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城绿化发展QUANZHIVALUEMANAGEMENT全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2564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城绿化发展QUANZHIVALUEMANAGEMENT全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深圳城绿化发展QUANZHIVALUEMANAGEMENT全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深圳城绿化发展QUANZHIVALUEMANAGEMENT全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深圳城绿化发展QUANZHIVALUEMANAGEMENT全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深圳城绿化发展QUANZHIVALUEMANAGEMENT全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城绿化发展QUANZHIVALUEMANAGEMENT全至.docx

《深圳城绿化发展QUANZHIVALUEMANAGEMENT全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城绿化发展QUANZHIVALUEMANAGEMENT全至.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圳城绿化发展QUANZHIVALUEMANAGEMENT全至.docx

深圳城绿化发展QUANZHIVALUEMANAGEMENT全至

深圳市城市绿化发展

规划纲要

(2012-2020)

(征求意见稿)

 

深圳市城市管理局

二〇一二年五月

目录

前言1

一、深圳市城市绿化主要成就和经验、存在问题与差距2

(一)主要成就和经验2

(二)存在问题与差距3

二、制定《规划纲要》的必要性4

(一)制定《规划纲要》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需要4

(二)制定《规划纲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4

(三)制定《规划纲要》是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创建生态宜居城市的需要5

(四)制定《规划纲要》是推进特区一体化进程,顺应新的绿化管理模式的需要5

三、规划目标与发展策略6

(一)总体目标6

(二)分区目标6

(三)发展策略8

四、大幅提升绿量,增加绿肺功能8

(一)绿地增量计划8

(二)生态造林计划9

(三)完善区域绿地和生态廊道体系组团结构计划9

五、加快公园建设,打造公园之城10

(一)优化公园布局,提升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10

(二)加快新公园建设,推进公园之城的升华11

(三)加强文化建设,强化公园服务功能11

六、加速绿化升级,建设园林精品12

(一)提高景观水平,打造绿化精品12

(二)挖掘城市内涵,强化公园特色13

(三)凸显公园个性,打造世界名园13

七、推进专项建设,拓展绿色空间13

(一)生态景观林带建设14

(二)绿道网建设14

(三)立体绿化建设15

八、保障措施16

(一)优化政策导向,完善保障体系17

(二)改革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手段18

(三)加大资金投入,规范市场秩序18

(四)提升科研能力,强化技术支撑19

(五)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公众参与20

深圳市城市绿化发展规划纲要

(2012-2020)

前言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经过3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已成长为一座综合实力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深圳始终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城市绿化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整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准,成为深圳市一张靓丽的名片。

当前,深圳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城市绿化事业进一步的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也孕育着重大机遇。

按照深圳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新目标,和国务院批复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确立的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新定位,有必要制定《深圳市城市绿化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下称《规划纲要》)。

要把绿化作为深圳城市的重要发展战略,作为提升深圳城市环境质量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2012年至2020年深圳城市绿化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进一步细化和重新布局,通过大幅度提高城市绿量与实施精品绿化相结合的战略,推动城市绿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到规划期末初步建立与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相适应的具有国际水准和深圳风格的城市绿化新格局。

本纲要的规划范围为深圳市行政辖区,包括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盐田区、宝安区、龙岗区以及光明新区、坪山新区、龙华新区、大鹏新区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面积1991.64平方公里,规划期至2020年。

本规划的依据是: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深圳市城市管理“十二五”规划》、《深圳市城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深圳市城市绿化主要成就和经验、存在问题与差距

(一)主要成就和经验

城市绿化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的城市基础设施,受到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一直得到优先发展。

特别是筹办大运会以来,城市绿化事业蓬勃发展,成效显著,整体水平居全国大中城市领先位置,其主要成就是:

一是城市空间绿量充沛。

反映城市绿化的三项关键指标居全国大城市前列。

到2011年底,我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到45.05%,绿地率提高到39.1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5㎡。

二是道路绿化特色鲜明。

大尺度、多树种、复层混交的植物配置,形成季相分明、错落有致、层次丰富、色彩缤纷的“一路一景观”的道路绿化品牌。

三是公园之城初具规模。

构建了“森林(郊野)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各类公园总数达824个,成为全国公园最多的城市之一,且不断丰富文化内涵,营造了“一园一特色”的公园品牌,公园之城初具规模。

基于上述成就,深圳先后赢得了“国际花园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示范市”等一系列国际、国内荣誉。

深圳城市绿化30多年来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和美誉,其主要原因是:

一是始终坚持科学发展,探索出一条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城市绿化质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二是始终坚持规划先行,构筑起覆盖全市的点、线、带、面相结合的完善的生态绿地网络系统,城市生态功能显著增强。

三是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初步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管理体制机制,为全国城市绿化事业发展发挥了试验田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与差距

尽管深圳城市绿化整体水平已经达到全国一流,但以国际标准来衡量,仍存在诸多问题与差距:

一是深圳与国际先进城市绿化水平相比尚存在差距。

与自然气候条件相近的新加坡相比,我们在绿化层次、植物配置、色彩变化、品种选育、精细管养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与园艺发展历史悠久的欧洲相比,我们在绿化品质、园艺水准、园林艺术、生态意识等方面差距明显。

二是原特区内外城市绿化建设与管理水平差距较大,“二元化”现象突出,与特区一体化要求不相适应。

与原特区内相比较,原特区外公园绿地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除行政中心区域外,绿化水准普遍不高,景观效果不佳。

三是城市绿化精品不多,特别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精品鲜见,与深圳城市地位综合实力不相匹配。

二、制定《规划纲要》的必要性

未来一段时期,深圳市城市绿化将面临新的发展形势与外部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

因此,审时度势,依照新的城市发展目标,制定新的《规划纲要》显得尤为迫切。

(一)制定《规划纲要》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需要

全球气候变化使得绿色发展的要求日益突出。

当前,深圳人均资源消耗量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远高于伦敦、纽约和东京,而城市绿化覆盖率(特别是原特区外)和森林覆盖率则远低于上述全球知名城市。

这就要求深圳在未来8年时间内,在积极推进城市绿色产业和绿色消费的同时,将城市绿化作为打造绿色环境,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幅度增加城市绿量战略,全方位、多维度、高质量拓展城市绿色空间,增强森林碳汇能力,以应对发达国家将绿色壁垒、节能减排作为重新掌握话语权的严峻挑战。

(二)制定《规划纲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未来若干年,是深圳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

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深圳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分工地位和国际竞争力。

只有树立环境自觉意识,秉持“绿化就是城市竞争力”的观念,力求用高标准的城市绿化打造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城市发展,并以此促进和引领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三)制定《规划纲要》是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创建生态宜居城市的需要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城市、自然和谐统一,是经济社会发展赋予城市绿化等公共服务的时代重任和目标指向。

深圳未来要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就必须把城市绿化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贯穿于绿化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充分发挥城市绿化生态效益,努力提升城市绿化品位和内涵,从而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四)制定《规划纲要》是推进特区一体化进程,顺应新的绿化管理模式的需要

推进经济特区一体化建设是深圳谋求未来发展的重要举措,也为城市绿化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提出了全新命题。

特别是全市绿地管理实施“重心下移”后,市一级绿化管理实现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重大转变。

面对特区一体化进程中全新绿化发展格局和绿化管理模式,重新制定《规划纲要》成为新的发展起点上城市绿化工作最为迫切的工作之一。

三、规划目标与发展策略

(一)总体目标

以国际一流为目标,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契机,全面提升深圳城市绿化水平。

到2015年,使原特区内和原特区外中心城区绿化水平达到新加坡现有水平,原特区外整体绿化水平基本达到原特区内现有水平。

到2020年,全市域绿化覆盖率达到50%,建成各类公园1000个以上,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面积600平方公里以上,实现全市绿化建设与管理均衡发展,形成生态良好、景观优美、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化新格局,将深圳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生态宜居城市。

(二)分区目标

福田:

以“首善之区、幸福福田”建设为契机,依托城市更新,大力营造绿色环境,打造成国际一流的高端化、高品位城市绿化景观先行示范区。

罗湖:

以城市更新为依托,大幅度提高城区绿量,推行立体绿化,建设精品园林,建成与国际消费中心相适宜的精致绿化环境。

南山:

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建设具有浓郁南亚热带风光特色的宜居宜业国际化海滨城区绿化景观。

盐田:

以生态旅游和港区环境为依托,以技术创新、品质提升为手段,充分利用滨海资源,精细管理,建设具有浓郁海滨风情的低碳示范景观。

宝安:

以推进深度城市化、建设特区一体化先行城区为契机,以建设“生态宝安”、“优美宝安”为目标,建成现代化滨海宜居城市绿化景观。

龙岗:

以特区一体化为契机,依托产业升级转型和城市更新,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大力实施造林播绿和立体绿化工程,建设山水相依、城林交融的生态绿城。

光明新区:

以新区规划建设为契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区域性服务中心建设和生态休闲产业发展,建成低碳生态的绿色新城。

坪山新区:

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新城、新兴产业名城、和谐幸福新城、文化创意新城、山水田园新城”为契机,突显城市文化特色,推进低碳生态建设,加强重点区域生态保育,建成彰显生态型现代化制造业新城特色的山水田园新城景观。

龙华新区:

建成与深圳城市转型典范区、特区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先行区相适应的中轴新城景观带。

大鹏新区:

合理保护开发自然海岸风貌,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景观。

前海开发区:

建设与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匹配的国际化滨海亲水景观。

(三)发展策略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夯实城市绿化作为经济社会其他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地位,在规划期内,大力实施“生态绿化、精品绿化、人文绿化”三大策略,加大节约型园林和生态型园林建设力度,推动城市绿化由一般化向品质化转变,由粗放化向精细化转变,由速度化向效益化转变,由二元化向一体化转变。

“生态绿化”主要是通过大幅度增加城市绿量,着力构建地带性、近自然的城市绿化生态系统,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

“精品绿化”重点是在规划与设计上追求高端化,在建设与管养上追求精细化,通过精心打造,精细管理,营造一批城市绿化精品,形成国际一流的“深圳绿化”质量品牌。

“人文绿化”着重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处处体现对人性的关爱和人格的尊重,展示城市的优美、舒适、洁净和便利,不断满足“人”的需求。

四、大幅提升绿量,增加绿肺功能

通过规划建绿、植树添绿、空中增绿、见缝插绿,实施三大计划,大幅提升城市绿量。

(一)绿地增量计划

通过规划建绿,实现绿地健康有序地增长。

多渠道拓展城市绿化空间,积极推广屋顶、垂直面绿化、人行天桥绿化和生态停车场绿化,强化立交桥护栏绿化和桥体绿化,构建立体化的城市绿化格局;中心城区依托城市更新,见缝插绿,增加绿地;全面梳理和整治城市绿地,重点对城市道路、公路、“三不管”地段、黄土裸露地段进行整治,挖掘能够建绿插绿的土地资源,把空地、荒地和边坡地等建成绿地,全面消除黄土裸露。

同时,各区(新区)街道办负责落实辖区林地的管理责任。

到2020年,全市新增绿地面积1500公顷。

(二)生态造林计划

全面推进生态风景林建设,成片、成林地实施生态造林,营建多层次、多树种、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的生态风景林,提升绿化质量水平;以现有绿地为基础,以线状绿带为骨架,以点状绿地为重点,以开花植物为基调,配合色彩鲜艳的彩叶植物,采取乔灌草结合实行立体复层植物配置,增加城市绿量。

到2020年,全市种植乔灌木2400万株。

(三)完善区域绿地和生态廊道体系组团结构计划

全面梳理、改造、提高和优化全市规划建设的8处区域绿地和生态廊道体系的网状组团结构。

以8处区域绿地为面,以城市大型绿廊、道路廊道、河流水系廊道为网络骨架,以城市绿地为组团,实现区域绿地、生态廊道和城市绿地的无缝对接,构成多层次、多功能、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生态园林绿地系统。

依托生态廊道连通和关键生态节点建设,构建“四带六廊”生态安全体系,保证重要植被斑块之间的连通性,确保生态安全格局基本确立。

区域绿地以“保护优先,分区建设”为原则,大力促进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郊野)公园等的生态恢复,以林相改造、林木抚育为主要手段,大面积增加植物种类和数量。

生态廊道以“绿化连通”为原则,其中城市主干路绿化精品化;城市次干道全面消除黄土裸露,增加绿化数量,逐步完善绿化生态的系统性、均衡性和功能性;河流水系廊道两岸设置30-50m防护绿带。

区域绿地、生态廊道和城市绿地三级绿地体系相互贯通,互为补充,分别从绿化数量、绿化方式大幅度增加绿量。

区域绿地以市城管局为主体筹建,2015年前进一步优化区域绿地的布局,完善已建区域绿地的配套设施;2020年全部完成区域绿地建设。

结合大型城市绿廊规划,各区(新区管委会)每年完成2条生态廊道改造提升(含新建),市域范围内2015年生态廊道基本疏通,2020年生态廊道全面贯通。

五、加快公园建设,打造公园之城

继续加快公园的建设工作,保护好公园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维护好和谐优美的公园景观,构建以市民需求为导向的优质高效服务体系,为市民提供景观和设施良好、文化内涵丰富、服务功能完善的公园环境。

(一)优化公园布局,提升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

编制并执行《深圳市公园发展规划》,加强涉及公园的各项规划衔接,明确各级各类公园发展定位、矢量位置与发展时序,提升我市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优化我市公园布局。

在建设满足市民日常需求的综合类公园和社区公园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儿童公园、海滨公园、带状公园、湿地公园等专类公园,除福田、罗湖外,每个区新建一个儿童公园。

到2015年末,实现市民出门2km有社区公园,5km内有综合公园,10km内有森林(郊野)公园。

(二)加快新公园建设,推进公园之城的升华

中心城区利用城市更新的契机,重点将有条件建设公园的土地规划建设为公园。

旧村和其他城市更新片区,若部分或全部改造,必须落实相应社区公园数量和面积;宝安、龙岗两区重点推进城市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建设,加快建设罗田、羊台山等森林、郊野公园的建设;光明、龙华、大鹏、坪山新区重点推进公园用地规划预控与重点发展地区新公园建设。

至2015年,共新建至少50个社区公园。

至2020年末,全市至少新建140个公园,其中福田区8个,罗湖区4个,盐田区3个,南山区17个,宝安区15个,龙岗区30个,光明新区15个,坪山新区10个、龙华新区28个,大鹏新区10个,全市公园总数超过1000个,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面积超过600平方公里。

(三)加强文化建设,强化公园服务功能

城市综合公园突出“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思路,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构建意境优美、生态自然、特色突出的景观。

社区公园突出“以人为本、美观实用”的理念,注重绿地游憩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以及休息座椅、儿童设施、健身器材等设施的配备,为周边市民提供游憩、健身、邻里交流的空间。

树立“宣扬生态文明、提高文化品位”的公园文化工作主旨,将传统的园林文化和公园所在区域的文化相结合,融入公园的景观塑造和文化活动中,突出公园的文化特色,充分发挥公园在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不断完善服务设施、营造整洁优美的园容园貌、提高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水平,逐步完善并强化公园的服务功能。

六、加速绿化升级,建设园林精品

通过高端化的绿化规划设计、精细化的绿化建设和管养,进一步提升道路绿化和各类公园的档次,建设世界名园,营造一批城市园林绿化精品。

(一)提高景观水平,打造绿化精品

采取结构优化、效益优化和景观优化等手段,以本土树种为主,形成大尺度、高绿量、多物种、全覆盖的道路生态景观,增加精品和亮点。

各区(新区)每年完成1-2条景观大道改造提升(含新建)。

中心城区逐步重点打造深南大道、滨海大道、北环大道、侨香路等10条色彩丰富、具有南亚热带风情的特色景观示范路;丰富和提升市民中心广场以及周边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绿化精品示范区。

其他区域的道路绿化以增加绿量为主,重点建设宝安大道、龙翔大道、107国道、205国道等四条示范路段,优先提升改造南坪、福龙路等快速干道,在保证绿量的前提下利用开花植物提高观赏性,营造具有岭南特色的乔、灌、草复层混交结构,提高原特区外道路绿化档次。

2015年前每个街道范围内内改造提升或新建一条达到优良景观水平的绿化大道,至2020年100条精品大道串联全城。

(二)挖掘城市内涵,强化公园特色

在梳理城市发展历史、挖掘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公园进行主题化、特色化建设,通过在公园内加强建设主题性的艺术雕塑、小品建设,展示城市公共艺术文化。

(三)凸显公园个性,打造世界名园

区级公园参照“五星级公园”标准提升优化;市级公园以打造一批“国家重点公园”和“世界名园”为目标,将现有的基础较好、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公园进一步提升优化,加强建设管理,开展名园建设工作。

以承办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为契机,将仙湖植物园打造成具有一流专业水准、一流景观效果、一流战略植物资源收集水平的国际著名植物园;将莲花山、深圳湾等公园打造成特色鲜明的绿色明珠;将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申报为世界地质公园等。

至规划期末,全市建成5个以上“国家重点公园”或国际知名公园,各区的区级公园建成1个以上五星级公园。

七、推进专项建设,拓展绿色空间

结合当前我市城市绿化实际工作,以专项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升绿化管理的质量和效益,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一)生态景观林带建设

在北部连绵山体、主要江河两岸、沿海海岸及交通主干线两侧一定范围内,采用人工造林、补植套种、改造提升和封育管护四种方式,营建具有多层次、多树种、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的森林绿化带,有效改善部分路段的疏残林相和单一林分构成,串联起破碎化的森林斑块和绿化带,形成“结构优、健康好、景观美、功能强、效益高”的生态景观廊道网络。

在对外交通出入口、城镇村居、收费站、立交互通等营建景观节点;铁路、高速公路两侧20-50m和沿江、沿海两岸建成绿化景观带;高速公路、铁路和江河两侧(岸)1000m可视范围内建成生态景观带。

全市规划建设生态景观林带461km,以市、区为主体进行建设,对跨行政区的路段、河段的生态景观林带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属地政府统筹安排建设。

各区(新区管委会)2014年完成苗木种植,力争2017年初见成效,2020年基本成带。

(二)绿道网建设

以基本生态控制线为基础,将山、水、园、林等生态空间资源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以省立绿道为骨干、城市绿道为支撑、社区绿道为补充,结构合理、衔接有序、连通便捷、配套完善的绿道网络。

2015年前,完成市域范围内300km省立绿道、500km城市绿道和1200km社区绿道的建设,形成2000km的绿道网络。

2016-2020年,省立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连段成网,为市民提供绿色、便捷的服务。

(三)立体绿化建设

加大对立体绿化技术的研究,推进立体绿化建设。

新建的人行天桥配套设置花池、供水等基础设施,增加绿化层次;已建的人行天桥,因地制宜地推进人行天桥绿化美化。

新建的立交桥根据桥体结构设置中央绿化分隔带、花池、供水等基础条件,营造优美的桥体绿化;已建的立交桥因地制宜地推进立体绿化。

尽快推出屋顶绿化管理办法,并制订相关补贴办法。

鼓励和引导业主开展阳台绿化、窗台挂花和屋顶绿化,多渠道拓展城市绿化空间,增加城市绿量。

各区(新区管委会)每年完成1-2处立体绿化建设或改造提升,力争2020年市域范围内30-50%的人行天桥挂绿,全部符合建设条件的立交桥披上绿装,中心城区屋顶绿化率达5%,市域范围内屋顶绿化率达1.5%。

(四)窗口门户地区绿化景观提升工程

重点加快窗口门户地区、出入深圳市的交通主干道的绿化景观提升,包括出入境口岸、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高速公路、铁路的沿线、检查站、收费站、服务区等重要节点和重要路线沿线的绿化环境提升。

至2015年对全市窗口门户地区、出入深圳市的交通主干道的绿化景观进行一次梳理和改造提升。

出入境口岸由市口岸办和辖区政府负责,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高速公路、铁路的沿线、检查站、收费站、服务区等由辖区政府、各业主单位和管理单位负责。

(五)河流水系和滨海岸线绿地建设工程

加强沿河流水系和滨海岸线绿地保护和建设,体现深圳山城融合、滨海城市的特色风貌。

在海岸带划定禁止开发建设小区范围,保护特有的沙岸生态系统类型和珍稀植物。

严格保护现存红树林湿地,维护和营造适宜生态环境,重点建设沿海红树林防护林带和卫生防护林带。

以红树林工程为重点,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在低潮位以上的淤泥质海岸滩涂种植红树林及其它防护树种,形成滨海防护林带。

结合“蓝线”的划定,深圳河、茅洲河、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等五条城市主要河流两侧各控制一定宽度的绿化带,建设城市的河流水系廊道。

河流经过城市建成区,建设为沿河带状公园。

至2020年,规划建设东山、东涌、西涌、南澳、雀山、沙鱼涌、背仔角海岸公园。

八、保障措施

为促进本规划纲要的顺利实施,推动城市绿化事业有序、快速、健康发展,市、区各相关部门要从政策导向、管理手段、资金投入、技术支撑、宣传导向等方面加强保障,以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形成工作合力。

(一)优化政策导向,完善保障体系

强化绿化规划的指导引领和约束作用。

完善城市绿化发展规划,修编深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深圳城市立体绿化专项规划、公园发展专项规划、湿地保护专项规划、自然保护区专项规划等,并研究制定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城市建设,尤其是新区建设、新建道路、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开发等都要把绿化规划作为重要内容、作为硬约束条件,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确保我市城市发展有良好的生态安全格局和城市绿化环境质量。

严守基本生态控制线。

保证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续性,保障城市基本生态安全。

落实生态建设用地,统筹全市公园发展规划,将全市生态用地全部公园化、森林化,加以保护利用,突出保障公园建设用地;优化市政等项目建设选址,从严控制各类占用道路绿地、公园用地等情况;全面落实城市绿化用地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明晰管理边界,真正实现生态用地的有效监管。

完备城市绿化相关制度法规体系。

制定有关绿线管理的政府规章,加快开展绿线深化工作,进一步细化城市绿线,促进绿线“落地”;制订绿化管理和公园管理的法规和规章;出台推广城市立体绿化、林荫停车场的鼓励性政策和强制性规定,有效提高立体绿化的实施率。

制定深圳市城市绿化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鼓励科技创新。

健全城市绿化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加快制定与一体化管理要求相适应的城市绿化行业技术标准,强化标准的实施,推进城市绿化标准化规范化进程;加强林业标准化建设。

(二)改革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手段

加强绿地资源管理,对城市绿化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创新市、区、街道三级城市绿化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