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一封信.docx
《教案一封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一封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案一封信
教材原文
一封信(第四十三课)
我们坐飞机坐了二十个小时。
他写了二十五分钟汉字。
她毕业已经两年了。
、替换练习
中午,我从十二点三刻睡到一点三刻,我睡了一个小时。
复习,两
劳动,三
锻炼,一个半
等,半
刚才你睡了几个小时?
刚才我睡了一个小时。
大会,一个星期
讨论会,一个下午
节目表演,两个半钟头
参观,三个钟头
足球比赛进行了多长时间
足球比赛进行了一个半钟头。
坐汽车,三刻钟
唱歌,一个下午
划船,一个半小时
开会,两个小时
你们坐飞机坐了多长时间?
我们坐飞机坐了二十个小时。
81
4.你写了多长时间(的)汉字?
我写了二十五分钟(的)汉字。
打,球,四十分钟
念,课文,一个钟头
学,汉语,三个月
5.昨天的练习你作了多长时间?
昨天的练习我作了一小时。
那本小说,看,两天
这些句子,翻译,四十分钟
那个录音。
听,半小时
6.她毕业已经差不多两年了。
回国,来北京
去南方,参加解放军
7.我寄给她两张照片。
借,一本词典
送,一些花儿
带,几本新画报
还,两本故事书
教,一个新歌
二.课文
一封信
夏西同学:
你好!
来中国以后,没有立刻给你写信,请原谅。
你最近忙不忙?
身体好吗?
到中国已经一个月了。
从我们首都来北京的时候,我坐飞机坐了二十个小时,在路上停了一天。
到了学校,没有立刻上课,先休息了三天。
我们到北京的公园玩儿了玩儿。
这是我在颐和园的照片,寄给你几张。
现在我们学习比较紧张。
每天上午上四小时汉语课。
中午休息一个半小时。
下午有时候听录音,有时候有辅导。
晚上要在宿舍复习差不多三个钟头。
我们先在语言学院学习一年汉语,以后再到别的大学学习四年专业。
刚到北京的时候,不太习惯这儿的天气,我病了一个星期。
现在我很注意锻炼身体,每天下午都要打一个小时球,或者参加别的体育活动。
最近有什么新消息?
我们的学校有什么变化?
请你来信介绍一下。
时间不早了,就写到这儿吧。
等着你的回信。
祝你
学习进步!
你的朋友阿里
79年10月15日晚
三.生词
1.中午(名)15.原谅(动)
2.进行(动)16.最近(名)
3.多(副)17.首都(名)
4.长(形)18.停(动)
5.时间(名)19.紧张(形)
6.钟头(名)20.辅导(动)
7.讨论(动)21.专业(名)
8.划(船)(动)22.活动(名、动)
9.毕业23.消息(名)
10.差不多(副、形)24.变化(名)
11.寄(动)25.回信(名)
12.封(量)26.祝(动)
13.信(名)27.进步(形、名)
14.立刻(副)
补充生词
1.姓名(名)
2.地址(名)
3.信封(名)
4.邮票(名)
5.包裹(名)
四.语法
1.时量补语
(一)
时量补语用来说明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持续多长时间。
例如:
(1)他病了两天,没有来上课。
(2)讨论学习问题的会开了两个小时。
(3)这课课文他念了十五分钟就念熟了。
如果动词后带宾语,一般要重复动词,时量补语放在重复的动词后面。
例如:
(4)他们看电视只看了两个钟头。
(5)老师辅导我们辅导了一个半钟头。
(6)阿里学汉语要学一年。
副词或能愿动词要放在重复的动词之前,如例(4)(6)。
如果宾语不是人称代词,表示时间的词语还可以放在动词和宾语中间(它和宾语之间可以加“的”)。
例如:
(7)他们上了四个小时(的)课。
(8)我听了四十分钟(的)广播。
2.时量补语
(二)
时量补语有时表示从动作发生到某时(或说话时)的一段时间,这类动作大都是不能持续的,如“毕(业)”、“到”、“来”、“去”、“下(课)”、“死”、“离开”等。
如果动词带宾语,时量补语要放在宾语之后。
例如:
(1)他毕业已经三年了。
(2)他来中国半年了。
(3)我去叫他的时候,他已经起床半个小时了。
(4)已经下课二十分钟了,同学们都会宿舍去了。
3、副词“多”
副词“多”放在形容词(多为单音节的)前,用来询问程度。
“多”前还可以用上“有”。
“多”加形容词可以作谓语。
例如:
(1)那间屋子多大?
(2)那座楼多高?
(3)清华大学离我们学校有多远?
——离我们学校差不多有三公里。
还可以作定语、宾语等。
例如:
(4)你学汉语学了多长时间了?
——我学了一年了。
(5)你走了多远?
——我走了半公里。
4、“给”作结果补语
“给”作结果补语表示施事者通过动作把某一事物交付某人或集体。
例如:
(1)我回国的时候,他送给我一张照片。
(2)那个大学寄给我们学校很多外文书。
五、练习
1、按照下列例子改写句子:
例
(1)
昨天晚上我看歌舞看了两个小时。
昨天晚上我看了两个小时歌舞。
(1)晚饭以后,我常常听音乐听半个小时。
(2)从北京大学毕业以后,,她教法语教了四年。
(3)昨天晚上他写回信写了一个钟头。
(4)你每天复习旧课复习多长时间?
(5)上星期五天气很不好,刮风刮了一天。
(6)今天我们讨论学术问题讨论了一上午。
(7)她在外语学院学英语学了四年。
例
(2)
今天我预习了二十分钟生词。
今天我预习生词预习了二十分钟。
(1)安娜昨天在公园里划了三个小时船。
(2)玛丽写了半个钟头的回信。
(3)中午他们睡了三刻钟觉。
(4)丁力踢了一个半小时足球。
(5)玛丽跳了半个钟头舞。
(6)她唱了二十分钟歌。
(7)上星期他发了三天烧,现在已经好了。
(8)上个月他们学校放了三天假。
2.从下列词组中选择适当的填空并完成句子:
划船作句子
看电视讲语法
写回信念课文
听收音机打乒乓球
学习汉语预习生词
辅导学生讨论学习问题
参观北京图书馆
(1)昨天晚上我一个半钟头。
(2)吃了晚饭,安娜四十分钟。
(3)上课的时候,我们十五分钟。
(4)张老师给我们二十分钟。
(5)每天下午我半个钟头。
(6)我们在语言学院一年。
(7)上星期二下午,我们三个小时。
(8)阿里说,每天早上他半个小时。
(9)上星期日她跟她爱人和孩子在公园两个钟头。
(10)今天上午你多长时间?
(11)上星期五他们班半天。
(12)昨天下午王老师几个钟头?
(13)上星期日晚上玛丽三刻钟。
3.用下列词组作带实量补语的句子:
例
看足球比赛两个小时
我们看足球比赛看了两个小时。
我们看了两个小时足球比赛。
(1)听汉语广播三刻钟(6)吃早饭二十分钟
(2)讲课文半个小时(7)睡觉八个钟头
(3)开讨论会一个半小时(8)复习第二十四课半小时
(4)访问社员家庭两个钟头(9)上体育课四十分钟
(5)介绍情况一个钟头(10)下雨两天
4.回答问题:
(1)你每天上汉语课上几个小时?
(2)你准备学几年汉语?
(3)每天下午你锻炼身体吗?
锻炼多长时间?
(4)你每天什么时候念课文?
念多长时间?
(5)你已经学了多长时间汉语了?
(6)晚上你几点睡觉?
每天睡觉睡几个小时?
(7)你学完第二本汉语书已经多长时间了?
5.模仿下面的短文,讲一讲你一天的生活。
每天早上我六点钟起床。
起床以后,到楼外边的小操场锻炼身体锻炼半个小时。
从六点半到七点,我在宿舍外边念半个钟头课文。
七点钟去食堂吃早饭。
吃饭差不多吃十五分钟。
差二十分八点,我去教室。
上课以前,可以听一刻钟录音。
八点开始上课。
上午我们上四小时汉语课。
中午吃了午饭,我在宿舍休息一个半小时。
下午两点,有时候老师给我们辅导一个半小时,有时候我去阅览室看一个小时杂志或画报。
下午四点半,我锻炼一个小时,有时候踢足球,有时候打排球。
晚上我在宿舍复习旧课,预习新课,差不多学习三个小时。
做完练习,听半个小时收音机。
十点半上床睡觉,每天晚上能睡七个半小时。
6.读后回答问题:
(1)星期日小王和他的朋友骑自行车去公园玩儿。
他们八点钟出发,骑自行车骑了四十分钟。
到了公园,他们先去爬山。
他们爬山、在山上玩、下山,一共用了一个半小时。
下来以后,休息了一刻钟,又去划船。
他们划船划了一个半钟头。
这时候快到吃午饭的时间了。
小王和他的朋友,找到一个饭馆,进去坐下等着吃饭。
从划船的地方到饭馆,他们走了一刻钟。
在饭馆吃饭、休息,一共一个钟头。
从饭馆到公园门口,走了十分钟。
他们回家的时候是几点几分?
(2)小王的姐姐叫王红,是首都汽车厂的技术员。
今年六月一日,他坐火车到上海去开会。
从北京到上海,坐火车要坐二十四小时。
王红坐的火车,早上六点钟开。
到了上海,王红开会开了半个月。
开完会后,他又住了三天,给工厂买了一些东西。
买完东西,他坐晚上六点钟的火车回北京来。
王红回到北京的时候是几月几号?
教案
一封信(第四十三课)
班级:
一年级多国混合班。
教学对象:
来自日本、法国、澳大利亚、荷兰、秘鲁、印尼、肯尼亚等7国的18位留学生。
学生背景:
从零起点开始学习,已学过的材料有《基础汉语课本》
(1)、
(2),《实用汉语会话》
(1);目前和精读课同时学习的口语课教材是《实用汉语会话》
(2)。
课型:
精读课(每周10课时)。
所用教材:
《基础汉语课本》(3)(北京语言学院编,外文出版社,1980年)(编者注:
《基础汉语课本》俗称“黄皮书”,是80年代出版的北京语言学院编写的非常有影响的教科书,至今国内外仍有一些单位在使用。
全书共四册,有多种语言的版本,并配有教师手册。
)
教案使用时间:
1994年1月。
教学时间:
8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具:
信封(平信、航空信)、信纸、课文录音磁带、录音机等。
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一封信”(词汇、课文、练习)的学习,掌握时量补语
(一)
(二)的用法,并能造句。
注意:
1)汉语的“时点”和“时段”在表达方式上(如:
一点/一小时)和在句中位置上(动词前/动词后)的区别。
2)法语、英语、日语和汉语在时段表达上的异同。
●掌握副词“多”的提问方式,能用“多长(多少)时间”询问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的持续时间(和时量补语的用法结合起来),能用“多少钱”询问价格,能用“多+adj”进行多种提问,如:
多大(问年龄、空间:
你的房间(有)多大?
)
多远(问距离)
多高(问高度)
多长(问长度)
多宽(问宽度,“宽”正式出现在第51课)
多重(问重量。
在39课出现过关于病情的“重”,这里可以引入重量的“重”这个义项,到第54课正式出现这个用法和“重量”这个词)
注意:
1)再次提醒学生,自己母语和汉语提问时疑问句在句中的位置差异。
2)如果学生掌握得好,可以告诉他们,在汉语里一般不用这些词的反义词提问,如“多小”、“多近”、“多矮/低”、“多窄”、“多短”、“多轻”等,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也是可以的。
如:
A:
他(长得)很高/胖,他弟弟很矮/瘦。
B:
(有)多矮/瘦?
●掌握“给”作结果补语的用法,并能与其变式相互转换:
我给他买一本书→我买一本书给他→我买给他一本书
我给他打一个电话→我打一个电话给他→我打给他一个电话
他给我寄了很多书→他寄了很多书给我→他寄给了我很多书
●补充:
掌握中国人一般私信的写法(格式)和开信封的格式。
教学步骤(程序)及教学方法(设计):
一、“每日一讲”。
请一个同学讲一下昨天或这几天他/她认为最重要、最有意思、
最值得报告的事,别的同学可以提问。
调节课堂气氛,练习日常口语,准备上正课。
(每天上课都要进行)
二、学习生词(包括补充生词共32个):
⒈先请学生朗读生词,每人读10个左右,共请9个同学读三遍,教师纠正发音。
(这里次序上有一点变化:
第一、第二册是采用教师先领读生词的方法,以教师的发音控制学生的发音;随着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从第三册开始,改由学生先朗读的方法,以显示学生自己把握语音的能力。
第一遍应尽量请发音好的同学念。
)
⒉教师再领读一次。
(这里采用的不是单纯领读的方法,而是尽量把生词串起来念,组词成语和组词成句(扩展词组),让学生通过听,意会老师读的词组和句子,意会词义和用法,也可以感知一下语法点的内容,这个方法多年使用下来,一直比较有效。
)如:
中午→早上、上午、下午、晚上
上午上课、中午休息、下午上街
多
长→多长
时间→多长时间→你学习了多长时间?
你来了多长时间?
多→多少钱?
钟头→一个钟头、两个钟头
讨论→进行讨论→讨论什么→讨论学习问题
毕业→小学比亚、中学比亚、大学毕业→你毕业了多长时间了?
寄→寄信、寄东西
封
信→一封信、寄一封信、寄书、寄包裹、寄钱、寄杂志
立刻→立刻出发、立刻回家、立刻回学校
原谅→原谅我、原谅他→请原谅
最近→最近怎么样?
最近忙不忙?
停→停电、停水、停车、听课
紧张→学习很紧张、工作很紧张、生活很紧张
辅导→辅导我们→老师辅导我们→老师辅导我们汉语
专业→汉语(中文)专业、英语专业
活动→体育活动
消息→一个消息→好消息、坏消息
变化→有变化、没有变化→变化很大、变化不大、变化很小
祝
进步→祝你进步→祝你学习进步
祝你(生活)幸福
祝你(身体)健康
信封→一个信封
邮票→一张邮票
⒊讲解重点词语,带掉语法点“多”、“给”,请学生造句或用重点词语回答问题,例子适当板书。
进行:
给出例子:
进行讨论、进行(足球)比赛……
让学生回答问题:
(什么)进行了(多长时间)
讨论进行了多长时间?
足球比赛进行了多长时间?
运动会进行了多长时间?
大会进行了多长时间?
……
多:
告诉学生“多”可以用来提问,如“多长时间”。
然后问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用“多”提的问题有什么,能不能举几个例子,一般来说学生会举出“多少钱”、“多大年纪”、“你多大”等,这时再告诉学生,“多+adj”可以组成很多问题,可以用手势比划,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疑问词语:
“多大”(你的房间(有)多大?
)
“多远”(上海离北京(有)多远?
)
“多高”(他多高?
)
“多重”(这些苹果有多重?
)
“多长”(这张桌子多长?
)
再让学生一个提问题,另一个回答问题,18人共9个来回。
钟头:
也说“小时”
毕业:
学生容易说成“毕业小学、毕业中学、毕业大学”,应强调“小学毕业、中学毕业、大学毕业”。
格式:
A:
你什么时候毕业?
/你(是)什么时候中学毕业的?
B:
你毕业多长时间了?
差不多:
例子:
他们的汉语水平差不多。
上海的生活我差不多习惯了。
她来上海差不多一年了。
让学生用“差不多”造句。
寄:
这里可以把结果补语“给”带掉:
V给“谁”
我妈妈寄给我一个包裹。
他送给我很多汉语书。
他带给我一些杂志。
她写给我一封信。
我拿给他一杯咖啡。
“老板”卖给我一些坏苹果。
(如果有必要,可以告诉学生变式的转换,如:
他给我写了一封信→他写了一封信给我→他写给我(了)一封信。
但要告诉不是所有的句子都可以有三种变换。
变式讲不讲,视情形而定)(结果补语“给”也可以不在这里将,在讲课文时带掉)
封:
强调量词,带掉补充生词:
一封信、一个信封、一张邮票、一个包裹
立刻:
同义词“马上”(比“马上”时间更短)。
例子:
他让我立刻回家。
我们吃完饭立刻出发。
让学生造句。
最近:
可以指过去,也可以指将来。
例子:
(1)称呼
称呼通常写在第一行顶格,后面用冒号“:
”
对家庭成员或亲属,可以用表示亲属关系的称呼,如,亲爱的妈妈、敬爱的爸爸、三弟等,又是也用“名+称呼”,如,一飞叔,国强哥等,对小辈也可直呼其名。
对老师等,一般用“姓+职称/务”,如,尊敬的王教授、张老师等。
对同辈朋友等,通常直呼其姓名,熟一点儿的可只称名,升调姓,但一个
字是爱称。
要特别注意“亲爱的”和“Dear”,“Cher-e”的区别。
汉语中,“亲爱的”只有夫妻、情侣之间(有时孩子对长辈)才能使用,不像英语的Dear和法语的Cher-e
用得那么平常。
随便使用“亲爱的”会使人的关系复杂化。
有的人在称呼在冒号后面直接写上问候语“你(您)好”,有的人另起一行,空两格再写,也有的人不写。
(2)正文
正文应从称呼的下面的一行空两格的位置开始,分段要另起一行空两格再开始写。
在正文开始前,有的人喜欢说些套话,类似“最近忙不忙”、“身体怎么样”、“很久没有给你写信了,请原谅”、“来信收到了,没有立刻给你回信,请多多原谅”等。
(3)结尾祝语
常用“祝”、“此致”等,然后换行写祝语的格式。
常用的祝语有:
祝好、祝(您)健康、祝(你)(学习)进步、祝(你)工作顺利、祝(你)成功、此致敬礼等。
(4)写信者在信的右下方签名(对熟人可不写信,只写名)
(5)写信的日期,按年、月、日顺序(和英、法的不同处有两点:
一是日期不是写在信的上方,而是在右下方,二是写日期的顺序不同)信封的书写格式(开一个信封给学生看):
2
0
0
0
6
2
本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留学生楼901室
王力平收
本是茂名南路59号锦江饭店客房部
2
0
0
0
2
0
(1)注意邮政编码。
(2)注意寄件人的地址,不是在左上角,而是在右下角。
(3)写收信人地址时,地址在上,从大到小,人名在下。
(4)寄信人的名字可以写在信封上,也可以不写,或只写姓。
中国人一般不写。
六、作“五、练习”
注意:
1.第四个练习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问题,问题不够教室再补充
一些。
2.第五个练习先请两个同学朗读一下短文,然后给学生十到十五分钟两人
一组准备,模仿课文相互讲自己一天的生活,教师在课堂里巡回检查,及时纠正
发现的错误,最后请几个同学在全班讲一下自己一天的生活。
注意,一定要用上
时量补语。
可适当补充的词语有:
洗脸、刷牙、漱口、上厕所、毛巾、脸盆、牙刷、牙膏、肥皂、浴巾、盥洗室等。
七、回家作业(分三次做,第三个作业布置不布置视掌握的情形而定)
1.造句:
进行、多、差不多、立刻、最近、停、紧张、变化。
2.用汉语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写一封信,并开好一个信封。
3.把练习5口头说的写下来,题目是“我的一天”。
(教案设计者:
华东师范大学吴勇毅)
【吴勇毅教案点评】
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把目的语的规则知识转化为使用的技能。
所以,在相关的课程教学上要求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
本教案对所需要进行的教学内容都作了甚为细致的材料上、解说上的准备,也就相当充分地体现了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而且为实践这个原则,即如何精讲、如何多练,设计和提供了具体的操作程序和运用手段。
比如,在“生词数学”上,把生词同已经学过的词语串合朗读;在讲解词语上,列出其多个具体组合格式来说明意义和用法;在时量补语教学上,把“时段”和“时点”的表达作对比;又把若干语法点如“多”、“给”等句法功能融合于词语教学中。
这些都是教学经验的有效应用。
如果教案的设计能对教学课时作更细致具体的分配安排,那就会使教案更为完备和更有利于操
作。
(点评人:
陈光磊)
事人一样。
一排留宿的小店,没有名号,只有标记,有的门口挂着一只笊篱,有的窗口放着一对鹦鹉,有的是一根棒棰,有的是一条金牛,地方宽敞的摆着茶桌,地方窄小的只有炕几,后墙紧贴着峥嵘的山石,前脸正对着万丈的深渊。
别成一格的还有那些石头。
有的像莲花瓣,有的像大象头,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卧虎,有的错落成桥,有的兀立如柱,有的侧身探海,有的怒目相向。
有的什么也不像,黑忽忽的,一动不动,堵住你的去路。
年月久,传说多,登封台让你想象帝王拜山的盛况,一个光秃秃的地方会有一块石碣,指明是“孔子小天下处”。
有的山池叫做洗头盆,据说玉女往常在这里洗过头发;有的山洞叫做白云洞,传说过去往外冒白云,如今不冒白云了,白云在山里依然游来游去。
是云吗?
头上明明另有云在。
看样子是积雪,要不也是棉絮堆,高高低低,连续不断,一直把天边变成海边。
于是阳光掠过,云海的银涛像镀了金,又像着了火,烧成灰烬,不知去向,露出大地的面目。
两条白线,曲曲折折,是金河,是汶河。
一个黑点子在碧绿的图案中间移动,仿佛蚂蚁,又冒一缕青烟。
你正在指手画脚,说长道短,虚象和真象一时都在雾里消失。
我们没有看到日出的奇景,那要在秋高气爽的时候。
不过我们也有自己的独得之乐:
我们在雨中看到的瀑布,两天以后下山,已经不那样壮丽了。
小瀑布不见了,大瀑布变小了。
我们沿着西溪,翻山越岭,穿过果香扑鼻的苹果园,在黑龙潭附近待了老半天。
不是下午要赶火车的话,我们还会带下去的。
山势和水势在这里别是一种格调,变化而又和谐。
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
我们敢于在雨中登泰山,看到有声有势的飞泉流布,倾盆大雨的时候,恰好又在七真祠躲过,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
二、注释
1、选自《散文特写选》(1959~1961),文字有改动。
李健吾(1906~1983),山西省运城县人。
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翻译家。
2、登东山而小鲁,
登泰山而小天下
登上东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便觉得天下小了。
小,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认为小,觉得小。
3、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引自杜甫《望岳》诗。
意思是:
真应当登上泰山顶峰,那时候
看一看周围的群山都显得矮小了。
4、错(动)
失去(时机)。
如:
~时机,~机会,~农时。
5、作美(动)
大自然成全人们的好事。
一般指天气好,使人们能愉快地旅游或做其他事情(多用于否定式)。
6、淅淅沥沥(象声)
一般形容细微的风雨声。
7、渺茫(形)
由于距离远而看不清楚。
常用来表示事情或情况难以预料。
8、憋闷(形)
心里不舒畅。
9、岱宗坊(专名)
泰山脚下的一座牌坊,登泰山常以此为起点。
岱宗,泰山的别称。
10、崔嵬(形)
形容山势高大。
11、锦(名)
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12、嶙嶙(形)
形容山石突兀重叠。
13、虬在湾(专名)
地名。
虬,在古代传说中有角的小龙。
14、吕洞宾(专名)
唐朝末年人,相传他修道成仙。
15、度(动)
僧尼、道士等用法力使人脱离尘世而成佛成仙。
16、喑呜叱咤
原意是凶猛愤怒地大声叫喊,这里是形容水声极大。
17、绮丽(形)
鲜艳美丽
18、经纬(名)
纺织品的竖线和横线。
19、瑰奇(形)
珍贵奇异。
20、王母(专名)
神话中的女神名,又称西王母。
民间传说一般指玉皇大帝的夫人,又称王母娘娘。
21、七真祠(专名)
供奉着吕洞宾等七位仙人的祠堂。
真,真人,即仙人。
22、龛(名)
供奉神佛的小阁子。
23、传神(形)
指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其神采生动感人。
24、怪诞(形)
稀奇古怪
25、逼真(形)
指艺术作品的形象细腻、生动,很像真的。
26、栩栩如生
指塑造的形象生动,像活的一样。
27、豁然开朗
眼前忽然出现宽敞明亮的景象,比喻突然明白过来。
28、
形容山高
29、涓涓(形)
细水慢流的样子。
30、訇訇(动)
形容声音洪大。
31、匍匐(动)
爬行;趴。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