中的指令,完成各种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比较运算、移位运算以及字符运算等。
运算器的组成:
算术逻辑部件(ALU:
ArithmeticLogicalUnit)完成加、减、乘、除等四则运算以及与、或、非、移位等逻辑运算;寄存器用来暂存参加运算的操作数或中间结果,常用的寄存器有数据寄存器、地址寄存器、标志寄存器和控制寄存器等。
运算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运算速度,
其单位是:
百万指令/秒(MIPS:
MillionInstructionsPerSecond)
存储器:
用来存储数据和程序的部件。
存储单位:
“位”(bit)、“字节”(byte)、“字”和“字长”
存储容量:
存储器所包含的存储单元的总数,其单位为K(1K=210=1024)。
l存储器的分类:
内存储器:
又称为主存储器,简称为内存或主存,用来存放现行程序的指令和数据。
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randomaccessmemory)和只读存储器(ROM:
read-onlymemory)。
外存储器:
又称为辅助存储器,简称为外存或辅存,用来存放需要长期保存的信息。
控制器:
是指挥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按照指令的功能要求协调工作的部件。
l控制器的组成:
程序计数器:
用来对程序中的指令进行计数,使控制器能依次读取指令;
指令寄存器:
在指令执行期间暂时保存正在执行的指令。
指令译码器:
用来识别指令的功能,分析指令的操作要求
输入/输出设备:
简称为I/O设备,是外部与计算机交换信息的渠道。
输入设备:
用于输入程序、数据、操作命令、图形、图像以及声音等信息。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器、扫描仪、光笔、数字化仪以及语音输入装置等。
输出设备:
用于显示或打印程序、运算结果、文字、图形、图像等,也可以播放声音。
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XY绘图仪以及声音播放装置等。
2、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组成、分类及常用操作系统。
(2)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念和常用术语。
(3)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
3、Word的功能和使用
(1)Word的基本概念、功能,文档的创建、编辑、保存、打印和保护等基本操作。
(2)设置字体和段落格式、应用文档样式和主题、调整页面布局等排版操作。
(3)文档中表格的制作与编辑。
(4)文档中文本框、图形、图像、公式等对象的插入、编辑和处理。
(5)文档的分栏、分页和分节操作,文档页眉、页脚的设置,文档内容引用操作。
(6)文档审阅和修订。
(7)目录等引用的使用。
4、Excel的功能和使用
(1)Excel的基本操作,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概念。
(2)工作表数据的输入、编辑、填充和修改。
(3)单元格格式化操作、数据格式的设置。
(4)单元格的引用、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5)数据的图表化,数据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
(6)数据的导入、导出,工作簿和工作表的保护以及页面设置与打印。
5、PowerPoint的功能和使用
(1)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操作,演示文稿的视图模式和使用。
(2)演示文稿中幻灯片的主题设置、背景设置、母版制作和使用。
(3)幻灯片中表格、图片、图表、音频、视频、艺术字等对象的插入、编辑。
(4)幻灯片中动画效果、幻灯片切换效果、链接操作等设置。
(5)幻灯片放映设置,演示文稿的打包和输出。
6.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
(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网络分类、常见联网设备和传输介质等
计算机网络是通过不同的传输介质(例如,电线、电缆或空气)连接起来的系统(例如,计算机)的组合。
计算机网络分类:
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常见联网设备:
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网桥、网关、ADSL猫。
传输介质: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2)局域网及其应用(3)Internet及其服务,主要包括TCP/IP协议与IP地址、计算机主机域名、Internet接入方式和Internet服务等(4)Web技术中的常见概念,如HTML、URL、网页、网站、HTTP等。
(5)能够熟练掌握浏览器、电子邮件系统的使用和操作;能熟练进行信息搜索。
7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
(1)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及主要的多媒体元素。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全数字技术。
它以数字技术为基础,融合通信技术(电话、传真)、传播技术(广播、电视)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能够处理、传送和储存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并具有人机交互功能和可编程环境。
1.媒体
它是指人们用于传播和表示各种信息的载体,如文本、声音、图形、图像等
媒体有六种:
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和交换媒体。
2.多媒体
多媒体(Multimedia):
由multiple和media复合而成的,指多种信息表示和传输的载体,通常是指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以及动画等多种媒体。
(2)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的基本概念、文件格式、常用处理软件等。
音频文件格式:
1.WAV文件格式(无损)2.WMA文件格式(最具实力)3.MIDI文件格式(作曲家最爱)4.CD文件(天籁)5.MP3文件(流行)
图像文件格式:
1.BMP格式2.GIF文件格式3.PNG文件格式4.JPEG文件格式
视频文件格式:
1.AVI视频文件:
视频或“电影剪辑”文件2.MPEG视频文件:
“影片剪辑”文件3.ASF视频文件全称AdvancedStreamingFormat(高级流媒体格式)4.RM格式(流式视频RealVedio文件格式)
动画文件格式:
1.GIF2.FLIC3.SWF
8.数据库基本技术及应用
(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关系模型。
数据库系统:
是在数据库系统中实现对数据进行管理的软件系统,它是数据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应用程序以及用户五部分组成。
l数据库(DataBase,DB):
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mentSystem,DBMS):
是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它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
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Administrator,DBA):
是对数据库进行规划、设计、协调、维护和管理的IT技术人员。
数据库应用程序:
是使用数据库语言开发的、能够满足数据处理需求的应用程序。
用户:
用户可以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直接操纵数据库,或通过数据库应用程序来操纵数据库
(2)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关系、属性或字段、记录、主关键字或主键。
(3)Access中数据库、数据表的创建,数据的查询。
(4)基本的SQL查询命令。
9.信息安全基础
(1)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面临的主要威胁。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即需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
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大,其中包括如何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防范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数字签名、消息认证、数据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统,如UniNAC、DLP等,只要存在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物理环境及其基础设施)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最终实现业务连续性。
外部威胁包括网络攻击,计算机病毒,信息战,信息网络恐怖,利用计算机实施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威胁等。
内部威胁包括内部人员恶意破坏、内部人员与外部勾结、管理人员滥用职权、执行人员操作不当、安全意识不强、内部管理疏漏、软硬件缺陷以及雷击、火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构成的威胁等。
信息内容安全威胁包括淫秽、色情、赌博及有害信息、垃圾电子邮件等威胁。
信息网络自身的脆弱性导致的威胁包括在信息输入、处理、传输、存储、输出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容易被篡改、伪造、破坏、窃取、泄漏等不安全因素;在信息网络自身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通信协议等方面存在安全漏洞、隐蔽信道和后门等不安全因素。
其他方面威胁包括如磁盘高密度存储受到损坏造成大量信息的丢失,存储介质中的残留信息泄密,计算机设备工作时产生的辐射电磁波造成的信息泄密等。
(2)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ComputerVirus)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的代码,能影响计算机使用,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