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新 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2778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新 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新 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新 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新 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新 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新 版.docx

《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新 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新 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新 版.docx

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新版

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2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上世纪60年代初的“生态觉醒”运动使人们意识到“城市不是人类最佳的生存环境”,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生态旅游”应运而生。

国内外专家认为“生态旅游”应具备三大标准:

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旅游对象应该受到保护;要有社区的参与。

生态旅游的保护性要求旅游者、旅游从业者以及当地居民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能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

这就要求生态旅游的开发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传统旅游的最大受益者是开发商和游客,而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和当地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如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旅游活动产生的各种污染等,主要由当地居民承担。

生态旅游则强调当地社区的居民是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并应当公平地获得分配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机会。

通过生态旅游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不但可以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态侵略悲剧再现,更能提升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热情和积极性。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只有让当地居民受益,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同时,生态旅游开发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旅游的开发是目前生态资本产业化最为常见的做法,也是通过市场手段使生态资源货币化的最有效的途径。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客观条件是充分的,多样的民族风情、独特的自然环境、珍贵的人文古迹与厚重的“丝绸之路”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富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景观。

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确定了新疆、宁夏、青海等地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作用,为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推进,西部地区的交通、能源、水利、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将迎来大发展,区域间人员、物资、信息交流也日益充分,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直以来困扰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和区位劣势问题。

独具西部风情的旅游景观,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使西部民族地区开发生态旅游成为可能,但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如缺乏科学、统一规划,盲目开发;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者、经营者及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针对这些问题,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要加大基础研究扶持力度,坚持统一规划、科学有序开发生态旅游;还要完善生态旅游法规,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强化生态旅游理念,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民众基础;此外,还可以借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建设,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步伐。

(摘编自岳一姬《民族地区怎样打好生态旅游牌》)

1.下列对“生态旅游”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态旅游”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初,是人们因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而发起的“生态觉醒”运动。

B.生态旅游的保护性是要求所开发的旅游地区的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应受到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C.生态旅游强调让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旅游,从旅游中获益,从而提升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D.开发生态旅游,要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悲剧再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列举了“生态旅游”应具备的三大标准:

旅游对象、保护性及社区参与,并对保护性进行了重点阐述。

B.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归纳出“生态旅游”的要点:

让当地居民受益、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资金。

C.文章列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推进的例子,论证了西部民族地区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区位劣势等问题。

D.针对“民族地区怎样打好生态旅游牌”这一论题,文章先阐释概念,再分析生态旅游的优势,最后表明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开发旅游不能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就可能对当地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B.如果开发旅游忽视社区参与,就可能导致当地仍处贫困的居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再现生态侵略悲剧。

C.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是基础设施落后和区位劣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为之带来改变的契机。

D.地区资源优势及国家的政策机遇,可使生态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更易解决,从而促进这些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遗嘱

[美]安妮·布拉克福德

夕阳沉下去了,暮色笼罩了一切,乔治·华盛顿·卡文大街上,一个小男孩边走边唱,那歌声哀戚悲切。

他低着头,两只黑脚丫拣着人行道上干净的地方走。

他猛抬头,看见了街对面一所破屋旁边的巨幅广告牌,画着一个巨大的金发女郎,微笑着,她手里拿着巨大的瓶子,上写“请喝可口可乐”。

天色昏暗,小男孩读着很吃力。

“孩子啊!

”突如其来的一声喊叫打破了街道上的一片沉寂。

小男孩猛转过身子,看见杰克逊太太。

他曾听人说起过她,说她上了岁数,一向足不出户。

“孩子啊!

快过来!

”他环顾四周,街上空荡荡的。

老太太抱着一线希望盯着他,他想跑可又不敢。

小男孩慢腾腾地走过去。

老太太伸出干瘦的老手抓住他的胳膊,说:

“把我搀进屋里,孩子啊。

”小男孩搀扶着她虚弱的身子进了屋。

“把我扶到床上。

你叫什么名字?

“约瑟夫。

”他回答。

“约瑟夫。

好啦,扶我慢慢坐下。

把我的脚放到床上。

那儿有把椅子,坐吧。

不,把椅子搬过来点儿,好叫我看见你。

约瑟夫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边上,把房间打量了一番。

屋里很暗,摆满了破家具,到处是空瓶子和从报纸上剪下来的图片。

约瑟夫身边有张粗糙的桌子,桌上放着几张纸和一截破铅笔头。

老太太用手撑着身子,想从床上坐起来。

她眼里含着泪,嘴角流着口水,这情景叫约瑟夫感到一阵恶心。

“我快死了,我想叫你给我写个遗嘱。

桌上有纸,有铅笔。

约瑟夫把椅子朝桌边移近一些,拿起了铅笔头。

他把铅笔头夹在指缝里,捻来捻去。

“我叫玛丽,”老太太说,“玛丽·杰克逊。

你先写上‘玛丽·杰克逊太太遗嘱’。

对,这听起来够味儿。

快,写下来吧。

小男孩低着头,眼睛盯着纸,咕咕哝哝地说:

“我不会写。

“会写。

照我说的写吧。

总得有人可怜可怜我这个老太太呀。

“可是……”

“我老了,”她说,“疲惫不堪,就要死了。

小男孩背过脸去,望着窗外。

天就要黑了。

可是隐隐约约还能看见那块广告牌,那个抱着大瓶子的金发女郎以及“请喝可口可乐”!

“我想把我那枚银饰针留给女儿。

饰针当然很漂亮了。

女儿住在圣西门岛。

你把地址写下来。

”约瑟夫低头看看纸,又朝窗外望望。

“写呀!

”老太太催促着,“快!

把我说的写下来。

我就要死了,总得立个遗嘱啊。

约瑟夫弯下矮小的身子,趴在桌子上,拿起铅笔头在纸上缓缓地写起来。

“除了那枚银饰针,”老太太说,“我就一无所有了。

噢,对啦,我的《圣经》也留给女儿。

你再写上,我要求举行基督教葬礼,真正的基督教葬礼,不停地唱着圣歌。

这就是我这个老太婆的遗愿。

把这一句也写下来吧。

”小男孩伏在纸上忙活着。

“哎,拿过来。

我签个字。

”约瑟夫把纸拿过去,心惊胆战地递给她。

她拿起铅笔,在下面画了个“×”。

然后,她重重地往后一靠,如释重负地说:

“这就好了,约瑟夫。

把纸夹在《圣经》里吧,放在我的床头。

”他找到《圣经》,把纸夹进去,放在床边。

“你走吧,孩子,”她叹息地说,“我困死了。

他跑出屋门。

后来,一阵冷风从开着的窗口吹进来,可是老太太躺在床上却毫无反应。

《圣经》里夹的那张纸在寒风里抖动着,纸上有小孩子的笔迹:

可口可乐,请喝可口可乐。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夕阳、暮色,写街上空寂、歌声哀戚,是为了烘托主人公杰克逊太太晚年的凄凉生活。

B.目不识丁的杰克逊太太为了立遗嘱,请小男孩约瑟夫帮忙,但约瑟夫识字不多,并没有为她写下遗嘱。

C.“请喝可口可乐”在小说中多次出现,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起到了衬托人物形象悲惨生活的作用。

D.小说叙写了一曲饱含人间辛酸血泪、令人不忍卒读的哀婉悲歌,结构精巧,情感深沉,发人深省。

5.请说说“遗嘱”的具体内容,并简要分析以此为题的作用。

(6分)

                                

6.请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6分)

(三)名著阅读(本题共1小题,5分)

7.“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关于谁的一段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郑穆字闳中,福州侯官人。

性醇谨好学,读书至忘栉沐,进退容止必以礼。

门人千数,与陈襄、陈烈、周希孟友,号“四先生”。

举进士,四冠乡书,遂登第,为寿安主簿。

召为国子监直讲,除编校集贤院书籍。

岁满,为馆阁校勘,积官太常博士。

乞纳一秩,先南郊追封考妣,从之。

改集贤校理,求外补,通判汾州。

 熙宁三年,召为岐王侍讲。

嘉王出阁,改诸王侍讲。

府僚阙员,御史陈襄请择人,神宗曰:

“如郑穆德行,乃宜左右王者。

”凡居馆阁三十年,而在王邸一纪,非公事不及执政之门。

讲说有法,可为劝戒者,必反复擿诵,岐、喜二王咸敬礼焉。

 元丰三年,出知越州,加朝散大夫。

先是,鉴湖旱干,民因田其中,延袤百里,官籍而税之。

既而连年水溢,民逋官租积万缗,穆奏免之。

未满告老,管勾杭州洞霄宫。

 元祐初,召拜国子祭酒。

每讲益,无问寒暑,虽童子必朝服廷接,以礼送迎。

诸生皆尊其经术,服其教训。

故人张景晟者死,遣白金五百两,托其孤,穆曰:

“恤孤,吾事也,金于何有?

”反金而收其子,长之。

三年,扬王、荆王请为侍讲,罢祭酒,除直集贤院,复入王府。

荆王薨,为扬王翊善。

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六年,请老,提举洞霄宫。

敕过门下,给事中范祖禹言:

“穆虽年出七十,精力尚强。

古者大夫七十而致仕,有不得谢,则赐之几杖。

祭酒居师资之地,正宜处老成,愿毋轻听其去。

”不报。

太学之士数千人,以状诣司业,又诣宰相请留,亦不从。

于是公卿大夫各为诗赠其行。

空学出祖汴东门外,都人观者如堵,叹未尝见。

明年卒,年七十五。

 

(选自《宋史卷三百四十七列传第一百六》,有删改)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B.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C.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D.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书,周制,乡学三年大比,乡老与乡大夫荐乡中贤能之书于王,谓之“乡书”或“乡老书”。

后世科举因以“乡书”代指乡试中式。

B.出阁,皇子出就藩封。

古时也指内阁官员出任外职。

还有古时也称公主出嫁为“出阁”,后以“出阁”泛指女子出嫁。

C.致仕,古代官员奉命退休。

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

D.祖,出行前祭祀路神。

从周朝的时候起,上至君王,下至平民,出门都要祭祀路神,意思是求路神保佑自己一路平安。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穆好学不辍,才华出众。

他读书废寝忘食,声名远播,门人众多,曾经四次获得乡试第一名。

B.郑穆深得皇上器重,多次担任要职。

他多次担任国子监祭酒,皇上亲自选定他给皇子们做侍讲。

C.郑穆为官爱民,不交结攀附权贵。

他任职越州期间,减免百姓赋税;任京官时从不奔走权门。

D.郑穆为师尽责,为人重义。

他教学尽心尽力,深得皇子们的敬爱;朋友托孤,他慨然担当,不取钱财。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恤孤,吾事也,金于何有?

”反金而收其子,长之。

(5分)

(2)祭酒居师资之地,正宜处老成,愿毋轻听其去。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山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12.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一前两句写自然景象,视觉与听觉结合,突出水乡初夏生机之景,为后两句作铺垫。

B.诗一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使全诗意境色调和谐,显得更加从容恬静。

C.诗二诗题是“山雨”,开篇却紧扣星月皎洁、无云无雷的晴朗之景来写,构思极巧妙。

D.诗二在跳动的景物描写中透露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急于归隐山林的隐逸之情。

13.两首诗描写雨的手法有什么异同?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9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9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两句,表达作者顺随自然变化、乐天知命而尽其余年的人生态度。

(2)王勃《滕王阁序》中从动静、高下等角度描绘秋空秋水阔远绚丽图景的句子是“,”。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有这样三句,,

是说词人心中有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

这里移情及物的手法写心中的愁、心中的恨,词篇因此而生动。

(4)《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

,。

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三、语言文字应用(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

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使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

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

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地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B.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C.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D.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乡土文化的情结长期存在于人们心底B.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

C.人们让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情结D.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方兴未艾趋之若鹜从容不迫沧海桑田

B.如火如荼纷至沓来踌躇满志饱经风雨

C.轰轰烈烈接踵而至胸有成竹饱经沧桑

D.方兴未艾心驰神往信心百倍饱经沧桑

18.下列字词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赍发(jī)胡诌(zhòu)涸辙(hé)木讷(nè)

B.朔风(shuò)宗悫(què)坳堂(áo)讥诮(qiào)

C.骖騑(cān)懿范(yì)闾阎(lǘ)蟪蛄(gū)

D.迤逦(yǐ)迁徙(xǐ)埋怨(mán)潦水(láo)

19.下列几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物华天宝钟明鼎食臭名昭著躬逢胜笺

B.人杰地灵矫首暇观腾跃数仞泠然善也

C.贪脏枉法舐犊情深碎琼乱玉余音绕梁

D.妍媸不分沾沾自喜唉声叹气金瓯无缺

20.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B.征辟是汉代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C.“视事”指治事,任职;“下车”指官吏到任;“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归田”等。

D.刺史,东汉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长史”,《赤壁之战》: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6个字。

(6分)

酒属于物质,但是。

酒文化源远流长,酒和社会的各方面相连,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

酒和政治相连,形成酒政文化。

如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借酒夺权;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借酒消患。

周公借鉴夏商两代亡国的教训,。

《酒诰》成为后世禁酒引经据典的范例。

,如“李白斗酒诗百篇”,酒后作诗,才思敏捷;“张旭三杯草圣传”,酒后作书,妙笔生花。

酒与生活相连,形成酒俗文化。

如婚丧嫁娶,摆酒摆宴以示庄重;亲友团聚,推杯换盏表达情深。

四、写作(内容50分+书写10分,共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生问孔子:

“以德报怨,何如?

”意思是说,他人对我不好,我反而给他恩德,这样做怎么样?

孔子回答:

“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意思是说,如果你这样做,那么他人给了你恩德,你用什么回报?

应该用对等的手段回复他人的不好,用恩德回报他人的恩德。

“以德报怨”“以直报怨”这两种做法,你赞成哪一种做法?

请据此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语文答案

1.B【解析】(A项,结合文本内容“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生态旅游’应运而生”分析可知,篡改文意。

C项,结合文本内容“生态旅游的保护性要求旅游者、旅游从业者以及当地居民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能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

这就要求生态旅游的开发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从旅游中获益,从而……”错误。

D项,结合文本内容“通过生态旅游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生态旅游开发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分析可知,因果不当。

2.C【解析】(C项,结合文本内容“独具西部风情的旅游景观,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使西部民族地区开发生态旅游成为可能,但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分析可知,应该是论述了西部民族地区开发生态旅游成为可能。

3.D【解析】结合文本最后一节内容分析,“可使生态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更易解决”于文无据。

4.A【解析】开头的环境描写,为全文定下悲伤的调子,不仅烘托了杰克逊太太晚年的凄凉生活,也同样烘托了小男孩约瑟夫悲惨的童年。

5.【解析】遗嘱内容:

①把银饰针和《圣经》留给女儿;②要求举行基督教葬礼。

(每点1分,共2分)标题作用:

①高度概括小说内容,凝练简洁;②暗含小说主旨:

突出一无所有的杰克逊太太对女儿深沉的爱,表现世道人情的冷漠;③贯穿故事始终,起着小说线索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答对三点即可给4分;言之成理即可)

6.【解析】特点:

①情节发生逆转(结尾出乎意料或运用“欧·亨利”笔法)。

(2分)艺术效果:

①照应标题,呼应前面多次出现的“请喝可口可乐”的情节,使结构完整;②小男孩写下的遗嘱却是“请喝可口可乐”,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结尾强化了悲剧色彩,令人心酸,深化了作品主旨。

③丰富了人物形象,突出了老太太的无助。

(一点2分,写到其中两点即可。

如有其他合理且源于文本的答案也可给分)

7.【解析】关于刘备与曹操的故事(1分)。

刘备为了防备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1分)。

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其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1分)。

刘备列举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英雄,曹操一一加以否定。

最后指着刘备说: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箸落于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刘备借惧雷掩饰过去(2分)。

8.B【解析】“兼”是兼任的意思,“四年”表示时间,排除A项、C项。

“五年”表示时间,结合句意分析,排除D项。

句意:

太学生请他做老师,他又任祭酒,兼任徐王翊善。

四年,郑穆任给事中,兼祭酒一职。

五年,郑穆升任宝文阁待制,仍旧兼任祭酒之职。

9.C【解析】C项,“奉命退休”错。

“致仕”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

一般是自己主动请辞,皇上挽留,如此反复几次,以显示君臣情意。

10.A【解析】A项,结合文本内容“举进士,四冠乡书,遂登第,为寿安主簿”分析可知,“曾经四次获得乡试第一名”错,是“乡试考了四个第一”。

11.

(1)“抚恤孤儿,是我分内的事,银子对我来说有什么呢?

”把银子返还给友人但是收养他的儿子,并使他长大。

(恤:

抚恤;“金于何有”(宾语前置句);“反”通“返”,返回;“长”译为使……生长、扶养、抚育。

(2)祭酒处于老师的地位,正应该用年高而有德的人,希望不要轻易地听任他离开。

(“师资”译为老师,“老成”译为年高而有德的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听”译为听任、听凭)。

12.D【解析】(D.对感情的理解有误,应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13.【解析】同:

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2分):

第一首中“白满川”侧面烘托出雨水多;(1分)第二首后两句写雨后的溪深流急,侧面烘托雨下得突然,下得大。

(1分)异:

第一首以烟喻雨,突出其细雨蒙蒙之状,是实写;第二首由前眼溪水联想到别处下雨,是虚写。

(2分)

【古诗今译】《乡村四月》:

一条小河中流淌在碧绿的山间,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山雨》:

夜里,林子静谧,星光疏朗,月华皎洁。

天气晴和,不见一丝云彩,也听不到半点雷声。

天亮时忽然看见溪流湍急,才知道在他山刚下了一场大雨。

14.

(1)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4)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15.B【解析】(A、D项,“保持……文化”搭配不当;“一致”和“共识”重复赘余。

16.B【解析】(文中括号前面分句的主语是“乡土文化”,后面省略了主语,根据语意,省略的主语也应是“乡土文化”。

排除C、D选项。

A项的主语是“乡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