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8990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docx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测量技术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docx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

目录

目录1

一、工程概况2

二、编制依据2

三、施工测量3

3.1全线贯通和控制桩加密3

3.2水准测量及水准点加密4

3.3施工测量5

3.4分项工程施工测量5

3.4.1栈桥施工测量5

3.4.2钻孔桩放样5

3.4.3承台施工测量6

3.4.4墩身施工测量6

3.4.5墩台竣工测量7

3.4.6箱梁结构测量7

3.4.7施工过程中控制点复核7

3.5沉降观测7

四、附件9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上海市崇明越江通道工程是为完善我国沿海交通大通道,改善上海市交通系统结构和布局,综合开发崇明岛资源,促进长三角经济发展,进一步增强和发挥浦东的经济发展而兴建的一项特大型基础设施工程。

本工程为上海崇明越江通道长江大桥工程长兴岛接线工程,本工程的起止里程为K10+921.76~K12+248,施工长1326.24m。

分为陆上段和浅滩段:

(1)陆上段:

里程桩号范围为K10+921.76~K11+498.00,长576.24m。

从长兴岛侧向崇明岛方向。

主要处在桔园范围内,跨径组合为PM-7~PM-1:

2×(3×21.04m);PM-1~PM14:

3×(5×30m)。

(2)浅滩段:

里程桩号范围为K11+498~K12+248,长750m。

主要处在长兴岛大堤的外侧,长兴岛侧浅滩段为非通航孔。

跨径组合:

7×50+8×50=750m。

二、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

2、《施工测量技术方案》

3、《上海长江隧桥(崇明越江通道)工程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4、CJJ—99《城市测量规范》

5、《设计交底纪要》

6、业主提供的施工设计图

7、《设计交底纪要》

三、施工测量

3.1全线贯通和控制桩加密

1、设计院提供的已知点资料:

点名

X(m)

Y(m)

H(m)

备注

JY2

17705.835

23400.347

4.830

PM04

15471.050

23069.008

PM05

18681.357

24782.927

CX01

暂无数据

CX02

暂无数据

说明

平面坐标采用上海平面坐标系,高程采用吴淞高程系。

2、在与设计单位现场交接控制桩后,根据要求,我部对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包括平面和高程两部分)进行复测,并将复测结果提交业主、监理,经确认后,结合本站的地面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加密控制测量、施工测量。

其误差如超过规范允许值时,及时联系设计单位进行处理。

3、当所提供已知点的密度难以满足施工需要时,需加密控制桩,按照使用方便、通视条件好和点位固定可靠的原则,加密选点时先在图上选择,然后到现场勘察实际情况,选择安全稳固处埋设固定标志,采用混凝土浇注埋设点,其顶面设150×150mm不锈钢预埋件,并用划针刻划十字线,标出中心标志,最后以油漆编号记录在案(附测量记录和计算单,以备核查)。

4、控制测量仪器采用拓普康全站仪GTS-722,精度2+2,及FDC测距反射系统两套,放样测量时应与前后施工桩位核对,避免发生错误。

5、由项目部组成测量组(见下表),从事测量作业,使用测量手簿。

对当天完成的外业测量手簿应及时进行检查核对(包括计算资料),并在手簿上签名及注明日期。

对加密点及相关测量资料交现场监理复核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

序号

姓名

职务

备注

1

李小兵

主管

2

罗晓龙

组员

3

卢权利

组员

4

6、定期对设计控制桩及施工加密桩进行复测,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监理及建设单位反映,确保施工测量质量。

3.2水准测量及水准点加密

1、根据提供的已知水准点进行复测,必要时进行水准点加密(即临时水准点),作为施工桩基、承台、墩身、箱梁等施工测量中的后视点,密度设置为间隔100m左右。

2、使用拓普康自动安平水准仪AT-GI和平板测微器进行水准测量,设置临时水准点时,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规范操作,最后数据并经监理认可后方可使用。

3、对设计提供水准点和临时水准点做到定期复测,避免出现误差。

3.3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尤为重要,且较为频繁,要认真研究图纸,杜绝粗心大意,从钻孔桩、管桩、承台、墩身、箱梁和桥面的每道工序均有中心及标高,对每道工序做到自检,对重要部位(如墩身、箱梁)进行复测,避免差错,将各道工序的数据抽出、分类,要不同的人符合,并请监理核查验收签证,同时对标段分界处的道桥进行互验。

测量仪器:

全站仪、水准仪,因其使用频繁,除相关测量仪器按规定进行鉴定外,平时还加强对仪器的校验,以避免因仪器原因而产生测量偏差。

3.4分项工程施工测量

3.4.1栈桥施工测量

施工钢管桩,采用全站仪根据自行加密的二级控制点放样。

钢管桩施工造成的少许偏差可由贝雷桁架施工时调直,但整个栈桥的线形和走向采取整体控制。

3.4.2钻孔桩放样

钻孔桩放样主要为钻孔桩钢护筒定位。

用全站仪在某一控制点置镜,后视另一可通视的控制点,直接测出钻机中心的实际位置,如有偏差,通过调节装置进行调整,直至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

然后用水准仪抄平护筒标高。

桩基成孔后,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在附近重新测定护筒标高,以便正确掌握桩顶标高。

并且,根据规范检测成孔的垂直度和孔径。

3.4.3承台施工测量

钻孔桩平台拆除后,吊装钢吊箱前,使用全站仪对施工好的钻孔桩桩位及钢护筒位置进行复核,并对承台边线点和中线点进行初次放样,放出承台的周边四各点(如下图),以便调整钢吊箱内底篮的位置。

放样点

钢吊箱就位以后,再次使用全站仪,采用坐标对钢吊箱各边线点和中线点进行复核,并通过水平限位措施调整。

承台的高程测量根据施工作业的需要和环境的限制,将水准点引到定位好的钢吊箱侧壁顶部来控制承台标高。

3.4.4墩身施工测量

墩身测量同样采用坐标法,根据墩身的设计坐标,在承台顶面上精确放出墩身棱廓线的四个特征点,供支模用。

墩身高程测量时可将水准点引到施工好的承台上,再根据墩身与该点的垂直高度差来计算墩身高程。

3.4.5墩台竣工测量

全桥或标段内的桥墩竣工后,为了查明墩台各主要部位的平面位置及高程是否符合设计,需要进行竣工测量。

其主要内容有:

通过控制点用全站仪测定墩台中心的实际位置坐标,计算敦台中心间距。

用水准仪进行检查性的水准测量,按三等附合水准分别附合到两岸的永久水准已知点,闭合差限差

在进行该项水准测量时,应测定墩顶水准点的高程。

最后,根据上述测量资料编绘墩台竣工图、墩台中心距离一览表、墩顶水准点标高一览表等,为下阶段桥梁上部构造的安装和架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3.4.6箱梁结构测量

在墩身施工完毕后,将控制点及高程点引到已完成的墩身上,并通过它使用坐标法来测设箱梁结构各点。

3.4.7施工过程中控制点复核

施工过程中所有控制点定期进行复核,以便及时发现误差并修正。

3.5沉降观测

本标段内桥梁由多跨等高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板)桥组成,桥型均为超静定结构,且建造在软土地基上,基础沉降不可避免,不均匀沉降会增加结构次应力。

为全面掌握桥梁基础沉降情况,根据《上海崇明越江长江大桥工程—跨江段桥梁基础沉降观测要求》的规定,在本标段整个工期内对桥梁进行连续的沉降观测。

1、沉降观测点的设置:

浅滩段设在承台顶面(具体位置详见承台结构图);陆上段设在墩身上。

桥梁竣工前将沉降观测点引至桥面(观测点设在墩顶、跨中及墩顶与跨中间,观测点间隔不大于25m),沉降观测点采用耐海洋环境不锈钢预埋件。

2、本标段桥梁沉降观测等级按跨河二等水准等级进行观测、控制,控制点由测绘院提供,同一点往返高程控制差值不大于1mm。

桥梁竣工前的沉降观测采用相邻的高程控制点作为基准点。

3、观测记录及整理:

在承台完成后开始观测,以后在施工期的各个重要阶段混凝土浇筑前后都进行观测。

在桥梁施工期间每两次观测间隔时间不超过3个月。

(1)每次沉降观测后及时计算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本次沉降量、累积沉降量和平均沉降量。

(2)及时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绘制沉降—时间(s—t)关系曲线图和沉降—距离(s—L)关系的展开曲线图。

四、附件

1、拓普康自动安平水准仪AT-G2检定证书复印件一份;

2、拓普康全站仪GTS-7220P检定证书复印件一份;

 

长江大桥B1标项目经理部

2006-1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