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卷第70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3717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级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卷第70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等级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卷第70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等级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卷第70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等级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卷第70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等级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卷第70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等级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卷第70套.docx

《等级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卷第70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级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卷第70套.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等级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卷第70套.docx

等级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卷第70套

2020年等级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卷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

18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5、答案与解析在最后。

姓名:

_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70题)

1.教育心理学家根据教师的在不同时期关注的焦点问题不同.将教师成长分为三个阶段,一般来说,新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是()。

A.教学情境有关问题

B.自我生存有关问题

C.学生发展有关问题

D.自我实现有关问题

2.根据学习者心理反应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分为两种:

一是陈述性知识,二是()。

A.程序性知识

B.操作性知识

C.理性知识

D.元认知知识

3.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辐合思维

B.概括思维

C.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4.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

A.利他主义

B.以国家为重

C.大公无私

D.无私奉献

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6.内化指在思想上与他人的思想观念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认知结构

B.价值体系

C.观念系统

D.策路框架

7.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的某一部分时,就会退回去重读困难的段落,放慢速度,这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

A.谋划策略

B.调节策略

C.监视策略

D.组织策略

8.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

A.促进

B.妨碍

C.适应性

D.创造性

9.高原期通常出现在操作技能练习过程中的()

A.初始阶段

B.中间阶段

C.结束阶段

D.全过程

10.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被称为()

A.定势说

B.经验类化说

C.关系转化说

D.共同要素说

11.美国心理学家贾德在学习迁移理论中,提出()。

A.经验类化说

B.关系转换说

C.共同要素说

D.认知结构论

1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们以()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A.被动的合作学习

B.自觉的合作学习

C.主动学习

D.主动合作学习

13.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为()。

A.课堂规范

B.课堂气氛

C.课堂管理

D.课堂纪律

14.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谈话法

B.讨论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15.小章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要让他认识到“认识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

A.并列结合学习

B.同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16.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智力二因素

B.智力结构论

C.智力多元论

D.智力三元论

17.长时记忆中信息的储存方式是()。

A.形象编码

B.物理编码

C.意义编码

D.语音编码

18.()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善于控制自己。

A.专制型

B.放纵型

C.民主型

D.集体型

19.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

A.准则与控制

B.约束与规范

C.指引与导向

D.加强与规范

20.技能的学习可以以()的掌握为前提。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21.下面不是问题的必需成分的是()。

A.目的

B.方法

C.障碍

D.途径

22.“举一反三”属于()。

纵向迁移

顺向迁移

逆向迁移

特殊迁移

A.纵向迁移

B.顺向迁移

C.逆向迁移

D.特殊迁移

23.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

C.学习动机

D.学习态度

24.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是首要环节。

A.理解问题

B.提出假设

C.发现问题

D.检验假设

25.在信息加工理论中,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操作叫()。

A.步骤

B.算子

C.序列

D.产生式

26.学生在学习体操过程中,各种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常有多余动作,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

A.动作幅度

B.动作结构

C.动力力量

D.动力速度

27.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28.“举一反三”与“触类旁通”体现的是()。

A.创造性

B.学习动机

C.学习迁移

D.学会学习

29.联结学习理论认为,联结的建立是一个不断()的过程。

A.条件反射

B.刺激

C.试误

D.顿悟

30.概念学习和规则学习的基础是()。

A.规则学习

B.命题学习

C.代表性学习

D.总括学习

31.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属于()。

A.头脑风暴训练

B.自我设计训练

C.推测与假设训练

D.发散思维训练

32.在1960年提出了“课程改革论”的教育心理学家是()

A.华生

B.杜威

C.布鲁纳

D.布卢姆

33.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B.苛勒的顿悟说

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D.杜威的分阶段说

34.在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开始

B.西方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使教育心理学更科学

C.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教育心理学自此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

D.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杜威实用主义对教育的影响

35.儿童在熟悉了“白菜”、“豆角”和“黄瓜”这类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这属于()。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组合学习

D.派生类属学习

36.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的测定称为()。

A.配置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37.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的提出者是()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维纳

D.桑代克

38.人格发展阶段论的创始人是()。

A.皮亚杰

B.埃里克森

C.桑代克

D.华生

39.随着考试临近,学生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是一种()

A.焦虑症

B.强迫症

C.恐怖症

D.人格障碍

40.后学材料对先学知识记忆与保持的干扰叫()。

A.前摄抑制

B.后摄抑制

C.侧抑制

D.系列位置

41.儿童多动综合症是小学生最为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综合症,其高峰发病年龄为()

A.4—6岁

B.6—8岁

C.8—10岁

D.10一12岁

42.提问者要求列举木材的用途。

回答可能是:

桌椅材料、做成艺术品、筷子等等,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A.抽象思维

B.联想思维

C.发散思维

D.逻辑思维

43.高创造性者一般不具有的个性特征是。

A.幽默

B.依赖性

C.喜欢幻想

D.有强烈的动机

44.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下列属于内部的、不可控的、稳定的因素是()。

A.努力

B.能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45.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46.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辐合思维

D.直觉思维

47.短时记忆中的容量单位是()。

A.比特

B.字节

C.组块

D.词

48.下列属于影响迁移的个人因素有()。

A.认知结构和态度

B.年龄和学习材料

C.智力和学习环境

D.学习目标和态度

49.提出掌握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华生

B.杜威

C.加涅

D.布卢姆

50.在学生品德心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51.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作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52.()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

B.性格

C.态度

D.气质

53.下列策略中,不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是()。

A.缩减和编歌诀

B.谐音联想法

C.关键词法

D.利用表格

54.层次结构图和流程图都可以衍变成()

A.一览表

B.双向表

C.模型图

D.网络关系图

55.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56.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

A.准则与控制

B.约束与规范

C.指引与导向

D.加强与规范

57.课堂上,教师一般在处理学生讲小话没认真听课的行为时,采用()妥当。

A.惩罚

B.表扬别人忽视他

C.餍足

D.消退

58.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A.原型启发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59.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A.25%

B.50%

C.75%

D.100%

60.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针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

A.关系转换说

B.学习定势说

C.相同要素说

D.概括化理论

61.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一成长”的是()。

A.加涅

B.布卢姆

C.波斯纳

D.罗森塔尔

62.“以提供建构认知结构的框架为教学的切入点”属于()教学策略。

A.先行组织者

B.掌握学习

C.支架式

D.抛锚式

63.()认为所掌握的内容越基本、越概括,则对新情况、新问题的适应性就越广,也就越能产生广泛的迁移。

A.布鲁纳

B.桑代克

C.贾德

D.维纳

64.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定势

B.讲解

C.启发

D.迁移

65.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66.实验室实验法具有较高的。

A.区分度

B.信度

C.内部效度

D.外部效度

67.廖世承编写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在()

A.1932年

B.1924年

C.1919年

D.1903年

68.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A.学校教育

B.知识

C.迁移

D.应用

69.五年级二班一共有48位学生,小红排名全班第15名,这种评价属于()

A.常模参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70.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主性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单选题答案:

1:

B2:

A3:

D4:

A5:

D6:

B7:

B

8:

C9:

B10:

B11:

A12:

D13:

B14:

A

15:

C16:

C17:

C18:

C19:

A20:

D21:

D

22:

B23:

C24:

C25:

B26:

B27:

A28:

C

29:

C30:

D31:

C32:

C33:

C34:

A35:

B

36:

B37:

B38:

B39:

A40:

B41:

C42:

C

43:

B44:

B45:

D46:

B47:

C48:

A49:

D

50:

A51:

C52:

C53:

D54:

B55:

A56:

A

57:

B58:

C59:

B60:

C61:

C62:

C63:

A

64:

D65:

A66:

B67:

B68:

D69:

A70:

A

单选题相关解析:

1:

教师从新手到专家的成长历程依次经历三个阶段:

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其中,新教师最关注自我生存有关问题。

2:

安德森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

3: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

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4:

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5:

强化物应当及时出现在被强化行为之后。

6:

根据内化概念选B。

7:

元认知调节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并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8:

本题考察第二章学习准备的概念。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皮亚杰的四阶段理论。

而儿童认知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是在7-11岁。

9:

在操作技能的练习曲线中可以看出,通常在练习的中间阶段会出现一个高原期。

10:

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的经验类化说迁移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11:

早期的迁移理论中。

贾德的经验类化说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12:

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动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13:

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为课堂气氛。

14:

谈话法也称启发式谈话法,是老师为传授新知识而进行的谈话。

一般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提出一系列前后连贯而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或根据对眼前事物的观察,进行积极的思考做}_}j正确的回答,借以获得新知识。

15:

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

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题干描述的是相关类属学习。

16: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

他认为,人的智力有八个范畴:

语言、逻辑、空间、肢体动作、音乐、人际、内省、自然探索等。

17:

长时记忆中信息的储存方式是意义编码。

18:

鲍姆宁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三种教养模式,其中民主型下的儿童最成熟。

19:

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20:

技能要解决的是动作能否做出来、会不会做、熟不熟练,因此,技能学习要以程序性知识为前提。

21:

每一个问题必须包括目的、个体已有的知识、障碍和方法四个成分。

22:

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层次(抽象性和概括性的差异度)的各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特殊迁移是指学习之间发生迁移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没有发生变化,即抽象的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经验的组成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

23: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者说是内部动力。

24:

发现问题是首要环节。

25:

把一种问题状态转变成另一种问题状态的操作称为“算子”;算法式是指把能达到目标的所有可能的选择都找出来,试遍所有可能,总会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6:

学生学习体操的过程属于模仿。

由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可知应为动作结构。

27:

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

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28:

这些都是学习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9:

联结的建立是一个盲目尝试并不断减少错误的渐进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最终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

后人也称这种理论为尝试错误论,简称“试误论”。

30:

学生在学校里学习,不仅在于获得知识,而且在于“学习如何学习”,即学习获得知识与运算思考的方法。

掌握概念是学习运用思考方法,发展理智思维的开端。

校教育要发展理智思维必须从概念学习开始。

概念学习主要有两个作用。

(一)知识的简化作用,如火车、轮船、飞机等特性的认识,可以概括为“交通工具”这一

概念。

(二)知识的扩充作用,如在生物学上,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而所有细胞都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组成,最外层是细胞膜。

一个生物如此,一类生物也如

此。

所以掌握了生物的基本构造单位,便可了解一切生物的细胞组织。

规则学习由概

31:

推测与假设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

32:

布鲁纳提出“课程改革论”,主张结构化学习。

33:

桑代克认为问题解决就是不断尝试,使错误逐渐减少的过程;苛勒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顿悟的过程;杜威认为问题解决是分阶段、循序渐进的。

34:

教育心理学的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

桑代克,事件:

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35:

上位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面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36:

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或教学活动进行之中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或特殊困难进行的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诊断;形成性评价是在教育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引导教育过程正确、高效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育效果所采取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育阶段结束后对整个教育目标实现程度做出的评价。

37:

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的提出者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巴普洛夫。

(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38:

略。

39:

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学生由于考试而产生紧张情绪,以致考试不能正常发挥,属焦虑症,故选A。

40:

后学材料对先学知识记忆与保持的干扰叫做后摄抑制。

41:

识记性试题。

儿童多动综合症是小学生最为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综合症,其高峰发病年龄为8—10岁。

(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42:

发散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从不同角度列举木材的用途,应为发散思维,故选C。

43:

本题考察第九章创造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

综合有关研究,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

1.具有幽默感;

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

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4.喜欢幻想;

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6.有独立性。

44:

努力、能力来源于内心,属于内部因素,努力不稳定,能力稳定;任务难度、运气属于外部因素,不可控;能力不可控。

45:

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倒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英语字母记忆起来两头容易中间难,是因为中间部分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双重干扰,而两头的仅受到倒摄抑制或前摄抑制的干扰。

(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46: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47: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短时记忆中的容量单位是组块(信息的组织或再编码)。

组块是指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单位的信息体。

48:

影响迁移的个人因素为认知结构和态度。

49:

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提出来的。

50:

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道德行为(技能、习惯)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51:

略。

52:

态度是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53: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如位置记忆术、缩简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联想、语义联想等。

组织策略就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如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等。

54:

双向表即从纵横两个维度罗列材料中的主要信息。

55:

问题的定义是:

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56:

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57:

表扬别人而忽视讲小话的学生是利用结合消退和强化的方法,即忽视不良行为、奖励所期望的行为。

58:

原型操作阶段是智力技能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

59:

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难度适中,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难度过低或过高的任务。

60: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针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相同要素说。

61:

略。

62:

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

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63:

题干所述是布鲁纳提出的。

64:

学校情境巾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

65:

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

66:

本题考察第十四章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考察信度的特点,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

而实验室采用实验法就是体现出多次测量,求的数据的稳定、一致的程度,所以具有较高的信度。

67:

识记性知识。

1924年廖世承编写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68:

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应用。

69:

常模参照评价是指评价是以学生所在团体中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即所谓的常模),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价结果。

小红的成绩在全班进行排名,属于这种评价方式。

(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70: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