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配送中心改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2533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5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资配送中心改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农资配送中心改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农资配送中心改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农资配送中心改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农资配送中心改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资配送中心改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农资配送中心改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资配送中心改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资配送中心改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农资配送中心改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资配送中心改造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项目名称

某省某县某农资配送中心改造项目

2、改造项目性质

改造

3、项目承办单位

某省某县某农资有限公司

4、报告编制单位

单位名称:

某县供销商社

1.1.2改造单位概况

某省某县某农资有限公司始建于2001年,前身为某省某县某农资有限公司,2009年因股东变动改为某省某县某农资有限公司,为某省某县供销合作社参股单位,现在总资产1326万元,下辖5个农资直营店、108个镇村加盟店,公司大力发展加盟店、扩大连锁经营规模,确立了“联合发展、合作共赢”的发展思路,通过自身努力构筑起覆盖县、镇、村的三级农资连锁服务网络,市场占有率达70%。

推出套餐服务,增强服务的针对性;积极推广平衡施肥和配方施肥技术,提高了农民的施肥质量;及时向农民推广新肥新药,并每年向农民发放各类农技宣传材料,对农民种植进行指导。

公司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2586万元,是某县重点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骨干企业、“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主办企业。

1.2报告编制的工作依据和研究范围

1.2.1工作依据

1、双方签订的委托书、合同书

2、鲁发[2006]14号文《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

4、《改造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5、《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6、《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7、国家发改委关于编制项目申请报告的有关规定

8、项目所在地有关基础资料

9、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1.2.2研究范围

1、项目改造背景及市场分析预测

2、改造规模与产品方案

3、改造条件与厂址选择

4、工艺技术方案

5、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6、职业安全卫生与消防

7、环境保护与节能

8、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

9、项目实施进度与工程管理

10、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1、效益分析

1.3研究结论

1、政策符合性

该项目改造符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中,第三十三条:

商贸服务业,第1款、第2款“现代化的农产品、生产资料市场流通设施改造”“种子、种苗、种畜禽和鱼苗(种)、化肥、农药、农机具、农膜等农资连锁经”,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

2、项目地址

该项目位于某县某镇解放路19号,仓储设施位于某县某镇秀村村。

该地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配套基础设施齐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3、改造规模及内容

该项目总用地面积?

平方米,建筑用地面积?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包括:

改造库房?

平方米和值班办公楼?

平方米。

并新购置一批办公信息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设备及配套运输工具。

项目改造后集农药、化肥、农机具及其他农资商品的仓储、展示和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经营服务中心,年配送农资化肥4万吨。

序号

名称

单位

指标

1

规划用地总面积

平方米

32662

2

规划可改造用地面积

平方米

27234

3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28975

3.1

库房

平方米

22600

3.2

库房1

平方米

2455

3.3

库房2

平方米

4877

3.4

库房3

平方米

15268

3.5

综合楼

平方米

6375

3.6

综合楼1

平方米

1425

3.7

综合楼2

平方米

4950

4

农机具货场

平方米

633

4、劳动定员

该项目需劳动人员16人,其中管理人员4人,一般工作人员12人。

5、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该项目改造期为1.5年,计划于2010年3月份开工改造,到2010年10月全部完工并投入运营。

6、投资估算

该项目改造总投资估算为38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56万元,流动资金126万元。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建筑工程费198.8万元,设备购置安装费46万元,旧库及其他改造费用25万元。

7、资金筹措

申请银行贷款126万元,其余改造资金由企业自筹解决。

第二章项目改造的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当前“三农”问题是全国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难点。

农资是重要的农业投入品,是连接工业与农业生产的桥梁,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资保障和基础。

大力发展农资物流配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有力保证。

一、国家制定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促进农村长期繁荣、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稳步增效进行了全面部署。

为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负面影响加深、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冲击加重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及时下发了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

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村;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

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支持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建立区域性农村商品采购联盟,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和改造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扩大“农家店”覆盖范围,重点提高配送率和统一结算率,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加强农资产销调控,扶持化肥生产,增加淡季储备,保障市场供应。

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商贸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加快发展农资连锁经营,推行农资信用销售。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改造改造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加强农村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坑农害农行为。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2008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08〕134号)明确要求:

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进一步扩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覆盖面,2009年、2010年再新建和改造一批农家店和农村商品配送中心。

强化农村商品配送中心的商品采购、储存、加工、编配、调运、信息等功能,增加统一配送的商品品种,降低经营成本。

推进“万村千乡”网络与供销、邮政、电信等网络的结合,提高农家店的综合服务功能。

引导生产企业开发符合农民消费特点的产品,增加简包装、低成本、质量好的商品供给,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

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

继续推进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重点培育大型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物流设施改造,保障市场供应。

加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调控和监管,促进市场竞争,降低流通成本,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引导和鼓励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企业为农民提供技术、农机具租赁等多样化服务。

为加快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2009年,3月9日,商务部颁布了《关于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的意见》(商建发[2009]98号)提出:

总体目标:

培育若干家销售额超100亿元的大型农资流通企业,改造改造一批农资连锁门店和区域性配送中心,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以乡、村两级经营网络为基础,以农资交易市场为平台,以大型农资龙头企业为重点,区域性连锁配送中心为骨干,布局合理、经营规范、运作高效、协调发展的多元化、连锁化农资流通体系。

主要任务:

发展农资现代流通网络。

引导供销、农业服务站、邮政、农资生产企业等终端网络资源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鼓励农资流通企业按照《农资农家店改造与改造规范》,在重点农业产区改造和改造农资门店,扩大连锁门店覆盖面。

支持农资物流配送中心改造和改造,完善配送、信息功能,提高农资统一配送率。

依托农资连锁网络优势,构筑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和日用消费品下乡等流通渠道,提高农资流通网络“双向流通、双向开拓”的功能,实现“一网多用”。

继续推动各地连锁经营企业统一纳税,减少重复抽检等问题,促进农资连锁经营跨区域发展。

二、我国农资物流配送中心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农村逐步推行农资物流配送,构建现代农村流通网络,满足农民消费需求,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但由于农资物流配送中心进入中国农资流通领域的时间还不长,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⑴、流通环节过多,流通成本过高

传统农资供应物流业大多是通过行政部门逐级调发的形式,基本上没有面向最终客户,特别是省、市一级的供销社所属的农资供应物流业,其销售的产品往往经过若干级经销商最后才到农户手里,这就造成了流通环节多,成本居高不下。

我国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30%-40%,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

⑵、配送率低,只“送”不“配”的现象十分普遍

配送的核心作用是服务。

现阶段的农资供应物流业,基本上是由各专业公司独自进行,经营范围较窄,可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的内容较少,多只是“送”而不“配”。

即使配送只作送货上门,配送率也很低。

我国连锁企业配送率一般只有60%-70%,差的仅有30%,甚至更低。

⑶、流通的方式陈旧,调度管理难度大

传统农资供应物流业的运作模式基本上是仓储基础上的调拨,由于目前农资仓储容量不足,库点分布不科学、不合理,规模小,且仓型与机械装备水平低,导致资源配备有限,有些农资从采购到终端需要多次储存。

加以交通运力不足,交通运输线路短少,农用专用线配备欠缺。

据估计,农村机动力运输量约只占总运输量的20%,不能适应农资运输的需要,这些状况造成统一调度管理难度大。

⑷、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低,降低了物流效益

目前,农资信息网络不健全,配送操作大多仍停留在半人工化状态。

农户居住分散,沟通渠道不畅,许多信息难以收集、传递,信息化体系改造明显滞后,信息化手段不能适应需要。

农资标准化程度低,不少产品的分类、分级、分等大多凭人工感觉,误差过大。

产品包装从材料到包装管理都没有统一标准,难以统一操作,给农资的储存、运输和加工造成一定困难,降低了物流效益。

⑸、农资管理主体繁多,市场秩序混乱

农资管理主体分散,多头操作,难以应对,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随着上世纪90年代末农资流通市场的逐步放开,国家原在农村建立的农用生产资料服务体系正逐步退出或转变,个体经营户迅速崛起,而管理工作又没有及时跟上,目前其流通状况令人担忧。

农村市场常常成为假冒伪劣农资的倾销地和批发地,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坑农害农的事件时有发生。

因此,理顺农资管理体系,整顿市场,迫在眉睫。

三、项目的提出

某县农业和农资市场的基本情况:

全县42.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8万人,有250个行政村。

某县是农业大县,全境面积346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318.5万亩,耕地52.92万亩,林地378万亩,年插种水稻33.4万亩、烟叶3.2万亩、茶园8.9万亩、水果园22.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7.8万亩,2010年粮食总产达19.1万吨,茶叶总产8505.7吨、食用菌鲜品总量8.61万吨、蔬菜总产达47.98万吨、烟业总产4.3万吨、果品总产15.9万吨。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5.18亿元,同比增长6.7%。

为此,经多方论证和考察,某省某县某农资有限公司改造农资物流配送中心项目。

该项目建成后不仅能促进企业发展的需要,也为某县的经济发展及周边地区运输提供支撑和方便。

2.2项目改造的必要性

一、符合国家的相关产业政策

该项目符合国务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第三十三条:

商贸服务业,第1款、第2款“现代化的农产品、生产资料市场流通设施改造”“种子、种苗、种畜禽和鱼苗(种)、化肥、农药、农机具、农膜等农资连锁经”的范畴。

因此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服务业是我国新的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引导和促进服务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有利于实现全面改造小康社会的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提出“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线,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

“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更趋合理,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分别提高3个和4个百分点。

”的目标。

二、符合国家的行业发展规划

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是一项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的综合性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各地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合力。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推动和提升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形成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公安部、铁道部、交通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民航总局、工商总局联合制定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发改运行[2004]1617号,为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其中,农资是重要的农业投入品,是连接工业与农业生产的桥梁,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资保障和基础。

搞好农资的供应,全面实施现代农业改造,对于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助农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办发〔2008〕134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中指出,加快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改造,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国家计委等部门《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快农产品流通设施改造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提出:

“我国农产品流通设施改造的目标是:

完善批发市场的功能,提高批发市场的档次,在全国大中城市和主要产区改造一批布局合理、交易方式先进、功能齐全、信息灵敏、安全卫生的骨干批发市场;逐步形成以全国骨干批发市场为核心,以连锁超市等其它流通方式为补充,以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为依托,以现代交易、结算、信息、检测、储藏、物流等技术为支撑,以良好的企业经营和资金投入机制为保证,以稳定、有序、规模化的农产品经销商队伍为主体的现代化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三、符合地区政策和发展规划

经济的繁荣需要众多适应市场需要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经营项目的推动。

依靠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资源优势、产业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日益完善的配套服务,某县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

某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为宗旨,加快物流资源整合,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改造,努力培育和引进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实现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构建信息通达、物流畅通、快捷准时、结构合理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为生产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进而促进某整体经济的腾飞。

因此该项目的改造符合我县发展政策和发展规划。

四、项目的改造是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各地经济的滞后,很大程度上是限制了商业的流通和资源的配置,前端的制造和后端的销售缺少一个高效率的商业平台,而某县某农资配送中心改造项目就是要搭建的平台,以此打通区域物流通道。

通过农资物流中心可以同时带动商品流、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以及产品加工、运输、金融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项目的改造改造有利于加强农资的质量监管

农资包括种子、种苗、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农机和农机零配件等,是农业生产的最根本要件,农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改造是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的根本措施。

本项目改造改造能更好地服务于“三农”,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害,保障社会稳定和生产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造。

项目的改造有利于加强农资的质量监管,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改造改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增强企业的综合经济能力,加强农资的质量管理,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的改造是十分必要的、可行的。

2.3项目改造的可行性

一、项目改造改造投资主体单位具有历史悠久、经营网络健全

某省某县某农资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农资批发零售和技术支持等综合服务的专业性公司。

多年来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宗旨,不断完善为农服务体系,县镇村三级销售服务网络健全。

按照布局合理、运营规范、服务便捷的原则,抓网络、抓品牌、抓服务、抓质量,及时引入连锁、超市、配送、总经销、总代理等现代流通方式,优化整合农资流通资源,普及完善农村网络终端,拓宽连锁经营范围,增加优质农资商品种类,增加农资经营的科技含量,让农民用上物美价廉、货真价实的农资商品。

构建起以某县某农资有限公司为龙头,108个直营店、加盟店为骨干的三级农资供应服务网。

在全县设立了测土配方点,广泛开展以新药肥新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服务项目,每年举办农技培训班10多期,培训农民1000多人次,印发各类学习宣传资料1000余份。

争取到8个名牌农资商品的县级总经销、总代理权,品牌农资商品的销售额占全系统农资销售总额的86%,在全市树立起了“诚信供销、合作兴农”的服务名牌,确保农资供应数量足、价格稳、质量好、服务优。

2010年,公司农资销售额3660万元,其中化肥?

万吨、农药?

吨、农膜?

吨,化肥、农药、农机械在全县的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

二、项目所在地具有优越的物流商业环境及壮大发展的空间

经过几十年体制创新的探索和实践,某县已经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已经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这就为改造现代物流中心城市提供了必要的体制条件。

某县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已经具备了由生产服务型城市向现代物流中心城市转型的条件。

我县传统加工工业已经完成了起动地方国民经济的历史任务,带动了与之相关的房地产业、商贸服务、金融信息等行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生产服务型城市。

随着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以高附加价值产业的快速增长为标志,某县经济已经进人了经济功能转型的转折点。

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现代物流是一个新兴的复合性产业,涉及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制造、贸易、信息等行业。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我国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九部委签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新型流通业态,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支持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构筑起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规模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为该项目的改造提供了政策支持。

第三章市场分析

一、某县农业现状的发展需要

某县农业和农资市场的基本情况:

全县42.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8万人,有250个行政村。

我县是农业大县,有耕地52.92多万亩,茶果园31.3万亩,现代瓜果蔬菜农业和畜牧及林业发展也很可观,2008年粮食总产达19.1万吨,蔬菜总产49.98万吨,茶果总产16.8万吨。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0.69亿元,同比增长9.5%。

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49.61亿元。

改造农资配送中心,可实行现代化统一连锁经营和管理,扩大经营规模,共享经营管理技术,规范统一经营行为,节省社会和经营成本。

并借助大量仓储设施,搞好化肥、农药等重要农资的淡季储备,抑制农资价格的过快增长,防止断档脱销。

从源头保证农资商品质量和安全,进而提高农副产品质量与安全的水平,增强本地农副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另外通过农化服务区的改造,强化科技服务能力,以网络资源整合带动服务的延伸,使广大农民在享受到优质商品供应的同时,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服务,并通过服务与商品的向下延伸,带动基层供销社新型农资经营服务体系的改造。

二、项目所在地具有优越的物流商业环境及壮大发展的空间

经过几十年体制创新的探索和实践,我县已经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已经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这就为改造现代物流提供了必要的体制条件。

某县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已经具备了由生产服务型域市向现代物流转型的条件。

我县传统加工工业已经完成了起动地方国民经济的历史任务,带动了与之相关的房地产业、商贸服务、金融信息等行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生产服务型城市。

随着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以高附加价值产业的快速增长为标志,我县经济已经进人了经济功能转型的转折点,为项目的改造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综上所述,项目改造具有巨大的市场支持。

第四章 项目改造条件与地址

4.1项目地区概况

某县位于某省中部,介于25°50′至26°26′和东经117°48′至118°40′之间,东邻闽清和永泰县,南接德化县,西连大田和沙县,北毗南平市。

县域东西宽约88公里,南北长约72公里。

全境面积3425.33平方公里,辖15个镇,11个居委会,250个行政村,2010年末全县总人口42.03万人。

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02.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3%。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0.79亿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1.71亿元,同比增长28.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97亿元,同比增长7.1%。

三次产业比例为30.1∶40.7∶29.2。

第二、三产业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达9.65个百分点。

某是全国南方四十八个重点林业县之一,先后获得全国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区重点县之一,第一批全省十七个商品粮基地县之一,第四批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全国十一个食用菌生产超亿元县之一,第一批经国家验收达标的初级农村电气化县之一,水电装机容量居全省县级第一(达28.5万千瓦,全国第二)。

曾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林业工作、水利水电工作、农村工作、粮食生产先进单位,造林绿化达标单位,教育“两基”达标县,农村基层组织改造先进县,全省卫生县城;连续七届保持了省级文明先进县城称号;还被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地区、全省文化工作先进县,以及全国、全省体育先进县等称号。

4.2改造地址

该项目位于某县某镇解放路19号,仓储设施位于某县某镇秀村村。

该地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距省道304线1公时,配套基础设施齐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4.3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某县位于北纬25°50′36″至26°26′30″和东经117°48′30″至118°40′之间。

东邻闽清和永泰县,南接德化县,西连大田和沙县,北毗南平市。

距省会福州市国道198公里,高速公路173公里,水路232公里;距三明市省道117公里,高速公路128公里。

某县地处戴云山脉北段西部,地貌以中低山地为主。

境内东西山岭耸峙,丘陵起伏,千米山峰林立,山间盆地错综;中部某河谷斜贯南北。

各地海拔差异较大,最高峰大模山海拔1472米,最低处某口码头闽江江面海拔仅31米。

2、气象资料

某县地处北纬26度以南,东面距海约100公里,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夏季暖热,冬季温凉,春夏多雨,降水丰富。

气温特征:

某胰各地常年气温平均值为19.2℃。

最低年18.6℃,最高年20.2℃.

降水量: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平均年雨量1620.6毫米,最高达2171.9毫米,最少1254.5毫米。

其他气候现象:

日照:

某县全年日照可照平均时数为4422.8小时,湿度:

某县年均绝对湿度为19.1毫巴;蒸发量:

某县平均年蒸发量1346.4毫米,年际变化介于1253.1-1455.3毫米;风:

某县全年静风占71%,西北风占3%。

3、水文

某县河流属暴涨暴落的山区河流,通常每年5-7月水位最高,11月份至次年2月份水位最低,年内最高与最低水位差最大的记录为11-12米。

拟改造项目所在地距某河1公里多,且位于小山坳,与某河流域落差为8米以上。

从水文、气象和地质条件来看,该项目改造地点适于工程改造。

4.4基础设施条件

1、供水

该项目由于用水量较少,主要是工作人员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