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1470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方案.docx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方案.docx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方案

关于北京市西城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8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改革创新,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紧扣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升“四个服务”水平和抓好“三件大事”、打好“三大攻坚战”要求,聚焦“两转型一提升三更好”工作重心和主线,更加注重创新开放、减量集约、均衡协调、质量首善、安全有序和普惠共享的发展理念,全力做好疏功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国“两会”、中非论坛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圆满完成,较好地完成了全年任务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4260亿元,同比增长6.3%左右。

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30.85亿元,同比增长2.07%。

城镇登记失业率0.87%。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8.13万元,同比增长6.3%左右。

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3%。

万元GDP综合能耗、水耗降低率预计能够完成市政府下达指标。

一年来,重点做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规划引领,精准谋划各项工作

一是北京新总规在西城落地生根。

深入贯彻落实区人大《关于扎实推进街区整理不断提升核心区品质的决议》,健全北京新总规实施机制,抓紧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开展《西城区落实总体规划专题研究》,梳理102项落实北京新总规任务,形成涉及24家单位的44项任务清单。

积极研究“双控”“四降”目标落地措施,修订2018版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

二是街区整理更新有序推进。

研究制定《进一步深化街区整理提升核心区品质实施计划》《街区整理公共空间管理办法》,形成任务单、路线图、时间表,明确阶段性目标。

积极探索实践以“块”和“面”为主的城市治理模式,编制《街区整理城市设计导则》《街区整理城市设计编制要求》以及老旧小区、平房四合院设计导则,强化城市设计的规范指导。

全区划分101个街区,编制街道城市设计导则,形成20套重点地区深化设计方案,实现阜内大街、南新华街等17个街区初步亮相。

成立城市品质提升专家艺术审查委员会,聘请56名街道规划顾问,普遍推行责任规划师制度,达智桥胡同和杨梅竹斜街入选十大“北京最美街巷奖”称号。

三是“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圆满完成。

科学把握区域发展阶段和历史方位,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对标对表北京新总规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评价指标体系,强调首善标准,做示范、树标杆。

始终坚持开门编制评估报告,评估过程中以问卷形式全程听取各方意见,不断凝聚思想共识,力争有针对性地把群众最关心最烦心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

从评估情况来看,总体目标、主要指标和重点任务进展良好,88%的指标完成情况符合时间进度。

绿色宜居类的5项指标,亮点突出、成果喜人。

由于政策原因,部分经济类指标略作调整。

(二)牢牢牵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持续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是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9月28日,官园批发市场闭市,区域性批发市场疏解任务全面收官,百路通鑫等9个市场完成升级改造。

严格执行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累计办理禁限事项288件。

全区企个比为3.92:

1,市场主体结构调整持续深化。

按照“场清地净”标准拆除违法建设16.3万平方米,新生违法建设零增长。

开墙打洞、普通地下室、小餐馆等35项综合整治任务全部完成。

继续压缩职业教育办学规模。

制定《西城区区界结合部联动执法行动方案》,有效解决交界区域环境问题。

背街小巷整治下足绣花功夫,共完成“十有”街巷1167条,“十无”街巷394条。

出台《背街小巷物业管理质量评价办法》,探索平房区准物业管理试点长效机制。

主次干路架空线入地基本完成,城市视觉空间更加清朗有序。

加强疏解整治与配套提升衔接,利用地下空间、腾退空间补充公益设施、生活性服务业设施。

二是协同发展持续深化。

落实《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做好“动批”等市场疏解商户外迁津冀地区的服务。

稳步推进产业协作,推进中国茶文化小镇等项目,在金融科技、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加强优质资源共享,区属企业与京津冀企业合作项目达30个,总投资额866.52亿元。

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建设。

积极帮扶通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引导金融机构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为天津、河北提供信贷支持。

加强医疗协作,全区共21家二级以上医院开展京津冀检验结果互认。

对安新县350余名校长(园长)和800余名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专场系列培训,助力雄安新区教育发展。

积极对接做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相关服务工作。

举办“2018中外友好组织京津冀国际交流周”和“2018北京国际民间友好论坛”等活动,新增4个国际交流城市,国外友城达到23个,更好地服务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

三是对口地区帮扶取得实效。

深入对接河北张北县、阜平县,内蒙古喀喇沁旗、鄂伦春旗和青海囊谦县,打造“政府主导、市场能动、社会参与”的扶贫工作新模式。

11家区属医院、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受帮扶地区20家县级医疗机构、70家乡镇卫生院建立了结对关系。

帮助青海省玉树州人民医院提升服务能力,晋升为玉树州第一家三级综合医院。

24所区属学校与受帮扶地区21所学校建立结对关系,为阜平县职教中心的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开展技能提升强化集训。

互派挂职干部、专业人员近百名,培训阜平县干部教师四百余人。

注重发挥资源优势带动脱贫,积极推动辖区企业到受帮扶地区开展旅游、畜牧业、农业开发、农副产品销售。

15个街道、10家区属国企、29家非公企业结对帮扶5个贫困旗县的136个乡镇、村,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

“京侨帮扶·双百行动”三年计划落户阜平,“新苗计划”滋养囊谦。

组建22位党外规划领域专家团队,对张北县12个贫困村进行村容村貌、基础设施等方面规划改造。

区级财政资金、国有企业帮扶资金、人大政协等社会各界捐资捐物,共计投入7400余万元,助力5个贫困地区2.6万户,5.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助力喀喇沁旗实现提前退出贫困县行列。

不断加强与河南邓州对口协作。

与门头沟签订《合作发展框架协议》,助力低收入村低收入农民“脱低”,“不让保护生态环境的吃亏”。

(三)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动力

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不断健全。

成立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组建“一办九组”,制定日报信息、周开例会、月出政策、季看成果、随时走访机制。

有效推动“1+5+N”产业政策体系落地,出台《西城区服务国家金融中心建设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编制《西城区“高精尖”产业指导目录》,加快低效楼宇资源升级,从市场环境、财政、土地、产业开放、人才等多个方面,涉及金融、科技、文化、商务、旅游等多个领域,陆续推出了“真金白银”的政策保障。

创新建立“服务卡、示范牌、晴雨表、光荣榜、亲清会”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机制,建立“一企一员”专员联系模式,为企业送上金牌服务卡和服务包。

二是营商环境建设全面提速。

精准落实全市“9+N”系列政策,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北京市西城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

深化“三联”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政府与企业的健康良性互动,企业社会责任感和区域公民情怀不断增强。

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行政职权事项4项、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10项。

落实“一号一窗一网一次”改革,实现政务服务“一号”响应、822个事项“一窗”受理,平均等待时长减少30%。

除保密事项外,区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申报比例达到100%。

优化新开企业办理流程,在全市率先实现企业开办必备流程精简至2个,实现“一日取照”、变更登记“只跑一次”“多证合一”“一表填报”“证照分离”“一网办理”。

强化“大数据+市场监管”,创新联席机制、联动平台、联合监管的工作模式,荣获“首批国家守信激励创新试点地区”暨全国“守信激励创新奖”,企业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入选全国守信激励创新典型案例。

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取得重大进展,为北京赢得全国营商环境第一和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排名提升32位做出积极贡献。

三是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水平不断提升。

实施金融街服务体制改革,成立北京金融街服务局,设立北京金融街服务中心有限公司,筹建北京金融街合作发展理事会。

发布“金服十条”,健全优化区域政策体系,加大金融企业引进力度,金融业态结构进一步优化。

新引进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联通资本投资控股公司等54家企业入驻,注册资本金累计1710.7亿元,全区金融机构资产规模突破百万亿元。

促进金融对外开放,助推瑞银证券成为国内首家持股比例达到51%的外资证券公司。

深入挖掘不同行业拟上市和拟挂牌企业资源,加强上市企业培育,发布《北京市西城区鼓励和支持企业上市发展办法》,A股市场西城板块增至36家。

举办2018金融街论坛系列活动、“金融改革40年”特别活动,逐步形成金融街论坛“一主N分多沙龙”的框架体系,实现持续发声。

编制发布《金融街发展报告(2018)》,与卡萨布兰卡、阿布扎比等区域型国际金融中心签订合作协议,金融街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成立防范P2P网贷平台风险约谈小组,建立一企一档一策应对措施,有效维护金融安全稳定。

四是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

制定《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西城区域)建设方案》、“金科十条”,将示范区建设纳入全市金融科技发展体系。

预计中关村科技园区西城园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3070亿元。

其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8家,实现收入2820亿元,同比增长5%,实现利润总额280亿元,同比增长10%,人均劳动生产率达到220.3万元/人。

梳理园区189栋楼宇空间资源,建立核心区楼宇档案,筹备北京金融科技产业投资引导基金。

中移动金融科技、光大云缴费、云粒智慧等15家金融科技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落户示范区,实现宝蓝金融创新中心、北矿金融大厦等楼宇转型提升,推动金融科技产业快速发展。

设计之都大厦投入运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揭牌落户,海尔优家等知名企业入驻。

打造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国家级品牌,支持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创建“全国出版创意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中关村广安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进展顺利,重点项目入驻产业基地一期。

园区创新生态日益优化,引导孵化加速基地和孵育平台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全年举行各类服务活动近600场。

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800家,专利授权量10184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26件,位列全市第二。

行业协会指导服务功能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五是内需结构持续优化。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预计全区总消费达到2560亿元,同比增长6.3%。

截至目前,全区实现社零额951亿元,同比增长3.1%,对全市贡献率为8.9%。

以西单、金融街、北京坊为特色,推动文化消费、品质消费和生活消费。

组织2018北京西单时尚节、西单商业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史料展、“中华老字号时尚创意大赛”等系列活动。

投资更加注重补短板、优供给,截至目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63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0.1%,降幅持续收窄,其中,累计完成建安投资70.2亿元,同比增长41.4%,完成目标任务。

全年安排政府投资计划区级资金115.86亿元,政府投资累计支出102.51亿元,完成计划的88.5%。

马连道南街、红莲小学、昌平回龙观定向安置房配套养老院、城市森林及小微绿地等重点项目相继完工。

六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积极支持金融科技、文化创意、生活性服务业等符合首都核心区功能定位的民营企业发展。

为民企改善流动性,纾解股权质押风险,发起设立目标规模为100亿元的北京新动力优质企业发展基金,积极引入合作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资本,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建立区领导走访民营企业机制,多次组织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了解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以及需要关注和支持的事项,做好民企的“服务管家”。

七是开放发展优势加快形成。

抓住服务业扩大开放机遇,组团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第五届京交会等重大国际性经贸活动,推动服务业进一步走向世界。

发挥金融服务优势,搭建好金融机构与外贸企业交流平台,开展出口信用保险服务等培训。

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7家,同比增长17.5%,吸引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均超过5亿美元。

预计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978.74亿美元,同比增长35.94%,其中出口总额186.09亿美元,同比增长79.97%,为全市进出口增长做出了贡献。

八是文商旅融合发展焕发新活力。

预计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收入950亿元,同比增长4%。

“天宁1号”等8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被认定为首批市级文创园区,占北京市认定总数的23.5%。

组织文化创意大赛、北京设计周、文博会、京港洽谈会等特色品牌活动。

推动“一园一品”建设。

加强老旧厂房保护利用,进一步拓展文化空间。

推动老字号创新经营。

56家文化品牌企业进驻北京坊,创建“新中式”生活体验区。

建立“北京人家”旅游合作体平台,提升民宿规范化管理。

推动区内14家景区成立“西城区旅游景区联盟”,深化资源整合。

通过开展旅游摄影作品展,推出博物馆研学游产品和“西城故事”音频栏目等,提升西城旅游形象。

九是国资国企加速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区属国有企业所有者权益1244.9亿元,同比增长5.9%。

借助改革推动国有资本服务发展大局,围绕金融、文化、教育、都市服务、高科技等领域,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促进相关产业资产证券化。

支持金融集团打造金融板块,完成华融综合公司改制。

推动地产企业延伸产业链,增资金融街物业公司。

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焕发企业活力实现机制再造,完成庆丰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第一家通过混改实现员工持股的北京市区属国企。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企业领导人员薪酬改革全面完成。

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稳步推进央企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

区属国企获得市级以上创新成果奖21项,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庆丰无人智慧餐厅落户雄安,同兴成多家智慧便利店开业服务社区居民。

华远精密机器有限公司设立,主营产品无油涡轮式空压机填补国内空白。

推进区环卫中心、园林市政管理中心、大观园管委会、区文艺团等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四)治理“大城市病”,打造宜居宜业城市

一是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

加强餐饮油烟、噪声、扬尘等各类污染源整治,全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3%,完成58微克/立方米左右的任务目标。

完成锅炉低氮改造。

更新电采暖设备5960台,向3.8万户居民发放“煤改电”补助,无煤化成果有效巩固。

共淘汰老旧机动车辆2.2万辆,检查重型柴油车4万余辆,查处环保不达标车辆8000余辆,加大流动污染源监管控制力度。

出台《西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全面推进“河长制”和“水岸共治”,发布西城区总河长令,制定“一河一策”方案,扎实开展“清河行动”“清四乱”专项行动,完成全区水环境承载能力现状评价和埋地油罐防渗漏改造工程,广安门北滨河路地表水国控站点竣工并通过验收,4个考核水质监测断面全部达标。

推进再生水管线建设,建成一座规模以上蓄水池,完成20个雨洪利用项目,节水型城区建设全面加强。

全面推行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达到30%。

二是绿色生态空间进一步扩大。

因地制宜“留白增绿”,大幅拓展绿色生态空间,新建常乐坊、逸清园“城市森林”。

做好“绿”“水”文章,营造慢享生活“生态客厅”,推进前三门大街绿道建设,贯通什刹海环湖步道,建成西海湿地公园,还湖于民。

全年共新增城市绿地8.37公顷,其中,“城市森林”2处1.48公顷,口袋公园20处3.32公顷、微绿地39处1.18公顷、道路绿化2处0.96公顷、附属绿地3处1.43公顷。

新增屋顶绿化1.13万平方米、垂直绿化1184延长米,全年共开展园艺文化推广活动559场。

全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6.36%。

三是城市交通持续改善。

重点推进报国寺西街、受壁街等40条市政道路建设,建设总里程19.5公里。

实现马连道南街、手帕口北街、安德路西段等7条道路完工通车。

完成17条道路大中修和5项疏堵工程。

治理自行车道40公里。

积极推进地铁19号线积水潭站、长椿街站和牛街站建设。

建设立体停车楼3处,新增机械停车泊位341个、居住区停车泊位2133个,推广使用停车资源错时共享APP,70条道路、5509个路侧停车位实现电子收费,群众出行更加便利。

四是城市精治共治法治水平有效提高。

扎实推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进千门走万户”,有效解决了一批老旧小区综合治理、停车秩序规范等难题。

全面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建立“一委七办三中心”扁平、高效的街道工作体制,建成15个街道实体化综合执法平台。

加快智慧西城建设,积极推进“互联网+”在各领域的深度应用和集成创新。

首次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展示西城区城市资产落点和分布,梳理现状分析问题,积极探索城市资产管理创新。

深入推进多网融合,初步建立了大数据中心平台,整合信息系统,梳理数据资源,数据共享体系基本建成。

以政府热线为桥梁推动群众合理诉求有效解决,共开展“部门一把手接听活动”9期,诉求办理“三率两度”指标均高于全市平均值。

做好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筹备,261个社区调整为259个。

出台《民生工作民意立项指导手册》,对民意征求范围的界定、民意形成的流程等进行规范。

建立街道社区向居民群众报告制度,全面推广街道社区代表会议,提高居民群众参与程度。

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做实街巷长、准物业管理等各项机制,与网格管理的衔接协同进一步加强。

加强行政执法力度,有效治理“大城市病”。

加强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人民调解的衔接配合,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专栏1:

扎实推动“街道吹哨、部门报道”

主要

内涵

Ø“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改革是着力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中,在总结基层实践创新的基础上,从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解决基层治理“最后一米”问题入手,创造性提出的一项关乎首都治理全局的改革举措。

Ø在综合执法、重点工作、应急处置方面,解决“看得见的管不了,管的了的看不见”城市治理中“最后一米”的问题。

Ø赋予街道统筹调度权,充分发挥街道积极性、主动性,实行扁平化管理,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服务基层。

取得

成效

Ø确定了37+N的试点事项

Ø探索形成“街道吹哨、部门报到”运行机制和块处理工作模式

Ø有效解决了一批老旧小区综合治理、停车秩序规范等难题

(五)彰显文化魅力,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一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有序开展。

积极落实区人大《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城市发展品质的决议》,实施“四名”汇智计划,成立遗产活化城市联盟,支持引导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大力推进老城保护建设,开展历史文化街区扩大范围和历史建筑认定,推进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建控地带划定。

复兴历史文化街区,加快实现德胜门对景和新地百改造亮相。

继续推进会贤堂、贤良祠等重点文物腾退,京报馆、绍兴会馆、聚顺和栈南货老店旧址、康有为故居、新市区泰安里文物本体完成腾退。

积极推进中轴线申遗和大运河文化带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北海、景山公房住户腾退,鼓楼西大街片区保护复兴等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郭守敬纪念馆完成展陈改造重新开放,林白水故居重装亮相变身椿树书苑。

二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完成红楼公共藏书楼改造工程并试运营,正阳书局、字里行间被评为年度“最北京”书店,“书香西城”运行模式入围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推进《博物馆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宣南博物馆、戊戌维新、北京大栅栏商业文化等展览大纲编制,推进什刹海、展览路、新街口3个街区博物馆筹建。

加强展览路等4个街道文化中心建设,新街口文化分馆开始运转。

打造西城2018京剧发祥地艺术季活动,排演全堂八角鼓《天命》等一批彰显西城文化特色的原创作品。

支持创作武术剧《北京人家之武学宗师》,设立艺术创作扶持基金,用心讲好西城故事。

提升“看音乐剧到天桥”的品牌影响力,天桥艺术中心全年演出167个剧目。

开展一街一品、百姓周末大舞台等各级各类文化活动1.78万场次,195万人次参与。

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进一步加强。

进一步完善以“一个中心、三个基地”为核心的区域非遗展示平台建设,有序推进非遗剧院建设,完善非遗名录体系。

大力开展“四节一日”、非遗演出季活动,专场演出21场次。

组织非遗传承进校园活动,共有55所学校参与,共计1595课时。

开展非遗服务进社区活动170余场次。

扶持非遗代表性项目,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更好地传承京味文化。

(六)紧贴民生需求,办好民生实事

一是安居工程有序开展。

发放保障性住房租金补贴7095万元,建成保障性住房3300套,2.9万户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百万庄项目B地块已入住202户,丰台高立庄项目一二三期已经基本建成。

完成简易楼腾退53户,翻建维修平房8841间、12.4万平方米,楼房综合修缮和抗震加固改造32栋、10.8万平方米。

盆儿胡同62号院等四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顺利推进。

全区完成电梯审批加装19部,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推进“厕所革命”,对500座三类公厕进行整体提升改造。

二是居民生活更加便利。

发布《西城区便利生活与服务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深化“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丰富“互联网+实体服务”形式,提升“精·智”服务圈和“家·佳”网点全覆盖水平。

推出“西城e生活”微信服务公众号,新建和提升改造百姓生活服务中心11个,累计建成40个。

新建和规范提升各类便民商业网点88个,包括蔬菜零售网点50个,便利店24个,早餐规范店10个。

实现了社区基本便民服务功能全覆盖,百姓生活服务中心“居住区每平方公里至少一个”的目标。

三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集中力量缓解入园难问题,积极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规范民办幼儿园,新增4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学前教育学位3600个。

统筹资源应对义务教育入学高峰,义务教育阶段新增在校学生11435个。

深化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办学。

建立15所示范高中组成的联合体。

深入推进贯通培养,2所中小学完成优化整合。

“城宫计划”“高参小”“课后服务”全面推广,两所中学的德育工作案例被教育部评为2018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案例。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民办教育机构服务和监管持续加强。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坚持立德树人,打造西城教育共同体。

四是“健康西城”建设持续推进。

深入推进基层公共卫生一体化管理体制建设,新增4个医联体,“三纵两横一平台”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受到国务院督查通报表扬。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通报。

积极培育具有西城特点的中医健康文化。

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双向转诊模式不断完善。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什刹海等3个街道被命名为全市首批“全民健身示范街道”。

成立西城区武术和棋类运动管理中心,推进“武术之乡”建设。

积极做好冬奥会筹备服务,营造了冬奥会筹备的良好氛围。

建设8片可拆卸仿真冰场,共计1454平方米,举办全民健身冰雪季系列活动60场,推广“什刹三冰”运动,促进冰雪运动发展。

五是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全力推进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夯实居家养老在区域养老格局中的核心地位。

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24家养老照料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全区共有养老机构44家,床位共计4118张,社区养老驿站达53家。

推进“医养结合”多元发展,复兴医院、展览路医院、肛肠医院成为北京市首批老年友善医院。

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加大养老机构运营管理和安全检查力度,继续推进适老化改造工程和为老便民服务终端安装项目。

关注失独老人养老问题,形成失能老人照护服务“需求评估—上门服务—标准指导—市场运行—资金监管”闭环运行模式。

积极落实各项养老优待政策,办理老年优待卡6万余张,发放老龄津贴900余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