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机制.docx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机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机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机制
西卓煤矿重大危险源管控措施及动态监控机制
西卓煤矿
2012-1-9
西卓煤矿重大危险源管控措施及动态监控机制
为了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家安全监察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重大危险源辨识》(GBL18218-2000)和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重大危险源检测、排查、管控措施及动态监控机制。
一、重大危险源分类
1、贮罐区(贮罐)危险源:
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重油、润滑油、硫酸、原油、煤油、甲苯和甲醇等。
2、库区(库)危险源:
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甲笨、乙醇、丙酮、油漆、润滑油、二甲笨和火工品等。
3、生产场所危险源:
汽油、液化石油气、柴油、硫酸、甲笨、盐酸、乙醇、天那水、二甲笨和液氨等。
4、压力管道危险源:
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氢气、煤气、柴油、汽油、乙烯和乙炔等。
5、压力容器危险源:
液化石油气、氯(氯气、液氯)、丙烯、氨(氨气、液氨、氨水)、氢气、天然气,井下移动压风机等。
以上危险物质主要为易燃易爆、有毒液体、气体。
6、锅炉危险源:
额定蒸气压力≥2.45MPa、出口水温≥120℃,且额定功率≥14MW的热水锅炉。
7、建筑物危险源:
已确定为危险建(构)筑物,限于用于生产、生活活动的建(构)筑物,如厂房、库房、影院、住宅等。
8、煤矿(井下开采)危险源:
(1)低瓦斯矿井中的高瓦斯区(有可能发生瓦斯燃烧、爆炸、中毒窒息);
(2)存在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等,有可能引发伤害事故。
9、化学危险源:
引起火灾、爆炸、工业毒害、大气污染、水质污染等危险因素。
10、电气危险源:
引起触电、着火、电击、雷击等事故。
11、机械危险源:
速度冲击、振动、旋转、切割、刺伤、坠落等形式造成的伤害事故。
12、辐射危险源:
有放射源、红外射线源、紫外射线源、无线电辐射源、煤(矽)尘危害等形式造成的伤害事故。
13、其他危险源:
主要有噪声、强光、高压气体、高温物体、温度、生物危害等形成的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的申报登记,普查建档及管理责任划分
1、第1、2、3、9类危险源的申报登记,普查建挡及应急预案等由综合科牵头负责,护矿队及各有关部门、单位积极配合。
2、第4、5、6、10、11类危险源的申报登记,普查建档及应急预案等由机电科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单位积极配合。
3、第7、9、13类危险源的申报登记,普查建档及应急预案等。
4、第8类危险源的申报登记,普查建档及应急预案由项目部(①、②类),矿建部(③类)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单位积极配合。
5、第12类危险源的申报登记,普查建档及应急预案等由医院、销售公司等牵头负责,各有关单位,部门积极配合。
重大危险源由各牵头部门(单位)负责每季度必须进行一次普查、登记归档(一式三份),一份建档登记,一份报矿业公司对口部门,一份于每季度末前报公司安监处,由安监处负责汇总,并于每季度末次月初2日前报送矿业公司安全监察部。
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内容,检测评估程序及注意事项
(一)危险源辨识内容
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必须坚持“横向到边,纳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对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认真辨识和分析。
1、矿(厂)址及环境条件:
从矿(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环保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2、矿(厂)区平面布局:
(1)总图:
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
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量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2)运输线路及库区:
矿(区)道路、危险品装卸区、库区。
3、建(构)筑物:
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操作、安全、运输、检修)通道、开门,生产卫生设施。
4、生产工艺过程:
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生产设备、装置:
(1)化工设备、装置:
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
(2)电气设备:
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等。
(3)机械设备:
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等。
(4)应急性较大的设备、高处作业设备。
(5)特殊单体设备、装置:
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油库(罐)、危险品库等。
(6)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
6、煤矿(井工开采):
①断层、褶曲等地质变化地带,瓦斯赋存异常区域,局部出现瓦斯积聚或者瓦斯涌出较异常的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巷道冒落区、盲巷等处;
②矿井采掘工作面,上下顺槽、采区回风巷,溜煤仓下部,各装、转载点及各产尘点等处;
③地表水、洪水、边坡滑落、泥石硫。
煤矿井下水文地质复杂区域、隔水煤柱、老空充水、裂隙充水、充水巷道、导水断层、强含水层、陷落柱以及防排水系统及设备设施、储水仓等。
7、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备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等。
8、劳动组织、生产、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二)危险源检测评估程序
危险源评估程序图
(三)危险辨识注意事项
1、危险、危害因素的分布:
为了快速、有序、有效地进行分析,防止漏洞,要按矿(厂)址、平面布局、建(构)筑物、物质、生产工艺及设备、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公用工程)、作业环境危险几部分,分析其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列表登记,综合归纳,得出系统中存在哪些危险、危害因素及其分布状况的综合资料。
2、危害方式和途径
(1)危险方式:
对人体造成伤害、对人身健康造成损坏的方式。
如机械伤害的挤压、咬合、碰撞、剪切等,中毒的器官、生理功能异常、生理结构损伤形成(如粘膜糜烂、植物神经紊乱、窒息、粉尘在肺泡内潴留、肺组织纤维化、肺组织癌变等)。
(2)危害途经和范围:
大部分危险、危害因素是通过与人体直接接触造成伤害。
如爆炸通过冲击波、火焰、飞溅物体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造成伤害;毒物是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食道、皮肤粘膜等)或一定区域内通过呼吸带入的空气作用于人体;噪声是通过一定距离内的空气损伤听觉等。
3、主要危险、危害因素:
对导致事故发生条件的直接原因,诱导原因进行重点分析,从而为确定评价目标、评价重点、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和采取控制措施计划提供基础。
4、重大危险、危害因素:
分析时要防止遗漏,特别是对可导致重大事故的危险、危害因素要予以高度关注,不得忽略。
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转、操作时的危险、危害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分析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危害因素。
三、重大危险源管控措施及动态监控机制
各单位必须建立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
危险源控制系统图
2、西卓煤矿及各项目单位要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状况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备案。
检测工作由本单位专业人员或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安全评估应由注册安全工程师主持进行,或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质机构进行。
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严重程度、重大危险等级,安全对策措施,应急救缓措施和评估结论,并将评估报告报矿业公司安全监察部。
3、各单位必须对所属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对每个重大危险源要建立专门档案和编制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及组织管理措施。
4、各单位必须建立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并对全体职工进行重大危险事故预防和事故应急的教育与训练;凡在重大危险源部位工作的人员都必须严格执行“先审后用”的原则,并按规定要求,认真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
5、各单位必须定期对重大危险操作和管理人员进行预防事故的专业培训,使其掌握在紧急情况下如何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及时自救和互救,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6、各单位必须认真组织研究和制定适合本单位特点的安全工程措施,事故监测、预警系统、风险评估方法等安全防范措施,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原则,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加强对所属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并向公司安监处及矿业公司报送详细描述危险源状况的安全评估报告。
7、公司及各单位每月至少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公司有关职能部门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
重大节假日前进行专项检查,严密防范意外事故。
8、综合办应充分行使群众监督权力,发动职工群众查隐患、堵漏洞,保障职工安全生产;发现生产和管理上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异常情况,及时向调度室报告。
此外,从业人员有权力充分了解工作中潜在的危险性,并接受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反应的培训。
9、对重大危险源是生产、搬运、使用、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以及其他存在危险能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进行全面监测检查,重大危险源登记在册,项目部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对重大危险源监控并上报公司(局),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的动态、有效监控。
四、应急处置方案
1、应急反应组织机构
总指挥:
刘志利
副总指挥:
党红星王世增李云茂张建信
成员:
西卓煤矿安监部、工程部、机电部、规划部、综合办负责人以及各项目单位经理。
指挥部设在调度室。
电话:
5552299
应急抢险指挥机构图
2、应急资源
(1)应急人员:
共计200人
①驻矿警务室公安干警3人。
②医院医务人员:
合阳县医院()
③矿山救护队:
56人,电话:
6781999
④其他应急人员30名。
(2)应急设备
①交通设备:
车辆4辆。
②灭火装备:
干粉灭火器30台,潜出泵8台,水笼带100米。
③通讯装备:
固定电话8部。
(3)应急能力
①驻矿警务室公安干警:
实行24小时值班制,时刻处于战备状态。
②局矿山救护大队专业救援应急队伍:
实行24小时战备值班,接到召请电话:
在1分钟内出动。
③医疗中心应急队伍是一支医疗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队伍,拥有国家二级医疗资质。
实行24小时值班制,时刻处于战备状态。
(4)应急培训
①培训能力:
矿务局职工培训学校有健全的培训机构和教室,已经申报为四级培训机构,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能满足职工应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要求。
②培训内容:
灭火器的使用及灭火步骤训练;个人防护措施;对潜在事故的辨识;事故报警程序;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撤离与疏散。
公司要明确专人负责培训程序的管理(由办公室负责),开展群众性应急自救和互救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③应急演习与训练:
主要检测应急准备的充分性和物资资源、设备和人员的应急水平,使应急人员熟悉掌握必要的应急操作,积累应急工作经验,突发事故应急行动提供安全保证。
每半年必须组织演习一次,切实提高职工群众的应急知识。
应急救援指挥部的职责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被困人员。
抢救受灾人员是应急指挥部的首要任务,在应急行动中,快速、有序、有效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最大限度地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
事故往往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涉及范围大、危害大,必须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严密组织、严格管理、严明纪律。
要及时指导和带领群众有序撤离出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组织职工、群众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开展自救和互救。
2、立即采取措施,迅速控制危险源,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危害程度进行检验、监测和测定。
及时控制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
特别对发生在人口稠密地段的化学事故,应尽快组织专业抢险队与事故单位技术专业人员及时控制事故的扩展。
只有及时控制住危险源,防止事故继续扩展,才能及时有效地实施救援。
3、做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
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的危害,要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
对事故外溢的有毒有害物质和可能对人和环境继续造成危害的物质,应由医疗中心负责及时组织予以清除,消除危害后果,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由有关部门负责对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测和处置,直至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事故发生后应及时组织调查组,配合安监部门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评估出事故的危害范围和危险程度,查明人员伤亡情况,做好事故调查。
同时由善后组负责做好安抚稳定工作。
5、指挥部成员、部门(单位)的职责,按照局发[2004]48号文有关规定严格执行。
应急救援行动的分类、程序和启动
(一)应急行动分类
应急行动级别是事故不同程度的级别数。
事故越严重,数值越高,不同的人判断事故会产生不同的分级。
为了消除紧急情况下产生的混乱,按照国家局有关事故分类规定及分级标准,各单位负责人可在特定时刻把事故严重程度转化为相应的应急行动级别。
应急行动级别数值跟单位性质和内在危险有关,分为三级管理。
一级——预警。
这种应急行动级别是可以控制的异常事件或容易被控制的事件。
根据事故类型,可以向外部通报,但不需援助。
二级——现场应急。
这种应急行动级别一般指已经影响单位的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等事故,但还不会超出单位边界,外部人群不会受到事故的直接影响。
这种级别往往会使单位不能立即控制事故,需要外部援助。
单位以外如公安消防、矿山救护、医疗等应急控制人员应立即投入应急行动。
三级——全体应急。
这是最严重的紧急情况,表明事故已经超出了单位边界。
应根据火灾、爆炸、有毒物质泄漏等不同事故类型和外部人群可能受到影响,需要进行安全避难或疏散,同时也需要医疗和其他应急机构的大力支持和协助。
要立即启动单位以外的应急行动预案。
(二)应急行动的程序
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单位内部应急救援行动的基本程序如下:
1、事故发生区域,应采取以下行动:
(1)掌握情况。
不论事故现场何种局面,必须掌握的情况有:
事故发生时间与地点;种类、强度;已泄漏物质数量;已知的危害方向;事故现场伤亡情况,现场人员是否已经安全撤离;是否还在进行抢险活动;有无火灾与爆炸的可能性;现场的风向、风速;释放危及单位以外的可能性。
(2)报告与通报。
在基本掌握事故情况,并判明或已经发现事故危及单位以外时,应立即向有关部门进行如下报告:
①报告负责本单位附近应急工作的调度室;
②报告矿务局调度指挥中心;
③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及情况的紧急程度,按预案规定的应急级别发出警报。
(3)组织与抢险。
迅速消除事故源是制止危害扩散的最有效措施。
同时,事故单位必须组织尽早抢救与抢险,迅速集中抢险力量和未受伤的岗位职工,投入先期抢险、做到:
①抢救受伤害人员和在危险区的人员,组织医务力量抢救伤员,并将伤员迅速转移至安全地点;
②堵漏、灭火、隔离危险区等;
③组织清点撤出现场人员的数量,并撤离危害区;
④组织力量消除堵塞,为前来应急救援的队伍创造条件。
2、事故发生区的附近地区
一旦发生已经受到危害或听到事故发生区的警报后,各有关单位及部门应采取以下应急行动:
(1)各有关单位及部门工作人员
①报告公安干警;②立即向调度中心报告;③根据指令或情况危急程度,封锁通往事故发生区的交通路口;迅速疏导车辆与行人撤离决定封锁的通道;④维持封锁区内的治安;⑤注意自身保护。
(2)社区或街道工作人员
①立即向调度室报告;②根据指令或情况危急程度,指导高层楼居民进行隐蔽(关闭门窗)或撤出;③协助干警疏导行动中的人流,有秩序地向安全方向移动;④检查有否进行地下室的人员,并迅速组织撤离;⑤组织公众自救与互救,并注意自身防护。
3、调度室(应急指挥中心)
(1)值班员的行动
①记录事故发生区报告的基本情况;②按预案规定,通知指挥部所有人员到达集中地点,并规定到达时限;③报告矿业公司调度指挥中心;④电话召请矿山救护队、公安消防队等专业救援队伍;⑤根据危急程度的情况,或按预案规定通知各应急救援组织做好出动准备。
(2)指挥部的行动
①根据事故发生区报告的情况指令安全技术人员,进行危害估算;②会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判断情况,研究应急行动方案,并向总指挥提出建议,如事故危害后果及可能发展趋势的判断,应急的等级与规模,需要调动的力量及其部署,公众应采取的防护措施,现场指挥机构开设的必要性、开设的地点与时间等;③按总指挥的指令调动,并指挥各应急救援组织投入行动;④开设现场指挥机构;⑤向上级通报应急救援行动方案,并提出是否要求支援的具体事宜。
(3)其他有关组织的行动
①专业技术组进行技术判断及力量使用估算,会同指挥组向总指挥提供建议内容;②安全评价组根据事故发生区报告的基本情况和已知的有关参数,进行事故后果评价,扩散趋势预测,向指挥部提供技术支持。
③各保障组做好后援准备;④各应急救援专业组织按指挥部指令投入行动。
(三)应急行动的启动
无论是谁只要发现危险异常情况现象,第一反应人就开始启动应急,在规定时间内首先由调度室协调并履行反应行动,然后由应急总指挥和其他工作人员来执行。
在紧急事故初始阶段,某人可能是第一个发现者,会决定是否启动报警程序,从而也会启动相应的反应机制。
1、报警程序
在发生紧急情况或突发事故的过程中,任何人员一旦发现事故险情,要立即向本单位及调度中心报警,提供事故的所有信息,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适当的应急行动。
各单位或职能部门应根据不同类型的事故,预先编制应急预案,明确规定如何使用报警与通讯设备,如电话位置、报警器、信号灯、无线电等使用方法和联络信号等,并明确安全人员、操作人员及其他人员的报警职能。
应急行动启动流程图
①如果一旦发生火灾,通知范围应包括公安处消防队、矿山救护队及应急救援系统的各个机构成员单位;
②如果发生特殊类型的事故或涉及危险品的特大事故时,通知范围应包括参与现场应急的所有人员。
③明确规定报警程序,制定简易流程图表显示信息散发的途径,如何执行紧急呼叫的内容说明等,为报警人员提供便利条件。
2、通讯程序
动用一切可能使用的通讯系统,全力以赴保证应急救援系统和各个机构之间保持通讯联系,通讯部门必须保证下列通讯联系:
保证应急指挥通讯网络体系畅通无阻,保持与各应急部门及上级机构的通讯联络,特别是与本局的公安、消防、医疗卫生、环保监测、应急专业队伍、新闻媒体以及应急队伍之间的通讯协调关系,以便协调作战,统一行动,统一指挥,统一管理。
明确规定和执行通讯程序时,必须公开指挥部成员及应急队伍负责人的通讯电话号码或手机号码及事故应急中可能涉及到的关键部门的名称和电话列表等。
3、疏散程序
(1)从事故影响区域内疏散的应急行动主要由公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一旦接到事故电话,立即紧急召集应急队伍迅速赶赴事故现场,根据应急指挥部的指令,严密组织,采取个人防护措施,指导高层住宅居民实施隐弊;引导必须撤离的居民有秩序地撤至安全区或安置区;组织好特殊人群(老、弱、病、残、幼)的疏散安置工作;引导受污染的人员前往洗消去污;维护撤离区的社会秩序,保障居民和国家财产免受危害,维护安置区内撤出公众的安全、稳定人心和治安秩序,属于煤矿井下灾害事故,则由救护队负责指导,引导受灾波及区域人员撤离到井下基地或地面,由后勤服务机构予以安置。
(2)公司应根据不同事故类型明确规定疏散程序的操作步骤、疏散范围、疏散区域所使用的标识与具体疏散路线,针对受伤人员的疏散特殊保护措施以及疏散中的注意事项等。
另外,还应提供简明的事故现场区域路线图、危险区的标注及可供人员休息或隐蔽的掩体等。
保证疏散过程中人员的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损失。
4、专业队伍应急程序
(1)矿山救护队:
接到召请电话后,在一分钟内出动,迅速赶赴事故地点。
在实施应急行动中,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快速实施救援。
侦察测定出事故危害区域,检测危险源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尽快堵源,做好毒物的清消工作,并将伤员救出危险区域和组织撤离及疏散。
(2)医疗中心:
接到召请电话后,应尽快赶赴事故地点,设立现场急救站,对伤员现场分类和急救处置;对应急人员进行医学监护,为应急指挥部提供医学咨询;进入中毒危害区或事故现场,抢救中毒伤员或其他种类伤员;指导危害区内公众进行自救和互救;集中清点、输送、收治伤员。
(3)监测队伍:
由医疗中心防疫站、物业中心负责实施对空气、水、食物等被污染的状况进行测定,为肯定污染范围、水源和食物等可饮(食)用的情况提供技术依据,为侦察污染空气滞留状况提供条件。
(4)交通管制组织:
由公安部门和保安大队负责组织对危害区外围的交通路口实施定向、定时封锁,阻止事故危害区外的公众进入;指挥、调度撤出危害区的人员和使用车辆顺利通过通道;及时疏通交通阻塞;对各封锁路口附近的重要目标实施保护,负责警戒巡逻,维护矿区秩序。
(5)安全警戒组织:
由公安部门负责组织对撤离区和安置区的社会治安实施安全警戒。
(6)洗消去污组织:
由消防队组成。
定点医院设洗消站(点),对受污染而且必须处理的人员装备、物资、器材进行消毒;实施地面消毒,开辟通道或对建筑物表面进行消毒;组成临时喷雾队,降低有毒有害物的空气浓度,阻止扩大扩散范围。
(7)应急行动记录管理组织:
由调度室或调度中心落实专人(不少于3人),负责应急行动期间所做的通讯记录及每一步应急行动的记录等。
保证各种记录齐全完整(包括总预案、程度、说明书、紧急措施、行动指令、救援进度、危险区域状况等记录)。
几种常见事故的处置预案
(一)地面重大事故的应急处置
1、重大危险源发生火灾时的处置方法
如果重大危险源发生火灾时,部位人员应及时向消防队报警,同时向调度室及主管部门报告,公司调度中心及各单位接到报告后一边安排抢险,一边向矿业公司调度中心应急救援抢险指挥部报告,消防队接到报警后应立即出警、赶赴现场,到达现场后应立即展开扑救,并根据火势情况,可向就近的消防部门求援,如果有人员伤亡情况的,立即报抢险指挥部,安排人员进行抢救。
火灾扑救结束后,公安消防部门要进行现场勘察,作出结论报矿业公司、筹建处援抢险指挥部。
发生火灾的单位要积极配合公安消防部门查清火灾原因,并制定防范措施。
2、重大危险源发生爆炸事故时的处置方法
重大危险源发生爆炸事故,极有可能是灾难性的。
所以,辖区公安科接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现场侦查,确定事故源头和事故状态。
同时将现场基本情况报上级公安处和局抢险救援指挥部。
对发现早处于事故初始状态物品,及时采取分离源头的措施,把爆炸物品从保管场所分离出来,防止发生连续爆炸,并及时采取分离、掩埋、灌水的措施进行排险。
对已发生的爆炸事故,要及时设置警戒线,防止扩大事故。
事故抢救按照“先控制、后排险”和“救人排险并举”的原则,具体由现场指挥人员组织实施。
对已发现的伤亡人员,要及时报告矿、局抢险救援指挥部门安排救助。
对于需要调集发生事故单位以外人员、物资的、由救援指挥部在局内紧急调拨,接到调拨命令的单位,应严格按照命令备齐备足物资送达事故现场。
事故抢救结束后,矿业公司、筹建处抢险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勘察现场,分析事故原因,落实事故责任,形成事故调查报告报局。
3、重大危险源发生被盗时的处置方法
重大危险源一旦发生被盗,发现人员应立即向辖区公安科报案,同时向矿及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基层公安科接报后应立即赶赴现场,首先保护现场,进行外围调查,同时将现场情况报公安处。
公安处将情况报告局抢险救援指挥部。
公安科(处)应根据现场情况,组织力量进行侦破。
必要时可向上级公安机关求助,指导破案工作,力争在最短时间内破获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消除隐患。
发生案件单位要全力配合公安部门的案件侦破工作。
(二)煤矿井下重大事故的应急处置
当得知事故发生时,首先应迅速通知矿调度室及矿山救护队,有关人员和单位应立即到达井口及调度室,组成应急抢险指挥部,分工负责,积极稳妥,以救人和防止事故扩大为原则,尽快全面进行抢救工作,力争把事故伤亡、损失减到最小。
在应急抢险中,组织抢救不同种类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