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短文言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4035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7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短文言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精短文言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精短文言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精短文言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精短文言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短文言文.docx

《精短文言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短文言文.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短文言文.docx

精短文言文

精短文言文白对读125篇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

"学习后按一定时间复习,不也喜悦吗?

有朋友从远方来了,不也快乐吗?

别人不理解你但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

2.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译文】有子说:

"他的为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却喜欢犯上的人,这种人很少;不喜欢犯上,却喜欢作乱的人,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做人首先要从根本上做起,根本树立了,“道”就出现了。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就是做人的根本吧!

"

3.哀公问曰:

“何为则民服?

”孔子对曰: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

【译文】哀公问:

"怎样做百姓才心服?

"孔子说:

"把正直的人提拔起来,放到不正直的人上面,这样百姓就心服;把不正直的人提拔起来,放到正直的人上面,这样百姓就不心服;"

4.季康子问: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论语·为政》)

【译文】季康子问:

"要使百姓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和勤勉,应该怎么做?

"孔子说:

"你对待百姓的事情严肃认真,他们对待你的事情也严肃认真;你孝顺父母,慈爱幼小,他们就会对你尽心竭力和勤劳努力;你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教育能力弱的人,他们就勤勉。

"

5.子曰:

“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

”(《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

"同品德高尚的人住在一起,是最好的事。

选住处没有仁德高尚德人,怎么能算聪明呢?

"

6.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

"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居于贫穷,不能长久地居于快乐。

有仁德的人安于仁,聪明的人利用仁。

"

7.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

"发财作官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不要接受;贫穷和地位低贱是人人厌恶的,不用正当方法摆脱的,就不要摆脱。

君子扔掉了仁爱之心,怎么能成就君子的名声?

君子没有短时间离开仁道,紧急时不离开仁道,颠沛时也不离开仁道。

"

8.子曰: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

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

"我没见过喜欢仁道的人,厌恶不仁道的人。

喜欢仁道的人,那是至高无上的人;厌恶不仁道的人,他施行仁道的目的是不让不仁道的东西加在自己身上。

有谁能在某一天使用他的力量施行仁道吗?

我没见过没能力的,大概这样的人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9.子曰: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

"读书人立志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粗布衣服,吃粗粮为耻,这种人不值得和他交谈。

"

10.子谓公冶长:

“可妻也。

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论语·公冶长》)

【译文】孔子评论公冶长:

"可以把女儿嫁给他。

虽然坐过牢,但不是他的错。

"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11.宰予昼寝。

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于予与何诛?

”子曰: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

【译文】宰予白天睡觉。

孔子说:

"腐烂的木材无法雕琢,粪土似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我能责备他什么呢?

"孔子又说:

"以前我看人,听到他说什么,我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看人,听到他说什么,却要考察他的行为。

从宰予的表现上我改变了以前的方法。

"

12.子曰:

“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论语·公冶长》)

【译文】孔子说:

"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装傻。

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装傻别人赶不上。

"

13.颜渊、季路侍。

子曰:

“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

“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

”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

【译文】颜渊、季路侍奉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

"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愿望呢?

"子路说:

"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把它们用坏了也不遗憾。

"颜渊说:

"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

"子路说:

"您的愿望呢?

"孔子说:

"使老人能享受安乐,使朋友能够信任我,使年轻人能够怀念我。

"

14.哀公问:

“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论语·雍也》)

【译文】哀公问:

"您的学生中谁好学?

"孔子答:

"有个叫颜回的好学,不拿别人撒气,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这样的人了,再也没听说谁好学了。

"

15.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子曰:

“与之釜。

”请益。

曰:

“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

“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论语·雍也》)

【译文】子华被派到齐国去做使者,冉子为子华的母亲向孔子请求小米。

孔子说:

"给他六斗四升。

"冉子请求增加。

孔子说:

"再加二斗四升。

"冉子却给了八十石。

孔子说:

"子华在齐国,坐着肥马驾驶的车子,穿着又轻又暖的皮袍,我听说过:

君子只是雪中送炭,不去锦上添花。

"

16.宰我问曰:

“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

”子曰:

“何为其然也?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论语·雍也》)

【译文】宰我问道:

"作为一个仁德的人,如果有人告诉他:

`井里掉下一个有仁慈的人,他会跟着跳下去吗?

"孔子说:

"为什么你要这样做呢?

君子可以让他远远走开不再回来,却不可陷害他;可以欺骗他,却不可以愚弄他。

"

17.子曰: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

"不培养品德,不钻研学问,知道怎样做符合道义却不能改变自己,有缺点不能及时改正,这些都是我忧虑的。

"

18.子曰: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

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论语·泰伯》)

【译文】孔子说:

"知道容貌态度恭敬却不知道礼就不免徒劳,知道谨慎却不知道礼就不免胆怯,知道勇猛却不知道礼就不免闯祸,知道直率却不知道礼就不免尖刻。

在上位的人能用深厚感情对待亲属,那么百姓就会崇尚仁爱;在上位的人不遗弃老朋友,那么百姓就不会冷漠无情。

"

19.子曰: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

【译文】孔子说:

"坚定地相信我们的道,努力学习,誓死保全它;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住在动乱的国家;国家太平就出来施展才华,国家黑暗就隐姓埋名。

国家安定,贫穷低贱就是耻辱;国家动乱,富贵也是耻辱。

"

20.子曰:

“大哉,尧之为君也!

巍巍乎!

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

焕乎,其有文章!

”(《论语·泰伯》)

【译文】孔子说:

"伟大啊,尧作为君主,只有天伟大崇高,只有尧能够把天作为准则学习!

他的恩惠广博啊,无法形容!

他的功绩,千古留芳!

他的制度,光辉灿烂!

"

21.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

病间,曰:

“久矣哉,由之行诈也!

无臣而为有臣。

吾谁欺?

欺天乎?

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

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论语·子罕》)

【译文】孔子病得很重,孔子得了重病,子路让同学组织治丧处。

病情好转后,孔子说:

"很久了,子路骗我!

我不该有治丧的组织却要让人主枝·组织治丧处。

我欺骗谁?

欺骗天吗?

与其死让治丧的人为我送终,宁肯死让你们学生为我送终!

即使我的丧事办得不隆重,我的尸体还会丢在路上吗?

"

22.颜渊死,子哭之恸。

从者曰:

“子恸矣!

”曰:

“有恸乎?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论语·先进》)

【译文】颜渊死,孔子为他痛哭。

跟着孔子的的人说:

"您太伤心了!

"孔子说:

"真的太伤心了吗?

我不为这样的人伤心,还为谁伤心呢?

"

23.子路问:

“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

“闻斯行诸?

”子曰:

“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

“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子曰: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

【译文】子路问:

"听到就干起来吗?

"孔子说:

"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干起来呢?

"冉有问:

"听到就干起来吗?

"孔子说:

"听到干起来。

"公西华说:

"仲由问`听到干起来吗`,您说`有父兄在`;冉求也问`听到就干起来吗`,您却说`听到就干起来`。

(您的答复不同)我很疑惑,请问这是为什么?

"孔子说:

"冉求做事总是退缩,所以要鼓励他;仲由胆子有两个人那么大,所以我要压压他。

"

2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

尔何如?

”对曰: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

尔何如?

”对曰:

“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

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

“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

“夫子何哂由也?

”曰: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论语·先进》)

【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着孔子坐着,孔子说:

"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些,没人用我了。

你们平日说:

‘人家不理解我呀。

’如果有人理解(并重用)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办?

"子路不假思索地说道:

"一千辆兵车地国家,局促地夹在几个之间,外有强敌入侵,内又有饥荒,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可使人人有勇气,并且懂得道义。

"孔子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样?

"答道:

"方圆六七十或五六十里的地方,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可使百姓衣食充足,至于礼乐,要等待贤人君子来教化。

"公西赤,你怎样?

"答道:

"不是说我已经很有本领乐,但愿意学习去做:

祭祀的事,或者和外国盟会,我愿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个小司仪。

”"曾点,你怎样?

"曾皙弹瑟正接近尾声,铿地一声放下琴,站起来答道:

"我与他们三位志向不同。

"孔子说:

"说说有什么关系?

只是各谈自己的志向而已。

"曾点说:

"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成年人,带上六七个童子,在沂水边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

"我赞同曾点的主张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走后,曾皙问:

"那三位同学的话怎样?

"孔子说:

"只不过是各谈自己的志向而已。

"您为什么对仲由微笑呢?

”"治理国家要应该讲求礼让,可是他的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笑笑他。

"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

”"怎么见得治理六七十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公西赤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

"有宗庙,有国家间的盟会,不是国家是什么?

如果公西赤只能当小司仪,谁能当大司仪?

"

25.子贡问政。

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

“去兵。

”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二者何先?

”曰:

“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译文】子贡问怎样去治理政事。

孔子说:

"充足粮食,充足军备,百姓相信你。

"子贡说:

"如果迫不得已而去掉一项,在这三项中先去掉哪项?

”"去掉军备。

”"如果迫不得已而去掉一项,在充足军备,百姓相信你中先去掉哪项?

”"粮食。

自古以来谁都免不了死亡,但如果百姓对你不信任,国家就要灭亡了。

"

26.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

“善哉!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论语·颜渊》)

【译文】齐景公向孔子问政。

孔子说:

"君要象个君、臣要象个臣、父要象个父、子要象个子。

"齐景公说:

"说得好极了!

如果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即使粮食很多,我能吃得着吗?

"

27.子路曰:

“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

“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

“有是哉,子之迂也!

奚其正?

”子曰:

“野哉由也!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论语·子路》)

【译文】子路对孔子说:

"如果卫国的君主等待您去治理国政,您将要首先做什么?

"孔子说:

"那一定是纠正名分上的不当吧!

"子路说:

"是这样的吗?

您太迂腐了,为什么要纠正名分?

"孔子说:

"你怎么这么卤莽!

君子对于他不懂的事情,一般都采取保留态度。

名分不正当,说话就不能顺理成章;说话不能顺理成章,事情就办不好。

事情办不好,国家的礼乐制度就举办不起来;国家的礼乐制度举办不起来,刑罚就不会公正;刑罚不公正,百姓就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所以君子用一个词,一定要说得通,话说得通,也一定能行得通。

君子对于措辞说话要没有一点随便马虎罢了。

"

28.定公问:

“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孔子对曰:

“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

人之言曰:

‘为君难,为臣不易。

’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曰:

“一言而丧邦,有诸?

”孔子对曰:

“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

人之言曰:

‘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

’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

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论语·子路》)

【译文】定公问:

"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旺,有这样的话吗?

"孔子答道:

"说话不可以这样简单机械。

有人说:

`做君难,做臣也不易。

`如果知道做君难了,不近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旺吗?

"说:

"一句话可以亡国,有这样的话吗?

"孔子答:

"说话不可以这样简单机械。

有人说:

`我做国君没有别的快乐,只是我说什么话都没人敢违抗我。

`如果说的话正确,而没人敢违抗,不也好吗;如果说的话不对却没人敢反抗,不近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灭亡吗?

"

29.子曰: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

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

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说:

"为君子做事容易,但讨他欢喜却很难。

不用正当的方式去讨他欢喜,他是不会高兴的;等到他任用人的时候,却衡量各人的才德去分配任务。

为小人做事难,但使他高兴很容易。

不用正当的方式去讨他欢喜,他也会高兴的;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却会百般挑剔,总是要求十全十美。

"

30.子曰: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

"君子对于事情以合宜为原则,依礼节实行它,用谦逊的言语说出它,用诚实的态度完成它。

真是位君子呀!

"

31.子曰: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

"君子只惭愧自己没有能力,不怨恨别人不了解自己。

"

32.子曰: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

"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

"

33.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

“求!

无乃尔是过与?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冉有曰: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

“求!

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

“求!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丘也聞:

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论语·季氏》)

【译文】季氏将要攻打颛臾,冉有、季路去见孔子说:

"季氏将要对颛臾动武了。

"孔子说:

"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

颛臾,上代君王曾经授权它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的国境早就在鲁国境内了,是和鲁国共存亡的藩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冉有说:

"季氏要攻打它,我们二人都不想这么做。

"孔子说:

"冉求,周任有句话说:

`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就去担任官职,如果不能,就要辞职`,假如瞎子遇到危险却不去扶持,将要跌倒了也不去搀扶,那又那里用得上助手呢?

你得话说错了,虎兕跑出笼子,龟玉毁在盒中,这是谁的错?

"冉有说:

"现在颛臾城墙坚固,又离费城很近,现在不夺过来,将来会成为子孙的祸害。

"孔子说:

"冉求,君子痛恨那种不说自己`想要`,却要找理由去做的人。

我听说诸侯和大夫,不怕财富少而怕分配不平均,不怕人少而怕境内不安定。

因为平均了就没有贫穷,和睦相处就不会觉得人少,安定了就没有危险。

这样,如果远方的人不服,就用仁政招徕他们;使他们来了之后,就使他们安心。

现在你们二人辅助季氏,远人不服却不能招徕他们,国家分崩离析却不能保全,反而想着在国境内使用武力,我担心季孙的祸患不在颛臾,而在鲁君呢。

"

34.孔子曰: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

【译文】孔子说:

"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实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有益处;与谄媚奉承的人交朋友、与当面逢迎背后毁谤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有害处。

"

35.孔子曰: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论语·季氏》)

【译文】孔子说:

"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

以得到礼乐得调节为快乐、以称赞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广交有益得朋友为快乐,便有益了;以骄傲为快乐、以游荡为快乐、以饮食荒淫为快乐,便有害了。

"

36.孔子曰:

“侍于君子有三愆: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论语·季氏》)

【译文】孔子说:

"陪君子说话容易犯三种过失:

没有轮到说的时候就先说,叫做急躁;该说的时候却不说,叫做隐瞒;不看君子得脸色就贸然开口,叫做睁眼瞎。

"

37.孔子曰:

“君子有九思: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

【译文】孔子说:

"君子有九种考虑得事情:

看的时候要考虑是否看清楚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脸上的表情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忠诚,工作的时候要考虑是否敬业,疑问的时候要考虑怎样向人家请教,愤怒的时候要考虑有没有后患、见到可以得到好处的时候要考虑是否符合道义。

"

38.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谓孔子曰:

“来!

予与尔言。

”曰:

“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曰:

“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

”曰:

“不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

“诺,吾将仕矣。

”(《论语·阳货》)

【译文】阳货想让孔子来拜见他,孔子不去,他便送给孔一只熟乳猪,想让孔子去他家致谢。

孔子探听他不在家时,去拜谢。

两人在路上相遇了。

他对孔子说:

"来,我有话要说。

"孔子走过去。

他说:

"自己身怀本领却任凭国家混乱,能叫做仁吗?

""不能。

”"想做大事却总是不去把握机遇,能叫做明智吗?

"不能。

——时光一天天过去,岁月不等人啊。

”孔子说:

"好吧,我准备做官。

"

39.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

“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子曰:

“夫召我者,而岂徒哉?

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论语·阳货》)

【译文】公山弗扰凭借占据的费邑反叛,来召孔子,孔子想去。

子路不高兴地说:

"没地方去就算了,何必到公山弗那里去呢?

"孔子说:

"那个来召我的人,难道是白白召我的吗?

如果有人肯用我,我将使周文王、周武王之道在东方复兴。

"

40.子曰:

“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

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论语·阳货》)

【译文】孔子说:

"古代的百姓有三种偏激的毛病,今人或许没有:

古代的狂人肆意直言,今天的狂人放荡不羁;古代矜持的人威不可犯,今天矜持的人一味恼羞成怒;古代的愚人天真直率,今天的愚人只是狡诈无赖。

"

41.子贡曰:

“君子亦有恶乎?

”子曰:

“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

“赐也亦有恶乎?

”“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论语·阳货》)

【译文】子贡说:

"君子也有厌恶的事吗?

"孔子说:

"有。

厌恶宣扬别人缺点的人,厌恶居下位毁谤上级的人,厌恶勇敢却不懂礼节的人,厌恶固执而不通情理的人。

"孔子说:

"赐啊,你也有厌恶的事吗?

"子贡说:

"我厌恶剽窃却把它当作聪明的人,厌恶不谦逊却把它当作勇敢的人,厌恶揭发别人的隐私却把它当作直率的人。

"

4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

子路问曰:

“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

“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

“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

【译文】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后面,遇到一位老人,用拐杖挑着农具。

子路问:

"您见到过我的老师吗?

"老人说:

"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

"说完,就把拐杖插在一边去除草。

子路拱着手站在一边。

老人留子路过夜,杀鸡煮饭让子路吃,又让两个儿子跟来见子路。

第二天,子路告辞,赶上孔子,把遇到老人的事情告诉了孔子。

孔子说:

"这是隐士啊。

"让子路返回去见老人,子路到了老人的家,老人已经出门了。

子路说:

"不做官是不对的。

长幼之间的礼节,不可废除;君臣之间的大义,又怎能抛弃呢?

想使自身不受玷污,却破坏了君臣之间的大伦。

君子出来做官,只是履行人臣的职责,至于我们的主张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

43.子张问于孔子曰:

“何如斯可以从政矣?

”子曰:

“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曰:

“何谓五美?

”子曰: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

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

“何谓惠而不费?

”子曰: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

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张曰:

“何谓四恶?

”子曰: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论语·尧曰》)

【译文】子张问孔子:

"怎样才能从政呢?

"孔子说:

"尊五美,去四恶,就可以从政了。

"子张说:

"什么是五美?

"孔子说:

"君子给百姓邑好处而不浪费,让百姓辛勤工作而无怨很,有欲望而不贪图钱财,安泰矜持而不骄傲自大,威武严肃而不凶猛可怕。

"子张说:

"什么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