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历史 中秋节的由来与典故.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2015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秋节的历史 中秋节的由来与典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秋节的历史 中秋节的由来与典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秋节的历史 中秋节的由来与典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秋节的历史 中秋节的由来与典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秋节的历史 中秋节的由来与典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秋节的历史 中秋节的由来与典故.docx

《中秋节的历史 中秋节的由来与典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秋节的历史 中秋节的由来与典故.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秋节的历史 中秋节的由来与典故.docx

中秋节的历史中秋节的由来与典故

中秋节的历史中秋节的由来与典故

  中秋节的由来与典故传说忆秦娥多情月,偷云出照无情别。

  无情别。

  清辉无奈,暂圆常缺。

  伤心好比汾水说,汾水如梦水流咽。

  水流咽。

  离愁灯畔,乍明还灭。

  一、中秋节的典故中秋节很美,中秋节的传说亦美。

  但最美的还是源自中秋节,四个优美典故的传说,全世界地球人都应该知道的,下面老朽就一一道来。

  中秋典故之一——嫦娥奔月,中秋节日由来说起中秋佳节,在中国,人们便会自然想到嫦娥奔月的故事。

  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流传几个年了,至今仍为地球人所喜闻乐道,成为中秋由来起源的典故。

  相传在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日光似火,四海如沸,山崩地裂,草木枯集,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人类难以生存。

  一个名叫后羿的大英雄,其力无比,身怀绝技,人称神箭手。

  他同情受苦的百姓,为救人于水火,便登上世界顶峰喜玛拉雅山,支脉的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用箭射落九个多太阳,只留下一个太阳按时起落,在天空运行,为民造福。

  因此,后羿之名扬天下,受到百姓的敬仰和爱戴。

  有一个能歌善舞、美丽善良的女子,名叫嫦娥,慕名嫁给了后羿。

  婚后,夫妻二人相亲相爱,后羿除给年轻人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嫦娥在一起,日子过得美满幸福。

  做为后羿的妻子,嫦娥的心地非常善良,常把丈夫射来的猎物接济穷苦的乡亲们,乡亲们都夸后羿娶了一个温柔、贤惠、善良的好妻子。

  周边国家与地区的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徙弟多了,人员也就复杂了。

  有一个心术不正的小人,名叫蓬蒙的也乘机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道教祖师爷爷太上天君,天君刚刚用八卦芦练成一种长生不老之药,天地间不少神灵与人吃了他的药后,一个个都修成超凡的仙人,得了正果,上了三十三洞天。

  太上天君是下凡私访寻找与仙有缘之人,祖师爷爷十分佩服后羿的神力,敬重后羿为民造福的功德,便赐给后羿一包长生不死之药。

  据说,不管是人还是其他生物,只要服下此药,能即刻成仙上天。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心爱的妻子嫦娥与乡亲们,更不愿意一个人升天。

  便回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保管,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窃听和看见了。

  拜倒在后羿门下蓬蒙,原本就是个奸佞小人,他看嫦娥长得漂亮,就起了歹心,后偷窍了嫦娥藏药之处,就想偷吃掉不死之药,自己升天成仙。

  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进了卧室,对嫦娥非礼,并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身单力薄,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知道自己打不过坏人,便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果断地一口吞下腹中。

  不料药性发作,嫦娥吞下药后觉得自己身轻如燕,身子一下子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宫中成了仙。

  傍晚,等后羿回到家后,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己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妻子嫦娥,在天上望着他,好似妻子正在伤心得痛不欲生。

  后羿便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到了第二年的八月十五日,月光变得又大又圆,后羿更加思念爱妻,可自己又上不了天,只好再次院中摆下供品遥祭嫦娥仙子,年年如此,此情传到民间,世人效仿,日久成俗。

  人们以月饼、瓜果相送,有合家团圆、吉祥平安之意,故传到明代俗称团圆节,便有中秋节拜月等种种说法。

  有诗为证,后羿问月:

几缕情丝系广寒,真心问计向青天?

今生已是难相聚,来世谁帮续旧缘?

中秋典故之二——祝捷饼月饼雏名中秋节的第一主角是月饼。

  关于月饼的来历,传说很多,较流行的观点是出现在唐朝。

  唐初,东突厥势力强大,李渊太原起兵时曾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以换取北方的相对安定。

  唐朝建立后,突厥一方面支持薛举、刘武周等割据势力,与唐朝分庭抗礼。

  另一方面,又自恃兵强马壮,不断举兵南下侵扰。

  为了平定北方外患,唐高祖李渊委任当时著名将领李靖为北征总指挥(行军总管),反击突厥,最终得胜。

  李靖凯旋之日正好是八月十五,恰巧当晚有吐鲁番人向李渊献饼祝捷。

  李渊其时正与群臣分享李靖胜利的喜讯,看到圆圆的祝捷饼十分高兴,笑对当空,脱口而出——应将胡饼邀蟾蜍。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应该邀请月亮之神下凡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这可口的胡饼。

  李渊遂将胡饼分给群臣,君臣一道品尝,赏月。

  据说,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由此而来,并由宫中传到民间。

  其实,这个传说并不能作为月饼起源的依据。

  上古时,中国古人对日、月、星辰等天体十分崇拜,便有春祭日,秋拜月,夜占星的风俗,在拜月时,都会供上一种圆圆的小饼子,这个小饼子才是月饼的雏形。

  中秋典故之三——杨贵妃为月饼起名说了月饼来历的传说,再说月饼这个名字的故事。

  在早期,人们并不把月饼叫月饼,其叫法很多,如李渊说的胡饼,还有小饼、月团、宫饼、金饼(宋代)、月糕(元代)等叫法。

  在唐朝,最流行的叫法自然是胡饼。

  过去,汉人把生活在中国北方、西方的匈奴、鲜卑、氐、羌、吐蕃、突厥等游牧民族,统称为胡人,他们特有的日常食用的面饼,被汉人称为胡饼。

  这种饼圆圆的,糖馅、包以果仁等,很好吃。

  那么,胡饼又是如何改称月饼的?

这便与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杨贵妃有关了。

  杨玉环,原名杨芙蓉,本是唐玄宗李隆基第18子、寿王李瑁的妃子。

  杨美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重要的是姿色出众,真若出水芙蓉,男人见了没有不动心的。

  好色的李隆基听说后,便把时年已27岁的儿媳妇搞到了自己的后宫,册封为贵妃,万千宠爱集于她一身。

  有一年中秋节,李隆基和杨贵妃一起吃胡饼赏月,风流成性的李隆基故作风雅,觉得胡饼一名不好听,想改个名字。

  但起什么名字好呢?

一时想不出来。

  杨贵妃抬头一望,其时高悬空中的一轮圆月,恰如这圆圆的胡饼,遂脱口而出——月饼。

  李隆基一听,连连拍手叫绝。

  月饼一名,由此叫出来了。

  但这个传说似乎不靠谱,有这样的记载,唐僖宗李儇曾在中秋节赐饼给新科进士,当时此饼并不叫月饼。

  李儇比李隆基晚生177年,可以肯定在唐代,至少在晚唐,月饼仍不叫月饼的。

  有的学者称月饼一词出现在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中,我查了一下,并无此词。

  其实,在宋代,人们也不把月饼叫月饼,文人喜欢称之为金饼,如与梅尧臣齐名的宋代文学家苏舜卿有诗句:

云头艳艳开金饼、金饼隔林月。

  在宋代,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尚没有普及,到了元代,中秋吃月饼的风俗才变浓,但多称之为月糕。

  一直到明代,月饼才正式定名,中秋节吃月饼风俗也广为流行。

  如明嘉靖《威县志》称,中秋,置酒玩月,为月饼馈之。

  明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会》记载:

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中秋典故之四——月饼与杀鞑子历史上真正吃月饼、送月饼习俗是从明祖朱元章时起的。

  中秋的传说多是美妙的,但这个杀鞑子的故事却渗透了一段不愉快,它与元末农民起义的传说有关。

  古代中国社会有:

南蛮北鞑之说。

  这是中原汉人的俗称。

  从华夏历史中,北方与南方的少数民族多次入侵中原地区,汉族区域的人对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区域的人通称鞑子,最初称呼是专指鞑靼人,这个称呼其实指的也就是蒙古人和女真人(即满族人)。

  而汉族区域的人对中国南方的少数民族区域的人通称蛮子,其意大概是说这些区域的人没文化,野蛮不讲理。

  近代,中华56个民族的文化相互渗透,这些诬俗也被淡忘了,汉族也出现新观念,即逐渐认可南方少数民族的始祖蚩尢与黄帝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在元未,天灾人祸连连,民不聊生,蒙古人对中原汉人的统治也更为严厉。

  为了奴化汉人,有的地方竟然规定,新娘的初夜权要献给主政当地的蒙古人(鞑子)。

  当时男人娶媳妇是不敢张扬的,不少男女是偷婚,以避免被鞑子知道。

  为防止汉人造反,还不准民间私藏铁器,十户人家才能有一把菜刀。

  这些奴化政策,激起了汉人的不满,民间反抗情绪强烈,各地都在酝酿起义,相约杀鞑子,推翻元政权。

  当时公开聚会是行不通的,为了传递统一行动的信号,保证隐秘,南方的朱元璋,即后来的明太祖,便选择八月十五吃月饼的机会,将写有起义信号的纸条包在月饼里,通过这种传递方式,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起义势力。

  民间传说,朱元璋,穷苦人出生,受尽鞑人统治之气,立志消灭鞑人,恢复汉人统治天下的雄心壮志。

  因此还在读书的时候,就每天背着老师偷写:

八月十五杀鞑子的字条,满满写了一抽屉,后被老师发现,感到很奇怪,便乘朱元璋中午下学的时间,打开朱元璋的课桌抽屉一看,那么多的纸条,全都写的是:

八月十五杀鞑子,胆小的老师吓坏了,这么大的事,让村里的鞑子头领知道,不用说一个朱元璋,就是自己的脑袋也保不住,情急之下,赶忙把抽屉里的纸条统统倒进了火炉里,谁知火炉发出一声响声,一股青烟,火中的纸条从窗户外四散飞出,不见踪影了。

  传说,这些纸条飞到民间,人们通过吃的月饼,把纸条放在月饼内,便利亲朋互相传递,由此过通明教组织一传十,十传百,传到全国各地的汉人手里,形成全国统一八月十五杀鞑子这个局面。

  一夜之间,全国都在杀鞑子,朱元璋领导的明教组织很快打到北京,堆翻了元朝政权,朱元璋成了明代开国皇帝。

  其实,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二、另一种中秋节的由来上述四个典故,后三个典故说的都是中秋月饼的由来故事,而中秋节由来的说法仅见嫦娥奔月,除外,在历史史籍记载中还有一些说法:

嫦娥奔月其它说法嫦娥奔月怎么与中秋节联系上的?

这里故事还很多。

  嫦娥,原名姮娥,她是神话人物后羿的妻子。

  到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而改称嫦娥。

  嫦娥奔月有两种版本,均见于《淮南子》。

  一种版本是,嫦娥偷吃不老药奔月:

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长生不死药,贪心的嫦娥背着丈夫偷后吃后,跑到了月亮上,成为了月亮女神。

  另一种版本是,嫦娥被迫吃不老药:

跟后羿学习射箭术的逢蒙听说后羿搞到了长生不老药,于是前去偷窃。

  逢蒙未能得手,恶从胆边生,欲加害嫦娥。

  情急之下,嫦娥自己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

  在这两种版本之外,我曾依古人笔记进行过分析,提出了嫦娥奔月的另一种版本:

她是因为丈夫后羿有了婚外情,绝情之下,才跑到了月亮上。

  中秋节的历史此观点后被不少人拿去了,成了他们自己的研究心得。

  闲话少说。

  嫦娥奔月后,变成了月精,即月亮女神。

  成神了,人间便就开始拜神嫦娥了,但拜月是女人的事情,即所谓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特别是结了婚的女人,在中秋节一定要拜拜月的,因为月属阴,主生育,过去是多子多福,拜月自然是希望自己多怀孕。

  拜月时,会供上一种圆圆的有馅的饼子,这种圆饼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月饼。

  除了供月饼,另会有瓜果之类的时鲜,特别是有籽的瓜是不能少的。

  除了拜月,过去女人在中秋时,还要摸秋和送瓜,送瓜就是送子,此行为是过去中国民间乞子心愿的一种流露。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国的典籍说法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

  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

  中秋节也称为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

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

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

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

  ……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

  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

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

  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与中秋月有关典诗说法汉诗明月何皎皎(无名氏)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怨歌行(班婕妤)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晋诗明月皎夜光(陆机)岁暮凉风发。

  昊天肃明明。

  招摇西北指。

  天汉东南倾。

  朗月照闲房。

  蟋蟀吟户庭。

  翻翻归雁集。

  嘒嘒寒蝉鸣。

  畴昔同晏友。

  翰飞戾高冥。

  服美改声听。

  居愉遗旧情。

  织女无机杼。

  大梁不架楹。

  唐诗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节的历史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李商隐)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孟浩然)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

望望空伫立。

  宋诗明月皎夜光(苏东坡)宋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听月诗(宋)辛弃疾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

  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

  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

  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

  三、中秋月饼典故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月饼是最会挑选出场时间的点心。

  一方水土一方饼。

  关于月饼,每个人心底深处其实只会认准一种味道。

  那是家乡的老月饼,是童年的回忆,是乡愁的滋味,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味道。

  本期悦博带您走进月饼的世界。

  中国月饼华夏五大月饼名气最大广式月饼流传最广如果说月饼是让人怀念的家乡味道,那么广式月饼应该是最多人怀念的月饼了。

  虽然起源于广州,但广式月饼已流行于全国各地,在广东、江西、上海等地都有生产,形成了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举国上下皆食广式月饼的潮流,成为目前最大的一类月饼。

  甚至旅居海外的华侨、留学生等,近至日本、东南亚,远至澳洲、美国,都以广式月饼为中秋赏月必备之佳品。

  广式月饼的特点是皮薄、馅大,通常皮馅比例为1:

4,皮馅的油含量高于其他类,吃起来口感松软、细滑,表面光泽突出,传统广式月饼按馅料不同可分为果仁型、肉禽型、椰蓉型、蓉沙型等,20世纪90年代后又开发了水果型、果酱型、蔬菜型等。

  京式月饼宫廷遗风老北京月饼起源于京津及周边地区,在北方有一定市场,其主要特点是甜度及皮馅比例适中,一般皮馅比例为2:

3,以馅的特殊风味为主,口感松脆,主要产品有上好仁真的蛋黄茶油月饼、北京稻香村的自来红月饼等。

  京式月饼最大的特色是宫廷风格,做工考究,制作程序之复杂居中国四大月饼体系之首。

  选料程序也相当复杂,以月饼所用枣料为例,必须选用指定月份的密云小枣,其核小、肉甜、汁蜜,然后经过筛选挑选出规格一致的小枣,再经过去核、去皮、去渣、粗制、精致、定级、分选等工序。

  滇式月饼火腿飘香滇式月饼又称云腿月饼,使用云南特产的宣威火腿,加上蜂蜜、猪油、白糖等位馅心,用昆明呈贡的紫麦面粉为皮料烘烤而成。

  其表面呈金黄色或棕红色,外有一层硬壳,油润艳丽,千层酥皮裹着馅心。

  这种月饼既有香味扑鼻的火腿,又有甜中带咸的诱人蜜汁,入口舒适,食而不腻。

  苏式月饼小巧精致苏式月饼起源于上海、江浙及周边地区,宋朝诗人苏轼的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说的就是苏式月饼。

  苏式月饼的特点是"酥",它的馅被压得紧紧的,用牙轻轻一嗑就酥散了,馅料有五仁、豆沙等,甜度高于其他类月饼。

  而鲜肉月饼应该是苏式月饼中的佼佼者,也可以说是近几年月饼家族中的独行者和新宠。

  晋式月饼:

福禄寿喜始创于1938年,国家商务部重新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一一双合成。

  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郭杜林晋式月饼,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双合成始创于1838年,为全国月饼生产企业25强和放心月饼金牌企业,2006年成为华北地区唯一绿色月饼生产企业。

  双合成月饼连续十余年被国家评为中国名饼、名牌月饼,2008年双合成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双合成是山西省著名商标,山西省质量信誉AAA级企业,2006年在国家商务部重新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中首批入选。

  双合成在党的十五大代表、全国劳模、著名企业家赵光晋总经理领导下,始终坚持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秉承以质量求生存,以诚信求市场,以品牌促发展,以利润求永存的经营方针,几十年如一日,努力把双合成做成中国最有发展力的老字号。

  为确保食品研发与生产处于国内前沿水平,专事成立双合成食品科技研究院,汇聚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双合成拥有占地150余亩的现代化生态工业园区及绿色原料生产基地,拥有多条国内领先的全自动生产流水线,可以全机械化流水作业及无菌封闭生产。

  双合成多年来以传承中国福喜文化为己任,将有一百多年发展历史的中国味道、山西特色、福喜内涵的食品文化,演化成为一个庞大的产品体系,分为中式系列、西式系列、娘家系列、感恩月饼系列、喜庆系列和文化主题系列。

  福满人间,喜事成双,天作之合,誉享天下:

中华老字号双合成过去今生:

印记历史见证1、清道光年间河北省保定满城县夏家庄民农李善勤、张德仁推车挑担、结伴行商、收购鸡鸭、游商太行。

  2、清道光18年(公元1838年)李善勤、张德仁在河北省井陉县横口镇西街创建食品店,取和气生财,二人合作,必能成功之意,立商号双合成。

  3、清光绪24年(公元1898年)李、张两家后人李洛金、张子瑞在河北省石家庄大桥街创建双合成分号。

  为了扩大经营,张子瑞分管原双合成;李洛金重建新店取名双合兴。

  4、民国元年1月1日(公元1912年1月1日)李洛金的次子李俊生和大掌柜陈步云推车挑担来到太原,在北司街24号创建食品店,沿用双合成商号。

  5、民国3年(公元1914年)双合成由北司街迁址大剪子巷36号。

  6、民国18年(公元1929年)双合成由大剪子巷迁址柳巷32号,由山西总督阎锡山的机要秘书、著名书法家孙奂仑题写双合成牌匾。

  7、1956年经私私联营、公私合营完成国家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双合成前店更名为南城食品总店;双合成后厂更名为南城糕点肉食加工厂。

  8、1964年恢复前店后厂经营模式,重挂双合成商号。

  9、1966-1976年十年动乱期间(文化大革命),前后更名为红星食品店第一门市部、柳巷大商店第一门市部。

  10、1980年恢复双合成老字号,全称为太原糖业烟酒公司双合成批零商店。

  11、1983年山西省著名书法家虹川先生题写双合成商号,制成牌匾。

  12、1985年7月赵光晋受命于危难之时,担任双合成经理,实行承包责任制,成立了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实行了集资启动生产、改革工艺、狠抓质量、先尝后买、花钱买批评、月饼品尝会、挑刺会、跟踪卡、经理亮相服务等一系列改革。

  实现扭亏为盈,走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

  13、1990年山西省著名书法家王留鳌先生题写双合成商号,制成牌匾。

  14、1989年至1990年双合成拆除原来木楼建成新楼,于1990年9月1日柳巷门店开业。

  15、1991年4月5日双合成兼并了濒临倒闭的享堂商场,开创了太原市商界小鱼吃大鱼之先河,随后对享堂商场进行了改造扩建工程,建成了双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