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纲1650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6187农业概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2399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纲1650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6187农业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纲1650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6187农业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纲1650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6187农业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纲1650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6187农业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纲1650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6187农业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纲1650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6187农业概论.docx

《高纲1650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6187农业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纲1650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6187农业概论.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纲1650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6187农业概论.docx

高纲1650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6187农业概论

高纲1650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6187农业概论

               南京农业大学编(2017年)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农业概论》是一门综合性、概括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其内容涉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在经济、科技、政策与实践的等多方面,是农业科学的高度浓缩。

本课程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世界农业和我国农业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与国民经济、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所学专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农业产业中的定位,为今后从事农业科技、管理以及教育培训等工作打好基础,培养学生从宏观上分析农业问题、解决农业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本课程内容由绪论和四篇组成,共计十七章。

绪论介绍了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农业生产的本质和基本特征、农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用系统论的观点看待农业;第一篇,自然——社会大系统中的农业,包括第一章至第四章,阐述了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农业与生态环境、农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和农业与农村内部结构;第二篇,世界农业,包括第五章和第六章,阐述了世界农业发展简史和世界农业的地区分布及概况;第三篇,中国农业概况,包括第七章至第十五章,阐述了中国农业发展简史、中国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种植业、林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农业工程、中国的农业经营以及中国农业的成就和挑战;第四篇,现代农业科技革命及农业国际合作,包括第十六章和第十七章,阐述了现代农业科技革命和农业国际合作与贸易。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旨在研究农业发展与运动的概貌,了解农业系统的发展状况,掌握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更好地掌握农业经济管理提供背景知识;培养学生既要了解一定的农业科学技术,又要系统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农业发展运动的规律、国内外农业状况、农业各论概况,帮助学生掌握农业发展与分析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驾驭农业全局的能力,提高研究与论文写作水平。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农业大学科的开篇基础课程,也是所有与农业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课程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的基本概念与内涵、农业生产的本质与基本特征、农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用系统论的观点看待农业,

1、农业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2、农业生产的本质与基本特征

3、农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4.用系统论的观点看待农业

(二)学习要求

领会并掌握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动植物生长机能以获取生活所必需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

没有农业就没有人类社会发展。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交织,因而它既服从于自然规律又服从于经济规律,同时具有不同于其他部门的重要特征。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自然生态等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同时自身又可以划分成若干子系统。

因此,研究农业问题需要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更需要具有系统性的观念。

随着社会经济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农业的认识还将进一步拓宽与深化。

2、掌握:

(1)农业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2)农业生产的本质;(3)农业的基本特征;(4)农业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5.)理解用系统论的观点看待农业。

第一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一)课程内容

1、农业的起源

主要内容包括

(1)采集与渔猎;

(2)农耕与畜牧。

2、农业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主要内容包括

(1)农业与原始社会;

(2)农业与前工业化社会;(3)工业革命以后的农业。

3、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主要内容包括

(1)农业的经济作用;

(2)农业的生态环境作用;(3)农业的社会文化作用。

(二)学习要求

理解并掌握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农业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

农业是人类社会与大自然关系最为密切的物质生产部门,农村是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最为密切的社区,同时农业生产以及农村社区生活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价值。

工业革命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可能有所下降,但是农业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没有下降,只是作用形式有所改变。

2、掌握:

(1)采集与渔猎的基本知识;

(2)农耕与畜牧的基本知识;(3)农业与原始社会;(4)农业与前工业社会;(5)工业革命以后的农业;()农业的经济作用;(7)农业的生态环境作用;(8)农业的社会文化作用。

第二章农业与生态环境

(一)课程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要素、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农业生产与全球气候变化。

1、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要素

主要内容包括

(1)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

(2)生态环境要素与农业的地域分异规律。

2、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

主要内容包括

(1)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现状;

(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3、农业生产与全球气候变化

主要内容包括

(1)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3)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二)学习要求

理解并掌握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关联。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

高产高效的农业生产需要水、肥、土和温、光、气等生态环境条件作保障,优质的资源和生态环境不仅能保证农业的可持续高产稳产,还能保障农产品安全,但受污染或退化的生态环境将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2、掌握:

(1)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及其分类以及相互的关系;

(2)生态环境要素与农业的地域分异规律;(3)中国综合农业分区系统概况:

(4)以我国为例说明生态环境对农业地域差异的影响;(5)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压力、农业生态环境包括农业环境污染加剧;(6)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7)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8)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9)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第三章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课程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的基础地位与作用以及农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关系。

1、农业的基础地位预作用

主要内容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3)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间接作用。

2、农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关系

主要内容包括

(1)国民经济的部门划分;

(2)农业与第二产业的关系;(3)农业与第三产业的关系;(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学习要求

理解并掌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农业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长远的观点看,实现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最佳途径是最大限度利用所有资源,包括自然资源、有形资本和人力资源。

因此,我们必须统一考虑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协调发展,统一确定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战略。

2、掌握: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3)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间接作用;(4)国民经济的部门划分;(5)农业与第二产业的关系;(6)农业与第三产业的关系;(7)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四章农业与农村内部结构

(一)课程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产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农业与农村非农业产业的相互关系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农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

主要内容包括

(1)农业内部部门的划分;

(2)种植业与其他部门的物质联系;(3)林业与其他部门的物质联系;(4)畜牧业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物质联系;(5)渔业与其他部门的物质联系。

2、农业与农村非农产业的相互关系

主要内容包括

(1)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

(2)农业和非农产业对资源的竞争与互补关系。

3、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主要内容包括

(1)农村经济的整体性;

(2)农村社会发展的综合性。

(二)学习要求

理解并掌握农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农业与农村非农产业的相互关系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

农业作为一个十分复杂的生态和经济系统,其内部各生产部门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物质联系。

由于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经济特点,农村从来不是单一的农业生产区域,而是同时存在许多与农业密切相关的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的特点不仅决定了农业生产各部门之间以及农业和非农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而且决定了农村社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整体性。

农村社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实体,其内部结构和发展水平取决于自然和历史因素,也取决于人的努力。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农业和农村各部门的社会经济关系,努力实现农业和非农产业以及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

2、掌握:

(1)农业内部的部门划分;

(2)种植业与其他部门的物质联系;(3)林业与其他部门的物质联系;(4)畜牧业与其他部门的物质联系;(5)渔业与其他部门的物质联系;(6)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7)农业和非农产业对资源的竞争和互补关系;(8)农村经济的整体性;(9)农村社会发展的综合性。

第五章世界农业发展简史

(一)课程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原始农业、传统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

1、原始农业

主要内容包括

(1)原始农业的初级阶段(石器时代);

(2)原始农业的发展阶段;(3)原始农业的生产技术。

2、传统农业(铁制工具大量使用-19世纪中叶)

主要内容包括

(1)传统农业的产生;

(2)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发展;(3)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3、近代农业(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主要内容包括

(1)近代农业产生的前提;

(2)近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3)近代农业生产的化学、生物技术的发展。

4、现代农业(20世纪中叶至今)

主要内容包括

(1)现代农业的生产工具;

(2)现代农业的生物技术;(3)现代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4)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二)学习要求

理解并掌握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脉络、、以及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

世界农业发展的历程可以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形态、分工协作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分为四个阶段。

不同地区的发展又由于历史、地理等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

沿着农业生产工具与农业生产技术的重大进步这条主线揭示世界农业从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向近现代农业与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规律,并展望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

2、掌握:

(1)原始农业的初级阶段;

(2)原始农业的发展阶段;(3)原始农业的生产技术;(4)传统农业的产生;(5)传统农业的生产技术的发展;(6)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状况;(7)近代农业产生的前提;(8)近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9)近代农业生产的化学、生物技术的发展;(10)现代农业的生产工具;(11)现代农业的生物技术;(12)现代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13)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世界农业的地区分布及概况

(一)课程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农世界农业资源及其特点、世界大农区的划分。

1、世界农业资源及其特点

主要内容包括

(1)世界农业资源及其特点;

(2)世界主要农业资源及其利用;

2、世界大农区的划分

主要内容包括

(1)非洲撒哈拉以南农业区;

(2)北非西亚与南亚农业区;(3)东南亚与南亚农业区;(4)拉丁美洲农业区;(5)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农业区;(6)北美农业区;(7)西欧、北欧、中欧与南欧农业区;(8)东欧和西伯利亚农业区;(9)中亚农业区。

(二)学习要求

理解和掌握世界农业资源的分类与特征,不同农业资源及其利用方式,世界农业区域类型划分的方法,世界十大农区的农业资源现状、分布特点及区内重点农业生产国概况。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

农业资源作为国家第一产业的基础,对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尤为重要。

农业资源大致可分为种植业资源、畜牧业资源、林业资源和渔业资源,其基础都是土地和水源。

由于全球农业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加之各地区的资源利用水平存在差异,逐渐形成了世界农业区域的划分。

2、掌握:

(1)世界农业资源及其特点;

(2)世界主要农业资源及其利用;(3)非洲撒哈拉以南农业区;(4)北非西亚农业区;(5)东南亚与南亚农业区;(6)拉丁美洲农业区;(7)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农业区;(8)北美农业区;(9)西欧、北欧、中欧和南欧农业区;(10)东欧和西伯利亚农业区;(11)中亚农业区。

第七章中国农业发展简史

(一)课程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农业起源、原始农业阶段、传统农业以及近现代农业的发展

1、中国农业起源与原始农业阶段

主要内容包括

(1)农业的起源;

(2)原始农业的发展。

2、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

主要内容包括

(1)北方精耕细作农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2)南方精耕细作农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3)传统农业的纵深发展。

3、中国近现代农业的发展

主要内容包括

(1)近代农业兴起的社会背景;

(2)近代农业的初步发展;(3)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学习要求

理解和掌握中国农业的起源、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以及近现代农业的发展脉络,包括各个阶段的基本概况以及主要特征。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

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和作物起源中心之一。

世界640中最重要栽培作物中有136种起源于中国,约占世界总数的1/5,。

早在2000年前,中国就以世界7%的耕地供养了世界近1/4的人口。

距今一万年前,中国南方稻作和北方旱作农业就开始发展。

经历原始农业阶段之后,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广泛使用,中国进入了传统农业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精耕细作体系成型;隋唐宋元时期,南方精耕细作技术体系也趋于成熟,并且随着南方农业开发的加速,中国经济重心逐渐从北方黄河流域转移到了南方。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农业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扩展,多熟种植遍及全国。

多种高产耐瘠美洲作物引种推广,为中国经济规模占据世界领先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但近代以后,由于经济转型及现代农业科教体系发展缓慢,中国农业逐渐落后,直到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业才开启了新的篇章。

2、掌握:

(1)中国农业的起源;

(2)原始农业的起源;(3)北方精耕细作农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4)南方精耕细作农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5)传统农业的纵深发展;(6)近代农业兴起的社会背景;(7)近代农业的初步发展;(8)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第八章中国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

(一)课程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农业资源的基本特征及评价,我国农业资源状况及其区域分布,在此基础上理清我国农业资源区划体系,包括《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国种植业区划》、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和《农业经济区划》,重点是我国10个一级农业区的资源分布及发展状况,最后阐述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分布规划。

1、中国农业资源的基本特征

主要内容包括

(1)农业资源的概念和特征;

(2)农业资源的分类;(3)中国农业资源的基本特征和评价。

2、中国农业区划体系

3、中国综合农业区概述与区域发展

4、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二)学习要求

理解和掌握中国农业资源的基本特征、农业区划体系、综合农业区的基本概述与发展以及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

农业资源与区划是研究区域之间资源分异规律及开发利用的科学,是建立在自然地理学、农学和农业区域经济发展学基础上的一门交叉学科。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人类认识自然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所涉及资源范围的深度和广度有了很大的发展。

一方面,农业生产所必需的气候、土壤、水、生物等自然资源,由于人口的增加、环境污染的加剧逐渐变得稀缺。

如何根据区域间农业资源面临的问题进行区别管理和开发利用,是当前区划科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现代农业生产对资金、技术、人力和管理等方面的需求随着农业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的扩大而进一步增加。

因此,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保护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培养公民正确的资源认识、开发、保护观念十分迫切。

2、掌握:

(1)农业资源的概念;

(2)农业资源的基本特征;(3)农业资源的分类;(4)农业自然资源;(5)农业社会经济资源;(6)农业自然区划、农业部门区划、农业技术措施区划、农业综合区划和农业经济区划;(7)不同农业地区的特点及今后发展方向;(8)16个优势品种区域布局与发展重点。

第九章种植业

(一)课程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和土壤肥料学四个重要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生产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和措施。

1、大田作物

主要内容包括

(1)大田作物分布和生产现状;

(2)品种选育和种子工程;(3)作物生产技术。

2、园艺作物

主要内容包括

(1)我国园艺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2)园艺种植的分类;(3)园艺作物繁殖技术;(4)园艺作物特殊的栽培技术。

3、植物保护

主要内容包括

(1)植物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

(2)植物保护技术;(3)植物保护的基本策略与发展趋势。

4、土壤肥料

主要内容包括

(1)土壤肥料与农业生产;

(2)土壤形成与物质组成;(3)土壤质量与土壤管理;(4)肥料的种类;(5)测土配方施肥与精准施肥技术;(6)土壤微生物与微生物肥料。

(二)学习要求

理解和掌握我国大田作物、园艺作物的生产现状,并预见其未来发展趋势,初步掌握育种、栽培、植保和施肥等种植业研究和生产技术要点,全面提升种植业管理的业务水平。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

种植业是指人们进行大田及园艺作物生产、管理的产业。

粮、棉、油等大田作物和菜、果等园艺作物种植生产是满足人们基本需求——衣食来源的社会活动,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密切相关。

人们对种植业的理论和技术研究较早,逐渐形成了包括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和土壤肥料学四个方面的科学体系。

作物学研究内容包括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玉米等大田作物的品种改良与良种繁殖、作物栽培与耕作原理和方法等;园艺学研究内容包括蔬菜、果树、花卉、草坪、药材、茶、桑等园艺作物的品种改良和栽培利用,以及观赏、绿化等原理和方法;植物保护学主要研究危害农作物的病、虫、杂草及其防治原理和方法;土壤肥料学主要研究作物种植的土壤条件及其改良、作物营养与施肥原理和方法。

这四个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内容相互联系,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作物种植的科学理论和技术体系。

2、掌握:

(1)大田作物的分类;

(2)大田作物的世界分布;(3)大田作物的中国分部;(4)作物品种的概念;(5)优良品种的作用;(6)常规育种方法;(7)良种繁殖和种子产业化;(8)种植制度及其分类;(9)作物栽培技术及其分类;(10)园艺与园艺作物作物;(11)园艺植物的分类;(12)。

园艺作物的繁殖技术及其具体方法;(13)园艺作物特殊的栽培技术及其具体方法;(14)植物保护的含义;(15)植物病原物与病害;(16)害虫与植物虫害:

(17)杂草与农田草害;(18)鼠类与农业鼠害:

(20)植物生物灾害预报预测;(21)植物生物灾害防治技术的分类;(22)植物保护的基本策略与发展趋势:

(23)土壤与土壤肥料(肥力)及其功能;(24)土壤的形成和基本物质组成;(25)土壤的质量与土壤管理;(26)肥料的种类;(27)测土配方施肥与精准施肥技术;(28)土壤微生物与微生物肥料。

第十章林业

(一)课程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现代林业概述、中国林业概况以及林业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1、现代林业概述

主要内容包括

(1)林业和森林的基本概念;

(2)林业与森林的服务功能;

2、中国林业概况

主要内容包括

(1)森林主要类型;

(2)森林资源特征;(3)森林建设成就与发展趋势。

3、林业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主要内容包括

(1)林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林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3)林业与森林生态旅游;(4)林业与生物质能源开发。

(二)学习要求

理解和掌握林业的基本概念和森林的主要服务功能,中国森林的类型与森林资源特征,当代中国林业发展趋向,林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城市建设、森林生态旅游、生物质能源开发的关系及作用。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

林业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产业。

森林与人类的起源和生存发展密切相关,人类在长期开发利用森林资源过程中促进了农业和工业文明进步的同时,也走过了许多弯路,埋下了隐患。

现代林业承载着多重功能,要满足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和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态产品的同时,又是一项与生态建设密切关联的公共事业,兼具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以及环境问题十分突出的今天,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任务。

2、掌握:

(1)林业与现代林业的概念;

(2)森林与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3)林业与森林的作用和功能;(4)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5)森林的主要类型及其划分;(6)中国的主要林种、具体类型及用途;(7)中国森林资源特征,包括概况和结构分布;(8)中国林业建设成就与发展趋势;(9)林业与农业的密切关系;(10)农林复合系统的概念、类型及其作用;(11)城市林业与城市森林的概念;(12)城市森林的主要功能;(13)城市森林的特征与建设方向;(14)森林生态旅游的相关概念及发展状况;(15)林木生物质能源开发的意义及潜力。

第十一章养殖业

(一)课程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中国饲料工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平,饲料的分类、营养成分、加工与工业饲料产品类型;畜禽的消化特点、种类及其生产特点和特种经济动物的生产特点;淡水鱼与海洋渔业的基本生产情况;主要动物疾病的定义、特点、危害与防控措施。

1、养殖业的发展与现状

主要内容包括

(1)养殖业的地位与作用;

(2)养殖业发展水平。

2、饲料工业

主要内容包括

(1)饲料工业发展水平;

(2)饲料的分类与生产。

3、畜禽养殖业

主要内容包括

(1)家畜生产;

(2)家禽生产(3)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4、水产养殖业

主要内容包括

(1)淡水渔业;

(2)海洋渔业。

5、动物疾病及其防控

主要内容包括

(1)动物疾病;

(2)主要动物疾病的防控与公共安全。

(二)学习要求

了解和掌握养殖业的发展现状、饲料工业、家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和动物疾病及其防控。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

养殖业即动物的饲养业,包括家畜、家禽和水产动物的养殖。

动物养殖的基础是饲料,而饲料生产的基础是土地资源、雨水和太阳能,动物是自然界中碳、氮循环的媒介物,起到调节生态平衡的作用。

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动物养殖也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养殖业的发展水平和占农业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

衡量养殖业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是:

饲料转化率、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掌握:

(1)养殖业的地位和作用;

(2)养殖业发展与水平;(3)饲料工业发展与水平;(4)饲料分类与生产;(5)家畜的消化特点;(6)家畜种类及其生产;(7)家禽的消化特点;(8)家禽种类及其生产;(9)特种经济动物饲养;(10)中国淡水渔业概况;(11)中国海洋渔业概况;(12)动物疾病;(13)主要动物疾病的防控与公共安全。

第十二章农产品加工

(一)课程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食品概述、食品加工技术、农产品加工中的安全问题和农产品储藏与贮运。

1、食品概述

2、食品加工技术

主要内容包括

(1)热处理;

(2)冷冻保藏;(3)生物技术;(4)计算机控制技术;(5)灭菌保鲜技术;(6)传统发酵技术;(7)保鲜包装技术。

3、农产品加工中的安全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