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笔试题目及答案.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75993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物馆笔试题目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博物馆笔试题目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博物馆笔试题目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博物馆笔试题目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博物馆笔试题目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博物馆笔试题目及答案.doc

《博物馆笔试题目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物馆笔试题目及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博物馆笔试题目及答案.doc

2014年上海博物馆笔试题目

10月13日下午14:

00~15:

30在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参加的笔试,我们岗位至少100多人参加考试,上博一共参加所有岗位笔试的同学有540人,分为18个考场,每个考场30人。

其实,所以岗位的考试卷题目都是一样的,只是最后一道大题不一样。

最后一道大题是问答题:

针对你报的岗位,如果你能入职,那么入职后你准备怎么开展相关岗位的工作呢

下面是我尚能记忆起来的题目:

1、博物馆工作的重要职能是什么

2、文化交流包括哪些交流

3、博物馆的第一要务是什么

4、1905年()博物馆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博物馆的诞生。

5、文物的价值包括哪些

6、陈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7、国际博物馆日是几号

8、上海城市文化遗产由构成

9、博物馆开放时间应不少于几天

10、中国博物馆的发展要考虑什么

11、世界三大博物馆指

12、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

13、中国博物馆员工职业道德准则提出的时间

14、上海首批免费开放的纪念博物馆有哪些

15、中国博物馆藏品已经有几件

16、上海的一级博物馆有哪些

17、上海古代园林有哪些

博物馆招聘考试笔试题【外省考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50分)

1、博物馆学一词英文写做(),是1885年英国人()最先使用这个写法的。

2、()年7月上海市博物馆(      )写了《博物馆学通论》。

3、博物馆具有()、()、()特征。

4、世界近代第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是()年英国的(             )博物馆。

5、大英博物馆是在()的私人收藏基础上于()年在()落成开放的。

6、()年7月27日,法国()改建为共和国艺术博物馆,8月10日向公众开放。

7、()年,()在南通成立南通博物苑,标志着中国人创办博物馆的开始。

8、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国立历史博物馆成立于()年,筹建初的旧址是(),筹建负责人是()主任。

9、故宫博物院成立于()。

该博物馆的成立推动了民国时期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10、()年4月,中国博物馆协会在北京成立,促进了中国博物馆学的研究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11、()年9月,毛泽东视察()时说:

“一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紧的事”。

12、20世纪50年代末,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会议决定在北京成立()、()和(),简称三大馆建设。

13、博物馆藏品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博物馆开展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

14、藏品征集的原则是()、()、()、()。

15、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文物藏品一般分()和()。

对于前者,又分成()个级别。

16、藏品的管理步骤除鉴定、定名和定级外,主要是()、()、()、()、()、()、()和()。

17、博物馆建筑内标准的温度是(),相对湿度是()。

18、在博物馆库设备材质选择上,日本强调用()设备,美国和加拿大强调用()设备。

19、博物馆观众按照参观目的来分大致可分三类,()、()、()

20、1906年美国率先在博物馆设立讲解员,英文写做()。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博物馆藏品来源的主要途径

2、藏品保管工作计算机化的主要内容

3、博物馆观众研究的内容

4、欧美博物馆志愿者状况概述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计60分)

1、试论博物馆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及基本内容

2、试论博物馆的动态陈列与静态陈列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50分)

1、博物馆学一词英文写做(Museology),是1885年英国人(杰·格拉瑟)最先使用这个写法的。

2、(1936)年7月上海市博物馆(陈端志)写了《博物馆学通论》。

3、博物馆具有(实物性)、(直观性)、(广博性)特征。

4、世界近代第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是(1682)年英国的(阿什莫林艺术和考古)博物馆。

5、大英博物馆是在(汉斯·斯隆)私人收藏基础上于(伦敦)落成开放的。

6、(1793)年7月27日,法国(卢浮宫)改建为共和国艺术博物馆,8月10日向公众开放。

7、(1903)年,(张謇)在南通成立南通博物苑,标志着中国人创办博物馆的开始。

8、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国立历史博物馆成立于(1912)年,筹建初的旧址是(北京国子监),筹建负责人是(胡在缙)主任。

9、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

该博物馆的成立推动了民国时期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10、(1935)年4月,中国博物馆协会在北京成立,促进了中国博物馆学的研究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11、(1958)年9月,毛泽东视察(安徽省博物馆)时说:

“一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紧的事”。

12、20世纪50年代末,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会议决定在北京成立(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简称三大馆建设。

13、博物馆藏品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或艺术)价值,是博物馆开展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

14、藏品征集的原则是(明确的目的性)、(完整的藏品体系)、(科学的计划性)、(预见性)。

15、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文物藏品一般分(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

对于前者,又分成(3)个级别。

16、藏品的管理步骤除鉴定、定名和定级外,主要是(登记)、(分类)、(入库排架)、(编目)、(统计)、(建档)、(检查)和(清点)。

17、博物馆建筑内标准的温度是(15~25℃),相对湿度是(45~65%)。

18、在博物馆库设备材质选择上,日本强调用(木质)设备,美国和加拿大强调用(金属材料)设备。

19、博物馆观众按照参观目的来分大致可分三类,(学习型)、(科研型)、(观光休闲型)

20、1906年美国率先在博物馆设立讲解员,英文写做(Docent)。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博物馆藏品来源的主要途径

考古发掘、田野采集、民族学调查征集、社会调查征集、收购、接受捐赠、交换、调拨。

2、藏品保管工作计算机化的主要内容

藏品检索和统计、藏品保管环境自动化、藏品安全和防盗、藏品现状测量

3、博物馆观众研究的内容

观众类型、观众组织、观众的参观心理、参观兴趣

4、欧美博物馆志愿者状况概述

志愿者体现了公众参与的精神,其组织最早出现在欧洲。

最初包括利用博物馆向社会传播知识的学术性和向博物馆进行捐赠并参与部分事务两种性质,而后逐渐大众化。

在英国以筹集资金为主并参与藏品征集、陈列设计、器材维修、导游等事务;在美国以家庭为单位吸引捐助为主。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计60分)

一、试论博物馆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及基本内容

实施博物馆工作内容的标准化是博物馆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也是知识工程的内容之一。

推行标准化是我国的基本技术经济国策。

文物信息的标准化是使用电脑进行管理和保管的前提及信息处理与交换的必要手段。

博物馆标准化有助于加强行业宏观管理和馆际交流。

标准时科技进步成果与经验积累结合的产物,其实质是对经验的系统科学继承总结与推广。

博物馆标准化大致包括综合性基础。

标准和名词术语、方法标准、标志标记、环境标准等技术标准,以及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博物馆综合性基础标准是以考古学、博物馆学、信息学等学科的科学成果为依据,对博物馆工作的基本对象、基本内容做出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以文物定名标准为基础。

名词术语是对博物馆工作所涉及的专业名词术语制定的标准。

方法标准对博物馆工作的操作(试验、检查、统计测定等)做出规定。

标志标记是博物馆文物单位使用的便于理解和识别的,用图形、文字、颜色等表示特性或要求的符号,适用对象还包括公众。

环境标准时为了保护文物和环境,对文物的存放条件(包括气、水、土、噪声、震动)等因素,和文物储藏、陈列、运输、点交过程中的包装、堆放等事项所制订的技术标准。

博物馆工作中所涉及的标准并非一定都是博物馆行业自订的专用标准,有相当一部分采用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这也属于博物馆标准化的一个内容。

二、试论博物馆的动态陈列与静态陈列的联系与区别

动态陈列是相对于静态陈列的一种陈列方式,其明显特点是展品在运动中向观众展示,而非静止中让人参观,强调观众参与与体验。

初期博物馆陈列都是静态的,动态陈列出现于19世纪中叶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

动态陈列一般多用于科技类或自然史类博物馆,社会史或艺术类博物馆展品一般适宜静态陈列。

动态陈列与高科技结合实现了博物馆展示方式的变革,动态陈列的展品时人类文明的见证物并可转化为文物,静态陈列中观众接受信息依靠视觉,动态陈列实现观众与展品互动,信息传递功效增强,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改变了人与物的关系及博物馆与公众的关系,各有优越性与局限性。

博物馆应根据不同内容和观众需要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