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2989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测量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测量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测量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测量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学.docx

《测量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学.docx

测量学

专业:

勘查技术与工程

班级:

0124101

组别:

第六组

姓名:

赵亚伟

地点:

8号楼与9号楼及其周边

目录

1概述3

1.1实习任务、时间、地点3

1.2实习基本过程3

1.3实习内外业工作事项4

2外业工作情况5

3内业数据处理5

3.1闭合水准测量6

3.2闭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表8

3.3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9

3.4导线水平角观测(测回法)11

3.5导线距离测量记录12

3.6附合水准测量13

3.7附合导线测量14

3.8地形碎步测量手簿16

4实习体会17

1概述

1.1实习任务、时间、地点

一、实习任务

1、控制测量;

(1)导线测量:

附合导线﹑闭合导线各一条及若干支导线,导线点8个以上(不包括所需的已知点),导线点之间长度不少于40米。

(2)水准测量:

附合水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各一条及若干水准支线,水准点8个以上(不包括所需的已知点),水准路线总长度350米以上。

2、测绘地形图:

比例尺1500,图幅30×30(cm2);每位同学测绘地形图一方格。

二、时间:

第十四、十五周

三、地点8、9号教学楼及其周边

1.2实习工作要求

1、实习动员,领仪器工具,落实计划——0.5天;

2、测区实地踏勘,选点(导线点、水准点、图根点)——0.5天;

3、测图控制测量外业:

导线测量(测角、量边)、四等水准测量——3.0天;

4、控制测量内业:

导线计算、水准测量内业、控制点坐标与高程成果表——1.0天;

5、测图准备:

图纸、展绘控制点——0.5天;

6、地形图测绘——3.0天;

7、地形图整饰(包括地貌图勾绘)——0.5天;

8、编写实习报告——2.0天;

9、还仪器、工具;交测量成果:

控制测量资料、图纸;实习报告——0.5天;

10、实习总结——0.5天。

1.3实习内外业工作事项

1、外业记录

原始记录应清楚、整齐,不得涂改。

如记错可以用横线划掉,将正确数字写在上方。

观测角度的最后成果,写成度、分、秒形式;

水准测量高差精确至mm;

光电测距或钢尺丈量精确至mm。

2、内业计算

各人要独立完成内业计算,并在组内进行检核。

计算表格包括:

导线计算、水准路线内业计算。

整理一份控制点点位成果表。

3、地形图测绘

按经纬仪测绘法。

测图前应检查测站点及定向点在图纸上展点的正确性,确定无误后才能进行测图。

图内的碎部点数量要足够,注记高程的碎部点最大点距2~3厘米,绘图线条标准、清晰,注记完整、修饰后版面整洁美观,字样端正,图幅之间接边无误。

2外业工作情况

1.测量的方法:

(1)水准仪架在两个控制点的中间,距离两点大致相等。

在前后两点各立水准尺一把。

(2)望远镜对准水准尺并推动,再将水准仪调平,调节三个脚螺旋,使得圆水准器旗袍居中,然后微调倾螺旋,从左边的窗口看到水准管的气泡闭合。

(3)调水平微动螺旋,使得十子丝在水准尺上测得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记录下来。

(4)三脚架架腿抬高或降低,重新测量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记录下来,测得高差不得超过5mm,否则重测。

2.角度测量的方法:

(1)经纬仪架在控制点上,用脚螺旋进行对中,再伸缩架腿调节圆水准气泡居中,然后调节脚螺旋使得水准管气泡也居中。

通过对中器观察是否对中,否则反复调平。

(2)望远镜调成盘左,对准左面的目标并制动,调节微倾和微动螺旋,使得十字丝瞄准目标,把配置度盘的按钮拔出,记下读数。

顺时针转动照准部,对准右面的目标并制动,读出右面的读数,记录读数。

(3)望远镜调成盘右,对准右面的目标并制动,调节调节微倾和微动螺旋,是的十字丝瞄准目标,把配置度盘的按钮拔出,记下读数。

逆时针转动照准部,对准左面的目标并制动,读出左边的读数,记录读数。

(4)两次测量角之差不能超过30秒,否则重测。

3.距离测量的方法:

(1)用前面的方法将经纬仪对中整平,再进行定线。

(2)然后用钢尺沿着路线测出导线长度。

(3)往返各测一次,两次距离的相对误差不能超过三千分之一,否则重测。

4.平板仪的使用:

(1)立上三脚架,将平板固定,把图纸也固定在平板上。

(2)将平板仪的一边靠在两个控制点上,瞄准地面上的点,然后进行对中整平。

(3)整平后进行测绘。

量出控制点到某地物的距离并且紧靠建筑物立标杆,通过平板仪瞄准标杆则确定了这个方向。

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图上距离,将地物地貌画在图上。

(4)将所有坐标范围内的地物地貌全都画在图上,并用规定符号表示。

5.视距测量

(1)经纬仪架在控制点上,用脚螺旋进行对中,再伸缩架腿调节圆水准气泡居中,然后调节脚螺旋使得水准管气泡也居中。

通过对中器观察是否对中,否则反复调平。

(2)对准目标并制动,调节微倾和微动螺旋,使得十字丝瞄准目标,读取上丝、中丝、下丝度数,和竖直角度。

3内业数据处理

3.1闭合水准测量

测站

测点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高差(m)+-

高程(m)

备注

1

BMA

2.415

2.283

0.132

1.132

HA=1.00

TP1

2

TP1

2.505

2.356

0.149

1.149

TP2

3

TP2

2.58

2.257

0.323

1.323

TP3

4

TP3

2.546

2.312

0.234

1.234

TP4

5

TP4

2.976

1.447

0.529

1.529

TP5

6

TP5

2.639

2.163

0.476

1.476

TP6

7

TP6

2.695

2.047

0.648

1.648

TP7

8

TP7

2.035

2.564

-0.529

0.471

TP8

9

TP8

1.965

2.98

-1.015

-0.15

TP9

10

TP9

1.172

3.26

-2.088

-1.088

TP10

11

TP10

1.891

2.448

-0.557

0.443

BMA

3.2闭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表

测段编号

测点

距离L(m)

实测高差(m)

测站数

改正数(m)

改正数的高差(m)

高程(m)

1

A

1

2

35.905

0.132

5

2

3

37.925

0.149

7

3

4

37.895

0.323

9

4

5

29.945

0.234

11

5

6

29.825

0.529

4

6

7

37.195

0.476

5

7

8

38.895

0.648

6

8

9

37.895

-0.529

7

9

10

50.145

-1.015

8

10

27.255

-2.088

9

B

35.255

-0.557

3

辅助计算

3.3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点号

观测角度分秒

改正数度分秒

改正角度分秒

坐标方位角a度分秒

距离D(m)

增量计算值

改正后增量

坐标值

△X(m)

△Y(m)

△X(m)

△Y(m)

y(m)

1

1155754

000400

1160154

500

1350000

35.905

0.52

-0.43

-24.87

24.96

2

1201718

000400

1202118

-25.39

25.39

524.96

752118

37.925

0.52

-0.43

10.34

36.2

3

1701542

000400

1701942

9.82

36.63

561.16

654100

37.895

0.52

-0.43

16.11

34.09

4

1420330

000400

1420730

15.59

34.54

595.25

274830

29.945

0.53

-0.43

27.02

13.54

5

1544036

000400

1544436

26.49

13.97

608.79

023306

29.825

0.53

-0.42

30.33

0.88

6

1785854

000400

1790254

29.8

1.3

609.67

013600

37.195

0.52

-0.42

37.7

0.82

7

1224754

000400

1225154

37.18

1.04

610.49

2642754

38.895

0.52

-0.43

-36.78

-39.15

8

890354

000400

890754

-37.3

-38.72

571.34

2133548

37.895

0.52

-0.43

-31.04

-21.4

9

1743800

000400

1744200

-31.56

-20.97

549.96

2081748

50.145

0.52

-0.43

-43.63

-24.2

10

1731836

000400

1732236

-44.15

-23.77

525.67

3014024

27.255

0.535

-0.43

14.82

-25.67

1

1771412

000330

1771742

14.28

-25.24

500

3353648

总和

16191630

-5.755

4.71

辅助计算

Σβ测=161916'30"Σβ理=162000'00"

3.4导线水平角观测(测回法)

测站点号

目标点号

竖盘位置

水平角观测

备注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第一测回

1

000730

390030

390039

3

390800

1

1784100

390048

3

2174148

第二测回

1

901800

384100

384600

3

1285900

1

2700800

385100

3

3085900

3.5导线距离测量记录.

线段

距离观测

往测

返测

往返差(m)

距离平均值(m)

相对精度

总长度(m)

总长度(m)

1-2.

35.9

35.91

0.01

35.905

0.00028

2-3.

37.92

37.93

0.01

37.925

0.00026

3-4.

37.89

37.9

0.01

37.895

0.00026

4-5.

29.94

29.95

0.01

29.945

0.00033

5-6.

29.82

29.83

0.01

29.825

0.00034

6-7.

37.2

37.19

0.01

27.195

0.00027

7-8.

38.9

38.89

0.01

38.895

0.00026

8-9.

37.89

37.9

0.01

37.895

0.00026

9-10.

50.14

50.15

0.01

50.145

0.0002

10-1.

27.25

27.26

0.01

27.255

0.00037

3.6附合水准测量

1

BMA

2.415

2.283

0.132

1.132

HA=1.00

TP1

2

TP1

2.505

2.356

0.149

1.149

TP2

3

TP2

2.58

2.257

0.323

1.323

TP3

4

TP3

2.546

2.312

0.234

1.234

TP4

5

TP4

2.976

1.447

1.529

2.529

TP5

6

TP5

2.639

2.163

0.476

1.476

TP6

7

TP6

2.695

2.047

0.648

1.648

TP7

8

TP7

2.324

1.782

0.542

1.542

TP8

9

TP8

2.74

1.908

0.832

1.832

TP9

10

TP9

2.602

2.19

0.412

1.412

BMB

3.7附合导线测量

点号

观测角度分秒

改正数秒

改正角度分秒

坐标方位角a度分秒

距离D(m)

增量计算值

改正后增量

坐标值

△X

△Y

△X

△Y

x(m)

y(m)

1

1155754

-6

1155748

1350000

1605748

35.905

-33.93

11.75

2

1201718

-6

1201712

1011600

37.925

-7.43

37.19

3

1701542

-6

1701536

913136

37.895

-0.99

37.88

4

1420330

-6

1420324

533500

29.945

17.77

24.1

5

2323848

-6

2323842

1061342

34.845

-9.84

33.43

6

1731054

-6

1731048

992430

34.905

-5.7

34.44

7

2150506

-6

2150500

1342930

22.045

-15.45

15.72

8

1112724

-6

1112718

453030

35.005

24.54

24.97

9

1203736

-6

1203730

2030212

34.895

-32.12

-13.63

10

1800006

-6

1800000

973518

1

973518

总和

15803624

辅助计算

3.8地形碎步测量手簿

测站:

2后视点:

B仪器高:

1.15组别:

6测站高程:

200.00

照准点号

上丝读数下丝读数视距间隔

中丝读数v

竖盘读数度分秒

垂直角度分秒

水平距离D

高差h

高程H

1

2.986

2.832

874518

021442

31.05

1.22

201.22

2.675

2

2.13

2.026

881000

015000

20.48

0.65

200.65

1.925

3

2.46

2.312

880700

015300

29.67

0.97

200.97

2.163

4

2.915

2.64

892130

003830

60.29

0.67

200.67

2.312

5

2.685

2.298

900554

000554

76.5

-0.13

199.87

1.92

6

2.38

1.725

903500

003500

131.99

-1.38

198.62

1.06

4实习体会

过去的两个星期中,我们对“测量学”这门课程进行了实习。

这门课,是需要理论与实际结合的。

实习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

在课堂上,书本中抽象的叙述说明往往使我们一下难以很好掌握,但当我们面对着实物实际的操作后,我们将能非常迅速、牢固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更重要的,实习能使我们在能更加熟练、精准的操作基础上,更贴近实际运用的作业,及独立的完成所需的测量实际任务,这样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

所以,深知实习重要性的我必须认真的把握好这难得的学习机会。

现在回头看来,两周的实习酸、甜、苦、辣俱全。

从这两周实习的日子中,我从中得到很多更宝贵的东西:

首先,通过实习,让我发现我在平时学习中存在的很多知识漏洞。

课本上介绍仪器使用的知识都比较抽象,到了真正实践中的时候,我们未能很好把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还需要老师再次进行指导。

在近距离的接触这些实物,能我更牢固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也能令我提高对仪器的操作的熟练、精准程度(比如能够迅速对中整平)。

其次,通过这次实习,有利于培养我做事严谨、认真、不畏艰难困苦的作风。

不论是对中整平时的重复精确瞄准还是在放样计算时反复检验计算数据(以确保放样时的原数据正确),每个步骤都尽量做到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使误差尽可能的减小,及时发现错误及时检查;不论外界的环境的恶劣,克服一下就算不了什么;正确面对困难,学会静下来耐心的思考分析问题,能够独立借助书本找出解决途径。

做事要又负责的态度,若因为自己而造成了错误要主动承担并积极补救。

第三,通过实习对培养我们团队协作精神有促进作用。

它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和团结,互帮互补,分工合作,共同面对、解决困难,共同寻求如何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的方法,提高小组工作效率,确保进度的完成。

再有,这次测量仪器的使用和实地的测量实习工作的开展,让我们更直观接触到了土木工程测量这个学科,也为我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好更快地使用仪器、控制测量发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也让我们明白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实际操作性强的特点,触发我们今后要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从本质上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为时两周的测量实习结束了,虽然开始时大家都感到好累,但看到我们的收获我们大家还是很高兴的。

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

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过程的整体概念有了一个良好的了解,我学会了更熟练的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与工具,并且全站仪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对较好的掌握图根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很好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的技能。

原先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测量知识也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而相互对照将我的测量知识和水平提高了不少,现在想来这场痛苦的实习是必要的.

同时在这场实习中让我再次认识到实习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每个人的一个粗心,一个大意,都可能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甚至是带来一生都无法弥补的损失。

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

虽然有时间我们会因为一些实习中的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吵的耳红面赤,但大家都想着这样把要完成的这次实习完成的更加完美。

最后经过每个组员的和谐工作我们也完成了图的工作,看到我们花好的图大家也都兴奋不已。

测量也算接近尾声了,感觉收获真的不少,当然其中不乏老师的教诲和同学的帮助.今天还于我们组的同学交流测量中的经验大家感觉收获都很多,有的说仪器的展点很重要关系到误差的大小,对于架仪器及测量的速度可以说是一次飞跃,在我们面临各种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以后踏入社会有了一个很好的的接轨。

感谢学校给我们的这次机会,让我们能更好的迎合社会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