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学试题3.docx
《比较教育学试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教育学试题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比较教育学试题3
名词解释:
1.文法中学(比较P51)英国最老的一种学术性类型的学校,主要招收初等学校毕业(有些文法中学招收新生仍用“11岁考试制”),学习年限为七年(11—18岁),以培养学术人才为目的。
2.开端教育(教育史P100)是美国1966年开始的一项教育计划,又称“幼儿早年教育计划”,它除要求一般儿童在上小学前受1年的保育之外,对贫苦儿童也要求从9个月开始至少8周的保育教育。
目的在于发展他们的能力,使他们同一般儿童水平一致起来,以利于提高小学教育的水平。
3.治疗教育(教育史P105)是美国在70年代末以及进入80年代以来,在中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一种对进入大学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的教育形式,实际即给新大学生补课。
4.美国中间学校(教育史P104)是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才开始出现的一种中等教育学校,介于小学和高中之间,修业年限为三年或四年,包括五年至八年级(10—14岁左右,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促进他们从小学有指导的学习向中学比较独立的学习顺利过渡。
5.史密斯-休士法(教育史P88)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史密斯—休士顿法》规定联邦政府对教授农业、商业和工业以及家政科目提供大量资助,强调职业教育构成现行公立学校体制的组成环节,从而推动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公办教育系统纷纷开设职业课,普通中学就改为升学和就业兼顾的综合中学。
6.师范教育(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
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民文化科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水平。
兴办师范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建设。
)
7.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统称,就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实施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等连续的、可发展的、一体化的教育过程。
)
8.比较教育学(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说,比较教育学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综合利用有关的新科学和新技术,研究当前世界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教育;在探讨其各自的经济、政治、哲学和民族传统特点的基础上,研究教育的某些共同特点、发展规律及其总的趋势,并进行科学预测。
以便根据本国的民族特点和其他的具体条件,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教育的最佳作用,为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民的文化科学水平服务。
)
9.实科中学(实科中学在德国产生于18世纪初,是德国近代着重讲授自然科学和实用知识的学校,也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
)
10.在职进修(在职进修是指企事业单位员工(当然也包括各级教师)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或请假)前往各类大学或学院参加获取学历、学位的学习。
)
11.续教育(继续教育指的是,在结束第一个教育阶段并且从事某种职业活动以后,有继续活着恢复有组织的学习。
在1970年以前,这种学习都被称为成人教育,后来,通称继续教育。
)
12.综合大学(也称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大学是指学科比较齐全,文理科皆有,学科门类齐全,办学规模宏大,科研实力强劲,往往是以理论性见长的传统型大学,而且综合实力上乘的大学如德国的慕尼黑大学、斯图加特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
)
13.教育管理(比较P248)广义:
教育管理包括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两部分,它以整个教育系统作为自己的管理对象,由国家和地方的教育行政机关实施,称为教育行政或宏观的教育管理。
狭义:
即学校内部管理。
14.学校教育法规(比较P260)关于学校教育方面的法规,是通过立法程序把有关学校教育的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是国家教育行政的基础和基本依据。
15.教育计划(比较P262)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以及国际机构为实现其教育目标和教育政策,对教育事业所作的综合性长期性的安排。
包括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也包括教育质量的提高。
16.终身教育(比较P286)最早由保罗。
让。
郎格朗提出:
终身教育是一系列很具体的思想、实验、成就,换言之,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的所有各个方面、各项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
它强调教育的“不间断发展”,包括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任何阶段;强调教育的各个方面、各项内容的“有机联系”即整体性。
17.回归教育(比较P286)主张教育不要一次受完,而是分几次学成,使人在生活环节的各个阶段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学生在一定时期内离开校园,通过就业、神龛活动、旅行,或者到非正规教育机构中去学习等,有助于学生明确将来的志愿和学习意义,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教育质量。
18 1942年《青少年福利法》 规定了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优先地位;(1分)基本奠定现代德国学前儿童教育的基调,即把学前儿童教育视为青少年福利事业,并划归青少年福利部门管辖;(2分)提出“白天的幼儿之家”和加强幼儿教师的培养。
(1分)
19《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儿童保育教养法》 学前教育在费用上实行由国家和社会共同负担,(1分)使所有儿童从出生6个月开始直到入学前在托儿所、幼儿园接受平等的免费教育。
(1分)托儿所招收进幼儿园的孩子,幼儿园对4周岁至5周岁的儿童进行入学前的准备教育。
(2分)
20“先行计划” 1965年秋,美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该计划,(1分)这是实现学前教育计划均等目标的一项重要计划,(1分)以90%以上的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家庭的3-5岁儿童为对象,制定了多方面发展的目标与内容,帮助贫困儿童获得与富裕儿童同等受教育的机会。
(2分)
21视觉一空间智力 这种智力主要指感受、辨别、记忆和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2分)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
(2分)
二.简答题:
1、各国的教育法规具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答:
(1),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
(2),教育法规是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要求;
(3),教育法规的内容是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相适应的。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国普遍重视学前公共教育的主要原因。
(1)各国认识到了早期教育和开发智力工作的重要性。
(2)各国认识到幼儿经过幼儿园的过渡可以顺利地从家庭进入社会,较早地在集体中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变化的能力。
(3)许多国家发现,如果不较早地对幼儿进行社会欢声笑语以,入小学时,他的学习能力便显著地不如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
3、日本现行学制有哪些?
(1)学前教育
(2)初等教育(3)中等教育(初级中学、高级中学)
(4)高等教育(大学、高等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广播大学)
(5)各种学校和专修学校(6)师范教育
4、简述教育行政的本质
答案:
教育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为了实现特定的教育理想和教育目的,通过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对教育工作进行组织,经营和领导的行政行为.
5、美国学校组织和管理多样性的表现?
(比较P272)
美国的学校组织和管理呈现多样性。
即使是同一学区的学校,在组织和管理上也并不完全一样。
教育权归各州所有,而州只定纲领性标准,把具体的事项委托给地方学区,各学区的政策、主张是不同的。
美国学校基本上是按“为居民所有、靠居民办理、为居民服务”的理想发展起来的,学校的组织管理要适应居民的要求。
6、简要回答美国师范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
(一)改进师范教育体制
(二)改革师范教育课程
(三)改革教师培训模式(四)注重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建立统一的教师专业标准
7、简述教育行政制度的主要类型及其典型国家。
(比较P250)
8、法国1947年“郎之万-华伦(瓦隆)教育改革方案”的六条改革原则。
1.一切儿童除因自己才能的限制以外,应不分出身、种族和社会地位,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2.承认知识分子与劳动者所从事的一切手工的、技术的、艺术的以及学术的工作有同样的尊严……..(教育史P39)
9、德国现行学制包括有哪些?
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高等教育
10、在20世纪后半段时期,德国教师培养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是什么?
1、联邦政府和各州之间在教育管理方面欠平衡2、职前教师培训的第二阶段问题重重
3、教师的专业发展道路坎坷4、教师的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协调
5、教师激励机制不够分明6、教师在工作中成就感不高7、评估和问责制不够健全。
11、简述德国学校管理结构的特点(比较P275)
12、五国教改对我国的启示。
13、美国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
14、请简要写出美国校长的主要职务。
(比较P273)
15、《福尔法案》改革高校的中心原则有哪三个?
(教育史P43)
16、德国师范生在实习时需学习与教师职业有关的那几方面的内容?
答:
学习与教师职业有关的4方面内容:
一、相关的教育法规以及和教师有关的法律法规;
二、教学技能,如教学组织、教学规划、考试组织、怎样与学生家长沟通等等;
三、学习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对有不同特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四、处理特殊问题的能力。
17、简述英国1972年《詹母士报告》中关于师资培训的三段试师范教育:
(1)个人教育阶段,及大学或教育学院两年的学习,完成学业可取得高等教育文凭。
(2)职前培训,即大学两年的教师职业教育和训练,可取得教育学士学位。
(3)在职前培训,贯穿于教师的全部工作期间,建议任教满7年者开始脱产进修,以后每隔五年可脱产进修一次。
18、什么是中央集权制的教育体制?
答案:
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国家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服从和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和统治。
而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就表现为中央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直接领导和管理整个国家的教育事业,地方政府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主要以实施中央制定的教育法律、政策、规划和指令为己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明显表现为一种垂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
优点:
有利于统一教育的目的、方针政策,使国家的整体利益得到实现;有利于集中国家的财力、物力,按照国家的某项需要实施重点发展,保证国家的重点人才需要;有利于国家通过行政干预对教育事业的管理与控制,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并且有利于保持各地区教育的平衡发展,消除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
不足:
一是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机关缺乏自主权,限制了办学的积极性;
二是整齐划一的目标模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培养出的人才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三是难于发挥社会、集体、个人的办学积极性;
四是机构臃肿,中间环节过多,权责界限不明,行政效率较低。
19、简答日本实施教师教育的机构有哪些?
答案:
1、培养小学教师的机构包括:
、短期大学,招收高中毕业生
、国立教育大学
、综合大学。
均招收高中毕业生,修业四年。
2、培养中学教师的机构包括:
、综合大学
、国立教育大学
、短期大学(只培养初中教师)
20、法国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是怎样形成的?
答:
法国大革命前,教育教育主要控制在教会手里。
法国大革命后,资产阶级竭力倡导教育世俗化,要求国家管理教育,使教育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但雅各宾专政曾把反宗教政策推向极端,引起宗教冲突。
为了解决各方面的矛盾,拿破仑执政后一方面物签订了政教协议,在教会服从政府的前提下恢复天主教,允许教会办教育;一方面于十九世纪初颁布了一系列法令,确立了国家教育体制,由帝国大学作为领导机关掌管全国教育行政,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包括私立学校都在它的监督之下。
帝国大学的各级长官和教师都是国家的官吏,这种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在法国沿用很久,成为法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特点。
按照帝国大学的规定,法国是以大学区为单位设立大学的,全国分为27个大学区,基本上每个大学区有一所大学,国家任命的大学区总长同时就是该区大学的校长。
直至二十世纪,法国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仍然没有变化,全国各级各类公、私立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在中央政府的教育部严密控制之下。
21、在1947年由物理学家朗之万和儿童心理学家瓦隆先后领导的委员会向法国教育部提交了新的改革方案,这也就是后来被称为“朗之万-瓦隆计划”的法国战后经典教育文献。
其主旨精神是体现教育民主化和个性化。
请简答法案提出的原则?
答:
(1)实现社会公正,男女青年不论家庭和社会地位、种族出身如何,都有受适合其自身才能的教育的平等权利;
(2)各种类型的教育和训练方式,居于同等地位;(3)普通教育是一切专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基础,学校应该称为传播普通文化的中心;(4)学校教育应该重视学生的才能、兴趣、禀赋的发展,并给以学科指导,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5)简历单一的前后连贯的学校制度,各级教育实现免费;(6)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地位;
22.简述英国学前教师的培养。
(1)教师。
(1分)展开酌情给2分
(2)托儿所保姆(1分)展开酌情给1分
23简述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特点 多区域、多层次;(1分) 全方位、立体化;(1分) 重个性、讲自由;(1分) 重活动、重“工作”;(1分) 重表现、尚创造。
(1分)
24发展适宜性课程模式述评 第一,把适应儿童的发展作为决定课程质量的重要因素,重视儿童的年龄发展特点和个别儿童发展的差异。
(2分) 第二,认为游戏是儿童发展的主要方式,提供和支持儿童游戏被看作是高质量方案的标志。
(2分) 第三,重视成人和儿童关系的质量。
(1分)
25简述日本《幼儿园教育大纲》规定的幼儿教育目标 第一, 为幼儿健康打下基础,培养良好习惯态度。
(1分) 第二, 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友爱之心、合作态度。
(1分) 第三, 培养思考能力,启迪情操、兴趣与关心。
(1分) 第四, 培养对语言的兴趣和关心、态度和感受力(1分) 第五, 培养创造力,增加感性认知。
(1分)
三.论述题:
1.试述:
现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管理制度的本质特征决定着现代教育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向。
答:
1,社会化。
教育社会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之一。
保守的、封闭的学校制度及教育思想在一次又一次的批判中消失,代之出现的是不断谋求进步的开放的教育体系。
2,终生化。
现代社会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以往的一次性教育已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无法维持个人的生存。
学习、教育不能再是一次性的、终结性的,而是终生性的、连续性的。
3,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的最基本内涵是“教育机会均等”。
儿童属于他自己的认识过程,教育民主化还体现在教育管理的具体放权和参与者的不断增多上。
4,理性化。
理性化首先是科学化,无论是批判旧的教育,还是创建新的教育都要以科学为依据。
5,专业化。
在教育的发展中,由于教育规律的不断发现和教育经验的不断积累,教育在管理、教学、设备等一切方面都形成一种特定的专业知识。
随着现代社会化程度的提高,随着现代社会的智力基础的提高,社会对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即教育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2.从教育目标和改革措施上比较分析中国洋务教育和日本维新的教育改革
答:
(一)在教育目标方面,中国的洋务教育属于清政府的洋务运动的一部分,从根本上说是清政府为了保巩固封建统治而采取的改良措施,这种措施是表面的学习,并非实质的革命,其教育目标是培养清政府所需要的技术人员。
而日本明治维新从根本上废除封建教育体制,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新体制,因此,其维新教育革命是为了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新体制培养治理国家的人才,这与中国的洋务教育培养人才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二)改革措施的对比。
明治维新,其中包括对教育的改革。
主要内容有:
加强国家对教育的管理,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
1871年,日本设立了文部省,主管全国的文化教育事业。
1872年颁布《学制令》,在确立教育领导制的基础上,建立全国的学校教育体制。
这一时期日本学制的改革,为建立近代的学校制度奠定了基础,但职业教育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聘请西方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教师来日工作,并且派遣大量的留学生出国深造;大力发展示范教育,培养师资。
另外,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1877年建成东京大学;在确立教育领导体制的基础上,建立全国的学校教育体制。
3、日本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教师政策制定方面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1.不断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体系,优化教师培训课程,加强教师培养和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目前,我国有关教师资格的法律、法规的建设还不够完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效果,对此我国可借鉴日本在这方面的改革措施,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同时,试着建立由专家、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和评审监督检查机构。
此外,我国应该从合理设置教师教育的课程着手,加强教师在职期间的教育,为在职的教师提供一系列的培训机会,如在职进修、脱产进修、培训班等。
建立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目的。
2.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制定合理的教师流动政策,促进教育公平。
我国东西部地区差异明显,城乡两极化现象严重,民族众多且差距甚大,所以重点学校和薄弱学校间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因此我国应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增加对其在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平衡教育资源。
在这方面日本的教师定期流动制值得我们参考,首先要以法规的形式制定出合理的教师定期流动制度,如规定教师定期流动的义务性、流动的时间长短、流动的待遇等。
要特别重视加强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间的教师流动,以保证教育资源的均衡,实现教育公平。
4、英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1、加强制度建设:
应尽快制定教师教育的行业标准和专业标准
我国在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构建开放灵活、规范有序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中,应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构建长效机制。
要研究制定《教师教育条例》,建立完善的教师教育法规体系;健全教师资格制度,提高教师资格条件,强化教育教学能力要求,严格教师资格考试,发挥教师资格制度在规范教师培养和激励教师培训方面的导向作用;
2、坚持正确定位:
教师培养应十分注重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的有机融合。
教师职业所依据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具有双重的学科基础,即教师任教科目的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也就是说,教师教育的专业特性包括“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两个方面。
5、简要谈谈你对20世纪美国教育管理制度的评价。
(比较P272)
6、论述美国师范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首先,我国师范教育历史悠久,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才,然而现行师范教育体制却也存在许多问题,面临重大挑战,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知识经济的召唤,高等教育日益普及化,固守原有体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取缔师范学校,增强师范学院的学术性。
逐渐完成从师范学院向综合大学的过渡已成为一种必然。
其次,教育学科必须改革。
展望未来,我国师范教育的课程改革已刻不容缓,教育学科的改革更是当务之急。
再次,教师职前培训及在职进修成为急务,随着师范学校的取缔,师范学院向综合大学的过渡,教师的职前培训成为必然。
最后,取人之长,才能补己之短。
当然在取人之长时,还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正如杰佛逊所说,各国教育样板都是须经我们权威慎加选择的,其中对我们切合的资料,在用以建立机构时,应选取其适合我国社会状况的内容,还应按其优异性和可接受性的大小予以适度地推广利用。
美国师范教育的经验我们不能照搬照抄,但却给予了我们不小的启示。
7、法国和日本教育管理给我国教育管理带来了那些启示。
8、美国高等教育的弊端及对策,以及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教育史P107)
9、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
1,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及特点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与结构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来确定的。
其职业教育的思路从中学开始,延伸到终生教育。
每一个层次和类型的职业教育,都有严格、规范的具体要求。
德国高等教育层次职业教育的学校可分为四类。
(1)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级专科学校
高等专科学校是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
(2)职业学院
这类高等职业教育类型是中等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延伸。
(3)高等教育水准的职业教育
主要是一些具有职业教育特征的专科学校,包括一些专科学校和专科家政学校。
(4)成人性质的高等职业教育
指成人职业培训中属于高等职业培训范畴的部分,一般是晋升性的职业培训。
2,德国出色的职业教育制度
(1)以立法形式保证职业教育的实施
(2)严格要求,注重双重训练,双重训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
(3)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德国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有严格的规定,文化理论课教师必须是大学毕业,且接受过一定的专业教育与师范训练,掌握教育理论;任实践教学的教师必须是掌握教育理论的技术专家。
所有教师者必须通过规定的资格考试。
启示1、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产生了新的需求。
高新技术的发展与第三产业比重的加大对人才技能水平的要求大大提高。
其次,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改变过去单轨制、单一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最后,随着经济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可满足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启示2、“有法有依,有法可行”是我国高职发展的保证
一系列有关高等职业教育法规和条例的制定,是德国高职能够迅速发展的保障。
我国在高职教育的立法方面还需完善。
地方发展高职,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高职,还需要得到政策法令上的支持与保护。
启示3、培养规格、培养模式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在层次上的延伸已转为必然。
我国当前的高职主要还是大专层次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延伸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沟通是摆在广大家长、学生和教育界面前的又一重要问题。
在此方面,德国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启示4、产学结合、共同培养实用型人才
学校应该敞开样门,走向社会,密切与社会、与企业的联系,尝试与企业或用人单位协同完成教学及实训过程,使学生既学到理论知识,又掌握实践技术。
只有这样,才能培训出合乎社会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才能节约教育资源,避免人才浪费。
启示5、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发展高职的关键
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既懂理论技术知识,又掌握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针对我国当前高职教师的现状,师资队伍的建设可具体从三个方面着手:
(1)对已有的师资进行培训,并通过考核确定其上岗资格;
(2)聘请兼职教师,主要是企业等用人单位的专家、资深技术员等,以解决现有师资实际经验不足的问题;(3)积极引进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人才。
10、论述近现代德国教师培养变革的趋势。
1、重塑教师专业形象。
a教师在课堂上对那些身体残疾、学习困难或是有特殊能力的学士区别对待b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支持,采用创造性的方法以更好地激励和促进他们学习c学校作为教学组织其重要性日益增加,应逐步强调内部的交流与合作、切实参与到学校的质量管理、自我评价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战略规划中去。
新定义的教师专业形象将有助于他们重新认识职前教师教育的目的、教师的持续性发展以及日常工作。
2、改革职前教师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a削减职前教育教师教育的时间b强调以实践为基础的职前教师教育c充分发挥学校在职前教师教育方面入门指导的功能d调整职前教师教育的体制结构,保证教师教育工作能够有效控制教师培训内容以及教学评估e将在职前教师教育节约下来的资源用于提高教师入门指导水平以及促进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
3、实施学士与硕士连贯性学位。
这种模式主要包括:
第一,学士教师课程为三年时间,包括1—2门主修学科。
第二,强调实践经验的重要性,与第二阶段培养机构密切配合。
第三,硕士教师教育课程应该在两年内直接针对教学专业,包括教育科学和教学法课程。
4、确保充足供应高质量的教师。
有一种解决教师短缺的措施是扩大潜在的供应库。
这可以通过吸引非科班出身但却有经验的个人进入教师队伍来实现。
5、改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改革主要是通过时间补贴、休假奖励、研究生学习的费用赞助或是为在职培训提供更多的机会等措施来弥补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