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9272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是

A.山顶洞人B.北京人C.元谋人D.马坝人

2.“禅让是在位联盟首领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

”据此分析,禅让制的依据是

A.经济实力B.个人才德C.社会地位D.宗族势力

3.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历史事件应该是

A.夏朝建立B.商汤灭夏C.武王伐纣D.国人暴动

4.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A.图五:

毛公鼎B.图六:

利簋C.图七:

四羊方尊D.图八:

司母戊鼎

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6.下列历史人物,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后来成为春秋霸主的是()

A.晋文公B.齐桓公C.楚庄王D.秦孝公

7.湖北有《楚天都市报》,山东有《齐鲁晚报》,河北有《燕赵都市报》,陕西有《三秦都市报》,山西有《三晋都市报》。

这些地方报纸中,带有明显的地域名词“楚、齐、鲁、燕、赵、秦、晋”。

其中,在春秋时期是很强大的诸侯,但在战国时期已经消失不见的诸侯国是

A.楚B.齐C.秦D.晋

8.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些人物有关(  )

A.刘邦、项羽B.陈胜、吴广C.黄帝、蚩尤D.纣王、武王

9.西汉初年经过统治者长期与民“休养生息”,中国古代出现第一个治世局面是(  )

A.康乾盛世B.光武中兴C.文景之治D.开元盛世

10.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在汉武帝的微信朋友圈,最有可能出现的人物是

A.齐桓公B.赢政C.曹操D.主父偃

11.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

汉实现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大一统”局面。

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B.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D.政权分立与区域开发

12.下表为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

此现象直接导致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A.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

B.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黄巾起义的爆发

13.首届“一带一路”国际青年论坛2021年2月26日在韩国首尔举行。

来自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名青年学者与会,为共建“一带一路”建言献策。

“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推广,密切了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追溯其渊源应该始于(  )

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14.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恢复与西域各国的交往B.加强对西域各国的控制

C.到西域传播儒家经典D.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15.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A.扁鹊

B.李时珍

C.华佗

D.张仲景

16.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开创了“论从史出”的治史方法,第一次以纪传体通史的体例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完成了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

这部史学名著是()

A.《汉书》B.《后汉书》C.《三国志》D.《史记》

17.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8.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A.司马懿和司马昭

B.司马昭和司马炎

C.司马炎和司马睿

D.司马懿和司马睿

19.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该民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A.北方战乱不断

B.妇女地位提高

C.儒家思想盛行

D.北方经济衰退

20.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进一步发展。

其书法作品“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后人誉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A.钟繇B.王羲之C.贾思勰D.胡昭

二、综合题

21.七年级某班举行了一次知识竞赛活动,邀你一起参加:

识读图片,回答问题。

下面是我国古代某一古人类的头部复原图

(1)请判断这是哪一远古人类的头部复原图?

“他”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

(2)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哪一远古居民的房屋?

(3)请说出这两种远古居民遗址分别位于哪两大河流域?

分别种植的主要作物是什么?

(4)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2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文士,稷下学宫就是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

(1)依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

(2)历史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在表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短剧时,说了下列台词,请在括号内写出这四句台词的代表人物。

A.“民贵君轻,仁政于民”

B.“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C.“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材料二孔子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重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3)孔子“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他在教育上的贡献是什么?

材料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材料中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的道理?

(任选一个作答)

23.“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

历史上的变法和改革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奖励军功,按军功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②规定官员必须在朝廷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③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改姓汉姓

⑤设立县制,由国君任命官吏治理

⑥以汉服装代替鲜卑服

材料一

(1)某同学搜集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部分措施(见上表),请根据所学知识将上表中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区别开来,将上表内措施的序号填写在下表相应位置。

A.属于商鞅变法措施的序号

B.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序号

(2)请选择上表中关于商鞅变法内容的两项措施,谈谈改革措施的具体作用。

材料二关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学者们有各种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观点一:

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等民族融入了汉族之中。

正由于鲜卑等民族的不断加入,才为汉民族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汉民族的人口数量日益增加,今天汉族能成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和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离不开鲜卑等民族的贡献。

——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

观点二:

北魏孝文帝这些移风易俗的决策与措施,使鲜卑没有了自己的语言,没有了自己的姓氏,没有了服饰,没有了自己纯粹的血统,鲜卑彻底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

——黄朴民《北魏孝文帝“全盘汉化”的不归之路》

(3)依据材料二说明关于魏孝文帝改革的两个观点有什么不同?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C符合题意;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A排除;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B排除;马坝人生活在距今12.95万年至13.5万年,D排除。

故此题选择C。

2.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他们是通过民主推举当上部落联盟首领的,这种办法被称为禅让制。

所以,“禅让”的依据是个人才德,B符合题意;禅让制不看经济实力,A排除;社会地位不是禅让制的主要依据,C排除;宗族势力不是禅让制的依据,D排除。

故此题选择B。

3.A

【详解】

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都城定在阳城,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禹也被称为夏禹,因此①处历史事件应该是夏朝建立,A符合题意;商汤灭夏在约公元前1600年,B不符合题意;武王伐纣约在公元前1046年,C不符合题意;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武王伐纣后建立西周,D不符合题意。

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4.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等,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故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5.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故B项正确。

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6.B

【解析】

【分析】

【详解】

地理上,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政治上,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

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故选B。

7.D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选项D符合题意;楚、齐、秦均是战国七雄,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

D。

8.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秦灭亡后,项羽与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战争,历时4年多,叫楚汉战争。

很长一段时期内,双方互有胜负,谁都无法灭掉对方,于是在公元前203年,双方讲和,以鸿沟为界划分土地,以西归汉,以东归楚,这就是象棋棋盘上楚河汉界的来源,故A符合题意;BCD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9.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由于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故C符合题意;A是清朝时期的盛世,B是东汉时期的盛世,D是唐朝时期的盛世,ABD三项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10.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D符合题意;齐桓公生活在春秋时期,A排除;嬴政是秦朝的建立者,B排除;曹操是东汉时期的人物,C排除。

故此题选择D。

11.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朝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汉武帝政治上实行推恩令、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政策,建立了“大一统”局面,故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项正确。

A项“社会危机”不符合题意,排除。

B项是春秋战国特征,排除。

D项“政权分立”不是秦汉特征,排除。

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2.C

【详解】

题干给出的表为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此现象直接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C符合题意。

题干内容与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无关,A不符合题意。

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在西汉时期,B不符合题意。

黄巾起义的爆发与皇帝的年龄和寿命没有直接关系,D不符合题意。

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3.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信息“丝绸之路”,结合所学可知丝绸之路开辟于西汉;西汉张骞通西域以后,西汉和西域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过中亚、西亚,转运到欧洲。

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故A符合题意;魏晋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表述错误,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4.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政府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D符合题意;恢复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是东汉班超出使西域的目的,A排除;加强对西域各国的控制不是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B排除;传播儒家文化不属于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C排除。

故此题选择D。

15.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D符合题意。

ABC项人物与题干“《伤寒杂病论》”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6.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著作《史记》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完成了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7.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渡之战中曹军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从而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C符合题意。

AB项与曹军无关,不符合题意。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不符合题意。

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8.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

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历史上称为“东晋”。

故C符合题意。

ABD不符合史实,故选C。

19.A

【详解】

据“……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及所学知识可知,该民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不断。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较为动荡的时期,这一时期战争不断,政权分裂更替频繁。

但同时这也是一个民族融合的历史时期,为日后隋唐时期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

A符合题意;BCD项内容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不断的相关史实。

20.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选项B符合题意;钟繇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与“书圣”称号无关,A排除;贾思勰是农学家,著有《齐民要术》,C排除;胡昭是三国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但与“书圣”无关,D排除。

故此题选择B。

【点睛】

解题的关键词是“书圣”。

21.

(1)北京人。

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意思接近即可)

(2)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

(3)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粟;水稻。

(4)重要标志: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详解】

(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图,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2)依据图一判断是半地穴式房屋,北方寒冷干燥,所以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中;依据图二判断是干栏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南方潮湿炎热,所以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在干栏式房屋中。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种植的主要作物是粟,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的主要作物是水稻。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22.

(1)社会动荡和社会变革的影响;教育的发展;文土阶层的出现。

(意思接近即可)

(2)孟子、老子、墨子、韩非子。

(3)创办私学和主张“有教无类”。

(4)对待学习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要学思结合;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

(意思接近,任答一个即可)

【详解】

(1)据“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可得出社会动荡和社会变革的影响;根据“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文士”可得出教育的发展,文土阶层的出现。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主张“施仁政于民”和“民贵君轻”,因此A是孟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所以B是老子;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兼爱”就是反对人对人的压迫,主张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尽力帮助别人。

“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因此C是墨子;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实行改革、法治和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因此D是韩非子。

(3)由材料二“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可知,孔子对教育的最大贡献是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孔子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体现了教育公平。

(4)根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可知对待学习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根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知,要学思结合;根据“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可知,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百家争鸣时期各学派的主张。

23.

(1)

A

B

①③⑤

②④⑥

(2)商鞅变法规定奖励军功,按军功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激发了士兵作战的积极性,提高了秦军战斗力。

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设立县制,由国君任命官吏治理有利于中央控制地方和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3)不同:

观点一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作出的贡献。

观点二指出改革使鲜卑民族丧失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性。

理解:

魏孝文帝的改革改变了北方各民族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北方地区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内容有:

奖励军功,按军功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确立县制,由国君任命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严明法纪,禁止私斗;改革户籍制度;统一度量衡。

故①③⑤是商鞅变法的内容。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

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联姻等。

故②④⑥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奖励军功,按军功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激发了士兵作战的积极性,提高了秦军战斗力。

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发展,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确立县制,由国君任命官吏治理,有利于中央控制地方和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3)分析材料的两个观点,依据观点一的“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等民族融入了汉族之中,为汉民族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汉民族的人口数量日益增加,今天汉族能成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和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离不开鲜卑等民族的贡献。

”可以看出观点一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作出的贡献。

依据观点二的“使鲜卑没有了自己的语言,没有了自己的姓氏,没有了服饰,没有了自己纯粹的血统,鲜卑彻底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

”可以看出观点二指出改革使鲜卑民族丧失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性。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改变了北方各民族的生活方式;汉化措施有利于北方地区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北方的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点睛】

解答此题需要熟悉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解答第一问较容易,解答第二问需正确认识商鞅变法每项具体内容的作用。

解答第三问的关键是归纳总结材料观点,正确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